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亚历山大的帝国
3个月前 作者: 威尔斯
伯罗奔尼撒战争旷日持久,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这场战争给繁荣的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整个希腊由盛转衰。与此同时,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正缓慢崛起,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文明国家。马其顿人来自希腊人的宗族,他们的语言与希腊语十分相近。马其顿曾多次派出选手,参加希腊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359年,腓力出任马其顿的统治者,他是一个能谋善断且野心勃勃的人。腓力曾被当作人质软禁在希腊,因此他接受过纯粹正统的希腊文化的熏陶,深受希罗多德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希腊只要团结一致,就有可能征服整个亚洲。希罗多德的这一思想后来被哲学家伊索克拉底推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腓力即位后首先对领土进行扩张和整治,并彻底改造了马其顿的军队。千百年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都是冲锋陷阵的战车和近战步兵。骑兵虽然也参加战斗,但他们都是些散兵游勇,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打起仗来杂乱无章。腓力让步兵团在作战时排列成密集的方阵,即马其顿方阵;他还把骑兵训练成伙友骑兵(1),他们在作战时保持一种固定不变的队形。伙友骑兵是历史上第一支真正的骑兵。腓力国王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在亲征战役中,大多采用这种能够发起有效冲锋的骑兵战术。在交战过程中,马其顿方阵的步兵与敌军直接交锋,骑兵则从两翼包抄至敌军后方展开攻击,并派出弓箭手射杀敌军马匹,使敌军丧失战斗能力。
腓力国王依靠这些新兵猛将,把统治的疆域从色萨利扩展至希腊。公元前338年,克罗尼亚战役爆发,马其顿大军在腓力国王的率领之下打败雅典为首的盟军,整个希腊都臣服于他。最终,希罗多德的梦想成为现实。之后,希腊各城邦会议推举腓力为希腊-马其顿盟军的最高统帅,率军攻打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率军出征亚洲,开启了他蓄谋已久的冒险征途。但是,腓力却未能完成远征波斯的计划,他突然被刺身亡。据说腓力执意要再娶一妻,因而激发了亚历山大的母亲、王后奥林匹娅斯的忌恨,她便指使杀手刺杀了他。
腓力在儿子亚历山大的教育上煞费苦心,他不仅聘请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担任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还把自己的思想和多年的军事经验传授于他。在克罗尼亚一役中,当时年仅18岁的亚历山大就已担任骑兵的指挥官。因此,虽然亚历山大即位时只有20岁,但是他可以立刻肩负起父亲留下的重任,成功征服波斯。
即位之后,亚历山大花了2年的时间确立并巩固了他在马其顿和希腊的统治地位。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进入亚洲,并在格拉尼克斯河战役中击败了一支规模不大的波斯军队,占领了小亚细亚的一些城市。他沿着海岸继续向前推进,在攻下沿海城市之后,都会留下军队驻扎。因为那个时候提尔和西顿的舰队仍在波斯帝国的掌控之中,制海权也还在他们手上,如果后方留有敌军的港口,波斯军队就有可能会发起突袭,切断他的通信和补给。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与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在伊苏斯交战,亚历山大大获全胜。与一个半世纪前跨越达达尼尔海峡前去征战的薛西斯军团一样,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完全就是乌合之众,军队之中有大批贵族、官员、后宫佳丽以及军营侍从,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支军队。西顿放弃了挣扎,向亚历山大投降。虽然提尔人民仍在顽强地抵抗,但遗憾的是,提尔城最终也没有抵挡住亚历山大的进攻,惨遭掠夺和摧毁。加沙同样未能逃脱被攻占的命运,公元前332年年底,亚历山大占领埃及,从波斯人手中夺回了这座城市的统治权。
亚历山大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勒塔和亚历山大港建立了城市,为了预防叛乱,他还修建了通往这些城市的陆上通道。之后,腓尼基各城邦的商业贸易也转移到这些港口城市。随着大批犹太人聚居在亚历山大港以及其他新兴贸易城市的出现,东地中海地区的腓尼基人突然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与在他之前的图特摩斯、拉美西斯以及尼科一样,从埃及进军巴比伦。但不同的是,亚历山大取道提尔城,然后在尼尼微城废墟附近的埃尔比勒遇上了大流士的军队,双方在此展开了关键性的一役。在这次战役中,波斯战车冲锋失败,马其顿骑兵击溃了波斯庞大的杂牌军,马其顿方阵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大流士未进行任何反击,带兵仓皇而逃,一路向北逃到米底境内。亚历山大接着进军攻占了当时依然繁盛的巴比伦,之后又进驻了苏萨和波斯利波斯。他在波斯利波斯设宴狂欢,最后一把火烧毁了“万王之王”大流士奢华至极的宫殿。
亚历山大之后在中亚细亚举行了一次阅兵仪式,他的军队一直巡游到波斯帝国的边界。大流士溃逃之后,亚历山大领兵北上对其穷追不舍。大流士逃亡途中惨遭部下暗算,当希腊先头部队在黎明前追上大流士时,他倒在战车上奄奄一息;而当亚历山大率领追兵赶到时,他已经气绝身亡。亚历山大率军沿里海继续前进,穿过中亚西部的山区,越过赫拉特(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之一)、喀布尔和开伯尔山口直抵印度。他与印度国王波罗斯在印度河上大战一场,在那里马其顿军团第一次遭遇了战象。几番厮杀过后,马其顿军团最终取得了胜利。亚历山大组织军队建造船只,顺流而下航行至印度河入海口,然后沿着俾路支省海岸返回自己的国家。在离开6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再次回到苏萨。之后,他一心准备巩固和整顿自己打下的庞大江山,为了赢得新臣民的心,他头戴波斯王冠,身着波斯传统的白色长袍和绶带。但是,他的这些举动引发了马其顿指挥官们的不满,给他制造了很多麻烦。亚历山大还让马其顿官员与波斯和巴比伦的妇女结婚,即开展所谓的“东西联姻”。然而,亚历山大最终未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巩固手中的江山,公元前323年,他在巴比伦喝酒后高烧不退,随后不幸逝世。
这片辽阔的领土在亚历山大死后不久便土崩瓦解。他的一位将领塞琉古占领了波斯帝国从印度河到以弗所的大片疆域,另一位将领托勒密占领了埃及,而安提歌则夺得了马其顿。其他疆土则成为各种势力的角逐场,地方政权更迭频繁。之后,北方蛮夷开始不断滋扰,这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罗马共和国在西方崛起,罗马人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小国,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存续时间更长久的新帝国,这部分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进行讲述。
* * *
(1) 伙友骑兵源于马其顿王国的国王骑兵卫队,在腓力二世的扩充改良下,成为马其顿军队最重要的突击主力,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可以说是最精锐的骑兵,它也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发起有效冲锋的骑兵(重骑兵)。——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