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欧洲的海外扩张
3个月前 作者: 威尔斯
正当中欧仍然为分裂和混乱深感困扰之时,西欧人尤其是荷兰人、斯堪的纳维亚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已经开始越过重洋,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自己的势力。印刷术使得欧洲的政治思想在不同文明间传播,而不同思想的传播让人们陷入一种纷扰:在不确定性中摇摆,而远洋轮船却把欧洲的政体实践扩展至遥远的大洋彼岸。
起初,荷兰人和大西洋北部的欧洲人迁徙至海外,并不是为了开展殖民统治,而是为了进行贸易往来和开采矿石。最早抵达美洲大陆的是西班牙人,他们声称要统治整个美洲大陆。不久之后,葡萄牙人也来到了美洲大陆,要与西班牙人分一杯羹。公元1494年,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捷足先登的国家平分了美洲大陆,这也是罗马教廷作为基督教世界的主宰最后一次行使权力。最终,两国以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1)处为分界线,该线以东包括南美洲的巴西在内的一切土地划归葡萄牙,以西的一切土地则归西班牙。与此同时,不满足于现状的葡萄牙人还不断地向南面和东面扩展本国势力。公元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从里斯本绕过好望角海峡,途经桑给巴尔岛,最后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公元1515年,葡萄牙船队开到爪哇岛和摩鹿加群岛,在印度洋沿岸建立贸易口岸,并加强了安全防卫措施。除此之外,葡萄牙人还占领了莫桑比克、果阿以及印度的两小块土地、中国的澳门以及帝汶岛的一部分(2)。
那些根据教皇的决定未在美洲大陆分得分毫土地的国家,压根不承认葡萄牙和西班牙取得的特权。不久,英国人、丹麦人、瑞典人以及如今的荷兰人纷纷涌入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立桩标出各自的势力范围。最后,就连最虔诚的天主教徒法国国王也与其他新教徒一样,无视教皇的决定。就这样,欧洲各国的斗争焦点转移到了争夺海外领土之上。
从长远来看,在这场海外领土争夺战中,英国人是最大的获胜者。彼时,丹麦和瑞典正深陷德国的纷争之中,无暇组建强大的海外远征军队。瑞典还因为本国与众不同的国王,也就是被称为“北方之狮”的新教徒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德国战场损耗了大量的精力。荷兰人趁机夺取了瑞典人在美洲建立的若干块小殖民地,但慑于法国人之威,所以并没有与英国人展开角逐。争夺殖民地的主要竞争者,在远东地区的是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在美洲的则是英国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英国人因为有被称为“银条纹”的英吉利海峡,所以在欧洲占有巨大的海上优势,加之拉丁帝国的传统对英国人的影响也比较小。
法国人对欧洲尤为重视,欧洲本位观念很强。在整个18世纪,法国一心想要解决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的内乱问题,因而错失了许多向东、西方扩张的机会。17世纪,英国国内宗教和政治斗争层出不穷,饱受苦难的英国人来到美洲,希望在此建立自己永久的家园。他们在这里扎根,繁衍生息,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为后来英国在北美争夺战中占据优势奠定了基础。公元1756年,英法爆发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法国战败,失去了在北美的所有殖民地;公元1760年,英国又占领了整个法属加拿大。几年之后,英国的贸易公司已经超越了法国、荷兰和葡萄牙,取得了绝对优势。巴布尔开创的莫卧儿王朝在阿克巴统治时期曾盛极一时,但到后代手中时完全走向衰败,此时整个帝国更是掌控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手中。这段故事可谓是人类征服史上最匪夷所思的一幕。
东印度公司起初只是一家开展海上商业冒险活动的公司,由英国女皇伊丽莎白批准成立。之后出于保护交易的需要,东印度公司开始组建军队和武装商船。渐渐地,这家以营利为目的的贸易公司不再满足于经营香料、染料、茶叶和珠宝,开始插手王侯们的税收和领地管理事务,甚至干涉印度的政治问题。东印度公司本来只是一家贸易公司,却干起可怕的海盗勾当。然而,并没有人对东印度公司的所作所为表示异议,这也难怪他们的船长、官员、指挥官,甚至普通的士兵和职员,都明目张胆地把掠夺来的大量财物带回英国。
英国人开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随心所欲,不再去辨别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对他们而言,印度就是一个奇异的国度,甚至连阳光都与英国的不一样。生活在这里的棕色人种似乎只是一个不值得他们同情的异族,建筑于此的神殿和庙宇也不过是用以解释他们不可思议的行为的工具。
