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外界环境的影响
3个月前 作者: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中关于心理和教育的观点论述十分广泛,因此,我们自然不可忽略外界环境的影响。古老的内省心理学范围太过狭隘,因此,为了认真研究这种被忽略掉的事实(即外界环境的影响),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认为有必要建立一门新科学——社会心理学。而个体心理学则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个体心理学同时关注于个体心理以及社会外界环境的影响。个体心理学并不是只关注个体心理而排除刺激心理发展的外界环境影响,也不是只关注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排斥个体独特心理的影响。
教育家或老师不应该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唯一教育者。外界的影响源源不断地流入儿童的心理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塑造着这个孩子,也可以说,外界环境通过影响父母以及影响父母的心理状态,而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这些外在影响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必须将其纳入考虑之中。
首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经济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例如,我们一定记得有的家庭总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非常紧迫的经济环境中——这样的家庭总会传承痛苦和悲伤,他们总是不停地努力挣扎着生活。他们受到的悲伤和痛苦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不能教导孩子拥有一种健康、合作的态度。他们生活在人类心理将要崩溃的边缘,总是慌张失措、饱受心灵摧残,从而不能与别人协同工作。
同样地,我们此时也一定不能忘记的是,长期的半饥饿或糟糕的经济状态影响了父母与孩子的生理健康状况,反过来,这种不健康的生理状况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我们在战后欧洲也发现了这类儿童的相同状况,这些儿童比他们的前几辈人更难以抚养。除了经济环境以及其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父母对生理卫生知识的缺乏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卫生知识的缺乏和无知,以及父母的胆小羞怯与对孩子的哄骗态度息息相关。这些父母也想宠爱孩子,害怕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任何痛苦。但是他们有时也会粗心大意。例如,他们自认为脊椎弯曲的身体缺陷在孩子长大后就会消失。当孩子生病时,他们没有及时地带孩子去看医生。这当然是一个错误,尤其是在那些医疗服务条件还不错的城市。如果孩子的生理状况不良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有可能继续恶化,成为严重又危险的疾病,甚至有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其实,每一个疾病都处于心理上的“危险的角落”,因此,要尽量加以避免。
如果这些危险角落无法避免,那么我们通过培养儿童的勇气,通过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可以减少这些危险的发生。事实上可以说,一个孩子只有当缺乏社会情感的时候,才会因为生理疾病受到心理创伤。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环境中觉得自己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那么他的心理会被危险的疾病所影响的程度,远远没有被惯坏的孩子受此影响强烈。
案例记录通常显示,儿童得了百日咳、脑炎、风湿性舞蹈病等疾病之后,他的心理问题就会渐露端倪。人们会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来自于他们的疾病。但是疾病不过是将孩子隐藏的性格缺陷曝光而已。生病期间,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力,还找到了控制全家的方式。在生病期间他看到父母的表情一直充满了恐惧和焦虑,他知道这些都是因为他的疾病。病好后,他想继续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于是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各种要求和意愿来主导父母,以此达到目的。当然,只有那些没有经过社会情感的训练、只想得到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孩子才会这么做。
另一方面,非常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有时一种疾病可能会成为改善孩子性格特征的契机。这里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名教师的第二个孩子。这位老师一直非常关心担忧这个孩子,但却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这个男孩有时会离家出走,在学校里也总是班上最差的学生。有一天,正当父亲要送男孩去少年管教所时,却发现孩子患有髋关节结核。这是一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父母悉心照顾的疾病。当男孩终于康复了,他成了家里最优秀的孩子。其实,男孩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额外关注而已,正巧疾病使他得到了这些关心。之前他一直不服管教,是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生活在优秀哥哥的阴影之下。既然他无法像他哥哥一样被欣赏、被关注,那么他就总是会抗争。但这种疾病使他相信,他也可以像哥哥那样被父母欣赏和关注,所以他学着变乖,以此获取父母更多的关注。
