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3个月前 作者: 伊妮德·斯塔基
    A


    最全面——也是唯一完整的——兰波作品全集是由儒勒·穆凯(Jules Mouquet)和罗兰·德·勒内维尔(Rond de Renéville)编纂的版本,于1946年由七星文库出版。这一版本中包括了所有兰波研究所需要的文本——包括了所有当时已知的手稿——自该书出版后又有新的手稿被发现——所有家庭资料,以及兰波为寄件人和收件人的所有书信。但其中没有包括《沛德雪夫勒男爵来信》(Lettre de Baron de Patdechèvre),穆凯在1949年发现了这一作品,并将其归入兰波作品中。这首诗发表于苏珊娜·伯纳德(Suzanne Bernard)编纂的《兰波作品集》中,由加尼耶兄弟出版社(Garnier Frères)出版。


    B


    完全或部分研究兰波和他的作品的书目实在太多——且每一年都在增加。其中的主要作品如下。


    Bouince de Lacoste(H.):Rimbaud et le Problème des Illuminations,1949.


    Breton(A.):grant Délit,1949.


    Briet(S.):Rimbaud Notre Prochain,1956.


    Carré(J.M.):La Vie Aventureuse de Rimbaud,1926;La Vie de Rimbaud,1939.


    Chadwick(C.):étude sur Rimbaud,1960.


    Chisholm(A.):The Art of Rimbaud,1930.


    rke(M.):Rimbaud and Qu,1946.


    uzel(R.):Une Saison en Enfer,1931.


    Coulon(M.):le Problème de Rimbaud,1923;Au Coeur de Veine et de Rimbaud,1927;La Vie de Rimbaud et de son Oeuvre,1929.


    Daniel-Rops:Rimbaud,1926.


    De Graaf(D. A.):Arthur Rimbaud et Durée de son Activité littéraire,1948.


    Dhaye(B.):Veine,1919;Rimbaud,1923;Souvenirs Familiers,1925.


    Dttre(J.):Le Déséquilibre Mental d’Arthur Rimbaud,1928.


    Dh?tel(A.):L’Oeuvre logique de Rimbaud,1933.


    Edmond-Magny(C.):Rimbaud,1949.


    Etimble&Gauclère:Rimbaud,1936.


    Etimble:Le Mythe de Rimbaud, Vol. I,1952,Vol.II,1954.


    Fondane(B.):Rimbaud le Voyou,1933.


    Fontainas(A.):Veine and Rimbaud,1931.


    Fontaine(A.):Le Génie de Rimbaud,1934;Veine Homme de Lettres,1937.


    Fowlie(W.):Rimbaud,1946;Illuminations,1953.


    Gengoux(J.):La Symbolique de Rimbaud,1947;La Pensée Poétique de Rimbaud,1950.


    Godchot(Col.):La Voyance de Rimbaud,1934;Rimbaud ne varietur I,1936;L''Agonie du Poète,1937;Rimbaud ne varietur II,1938.


    Goffn(R.):Rimbaud Vivant,1937.


    Hackett(C. A.):Le Lyrisme de Rimbaud,1938;Rimbaud l''Enfant,1948;Rimbaud,1957.


    Hare(H.):Sketch for a Portrait of Rimbaud,1938.


    Izambard(G.):Rimbaud à Douai et à Charleville,1927.


    Jacquemin-Parlier(E.):Jean-Nics-Arthur Rimbaud,1929.


    Lepelletier(E.):Veine,1907.


    Méléra(M.Y.):Rimbaud,1930;ébauches,1938;Résonances autour de Rimbaud,1946.


    Moore(G.):Impressions and Opinions,1891.


    Morrissette(B.):The Great Rimbaud Forgeries,1956.


    Mouquet(J.):Rimbaud raconté par Veine,1931.


    Noulet(E.):Le Premier Visage de Rimbaud,1953.


    Paterne Berrichon:La Vie de Jean-Arthur Rimbaud,1897;Arthur Rimbaud, le Poète,1912.


    Petitfls(P.):L''Oeuvre et le Visage d''Arthur Rimbaud,1949.


    Porché(F.):Veine tel qu’il fut,1933.


    Renéville(R.de):Rimbaud le Voyant, revised edition,1947.


    Rickword(E.):Rimbaud,1924.


    Rimbaud(I.):Reliques,1922.


    Rivière(J.):Rimbaud,1930.


    Ruchon(E.):Jean-Arthur Rimbaud,1929.


    Silvain(R.):Rimbaud le Précurseur,1945.


    Starkie(E.):Rimbaud in Abyssinia,1937;Arthur Rimbaud,1938,revised edition,1947;Rimbaud en Abyssinie,1938;Le Coin de Table by Fantin-Latour(The French Mind),1951,Rimbaud 1854-1954,1954.


    Vaint(J. P.):Rimbaud tel qu''il fut,1930.


    Veine(Ex-Madame):Mémoires de ma Vie,1935.


    Wilson(E.):Axel''s Castle,1931.


    C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关于兰波和他的作品的主要研究文章,本书对这些文章进行了评论。以下列出的只是那些提出了关于兰波的特定观点的文章,以及那些作者并没有在后续作品中引用的文章。


    Archivum Linguisticum. F.Scarfe:A Sty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Rimbaud, Vol.III, Fasc.II.


    Bateau Ivre, Le:A. Adam:Parade, Sept.1950;Phrases, Mar.1951;Génie, June 1957.


    Bulletin des Amis de Rimbaud:Rimbaud et Caravane, No. 2,1931;Le Témoignage du Médecin de Rimbaud, No.6,1937.


    Durham University Journal:Meyerstein:The Latinity of Rimbaud''s Bateau Ivre, Mar. 1940.


    France et Asie:Guy-Luc:Rimbaud à Java, June-July 1946.


    Mandrake III:Meyerstein:Baudire and les Illuminations,1946.


    Ma Revue:Les Droits d''Auteur de Rimabaud, No. 45,1933.Le Procès de Rimbaud, No.48,1934;La Dernière Mdie de Rimbaud, No.56,1935;La Rencontre de Veine et de Rimbaud, No.67,1936.


    Mercure de France, Le. Béraud:Les Sources d’Inspiration du Bateau Ivre,17 Jan.1922;Marmelstein:Rimbaud à Stuttgart et aux Indes Néendaises,15 Jan.1922;Coulon:Les Vraies Lettres de Rimbaud arabo-éthiopien,15 May,1935;Izambard:Les sources du Bateau Ivre,15 Aug.1935;Bouine de Lacoste:L’Evolution Psychologique de Rimbaud d’après son Ecriture,1 Nov.1936;Veine Editeur de Rimbaud,15 June 1937.Starkie:Sur les Traces de Rimbaud,1 May 1947.Guiraud:L’évolution Statistique du Style de Rimbaud et les Illuminations, Oct.1954.


    Nouvelle Revue Fran edil;aise, Thibaudet:Marmé et Rimbaud,1 Feb.1922.


    Revue d''Ardenne et d''Argonne, Houin&Bourguignon:La vie de Rimbaud, Nov.-Dec. 1896;Jan.-Feb.1897;May-June,1899;Jan.-Feb.1901;July 1901.


    Revue de France. Prévost:Sur les Traces de Rimbaud,1 Nov.1929;Carré:Rimbaud en éthiopie,1 June 1935.


    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V.P.Underwood:Rimbaud et l’Angleterre, Jan.1955.


    Revue de Sciences Humaines. Adam:L''énigme des Illuminations, Oct.-Dec.1950;De Graff:Les Illuminations et Date Exacte de leur Composition, Oct.-Dec.1950.Deux Lettres d’Ernest Dhaye, Oct.-Dec.1951;Hackett:Rimbaud et Balzac, April-June 1955.


