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居士东京梦华録巻之四
3个月前 作者: 孟元老
军头司
军头司每旬休,按阅内等子①、相扑手、剑棒手格斗。诸军营殿前指挥使直②,在禁中有左右班、内殿直、散员、散都头、散直、散指挥。御龙左右直,系打御从物;御龙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习驭直、骑御马、钧容直、招箭班、金枪班、银枪班。殿侍诸军东西五班,常入祗候,每日教阅野战。每遇诸路解到武艺人,对御格斗。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各二十指挥,谓之上四军,不出戍。骁骑、云骑、拱圣、龙猛、龙骑,各十指挥。殿前司、步军司有虎翼各二十指挥,虎翼水军、宣武各十五指挥,神勇、广勇各十指挥,飞山、床子弩、雄武、广固等指挥。诸司则宣效六军。武肃、武和、街道司诸司诸军指挥,动以百数。诸宫观宅院,各有清卫厢军、禁军剩员十指挥。其余工匠修内司、八作司、广固作坊、后苑作坊、书艺局、绫锦院、文绣院、内酒坊、法酒库、牛羊司、油醋库、仪鸾司、翰林司、喝探、武严、辇官、车子院、皇城官、亲从官、亲事官、上下宫皇城黄皂院子、涤除,各有指挥,记省不尽。
[注释]
①等子:宋代军事制度中一种下级军官的名称,比等子再高一级为军头。宋赵升</a>《朝野类要</a>》卷一云:“军头引见司等子,旧是诸州解发强勇之人,经由递传至京师。今则只取殿前旧司捧日等指挥人兵拣为之。……等子之上,谓之忠佐军头,皆由百司人兵亲兵及随龙人年劳升为之,或幕士带之。”②直:宋代军制中军官的名称,叫“某某直”,“直”当是指在一定的岗位上负有一定责任的意思。下文中“御龙左右直”、“弓箭直”、“弩直”等,总称为诸班直。见《宋史</a>》卷一四一“兵制二·禁军下”。
[译文]
军头司每过十天,就按照考核范围内的等子、相扑手、剑棒手进行格斗训练。各军营殿前指挥使直,在宫中各有左右班、内殿直、散员、散都头、散直、散指挥;御龙左右直,负责皇帝出行时的护卫及持举各种皇家仪仗的工作,包括御龙骨朵子直、弓箭直、努直、习驭直、骑御马、钧容直、招箭班、金枪班、银枪班。负责宫殿防务的禁军有东西五班,经常进入宫中候命,还要每天进行野战训练。每逢各路解送到京城的武艺高强的艺人,都要在皇帝面前进行格斗表演。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四军,各有将领二十指挥,称为上四军,一般不承担京城之外的任务。骁骑、云骑、拱圣、龙猛、龙骑这五军,各有部署十指挥。殿前司、步军司各有虎翼禁军二十指挥,虎翼水军、宣武军各有部署十五指挥,神勇、广勇两军各有十指挥。飞山、床子弩、雄武、广固等各设有指挥,各司则有宣效六军,武肃、武和、街道司等各军指挥,常常动辄百人以上。京城中各处的宫观宅院,也都各有清卫厢军、禁军剩员十指挥。其余的如工匠修内司、八作司、广固作坊、后苑作坊、书艺局、绫锦院、文绣院、内酒坊、法酒库、牛羊司、油醋库、仪鸾司、翰林司、喝探、武严、辇官、车子院、皇城官、亲从官、亲事官、上下宫皇城黄皂院子、涤除等部门,各有所属指挥,凭借记忆记录,难以详细记述。
皇太子纳妃
皇太子纳妃,卤簿①仪仗,宴乐仪卫。妃乘厌翟车②,车上设紫色团盖,四柱维幕,四垂大带,四马驾之。
[注释]
①卤簿: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的目的不同,随行的仪仗也各不相同。汉应劭</a>《汉官仪》卷下记云:“天子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汉代以后,卤簿也用于后妃、太子及王公大臣,唐代制度对于四品以上官员皆给卤簿。原本作“卤部”误,今改。②厌翟车:用翟羽作为遮蔽的车子。翟,即是雉鸟。《周礼</a>·春官·巾车》云:“王后之五路……厌翟,勒面缋总。”《隋书</a>·礼仪志五》记隋代皇后的车驾有十二等,第二等为厌翟。
[译文]
皇太子纳妃的典礼上,使用皇家的卤簿仪仗队,宴会上有仪仗侍卫。太子妃乘坐厌翟车,车上置有紫色的圆形车盖,车盖的四柱上挂有帷幕,四角悬挂着大彩带,用四匹马驾车。
公主出降
公主出降①,亦设仪伏、行幕、步障②,水路。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皆系街道司兵级数十人,各执扫具、镀金银水桶,前导洒之,名曰“水路”。用檐床③数百,铺设房卧,并紫衫卷脚幞头天武官④抬舁。又有宫嫔数十,皆真珠钗插、吊朵玲珑、簇罗头面、红罗销金袍帔,乘马双控双搭,青盖前导,谓之“短镫”。前后用红罗销金掌扇遮族,乘金铜檐子⑤,覆以剪棕,朱红梁脊,上列渗金铜铸云凤花朵。檐子约高五尺许,深八尺,阔四尺许,内容六人,四维垂绣额珠帘,白藤间花。匡箱之外,两壁出栏槛,皆缕金花,装雕木人物神仙。出队两竿十二人,竿前后皆设绿丝绦,金鱼勾子勾定。