关于疾病,还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所经历的疾病记忆总是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孩子们对于诸如危险的疾病和死亡等事情,会常常感到惊讶和震惊不已。疾病留在他们心里的印记,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显现出来。对此,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会发现很多对这种疾病感兴趣的人,他们最后可能成了医生或护士。但是,有的人却总是担惊受怕,疾病所留下的心理阴影总是纠缠着他们,阻碍了他们从事有益的工作。对100多个女生的调查显示,将近50%的女孩承认她们生活中最大的恐惧是心理疾病和死亡。
父母应该留心,不要让孩子们在儿童期的疾病太多地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还应该让孩子们为这些事早作准备,以免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父母应该教导孩子,一个人的生命尽管有限,但是也应该活得足够有价值。
另一个童年生活的“危险角落”是与陌生人、家里的熟人或朋友的接触。在与这些人接触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是因为这些人根本不是真正对孩子感兴趣。他们只是喜欢逗孩子开心或在短时间内做一些会影响孩子的事情。他们高度赞扬孩子,会使孩子因此而变得自负。在与孩子接触的短时间内,他们纵容、娇惯孩子,因此给孩子们的常规教育带来了麻烦。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避免。陌生人不应该干涉父母的教育方法。
再者,陌生人通常还弄错孩子的性别,他们称一个男孩为“漂亮女孩”,或称小女孩为“漂亮男孩”,这也应该避免。对于避免的理由,我们将在关于青春期一章中进行讨论。
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自然很重要,因为它让孩子们了解到,家庭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换句话说,家庭环境给了孩子关于合作的第一印象。那些孤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会在家人和外人之间画出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他们感觉好像有一个鸿沟将家庭和外面世界分割开来,因此,他们自然是以一个充满敌意的目光来看待外部世界。这个孤立的家庭生活并不能促进孩子与外部世界的社会关系,还会使他们常常疑心很重,且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家庭并不利于儿童社会情感的正常发展。
一个孩子3岁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准备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而且不应该让他们害怕陌生人的存在。否则我们将会证明,这个孩子长大后总是害羞、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人持敌意态度。这种特质一般会在那些被纵容的孩子身上得以体现。这类孩子总是想“排斥”别人。
父母如果可以很早就开始留意并纠正孩子的这些不良特征,就可以为孩子免去后续生活中的许多麻烦。如果一个孩子在三四岁之前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例如被训练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富有集体精神,那么他将免于羞怯和自负,也免于神经官能症、甚至精神错乱的可能性。神经官能症和精神错乱只会发生在那些生活孤立,封闭、对别人不感兴趣、无法与别人合作协同的人身上。
当我们谈到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影响这一主题时,我们应该提及家庭经济条件变化对儿童成长的不利影响。如果一个家庭曾经很富有,尤其是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很富有,然后陷入了贫困之中,这显然对儿童的成长不利。这种变故对于一个被惯坏的孩子来说最难忍受,因为他以前备受别人关注,而现在他显然还没有对这种关注突然减少的情况作好准备。他怀念过去的优越生活,对目前的生活和自身处境抱怨,明显不满。
如果一个家庭突然暴富,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来说也是一个不利影响。此时,父母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合理地使用财富,他们在对待孩子时尤其会犯错。他们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时光,想纵容、宠爱惯坏他们,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现在不需要吝啬节约任何东西。结果我们发现,这些新富家庭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儿童。这种家庭的儿子通常臭名昭著,是这类问题儿童中的典型代表。
如果这些孩子经过适当的合作心理培训,以上这些困难、甚至灾难都可以避免。所有这些外在环境就像敞开的大门,通过它,孩子脱离了必要的合作心理培训。对此,我们必须要给予这样的孩子特别关注。
不仅像贫穷和暴富这种外在物质环境的异常可以影响孩子的成长,同时心理环境的异常也会有所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异常会引起我们的心理偏见。这些偏见源于个体的不良行为,例如,假设父亲或母亲做了一些有伤风化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将会受到很大影响。面对未来,孩子常常会感到恐惧与忧虑,他总想要躲避同伴,害怕被发现自己是这种父母的孩子。