    Revue Hebdomadaire. Acremont:En Abyssinie sur les Traces de Rimbaud,27 Aug.1932.


    Revue de Jeunesse. udel:Ma Conversion,10 Oct.1913.


    Lingue Straniere, De Graff:L''Auteur Véritable de Crimen Amoris, July-Aug.1957.


    [1]莫里斯·鲍勒(Maurice Bowra,1898-1971),英国古典文学学者、文学评论家,曾任牛津大学</a>沃德姆学院院长30余年。——译者注


    [2]即英语中的“阴jing”。——译者注


    [3]原文为法文une ame veuve,来自兰波的诗《最高塔之歌》:“啊!千百次鳏居/如此可怜的灵魂。”——译者注


    [4]梅林(Merlin),欧洲和英国亚瑟王传奇中伟大的魔法师。——译者注


    [5]原文为拉丁文mea culpa,意为“由于我的过失”,来自天主教忏悔祷告词,表示忏悔和歉意。——译者注


    [6]米舍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法国历史学家,兰波的“通灵”和社会进步的思想受其影响。——译者注


    [7]原文为philosopher’s stone,又译为“贤者之石”“魔法师之石”,中世纪炼金术传说中的石头,传说能将贱金属变为贵金属;除了点金之外,传说这种石头还能让人长生不老。——译者注


    [8]斯克里伯(Eugène Scribe,1791-1861),法国剧作家,兰波写过一首诗《米歇尔与克里斯蒂娜》(Michel et Christine),可能来自他的同名剧作。——译者注


    [9]阿比西尼亚(Abyssinia)是埃塞俄比亚的旧称。——译者注


    [10]巴朗什(Pierre-Simon Banche,1776-1847),法国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其著作中曾论述过一种诗性“通灵”的理论,但没有证据表明兰波读过。——译者注


    [11]关于兰波一家的信息均来自戈德绍(Godchot)所著《阿蒂尔·兰波定本》(Arthur Rimbaud ne varietur)一书。——作者原注(若无特别说明,本书注释均为作者原注。)


    [12]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41页。


    [13]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12页。


    [14]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24页。


    [15]摘自伊莎贝尔·兰波致侯安(Houin)的书信,由亨利·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16]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60页。


    [17]贝里雄著《诗人兰波》(Rimbaud le poète),第18页。


    [18]基内著《魔法师梅林》(Merlin l’Enchanteur),第1卷,第10页。


    [19]德拉艾著《兰波》(Rimbaud),第17页。


    [20]《七岁诗人》,《兰波全集》(Oeuvres Complète),第77页。


    [21]《兰波全集》,第3页。


    [22]兰波原文是“Chinaldon”,其意义不明,学者一般认为是对古代史中迦勒底一词的拼写错误。——译者注


    [23]这些无意义的词,其词源</a>是拉丁语sacristi和变体sacristie,大意为“老天爷啊”。这里保留原文,因为兰波把这几个词当作拟声词来使用,以表达内心的苦闷。——译者注


    [24]《兰波全集》,第4页。


    [25]德拉艾著《亲密回忆》(Souvenirs Familiers),第38页。


    [26]《七岁诗人》。


    [27]《亲密回忆》,第39页。


    [28]《七岁诗人》。


    [29]贝里雄著《诗人兰波》,第31页。


    [30]《七岁诗人》。


    [31]侯安(Houin)和布吉尼翁(Bourguignon),载于《亚登和阿尔贡评论》,1896年11-12月刊。


    [32]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87页。


    [33]德拉艾著《兰波》,第87页。


    [34]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88页。


    [35]德拉艾于1930年去世;拉巴里埃之后死于战争中。


    [36]摘自拉巴里埃与本书作者的谈话。


    [37]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46页。


    [38]摘自拉巴里埃与本书作者的谈话。


    [39]《七岁诗人》。


    [40]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35页。


    [41]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88页。1869年,尚未满15岁的兰波被学校选拔参加学院竞赛(Concours Académique)并获得拉丁语诗歌一等奖和希腊语翻译三等奖。同年,兰波获得了同年级竞赛的全部一等奖奖项。


    [42]摘自《法兰西水星》(Mercure de France),1930年4月。


    [43]例如《学校的蠕虫》,《兰波全集》,第11页。


    [44]伊藏巴尔著《兰波在杜埃和夏尔维勒》(Rimbaud à Douai et à Charleville),第15页。


    [45]伊藏巴尔著《兰波在杜埃和夏尔维勒》,第20页。


    [46]德拉艾著《兰波》,第87页。


    [47]摘自1870年5月4日的信件,《兰波全集》,第527页。


    [48]这是兰波亲自发表的三首诗中的一首。其他两首分别是《三个吻的喜剧》(发表于《职责》(La Charge)杂志,1870年8月13日)和《乌鸦》(发表于《文学和艺术复兴》(La Renaissance Littéraire et Artistique)杂志,1870年9月14日)。还有第四首诗《小可怜》发表于1878年1月的《绅士杂志》(The Gentleman’s Magazine),署名阿蒂尔·兰波。本章提到的这首诗题为《孤零》(Les Effarés),创作于1870年9月20日,据称首次发表于1884年出版的《受诅咒的诗人》中。在英国发表的版本中缺失了第7-12行,并有一些修改,其中最惊人的就是将第一段中的dos修改为了culs,这一修改很可能是为了迎合英国保守的风气(参考E.H.W.梅耶斯坦的书信,《泰晤士文学副刊》,1935年4月11日)。在英国发表这首诗的人身份未知,但可能是魏尔伦;魏尔伦1877年年底就在英国,并于1878年开始考虑发表兰波的诗作(参考致西夫里的书信,1878年10月27日)。如果这首诗真的是魏尔伦发表的话,那么他在1884年可能已经忘记了这回事;因为他在出版《受诅咒的诗人》时并没有提及这件事。1884年之后,在兰波仍尚在人世期间,魏尔伦在没有询问前者的情况下大量发表了他的作品。


    [49]《感觉》,《兰波全集》,第41页。


    [50]原文为Phrygian cap,意为“弗里吉亚无边便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者常戴的红色帽子,当时“红帽子”也成了革命者的代称;1791年,被软禁的路易十六批准了宪法之后,政府的印刷品中国王也戴着这种帽子。——译者注


    [51]《神之信经》中还包括一个36行的额外段落。


    [52]摘自1870年5月24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39页。


    [53]他当时其实只有十五岁零八个月。


    [54]邦维尔是《当代帕尔纳斯》(Parnasse Contemporain)编委会成员。——译者注


    [55]《太阳的肉身》,《兰波全集》,第46页。


    [56]《奥菲丽娅》,《兰波全集》,第10页。


    [57]他获得了朗诵二等奖和历史地理四等奖。据说,如果担任老师和考官的维莱姆神甫没有驳斥他的观点的话,兰波的第二科成绩会更好;当时兰波表达了对破坏法律与秩序的一切的赞赏。兰波还获得了宗教知识、拉丁语演讲、法语演讲、拉丁语诗歌、拉丁语翻译和希腊语翻译一等奖,同时也获得了最高奖项卓越奖。


    [58]伊藏巴尔著《兰波在杜埃和夏尔维勒》,第29页。


    [59]摘自1870年8月2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41页。


    [60]这首诗曾被认为写于1870年9月,但韦伊(Weil)发现它曾于1870年8月发表于《职责》杂志。参考封丹(Fontaine)著《天才兰波》(Le Génie de Rimbud),第118页,注1。


