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卷十九
3个月前 作者: 段成式
广动植之四
草篇
【题解】
本篇共六十九条,记载芝类、草类。道教认为芝具有神奇的功效,本篇前十条所记各类芝,多出自道书,如参成芝、白符芝、五德芝、菌芝、石芝等出自葛洪</a>《抱朴子</a>·内篇》,夜光芝出自陶弘景</a>《真诰</a>》卷一三。以下杂记各类花草之属,一部分出自《汉武洞冥记</a>》、王嘉</a>《拾遗记</a>》、崔豹</a>《古今注</a>》等典籍,另一部分为作者新出。其中第19.19条关于牡丹的记载尤为特别,因为在唐代,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9.1芝[1] 天宝初,临川郡人李嘉胤,所居柱上生芝草,形类天尊。太守张景佚,截柱献之。
【注释】
[1]按,本条为重出。前已见于10.50条。注、译从略。
19.2大历八年,庐州庐江县紫芝生[1],高一丈五尺。芝类至多。
【注释】
[1]庐州庐江县:今属安徽。
【译文】
大历八年,庐州庐江县长出紫芝,高一丈五尺。芝的种类极多。
19.3参成芝 断而可续。
【译文】
参成芝 折断后还能接续上。
19.4夜光芝 一株九实,实坠地如七寸镜,夜视如牛目。茅君种于句曲山[1]。
【注释】
[1]茅君:即为茅盈(前145—?),咸阳人。初入恒山、华山学道,后隐居句曲山(今江苏句容茅山),据传于汉哀帝时成仙。
【译文】
夜光芝 一株有九子,子实坠地如同七寸镜,晚上看到如同牛眼睛。茅君在句曲山种植这种芝。
19.5隐辰芝 状如斗,以屋为节[1],以茎为刚[2]。
【注释】
[1]屋:道书《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有本条相关内容,“屋”字作“星”字。
[2]刚:上注道书作“纲”字。
【译文】
隐辰芝 形状像北斗,以星为节,以茎为纲。
19.6凤脑芝 《仙经》言:穿地六尺,以环宝一枚种之,灌以黄水五合[1],以土坚筑之。三年,生苗如匏[2],实如桃,五色,名凤脑芝。食其实,唾地为凤,乘升太极[3]。
【注释】
[1]黄水:一种道教神水。合(gě):古时容量单位,十分之一升。
[2]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似葫芦而大。
[3]升太极:指得道成仙。太极,道教中宇宙创生之初的原始本体。
【译文】
凤脑芝 《仙经》上说:掘地六尺,把一枚玉环埋下去,灌上半升黄水,覆上土筑牢。三年后,长出像匏的苗,果实像桃子,五种颜色,名叫凤脑芝。吃这个果实,吐口唾沫在地,化为凤凰,乘着凤凰,就可升入仙界。
19.7白符芝[1] 大雪而白华。
【注释】
[1]按,本条所载,见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第十一”:“(草芝)白符芝,高四五尺,似梅。常以大雪而花,季冬而实。”
【译文】
白符芝 下大雪的时候,开白花。
19.8五德芝[1] 如车马。
【注释】
[1]按,本条所载,见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第十一”:“五德芝,状似楼殿,茎方,其叶五色各具而不杂,上如偃盖,中常有甘露,紫气起数尺矣。”据19.9条注[1]引文可知,像车马者为菌芝,此为段成式</a>误记。
【译文】
五德芝 像车马。
19.9菌芝[1] 如楼。
凡学道三十年不倦,天下金翅鸟衔芝至[2]。
【注释】
[1]菌芝: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第十一”:“菌芝,或生深山之中,或生大木之下,或生泉之侧,其状或如宫室,或如车马,或如龙虎,或如人形,或如飞鸟,五色无常,亦百二十种,自有图也。”
[2]金翅鸟:佛教天龙八部有迦楼罗,又称“金翅鸟”,人面,鸟嘴,羽冠,腰部以上为人身,以下为鸟身。或即谓此。
【译文】
菌芝 形状像楼。
大凡坚持学道三十年不懈怠,天下金翅鸟会衔着灵芝飞来。
19.10罗门山食石芝[1],得地仙[2]。
【注释】
[1]石芝: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第十一”:“石芝者,石象芝,生于海隅名山,及岛屿之涯有积石者,其状如肉象有头尾四足者,良似生物也,附于大石,喜在高岫险峻之地,或却著仰缀也。……又若得石象芝,捣之三万六千杵,服方寸匕,日三,尽一斤,则得千岁;十斤,则万岁。”
[2]地仙:道教仙人谱</a>系中的一类。在天为天仙。在地为地仙,为无神通力之仙。
【译文】
服食罗门山石芝,能修成地仙。
19.11莲 石莲入水必沉[1],唯煎盐咸卤能浮之。雁食之,粪落山石间,百年不坏。相传橡子落水为莲。
【注释】
[1]石莲:石莲子,指经秋坚硬如石的莲实。
【译文】
莲 石莲落水必下沉,只有在煎盐咸卤水能浮起。大雁吃了莲子,莲子随粪便洒落在山石之间,上百年也不会腐坏。相传橡子掉落水中变成莲子。
19.12苔 慈恩寺唐三藏院后檐阶[1],开成末[2],有苔状如苦苣[3],布于砖上,色如蓝绿,轻嫩可爱。谈论僧义林[4],太和初[5],改葬基法师[6]。初开冢,香气袭人,侧卧砖台上,形如生。砖上苔厚二寸余,作金色,气如栴檀。
【注释】
[1]慈恩寺:唐代长安名寺。在今陕西西安。见11.40条注[1]。
[2]开成:唐文宗李昂年号(836—840)。
[3]苦苣(qǔ):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用。
[4]谈论:讲论佛教经义。
[5]太和:即大和。唐文宗李昂年号(827—835)。
[6]基法师:即为释窥基</a>(631—682),俗姓尉迟,京兆长安人。年十七出家,后为玄奘</a>弟子,随从在慈恩寺译经。
【译文】
苔 开成末年,慈恩寺唐三藏院后屋檐下台阶长出苔藓,形如苦苣,散布在地砖上,近蓝绿色,淡嫩可爱。大和初年,谈论僧义林改葬基法师。刚一开棺,香气扑鼻,基法师遗体侧卧砖台上,形貌如生。砖上苔藓厚两寸多,呈现出一片金色,气如檀香。
19.13瓦松[1] 崔融</a>《瓦松赋序》曰[2]:“崇文馆瓦松者[3],产于屋霤之下[4]。谓之木也,访山客而未详;谓之草也,验农皇而罕记[5]。”《赋》云:“煌煌特秀,状金芝之产霤[6];历历虚悬,若星榆之种天[7]。葩条郁毓,根柢连卷,间紫苔而裛露[8],凌碧瓦而含烟。”又曰:“惭魏宫之乌韭[9],恧汉殿之红莲[10]。”崔公学博,无不该悉,岂不知瓦松已有著说乎?
