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题解】
本卷记述了燕太子丹礼贤下士,向隐士田光请教复仇大计,田光举荐荆轲后吞舌而死等事,是故事的发展。
在这一卷里,燕丹躬身卑辞,礼敬田光,“舍光上馆”,“三时进食,存问不绝”为的是请求田光为刺秦事献上良策。而田光三月后才举荐了勇士荆轲,并以死促轲及时赴燕,塑造了一个深谋远虑的智者形象。另一方面,由他对太子门客的评论,不仅勾画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勇士的性格特征,而且还在对比中反衬出荆轲神勇不凡的气度。荆轲对田光“心向意,投身不顾”的表白,则预示了他将为知己者死的悲壮结局。
田光见太子〔1〕,太子侧阶而迎〔2〕,迎而再拜〔3〕。坐定,太子丹曰:“傅不以蛮域而丹不肖〔4〕,乃使先生来降弊邑〔5〕。今燕国僻在北陲〔6〕,比于蛮域〔7〕,而先生不羞之〔8〕。丹得侍左右,覩见玉颜〔9〕,斯乃上世神灵保佑燕国,令先生设降辱焉〔10〕。”田光曰:“结发立身〔11〕,以至于今,徒慕太子之高行,美太子之令名耳〔12〕。太子将何以教之?”太子膝行而前〔13〕,涕泪横流曰:“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14〕,思欲复之。论众则秦多,计强则燕弱;欲曰合从,心复不能〔15〕。常食不识位〔16〕,寝不安席。纵令燕秦同日而亡,则为死灰复燃〔17〕,白骨更生〔18〕。愿先生图之。”田光曰:“此国事也,请得思之。”于是舍光上馆〔19〕。太子三时进食〔20〕,存问不绝〔21〕,如是三月〔22〕。太子怪其无说〔23〕,就光辟左右〔24〕,问曰:“先生既垂哀恤〔25〕,许惠嘉谋〔26〕,侧身倾听,三月于斯。先生岂有意欤〔27〕?”田光曰:“微太子言〔28〕,固将竭之〔29〕。臣闻骐骥之少〔30〕,力轻千里〔31〕;及其罢朽〔32〕,不能取道〔33〕。太子闻臣时已老矣!欲为太子良谋,则太子不能;欲奋筋力,则臣不能。然窃观太子客〔34〕,无可用者。夏扶〔35〕,血勇之人〔36〕,怒而面赤;宋意〔37〕,脉勇之人〔38〕,怒而面青;武阳〔39〕,骨勇之人〔40〕,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41〕,神勇之人〔42〕,怒而色不变〔43〕,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尝家于卫〔44〕,脱贤大夫之急十有余人,其余庸庸不可称〔45〕。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灵〔46〕,得交于荆君,则燕国社稷长为不灭。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执光手曰:“此国事,愿勿泄之!”光笑曰:“诺。”
遂见荆轲,曰:“光不自度不肖〔47〕,达足下于太子〔48〕。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49〕。”荆轲曰:“有鄙志〔50〕,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51〕。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田光谓荆轲曰:“盖闻士不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时,言此国事,愿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52〕,光所羞也。”向轲吞舌而死〔53〕。轲遂之燕〔54〕。
【注释】
〔1〕田光见太子:孙案:《太平御览</a>》礼仪部引作“先生见太子”,字误也。《文选</a>·王文宪集序》注与今本同。
