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八
3个月前 作者: 乐史
山南东道七
夔州
夔州云安郡今理奉节县春秋</a>时为夔子国其后为楚灭故其地归楚后秦灭楚置三十六郡此地为巴郡西汉十三州皆益州部汉书</a>地理志江闗都尉理鱼复有橘官即今郡也三国时蜀先主为呉将陆逊败于夷陵退屯白帝城因改为永安即此地又按郡国记白帝城即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因号鱼复为白帝城刘先主改鱼复为永安仍于州西七里别置永安宫城在平地其后呉将全琮来袭不尅又罗献为领军守永安闻魏军平蜀三日哭于都亭是也晋大康中复永安为鱼复有故江闗在江南岸北对州城即刘先主于此置故陵郡后主改为巴东郡宋泰始三年山峡崄隘多山蛮据峙以为寇贼立三巴校尉以镇之宋末废三巴校尉齐建元二年以荆州之巴东建平二县即益州之巴郡梁州之涪陵四郡立巴州永明元年省巴州梁大同三年于郡理立信州后魏废帝三年移巴东郡于梁置阳口县理其县盖今州西阳水口今无余址周明帝二年又于州理置永安郡以鱼复巫山县属焉巴东郡唯领云安一县武帝天和元年自白帝城移理于永安宫南五十步宣政元年州复还白帝城仍置总管府隋开皇二年罢郡郡所领县并属信州大业元年废总管三年罢州为巴东郡唐武徳七年改为信州领鱼复巫山云安南浦梁山大昌武宁七县二年以武宁南浦梁山属浦州又改信州为夔州仍置总管管夔峡施业浦涪渝谷南智务黔兖思巫平十九州八年以夔州之南浦梁山来属九年又以南浦梁山属浦州贞观十四年为都督府督归夔忠万涪渝南七州后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云安郡至徳元年于云安置七州防御使乾元元年复为夔州二年刺史唐论请外为都督府寻罢之按郡城临江而险盖据三峡之上
元领县四 今三
奉节 巫山 大昌
一县割出
云安置军
州境
东西 南北
四至八到
东取江陵府至长安二千四百一十五里 东至归州三百三里 南至施州山路五百里 西至万州水路三百里 北至金州九百五十一里 东南至归州四百四十二里 西南至西州六百六十二里 东北至达州五百二十六里 西北至开州四百五十六里
户
唐开元户一万五千九百皇朝户主三千八百五十七客三千二百三十
风俗
同峡州
姓氏
【阙】
人物无
土产
蜡今贡 纻布 巴防 黄蘖
?畴芋区区似薯蓣畴似贯?皆伏根草也
吐绶鸟大如翟而五色可爱天和淑景即吐绶长一尺须臾还吞之 巫山多鹏
奉节县去州四里旧十三乡今十一乡本汉鱼复县也今县北三十里有赤甲城是旧鱼复县基汉书地理志鱼复县江闗都尉所居有橘官蜀先主改为奉节县白帝城盛?之荆州记</a>云巴东郡峡上北岸有一山孤峙甚峭巴东郡据以为城注水经云白帝山北縁马岭按赤甲山其间平处南北相去八十五丈东西七十丈东旁让溪即以为隍西南临大江瞰之甚?目惟马岭小差逶迤犹斩山为路羊肠数转然后得上记云寒山九坂最为险峻按后汉初公孙述据蜀自以承汉土运故号曰白帝城 南乡峡在县西四十七里盛?之荆州记云南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葢善酿酒故俗称巴乡酒也村旁有溪溪中多灵夀木 三峡山谓西峡巫峡归峡俗云巴东三峡长清猿声泪沾裳即禹疏以导江也絶峻万仞瞥见阳光不分云雨 八阵图在县西南七里荆州图记云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周回四百十八丈中有诸葛孔明</a>八阵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尺广十围歴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南北巷广悉五尺凡六十四聚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水所没冬水退复依然如故八阵图下东西三里有一碛东西一百步南北广四十步碛上有盐泉井五口以木为桶昔常取盐即时沙壅冬出夏没盛?之荆州记云垒西聚石为八行行八聚聚间相去二丈许谓之八阵图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更不复败八阵及垒皆图兵势行藏之权变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桓温伐蜀经之以为常山蛇势此盖臆言也 黄龙滩荆州记云三峡之首北岸有白盐峯下有黄龙滩水最急防泝所忌赤甲城公孙述筑不生树木土石悉赤如人肘臂故
曰赤甲城与旧白帝城相连皆在县北即楚地江闗之要焉邓芝从先主入蜀为江闗都尉城即芝镇于此永安宫汉末公孙述所筑蜀先主崩于此城中故号永安宫 古鱼复县在县西一十五里蜀先主改为永安县今无城壁也 滟滪堆周围二十丈在州西南二百步蜀江中心瞿唐峡口冬水浅屹然露百余尺夏水涨没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进又曰犹与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故曰犹与谚曰滟滪大如朴瞿唐不可触滟滪大如马瞿唐不可下滟滪如大鳖瞿唐行舟絶滟滪大如瞿唐不可窥 三钩镇在州东三里铁锁断江山横江逗张西岸造舟为梁拖防战牀于上以御寇为镇居数溪之防故曰三钩唐武徳二年废瞿唐峡在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连崖千丈奔流电激舟人为之恐惧 龙洞溪在州西一百里舆地志云永安宫西有南乡硖硖西八十里有溪溪中有灵寿木此即是龙洞溪即善酿酒之村也 白盐山在州城涧东山半有龙池天旱烧石投池鸣鼓其上即雨左思</a>蜀都赋云濳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即此也 栢柱巴郡有栢柱大可十围高二十丈余乃公孙时楼柱所砍之处忽生枝而不朽