《博雅》[11]:“在屋曰昔耶,在墙曰垣衣。”《广志</a>》谓之兰香[12],生于久屋之瓦。魏明帝好之,命长安西载其瓦于洛阳,以覆屋。前代词人诗中,多用“昔耶”。梁简文帝《咏蔷薇》曰[13]:“缘阶覆碧绮[14],依檐映昔耶。”或言构木上多松栽土[15],木气泄,则瓦生松。
大历中,修含元殿[16]。有一人投状请瓦,且言:“瓦工惟我所能,祖父亦尝瓦此殿矣。”众工不服,因曰:“若有能瓦毕,不生瓦松乎?”众方服焉。
又有李阿黑者,亦能治屋,布瓦如齿,间不通[17],亦无瓦松。《本草》[18]:“瓦衣谓之屋游。”
【注释】
[1]瓦松:多年生常绿草木,生屋瓦之上及深山石罅中,叶厚细长而尖,多数重叠,其形如松,故名“瓦松”。
[2]崔融(653—706):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东北)人。唐中宗为太子时,充侍读。武后朝,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复位后被贬袁州刺史,旋入为国子司业,监修国史。封清河县子。与苏味道、李峤</a>、杜审言并称为“文章四友”。
[3]崇文馆:官署名。唐贞观十三年(639)置,初名崇贤馆,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王,属东宫。后避太子李贤</a>讳改名崇文。设学士、校书郎等职。
[4]屋霤(liù):屋檐。
[5]农皇:即神农</a>氏</a>,传说曾遍尝百草,治病救人,教民稼穑。这里代指《神农本草经</a>》
[6]金芝:这里代指瓦松。
[7]星榆之种天:唐欧阳询</a>《艺文类聚</a>》卷八八:“古诗曰: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8]裛(yì):通“浥”,沾湿。
[9]乌韭:又名“垣衣”,生在墙上阴地的苔。
[10]恧(nǜ):惭愧。
[11]《博雅》:即《广雅</a>》,曹魏时张揖</a>撰。其书博采汉代经书笺注及《三苍》、《方言》、《说文》等字书增广补充,故名《广雅》,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因避隋炀帝讳,易名《博雅》。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a>有《广雅疏证》。
[12]《广志》:晋郭义恭</a>撰。
[13]梁简文帝:即为萧纲(503—551)。梁武帝</a>第三子。太清三年(549)即帝位。
[14]碧绮:这里形容碧草如绮。
[15]构木:这里是指构屋所用之木。
[16]含元殿:唐代长安城大明宫正殿。
[17]:同“线”。
[18]《本草》:本名《神农本草经》。“本草”之名,始见于《汉书</a>·平帝纪》。唐朝显庆年间,诏令苏恭等修订《本草》,增药一百一十四种,为《唐本草》。开元年间,陈藏器撰《本草拾遗》。明代李时珍</a>博采诸家之说,删繁补缺,勘订讹误,著《本草纲目</a>》,是关于“本草”的总结性巨著。
【译文】
瓦松 崔融《瓦松赋序》说:“崇文馆瓦松,长在屋檐之际。要称它为木吧,遍访山中樵夫都不知其详;要说它是草吧,翻遍《神农本草》也不见记载。”《赋》说:“光艳耀眼高高挺出,状似金芝长在屋瓦;一棵一棵虚悬空中,仿佛白榆种在天上。花茎茂密,根柢相连,间杂紫苔露水沾湿,高凌碧瓦云烟隐现。”又说:“自惭不如魏宫的乌韭,自愧难比汉殿的红莲。”崔公学识渊博,无所不知,难道不知道瓦松已经有文献记载了么?
《博雅》:“长在屋上叫昔耶,长在墙上叫墙衣。”《广志》称作兰香,生长在老宅的屋瓦上。魏明帝喜欢瓦松,命人从西边的长安把瓦松连瓦运到洛阳,盖到屋顶上。前代诗人的诗里,多用“昔耶”一词。梁简文帝《咏蔷薇》一诗说:“缘阶覆碧绮,依檐映昔耶。”有人说构木上多松栽土,木气发散,屋瓦就会长出瓦松。
大历年间维修含元殿。有个人投递书状请求盖瓦,并且说:“瓦工,只有我才能干这活,我祖父也曾经给含元殿盖瓦。”其他工匠不服,他就问:“你们有谁能保证瓦盖完以后,不长瓦松吗?”众人才服气。
又有个叫李阿黑的人,也能修房屋,盖瓦时瓦片排列得像牙齿一样整齐严密,不留一丝缝隙,也不长瓦松。《本草》说:“瓦衣叫屋游。”
19.14瓜 恶香,香中尤忌麝。郑注太和初赴职河中[1],姬妾百余尽骑,香气数里,逆于人鼻。是岁自京至河中所过路,瓜尽死,一蒂不获。
【注释】
[1]郑注(?—835):绛州翼城(今属山西)人。累迁工部尚书</a>,充翰林侍讲学士,出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大和九年(835)甘露之变,引兵入京接应,途中闻事败而返,为监军所杀。河中:河中府,治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
【译文】
瓜 忌香气,其中又特别忌麝香。大和初年郑注赴职河中府,一百多名姬妾全都骑着马,脂粉香气飘散几里远,刺激人的鼻孔。当年从京城至河中府沿路的瓜秧都死了,一个瓜都没结。
19.15芰 今人但言菱芰,诸解草木书亦不分别,惟王安贫《武陵记</a>》言[1]:“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今苏州折腰菱多两角。成式曾于荆州,有僧遗一斗郢城菱[2],三角而无芒,可以挼莎[3]。
【注释】
[1]王安贫《武陵记》:宋祝穆</a>《方舆胜览</a>》卷三十:“伍安贫,梁朝汉寿人,撰《武陵记》。”或即此。
[2]郢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3]挼(ruó)莎:两手相互揉搓。
【译文】
芰 今天的人只合称菱芰,各种解释草木的书也不加分辨,只有王安贫《武陵记》说:“四角、三角称作芰,两角称作菱。”如今苏州的折腰菱多为两角。我在荆州的时候,有僧人送我一斗郢城菱,三角,没有尖刺,可以随意摩娑。
19.16芰 一名水栗,一名薢茩[1]。
汉武昆明池中[2],有浮根菱,根出水上,叶沦没波下,亦曰青冰菱。
玄都有菱,碧色,状如鸡飞,名翻鸡芰,仙人凫伯子常采之[3]。
【注释】
[1]薢茩:音xiè hòu。
[2]昆明池:汉武帝时开凿的人工湖泽,故址在今西安城南。
[3]“玄都有菱”五句:东汉郭宪</a>《洞冥记》卷三:“有玄都翠水,水中有菱,碧色,状如鸡飞,亦名翻鸡菱。仙人凫伯子常游翠水之涯,采菱而食之,兼身生毛羽也。”玄都,“太玄都”的简称。道书谓上仙所居之处。
