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3个月前 作者: 徐景熹
水利
福郡水利与他郡异。他郡滨海,苦潮啮,福郡反赖潮以激涌江水。且磳田仰给山泉。与事疏凿者,深患大山横截相悬矣。昔欧阳永叔作《唐书·地里志》,凡一渠之开,一堰之立,无不备记。曾子固作《广德湖记》,后人称其首尾详悉。二公皆尝典郡,子固又守福州,读其文,想见其人。夷考福郡旧志,水利犁然。今求之各境,多湮塞不可得,然存而不忍佚。诚以济水虽枯,九河故道虽失,汲古之士犹乐道之。况在封域以内乎?惜乎不及与晋严高、宋蔡襄经理于其间也。抑犹有待也。志水利。
万历《府志》:“郡之水资以溉田。通潮于江河者,曰溪,曰港,曰浦。潴而大者,曰湖;小者,曰塘,曰池。壅而积之,曰陂,曰坝,曰堰。防而障之,曰堤,曰坝,曰埭。山泉之注,曰坑。引泉而通之,曰沟,曰渠,曰圳。凿石刳木引泉,曰槽。旱涝以时启闭,曰闸。凿泉以资汲饮,曰井。”
江
马头江
在郡城东南。隶闽县。通大海,受海潮汐,达于河,达于溪,达于浦。三百里达于马渎江。详见《川》。
马渎江
在郡城西北。隶侯官。受延、建、汀、邵诸溪之水,分为二:自北而东者,循岊山南至于洪山,又东南至于鼓山,会于马头江;自南而东者,循洪塘南至于仙崎,又东至于螺洲,过西峡会于马头江。入于海。详见《川》。
按:二江,天地自然之利也。马渎纳四郡之水,入于海,势如建瓴。海潮逆上,相拒而势敌,江遂反流以四达,故江亦有潮。其水味特淡,可资灌溉。闽县在东南,滨江,凿渠引之,田皆膏腴。侯官唯西南二隅受江之利而已。
城内河
《三山志》:“城东南地势卑,潮上大江,自南台东北入河口津,经通仙门、美化门之东至临河务,入南钅巢港。水门。北通德政桥至去思桥,即澳桥。北出钅巢港,散入东湖。自德政桥之西南至河西桥以西。置闸,旧名清水堰。嘉祐二年,蔡襄开河有记。自清水堰口至兼济门桥,南岸百五丈九尺五寸,北岸百五丈七尺,泥面三丈六尺,底二丈四尺,深三尺。兼济门至利涉门桥,南岸百七十六丈,北岸加一丈六尺,泥面三丈三尺,底二丈二尺,深四尺。利涉门至清远门桥,南岸百四丈一尺,北岸加八尺,泥面三丈三尺,底二丈二尺,深三尺。清远门至发苗桥,南岸四百八十一又六尺,北岸四百六十八丈三尺,泥面三丈,底二尺,深六尺。发苗桥至清泰门桥,南岸四十八丈五尺五寸,北岸四十二丈六尺,泥面二丈,底一丈四尺,深六尺。清泰门至后河口,开元寺前小石桥,南岸九十二丈九尺五寸,北岸百八十九丈二尺,泥面二丈,底减六尺,深五尺。小石桥至经院前桥,十八丈八尺,泥面三丈,底二丈,深五尺。经院桥至南禅寺斗门桥,南岸百七十六丈二尺五寸,北岸百八十七丈七尺,泥面三丈,深四尺。发苗桥至乐输门桥,百六丈五尺五寸,泥面二丈,底丈有四尺,深六尺。乐输门至鹿顶门墙,九十八丈四尺,泥面二丈,底丈有四尺,深六尺。清泰门至宜兴门桥,东岸九十五丈八尺,西岸加五寸,泥面丈有五尺,底丈深六尺。宜兴门至州衙墙,七十八丈,泥面丈有五尺,底丈深六尺。小石桥至定安门,六十三丈六尺,泥面八尺,底六尺,深六尺。定安门至东康门桥百丈六尺,泥面丈有五尺,底减三尺,深六尺。”
龙须河
万历《府志》:“一自谯楼左畔屯田道,西经开元寺前剃刀桥入河;一自谯楼右畔登云坊边,经大中寺边入河。”
水关
万历《府志》:“水步门,曰南水关;汤门,曰东水关;西门,曰西水关;北门,曰北水关。西南二关引潮入河,通舟楫。东北二关纳诸山之水以入河。”
城外河
