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录
3个月前 作者: 郑丰喜
我,虽是一艘破船,一艘在汪洋大海中的破船。但是我乘长风破巨浪,渡过多少个狂风暴雨的日子。虽然前面仍然是暗礁密布,黑夜重重。但是,我的胆量越来越大了,信心也愈来愈坚强了。我有把握克服孤独寂寞,更有把握战胜风暴暗礁。何况我现在又有一位同舟共济、并肩奋斗的妻子。所以,我更勇敢、更乐观的张开帆,继续向成功的彼岸迈进……。
〈向风雨搏斗〉吴健民
“汪洋中的破船”,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史。
“汪洋中的破船”,其作者即是这位从艰难中向上奋斗的平凡人。
这位冲破困难的郑丰喜</a>先生,家住台湾南部一个小小的偏僻村庄──口湖乡后厝村,自幼患有先天性两脚萎缩症,两脚不能站立,只能爬行,以爬行迎向不可测的人生旅途。
在爬行中,他尝到了流浪的滋味,也尝试过如同拾荒的生涯。他跟江湖老人与猴子在各处卖艺,他随两位叫卖的妇人飘游杂耍;他也把提篮挂在脖子上,在农家收获的日子,爬著去捡花生、拾田螺、找野菜……
在流浪与拾荒中,虽然多少次噙著泪水,含著悲痛,但他总能咬紧牙根、挺起脊梁,默默的忍受、挣扎,表现了坚强的生命力。
就在那次狂风暴雨肆虐时,他纵然几乎消失在屋倒物流、被洪水吞噬的狂浪中,他也没被命运打垮,他更坚强的把握生的意义,追寻生命之活力。
十岁了,他带著从未有的兴奋,上小学</a>一年级。上学放学的路程带给他莫大的不便与痛苦,而这种痛苦与不便也正给予他埋首苦读的冲击。他全心全力置于书中,在书中,编织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他一心一意的从小学、初中念到高中,得到了辉煌的成绩。
在高中三年级,他的努力带给他一线转机。北港高中校长戴博文先生为嘉勉其苦学的意志与毅力,特别四处奔走,获得了徐锦章大夫的协助,免费为他装置了义肢,使他也能如同常人的站立起来。对于这位先天残缺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珍贵的礼物,也是多么需要的工具。
义肢装上了,真如雪中送炭;在熊熊炭火中,他体会了人情的温暖,也更夜以继日的苦读。大专联考时,他考进了中兴大学</a>。
在中兴大学,他成就了不敢想的奢望,能进入最高的学府研读,同时也得到了一位可爱的女孩的芳心。这位女孩在他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下,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伴他迈向希望无穷的人生大道。
“汪洋中的破船”,以破船比喻他的残缺,而这艘破船终能在残而不废中向风雨搏斗,同波涛奋战,历经困境,冲破险阻,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澎湃活力,迎向霞光万道的航程。(转自中央月刊六卷一期)
〈痛苦、奋斗的过程〉许若松
──“汪洋中的破船”读后
……本书作者虽自小伏地爬行,受尽人间的揶揄和嘲弄,强烈的求知欲和向上心,却使他爬过无数的荆棘,……完成了大学教育,还获得举世无双的伟大而强烈的爱情……
“汪洋中的破船”是一本约十三万字的回忆录和奋斗史,写一个下肢残缺,爬行求生的青年克服逆境,与命运抗争成功的经过。
作者郑丰喜出生在云林县口湖乡后厝村的一个贫困农户里。当他呱呱坠地时,两只小脚即畸形弯曲,这双怪脚使他无法获得常人一般的爱,几乎是在自生自灭中长大。
二十多年来,作者一直靠四肢著陆,伏地爬行。他六岁时,被一位江湖郎中带出去卖艺招徕观众,过离乡背井,可怜的流浪生涯。七岁时虽庆重还家门,因不堪人们的嘲弄,又孤独地避居野寮,过一种简直非人的原始生活。
残脚爬行的人,世上并非没有,只是很多这类不幸的人,常因经不起痛苦的折磨,社会的歧视,不是遭天然淘汰(夭折),就是自暴自弃的枉度一生。本书作者虽自小伏地爬行,受尽人间的揶揄和嘲弄,强烈的求知欲和向上心,却使他爬过无数的荆棘,冲破层层的障碍,在不断的挣扎奋斗中,完成了国校、初中、高中、大学教育,还获得举世无双的伟大而强烈的爱情,这种事例则是少见的。
“汪洋中的破船”,作者用浅显的文字,庄稼人的语调,以一封记者的信做楔子,从他的家世,谈到他那双要命的怪脚、流浪、野居以至求学、就业与婚姻,写尽了痛苦的回忆和奋斗的过程。这些朴素无华的题材,都是自日常生活中选取的。作者诚实无欺现身说法,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把他那坎坷又多采多姿的一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充分发挥“真”的意义。
作者郑丰喜用种田人的口吻,把农村简陋的生活习俗,田园郊景描摹得淋漓尽致,农村人读了温馨无比,即使城市人读了也如身入其境。
不幸的人是需要外界的鼓励的。作者能克服艰困,获得比常人还要高超的成就,固是他个人努力不懈,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勉励,使他袪除自卑,重整信心,应是促成他在惊涛骇浪中自强奋斗的因素。书中除了写作者自己,也写了许多别人,处处可以发现一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给这个冷漠无情的社会带来不少的温暖和鼓舞。