【译文】
芰 一名水栗,又名薢茩。
汉武帝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露出水面,叶浸没在水下,也称青冰菱。
玄都有种菱,碧色,形状像鸡飞,称作翻鸡芰,仙人凫伯子经常采摘。
19.17兔丝子 多近棘及藋[1],山居者疑二草之气类也。
【注释】
[1]藋(diào):灰藋,与藜相似。
【译文】
菟丝子 多数生长在靠近荆棘和灰藋的地方,山居的人怀疑这两类草的物性相似。
19.18天名精 一曰鹿活草。昔青州刘?[1],宋元嘉中射一鹿[2],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怪而拔草,复倒。如此三度,?密录此草种之,多主伤折。俗呼为刘?草。
【注释】
[1]青州:今属山东。
[2]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年号(434—452)。
【译文】
天名精 又名鹿活草。当年青州刘?,在刘宋元嘉年间射获一头鹿,剖开五脏,用这种草填塞鹿腹,鹿竟然跌跌撞撞地站起来了。刘?很奇怪,就拔出这种草,鹿又倒下了。一连三次都是如此,刘?就悄悄地采了这种草来种植,一般主治外伤骨折。民间称作刘?草。
19.19牡丹 前史中无说处,惟《谢康乐集》中[1],言竹间水际多牡丹。成式检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2],初不记说牡丹,则知隋朝花药中所无也。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3],奉使幽冀[4],回至汾州众香寺[5],得白牡丹</a>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公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6],诗寻访未获。一本有诗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7]。”太常博士张乘尝见裴通祭酒说[8]。又房相有言[9]:“牡丹之会,琯不预焉。”至德中,马仆射镇太原[10],又得红紫二色者,移于城中。元和初犹少,今与戎葵角多少矣[11]。
韩愈</a>侍郎有疏从子侄[12],自江淮来,年甚少,韩令学院中伴子弟[13],子弟悉为凌辱。韩知之,遂为街西假僧院,令读书。经旬,寺主纲复诉其狂率[14],韩遽令归,且责曰:“市肆贱类营衣食,尚有一事长处,汝所为如此,竟作何物?”侄拜谢,徐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曲[15],尽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宽容人座。唯赍紫矿、轻粉、朱红[16],旦暮治其根。凡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校迟一月[17]。”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历绿。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分明,乃是韩公出官时诗[18],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19]。韩大惊异。侄且辞归江淮,竟不愿仕。
兴唐寺有牡丹一窠[20],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21],其花面径七八寸。
兴善寺素师院牡丹[22],色绝佳。元和末,一枝花合欢[23]。
【注释】
[1]谢康乐:即为谢灵运(385—433)。见12.9条注[5]。
[2]《种植法》:《旧唐书</a>·经籍志下》:“《种植法》七十七卷,诸葛颖撰。”
[3]裴士淹: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见8.27条注[2]。郎官:唐代指郎中员外。
[4]幽冀:在今北京、河北一带。
[5]汾州:今山西汾阳。
[6]给事:给事中,职官名。唐代为门下省之要职。
[7]“长安年少惜春残”四句:按,此为唐代卢纶诗。
[8]太常博士:职官名。太常寺属官,职位清要,品级不高,掌管引导乘舆、撰定五礼、议定诔谥等。祭酒:字面意思是酹酒祭神,古时祭神必由尊长一人举酒祭地,后演变为一种官职。汉代置六经祭酒,晋初改为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9]房相:即为房琯(697—763),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历仕左庶子、宪部侍郎。安史乱起,扈从玄宗入蜀,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元载(756)八月,奉使至灵武册立肃宗,旋督师反攻长安,战败,罢相。
[10]马仆射:即为马燧。见9.7条注[1]。
[11]戎葵:即蜀葵。
[12]韩愈(768—824):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历官国子博士、分司东都、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长庆初召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改吏部侍郎,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韩愈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弘扬仁义,排斥佛老,为当时文坛盟主,苏轼</a>誉之为“文起八代之衰”。其诗奇崛雄伟,别开生面,叶燮</a>谓唐代至韩愈为“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对宋诗影响很大。侍郎:职官名。唐代为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长官之副职。疏从子侄:远房子侄。下文所记催开牡丹之事,在北宋时明确记载为韩湘之事,后来更以其为八仙之一,称韩湘子,有《韩仙传》一书,专载其得道成仙等事。