    [61]德拉艾著《兰波》,第25页。


    [62]摘自1870年9月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44页。


    [63]伊藏巴尔著《兰波在杜埃》,载于《藏书家简报》(Bulletin du Bibliophile),1945年。


    [64]伊藏巴尔著《兰波在杜埃》,第77页。


    [65]摘自1870年9月24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22页。


    [66]摘自1870年10月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48页。


    [67]《我的波希米亚》,《兰波全集》,第69页。


    [68]《梦想冬天》,《兰波全集》,第65页。


    [69]摘自1870年11月2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48页。


    [70]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57页。


    [71]布洛涅森林是位于巴黎西部的著名森林公园。——译者注


    [72]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58页。


    [73]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73页。


    [74]耶利奈克(Jellinek)著《1871年的巴黎公社》(The Paris Commune of 1871),第91页。


    [75]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108页。


    [76]勒佩勒捷(Lepelletier)著《魏尔伦》(Veine),第253页。


    [77]参阅兰波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4月17日,《兰波全集》,第149页。


    [78]《永别》,《兰波全集》,第228页。


    [79]耶利奈克著《1871年的巴黎公社》,第93页。


    [80]耶利奈克著《1871年的巴黎公社》,第93-99页。


    [81]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4月17日,《兰波全集》,第249页。


    [82]德拉艾著《兰波》,第13页。


    [83]参阅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167页。


    [84]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4月17日,《兰波全集》,第253页。


    [85]摘自1871年6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58页。


    [86]参见《欧洲评论》,1928年10月。卡雷(Carré)在《文学生涯书简》(Lettres de Vie Littéraire)中错误地转写成了“Ca ne veut rien dire!”。


    [87]在此保留了一些和第一版不同的部分。


    [88]Caporal=粗烟丝。


    [89]Ithyphallus=勃起状态的阴jing。


    [90]Pioupiou=二等兵。


    [91]Abracadabra=能够治愈疾病的咒语。


    [92]Chique=一堆烟草。


    [93]伊藏巴尔的诗见本书附录一。


    [94]摘自书信,载于《欧洲评论》,1928年10月。


    [95]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170页。


    [96]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4月17日,《兰波全集》,第249页。


    [97]德拉艾著《兰波》,第31页。


    [98]参见封丹著《天才兰波》,第21页。


    [99]摘自德拉艾的笔记,藏于杜塞文学馆。


    [100]《仁慈的姐妹》,《兰波全集》,第85页。


    [101]《回忆》,刊于《文学生涯书简》,第154页。


    [102]《我的小情人》,《兰波全集》,第74页。


    [103]《仁慈的姐妹》,《兰波全集》,第86页。


    [104]《坏血统》,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09页。


    [105]《初领圣体》,《兰波全集》,第88页。


    [106]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136页。


    [107]由阿拉贡和布勒东发表于1924年,原题为《长袍下的心或一个神学院学生的内心私语》(Un coeur sous une soutane ou Intimités d’un Séminariste)。


    [108]我们无法得知这些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兰波常常用他抄录这些诗的时间,而不是真正创作的时间来注明日期。


    [109]摘自《遗作集》。诗句来自一首诗的草稿,波德莱尔有意将它们用作《恶之花》第二版中的一部分。


    [110]摘自致伊藏巴尔的书信,1871年5月13日,《兰波全集》,第251页。


    [111]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144-149页。


    [112]“通灵人书信”,《地狱一季》,王道乾译,第71页。——译者注


    [113]卡巴拉(Cab),犹太教的神秘主义哲学。——译者注


    [114]罗兰·德·勒内维尔(Rond de Renéville)著《通灵人兰波》(Rimbaud le Voyant),第46页。“古希腊文学让他接触到了东方形而上学。柏拉图带领他走近神秘学,而神秘学正是从东方传播到希腊的。要理解诗人的个性,必须结合这些因素来考虑。”


    [115]《浪漫主义文学的神秘学来源》(Les sources ultes du romantisme)。


    [116]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255-256页。


    [117]弗兰克著《卡巴拉的历史》,第338-390页。


    [118]莱维著《魔法史》。


    [119]弗兰克著《卡巴拉的历史》,第178页。


    [120]弗兰克著《卡巴拉的历史》,第252页。


    [121]斯威登堡著《天堂及其奇观和地狱的所见所闻》。


    [122]法布尔·德·奥利韦(Fabre d’Olivet)著《人类史》,第1卷,第26页。


    [123]莱维著《伟大奥秘的钥匙》,序言(三)。


    [124]莱维著《魔法史》,第8页。


    [125]莱维著《魔法史》,第61页。


    [126]莱维著《魔法史》,第76页。


    [127]莱维著《伟大奥秘的钥匙》,第32页。


    [128]莱维著《伟大奥秘的钥匙》,第265页。


    [129]莱维著《魔法史》,第36页。


    [130]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53页。


    [131]莱维著《伟大奥秘的钥匙》,第79页。


    [132]莱维著《高等魔法的信条与仪式》,第79页。


    [133]莱维著《魔法史》,第542页。


    [134]莱维著《魔法史》,第92页。


    [135]莱维著《魔法史》,第544页。


    [136]莱维著《魔法史》,第551-552页。


    [137]莱维著《魔法史》,第581页。


    [138]莱维著《伟大奥秘的钥匙》,第16页。


    [139]莱维著《魔法史》,第90页。


    [140]莱维著《魔法史》,第559页。


    [141]莱维著《魔法史》,第348页。


    [142]莱维著《女性的解放》,第57页。


    [143]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5月15日,《兰波全集》,第251页。


    [144]笔记,《遗作集》,第17页。


    [145]《野孩子》(Le Génie Enfant),收录于《人造天堂》。


    [146]印度大麻制成的麻醉型毒品。——译者注


    [147]《神人》(L’Homme Dieu),收录于《人造天堂》。


    [148]《神人》,收录于《人造天堂》。


    [149]《道德》(Morale),收录于《人造天堂》。


    [150]波德莱尔《航行》,收录于《恶之花》。


    [151]本书中的《航行》中译本摘自辜振丰译《恶之花》,2019年,上海三联书店。


    [152]除另标注外,本章中所引用的“通灵人书信”和《地狱一季》的中文内容均摘自王道乾译《地狱一季》,1991年,花城出版社。——译者注


    [153]《诗艺》(Art Poétique)是魏尔伦阐述其诗歌创作理念的一首诗。——译者注


    [154]里德(Read)在《超现实主义》一书中引用了乔维特(Jowett)的翻译,第31-32页。


    [155]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5月15日,《兰波全集》,第251页。


    [156]参见巴朗什著《俄耳甫斯》(Orphée),第283页。


    [157]参见莱维著《伟大奥秘的钥匙》,第16页。


    [158]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51页。


    [159]摘自致伊藏巴尔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51页。


    [160]参见巴朗什著《社会制度论文集》(Essai sur les Institutions Sociales),第331页。


    [161]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51页。


    [162]《永别》,收录于《地狱一季》;莱维著《魔法史》,第76页。


    [163]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5月15日。


    [164]参见巴朗什著《社会制度论文集》,第97页。


    [165]参见巴朗什著《社会重生论文集》(Essai de Palingénésie Sociale),第172页。


    [166]参见巴朗什著《俄耳甫斯》,第283页;莱维著《魔法史》,第552页。


    [167]莱维著《魔法史》,第82页。


    [168]莱维著《魔法史》,第42页。


    [169]参见莱维《女性的解放》,第57页;《魔法史》,第348页。


    [170]此处修改了王道乾先生翻译的版本,兰波法语原文中的“unngue universel”和本书中英语原文“a universalnguage”指的是万能、普遍的语言,而不是译本中的“宇宙语言”。——译者注


    [171]参见巴朗什著《社会重生论文集》,第172页。


    [172]《言语炼金术》,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9页。


    [173]参见巴朗什著《俄耳甫斯》,第240页。


    [174]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5月15日。


    [175]夏勒梅尔—拉库尔(Challemel-Lacour)著《德国的当代佛教徒》(Un Boudhiste Contemporain en Allemagne)。


