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志
3个月前 作者: [清]王礼
城池营盘公署(公馆附)学校书院坛庙义学社学学田坊里保甲铺舍坊表仓廒社仓桥梁津渡集市水利阢塞恤政
邑之有建置也,所以度形势、固疆圉、利民用、恤孤独也。台湾自归版图,声教覃敷,风徽渐被,运会日跻于盛矣!创制显庸,要以垂之久远而勿替。缮其城郭、分其都鄙、均其里居,设庠序、立学校,使之乡里世守、死徙有恒,各得其所、各乐其业,将秀者习于诗书,朴者安于耕凿,熙熙皞皞之风,无难再见于今日矣!
城池
营盘
公署(附公馆)
学校
书院
坛庙
义学
社学
学田
坊里
保甲
铺舍
坊表
仓廒(共计六十六间)
社仓(共计一十五间)
桥梁
津渡
集市
水利
厄塞
恤政
·城池(未筑)
郡县既设,城池其首务焉。高垒深沟,以为不虞之备,所谓设险以守其国者也。台湾属在荒域,一滨海之区耳。二十二年归入版图,为附郭首邑,制度初备,百废方兴,未遑议及;即欲商建造,而砖石之属,皆取资于内地,工力又数倍焉。非縻数十万之金,不足以充费。至五十年,奉文砌筑,经委官跴勘,思费无所出,终不果。今虽民居稠密,市肆纷错,盛平之时,高枕可以无忧,万一有警;将何所恃以为守御之具?所当亟为筹画,以为久安长治之计者也。
·营盘
总镇营盘,在镇北坊。遍植莿桐,环以木栅,东西南北,各建草楼。夜则拨兵轮守,以司启闭。
镇标中营营盘,在永康里。规制与总镇营盘同。中营目兵,环住其内。
镇标左营营盘,在镇北坊总镇营盘西门外。规制与总镇营盘同。左营目兵,环住其内。
镇标右营营盘,在东安坊规制与总镇营盘同。右营目兵,环住其内。
道标营盘,在西定坊台厦道署之后。道标目兵环住焉。
澎湖副将营盘,在妈澳。一协两营官兵俱驻劄焉。
·公署
县署,在东安坊,西向;伪时旧宅也,历任官修焉。前有大堂,听政之所居也;后有川堂,退食之所憩也。后堂斋阁,靡不毕备。仪门以外,左为土地祠,而右则羁禁罪人之所也。至于书吏舆隶之房,各有次第。又有旌善亭,在大门之左,所以奖善也;有申明亭,在大门外之右,所以惩恶也(二亭系四十八年间奉巡抚张伯行行文设立,知县张宏建焉)。规画整肃,制度毕周,知县王兆陞额其堂曰「独立堂」。陈璸大书扁额于川堂曰:「守法奉公,洁己爱民」;明己志也,亦以励后人也。
儒学署,在东安坊明伦堂之后。五十一年,台湾县张宏建;五十八年墙圯,教谕吴应异重修。
按儒学之署,开辟以来,未遑建立;铎斯土者,辄就启圣祠之偏房而居,窄隘不堪。至是,始有栖身之地。五十三年,教谕郑长济捐俸建草亭于学署之前,与诸生论文其下,额曰「潜亭」;花木竹栏,颇称雅致。
县丞署,在东安坊府治之东,南向。伪时旧宅,历任官重修。
典史署,在县署之左,西向。伪时旧宅,历任官重修。
新港巡检司署,府志载在武定里;三十八年移在东安坊,南向。伪时旧宅,历任官重修。
新港原属台湾县辖,后因分疆定界,遂为诸罗疆域。而官仍以新港名者,照开辟之初报部册也。鹿耳门船只出入,有专司焉。
澎湖巡检司署,在大山屿之东暗澳。离县治水程四更。
澎湖与县治,隔一水之遥,县官不能亲履其地;彼都之民,又不能历波涛而赴诉于县官。故设巡司,以分其任,兼稽察来往之商艘焉。
镇属公署(附)
台镇公署,在邑治镇北坊营盘内。伪时旧宅,历任官重修。
镇标中营公署,在邑治永康里营盘内。伪时旧宅,历任官重修。守备、千把总公署附焉。
镇标左营公署,在邑治镇北坊营盘内。伪时旧宅,历任官重修。守备、千把总公署附焉。
镇标右营公署,在邑治东安坊营盘内。伪时旧宅,历任官重修。守备、千把总公署附焉。
澎湖水师副将公署,在妈祖宫西(康熙</a>二十一年副将詹六奇建)。
澎湖水师左营公署,在妈祖宫东。千把总同。
澎湖水师右营公署,在妈祖宫后。千把总同。
澎湖水师左营守备公署,在左营公署东。
澎湖水师右营守备公署,在妈祖宫东。
道标守备公署,在西定坊道署之南。
道标千总公署,在西定坊本标守备署之右。
道标把总公署,在西定坊本标守备署之前。
道府厅公署(附)
台厦道公署,在西定坊,西向;伪时旧宅也。大堂、斋阁、住宅毕备;仪门之外为大门,大门之外为鼓亭、为辕门。辕门之左为官厅属僚停骖之所,辕门之右为健步房。照墙以外,则巡捕之馆在焉。苟有倾圯,三县合修。
台湾府公署,在东安坊,南向。前有大堂、后为川堂,为伪天兴州旧署。由川堂转而西北,为内宅;伪遗旧宅也。旁建草亭一座,为校射之所焉。