[13]学院:学校。这里指家学。
[14]主纲:纲正。主管僧侣的僧官。
[15]箔曲:竹帘、竹席之类。
[16]紫矿:一种树脂,见本书18.44条。轻粉:一种道教外丹黄白术药物。朱红:朱砂。
[17]校:唐人口语。太,很。杜牧</a>《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18]出官:这里指贬官潮州刺史。
[19]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南。
[20]兴唐寺:唐代长安寺院。宋王溥</a>《唐会要</a>》卷四八“寺”:“兴唐寺在太宁坊。神龙元年三月十二日,敕太平公主为天后立为罔极寺。开元二十年六月七日,改为兴唐寺。”
[21]重台:花有复瓣,称作“重台”。
[22]兴善寺:唐代长安名寺。在靖善坊。隋开皇年间建,后来不空三藏居之。宋宋敏求</a>《长安志</a>》卷七:“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
[23]合欢:并蒂。
【译文】
牡丹 以前的史书没有记载,只有《谢康乐集》里说到竹林和水边多有牡丹。我查阅隋代《种植法》七十卷里,根本没有记载牡丹,由此可知隋朝花药里也是没有的。开元末年,裴士淹作郎官时,奉使幽冀等地,返回时行至汾州众香寺,得到一棵白牡丹,带回长安种在私宅里。天宝年间,这棵白牡丹成了京城的奇赏。当时名士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这诗没找到。只有一本书里有首诗说:“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太常博士张乘曾听裴通祭酒说起这首诗。又房相曾说:“牡丹之会,我没参加。”至德年间,马仆射镇守太原,又得到红、紫二色牡丹,移植在城里。元和初年还比较少,如今能和蜀葵比数量的多少了。
韩愈侍郎有个远房子侄,从江淮来到京城,年龄很小,韩愈让他在学校里随同其他子弟读书,其他子弟全受他的欺凌。韩愈知道以后,就为他在街西僧院借一处地方,让他读书。十多天后,寺庙主纲又向韩愈诉说他太狂放率性,韩愈立即命他回来,责备说:“市场上的生意人做买卖养家糊口,尚且有一技之长,你如今这样任性胡来,将来怎么办呢?”侄子下拜赔罪,慢悠悠地说:“我有一门技艺,只遗憾叔叔不知道。”于是指着阶前的牡丹花说:“叔叔想要这丛花变成青、紫、黄、红无论什么颜色,只要你说就行了。”韩愈大为吃惊,就给他提供所需东西让他试着弄。侄子就竖起竹席围住牡丹丛,不让人偷看。挖掘牡丹丛的四面,一直深掘到根,宽到可以容人坐下。只拿紫矿、轻粉、朱砂,从早到晚打理花根。总共七天,把坑填满,对他叔叔说:“可惜足足晚了一个月。”当时正是初冬。牡丹本来是紫色的,等到花开,颜色有白、有红、有绿。每朵花上有一联诗,字为紫色,历历分明,原来是韩愈贬官潮州时的诗,其中一韵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个字。韩愈大为惊异。侄子随后告辞回到江淮,一直不愿做官。
兴唐寺有一棵牡丹,元和年间,开花一千二百朵。颜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唯独没有深红。又有花叶中没有抹心的,花是复瓣的,那种花的花面直径有七八寸。
兴善寺素师院里的牡丹,颜色绝美。元和末年,一枝花开出并蒂。
19.20金灯[1] 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
【注释】
[1]金灯:宋唐慎微</a>《政和证类本草</a>》卷一一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山慈菰,根有小毒,主痈肿疮瘘瘰疠结核等……一名金灯花。”
【译文】
金灯 又称九形。开花时不长叶,叶长出时花已谢,民间厌恶在家里栽这种花,又称无义草。
19.21合离[1] 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若土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
【注释】
[1]合离:合离草。其根即天麻。
【译文】
合离 根像芋头,有十二个游离的子实环绕着,根须相牵而实际上不相连,以气类相同聚为一簇。又名独摇,又名离母。至于当地人所吃的,则统称为赤箭。
19.22蜀葵[1] 本胡中葵也,一名胡葵。似葵大者,红,可以缉为布。枯时烧作灰,藏火,火久不灭。花有重台者。
【注释】
[1]蜀葵:又名“荆葵”、“戎葵”、“芘芣”等,植物名。二年生草本植物。
【译文】
蜀葵 本来是边地的葵,又名胡葵。似葵而相对较大,红色,可以用来织成布。枯萎时烧成灰,可以保存火种,很久也不会熄灭。花有复瓣的。
19.23茄子 “茄”字本莲茎名,革遐反。今呼伽,未知所自。成式因就节下食伽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故事,张云:“一名落苏,事具《食料本草》。”此误作《食疗本草</a>》[1],元出《拾遗本草》[2]。成式记得隐侯《行园》诗云[3]:“寒瓜方卧垅,秋菰正满陂。紫茄纷烂漫,绿芋郁参差。”又一名昆仑瓜。
岭南茄子,宿根成树,高五六尺。姚向曾为南选使[4],亲见之。故《本草》记广州有慎火树[5],树大三四围。慎火即景天也[6],俗呼为护火草。
茄子熟者,食之厚肠胃,动气发痰。根能治龟瘃[7]。欲其子繁,待其花时,取叶布于过路,以灰规之,人践之,子必繁也,俗谓之嫁茄子[8]。僧人多炙之,甚美。有新罗种者,色稍白,形如鸡卵。西明寺僧造玄</a>院中有其种[9]。
《水经</a>》云[10]:“石头西对蔡浦[11],浦长百里,上有大荻浦,下有茄子浦。”
【注释】
[1]《食疗本草》:唐孟诜</a>撰,共三卷。
[2]《拾遗本草》:即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见19.13条注[18]。
[3]隐侯:即为沈约</a>(441—513),南朝诗人。见10.39条注[1]。