    [176]德拉艾著《亲密回忆》,第62页。


    [177]西比尔(Sibylle)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预言家。——译者注


    [178]本章中《醉舟》的中文内容均摘自飞白译《醉舟》,201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译者注


    [179]法语Baver=流口水。


    [180]戈德绍著《阿蒂尔·兰波定本》,第223页。


    [181]参见1871年8月1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62页。


    [182]其实他当时只有十六岁零九个月。


    [183]库隆(Coulon)著《兰波和魏尔伦的内心世界》(Au Coeur de Rimbaud et de Veine),第133页。


    [184]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8月28日,《兰波全集》,第262页。


    [185]德拉艾著《兰波》,第41页。


    [186]魏尔伦致兰波的书信,1871年9月,《兰波全集》,第265页。


    [187]1871年9月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65页。


    [188]《兰波全集》,第78页。


    [189]《沛德雪夫勒男爵来信》(Lettre du Baron de Petdechèvre),苏珊·贝尔纳(Suzanne Bernard)编《兰波作品集》(Oeuvres de Rimbaud),加尼耶兄弟出版社,第138页。


    [190]魏尔伦前夫人(Ex-Madame Veine)著《我的一生回忆录》。


    [191]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59页。


    [192]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180页。


    [193]魏尔伦著《关于兰波的新笔记》(Notes Nouvelles sur Rimbaud),《鹅毛笔》(La Plume)杂志,1895年10月。


    [194]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184页。


    [195]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185页。


    [196]帕泰尔纳·贝里雄著《兰波的一生》,第154页。


    [197]帕泰尔纳·贝里雄著《兰波的一生》,第140页。


    [198]德拉艾著《关于兰波和魏尔伦》,未发表手稿,藏于杜塞文学馆。


    [199]德拉艾著《关于兰波和魏尔伦》。


    [200]魏尔伦著《诗人与缪斯》,收录于诗集《今与昔》。


    [201]参见魏尔伦致布雷蒙(Blémont)的书信,1875年10月27日。


    [202]参见《亲笔手稿》(Le Manuscrit-Autographe),1928年3-4月。


    [203]德拉艾著《兰波》,第44页。


    [204]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205]画中描绘的作家:瓦拉德、布雷蒙、艾卡德、戴尔维利、佩莱坦、魏尔伦和兰波。


    [206]参见斯塔基《方丹—拉图尔的桌角》,收录于《法国思想》(The French Mind),第318-326页。


    [207]摘自致德莫尼的书信,1871年5月15日。


    [208]勒佩勒捷著《魏尔伦》,第261页。


    [209]摘自1871年10月20日的书信,发表于《法国和外国书信年鉴》(L’Almanach des Lettres Franedil;aises et Etrangères),1919年1-3月。


    [210]1872年,这封信的收件人应该是《文学和艺术复兴》杂志的编辑,兰波的诗作《乌鸦》曾于1872年9月14日在这份杂志上发表。


    [211]源自维克多·雨果笔下《悲惨世界</a>》中的“野孩子”。


    [212]1872年6月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69页。


    [213]中世纪苦修士所穿的服装,通过对肉体的折磨达到悔改的目的。——译者注


    [214]《渴之喜剧》之三,《兰波全集》,第127页。


    [215]摘自德拉艾未发表的手稿,藏于杜塞文学馆。


    [216]莱维著《魔法史》,第528页。


    [217]《言语炼金术》,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2页。


    [218]《醉之晨》,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6页。


    [219]兰格·德·弗雷斯诺伊修士(Abbé Lenglet du Fresnoy)著《赫尔墨斯秘义史》(Histoire de Philosophie Hermétique),海牙,1742年。


    [220]《埃及希腊寓言集》(Les Fables Egyptiennes et Grecques)。


    [221]《言语炼金术》,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9页。


    [222]《新法兰西评论》(La Nouvelle Revue Franedil;aise),1934年10月1日。


    [223]字母表已经于1904年11月1日在《法国水星》上发表,无删减。


    [224]奥美加即希腊字母Ω,位于字母表最后,象征终结。


    [225]《元音》,《兰波全集》,第103页。


    [226]《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8页。


    [227]《泪》,《兰波全集》,第125页。


    [228]《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86页。


    [229]《美之存在》,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3页。


    [230]莱维著《精神科学》(La Science des Esprits),第13页。


    [231]《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5页。


    [232]玛格丽特·克拉克小姐(Miss Margaret rk)在其所著的《兰波和基内》一书中试图证明基内对兰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兰波从基内那里借用了许多思想。我并不完全同意她的论述,我认为二者的相似之处具有偶然性,并且这些相似之处在同时代的任何作家那里都能找到。兰波和基内的思想和想象都截然不同,克拉克所选择的两者的小段摘抄在语境上的重要性也绝不可同日而语。我认为唯一的例外就是《魔法师梅林》:几乎可以确定兰波读过这本书,并从中借用了许多理念。


    [233]《童年》,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5页。


    [234]指环(anneau)的原文为斜体,王道乾译本根据中文阅读习惯把斜体改成了下划线。——译者注


    [235]《地狱之夜》,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5页。


    [236]基内著《魔法师梅林》,第1卷。


    [237]潘(Pa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牧神,人头羊身,头上有羊角,生性残暴淫乱,被很多人认为是撒旦早期形象的来源。——译者注


    [238]《永别》,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9页。


    [239]魏尔伦著《狱中记》(Mes Prisons),第6章。


    [240]1873年11月的书信,收录于穆凯著《魏尔伦讲述的兰波》(Rimbaud raconté par Veine),第107页。


    [241]收录于布扬·德·拉科斯特(Bouine de Lacoste)著《兰波和〈灵光集〉的问题》(Rimbaud et le Problème des Illuminations),第107页。


    [242]发表于《人文科学评论》(Revue des Sciences Humaines)。


    [243]亚瑟·西蒙斯(Arthur Symons)著《文学象征主义运动》(The Symbolist Movement in Literature),第76页。


    [244]这里采用了这首诗的第一个版本,因为风格和兰波更为相似。


    [245]《兰波全集》,第116页。


    [246]《爱的沙漠》中文内容摘自王道乾译《彩画集:兰波散文诗全集》,201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顺序按本书原文做了修改。——译者注


    [247]《兰波全集》,第148页。


    [248]《兰波全集》,第162页。由于此处引用主要出于心理学而非文学方面的论述,因此采用英语版本。


    [249]许多评论家和翻译家将“chien”(狗)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认为这体现了诗人大胆的象征主义表达。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个词的意思接近其在19世纪时常被使用的意思:“小鸭子”或者“小可爱”。


    [250]《谵妄(一)》,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5页。


    [251]《童年》,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68页。


    [252]参见《法兰西水星》,1936年11月。


    [253]波什(Porché)著《真实的魏尔伦》(Veine tel qu’il fut),第416页。他引用了如下的医生评语:“关于男性生殖器官或鸡奸的争议在今天没有任何可以证明的医学或法律层面的价值。”


    [254]方丹纳斯(Fontainas)著《魏尔伦和兰波》(Veine et Rimbaud)。


    [255]收录于《平行集》。


    [256]《诗人与缪斯》,收录于《今与昔》。


    [257]《虔诚的信徒》,收录于穆凯著《魏尔伦讲述的兰波》,第21页。


    [258]方丹纳斯著《魏尔伦和兰波》。


    [259]参见附录(二)中所载的诗。


    [260]参见《法兰西水星》,1927年2月。


    [261]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213页。


    [262]我曾尝试通过另一种途径获得这些通信。我猜测律师曾编制了一些文件,并将它们和其他文件一起保存,以供出庭之用。但直到1974年,我始终无法参考案件的法律报告。我猜测这些文件可能仍然保存在律师的事务所;后来我才得知,这位律师的儿子(也是一名律师)居尤—西昂斯特(Guyot-Syonest)在退休时已经把事务所里的所有文件都销毁了。