巫山县东南七十二里旧八乡今八乡本楚巫郡地史记</a>云秦昭王三十年伐楚取黔中巫郡汉改为巫县属南郡故城在今县北晋移于此立建平郡梁武帝</a>废郡隋加山字系夔子熊挚所治县今多姓熊者 巫山盛?之荆州记云防江峡三十里有新奔滩至巫峡因山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唯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隠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絶非人境 神女庙在峡之岸高都山江源记云楚辞</a>所谓巫山之阳高丘之阻高
丘盖高都也 大江水经云江水又东经巫峡注云夏水襄陵沿泝阻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乗云御风不加疾也复有嘉鱼春出丙穴 楚宫在县西北二百步在阳台古城内即襄王所游之地 阳云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长江楚宋玉赋云游阳云之台望高堂之观即此 鸟飞山在县西南六十里言山高鸟飞不能越也
大昌县东北六十四里依旧四乡本汉巫秭归二县地舆地志云晋太康元年分巫秭归县置建平县后改为大昌县属建平郡 千顷池在县西三百六十里波澜浩莫知涯际分为三道一道东流当县为井源一道西流为云安县阳溪一道南流为奉节县西瀼水
大宁监
大宁监本夔州大昌县前镇煎盐之所也在县西六十九里溪南山岭峭壁之中有咸泉涌出土人以竹引泉置镬煮盐皇朝开宝六年置监以収课利
归州
归州巴东郡今理秭归县土地所属与云安郡同周夔子之国战国时其地属楚秦为南郡之地汉于此置秭归县袁山松</a>云屈原</a>此县人也既被流放忽然暂归其姊亦来因名其地为秭归秭与姊同按三国志</a>云吴置建平郡宜郡之西部也甚为重镇其地险固孙皓末晋将王濬自蜀沿流伐呉守将呉彦表皓曰请増建平兵若建平不可下晋师终不过皓不从旋见亡国即东晋宋齐皆因之隋属巴东郡之秭归县唐武徳二年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归州三年分秭归置兴山县治白帝城天宝元年改为巴东郡乾元元年复为归州
元领县三
秭归 巴东 兴山
州境
东西一百八十一里南北二百四十八里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一千九百里 东北至西京一千八百四十五里 东取江陵府路至长安二千九百一里东至峡州二百里 南至施州山路五百五十里北至房州山路五百里 东南至峡州界一百三十二里 西南至夔州一百三十二里 西北至防州界一百三十六里 东北至峡州界二百一十七里户
唐开元户四千八百四十五皇朝户主一千一百二十七客一千四百三十五
风俗
同峡州
姓氏
【阙】
人物
战国有屈原
土产
今贡黄蜡 白茶 椒 马鞭 纻麻 亭歴子
秭归县【阙】
也魏为临江郡呉为建平郡晋不改隋属巴东郡唐武徳二年置归州来属 空舲硖山在县东一百二里荆州图记云此峡絶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烬插石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相传云尧洪水时行者泊舟崖侧爨于此余烬插之至今犹曰插灶 夔子城在县东二十里春秋夔子之都熊挚所治而此城亦称为夔子所都盖初封于彼而灭于此故郡国志云昔周成王封楚熊绎初都丹阳后移校江即此地亦曰丹阳后又移都郢呉置建平郡在此 太清镇在县东南八十五里呉置以备蜀居三峡要冲之防塞山蛮之路絶寇略之经 屈大夫宅有女须庙在宅东女须即大夫姊也有捣衣石犹存 麝香山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多麝 紫极宫黄魔神庙其记云咸通壬辰嵗令翰林兰陵公自右吏窜黔南秋八月二十七日夕泝三峡次秭归时蜀水方涨横波蔽日公积悸而寝梦神人赤髪碧眸且云险不足惧公异之再寐又梦云诘其所自则云我黄魔神居紫极宫之西北隅将祐助公明出此境公曰吾斥去荒徼危殆已甚神能惠我何止朝夕所幸与我俱游我不忘矣神许诺自是抵于黔又迁于罗毎毎陟险难神恍然如在逮公迁于朝梦神告归公因为设庙列塑于宫之傍丁酉嵗公从弟侁自澧阳尹亚西蜀路出祠下以囊金致公意谓前制不专请别修敞太守清河崔公承命感异躬亲营之心匠既陈层轩以新神乐来斯灵仪蹲蹲按灵宝经五方有大魔其中央曰黄天魔王横天担力谓能扶是苍旻同复万有天其或者以公有引济之业将扶危定倾作镇天步俾黄魔降监为公之兆朕乎噫天之功必借于大贤神之灵故辅于有徳必鸿献盛绩萃于公之心未可知也循于学官谪秭归奉太守命勿敢让所纪干符丁酉嵗仲春九日司户叅军?循记兰陵公即唐朝萧遘寻为宰相此异事故编于寰宇记
巴东县西六十里旧二乡今七乡本汉巫县地三国时属呉后周天和三年于巴陵故城置乐乡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乐乡为巴东县在巴之东因以为名 石门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山有石迳深若重门先主为陆逊所破退经此门追之既急先主乃烧铠断道然后得免也
兴山县北八十五里旧五乡今七乡本汉秭归县地三国时其地属呉至景帝永安三年分秭归县之北界立为兴山县属建宁郡隋废之唐武徳三年又置 香溪在邑界即王昭君所游处 王昭君宅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曰昭君之县村连巫峡是此地 玉虚洞在县南五十里唐天宝五载其洞忽开可容千人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