海防厅公署,在西定坊,西向;伪时旧宅也。听政则有大堂,退食则有川堂;由川堂后迤转而南,则有茅亭,以会宾客。其内宅房屋,较他署为窄狭焉。
经历司公署,在东安坊,南向。署颇宽敞,前后旷地亦甚宽。历任官视为传舍,即墙倾桷朽,亦祗图苟安之计。五十六年王士勷莅任,建大门、筑照墙,修废葺圯,规模肃然。后之官斯土者,勿复以传舍相视焉可矣!
以上公署,应列郡志中。而附于诸署之后者,邑为附郭,不得不详列以备参考也;岂曰志所不应志乎?至于秩官,则不与及矣。
公馆
澎湖水师协镇公馆,在镇北坊赤嵌城之东。历任官重修。
(附)各官公馆
凤山县公馆,在东安坊。岳帝庙前。
诸罗县公馆,在镇北坊。
安平镇水师公馆,在镇北坊禾寮港街。
南路参将公馆,在镇北坊。
北路参将公馆,在镇北坊。
·学校
学宫,在东安坊。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建。后为启圣祠。时尚草创,规模未备。二十九年,知县王兆陞修焉。四十二年,知县陈璸建明伦堂于文庙之右,讲学始有其地;仍捐俸三百两构构买杉木,重新文庙。甫兴工,以钦取离任。四十年,王仕俊成之。而启圣祠尚仍旧也,卑隘浅陋,方向又与文庙稍差。至于庙外栅栏、照墙,屡为风雨倾坏。四十七年,知县张宏重修;旋葺、旋圯,终非久远。四十九年,陈璸以四川学道观察台阳,始易栅栏为围墙,礼门、义路悉备。五十四年,超擢湖广偏抚,临行之日,重新启圣祠,正其方向,与庙相称;仍于庙之两旁,建斋舍十四间,为诸生肄业之所。躬亲督率,半阅月而告成。陈之留心文庙,可谓至矣!五十七年七月,霖雨浸淫,飓风大作,两庑围墙几成平地,礼门、义路竟作通衢。五十八年秋,海防同知王礼</a>摄县篆,召工取材,捐俸修筑,牢以砖垣、涂以丹漆。从此庙貌巍然,规模壮丽;瞻拜者仰美富之巨观,潜修者乐作人之雅化,邹鲁之风,不于海滨见之乎?若夫泮池之筑,则知县俞兆岳、教谕郑长济捐俸共成之也。康熙二十四年,御书「万世师表」扁额,令各直省、府、州、县悬挂文庙。康熙二十五年,御制「至圣先师孔子</a>、四贤赞」勒石于各直省、府县学宫。
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溯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勳业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准,其奚所取衷焉?然则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朕巡视东国,谒祀阙里,景仰滋深。敬摛笔而为之赞曰:
清浊有气,刚柔有质;圣人参之,人极以立。行着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惟后绥猷。作君作师,垂统万古;曰惟尧、舜、禹、汤、文、武。五百余岁,至圣挺生;金声玉振,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上绍往圣,下示来型;道不终晦,秩然大经。百家纷纭,殊途异趣;日月无踰,羹墙可晤。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孔子之德,仁义中正;秉彝之好,根本天性。庶几夙夜,勖哉令图;溯源洙泗,景触唐虞。载历庭除,式观礼器;摛毫仰赞,心刚遐企。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非师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垂世,惟道为宝。泰山岩岩!东海泱泱!墙高数仞,夫子之堂!孰窥其藩?孰窥其径?道不远人,克念作圣。
四贤赞
颜子
圣道早闻,天资独粹;约礼博文,不迁不贰。一善服膺,万德来萃;能化而齐,其乐一致。礼乐四代,治法兼备;用行舍藏,王佐之器。
曾子</a>
洙泗之传,鲁以得之;一贯曰唯,圣学在兹。明德新民,止善为期;格致诚正,均平以推。至德要道,百行所基;纂修统绪,修明训词。
子思</a>子
于穆天命,道之大原;静存动察,庸德庸言。以育万物,以赞乾坤;九经三重,大法是孝。笃恭慎独,成德之门;卷之藏密,扩之无垠。
孟子</a>