“汪洋中的破船”,没有严</a>密的布局,也没有故事中所谓的“高潮”,惟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著力点的表现。书中作者不断的藉他爬行求生、求学……的凄惨与奋斗,暗示著“事在人为,一切命运应操之在我”。作者自出生至长大,几度险遭“死于非命”的厄运,更受尽命运的折磨,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歧视,这些横逆都压不倒他,相反的,更使他包藏在破残肢体中的那颗完整而奋发的心更为炽烈。就凭著这般坚强的意志,他熬过痛苦的岁月,经得起命运的考验,好不容易的完成了中兴大学的教育,“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回到他的故乡,从事谆谆善诱,作育英才的教育工作,为莘莘学子献出他的爱心,达到他“取之社会,给予社会”的宿愿。把这些成就建造在一个曾四肢落地,爬行二十年的作者身上,就显得非同凡响了。
爱情是神圣的,在“汪洋中的破船”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桩不寻常的结合,以及在结合前的一段不寻常的恋爱。我所说的不寻常的理由是:直到今天,我们这个号称天赋平等的时代,全人类仍无法消除对残障者歧视的共同心理。鲜有人愿意把一个健全的女性,嫁给一位靠跪地爬行的跛脚男人。而作者那位大学时的同窗好友──吴继钊小姐,却兰心蕙质,无视于这种世俗的眼光,挣脱肤浅传统的羁绊,主动的去关心他,去爱他,坚决的嫁给他。我最欣赏书中作者所引用吴小姐的一句话:“只要能够协助他成功,我愿意牺牲。”如今,付出人世间最极致的爱心的吴继钊小姐,不但没有白白牺牲,而且在作者身上,分享到无比的快乐和荣耀。社会正为作者“爬”出一条光明大道,驶入安全的港湾而喝采、而赞佩。
这本书的写作,不大讲究技巧,然而却刻划出一个踽踽奋斗的典型范例。尤其是严正的主题,给人很大的启示。我一向埋怨自己的运气很差,生活也很劳苦。当我读完了“汪洋中的破船”,我顿然觉得自己这点劳苦算得了甚么?比我们更痛苦的人多著呢!作者在书中虽也有过对造物者少给他两条小腿的埋怨,但从无向命运妥协的意念。不幸残障的人读了这本书,能寻求到求生的灯塔;健壮的人,尤其是那些消极颓唐不思上进的青年读了这本书,当更会对自己的过去有所憬悟,一个拥有完整躯壳的壮健男女,难道会比不上先天残缺,跪著爬行的作者,从而激发奋斗和进取的心志?(转自华副六二、十一、十七)
〈站起来〉.耐烦.
读了十二月二十一日华副上郑丰喜先生“从爬行到站立”一文,使我思潮汹涌,感情激荡,久久不能自已。
这是一则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也是一篇有血有泪的上乘小说。说它是小说,因为读本文的人,如果没有见过作者,不认识作者,简直不可能相信文中所述,以为是作者的捏造和幻想。说它是真实故事,因为证诸题目下编者的附识,中华日报历年的报导,以及蒋经国、郑彦棻、李焕诸先生的鼓励,无法怀疑这是千真万确,不折不扣的生活的自白。
在偏僻的乡村、贫苦的家庭中,生下来就少了两只小腿的郑先生,真是受尽了难于形容的痛苦和折磨。面对著父母绝望的哀悯,煎熬著行动畸形所遭受的欺凌与揶揄,历练著在田间养鸡独自谋生偏遇洪水冲刷的困境,饱尝著“跛脚独蹄”上学的挫折,……凡是人生道路上最坎坷的境遇,郑先生可以说是没一样不曾遭逢过了。
但是,在另一方面,郑先生却也同样接受过无可计量的同情和伟大的爱。他的母亲流尽血泪来抚育。踏破脚跟去求医。他升学时受到校长的鼓励,他接受好心的医师装置义肢,他获得学生家长们敬重与邀宴,自从八年前报纸报导他的遭遇后,经常受到各方面的关切和鼓励,他的自述“汪洋中的破船”一书畅销一时……这种种,使处在无边的黑暗中的他,获得了无比的温馨,而给他带来更大的欢乐,更多的热爱的,则是他的妻子吴女士。
吴女士是江西人,也在中兴大学法律系,比郑君低一班。结婚对于郑君,原是一个不可想像的名词,但是吴女士却抛开了世俗的想法,发挥人类至圣至洁的同情和爱心,与郑君结合,使郑君“如冰霜之下得到阳光”。我们可以想像到的,在结婚之前,吴女士所遭遇到的家人亲友的反对;在结婚之后,同时也分担郑君所经常体验的身体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压力。但是,她克服了一切困阻,全心全意的爱他。现在,他们组成了温暖的家庭,有了孩子,他们的恩爱,由于残缺,更加坚强。世间夫妇,恐怕很少能比得上他们的幸福。
当然,这个动人的故事,是作为主角的郑君,奋发向上所创造出来的奇迹。郑君说:“将一切轻视、侮辱、揶揄当作奋进的工具,每遇到他人一次的欺负,我就一次的激励自己,要争气,将来一定要比他强。”当他千辛万苦的学会了骑脚踏车时,他说:“我天天坐在车上,愉快的、乐观的,继续奔向那未可预测的坎坷之路。”不错,就是他这种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和乐观,使一个天生没有双脚的人,能够勇敢的站起来!(转自华副六三、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