父母不仅有责任提供孩子阅读、写作和算术方面的教育,还要给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这样孩子就不必比别人遭受更大的困难。因此如果一位父亲是酒鬼,或脾气暴躁,那么这个父亲必须记住,他的一切行为都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丈夫和妻子争吵不断,这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童年经历就像是铭刻在他灵魂上的碑文一样无法磨灭。当然,如果我们一直训练孩子的合作精神就可以消除这些伤痛经历的影响。但是这些特殊经历对孩子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及心理考验,会妨碍父母对他进行合作意识的训练。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在学校里不断涌现出成立儿童咨询指导诊所的协调活动。如果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管教孩子,那么他们的工作必须被一个经过心理学训练的老师接替,这个老师可以指导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生活。
除了源于个人情况的偏见外,还有由国籍、种族和宗教引起的偏见。我们总是可以发现,这些偏见不仅仅影响那些受到侮辱的孩子,还会影响其他那些羞辱别人的、好斗的孩子。后者会变得傲慢和自负;他们认为自己属于一个优势群体,当他们尝试着落实自己所设立的优势目标时,最终他们也只会以失败而画上句点。
这种国家以及种族之间的偏见当然是引发战争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想拯救人类的进步和文明,那么就必须根除这种酿成人类大祸的偏见。对此,老师的任务就是向孩子说明战争的根本原因,不给孩子一个轻易的、低廉的机会去通过耍刀弄枪来表现出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对于以后的文明生活来说,这样的准备并不合适。很多男孩去参军都是因为童年的军事教育的后果;但是除了那些参军有百次之多的人,大部分人由于童年的斗争游戏而致使他们的余生都在心理残缺中度过。他们总是将人生当成战争的筹码,从不学习与同胞相处的艺术。
在圣诞节或其他可以获得玩具的节日,家长应特别留意送给孩子的玩具和游戏的类型。父母应该杜绝孩子获得厮杀的武器和战争游戏,以及所有关于崇拜战争英雄和战争事迹的图书。
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玩具,我们可以说的有很多,但原则是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可以激励孩子的合作意识、对小孩未来的职业有建设性的玩具。可以很容易理解的是,那些孩子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自己动手创建的玩具,比那些已经做好的、诸如洋娃娃或小狗之类的成品玩具更有价值,因为后者只要求小孩简单地玩弄一下就可以。顺便要指出,关于动物,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尊重动物,不要把动物当作是一个玩具或游戏,而应该当成人类的同伴。同时,也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动物,也不应该指使或虐待它们。如果孩子虐待动物,我们应该怀疑他们是否有支配弱小、欺凌弱小的欲望。如果在家里有小鸟、小狗和小猫之类的动物,应该教导孩子们将这些动物看作和人类一样可以感知疼痛的存在。我们可以将孩子学会与动物保持合适的友谊作为他以后与人交往、社会合作的准备阶段。
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总会有各种亲属。首先就是祖父母。在考虑他们的困境和境况时,我们必须想到他们的权益。在我们的文化中,祖父母处于一种悲剧性的位置。当他们更年长时,本应该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拥有更多的日常活动和兴趣爱好。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却刚好相反。老人们感到自己被社会所抛弃,也就是说被放逐到一个角落里。这真是一个遗憾,因为这样的人本来还可以在有生之年获得更多的成就,而且,如果他们有更多机会去工作、去奋斗,他们就能成就更多事业,活得更快乐些。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劝诫60岁、70岁或80岁的人从职位上退休。让他们继续从事自己的事业显然要比改变这个人的全部生活计划更容易。但是由于我们错误的社会习惯和风俗,即使老人们仍然充满活力,我们也将他们束之高阁。我们不给他们机会继续表现自己。结果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对老人们造就的错误反弹到了孩子身上。老人们处于一种总是想要证明自己的情况中,事实上他们无须证明。他们想证明自己仍然充满活力,仍然对这个世界有用。为此,他们总会去干涉孙子</a>孙女的教育问题。他们纵容孩子到了一种可怕的境地。他们试图以这种纵容来证明他们仍知道如何抚养孩子,但这真会造成一场灾难。
我们应该避免伤害这些和蔼善良的老人的感情。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活动表现的机会,应该让他们知道,孩子应该作为独立的个体长大,而不应该沦为别人的玩具,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家庭出现紧急用人的情况就利用这些老人。如果老人与父母发生争执,那就让老人去赢吧,或者不要和他们争辩,但是,一定不要把孩子牵扯进去。
我们无数次地发现,当我们研究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的生平时,发现他们都是祖母或祖父的最爱!我们立即明白了这种宠爱如何导致了他们的童年困境,导致了他们的心理疾病。祖父母的偏袒要么意味着纵容,要么意味着挑起了孩子们的相互猜忌和争斗。许多孩子会对自己说,“我爷爷最喜欢我”,可是,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其他人同样的宠爱时,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