〔2〕侧阶:正室旁的北阶。《尚书</a>·顾命》:“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宋蔡沈</a>《集传》:“侧阶,北陛之阶上也。”海按:古人迎客不走正阶而下侧阶,以示恭敬。
〔3〕“太子侧阶而迎”二句:孙案:《史记</a>·刺客列传》作:“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海按:《战国策</a>·燕策三》与孙引《史记》略同。
〔4〕蛮域:古代将中原之外的四方边远之地称为蛮域。燕国地处北方边地,自称蛮域乃自谦之词。
〔5〕弊邑:僻远落后的城邦。古代君主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6〕北陲:北方边境。
〔7〕比:靠近。
〔8〕不羞之:不以此感到羞愧。
〔9〕覩:同“睹”,见。 玉颜:称人面貌的敬辞。
〔10〕设降辱焉:置身于此受到屈辱。设,设身,置身;降,来到,下临。
〔11〕结发立身: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立身成人。意即从束发成年开始。
〔12〕美:赞美。 令名:美名。
〔13〕膝行:古人跪地移膝前行,表示尊敬或畏服。
〔14〕焦心:心情忧急。
〔15〕不能:不能等待。能,通“耐”。不能,即不耐。
〔16〕食不识位:吃饭时不能辨识座位。 海按:“位”或是“味”之讹。作“味”于义为长。
〔17〕死灰复燃:比喻失败后重新得势。也喻死而复生。
〔18〕白骨更生:死人枯骨又长出新肉。喻死而重生。此与上句的意思是:只要能报仇雪耻,即使燕与秦国同归于尽,那也是您的再生之德。
〔19〕舍:使人住下。做动词。 上馆:上等宾馆。
〔20〕三时进食:早、中、晚三时进献饮食。
〔21〕存问:探望问候。
〔22〕“太子三时进食”三句:孙案:此段《史记·刺客列传》不载。 海按:此段《战国策·燕策三》亦不载。
〔23〕无说:没有任何言词。即不为出谋献策。
〔24〕就光:亲自去见田光。 辟左右:让左右的人回避。 辟,同“避”。
〔25〕垂哀恤:赐予怜悯。
〔26〕许惠嘉谋:答应惠献良策。
〔27〕岂有意欤:难道有顾虑吗?
〔28〕微:无,没有。 言:催问。程校云:“言”字原脱,据《大典》本补。此据程校补。
〔29〕固将竭之:本来就要把我的想法完全告诉您。
〔30〕骐骥:千里马之通称。 少:少壮之时。
〔31〕力轻千里:跑千里也感到轻松。
〔32〕罢朽:衰弱老朽,罢,同“疲”。
〔33〕取道:上路。孙案:《史记·刺客列传》作:“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海按:《战国策·燕策三》载同《史记》。
〔34〕窃:私下。 客:门客、宾客。此指太子丹所养勇士。
〔35〕夏扶:人名,太子丹所养勇士,不见于《史记》与《战国策》。《燕丹子</a>》中四见其名。
〔36〕血勇:血气之勇。古人认为生自血脉的勇气。
〔37〕宋意:人名。《大典》本作“宋臆”。此人亦不见于《史记》与《战国策》,《燕丹子》中两见其名。又见于《淮南子</a>·泰族训》与陶潜</a>《咏荆轲》中。《文选》与《水经</a>注</a>》引作“宋如意”。
〔38〕脉勇:筋脉之勇。古人认为由筋脉产生的勇气。
〔39〕武阳:人名,《史记·刺客列传》作:“秦舞阳,燕国勇士,年十三能杀人,人不敢忤视。”《战国策·燕策三》作:“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40〕骨勇:骨气之勇。古人认为从骨质中产生的勇气。 海按:马总</a>《意林</a>》引作:“血勇怒而面赤,脉勇怒而面青,骨勇怒而面白。”不提夏扶、宋意、武阳三人,与此略异。
〔41〕荆轲:人名。《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索隐》:“轲先齐人,齐有庆氏。则或本姓庆。春秋</a>庆封其后,改姓贺。此亦至卫而改姓庆尔。荆、庆声相近,故随在国而异其号也。卿者,时人尊重之号,犹如相尊美而称子然也。”又见《博物志</a>·异闻》载:“荆轲字次非。”此备一说。