哲人既萎,杨、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a>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艺;孔学攸传,禹功作配。
康熙二十六年,奉旨设立下马牌于庙门外之左右。自是满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罔有不遵者矣。
朱文公祠,在宁南坊文庙东。康熙五十一年,台厦道陈璸建。
文昌阁,在宁南坊文公祠后。康熙五十四年,台厦道陈璸建,其制仿会城之奎光阁。取材召工,则教谕郑长济与有力焉。
名宦祠,在启圣祠之前,居左。五十四年,台厦道陈璸建。
乡贤祠,在启圣祠之前,居右。五十四年,台厦道陈璸建。
郡学宫(附)
郡之有学宫也,自伪郑氏始也。在宁南坊,南向。国朝开辟以来,仍其旧制。文庙在前、启圣祠在后,两庑大门悉备。大门之外,环以栅栏,屡圯屡修。三十九年,台厦道王之麟始建明伦堂于庙左。堂之后为龙亭库。四十九年,陈璸观察台阳,易栅栏为围墙,浚泮池于围墙之内。建闲厅三间于明伦堂之外,西向,为各官停骖处。建大成坊一座,与闲厅相连,游圣之门,必于是焉。建学舍于明伦堂之后,东西相向,各三间,为教官宅舍;建十八斋于学宫之内,为诸生肄业之所。制云备矣!而照墙蔽塞、泮池窄狭,不足以壮厥观;五十七年,知府王珍跃然起曰:「是则某之责也」!爰是辟照墙为棂星门,移泮池于棂星门之外,而环以墙,形若半月。墙以外,东有龙门,西有云路;墙之左右,辟二小门,虽设常关。五十八年,台厦道梁文煊莅任,谒庙行香,顾谓僚属曰:「此非殿制也。卑陋如是,何以尊先圣而崇盛朝之规模」?因诹吉兴工,弃其旧而重新之;栋梁得大木,砖砾牢永久。殿内用四点金,殿外环以低栏,累砖为之;玲珑丹漆,灿然夺目。出檐角于四隅,上覆以亭,竖其扁曰「大成殿」;制与内地同焉。山明水秀,拱于庙前,真海外之巨观也;至矣!蔑以加矣!诸费梁公实肩之,而规画制度则经历王士勷独任其责。千百年后,瞻殿宇之巍焕,溯兴建之由来,陈始之、梁与王成之,而经历士勷之功,亦不可没也。
按邑志止载一邑之事,郡事不登焉。郡学宫,郡志之宜也,邑志之毋乃多乎?然而事功、治功,书之太常,所以风有位也;三公之有功于圣庙如是,岂可令其久而弗传乎?因详叙其兴废之由,附之邑乘中;俾后之君子有志纂辑者,不患藉手之无自焉矣。
(附)生员额数
取士之有定额也,自明初始也。每学科、岁取进生员,各以百名为率。有廪膳、增广、附学之别:廪膳府学四十人、县学二十人,增广系以后添设,其额数与廪膳均;附学则无定数。国朝顺治</a>四年,取进生员以县之大小,定额数之多寡:大学</a>定四十名、中学定三十名、小学定十二名;先科考,后岁考。十五年,定府学二十名、大县十五名、中县十二名、小县或四名、或五名。十八年,并科、岁合考。康熙九年,复定府学二十名、大县十五名、中县十二名、小县或七名、或八名。十二年,科、岁仍分两试,先岁考、后科考。十八年,又定科、岁试不论大小县,各取进四人。至二十年,科考复定取进生员,各照廉熙九时额数,遂为定例。其廪膳生员:府学定四十名、大县学、中县学定二十名、小县学定十六名;增广各如其数。廉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县。二十五年,台厦道周昌具详督抚两院,题定照内地中县之例,岁、科各取进一十二名;廪膳生员减内地之半,定为十名;增广生员如之。岁贡照内地例,以廪生食饩浅深为先后,每二年贡一人。照陕西延安、广东琼州例,以台厦道兼理学政,附其册于福建学使达部焉。
武生额数:国朝顺治初,武童与文童一并考试,无科考;取进额数无定。武生岁考列优等者,以科举论。康熙九年,诏令直省该督、抚、提、镇就副、参、游熟识骑射者,委一员同学臣考试武童。十四年,罢武职官同考之例。其武童进学,上、中、下县额数悉照文童取进之例,则自康熙十年始也;台湾取进武童,亦如内地中县之额焉。
卧碑文(顺治九年,上命礼部颁行直省各府、州、县刊刻学官,俾知遵守)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宫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蹟,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结交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陈言</a>;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御制训饬士子文(康熙四十一年,颁行各直省,训饬天下士子)