[注释]
①出降:公主出嫁。帝王地位尊崇,其公主出嫁故称“降”。唐代已用此词,如唐李肇</a>《国史补》卷中云:“太和公主出降回鹘。”②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障蔽内外的屏幕。古代贵族女子出行时要设置步障。《世说新语</a>·汰侈》云:“君夫(王恺)作紫丝布步障、碧绫裹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步障”或作“步鄣”,《晋书</a>·列女·王凝之妻谢氏传》云:“乃施青绫步鄣自蔽。”③檐(dn)床:即下文“檐子”。或谓“檐床”的“檐”为“擔(担)”,不确。④天武官:禁军上四军的军官名称。见前“军头司”一节。⑤檐子:古代达官贵人出行时乘坐的轿子,有上盖和四边屏障的称为舆,无上盖和四边屏障的称为檐子。唐代时已经很流行,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曾有诏禁止,但却未能禁住,到宋代依然使用。高承</a>《事物纪原</a>》卷八引《旧唐书</a>·舆服志》云:“开成末定制,宰相三公诸司官及致仕官疾病官许乘檐子,如汉魏载舆之制。”
[译文]
公主出嫁时,也设有仪仗、行幕、步障,并且要求水路。凡是亲王的公主出嫁,都要有这样的规格。街道司的士兵几十人,每人都拿着洒扫工具和镀金镶银的水桶,在仪仗队伍前面清扫路面并且洒水,此谓之“水路”。仪仗使用的轿子多达数百个,上面铺设有内室卧具,并由身穿紫衫、头戴卷脚幞头的天武官抬着。又有宫嫔几十名,全都头戴珠翠金钗、珍贵玉饰及华美的绢花、吊朵等,身着红罗销金长衣和披风,骑着马并排前行,另手执青色华盖的人做前导,这叫做“短镫”。仪仗队伍前前后后都用红罗销金掌扇遮蔽、簇拥着,公主乘坐的是镶金裹铜的檐子,轿顶上盖着剪花的棕榈装饰,檐子的梁脊是大红色的,上面排列着渗金铜铸的云凤花朵。轿子高约五尺,深八尺,宽四尺左右,轿内可容纳六人,轿子的四面都垂挂着有刺绣横额的珠帘,配有白色的藤蔓并点缀着花形图案。轿子的轿厢外面,两边高出档壁的栏槛上都雕刻着金花,装饰着雕刻的人物或神仙。轿子的两边,列有两队兵士共十二人,抬竿前后都装饰有绿丝带,用金鱼钩子固定。
皇后出乘舆
皇太后、皇后出乘者,谓之“舆”①。比檐子稍增广,花样皆龙,前后檐皆剪棕,仪仗与驾出相似而少,仍无驾头、警跸耳。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只无脊上铜凤花朵,左右两军自有假赁②所在。以至从人衫帽、衣服从物,俱可赁,不须借措。余命妇王宫士庶,通乘坐车子,如檐子样制,亦可容六人。前后有小勾栏,底下轴贯两挟朱轮,前出长辕约七八尺,独牛驾之,亦可假赁。
[注释]
①舆:古代的代步工具,用牲畜拉动的叫舆车,用人力抬行的叫肩舆。舆车在魏晋时已十分流行,有车厢,像轿子一样有盖有壁有门。《宋书</a>·礼志五》云:“魏晋御小出,常乘马,亦多乘舆车。舆车,今之小舆。”《南齐书</a>·舆服志》亦记云:“舆车,一曰小舆,小行幸乘之。”肩舆在晋代也已经盛行。《晋书·王导传》云:“会三月上巳,(元)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当时舆的制作,是用两根长竿,中间设软椅坐人。起初上面没有加盖,后来加覆盖遮蔽物,成为轿舆。这里所谓的皇太后、皇后乘坐的是舆车,因为后文说</a>到它用“独牛驾之”,而不是只用人抬。②假赁:租借、租赁。
[译文]
皇太后、皇后出行时乘坐的叫做“舆”。比檐子稍宽大一些,其上面装饰的图案都是龙,舆的前后顶檐上都是用修剪过的棕片进行装饰。出行时的仪仗队同皇帝出行时的规格大体相似,只是人数略少一些,没有驾头、警卫而已。普通百姓人家与权贵之家有婚嫁之事,都可以乘坐檐子,只是檐子主梁上没有铜凤花朵装饰。檐子左右两侧的仪仗,都有可以租用的地方,甚至随从的衣帽及有关用品,都可以租用,完全不须自己到各处去筹办。其他的朝廷命妇、宫中宦官及一般官僚士大夫,都乘坐车子,车子的式样如同檐子,也可容纳六人。车子的前后均有小勾栏,车厢下面有一条长轴贯穿并钳住两边的朱红色车轮。车前边伸出长约七八尺的车辕,仅用一只牛驾车。这样的车和牛也都可以租用。
杂赁
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凶肆各有体例。如方相①、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
[注释]
①方相:古代用来驱疫避邪的神像。《周礼·夏官·方相氏》即有记述。后来民间在办丧事时用竹条和纸扎制成神像模型,在送葬时烧化,也叫方相。