    [263]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185页。


    [264]《地狱一季》中的原文是changer vie(改变生活)。王道乾译文:难道他手里真掌握着改变生活的秘密?因关联到下一段的首句,此处仍按本书原文(change the world)译出。——译者注


    [265]波什著《真实的魏尔伦》,第183页。


    [266]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184页。


    [267]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195页。


    [268]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195页。


    [269]玛蒂尔德·魏尔伦在分居请求中引述了魏尔伦的这一说辞。参见《法兰西水星》,1927年2月。


    [270]穆凯著《魏尔伦讲述的兰波》,第19-21页。


    [271]摘自魏尔伦1872年5月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68页。


    [272]魏尔伦著《被诅咒的诗人》(Les Poètes Maudits)。


    [273]《天国的猎犬》(The Hound of Heaven)是英国诗人弗朗西斯·汤普森(Francis Thompson)的诗作,出版于1893年。——译者注


    [274]参见布勒东著《现行罪》(grant Délit);莫里塞特(Morrissette)著《了不起的兰波仿冒犯》(The Great Rimbaud Forgeries)。


    [275]《回忆》,《兰波全集》,第121页。


    [276]《最高塔之歌》,《兰波全集》,第131页。


    [277]《黄金时代》,《兰波全集》,第133页。


    [278]《泪》,《兰波全集》,第219页。此处引用的是兰波在《地狱一季》中所用的版本。


    [279]《兰波全集》,第125页。


    [280]莱维著《高等魔法的信条与仪式》,第1卷,第261页。


    [281]高芬(Goffn)著《兰波活着》(Rimbaud Vivant)。


    [282]此处飞白译本与法语原诗</a>和英译本有差异,原诗中的“Agneau Pascal”和英译的“Paschal Lamb”指的并不是复活节的羔羊,而是犹太人庆祝上帝让他们跨过红海、逃离埃及人的奴役的逾越节所用的羔羊。——译者注


    [283]基内著《魔法师梅林》,第2卷,第294页。


    [284]魏尔伦1872年4月致兰波的书信。现存的英语翻译均未能传达原文独特的风格,故此处引用法语版本。


    [285]1872年6月的书信。


    [286]“作品”(oeuvre)在炼金术中的概念通常是一个阳性名词,因此最后一个阶段为“大成”(le grand oeuvre)。但一些炼金术师则使用作为阴性词的“oeuvre”来代表炼金术的所有分支,而不仅限于最后一个阶段。


    [287]米舍莱著《法国史》,第2卷,第138页。


    [288]前一个词“吸食大麻者”,演化出后一个词“刺客”。——译者注


    [289]并没有证据支持帕泰尔纳·贝里雄采用“幸福”(Bonheur)作为这首诗标题的做法。


    [290]梅拉克(Meyrac)著《亚登的传统、习俗、传说和神话故事》(Traditions, Co?tumes, Légendes et Contes des Ardennes)。


    [291]摘自致伊藏巴尔的书信,1870年8月25日,《兰波全集》,第243页。


    [292]有一些研究者将“vers impair”译为“自由诗”,本书中选择贴近法语原文的意思,并结上下文中突出魏尔伦和兰波对当时被看作普通、正确的韵律的反叛和嘲弄,而翻译为“损坏诗”。——译者注


    [293]《兰波全集》,第140页。


    [294]《兰波全集》,第132页。


    [295]米舍莱著《宇宙史导言》(Introduction à l’Histoire Universelle),第253页。


    [296]米舍莱著《宇宙史导言》,第83页。


    [297]摘自德·西夫里致勒卡杜奈尔的书信,收录于《兰波全集》,第695页。


    [298]《法兰西水星》,1914年4月16日。


    [299]德·格拉夫著《阿蒂尔·兰波和他的文学活跃期》(Arthur Rimbaud et Dureé de son Activité Littéraire),第68页。


    [300]布扬·德·拉科斯特为其编辑的《灵光集》所作的导言,1949年。


    [301]查尔斯·查德维克(Charles Chadwick)著《兰波研究》(études sur Rimbaud)。


    [302]致德拉艾的书信,1875年5月1日,收录于《兰波全集》,第692页。


    [303]魏尔伦为其编著的《灵光集》所作的导言。


    [304]韵诗:《五月的旗帜》《回忆》《新婚伉俪》《饥饿的节日》;散文诗:《仙境》《神灵》《青春》和《倾售》。


    [305]参见魏尔伦致瓦尼埃的书信,1888年2月3日。


    [306]德拉艾著《兰波》,第108页。


    [307]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未注明具体日期,但可能写于9月或10月。


    [308]德拉艾著《兰波:艺术家和有德之人》(Rimbaud, L’Artiste et L’Etre Moral),第147页。


    [309]伊莎贝尔·兰波致皮尔昆的书信,1896年9月21日,《兰波全集》,第590页。


    [310]参见《法兰西水星》,1956年8月。


    [311]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9月或10月。


    [312]参见《法兰西水星》,1956年8月。


    [313]德拉曼(Dmain)发表于《笔迹学》(La Graphologie),1950年4月,引用于查德维克著《兰波研究》,第83页。


    [314]《兰波全集》,第186页。


    [315]德·格拉夫著《阿蒂尔·兰波和他的文学活跃期》;亚当(Adam)著《灵光集之谜》(L''énigme des Illuminations),《人文科学评论》,1950年10-12月;《醉舟》(Le Bateau Ivre)杂志,1950年9月,1951年3月,1957年6月。


    [316]查尔斯·查德维克著《兰波研究》,第121页。


    [317]查尔斯·查德维克著《兰波研究》。


    [318]参见《法兰西水星》,1956年8月。


    [319]魏尔伦著《诗全集》,第956页。


    [320]《兰波全集》,第108页。


    [321]魏尔伦寄给热尔曼·努沃的邮包花了2.75法郎。——译者注


    [322]德拉艾著《兰波》,第37页和第44页。


    [323]德拉艾著《兰波》,第48页。


    [324]《兰波全集》,第169页。


    [325]《断句》,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7页。


    [326]《童年》,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68页。


    [327]《长夜》,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85页。


    [328]《兰波全集》,第188页。


    [329]保罗·克洛岱尔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书信,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330]《初领圣体》,《兰波全集》,第192页。