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临御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来士习未端、儒教罕着,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巳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
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源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列宫墙,朝夕诵读,宁无讲究?必也躬修实践,砥砺廉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义,勿杂荒经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骄盈之气。文章归于淳雅,毋事浮华;轨度式于规绳,最防荡轶。子矜佻达,自昔所讥。苟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语流言,胁制官长;或隐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泼奸猾,欺孤凌弱,招呼朋类,结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弗齿。纵幸脱褫朴,滥窃章缝,返之于衷,能无愧乎?况乎乡会科名,乃抡材大典,关系尤钜;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顾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夤缘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行私。种种弊端,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已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踰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后先疏附之选哉?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覆惓惓。兹训言颁至,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磨濯,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增光宠矣!逢时得志,宁俟他求哉?若乃视为具文,玩愒勿儆,毁方跃冶,暴弃自甘,王章具在,朕不能为尔等宽矣!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宜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怀;否则,职业弗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其敬听之哉!
赞礼生:大学六名、小学四名。康熙二十五年,令直省府、州、县学遴选在学肄业,文行兼优、声音响亮者,补充考试,特准为优等造册报部,不许滥充。
乐舞生:额数八十六名。康熙二十六年,颁行直省府、州、县学遴选青年无过俊秀子弟补充,学乐习舞。每遇春秋</a>丁祭之日,大合乐以祀先圣。免其差徭,优之以礼。遇岁、科考,教官造册报府,送道应试。
奉祀生:凡圣贤嫡裔有愿充者,详给衣顶,造册报部。事在康熙二十五年始也。
社学生:就乡社之中,择其立身正直、学问优长者,教督一乡之子弟,免其差徭。遇岁、科考,教官造册报府,送道应试。顺治九年通行,康熙二十五年裁去。
·书院