[译文]
如果遇到有丧事出殡,从上到下所有事情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在专售丧葬用品的店铺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送葬的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等,都各有规定的定价,不须再劳费精力。平常到外边办事,如果嫌路远而不愿行走,各处的街坊里巷、桥头集市上,均有租借马匹鞍具者,所有花费不会超过一百文钱。
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生辰忌日,欲设斋僧尼道士①,即早辰②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注释]
①设斋僧尼道士:即通常所谓的“斋僧”,也就是备斋饭施舍给僧人。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六朝时候这种“斋僧”的活动就比较流行了。五代和北宋时期,朝廷或民间办理丧事时也要斋僧,这已成为一种习俗。宋王溥</a>《五代会要</a>》卷四“忌日”一节云:“每遇国忌行香,宰臣跪炉,僧人表赞……行香之后,斋僧一百人,永为定制。”②早辰:即早晨。“辰”通“晨”。
[译文]
如果要整修房屋,泥补墙壁,或者生辰、忌日,打算设斋请僧尼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则每日早晨在桥头或街巷口的集市上,都可以找到做木工活的匠人,叫做“杂货工匠”,甚至还有干杂活的小工,以及道士和僧人等,在那里扎堆聚集,等候有人来雇请,人们称之为“罗斋”。各种竹木材料,也有专门出售的店铺。而砖瓦泥匠,随处都可以招来。
筵会假赁
凡民间吉凶筵会,椅卓①陈设,器皿合②盘,酒檐③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吃食下酒,自有厨司,以至托盘下请书、安排坐次、尊前执事、歌说劝酒,谓之“白席人”④。总谓之“四司人”⑤。欲就园馆亭榭寺院游赏命客之类,举意便办,亦各有地分,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亦不敢过越取钱。虽百十分,厅馆整肃,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
[注释]
①卓:同“桌”。几案。②合:今写作“盒”,盛物的器皿。③檐:通“担”字,挑。④白席人:北宋时北方民间办喜事或丧事在待客吃饭时,有一种人被雇请到宴席间进行唱礼服务,并且可以得一顿饭吃,称为“白席”或“白席人”。陆游</a>《老学庵笔记</a>》卷八记云:“北方民家吉凶辄有相礼者,谓之白席,多鄙俚可笑。”⑤四司人:北宋时达官显贵人家府中专门设有负责招待宾客举行宴会的办事人员,称为四司六局。耐得翁</a>《都城纪胜</a>·四司六局》记云:“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当,凡事整齐,都下街市亦有之。常时人户每遇礼席,以钱倩之,皆可办也。”所谓四司为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所谓六局为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这里所说的“四司人”,包括茶酒司、厨司、托盘司和白席人,与《都城纪胜》所说略</a>有不同。
[译文]
凡是民间有办喜事、丧事等宴会,桌椅陈设、碗碟杯盘及酒水用品等物,均有茶酒司负责租用筹办。饭食菜肴,也有厨师负责制作。还有那些托盘传送东西、下请帖、安排宾客坐次的。宴席间服务、说唱劝酒的人,叫做“白席人”。以上统称为“四司人”。如果要到园馆亭榭或寺院游玩赏景、宴请宾客之类的活动,想办随时就可以办妥。这类服务,也各有固定的地段,有专门从事这些事情的人负责承办安排,且有一定的成规,所以这些人也不敢过分地要价。宴席即使花费不过百十分钱,厅馆也会安排得整齐干净,主人只不过是出些钱而已,完全不用自己劳神费力。
会仙酒楼
如州东仁和店①,新门里会仙楼正店,常有百十分厅馆,动使各各足备,不尚少阙②一件。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其果子菜蔬,无非精洁。若别要下酒,即使人外买软羊、龟背、大小骨、诸色包子、玉板鲊、生削巴子、瓜姜之类。
[注释]
①仁和店:见卷二“酒楼”一节注④。②阙:同“缺”,缺少。
[译文]
