词的境界

3个月前 作者: 胡适
    王国维


    题解


    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思潮的一大趋势,王国维早年接受西方文化特别是叔本华、尼采的哲学、美学思想,《人间词话》一书即是王国维受了西洋美学思想影后,以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阅读延伸


    《人间词话》、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