在宁南坊府学之右。康熙五十九年,台厦道梁文煊建。从右畔绕至学宫之后,计四十八间;为诸生肄业之所,匾曰海东书院。董其事者,经历司王士勷也。
·坛庙
社稷坛:社祭五土,稷祭五谷。坛在东安坊,西向。四方,广各二丈余,高三尺许;东、西、南、北为陛,各三级。五十年,台厦道陈璸环以砖垣,设栅栏门于西,以通出入;去坛各二丈余。虽未尽合古制,然亦不失古遗也(考坛制:方、广各二丈五尺,高二尺四寸;东、西、南、北出陛,各三级。坛下东、西、南各五丈,北一十五丈,环以墙,门由北入。其不屋者,以宣天地之气也)。又以柱石为主,方一尺一寸、长二尺五寸,顶似钟形;痊于坛之正中,而露其顶。设神牌二:一曰本县县社之神、一曰本县县稷之神,藏城隍庙中。至期,设于坛上以祭。今石主神牌俱未有设,惟就坛上致祭焉。
山川坛,在东安坊。与社稷相连,制亦一体,同一围墙。考旧制:与社稷坛等,惟不设石主;东、西、南、北为陛,各五级焉。神牌三:中为风云雷雨之神,左为本县境内山川之神,右为本县城隍之神。今神牌亦未有设,惟就坛上致祭焉。
邑厉坛,在东安坊,未建。届期长篷以祭,毕仍撤去(考坛制方、广各一丈五尺,高二尺;前陛三级,余无阶,缭以垣)。
城隍庙,在镇北坊,台湾县张宏捐俸鼎建。
邑有城隍庙,自康熙五十一年始也。前此,朔望之期,县官随知府诣府城隍行礼;祷雨祈晴,悉于是焉。至张宏知县事,毅然建兴,此邑城隍之庙所由来也。致敬宿斋有所、水旱疾厄有告,五谷登而民人泰,神之佑之,景福实无疆矣!
岳帝庙,在东安坊。伪时建,乡人鸠众重修。旁有僧舍数间,以供香火。
祠(附)
施将军祠,在宁南坊。绅衿士民同建。
吴将军祠,在东安坊。绅衿士民同建。有楼一座,额曰「仰止楼」。
论曰:二公皆有平定之功:施统率水师,开辟疆土,登岸之日,商贸于市、农耕于野,虽曹武惠之下江南,不是过矣。吴统辖陆师,整肃有法、训练有方,驻台数阅月,兵不扰民、民不知兵,方之征西大帅,何多让焉?台人建祠崇祀,以垂永久,亦以傚甘棠之遗意云尔。
·义学
一、在东安坊府治之南。四十三年,知府卫台揆置。额曰「崇文书院」。
一、在东安坊府治之东。四十五年,知县王士俊置。
·社学
在东安坊者二。康熙二十一年,知府蒋毓英置。
在镇北坊者一。康熙二十八年,台厦道王效宗置。
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张宏奉巡抚张伯行建立社学于各里庄十六所:一、在永康一所,一、在长兴里一所,一、在永豊里一所,一、在武定里一所,一、在仁和里一所,一、在文贤里一所,一、在崇德里一所,一、在新豊里一所,一、在保大西里一所,一、在保大东里一所,一、在归仁南里一所,一、在归仁北里一所,一、在广储东里一所,一、在广储西里一所,一、在仁德里一所,一、在大目降庄一所。
·学田
儒学田:下则园一片,在永康里嵌顶。年输正供,存粟二十余石。
·坊里(邑治辖四坊、一十五里、一庄)
在邑以内者为坊;曰东安坊,曰西定坊,曰宁南坊,曰镇北坊。
在邑以外者为里;曰武定里,曰永康里,曰广储东里,曰广储西里,曰长兴里,曰新豊里,曰归仁南里,曰归仁北里,曰永丰里,曰保大东里,曰保大西里,曰仁德里,曰仁和里,曰文贤里(分一、二图),曰崇德里。
庄,曰大目降庄。
·保甲
东安坊一百三十八甲,西定坊一百九十七甲,宁南坊六十八甲,镇北坊一百七十三甲,永康里八十九甲,广储东(里)十四甲,广储西(里)十三甲,长兴(里)二十一甲半,新豊里二十七甲,归仁南(里)十四甲,归仁北(里)十二甲,永丰里十五甲,保大东里十八甲,保大西里二十六甲,仁德里二十五甲,仁和里二十六甲,崇德里二十一甲,文贤里十七甲,武定里七十八甲,大目降庄三十五甲。
·铺舍
府前铺,南抵南路铺二十里、北抵北路铺二十里。铺兵四名。
南路铺,北抵府前铺二十里、南接凤山县界。铺兵四名。
北路铺,南抵府前铺二十里、北接诸罗县界。铺兵四名。
新港巡检司,弓兵一十八名。
澎湖巡检司,弓兵一十八名。
·坊表
「令文齐武」坊,康熙五十年,通营为总兵官崔相国建。
「兴学造士」坊,在府前。康熙五十八年,台属士民为知府王珍建。
「泽敷海表」坊,在禾寮港街。康熙四十九年,通营为水师协张得功建。
「贞节」坊,在镇北坊。伪时,为节妇郑宜娘建。
·仓廒(共计六十六间)
一、在镇北坊,共计六十一间。
一、在县署左,共计五间。
·社仓(共计一十五间)
一、在镇北坊,一座四间。康熙五十年,台厦道陈璸建。竖石匾,镌「社仓」二字;署其诗于末云:「聊为吾民留碗饭,岂无来者续心灯」?