[4]姚向:历侍御史、万年县令,长庆二年(822)以御史中丞为西川节度判官。工书。南选使:唐高宗上元年间置,简补广、交、黔等州官吏。
[5]《本草》:即《神农本草》。见19.13条注[18]。
[6]慎火即景天:宋唐慎微《政和证类本草》卷七:“景天,味苦酸平,无毒,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痂疕、寒热、风痹诸不足。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一名火母,一名救火,一名据火,一名慎火。”
[7]龟瘃(jūn zhú):手足冻疮。龟,同“皲”,手足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瘃,冻疮。
[8]嫁:刘传鸿《〈酉阳杂俎</a>〉校证:兼字词考释》:“这里的‘嫁’乃俗语词,通过某种方法使植物的子实繁多即称为‘嫁’。而且仔细分析相关文例,可以发现‘嫁’之法往往与古人的迷信观念联系在一起。”
[9]西明寺:在唐长安城延康坊。
[10]《水经》:旧题汉代桑钦</a>撰,记我国河流水道共一百三十七条。北魏郦道元</a>有《水经注</a>》。
[11]石头:石头城。今江苏南京。
【译文】
茄子 “茄”字原本是莲茎的名,读音革遐反。今天读作伽,不知根据是什么。我在过节的时候吃过几只茄子,偶然问及工部员外郎张周封关于茄子的来历,张周封说:“茄子又名落苏,相关情况《食料本草》里有记载。”这本书被误当成《食疗本草》一书,原出自《拾遗本草》。我记得沈约《行园》诗说:“寒瓜方卧垅,秋菰正满陂。紫茄纷烂漫,绿芋郁参差。”又有异名为昆仑瓜。
岭南的茄子,老根长成树,有五六尺高。姚向曾任南选使,亲眼看见过。旧《本草》记载广州有慎火树,树干粗到三四人合抱。慎火就是景天,民间称作护火草。
茄子弄熟了吃,可以滋养肠胃,行气化痰。根能治疗手足冻疮。想要茄子多结实,等它开花时,拿茄叶铺在路上,洒灰圈起来,人用脚去践踏,一定会多结实的,民间把这称作嫁茄子。和尚经常烤茄子吃,味道很美。有一种新罗国的茄子,颜色略白些,形状像鸡蛋。西明寺和尚造玄的院子里有这个品种。
《水经》说:“石头城西对着蔡浦,浦长百里,上有大荻浦,下有茄子浦。”
19.24异菌 开成元年春,成式修行里私第书斋前,有枯紫荆数枝蠹折,因伐之,余尺许。至三年秋,枯根上生一菌,大如斗,下布五足,顶黄白两晕,缘垂裙如鹅鞴[1],高尺余。至午,色变黑而死。焚之,气如芋香。成式常置香炉于枿台上[2],每念经,门生以为善征。后览诸志怪,南齐吴郡褚思庄[3],素奉释氏,眠于梁下,短柱是楠木,去地四尺余,有节。永明中[4],忽有一物如芝,生于节上,黄色鲜明,渐渐长,数日,遂成千佛状,面目爪指及光相衣服[5],莫不完具,如金隐起[6],摩之殊软。常以春末生,秋末落,落时佛形如故,但色褐耳。至落时,其家贮之箱中。积五年,思庄不复住其下,亦无他显盛,阖门寿考。思庄父终九十七,兄年七十,健如壮年。
【注释】
[1]鹅鞴(bèi):用鹅毛制成的车。
[2]枿(niè):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桩。
[3]南齐:南朝之一。萧道成篡宋称帝,国号齐(479—502),建都建康。史称“南齐”。
[4]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
[5]光相:佛光。
[6]金(yè):金箔。,用金属锤成的薄片。
【译文】
异菌 开成元年春,在我修行里的私宅书斋前,有几枝枯死的紫荆被虫蛀断,于是我就砍掉它,留了一尺多的树桩。到开成三年秋天,枯树根上长出一枚菌,形如斗大,菌盖下面有五个菌柄,菌顶有黄白两道晕,边缘垂下裙幅如同鹅鞴,高一尺多。到中午,颜色变黑,死了。用火烧,气味如同芋香。我曾经把香炉放在树桩上,常念诵佛经,弟子认为这是吉兆。后来我阅读志怪书,南齐吴郡褚思庄,素来信奉佛教,睡在屋梁下,短柱是楠木制作的,离地有四尺多,有节疤。永明年间,忽然有一种像芝的东西,长在节疤上,黄色鲜明,慢慢长大,几天后,就长成了千佛的形状,面貌指爪以及佛光衣服,无不完备,就像是金箔凸起的样子,摸上去非常柔软。经常在春末时长出来,秋尽时落下,落下时佛形还是一如</a>原样,只是变成褐色罢了。每到这种千佛芝落下的时候,他家里就收藏在箱子里。五年以后,思庄不再睡在那下面,也没有其他特别显耀盛明的事,只是全家都很长寿。思庄的父亲享年九十七岁,他的兄长年已七十,身体强健如同壮年。
19.25又梁简文延香园,大同十年,竹林吐一芝,长八寸,头盖似鸡头实[1],黑色。其柄似藕柄,内通干空,皮质皆纯白,根下微红。鸡头实处似竹节,脱之又得脱也。自节处别生一重,如结网罗,四面周可五六寸,圆绕周匝,以罩柄上,相远不相著也。其似结网众目,轻巧可爱,其与柄皆得相脱。验仙书,与威喜芝相类[2]。
【注释】
[1]鸡头实:芡实。
[2]威喜芝: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第十一”:“及夫木芝者,松柏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茯苓,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状似莲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然,带之辟兵,以带鸡而杂以他鸡十二头共笼之,去之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鸡皆伤,带威喜芝者终不伤也。”
【译文】
另外,梁简文帝时的延香园,在大同十年的时候,竹林冒出一枚灵芝,长八寸,芝盖像鸡头实,黑色。芝柄像藕柄,里面有贯通的孔,皮质都是纯白色,根下浅红。菌盖处像竹节一样,一层又一层。从结节处又长出一重,好像编织的罗网,四面周长约五六寸,圆圆地围绕一圈,罩在芝柄上,有点缝隙不相连接。它就像结网的很多网眼,轻巧可爱,和芝柄也能脱离。查验道书,和威喜芝相类似。
19.26舞草[1] 出雅州[2]。独茎三叶,叶如决明[3]。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
【注释】
