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3个月前 作者: 司马辽太郎
关于秀吉,八条宫智仁亲王所记得的,只有这么一些。即便这一些事情,也是在亲王十分幼小时的记忆。当秀吉英姿飒爽、风华正茂的时候,这位亲王还只是个幼童或少年,而当他观察世事人情的眼光开始成熟时,关键人物秀吉却早已衰老,不久之后就与世长辞了。但是,在秀吉去世以后,亲王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成长。与此同时,亲王心目中的秀吉的形象,也似乎在秀吉死后,变得越发栩栩如生了。
关原战争爆发的时候,亲王二十四岁。
“家康想夺丰臣家的权。”
这件事早在关原之战发生之前,在皇族人员的眼里已经是一清二楚的了。秀吉死后,家康虽然是丰臣家的一个大名的身份,但他却单独接近宫廷,给宫廷进贡了不少金银财宝。其用心可谓昭然若揭,那准是为了事先博得宫廷的好感,为将来起事作准备。这期间,家康违反丰臣家的法规,常常做一些刺激大坂执政机关的事,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甚是反感,代表大坂当局起而攻之,他公开谴责家康的罪状,并在大坂举兵讨伐。这对家康来说,也许是正中下怀。于是,普天下的大名一分为二了,他们或参加东军,或参加西军,两者必居其一。
教亲王学诗的老师细川幽斋,在丹后的田边(舞鹤)地方,原地不动地参加了家康一边。
幽斋把自己这一家族的存亡的赌注压在家康方面。这场赌博最后是赢了。但是在中途,即战事进行过程中,曾陷入过困境。因为西军的大兵团团包围了这丹后的田边城。
围城的西军达一万五千人,而在城内防守的幽斋却只有五百人。因为幽斋的儿子忠兴,率细川家的主力,开赴关东去了,因而幽斋身边留下的就只有这么一支军队了。他必须以这仅有的五百人作战。然而,幽斋却打得很好。
世人都思忖道:“幽斋恐怕很难取胜,他怕是活不成了。”
然而,幽斋的武艺高强,作战勇敢,是连织田信长都赞叹过的。而且,此人的智谋更是大大超过他的武勇。此刻,这位老人,自有他的绝处逢生而又不为世人所笑话的诀窍。
这便是动用八条亲王。
幽斋自前年以来,为后阳成天皇和八条宫亲王讲授《古今集》全卷的注释,直到去年才讲完。第一次共教了七十多天,第二次四十多天。
通过这两次授课,他把《古今集》全卷的注释都讲完了。但是还留着一个尾巴,那就是世间所传的可称之为秘传的东西。
社会上一般人所说的这门学问,便是解释《古今集》的秘传,用艺术界的术语来说,则是秘诀。这东西是不传给外人的,倘若幽斋战死的话,那么这一秘诀就将永远从人世间消失了。
幽斋正是靠这一条来施展他计谋的。
幽斋对身在京城的八条亲王提议道:“我的死轻,但《古今集》秘诀重。我希望在我死之前,将这套秘诀传授给八条亲王。”
幽斋派了自己的一名部下当密使,冲过敌人的封锁线,到达了八条亲王的府邸。
亲王吃了一惊。
他立即到御所,拜谒了作天皇的哥哥,谈了些丹后的战况之后,讲到了《古今集》秘诀的事。
智仁亲王说:“幽斋说,他想给皇上讲解这书的秘诀。”
这话与事实多少有点出入。亲王心想,即便自己要向幽斋学习,那也成不了天下大事。倘使皇上亲自要学,那就可以以敕命使其停战。有了皇上的命令,那么,幽斋的性命也可以体面地得救了。幽斋了解亲王的为人,他大概早就估计到亲王会这样去禀报皇上的。
皇上说:“这可非救不可。”
他立即采取了行动,派敕使到大坂的秀赖那里,请他给丹后方面的西军下了一道停战的命令。这次从京都派到大坂去的敕使共有三个:大纳言三条西实、中纳言中院通胜以及中将乌丸光广。三位都是通晓诗韵的人。秀赖答应了。接受皇命是丰臣家的家法。
除了乌丸光广中将作为皇上的使节前往丹后战地之外,秀赖方面还派出了使者——官居主膳正的前田义胜(前田玄以之子)。
比这更早一步,亲王自己派了他的家臣大石甚助,火速赶往丹后田边城,告诉交战的敌我双方:“皇上就要派人来了。”
然而,亲王的使者接见了幽斋,并把改变他来信的原意的事告诉了他。
幽斋作了复杂的表演。
当皇上派来的使节进入城内的时候,起先幽斋拒不接受这劝告停战的皇命,多次说,倒象是贪生怕死似的,这是武人的耻辱。
同时派人到关东的家康那里报告。如果不同时让家康也了解这样的情况,这会对日后不利。
幽斋在城内和皇上派来的使节经过一阵争论之后,终于打开城门,以把城池交给主膳正前田义胜的名义,退出城去。与此同时,围城的军队也拔阵离去。
其后幽斋一直寓居在丹波的龟山城,直到战乱平息,和平重新降临。过了不久,战争以东军的胜利告终之后,他首先到大坂向家康拜谒。