一、在东安坊,一间。
一、在永康里,一间。
一、在广储西、武定里,一间。
一、在归仁里,一间。
一、在崇德、永丰里,一间。
一、在新丰里,一间。
一、在长兴、保大西里,一间。
一、在仁德里,一间。
一、在保大东里,一间。
一、在仁和、文贤里,一间。
一、在广储东里、大目降庄,一间。
此知县张宏所建也。康熙四十八年,奉巡抚张伯行牌:各官及绅衿捐输粟石,以备荒旱,就各里设立社仓贮焉。佥举乡之正直者一人为仓长,同耆老看守。遇青黄未接之时,借与乡间为民食;收成后,补还。粟不虞其朽烂,民不忧其待哺,良法美意,孰有加焉?出入悉听民间,令教官查核,毋致侵渔之患。
·桥梁
大坊桥,在东安坊岭后通衢之中,官府往来之所也。架枋为之,因以名桥。伪时所建。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蒋毓英重修。后屡圯屡修,皆出县官捐俸焉。
砖仔桥,在西定坊。荷兰所筑。砌砖和灰而成,坚埒于石。今洪水冲崩,止存旧迹。
乐安桥,在东安坊。架木为之,旁翼以栏。三十七年,知县卢承德建。今洪水冲崩,基址无复有存者。
济津桥,在镇北坊通衢之中,官府往来之所。架木为之。康熙五十八年,总镇欧阳凯建。
永安桥,在西定坊。架木为之。乡人同建。
太平桥,在西定坊。架木为之。乡人同建。
安澜桥,在西定坊。架木为之。年久朽坏,五十九年,知府王珍重建。旁翼以栏,中竖木坊,匾曰「安澜」。经历王士勷督造。
大桥,在永康里。洪水冲崩,旧迹犹存。
小桥,在永康里。洪水冲崩,旧址无存。
乌鬼桥,在永康里。架木为之。乡人同建。
斗米桥,在广储里西保。架木为之。乡人同建。今圯。
二层竹桥,在文贤里。春冬之间,架竹为桥,上覆以土,可通车马;夏秋水涨,以小舟济人。桥南系凤山县界。
·津渡
大井头渡,在西定坊。水程六、七里。过渡即为安平镇。
二赞行渡,在文贤里。夏秋小船济人,春冬则架桥。桥南属凤山县界。
冈山溪渡,在崇德里。竹筏济人。
·集市
鱼市,在西定坊。鬻贩鲜鱼之所,故名。
菜市,在宁南坊。蔬菜、瓜果之属原集于此,故名。今散各处。
柴市,在宁南坊。与菜市毗连。以火柴多集于此,故名。今亦不尽然矣。
市仔,在东安坊。贩卖海鲜,皆集于此。
十字街,界于四坊,即郡志所谓大街是也。值通衢大道之冲,砌以石,行人便利。府志载为耆民吴振生所砌者。
岭后街,在东安坊。
枋桥头街,在东安坊。
岳帝庙街,在东安坊。
油行街,在东安坊。街多卖油,故名。
大埔尾街,在东安坊。
柱仔行街,在宁南坊。
横街,在十字街南。
布街,在宁南坊。
竹仔街,在镇北坊。大小之竹多集于此,故名。
帽街,在西定、宁南二坊之间。街多帽店,故名。
安海街,在宁南坊。
新街,在西定坊。
暗街,在西定坊。
打篷街,在西定坊。
禾寮港街,在十字街之北。属镇北坊。
大井头街,在十字街之西。大井以东属镇北、大井以西属西定。
总爷街,在镇北坊;府志载过坑仔街是也。
旧南势街,在西定坊。
新南势街,在西定坊。
春牛埔街,在永康里。
北势街,在西定坊。
新北势街,在西定坊。