    [331]《神灵》,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97页。


    [332]《兰波全集》,第184页。


    [333]《断句》,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8页。


    [334]戈德绍著《兰波的通灵术》(La Voyance de Riambuad)。


    [335]《遗作集》,第2卷,第362页。


    [336]《兰波全集》,第175页。


    [337]1872年6月的书信。


    [338]法语:垃圾箱。——译者注


    [339]魏尔伦著《狱中集》,第3卷。


    [340]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第210页。


    [341]《夜鸟》,收录于《无词浪漫曲》。


    [342]《法兰西水星》,1927年2月,“魏尔伦夫人1872年10月2日的分居申请书”。


    [343]魏尔伦前夫人著《我的一生回忆录》。


    [344]《法兰西水星》,1956年8月。德·格拉夫著《布鲁塞尔文档》。


    [345]《魏尔伦素描》。


    [346]1872年9月的书信。


    [347]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11月。


    [348]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11月8日。


    [349]1872年11月的书信。


    [350]1872年10月1日的书信。


    [351]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11月24日。


    [352]魏尔伦致布雷蒙的书信,1872年10月1日。


    [353]《奥利弗·马多克斯·布朗生平和书信》,第48页。


    [354]德拉艾著《魏尔伦》,第161页。


    [355]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11月14日。


    [356]帕泰尔纳·贝里雄著《诗人兰波》,第211-217页。


    [357]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11月23日。


    [358]《兰波全集》,第108页。


    [359]1873年1月的书信。


    [360]1873年的书信。


    [361]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10月。


    [362]1873年的书信。


    [363]二者都是古代腓尼基著名的港口。——译者注


    [364]《巴黎评论》(Revue de Paris),1872年10月15日。


    [365]魏尔伦致勒佩勒捷的书信,1872年11月。


    [366]《谵妄(一)》,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6页。


    [367]《城市》,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83页。


    [368]帕泰尔纳·贝里雄著《诗人兰波》,第31页。


    [369]波德莱尔著《我心赤裸》。


    [370]《坏血统》,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0页。


    [371]《出发》,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5页。


    [372]帕泰尔纳·贝里雄著《诗人兰波》,第230页。


    [373]参见斯塔基著《阿蒂尔·兰波》,1938年版,第226页。


    [374]发表于《法兰西水星》,1938年。


    [375]帕泰尔纳·贝里雄著《诗人兰波》,第229页。


    [376]天主教徒对一段长时间内所犯罪过作的忏悔。——译者注


    [377]莱维著《高等魔法的信条与仪式》,第2卷,第24页。


    [378]莱维著《伟大奥秘的钥匙》,第261页。


    [379]莱维著《魔法史》,第189页。


    [380]莱维著《高等魔法的信条与仪式》,第1卷,第34页。


    [381]《言语炼金术》,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1页。


    [382]莱维著《魔法史》,第47页。


    [383]莱维著《高等魔法的信条与仪式》,第2卷,第181页。


    [384]兰波致德拉艾的书信,1872年5月。


    [385]《兰波书稿》(ébauches),第36页。


    [386]《兰波书稿》,第36页。


    [387]莱维著《魔法史》,第266页。


    [388]本书原文直接引用了兰波原诗中的这两句拉丁语:Ad matutinum和Christus venit。——译者注


    [389]兰波致德拉艾的书信,1872年5月。


    [390]帕泰尔纳·贝里雄著《让—阿蒂尔·兰波的一生》,第230页。


    [391]《浪子》,《兰波全集》,第182页。


    [392]这首诗题为英语Bottom,有底部的意思。王道乾和何家炜译本都将其翻译为波顿,是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中的人物,曾被变形为驴。而这首诗原来的标题就是Métamorphoses(变形)。——译者注


    [393]耶尔塔·梅莱拉(Yerta Méléra)著《兰波》(Rimbaud),第108页。


    [394]勒内·西尔万(René Silvain)著《先驱者兰波》(Rimbaud le Précurseur),第113页。


    [395]梅拉克著《亚登的传统、习俗、传说和神话故事》。


    [396]译文摘自李玉</a>民译《巴黎的忧郁》,2015年,中央编译出版社。——译者注


    [397]《浪子》,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82页。


    [398]1873年7月4日的书信。


    [399]参见《法兰西水星》(1936年11月1日):关于兰波的笔迹学研究。


    [400]1873年7月6日的书信。由杜拉厄(Duert)发表与《北方》(Nord)杂志(布鲁塞尔),1930年11月。


    [401]《无词浪漫曲》。


    [402]收录于穆凯著《魏尔伦讲述的兰波》,第140页。


    [403]高芬著《追寻兰波的踪迹》(Sur Les Traces de Rimbaud),《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杂志,1934年5月2日。


    [404]所有文件均收录于穆凯著《魏尔伦讲述的兰波》,第149-163页。


    [405]帕泰尔纳·贝里雄著《让—阿蒂尔·兰波的一生》,第93页。


    [406]《闪光》,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77页。


    [407]帕泰尔纳·贝里雄著《诗人兰波》,第279页。


    [408]除另标注外,本章中所引用的《地狱一季》的中文内容均摘自王道乾译《地狱一季》,1991年,花城出版社。——译者注


    [409]德拉艾著《兰波》,第45-46页。


    [410]原文leit motiven是音乐术语,指贯穿整部音乐作品的动机。——译者注


    [411]《坏血统》,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08页。


    [412]含(Ham),《圣经》中诺亚三子之一。——译者注


    [413]含的后人被认为是黑人。


    [414]《坏血统》,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08页。


    [415]《闪光》,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7页。


    [416]《坏血统》,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1页。


    [417]《清晨》,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8页。


    [418]德拉艾著《兰波》,第177-179页。


    [419]《坏血统》。除非另有说明,所有引用均来自该章节。


    [420]拉丁文,意为“上主,我由深渊”,出自《圣经·旧约·圣咏集》,全句为“上主,我由深渊向你呼号”,兰波作了简缩。——编者注


    [421]米舍莱著《文艺复兴》。


    [422]《地狱之夜》。除非另有说明,所有引用均来自该章节。


    [423]这一问题前文已做出了完整的解答。


    [424]《地狱新郎》,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8页。


    [425]这一问题在之前的章节已做出了完整的解答。


    [426]《言语炼金术》,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1页。


    [427]《言语炼金术》,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3页。


    [428]王道乾先生此处译文有误,原文par tous les temps,当译作“在任何天气下”。——编者注


    [429]《不可能》,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5页。


    [430]《闪光》,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7页。


    [431]《清晨》,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8页。


    [432]米舍莱著《人类圣经》(结论)。


    [433]《宇宙史导言》,第42页。


    [434]《法国史》(导言),1868年版。


    [435]《文艺复兴》,第400页。


    [436]《人类圣经》,第485页。


    [437]《永别》,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8页。


    [438]德拉艾称当时是1871-1872年的冬天,但他一定记错了,因为兰波直到1872年之前都没有开始写散文诗,所以这些诗并不是创作于1871-1872年之前的一年。事实上,《基督首次显灵》属于这一系列更证明了兰波应该是在1873年初和德拉艾进行的谈话,因为这首诗写在《地狱之夜》初稿的反面,而《地狱之夜》写于1873年4月。


    [439]德拉艾著《兰波》,第45页。


    [440]《法兰西水星》,1956年8月1日。


    [441]洛匈(Ruchon)《让—阿蒂尔·兰波》(Jean-Arthur Rimbaud),第104页。


    [442]帕泰尔纳·贝里雄著《让—阿蒂尔·兰波的一生》,第224-225页。


    [443]1901年,洛索先生(M.Losseau)在布鲁塞尔一家印刷公司的阁楼里发现了一捆几百本的《地狱一季》,这就是全部印书——除了作者样书——兰波从未宣称过他对这些书的所有权或发行这些书,也没有为此支付费用。参见卡雷(Carré)收录于《阿蒂尔·兰波的文学生涯》中的文章,第221页。


    [444]波德莱尔著《人造天堂》,孔拉德(Conrad)出版社,第179页。


    [445]参见斯塔基著《阿蒂尔·兰波》,1938年,第226页。


    [446]斯塔基著《阿蒂尔·兰波》,1938年,第172页。


    [447]《工人》,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8页。


    [448]未发表的书信,由亨利·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449]这些内容的发现过程请参见附录三。


    [450]博德利图书馆是牛津大学的主图书馆,雷丁距离牛津只有不到30英里的距离。——译者注


    [451]《比较文学评论》,1955年1月,《兰波和英国》(Rimbaud et l’Angleterre)。


    [452]《城市》,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80页。


    [453]《大都市》,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89页。


    [454]《民主》,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96页。


    [455]《滑稽表演》,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1页。


    [456]米舍莱为其译著所作导言,维柯著《新科学》,第40页。


    [457]《洪水之后》,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67页。


    [458]波德莱尔著《航行》,收录于《恶之花》。


    [459]《历史性夜晚》,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93页。


    [460]《生命》(二),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74页。


    [461]《倾售》,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200页。


    [462]基内著《魔法师梅林》,第1卷,第174页。


    [463]《眩晕》,《兰波全集》,第123页。这首诗没有注明日期,一般认为这首诗中没有任何一句写于1872年8月之后。但这首诗中表达的精神似乎与这一时期兰波的心理状态一致,因此在此引用。


