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地理志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山川


    山


    栟榈山 治北二十里,多产栟榈木,故名。宋左正言邓肃读书其中,自号栟榈居士。旧传,神仙往来其间,峰峦岩岫不可胜数,神刓鬼划,高下相属,烟云出没无时,草木蒙茸,四时一色。宋李纲</a>尝目为小武夷。天柱峰与狮子岩并耸,百余丈如削。射垛峰,昔仙人射于降仙台,以此为垛,明道中,耕者尝得数十石箭于台侧。观音岩,在野云洞侧,石壁万丈。集仙岩、头陀岩,昔唐裴头陀创庵而居。野云洞,云雾吐吞。降仙台,在山之上,一石高平如台,旧传仙人降此;台下石室,棋局界画分明,有黑白数子;左右有烂柯石,可坐。步云台,走马埒山绝顶,览广而砥平。相传,仙人走马其上,蹄迹尚存。铜盘涧,流十余里,潴而为潭,泓渟涵碧。接仙桥、天池,在山之上,广里许,澄彻不涸。金刚石、宝盖石、试剑石、天威石、乐音石,中空,扣之则响。俱栟榈之奇胜也。李纲诗曰:“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列岫笼烟红削玉,澄潭浸月碧生漪。猿猱饮水连修臂,修木连云拥老枝。天下幽奇多僻壤,直疑造化恶人知。”又,陈偁诗曰:“昔年曾入武夷山,今日栟榈仿佛间。仙子不知何处去,漫留踪迹在尘寰。”


    东山 城跨其上,县脉之所入。宜栽树,不可使童。


    东华山 城中日出即见,故名。有庵,今许伦重建。


    文笔山 县东南,巽位。形如卓笔,因筑寨。近修起。


    金星山 县西,兑位。形如圆金,关两溪水口。


    南山崎 县西南,坤位。形如大将之旗,卓然而立。


    龙凤山 县西北,乾位。绵亘高大,峙于县背。


    登云塔山 县南一里。一塔凌霄,与学宫对峙。旧塔被毁,知县王廷绣重建,知州萧时中为碑记。


    天斗山 山高峻,顶凹下,广可五里,状如斗。山阴一石穴,名风穴;一洞,名云洞。每云冒,山即雨。石窦有一石龙,界风穴、云洞之间。石磴险巇,人迹罕到,惟樵者攀缘而上,得观头角鳞介之异。上有白云庵。


    庄山


    大坪山 县南二十里。中有陈氏祠庵。


    大龙会山 山高峻,群峰簇聚,如龙会然。二山在二十四都。


    吉山 吉溪傍。


    天台山 二山,县西南,二十九都。


    宝山 四十都。产铁矿最佳,因名。


    雪山 四十一都。通天岩侧,与狮子峰对峙。


    琼山


    黄甲山


    白岩山


    石罗山 万山中突起七大峰,次第排列。面西有洞口,可入人,深不能穷。中有灶,人传为前时避乱于此。此四大山,俱四十一都。能化为人,助军破贼,而不受赏。后求其处不可得,止四山名。今四时祈祷,皆请四山之神。


    马峰山 二十八都。其山圆峰插黛,旁一山似马,进士苏信居其下,因号焉。


    荆山 二十六都。山如三台赐帽之状,四时青翠,有五色可爱。宋进士余授祖居,故称余荆山云。


    峰


    大秀峰 县东北,艮位。巍然秀拔群山。一名真阳山。旁有双峰,号双飞蝴蝶。


    卓笔双峰 去县五里。双峰并耸如卓笔然,中有小峰,知县林孜读书其处,因号三峰。


    羊角峰 二十四都。遥望如羊角然。


    翠竹峰 二十六都。宋秘书少监陈世卿居其下,有师古堂焉。诗曰:“师古堂前酒一樽,共谈时事出孤村。临期上马无他祝,多买诗书教子孙。”“翠竹峰前是我家,归来重整旧生涯。烟霞尚有留人意,可奈门前驷马车。”