[1]舞草:周淑荣等《动感植物——舞草的栽培管理》(《特种经济动植物》2012年第5期):“舞草(《酉阳杂俎》)又名钟萼豆(《台湾植物志》),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叶植物纲豆目科舞草属。舞草产于中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台湾等省区。成株为三出复叶,当晴天、无风、阳光充足、气温达</a>20℃以上时,2片侧生叶以总叶柄为轴心围绕顶生叶自行摆动,故名舞草。”
[2]雅州:今四川雅安。
[3]决明:豆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可作利尿剂,有清肝明目之效。
【译文】
舞草 出自雅州。一根独茎,三片叶子,叶子像决明草。一片叶在茎的顶端,另两片叶子相对着长在茎的中间。有人靠近它唱歌或是击掌哼曲子,它的叶子就会随节奏舞动起来。
19.27护门草 常山北有草[1],名护门。置诸门上,夜有人过,辄叱之。
【注释】
[1]常山:此指北岳恒山。
【译文】
护门草 常山北边有一种草,名叫护门。把这种草放置在门上,夜间有人经过,草就会发声呵斥。
19.28仙人绦[1] 出衡岳[2]。无根蒂,生石上。状如同心带,三股,色绿,亦不常有。
【注释】
[1]绦(tāo):用丝线编成的带子。
[2]衡岳:衡山。
【译文】
仙人绦 出自衡山。没有根蒂,长在石头上。形状有如同心带,三股,绿色,也并不常见。
19.29睡莲 南海有睡莲[1],夜则花低入水。屯田韦郎中从事南海[2],亲见。
【注释】
[1]南海: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
[2]屯田韦郎中:即为韦绶(?—82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屯田郎中,职官名。属工部,从五品上,职掌天下屯田之政令。从事:职官名。这里是为州郡从事的意思。
【译文】
睡莲 南海有种睡莲,到了夜间花就弯下头没入水中。屯田郎中韦绶任南海从事时,亲眼所见。
19.30蔓金苔 晋时,外国献蔓金苔。色如金,若萤火之聚,大如鸡卵。投之水中,蔓延波上,光泛铄日如火。亦曰夜明苔。
【译文】
蔓金苔 晋朝时,外国进献蔓金苔。颜色如金,像萤火虫聚集在一起,有鸡蛋大。把它投进水里,金光滟滟,映照着日光,犹如火焰。也叫夜明苔。
19.31异蒿 田在实[1],布之子也。大和中,尝过蔡州北[2],路侧有草如蒿,茎大如指,其端聚叶,似鹪鹩窠在颠[3]。折视之,叶中有小鼠数十,才若皂荚子,目犹未开,啾啾有声。
【注释】
[1]田在实:据《旧唐书·田弘正传》,田弘正之子为田布,田布有子名田在宥,唐文宗大和间人。
[2]蔡州:今河南汝南。
[3]鹪鹩(jiāo liáo):鸟名。体形较小,鸣声动听。
【译文】
异蒿 田在实,田布的儿子。大和年间,曾经路过蔡州北边,见路旁有草像蒿草,茎粗如手指,茎的顶端叶片簇聚,就像鹪鹩的巢搭在树颠。折下来细看,叶片里有几十只小鼠,才如皂荚子大小,眼睛还未睁开,发出啾啾的叫声。
19.32蜜草 北天竺国出蜜草[1],蔓生,大叶,秋冬不死。因重霜露,遂成蜜,如塞上蓬盐[2]。
【注释】
[1]北天竺国:五天竺之一。见3.55条注[1]。
[2]蓬盐:北方生长一种植物名为盐蓬,秋天时茎叶俱红,烧灰煎盐,名为蓬盐。
【译文】
蜜草 北天竺国出产蜜草,蔓生,大叶片,秋冬季节也不枯死。经过几次霜露,就变成了蜜,就像塞上的盐蓬草变成蓬盐一样。
19.33老鸦笊篱[1] 叶如牛蒡而狭[2],子熟时,色黑,状如笊篱。
【注释】
[1]笊篱(zhào li):用竹条等编制的器具,能漏水,用来在汤水里捞东西。
[2]牛蒡(bàng):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和嫩叶可食,种子可以入药。
【译文】
老鸦笊篱 叶子像牛蒡而相对较窄些,子实成熟时,黑色,形状如同笊篱。
19.34鸭舌草 生水中,似莼[1],俗呼为鸭舌草。
【注释】
[1]莼(chún):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可食。
【译文】
鸭舌草 生长在水里,像莼菜,民间称作鸭舌草。
19.35胡蔓草[1] 生邕、容间[2]。丛生,花偏如栀子,稍大,不成朵,色黄白,叶稍黑。误食之,数日卒。饮白鹅、白鸭血则解。或以一物投之,祝曰:“我买你。”食之不死。
【注释】
[1]胡蔓草:野葛。
[2]邕:邕州,今广西南宁。容:容州,今广西北流。
【译文】
胡蔓草 生长在邕、容二州之间。丛生,花略如栀子花而稍大,不成朵状,黄白色,叶片略黑。如果误食,几天时间就会死。喝白鹅、白鸭血可以解毒。或是用一件东西投向它,祝祷说:“我买你。”然后再吃,就不会死。
19.36铜匙草[1] 生水中,叶如剪刀。
【注释】
[1]铜匙草:水慈菰。
【译文】
铜匙草 生长在水里,叶片像剪刀。
19.37水耐冬 此草经冬在水不死,成式于城南村墅池中有之。
【译文】
水耐冬 这种草长在水里,经冬不死,在我城南的村庄别墅池塘里有这种草。
19.38天芋 生终南山中,叶如荷而厚。
【译文】
天芋 生长在终南山里,叶片如同荷叶而较厚。
19.39水韭 生于水湄,状如韭而叶细长,可食。
【译文】
水韭 生长在水边,样子像韭菜而叶片细长,可吃。
19.40地钱[1] 叶圆茎细,有蔓,生溪涧边。一曰积雪草,亦曰连钱草。
【注释】
[1]地钱:苔类植物。叶圆如钱,故名。
【译文】
地钱 叶子圆形,茎细,有蔓,生长在溪涧边。又称积雪草,也叫作连钱草。
19.41蚍蜉酒草[1] 一曰鼠耳,象形也。亦曰无心草。
【注释】
[1]蚍蜉酒草:鼠曲草。可入药。
【译文】
蚍蜉酒草 又名鼠耳,是象形的说法。也叫作无心草。
19.42盆甑草 即牵牛子也。结实后断之,状如盆甑,其中有子,似龟。蔓如薯预[1]。
【注释】
[1]薯预:山药。
【译文】
盆甑草 即牵牛子。结子后断开,形状如同盆甑,里面有子实,像龟。藤蔓如同山药。
19.43蔓胡桃[1] 出南诏。大如扁螺,两隔,味如胡桃。或言蛮中藤子也。
【注释】
[1]蔓胡桃:野胡桃。
【译文】
蔓胡桃 出自南诏。有扁螺大,有两隔,味道如同胡桃。有人称作蛮中藤子。
19.44油点草 叶似莙达[1],每叶上有黑点相对。
【注释】
[1]莙达:甜菜。
【译文】
油点草 叶子类似甜菜,每片叶子上都有黑点相对。