在其他的亲属中,同样也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是那些“杰出的表兄弟或表姐妹(或堂兄弟姐妹)”。有时他们不仅智力发达,长相也很漂亮。显然,对于小孩来说,总是被提醒有这样聪明又漂亮的表亲,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恼火的事情。如果这个小孩充满了勇气且具备社会意识,他就会明白,其实所谓的杰出不过是意味着接受了更好的训练,作了良好的准备。如此一来,他就会寻找超越这些聪明的亲属的方式。但是,正如大多数情况一样,他相信这种优秀是一种上天恩赐的福分,是与生俱来的,此时他就会觉得自卑,以及感叹命运的不公。这样,他的整个发育将会缓慢迟钝。至于漂亮,这肯定是一个大自然的恩赐,但在我们的文明中常常也高估了漂亮。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生活方式中看到这种高估所带来的错误,即孩子会因为有一个美丽的表亲而痛苦不已,可能会由此而对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使是在20年后,人们仍能强烈感受孩子对美丽表亲的羡慕和嫉妒之情。
孩子因为崇拜别人的外表美丽,而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唯一可以与之抗争的方法就是教会孩子,健康以及与同伴和谐相处的能力比美貌更重要。外表美丽很重要,这点不可否认,人们也更希望有一个漂亮而非丑陋的种族。但是我们在做任何理性的规划时,都不可能将一种价值与其余价值剥离开来,也不可能将这种价值当作最高目标。外表美丽也常常如此。一个人外貌漂亮,并不足以使其过上理性美好的生活,有一些事实可以证明。我们发现在犯罪者中除了一些长得很丑的孩子,还有一些外表漂亮的孩子。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漂亮的孩子是如何成为罪犯的。他们知道自己漂亮,而且认为自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因此,他们不为生活而妥善地准备。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没有努力就无法解决问题,于是他们走上了阻力最小、不用太多努力就可以成功的道路,即犯罪。正如诗人维吉尔所说,“堕落往往很容易”(facilis descensus Averno)。
这里还要说的是有关儿童读物的问题。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呢?应该如何处理童话故事才可以给孩子阅读呢?应该怎样把像《圣经》这样的书读给他们?关键在于我们通常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孩子和成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完全不同。我们也忽略了每个孩子是根据自己的独特兴趣来理解掌握事物的。如果他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他就会在《圣经》和童话故事中寻找允许他胆怯的故事,从而使他总是害怕危险。童话故事和《圣经》中的某些段落,需要被加以评论和解释后再给孩子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获得读物的本来旨意,而不是让孩子进行主观的臆想。
童话故事当然是孩子喜欢的读物,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从中获益良多。但关于童话故事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孩子对于那些虚构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的童话故事,阅读时会有一种距离感。儿童很少理解故事和当下的时代及文化的差异。他们阅读的那些童话故事创作于完全不同的年代,而且这些故事没有考虑到个人观点的差异性。童话中总是有王子,这个王子总是受到称赞和授勋,而且王子的性格总是被描写得非常吸引人。这样的童话当然纯属虚构,现实中永远不会存在。但是,这些虚构的理想模型对于一个需要崇拜偶像的时代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这些事情的真相。应该让他们了解魔法背后其实是人们的虚构和伪装。否则,他们可能总是在遇到困难时寻找毫不费力的解决捷径。比如,有一个12岁的男孩,当别人问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他说“我想成为一名无所不能的魔术师”。
如果对童话故事的解说合宜,那么就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来教育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以及扩展他们的视野。至于电影,带1岁孩子去看是没有危险,但是年龄再大一点,孩子们常常会误解电影的意义,甚至也常常误解童话故事和话剧的真正含义。例如,一名4岁小孩曾在剧院观看过一出童话剧,多年后,他仍然相信世界上存在卖毒苹果的女人。许多孩子并不能正确理解电影的主题,或者他们会对电影作出草率、笼统的概括。直到孩子确定能正确理解电影主题时,父母才应该向他们解释。
报纸的阅读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外在因素,要让孩子完全远离这种阅读。报纸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因此并没有反映孩子的观点。不过,也有一些针对儿童的特殊报纸是适合孩子的好读物。但是,一般的报纸给毫无准备的孩子们展示了一副扭曲的生活画面。孩子会因此而认为我们的整个生活充满了谋杀、犯罪和各种意外事故。事故报道特别令年幼的孩子感到压抑。我们可以从成人的谈话中收集到这样的评论,他们会在儿童时期因为读到听到火灾的频繁发生而导致以后也非常恐惧火灾,而且这种恐惧一直缠绕在他们心头。
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只是选择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儿童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外界影响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这些挑选的例子说明了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一般原理。这里,个体心理学家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他们的口号——“社会兴趣”和“勇气”。对于其他的问题,这两个口号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