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3个月前 作者: 伦纳德·里德
伦纳德·里德令人赏心悦目的小说——《铅笔的故事》——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传世经典。我实在是不知道有哪部作品能与《铅笔的故事》相提并论,它以如此简洁明快的笔调雄辩有力地阐释了亚当·斯密那看不见的手的意蕴,即在没有强制情况下的合作可能性,以及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强调的分散的知识的重要性和价格体系在信息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个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在我们的电视节目《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中,我们使用了伦纳德写的这个故事;在与电视节目配套的同名书中,我们也同样引用了这个故事来阐释“市场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也是电视节目的第一集和书的第一章的标题)。
我们概述了这个故事:“在成千上万个参与铅笔生产的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想要铅笔而完成任务的;还有一些人则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不知道铅笔的用途。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获得他想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比如,我们生产某种商品和服务,是为了得到我们想要的铅笔。每次去商店买铅笔的时候,我们都在用自己那微乎其微的服务来换取成千上万的人为生产铅笔所提供的微不足道的服务。”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铅笔被生产出来前,没有一个坐在中央办公室的人给这成千上万的人下达命令,也没有军事警察执行那没有下达的命令。这些人生活在许多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是势不两立的仇人。然而,这些差异并没有阻止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怎么发生的呢?200年前,亚当·斯密就给了我们答案。”
《铅笔的故事》不愧出自伦纳德·里德,其典型的特点是:天马行空,简单异常却洞幽察微,弥漫着对自由的热爱之情——这也流淌在伦纳德所写的和所做的万事万物里。就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他并没有在《铅笔的故事》中跃跃欲试地告诉人们该做的事或如何行事,只是试图使人们提高对自己和生活环境的理解能力。
这是他的基本信条,也是他在长期为公众服务(不是为政府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信条。即使泰山压顶,他也能保持立场坚定,在这个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这就是为什么很久以前,他就已经卓有成效地传播着人类自由所必需的关于私有财产、自由竞争和严格限制政府的基本理念,并使自由一直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