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3个月前 作者: 乔斯林
    希望那些有闲暇时光来打发的人,在读到这位军人文笔拙劣的笔记时,能原谅里面的种种疏漏之处,显而易见,在批评家的眼中,这是随处可见的。


    下面的文字,是作者在从广州到孟买的航程中写的,那时作者对随军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依然记忆犹新。为了避免读者可能会产生误解,这里需要指出,作者虽然有幸参加了派往中国的代表团,但写作本书绝不是在长官的授意下进行的,所以,在此作者恳请读者放弃这种错误的想法。事实是,当由于严重的疾病而不能胜任工作、被迫离开部队时,作者一点写作的打算也没有;因此,在形成本书写作计划的时候,他并没有跟任何亲朋好友商量或探讨。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陆地上,无所事事都是人类的最大敌人。生活乏味的大众喜欢旅行作家,而百无聊赖正是促使作者成为这类作家的原因之一。


    这本书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私人日记;二是作者在不同时间与当地居民的对话;三是作者和对中国事务感兴趣的朋友的交流。


    对远征开始前发生的中英之间的分歧,作者采取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我们的船与中国的船之间产生的误解与冲突,不仅被当时的文章报纸详细报道了,而且也被搬上舞台,成为了戏剧的题材,所以再次赘述这个话题将是令人厌烦的。因此,作者的叙述仅限于那些他参加远征期间发生的事情。


    所有观点都有巨大的风险,由于那些熟悉中国事物的人所提供的关于该国的知识各不相同,并且这类知识不仅少得可怜,还零零散散。同时,我们不得不说那些知识只是个人的体验而已,因而很少有参考的价值。


    过去,我们获得的关于该国礼仪、风俗及政治的少量信息,因为是如此的相互矛盾,所以极不可靠。现在,我们仍旧在努力研究中国,可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获得的关于该国少量而又模糊的信息,都是偶尔进入中国的旅行者提供的。只要中国的防备之心还存在,对我们而言,它就一定继续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


    开放贸易可能有助于扩大我们对中国的了解;但是,在外国人能够真正了解这个奇特的民族之前,肯定还会出现很多关于该国的新的相互矛盾的观点。


    只有罗马教会的传教牧师,因为在中国传教的原因,有可能会了解中国。他们投身于宗教事业,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传播教义,他们愿意牺牲,并愿意埋骨于其传教的土地。


    中国人自然而然地居住于自己的沿海各地;他们似乎不会服从任何宗教的束缚,统治者的意愿是他们唯一的枷锁。正如在语言和肤色方面一样,他们与处在同一块大陆的印度邻居有很大的不同。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