著名的大酒店如城东的仁和酒店,新门里的会仙楼酒店,通常有百十间豪华包间,即使全部用席,器具也是准备充足,一件不会缺少。京城里的人们大都相当奢侈,凡是来酒店里就餐的,不论是什么人,即使只有两个人对坐饮酒,也必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子各五个,水菜碗三五个,这样的花费就将近一百两了。即使只是一个人饮酒,所用的碗碟也必须是银制的。所点的水果、蔬菜,无一不是精品。如果还需另要下酒菜,就派人到外边去买软羊、龟背、大小骨、各种馅的包子、王板鲊、生削巴子、瓜姜之类的名牌菜品。
食店
大凡食店①,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角炙犒②腰子、石肚羹、入炉羊、罨生③、软羊面、桐皮面、姜泼刀、回刀、冷淘④、棋子、寄炉面饭之类。吃全茶,饶齑头羹。更有川饭店⑤,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剪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更有南食店⑥,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又有瓠羹店,门前以枋木及花样启⑦结缚如山棚,上挂成边猪羊,相间三二十边。近里门面窗户,皆朱绿装饰,谓之“门”。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称呼坐次。客坐,则一人执箸纸,遍问坐客。都人侈纵,百端呼索,或热或冷,或温或整,或绝冷、精浇、臕浇⑧之类,人人索唤不同。行菜⑨得之,近局⑩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当局者谓之“铛头”,又曰“着案”。讫,须臾,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驮叠约二十碗,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一有差错,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骂,或罚工价,甚者逐之。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琉璃浅棱碗,谓之“碧碗”,亦谓之“造羹”,菜蔬精细,谓之“造齑”,每碗十文。面与肉相停,谓之“合羹”;又有“单羹”,乃半个也。旧只用匙,今皆用箸矣。更有插肉、拨刀、炒羊、细物料棋子、锟饨店。及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又有菜面、胡蝶齑疙瘩,及卖随饭、荷包、白饭、旋切细料馉饳儿、瓜齑、萝卜之类。
[注释]
①食店:即饭馆,客人入店可以坐下点饭菜酒水吃正餐的地方。②犒(ko):应作“熇”,俗作“焅”。③罨生:“罨”为覆盖之意。苏轼</a>《东坡集》续集卷十有《猪肉颂》,诗云:“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此处谓“罨生”当是一种菜名,制作方法未详。④冷淘:即凉粉。⑤川饭店:即四川风味的饭馆。当时汴京城是京师,全国各种地方特色的饭店都有开张。⑥南食店:即南方风味的饭馆,主要是指岭南或东南沿海一带,其菜肴的品种中海产和鱼类较多。⑦启:原作“呇”,今径改为“启”。⑧精浇、臕浇:即今天所谓的臊子面,俗称捞面条上面浇卤为臊子,或写作燥子。臊子以瘦肉为主叫精浇,以肥肉为主叫臕浇。⑨行菜:饭馆里负责传送饭菜的人,一般为男性,小厮居多。⑩局:饭馆里面做饭菜的操作间,即厨房。相停:均等、各占一半的意思。馉饳(gǔduò)儿:一种面食,似今之馄饨。周密</a>《武林旧事</a>》卷六“市食”一节有“鹌鹑馉饳儿”。
[译文]
大抵京城里的饭馆,大的叫做“分茶”,店里面供应的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角炙熇腰子、石肚羹、入炉羊、罨生、软羊面、桐皮面、姜泼刀、回刀、冷淘、棋子、寄炉面饭之类的饮食。如果客人吃全茶,则要赠送一份齑头羹。还有川菜饭馆,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等。还有南方风味的饭馆,饭菜有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还有瓠羹店,门前用枋木及各种花样图案扎成牌楼模样,上面挂着成扇的猪、羊肉,猪羊相间有二三十扇。靠近门面的窗户,都是大红大绿的装饰,这叫做“门”。每个饭馆里都有厅院和东西走廊,招呼并安排客人的座位。待客人坐下之后,有一人手拿着筷子和菜单,挨个儿地询问每位客人要吃些什么。