    狮子峰 四十一都。形似狮。与雪山对。


    合掌岩 在斗山上。


    岭


    黄田岭 二十八都。抵龙岩、大田二县界。


    大望岭 二十八都。抵宁洋县界。


    新岭 二十六都。上有小庵,永、沙分界。


    梨子岭 三十都。抵连城界。


    眼隔岭 三十二都。抵清流界。


    牛岭


    九龙岭 二岭,二十四都。


    铁山岭 四十二都。产铁矿。


    寨


    清明寨 有庵。二十七都。


    猫儿寨 其形高圆,似猫。二十七都。


    大陶寨 即龙头寨。三十都。


    石


    观音石 大溪中,高耸如观音佛。百姓多往祈福。


    壁石 其石大如屏壁,自山插立溪中。


    岩


    黄杨岩 二十五都。界永安、归化二县间。岩上多产水黄杨木,故名。又名万寿,又名麟峰。四壁如削,周回可十里,角出群山之上。三洞连属,一在淳化院寺傍。洞户空阔,秉炬而入,萦纡二里许,路狭风驶,炬遂灭,不能进。旧传有龙居其下,土人尝得齿牙骨角之类。每云气氤氲辄雨。有龙井,又有石龙,鳞爪皆具。一在岩半,名碧云。怪石仿佛如狮子。洞极幽邃,路险,人迹罕至。有穴名虚白,上通天光,有僧庐其外。一在绝顶。有石井下透两洞,深不可测。又一穴名天窗。或投以石,震响久之,其深莫测。岩之南有梅斋,东有石门岩。顶数峰突起,奇怪万状。骚人墨客题咏甚多。


    永镇塔岩 县北一里。挺然特立,正当燕溪中流。上建层塔,下汇深潭,为县玄武镇山。嘉靖癸卯塔毁。


    侍郎岩 黄扬岩北二里许。旧名翠云岩。宋熙、丰间,侍郎张□、祭酒杨时</a>、司课陈瓘读书于此。不置卧榻,煮粥饮水,终岁不到岩下。其旁有观音洞,深里许,石上多观音、罗汉之像。又有石室,广可六七丈,前数十峰如卓笔。下有石鼓、试剑石。绝顶悭石罗列,好事者多采以供清玩。


    黄龙岩 二十六都。


    甘乳岩 二十九都。有洞,广袤约五十余丈。洞口怪石森列,有一石突出如莲花,泉自石中迸出,滴巨石上,如甘乳。人或秽器承之,泉脉即断。旁一石穴,风自穴出。昔有人秉烛入,越三日,乃及深处,闻澎湃声,心怖,即出。又一石罅,深不可测。出洞过石桥,缘小径至山顶,有小亭,名看经亭。看经亭后有小庵。前转数十步,一小洞如覆鼎,石光璀灿。洞后又一洞,名透天,相传神仙窟宅,游者必斋戒,否则辄遇怪物云。


    百丈岩 县北二十里。过桥,陟石磴,岩开一洞,昔马仙姑嫂、姐妹五人升仙之处。旧传,岩巅架一扁担,被童取去。灵迹显著,四方取香火保禾者,每岁夏秋络绎不绝。四时烟云掩蔼,一开霁,香炉、狮子诸岩呈现万状,真一山中蓬壶。


    莲花岩 去县五里。状如莲花。


    瑞龙岩 二十四都。


    通天岩 崖壁峻绝。山半一巨石,横跨如梁。由石梁行过,仅容二人闯首而入。其中夷旷,泉石幽洁。石梁后阻高山,因而为门。其山如窦,仰天而见。


    苏岩 直起千余丈,土人郭氏依岩架层楼,遥望如神仙居。岩中有石龙头,吐水注石穴中,各滴乳。并近岩一池,方广可一亩,鳞类多夥,惟鲫差大。每三岁水遽红,而鱼辄死。上二岩,四十一都。


    官寨岩 二十七都。旧为寨,岩石峻绝。幽花异草,四时芬馥。


    寿春岩 二十七都。大湖主簿赖朝胜创立,男、主簿赖士孚重修。筑亭榭于其上,中有双龙书舍、登云阁、环翠楼。峻岩怪石,奇花异卉,不可胜纪。游玩者轻千里而至,诸名贤题咏甚多。