19.45三白草[1] 此草初生不白,入夏,叶端方白。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白,草毕秀矣。其叶似薯预。
【注释】
[1]三白草:宋唐慎微《政和证类本草》卷一一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三白草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肠热疾,亦主虐及小儿痞满。按此草初生无白,入夏,叶端半白如粉,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白草便秀,故谓之三白。……其叶似薯蓣,亦不似水荭。”
【译文】
三白草 这种草刚生长的时候不白,进入夏季,叶尖才白。农夫把它视为耕作的物候,三次叶子变白,说明草长得非常茂盛了。它的叶子像山药。
19.46博落回 有大毒,生江淮山谷中。茎叶如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勃逻回”,因名之。
【译文】
博落回 有巨毒,生长在江淮地区山谷中。茎和叶片像麻,茎的中心是空的,吹的时候发出像“勃逻回”的声音,因而得名。
19.47蒟蒻[1] 根大如碗。至秋,叶滴露,随滴生苗。
【注释】
[1]蒟蒻(jǔ ruò):又称“蒻头”、“鬼头”、“鬼芋”。按,疑即魔芋,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茎。
【译文】
蒟蒻 根有碗那么大。到秋天,叶子滴上露水,随即长出新苗。
19.48鬼皂荚 生江南地泽,如皂荚,高一二尺,沐之,长发。叶亦去衣垢。
【译文】
鬼皂荚 生长在江南低湿之地,形如皂荚,高一到二尺,用来洗头,可以生发。叶子也可以用来洗衣服。
19.49通脱木[1] 如蜱麻[2],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心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3]。
【注释】
[1]通脱木:也称“通草”。
[2]蜱麻:即蓖麻。
[3]女工:女子从事的刺绣、纺织等手工。
【译文】
通脱木 像蓖麻,生长在山边。花粉主治恶疮。茎中空,有质地轻软的茎髓,颜色洁白可爱,女工用来制作饰品。
19.50毗尸沙花[1] 一名日中金钱花。花本出外国,梁大同二年进来中土。
【注释】
[1]毗尸沙花:又名“金钱花”,即子午花。
【译文】
毗尸沙花 又名日中金钱花。这种花本来出自外国,萧梁大同二年进献而传入中土。
19.51左行草 使人无情。范阳长贡[1]。
【注释】
[1]范阳:唐范阳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西南)。
【译文】
左行草 使人无情。范阳长期进贡。
19.52青草槐 龙阳县裨牛山南[1],有青草槐,蕞生[2],高尺余。花若金灯,仲夏发花,一本云迄千秋。
【注释】
[1]龙阳县:今湖南汉寿。
[2]蕞(zuì):这里是丛聚的意思。
【译文】
青草槐 龙阳县裨牛山南面,有一种青草槐,丛生,高一尺多。花像金灯,仲夏开花,有记载说又叫迄千秋。
19.53竹肉[1] 江淮有竹肉,生竹节上,如弹丸,味如白鸡[2]。竹皆向北[3],有大树鸡[4],如桮棬[5],呼为胡孙头。
【注释】
[1]竹肉:又称“竹菰”。寄生在朽竹根节上的一种菌类植物。
[2]白鸡:疑应作“白树鸡”。
[3]竹皆向北:或作“代北”。代北,代州以北,指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
[4]树鸡:一种大木耳。
[5]桮棬(bēi quān):杯盘。桮,同“杯”。棬,曲木做成的饮器。
【译文】
竹肉 江淮地区有一种竹肉,生长在竹节上,好像弹丸,味道如同白色的树鸡。代北地区有种大树鸡,形状像杯盘,叫作胡孙头。
19.54石耳[1] 庐山有石耳,性热。
【注释】
[1]石耳:苔藓类植物,形状似耳,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故名。是一种山珍。
【译文】
石耳 庐山有一种石耳,是热性的。
19.55野狐丝[1] 庭有草,蔓生,色白,花微红,大如粟,秦人呼为野狐丝。
【注释】
[1]野狐丝:菟丝子。
【译文】
野狐丝 庭院里有一种草,蔓生,白色,花微红色,大小如粟米,关中人称作野狐丝。
19.56金钱花[1] 一云本出外国,梁大同二年进来中土。梁时,荆州掾属双陆[2],赌金钱,钱尽,以金钱花相足。鱼弘谓得花胜得钱[3]。
【注释】
[1]金钱花:即前面的“毗尸沙花”。
[2]双陆:古代的一种博戏。《资治通鉴</a>》卷二〇八:“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胡三省</a>注:“双陆者,投琼以行十二棋,各行六棋,故谓之双陆。”
[3]鱼弘:南朝梁人,占籍襄阳。曾任南谯、盱眙、竟陵太守。
【译文】
金钱花 一说本产自外国,梁朝大同二年进献传入中土。梁朝时,荆州的掾吏玩双陆赌钱,钱输完了,就用金钱花相抵。鱼弘说赢得金钱花胜过赢钱。
19.57荷 汉昭帝时[1],池中有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2]。子如玄珠[3],可以饰珮也。灵帝时[4],有夜舒荷,一茎四莲,其叶夜舒昼卷。
【注释】
[1]汉昭帝:即为刘弗陵(前94—前74)。汉武帝少子。后元二年(前87)立为皇太子,旋即帝位。元平元年卒,葬平陵。
[2]骈:两马并驾称作骈。
[3]玄:黑色。
[4]灵帝:即为刘宏(156—189)。汉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迎之即皇帝位。中平六年卒,葬文陵。
【译文】
荷 汉昭帝时,池中有分枝荷,一根茎上长了四片荷叶,形状如同并排的车盖。莲子如同黑色的珠子,可以用作珮饰。灵帝时,有一种夜舒荷,一根茎上有四朵莲花,荷叶夜晚舒展,白天卷曲。
19.58梦草[1] 汉武时异国所献,似蒲,昼缩入地,夜若抽萌。怀其草,自知梦之好恶。帝思李夫人[2],怀之辄梦。
【注释】