海外殖民地的将军和官吏回国后,就相互揭发对方勒索和胁迫他人的恶行,这让生活在本土的英国人感到困惑不解。英国议会通过了对罗伯特·克莱武(3)的不信任案,克莱武因不堪压力和病痛折磨,于公元1774年自杀。公元1788年,第二任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4)也因被检举存在上述行为而被弹劾,但在公元1795年被无罪释放。英国议会管理一家伦敦的贸易公司,但这家公司却统治着一个比大英帝国疆域更辽阔、人口更多的帝国,这真的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怪事。对大多数英国人来说,印度是一个遥远、神奇且几乎到达不了的地方,一些贫穷但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曾到过那里,多年后当他们再返回故土时,都变成了富有却傲慢不已的老绅士。英国人难以想象,在这个阳光炽热无比的东方国度,数百万的棕色人种是如何生活的。但是,他们有限的想象力不允许他们对此展开过多的联想,印度对他们而言仍然是浪漫却不真实的。因此,英国本土的人们不可能对东印度公司的运作进行任何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当西欧列强正忙着在各大洋上为争夺海外领土而争斗不休时,亚洲大陆上也上演着两场规模宏大的征战。公元1368年,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灭亡,明朝取得统治地位,开启了一段长至公元1644年的繁荣时期。后来,另一个马上民族——满族人——夺走了统治权,一直统辖中国至公元1911年。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地向东推进,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这个既不完全属于东方也不完全属于西方的旧世界中心大国就此崛起,对人类命运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俄罗斯之所以大幅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奉基督教的草原民族——哥萨克人的出现,哥萨克人在波兰、匈牙利等西方封建农耕国家与东方鞑靼人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哥萨克人生活在荒蛮的欧洲东部地区,这里与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荒野地区十分相似。所有那些无法继续待在俄罗斯,受迫害的无辜民众、反叛的农奴、异教徒、偷盗者、杀人犯等,都来到这片南方大草原寻找可以生存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为了生存与自由,他们同波兰人、俄罗斯人和鞑靼人不断进行厮杀。那些从东方逃难而来的鞑靼人,与哥萨克人繁衍生息,生下了混血后代。慢慢地,俄罗斯把这些边境民族纳入了自己的军队,就像英国政府把苏格兰高地的部落收编为军队一样。哥萨克人在亚洲获得新的领地,并逐渐成为对抗日益衰落的蒙古游牧民族的势力,他们先是向中亚发起了进攻,然后又横跨西伯利亚,抵达阿穆尔河(黑龙江)。
蒙古人在17世纪、18世纪衰落的原因不是一言半语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从成吉思汗</a>和帖木儿时代起的两三个世纪内,中亚就从主宰世界的霸主逐渐沦落到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的地步。气候变化、未有记录的瘟疫、疟疾传染,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中亚经济衰退的原因。纵观全球通史,中亚的这次衰退或许只是暂时性的。部分权威学者认为,中国佛教教义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蒙古人的性格。但是不管怎样,到了16世纪时,鞑靼人和突厥人就无力继续对外扩张,还遭到了西方的俄罗斯、东方的中国的进攻和驱逐。
整个17世纪,哥萨克人就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不断地向东扩张,在任何可以开展农业的地方开始定居的生活。彼时,南部的土库曼民族依然处于强势地位,为了抵御他们的入侵,哥萨克人建立堡垒和驻地,形成了双方活动的边界线;而在东北方向,俄罗斯的疆域没有任何边界,领土范围一直延伸到太平洋。
* * *
(1) 里格(League)是一种古老的陆地及海洋的测量单位,1里格相当于5千米。
(2) 公元1975年,莫桑比克宣布独立;公元1961年,印度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果阿地区;公元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公元1975年,东帝汶宣布脱离葡萄牙统治,后被印度尼西亚吞并,公元2002年正式独立。
(3) 罗伯特·克莱武(1725—1774),英国殖民者,1757年到1760年曾任印度孟加拉省督,早年参加过东印度公司与迈索尔在印度的争霸斗争。——译者注
(4) 沃伦·黑斯廷斯(1732—1818),1772年至1785年任印度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