    天宝岩 在四十一都庵坑。形如伞盖,有小庵,有大庵。庵火废而基存,甚宽敞。今移下,狭小不称矣。前对高峰,即石峰。


    洞


    曹岩洞 即龙水洞。二十七都。旷空可容千余人。


    赫灵洞 二十九都。一名真阳洞。


    云峰洞 二十四都。上坪马仙行宫,高与云齐。县之龙山。


    新庵洞 百丈岩之背。洞口两壁峭立,中路如削成,而岩千状,举目应接不暇,诚一洞天也。中有黄天玄坐化处,又有大使林达祖祠。


    溪


    燕水溪 县北。水尾二水分流,中隔一岗,有似燕尾,因名燕溪。其源凡四派:一派西出汀之宁化县境,过清流县,下九龙,历张坊,谓之龙溪,至赖口。一派西南出汀之连城县姑田里。由湖口、洪田、吉山,谓之吉溪,至赖口合流至燕溪。一派南出漳之宁洋县分界马家山,下林田,合桂口,由黄历出车坡,至燕溪。一派东自大梅溪漈头,由梅溪、后溪直至塔下,与燕溪会流;过贡川、经沙县直入剑溪,同归于海。


    吉溪 县西南一里许。


    九龙溪 即清流九龙之水。惟二溪通舟楫,故纪焉。


    湖


    大湖 即二十七都清水塘,土人谓之湖。其水由龙溪入岩穴,伏流至此,四时不竭。


    砂


    安砂 三十二都。或曰聚砂成岸,春水冲激其岸不崩,故曰安。或曰以县名安,故名。


    潭


    石壁潭 县西。潭水沉澄碧,渔者每获巨鱼。


    大陶口潭 三十都。石岩之下,深不可测。


    下塔潭 燕溪水至此,萦回深蓄。


    杉岭潭 县南一里三十落岭下。


    百丈岩潭 石间似龙头,祷雨有应。


    天台山潭 二十九都。常有云雾,祈雨响应。


    南溪龙潭 源自蓬美畲出,由小涧至南溪马后。两边石壁立,中石塍横过石隙,直下三四丈。潭口狭小,中实阔大。龙居其间,人恒见之。旱甚,投鈇其间,则雨大至。


    汤池


    热水口


    苦竹村


    上村汤尤热 三池俱二十九都。


    陂


    障水陂 挽水上流,抱城而会燕水。漂坏已久,知县苏民望重造,知州萧时中为记。


    滩


    九龙滩 长龙、安龙、伤龙、马龙、三悟龙、五白龙、兴龙、暮龙、下长龙是也。最险处,过者必遵山径,空舟而行。内六龙属清流县。下此又历三十九滩,至沙县。牛皮、狗濑、茅镰、郁平、铜盘、雷霹雾、缒峰、大坡墙、五港、紫阳、牛栏角,凡十有一滩在县境,余属沙县。湍石可畏。


    井


    澄清井 县口内。


    新街井 县前。


    城隍井


    唐王井


    高飞井


    寺内


    新街井


    旧街井


    西门井


    水门井


    河沟井


    童家巷井


    永兴亭井


    衙后井


    所后井


    赖家巷井


    龙兴坊井


    东山庵井


    日升庵井


    头百街井


    七百街井


    八百街井


    十字街井 已上六井俱在军营。


    形胜


    东南负山以为固,西北带水以为池,险阻诚足尚矣。若其耸大观而入奇瞩,则卓笔、文峰起秀于东南,大秀、高峦壁立于东北,西南则南山崎开展而献翠,西北则龙凰堂列嶂而插屏,天斗山则负巉岩、敞宝盖于东,为来龙之祖。且莲花、荆棘岩呈奇于右,拜像三峰岩呈异于左,叠岫联屏,四时苍翠。不歇若水,则九龙会合湖口,由西南抵县西,会南一溪,向东北又与东溪一水交合,盘旋回绕于县治之后,由霹雳诸滩,建瓴下泻沙县而抵郡。县治形胜若兹,亦足称雄哉。


    风俗


    地本四贤过化之乡,重以寇乱之后而置,正值乱极思治之日。民则敦本而尚朴,士则笃行而重耻,妇女则勤纺而为事。自百馀年承平以来,渐变其初,遂由俭而入奢,奢不已则至于贫。贫则末流不可纪悉,或嚣讼,或赌搏,或白取,或恣强。亦间有毁廉隅而怠学者,有弃学而相尚就掾者,纷不可纪。坊市妇女尚寺观嬉游者,师巫合伙而云礼金桥水忏者,坊市演戏则沿街塞巷搭小台以观望者,此皆俗之蠹也。起敝维风,去其邪而返之正,实有望于长民者加之意。近奉抚台颁示《正俗编》,着实举行,其庶几乎!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