茑松街,在永康、武定、广储西三里交界。
中楼仔街,在永康里。
旧社街,在归仁北保。
嵌下街,在长兴里。
桥头店街,在广储东里。
陂头街,在文贤里。
澎湖妈宫街。
·水利
甘棠潭,在保大东里。乡民合筑,以障水。多生甘棠树,故名。
无源潭,在永丰里。以无水源,故名。
莲花潭,在文贤里。源深,虽旱不涸,灌田甚多(别见「古蹟」)。
王有潭,在仁和里。乡民王有所筑以灌田,故名。
参若陂,在文贤里二图。红毛时,王参若筑以灌田,故名。
十嫂陂,在□□里。王十嫂鸠众所筑,故名。
月眉池,在文贤里一图。形如月眉,故名。积雨水以灌田(别见「古蹟」)。
鸳鸯潭,在文贤里。两潭相连,故名。
水漆潭,在文贤里。多生水漆树,故名。
鲫仔潭,在永康、广储西、长兴三里之界。延流三十余里,多生鲫鱼,年有征税;三里之田,藉以灌溉(别见「古蹟」)。
陂仔头陂,在文贤里。伪时所筑以灌田者。大旱则涸。
茄冬湖,在保大东里。注雨水,灌本处四十余甲之田。
嵌下陂,地势卑下,泉流归焉;乡人筑堤蓄水,以灌田。历年频争水利;五十七年,知府王珍亲勘,勒石定界,而水利画一。
草潭,在新丰里,伪时筑,方半里许,蓄雨水以灌田。
荷兰陂,在新丰里。乡人筑堤,蓄雨水以灌田。草潭通此。
公爷陂,在新丰里。伪时筑,蓄雨水以灌田。
弼衣潭,在新丰里香洋仔。伪时筑,蓄雨水以灌田。
·厄塞
版图既定,规画备详,谋所以固强圉,而为久安长治之模者,尤在择其扼塞,而预计之也。台湾属在中路,其地视凤、诸为最窄;附郭诸山,不过三、四十里而遥。非如凤山之极南、诸罗之极北,类皆深林叠嶂,为窃发之渊薮。
而论其要,则莫若彭湖一岛。彭湖列大海之中,为入台必经之地。岛屿相连,不可枚举;所谓三十六屿者,不过撮其大者而言耳。设营制,置重兵,亦既详且慎矣。及虑其历久而废弛也、防患之未周也,筑炮台、立烟墩、添汛防,各屿有守要之官兵、各澳有御敌之战舰,而更加以时出会哨。当事之筹画,又何其周密</a>也!益以彭湖为台湾之门户,不得不为守固之善策也。
其次,莫如鹿耳门。港道窄狭,仅容一舟。外则有铁板沙线,隐伏于南北波涛之中,舟触之,无不立碎,实为台湾之咽喉。近又设炮台于厄要之地,水道既险,守御有备,虽舳舻千里,何所用之?
方今圣天子威灵所备,无远弗暨,海宇扩清,洵为亘古之所未有。是在握权者缮其甲兵、修其器械,加以简阅之勤,毋徒务为苟安之计。如此,则彭湖固;彭湖固,则鹿耳门安;鹿耳门安,则全台与之俱安。又况打鼓港设险于南、鸡笼山守固于北,而又有水师提督拥重兵于厦门,时加哨巡;天堑金汤,不是过矣!故并详之,以为久远之善策。
·恤政
养济院,在镇北坊。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沈朝聘置。
义塚,在宁南坊魁斗山;俗名鬼仔山是也。历年久远,丘塚累塞,无复有闲旷之土;贫而无力者,又苦于安厝之无地。康熙五十九年,监生陈士俊买园地数甲于凤山之新昌里,与此山毗连,以为塚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