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
3个月前 作者: 叶灵凤
歌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
西洋古典作家,令我发生特别浓厚感情的,乃是歌德。
我想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有二:一是时代的影响。一是个人的影响。前
者是由于读了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使我深受感动,后者乃是由于将歌
德作品介绍给我们的,是郭沫若先生。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不过是一个中篇,情节和故事都很简单。
由于是书信体的,许多情节都要靠读者自己用想象力去加以贯穿,然而它的
叙述却充满了情感,文字具有一种魅力,使人读了对书中人物发生同情,甚
至幻想自己就是维特,并且希望能有一个绿蒂。而且在私衷暗暗的决定,若
是自己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毫无疑问也要采取维特所采取的方法。
这大约就是当时所说的那种"维特热",也正是这部小说能迷人的原因。
别的读者们的反应怎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第一次读了郭老的中译本
后,非常憧憬维特所遇到的那种爱情,自己也以"青衣黄裤少年"自命。如
果这时恰巧有一位绿蒂姑娘,我又有方法弄到一柄手枪,我想我很有可能尝
试一下中国维特的滋味的。
就凭了这一部小说,我从此对歌德发生了浓厚的感情。我开始注意别人
所提到的关于他的逸话,读他的传记,读他的自传,读他的谈话录。
但是,我要坦白的说,我虽然读过《浮士德》,可是读得极为草率,而
且读过一遍之后,就一直没有再读一遍的意念。对于《少年维特之烦恼》则
不然,我每隔几年总要拿出来再读一遍,从不会感到陈旧,而且每次总有一
点新的感受。
郭老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初版是由上海泰东书局印行的。后来创造
社出版部成立,便收回自己出版。创造社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由我重
行改排装帧的。当时对于这部小说的排印工作,曾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
从内容的格式,以至纸张和封面,还有插图,我都精心去选择,刻意要发挥
这部小说的特色。封面的墨色特地选用青黄二色,并且画了一幅小小的饰画,
象征维特的青衣黄裤。
书里面所用的几幅插图,还是特地向当时上海的一家德国书店去借来
的。这家书店,开设在苏州河畔的四川路桥附近,主人是一位德国老太太,
鲁迅所得的那些德国木刻,就是向她店中买来的。
郭老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创造社出版部的业务停顿后,过了几年,
第三次再印行时,仍是由我经手付印的。这一次的出版者,是现代书局,因
此那版样和封面又是由我设计的。这一个新版本的封面,我采用了德国出版
物的风格,在封面上印上了作者和书名的德文原文。并且采用了德文惯用的
花体字母,以期产生装饰效果,墨色是红蓝两色,封面纸是米色的。因此若
是拿开那两行中文,简直就象是一本德国书。
也许是我自己的年岁大了一点,"维特热"的热度已经略见减低,我自
己觉得这一版的封面设计,远不及创造版。承郭老的好意,还在他的后序里
对我夸奖了几句。
到了一九三二年三月,正是歌德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我手边恰巧有一些
关于歌德的图片,便在《现代》三月号上编了一辑歌德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图
片特辑。这时郭老避难在日本,接到了这一期的《现代》,在信上说令他特
别高兴。
来到香港以后,有一次我曾在嚤啰街的旧书摊上买到一部德国出版的歌
德图片集,共有图片几百幅之多,洋洋大观,关于歌德一生的人物、行踪和
生活图片,可说应有尽有。我虽给乔冠华看过,他见了非常赞赏,劝我应该
什袭而藏。后来郭老也到了香港,有一次我特地拿给他看,谈起一九四九年
就要到了,正是歌德的诞生二百周年纪念,他说到时应该好好的利用一下这
一册图片,最好编一本纪念画册出版,他愿意写序。可惜不久他就匆匆离港
北上,这个计划不曾实现。到了一九四九年八月,只能从这部画册里选了十
几幅图片,由我在一家报纸上编印了一个纪念特刊,可说真是大材小用了。
有一种附有插图的德文版《少年维特之烦恼》,我求之多年,可惜一直
还不曾得到。只知道其中最有名的一幅插图,是维特第一次与绿蒂相见的情
形。他来到绿蒂家中,邀请她一起去参加一个舞会,却发现绿蒂正在家中,
分面包和乳酪给弟妹们吃。这景象更使维特一见钟情,曾在信上详细告诉他
的那位好友。
在创造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里,曾附有这一幅插图,很足以为译文
生色。可惜这样的旧版本,现在要找一本已经不容易。新一代的文艺青年,
也不象我们当年对这本书那么狂热。因此在这里所见到的当地翻印的《少年
维特之烦恼》印得很草率,简直令我不堪回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