京城里的人奢侈而放纵,对各种菜肴尽情地点要。有的要热菜,有的要凉菜,有的要加热的汤锅,也有要整鸡整鱼的,还有的要冰冻食品,或者是精肉臊子或是肥肉臊子的打卤面等,人人点要的饭菜各不相同。传菜的小厮得到菜单,就走到厨房旁边站定,把菜单上从头唱念一遍,报给厨房里的厨师。厨房里掌勺的叫做“铛头”,又叫做“着案”。报完之后,不大一会儿,传菜的小厮左手杈着三个菜碗,右臂从手至肩依次叠放大约二十个碗,分发给客人,和每个人点要的饭菜都相符,当中绝对不容许出一点差错。一旦出现差错,客人告诉饭馆的老板,则老板一定会对传菜的小厮进行责骂,或者罚他的工钱,严重者甚至要把他辞退。我们这样的人进店,就要使用上等的琉璃浅棱碗碟,这叫做“碧碗”,也叫做“造羹”,菜蔬非常精细,叫做“造齑”,每碗标价十文钱。面条和肉菜的量均等的,叫做“合羹”;又有一种“单羹”,即半份。以前饭馆里只用汤匙,如今都用筷子了。还有插肉、拨刀、炒羊、细物料棋子、馄饨店,以及有素分茶,就像寺院里的素斋饭。还有卖菜面、胡蝶齑疙瘩,以及卖随饭、荷包、白饭、旋切细料馉饳儿、瓜齑、萝卜之类的小馆子。
肉行
坊巷桥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从便索唤,阔切、片批、细抹、顿刀之类。至晚即有燠爆熟食上市。凡买物不上数钱,得者是数。
[译文]
街坊巷道、桥头集市上,到处都是卖肉的案子,三五个人站成一列在那里操刀卖肉。生的熟的,随意挑选,阔切、片批、细抹、顿刀之类的切法都有。到夜晚又有燠爆熟食上市。凡是来买肉的都先不付钱,而是切下一份之后值多少钱就算多少钱。
饼店
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若油饼店,即卖蒸饼①、糖饼、装合②、引盘之类。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砣③、髓饼、新样满麻。每案用三五人,捍剂卓花④入炉。自五更,卓⑤案之声,远近相闻。唯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
[注释]
①蒸饼:即炊饼。吴处厚</a>《青箱杂记</a>》卷二云:“仁宗庙讳贞,语讹近蒸,今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宋仁宗名赵祯,避其讳而称蒸饼为炊饼,但是这种避讳不很严格,北宋中期以后一直有说蒸饼者,也有说炊饼者。《水浒传</a>》中武大郎所卖的炊饼即是蒸饼。②合:今写作“盒”。③油砣:一种油炸食品。“砣”,原本作“碢”,即“砣”字。④捍剂卓花:剂,把和好的面切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可做一个饼的面团,叫一剂。捍剂,就是把小面团擀开,供装馅儿。卓花,在做好的生面饼上点缀花色图案。⑤卓:见本卷“筵会假赁”一节注①。
[译文]
京城里的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比如油饼店,一般卖蒸饼、糖饼、装盒、引盘之类。若是胡饼店,就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砣、髓饼、新样满麻等。每个案板上有三五个人,捍剂、卓花各有分工,然后入炉烘烤。每天五更开始,桌案的响声,远近都能听得到。而只有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的生意最兴盛,每家有五十多座烤炉。
鱼行
卖生鱼①则用浅抱桶②,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卖。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檐③入门。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④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注释]
①生鱼:即活鱼。②抱桶:用木板靠拢加铁箍而围起来的桶。浅抱桶,即较宽较浅的桶,可用来盛水装鱼。③檐:“担”的通假字。量词,一百斤。④客鱼:贩卖过来的鱼。
[译文]
卖活鱼的人用浅抱桶,将鱼用柳条穿着放在清水中浸泡着,或沿街叫卖。每天早晨仅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像这样的活鱼就有数千担入城。冬季,就从黄河等较远的地方贩卖活鱼过来,叫做“车鱼”,每斤鱼还不到一百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