[1]梦草: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三:“有梦草,似蒲色红,昼缩入地,夜则出,亦名怀梦。怀其叶则知梦之吉凶,立验也。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可得,朔乃献一枝。帝怀之,夜果梦夫人,因改曰怀梦草。”
[2]李夫人:汉武帝宠妃,乐师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妹妹。容貌艳丽,善歌舞,早卒。《汉书·外戚列传上》:“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帐帷,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
【译文】
梦草 汉武帝时外国进献,像蒲草,白天蜷缩入地,晚上像萌芽一样又长出来。怀揣这种草,自己就知道梦的好与不好。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怀揣这种草,就能梦见。
19.59乌莲[1] 叶如鸟翅,俗呼为仙人花。
【注释】
[1]乌莲:晋崔豹《古今注》卷下:“万连,叶如鸟翅,一名鸟羽,一名凤翼,花大者其色多红绿,红者紫点,绿者绀点,俗呼为仙人花,一名连缬花。”按,万连,唐苏鹗</a>《苏氏演义</a>》卷下引作“乌莲”。
【译文】
乌莲 叶子像鸟儿的翅膀,民间称作仙人花。
19.60雀芋 状如雀头,置干地反湿,置湿地复干。飞鸟触之堕,走兽遇之僵。
【译文】
雀芋 形状如同雀头,放在干地上反而变湿,放在湿地上又会变干。飞鸟碰到雀芋就会掉下来,走兽触到也会僵硬不动。
19.61望舒草</a> 出扶枝国。草红色,叶如莲。月出则舒,月没则卷。
【译文】
望舒草 出自扶枝国。草是红色的,叶如莲。月亮出来时就舒展开来,月亮落下后就卷曲起来。
19.62红草 山戎之北有草[1],茎长一丈,叶如车轮,色如朝虹。齐桓时[2],山戎献其种,乃植于庭,以表霸者之瑞。
【注释】
[1]山戎:也称“北戎”,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居于今河北东部。春秋</a>时,与齐、郑、燕等国境界相接。
[2]齐桓:即为小白(?—前643)。齐僖公之子,襄公之弟。在位时,任用管仲</a>实施改革,国力强盛,居于春秋五霸之首。
【译文】
红草 山戎以北有一种草,茎长一丈,叶子像车轮,颜色像朝霞。齐桓公时,山戎进献这种草的种子,于是就种植在大庭中,当作称霸天下的祥瑞。
19.63神草 魏明时,园中合欢草,状如蓍,一株百茎,昼则众条扶疏,夜乃合一茎,谓之神草。
【译文】
神草 魏明帝时,园中有合欢草,长得像蓍草,一株草有上百根茎,白天众多枝条扶疏,夜晚就合成了一根茎,被称作神草。
19.64三蔬 晋时有芳蔬园,在金墉之东[1]。有菜名芸薇,类有三种:紫色为上蔬,味辛;黄色为中蔬,味甘;青者为下蔬,味咸。常以三蔬充御菜,可以藉食[2]。
【注释】
[1]金墉:金墉城。曹魏明帝时所筑,在洛阳城东。唐时始废。
[2]藉:铺垫。
【译文】
三蔬 晋朝时洛阳有芳蔬园,在金墉城东。有种菜名叫芸薇,细分为三类:紫色的为上蔬,味道辛辣;黄色的为中蔬,味道甘甜;青色的为下蔬,味咸。经常以三蔬作为御膳用菜,可以用来铺垫着放置食品。
19.65掌中芥 末多国出也[1]。取其子置掌中,吹之,一吹一长,长三尺,乃植于地。
【注释】
[1]末多国:据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三记载,有末多国献“却睡草”,“此国人长四寸,织麟毛为布,以文石为床,人形虽小,而室宇崇旷,织凤毛锦,以锦为帷幕也”。按,据同书同卷记载,末多国之后,有鸟哀国,其国有“龙爪薤”、“掌中芥”;本条称掌中芥为末多国所出,应是段成式误记。
【译文】
掌中芥 出自鸟哀国。拿它的种子放在手掌中吹,吹一下长一点,到三尺长,就种在地下。
19.66水网藻 汉武昆明池中有水网藻,枝横侧水上,长八九尺,有似网目。凫鸭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
【译文】
水网藻 汉武帝昆明池中有一种水网藻,枝茎横侧在水面上,有八九尺长,就像网眼一样。野鸭游进其中,都无法游出来,因而得名。
19.67地日草 南方有地日草,三足乌欲下食此草[1],羲和之驭[2],以手掩乌目,食此则美闷不复动。东方朔</a>言[3]:为小儿时,井陷,坠至地下,数十年无所寄托。有人引之,令往此草,中隔红泉,不得渡。其人以一只屐,因乘泛红泉,得至草处,食之。
【注释】
[1]三足乌:传说中太阳里的神鸟,为日之精。
[2]羲和:传说中驾驭日车者。之驭:疑为“驭之”之倒文。
[3]东方朔:生卒年不确,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初年举贤良方正。以诙谐滑稽为后世知闻。
【译文】
地日草 南方有地日草,三足乌想要下来吃这种草,羲和驾驭日车,用手遮住三足乌的眼睛,因为三足乌吃了这种草觉得味美就贪恋不动了。东方朔说:他小时候,井塌陷了,坠落到地下,几十年无依无靠。有人带领着让他前去这种草生长的地方,中间隔着红泉,无法渡过。那人给他一只木屐,于是乘着木屐渡过红泉,到达那里,吃了这种草。
19.68挟剑豆[1] 乐浪东[2],有融泽。之中生豆荚,形似人挟剑,横斜而生。
【注释】
[1]挟剑豆:刀豆。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
[2]乐浪:在今朝鲜平壤南。
【译文】
挟剑豆 乐浪之东,有处融泽。融泽里生长着一种豆荚,形状像人持着一柄剑,横斜生长。
19.69牧靡[1] 建宁郡鸟句山南五百里[2],生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乌鹊误食乌喙中毒[3],必急飞牧靡山,啄牧靡以解也。
【注释】
[1]牧靡:升麻。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为不规则块状。可入药。
[2]建宁郡:三国蜀汉所置郡,其地在今云南。
[3]乌喙:又称“乌头”、“土附子”,一种有毒植物。
【译文】
牧靡 建宁郡鸟句山南边五百里,生长着一种牧靡草,可以解毒。百草丰茂的时候,鸟儿误吃乌喙中了毒,一定会急忙飞到牧靡山,啄食牧靡来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