随后又上京去,为了给亲王讲授《古今集》秘诀而住进了八条宫家。为了这一天的开讲仪式,亲王特意在邸内造了一所房子,作为讲堂。幽斋所讲授的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内容。不过是一边把一张张的纸条夹进书里,一边口授《古今集》里的几个难解的地方和某些语句,这与其说有什么重要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使诗学秘诀的权威神秘化而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按照传统的礼仪,亲王向幽斋递交了一纸誓文。誓文写道:
向天地神明起誓,决不对他人言及。如若违背誓言,甘愿接受神佛的任何
惩罚。
家康取得了天下。
偏爱秀吉的后阳成帝,对于秀吉死后还只有三年就到来的这一变故,很是失望,他不愿再当天子了。他自己想退位,而把皇位让给八条亲王。
但是,家康和他手下的官僚们不允许他这样做。他们开始用跟前一代的秀吉以及丰臣家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宫廷了。
他们说,皇帝退位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对德川家的嘲讽。这种任性的举动是不允许的。而把皇位转让给八条亲王,那更是不妥当的。理由是,亲王过去当过秀吉的犹子,不仅现在,就连今后也不宜让他坐皇位上,因为那会有损于德川家的天下的稳定。
一切都不是秀吉执政的时候那样了。秀吉当初所设立的京都奉行完全是以朝廷为主体、主动为朝廷办事的机关。而家康掌权之后所设立的京都所司代,则是监视宫廷的机构。有时甚至居高临下地充当法官的角色。这样一来,从天子直到宫女,宫廷中的人们的日子变得黯然失色了。
亲王安慰当天皇的哥哥说:“因为太阳下山了。”
他所说的太阳是指秀吉。对于这个国家的宫廷来说,秀吉的出现,正犹如旭日东升一般。在秀吉活着的年代里,宫廷里始终阳光灿烂。秀吉一死,天空骤然变得阴霾了。
亲王也说过这样的话:“家康原来就不象丰氏啊!”
他虽然只见过家康几次,但他看到的家康决不是个诗人。而秀吉是诗人。如果不是诗人,那恐怕就无法理解宫廷的典雅和俊美及其艺术性的吧。要是不能理解,那自然就不会对宫廷产生什么感情。
从这之后的十年里,后阳成帝继续在位,后来他就把皇位让给了皇嗣政仁亲王,即后水尾天皇。
元和六年(1620),家康发动了人所共知的对大坂城的夏季战役,包围了秀赖,并让他们葬身火海。接着,家康派了一批人来到京都,把阿弥陀峰顶上的秀吉灵庙砸了个稀烂,并让他们把丰臣家的祖神——丰国大明神扔进了大海。
亲王也许暗暗寻思过:“有必要做得这么绝吗?”
进而,家康为了束缚宫廷的手脚,使他们的活动只局限在御所之内,制定了一项法规。这便是《朝廷法规》。
亲王对这一切感到失望了。他终于想要逃出京城了。
盛夏,亲王到桂川河边去赏瓜。他忽然想起要在这地方造一所房子。他想在这里建造一座别墅,住到这里,使自己沉浸到和学的美妙境界中去。
这位亲王建造了一座后人所说的桂离宫。但是,桂离宫并非全是他建造的;他生前,离宫只是初具规模,余下的是他晚婚所生的儿子智忠亲王完成的。
亲王所造的这幢别邸,用他的话来说是:“瓜田里的一间小巧的茶室。”
虽说小巧,可它的精美却在宫廷里出了名。亲王在设计这幢别邸时,从《源氏物语》、《伊势物语》、《古今和歌集》以及他所喜爱的《白氏文集》等作品中,得到启发,他试图把这些作品中的诗情,形象地体现在别墅的建筑里。夏天的夜晚,每当明月当空,翠绿色的瓜田笼罩在乳白色的月光之下的时候,亲王的脑海里也许曾多次出现过这样的念头:如能让秀吉死而复生,请他来别邸小住几天,该有多好啊!
亲王于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执政的宽永六年(1629)去世,时年五十岁。亲王死后不久,家康的灵庙东照宫在下野的日光地方开始动工兴建,不久就完成了。东照宫所体现的德川家的审美观和京都南郊的那座桂离宫所体现的八条亲王的审美观,成了后世的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人们认为,这是两种迥然不同而又互成对照的审美观念(东照宫吸收了中国的建筑特色,建筑雄伟,色彩浓重;桂离宫体现了日本式的美:小巧雅致,风格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