    [464]参见附录三。


    [465]1869年版本导言。


    [466]摘自现藏于杜塞文学馆的笔记。


    [467]《不幸的!所有馈赠……》,收录于《智慧集》。


    [468]兰波致德拉艾的书信,1875年3月5日,《兰波全集》,第290页。


    [469]德拉艾著《兰波》,第60页。


    [470]《兰波书稿》,第209页。


    [471]《兰波书稿》,第119页。


    [472]努沃致魏尔伦的书信,8月17日。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473]德拉艾致魏尔伦的书信,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474]德拉艾致魏尔伦的书信,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475]圣依纳爵·罗耀拉是天主教耶稣会创始人,兰波用这个名字称呼魏尔伦来表达对他的嘲讽。——译者注


    [476]1875年10月14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292页。


    [477]参见库隆著《魏尔伦和兰波的内心世界》,第45-83页。


    [478]参见兰波致德拉艾的书信,1875年10月14日,《兰波全集》,第292页。


    [479]德拉艾致魏尔伦的书信,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480]收录于《兰波全集》,第294页。


    [481]侯安和布吉尼翁著,载于《亚登和阿尔贡评论》,1897年9-10月刊。


    [482]致德拉艾的书信,1875年10月14日,《兰波全集》,第292页。


    [483]魏尔伦致德拉艾的书信,1875年11月27日。


    [484]侯安和布吉尼翁著,载于《亚登和阿尔贡评论》,1897年9-10月刊。


    [485]《兰波与音乐》,载于《斑鸫》(La Grive)杂志,1954年10月20日。


    [486]德拉艾著《兰波》,第63页。


    [487]德拉艾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书信,未发表,由亨利·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488]《永别》,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8页。


    [489]德拉艾笔记,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490]《法兰西水星》,1922年7月15日;马梅尔斯坦因(Marmelstein)著《兰波在斯图加特和荷属东印度》。


    [491]《人文科学评论》,1951年10-12月;德·格拉夫著《德拉艾致米约的两封书信》。


    [492]参见斯塔基著《追寻兰波的踪迹》,《法兰西水星》,1947年5月1日。


    [493]作者从登记处获得的信函,1960年10月11日。


    [494]《人文科学评论》,1951年10-12月;德·格拉夫著《德拉艾致米约的两封书信》。


    [495]作者从登记处获得的信函,1960年10月11日。


    [496]德拉艾著《兰波》,第16页,注2。


    [497]《兰波书稿》,第207页。


    [498]参见斯塔基著《追寻兰波的踪迹》。


    [499]1877年8月的书信,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500]霍屯督人(hottentot)是对南非的科伊科伊人的旧称,也是一种侮辱性的称呼。——译者注


    [501]德拉艾致魏尔伦的书信,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502]素描,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503]德拉艾笔记,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504]参见兰波致家人的书信,1878年11月17日,《兰波全集》,第296页。


    [505]克里斯蒂安·阿约布(Christian Ayoub)的书信,1950年4月2日。


    [506]兰波致家人的书信,1878年12月,《兰波全集》,第299页。


    [507]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Rimbaud in Abyssinia),第3页。


    [508]《兰波初次游走阿拉伯》(Première Fugue de Rimbaud en Arabie),《文学生涯》(Lettres de Vie Littéraire),第237页。


    [509]1879年2月1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00页。


    [510]奥斯丁·B.哈里森致作者的书信,1950年5月5日。


    [511]侯安和布吉尼翁著,载于《亚登和阿尔贡评论》,1899年5-6月刊。


    [512]未发表,现藏于杜塞文学馆。


    [513]德拉艾著《兰波》,第72页,注1。


    [514]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12页。


    [515]1880年5月23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03页。


    [516]1880年8月2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06页。


    [517]1885年9月2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94页。


    [518]摘自巴尔代致贝里雄的书信,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尽管许多人认为兰波直到在埃及人对哈勒尔进行疏散前一直担任分公司负责人的职务,但事实上他在1881年之后就没有这一头衔了。


    [519]1880年11月2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09页。


    [520]保利奇克(Paulitschke)著《哈勒尔》。


    [521]1881年2月1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18页。


    [522]1881年5月2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24页。


    [523]1897年7月16日巴尔代致贝里雄的书信,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524]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24-26页。


    [525]1884年2月。


    [526]由帕泰尔纳·贝里雄在《兰波生平》(La Vie de Rimbaud)中引用,第160页。


    [527]1883年5月6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58页。


    [528]1883年3月19日和2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56-357页。


    [529]1883年3月19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56页。


    [530]1883年5月6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59页。


    [531]1897年7月7日巴尔代致贝里雄的书信,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532]收录于帕泰尔纳·贝里雄著《兰波生平》中的书信,第158页。


    [533]1897年7月16日巴尔代致贝里雄的书信,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534]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


    [535]关于军火贩卖的详细记录,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


    [536]1884年5月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79页。


    [537]1885年10月22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96页。


    [538]罗歇·德里库尔(Rochet d’Héricourt)著《红海沿岸游记》(Voyages sur les Rives de Mer Rouge),第1卷,第36页。


    [539]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首份合同参见《兰波全集》,第396页。


    [540]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77-80页。


    [541]弗里欧(Fauriot)著《塔朱拉湾游记》(Voyages au Golfe de Tajoura),第23页。


    [542]博雷利(Borelli)著《日记》(Journal),第51页。


    [543]约翰斯顿(Johnston)著《南阿比西尼亚游记》(Travels in Southern Abyssinia),第265页。


    [544]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87-90页。


    [545]兰波的报告收录于《兰波全集》,第416页。


    [546]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91页。


    [547]1887年11月9日兰波致加斯帕里(Gaspary)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47页。


    [548]1887年11月9日兰波致加斯帕里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47页。


    [549]1887年7月30日兰波致加斯帕里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16页。


    [550]收录于帕泰尔纳·贝里雄著《兰波生平》中的书信,第188页。


    [551]1887年11月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46页。


    [552]1887年8月23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29页。


    [553]1887年8月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17页。


    [554]《埃及博斯普鲁斯报》(Le Bosphore Egyptien),1887年8月25日和27日。


    [555]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97-99页。


    [556]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101-103页。


    [557]1887年10月4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37页。


    [558]1885年12月1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55页。


    [559]1885年8月的书信,收录于莫雷亚斯(Moréas)著《象征主义最初的武器》(Les Premières Armes du Symbolisme)。


    [560]由帕泰尔纳·贝里雄在《兰波生平》中引用,第203页。


    [561]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106-120页。


    [562]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108-112页。


    [563]1888年5月1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65页。


    [564]保利奇克著《哈勒尔》,第269页。


    [565]根据收录于《兰波全集》第821-823页中萨乌雷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当时正和他合作开展广泛的商业活动。


    [566]伊尔格在阿比西尼亚的工作详情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


    [567]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


    [568]1890年8月23日伊尔格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91页。


    [569]1888年1月27日萨乌雷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61页。


    [570]1888年4月26日萨乌雷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64页。


    [571]参见斯塔基著《兰波在阿比西尼亚》,第119-120页。


    [572]1888年8月4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71页。


    [573]1891年1月30日伊尔格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92页。


    [574]1889年8月21日伊尔格致兰波的书信,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575]未发表的书信,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576]1889年2月3日伊尔格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75页。


    [577]1888年4月26日萨乌雷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64页。


    [578]1889年9月16日伊尔格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82页。


    [579]1889年10月8日伊尔格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83页。


    [580]耶尔塔·梅莱拉著《兰波的回响》(Résonnances autour de Rimbaud),第154页。


    [581]达克勒蒙(D’Acremont)著《追寻兰波的踪迹》(Sur les Traces de Rimbaud),《每周评论》(La Revue Hebdomadaire),1932年8月27日。