〔42〕神勇:精神之勇。古人认为由精神而产生的勇气。
〔43〕孙案:《意林》、《太平御览》人事部引作:“光知荆轲者,神勇也,怒而不变。”《史记·刺客列传·正义》引与今本同。 海按:《史记正义</a>》称引《燕太子篇》与今本同。
〔44〕参见注〔41〕所引《史记·刺客列传》。
〔45〕庸庸不可称:平常的人不可计说。
〔46〕灵:光。
〔47〕不自度(duó):不自量。
〔48〕达:引荐。 足下:尊称对方。
〔49〕勿疑焉:不要怀疑这一点。焉,代词。相当于“之”。
〔50〕鄙志:鄙陋的志向。自谦之词。
〔51〕“心向意”四句:孙案:今本作:“心合意等,没身不顾;情有乖异,一毛不拔。”从《北堂书钞</a>》政术部引改。
〔52〕是疑:或“见疑”之误。见疑,被人怀疑。程校云:孙诒让</a>《札迻》卷七云:“是”当作“见”。后文荆轲达田光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即蒙此文而言。
〔53〕吞舌而死:咬断舌头吞下而死。 孙案:《史记·刺客列传》作:“自刎而死。” 海按:《战国策·燕策三》作:“遂自刭而死。”
〔54〕之燕:到燕国去。 海按:《史记·刺客列传》所载,乃荆轲先赴燕与田光结交,后由田光荐于太子丹。
【译文】
田光谒见太子丹,太子丹在北阶上恭迎。迎接时拜了两拜。宾主坐定后,太子丹说:“少傅不因为燕处蛮域,不因为我不贤,却使先生下临我国。如今燕国偏僻,远在北方边陲,靠近蛮域,但先生不因此而羞愧。我能侍奉先生左右,亲见先生容颜。这是上代神灵保佑燕国,使先生屈身降临于此。”田光说:“自从我束发成人,直到今天,只是仰慕太子高尚的品行,赞美太子的美名罢了。太子将用什么来教诲我呢?”太子丹移膝向前,泪流满脸说:“我曾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待我无礼。我日夜心情焦急,想要报复他。论军队,则秦国人多;比强大,则燕国势弱。想要说实行合纵,内心又不能忍耐。经常是吃饭没有滋味,睡觉枕席不安。即使能让燕与秦同归于尽,那也将是死而复生的恩德。希望先生能策划这件事。”田光说:“这是国家大事,请让我想想。”于是就安排田光住在上等宾馆。太子丹每日早、中、晚三时进献饮食,不断地探望问候,像这样有三个月。太子丹对田光沉默无言感到奇怪,就到田光那里,避开左右的人,问道:“先生既已赐于怜悯,又答应要出良策,我在此恭身倾听已有三月,先生难道还有顾虑吗?”田光说:“没有太子催问,原本将要把我的想法完全倾吐。我听说骐骥少壮之时,走千里而足力轻松;到它老朽衰弱之时,连路也不能上。太子知道我的时候,我年纪已老了。想要为太子策划良谋,太子却不能等待;想要振奋我的体力,而我又无能为力。但是我私下观察过太子的门客,没有可以大用的人材。夏扶,是血气生勇的人,愤怒时面色赤红;宋意,是筋脉生勇的人,愤怒时面色发青。武阳,是骨质生勇的人,愤怒时面色发白。我所认识的荆轲,是精神勇敢的人,愤怒时面色不变。他为人博闻强记,性烈骨壮,不拘小节,想要建立大功。曾经家住卫国,为十多个贤能的大夫解脱过危急,其余平常的人不值得一提。太子想要谋划大事,非此人不可。”太子丹离开席位拜了两拜说:“如果能借先生的光,得与荆轲君结交,那么燕国江山就会长存不灭。希望先生能成全这件事。”田光于是上路,太子亲自送行,握着田光的手说:“此是国家机密大事,希望不要泄露出去!”田光笑着说:“一定!”
田光终于见到荆轲,说:“我不自量不才,把您介绍给太子丹。燕太子真是天下的贤士,倾心于您,希望您不要对此有怀疑。”荆轲说:“我只有微小的志向。常认为情投意合,可以舍身不惜;情志不同,一毛也不会拔。如今先生让我与太子丹结交,一定不违您的心愿。”田光对荆轲说:“我听说士人不应被人怀疑。太子送我出来的时候,说这是国家机密大事,希望不要泄露。这是怀疑我,被人怀疑还活在世上,是我感到羞耻的事。”于是他对着荆轲咬断了自己的舌头,吞下后死去。荆轲于是前往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