    [582]由帕泰尔纳·贝里雄在《兰波生平》中引用,第182页。


    [583]伊夫林·沃(Evelyn Waugh)著《远方之人》(Remote People)。


    [584]《兰波书稿》,第17页。


    [585]1889年6月16日伊尔格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81页。


    [586]《兰波书稿》,第171页。


    [587]1889年4月11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79页。


    [588]收录于帕泰尔纳·贝里雄著《兰波生平》,第215页。


    [589]收录于帕泰尔纳·贝里雄著《兰波生平》,第215页,第213页。


    [590]1883年5月6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58页。


    [591]1890年2月2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87页。


    [592]由耶尔塔·梅莱拉在《兰波书稿》中引用的书信,第169页。


    [593]1890年2月2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87页。


    [594]1888年11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72页。


    [595]《兰波书稿》,第171页。


    [596]未发表的书信,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597]1890年11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91页。


    [598]1884年10月7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85页。


    [599]1888年11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73页。


    [600]1890年2月27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88页。


    [601]《兰波的心理变化——基于其作品的研究》(L’évolution Psychologique de Rimbaud d’après son écriture),《法兰西水星》,1932年8月27日。


    [602]雅鲁索著《在阿比西尼亚追寻兰波的踪迹》(En Abysinnie sur les Traces de Rimbaud),《每周评论》,1932年8月27日。


    [603]1888年8月4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72页。


    [604]1897年12月9日巴尔代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书信,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05]1897年7月16日未发表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书信,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06]1890年7月17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90页。


    [607]《醉舟》杂志,1954年9月。


    [608]伊莎贝尔·兰波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82页。


    [609]根据本书作者对patient一词的注释,修改了何家炜译文中“因我是个病人”一句。——译者注


    [610]此处的patient=有耐心。


    [611]《渴之喜剧》,《兰波全集》,第428页。


    [612]1888年11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72页。


    [613]参见1887年8月24日和2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30-432页。


    [614]1897年7月7日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书信,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15]伊莎贝尔·兰波的笔记,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16]1889年5月1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79页。


    [617]1890年4月21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89页。


    [618]1890年8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91页。


    [619]1888年11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91页。


    [620]1885年1月1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38页。


    [621]1891年2月2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93页。


    [622]蒂昂致伊莎贝尔·兰波的书信,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23]1891年4月3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97页。


    [624]伊莎贝尔·兰波的笔记,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25]1891年5月21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00页。


    [626]1891年5月22日的电报,《兰波全集》,第500页。


    [627]1891年6月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24页。


    [628]1891年6月17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01页。


    [629]1891年6月23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02页。


    [630]1891年7月1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12页。


    [631]1891年7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09页。


    [632]1891年6月24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03页。


    [633]伊莎贝尔·兰波著《我的哥哥阿蒂尔》(Mon Frère Arthur),《圣物》(Reliques),第13页。


    [634]《圣物》,第13页,第94页。


    [635]高芬(Goffn)著《追寻兰波的踪迹》(Sur les Traces de Rimbaud),《兰波活着》,第47页。


    [636]1891年6月24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03页。


    [637]关于这一场景,只有伊莎贝尔的文字可供参考。参见《兰波最后的旅程》(Le Dernier Voyage de Rimbaud),《圣物》,第113页。


    [638]1891年9月22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53页。


    [639]1891年10月2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53页。


    [640]书信,《兰波全集》,第527页及之后。


    [641]1900年6月1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31页。


    [642]发表于《醉舟》的书信,1954年9月。


    [643]1887年母亲致兰波的书信,《兰波全集》,第415页。


    [644]1899年6月9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27页。


    [645]1891年10月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56页。


    [646]《圣物》,第90页。


    [647]1891年10月2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61页。


    [648]一些评论家,如高芬,声称这封信是后来帕泰尔纳·贝里雄所写;方丹(Fondane)称在看到邮戳之前,他一直不相信这封信的真实性,他还认为伊莎贝尔也可能是在信件注明的时间之后才写下这封信。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实这种怀疑的观点。这封信的内容与之后所提及的事件在时间上吻合;有一些事实是无法由伊莎贝尔在之后想到再加进内容中去的。要伪造文字的氛围是很困难的。这封信藏于杜塞文学馆中,笔迹鉴定的结果显示,这封信的笔迹正是伊莎贝尔当时的笔迹,与之后她那与哥哥几乎一致、难以分辨的笔迹并不相同。


    [649]1891年10月2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61页。


    [650]1891年10月2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61页。


    [651]《沉思录》,第3章。


    [652]《坏血统》,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1页。


    [653]《断句》,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28页。


    [654]《兰波书稿》,第181页。


    [655]展示于1936年7月巴黎举办的象征派展览中的兰波展柜。


    [656]《奈尔》(Nell),收录于《哈勒尔》,第124页。


    [657]1891年7月10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11页。


    [658]未发表的书信,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59]伊莎贝尔未发表的笔记,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60]伊莎贝尔致无名收件人(可能是帕泰尔纳·贝里雄)的未发表书信草稿,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61]1891年10月28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63页。


    [662]1892年2月19日伊莎贝尔致法国驻亚丁领事馆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68页。


    [663]《兰波全集》,第517页。


    [664]皮尔昆著《回忆录》,发表于《文学生活》,第149页。


    [665]这一描述基于未发表的葬礼账单,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所有条目均分开列出,例如,20个手持蜡烛的孤儿,每人2法郎,实收87法郎。祭坛上的蜡烛花费75法郎;教士费用30法郎。敲钟费用25法郎,教堂门上的条幅收费82法郎,等等。


    [666]1900年5月24日兰波夫人致伊莎贝尔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32页。


    [667]A.巴尔代致兰波夫人的致谢信,未发表,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68]伊莎贝尔·兰波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未发表书信,由马塔拉索安排引用。


    [669]《眩晕》,《兰波全集》,第123页。


    [670]这是帕泰尔纳·贝里雄的观点,参见《兰波生平》,第254页。


    [671]《坏血统》,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09页。


    [672]参见巴朗什著《俄耳甫斯》,第28页。


    [673]1896年8月2日伊莎贝尔·兰波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书信,《兰波全集》,第562页。


    [674]《回忆》,《兰波全集》,第122页。


    [675]《厄运》(Le Guignon)也是波德莱尔的一首诗,收录于《恶之花》。——译者注


    [676]《闪光》,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27页。


    [677]波德莱尔著《我心赤裸》,第115节。


    [678]《渴之喜剧》,《兰波全集》,第127页。


    [679]参见丹尼尔—罗普斯(Daniel-Rops)著《兰波》,第154页。


    [680]《沉醉吧》(Enivrez-vous),收录于《巴黎的忧郁》。


    [681]1885年1月15日的书信,《兰波全集》,第390页。


    [682]《地狱之夜》,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12页。


    [683]《公正的人》(L’Homme Juste),《兰波全集》,第93页。


    [684]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著《迷失的脚步》(Les Pas Perdus)。


    [685]安德烈·布勒东著《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第46页。


    [686]克洛岱尔著《我的归信》。


    [687]克洛岱尔致帕泰尔纳·贝里雄的信件,未发表,藏于杜塞文学馆。


    [688]普鲁多姆先生(M.Prudhomme)是亨利·蒙尼埃(Henri Monnier)创作的小说和戏剧中的人物,他是一个假扮虔诚的人,总是用浮夸的华丽辞藻说一些陈词滥调。


    [689]《坏血统》,收录于《地狱一季》,《兰波全集》,第207页。


    [690]参见《民主》,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196页。


    [691]参见《倾售》,收录于《灵光集》,《兰波全集》,第200页。


    [692]《亚登和阿尔贡评论》,1897年9-10月。


    [693]《兰波》(Rimbaud),124页。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