《三山志》:“通仙门西分为三:一自通仙门之南,入通仙桥,西行经洗马桥,别分一支南横通韭菜桥。又东西分为两支而南,名玉箸水。西会于夹城壕之西南隅;一自美化门之西,入教场,南过宁越门外九仙桥,西逾宿猿洞趾,过西门迎仙桥,乃北通西湖,至遗爱门池桥;一自通仙门之东,北行至临河务水门,分支壕绕外城,而北过行春门外乐游桥,又绕而西至汤井门,接去思桥河尾。”
闽县东南
《三山志》:“嘉祐二年,蔡密学襄命三县疏导渠浦,权闽县朱定开淘负城河浦百七十六,计一万一千九百七十六丈。均用民力,凡八万九千,溉田三千六百余顷。”
崇贤里
康山浦九百五十丈。
钅巢港边浦七十丈。
石浦桥浦百六十丈。
西石浦小桥四百丈。
后王浦七十丈。
后浦六百七十丈。
汤门外浦七十丈。
茶焙浦三百十一丈,阔一丈二尺,深六尺。
石浦南浦八十丈,深四尺五寸三分,阔一丈五尺八寸。
官河北头小浦九十丈,阔八尺,深三尺。
南头小浦二十丈,阔五尺,深二尺五寸。
税务前浦一百三十丈,阔八尺,深三尺。
易俗里
石浦桥浦接崇贤里界至台头八百二十丈,深六尺。
石浦桥里第一小港至牛路二百三十丈,深六尺。
第二小港七十三丈,深五尺五寸。
无量寿院前第三港浦四百三丈,深六尺。
第四小港至岳前四十丈,深五尺五寸。
宝月院前浦三百十丈,深五尺五寸。
宝月院前洋中湖塘一百五丈,深五尺。
统军塘浦一百五十丈,深五尺。
中间接曲五十五丈,深五尺二寸。
圳乾浦百二十丈,深六尺。
塘尾浦百二十丈,深五尺。
湖塘浦五段开一桥外瑞圣里十丈,开阔十七丈;一桥内七丈,阔如之。二段共四十丈,阔九尺,一段十六丈,阔二丈五尺。
林娘塘四十五丈,阔六尺。
西塘二十丈,阔八尺。
宝月油车浦道头及小浦七条一长五丈,一长四丈,一五丈三尺,一二丈,一一丈,一三丈。
牛路口圳五条十六丈,浦西圳四十丈,浦东圳二十五丈五尺,小圳四丈,大圳三十丈。
大浦畔二十五丈,阔四尺。
华严墙角圳二十三丈,阔四尺。
统军塘地十六丈,阔四尺。
岳边洋中圳二丈,阔五尺。
岳边大圳十五丈,阔五尺。
岳边圳三十一丈,阔五尺。
古山圳三十五丈,阔八尺。
瑞圣里今遂胜里
南塘浦一百五丈,深五尺五寸。
塘浦二百三十丈,深四尺五寸。
潘洋浦九百五十丈,深七尺。
前洋浦北面一百五十丈,深六尺。
小桥浦七十丈,深四尺五寸。
孝义里
怀安界上浦四百四十丈,深六尺三寸。
桑溪里
叶屿古下浦六百四十丈,阔一丈七尺,深五尺。
湖西浦三百三十丈,深四尺五寸。
湖塘浦百二丈,阔八尺。
南塘浦三百十丈,深四尺。
湖井一百三十丈,阔九尺。
林都衙小插浦二百一十丈,阔八尺。
吴石小浦七十丈,阔七尺。
圳尾插浦五十丈,阔一丈。
湖塘二十丈,阔八尺。
归善里
桥外方家前小浦二百丈,深五尺。
龙浦二百丈,深五尺。
西面曲浦百五十丈。
康山小浦二百五十丈,深八尺。
湖浦南面二百一十丈,阔三丈二尺,深六尺五寸。
潘浦南阔一丈,深五尺五寸。
镜浦与崇贤里共开一百十丈,阔八尺,深五尺。
尾浦二百十丈,阔一丈五尺。
桥里小插浦六丈一尺,阔三尺。
东岳塘百四十丈,阔一丈。
郑磜小浦九十七丈。
阮塘并阔一丈。
浦东石祭内小浦四十八丈,阔七尺。
方家门前浦四十丈。
吴宅浦二百丈。
邻塘浦二百五十丈,阔八尺。
蒋乖浦三百丈,阔六尺。
郑坂一丈,阔四尺。
鼓山里
师姑浦百四十丈,深八尺。
官塘浦百七十五丈,深五尺五寸。
东岳至牛头桥二百二十丈,深七尺。
西塘浦百三十丈,阔五尺。
塘尾浦五十八丈,深一丈一尺。
报慈浦二百丈,深六尺。
前塘浦七十丈,深五尺。
龙舌浦八十丈,深五尺。
高孤浦三十丈,深七尺。
高家浦一百十丈,深七尺。
高家田浦二十七丈,深四尺。
薛家前浦二十七丈,深六尺。
报慈浦口大浦一百一丈,阔丈八尺。
东坂浦九十丈,阔一丈。
长腹浦四十丈,阔四尺。
高惠里
王中臣浦五十七丈,阔一丈。
康山浦六十丈,阔一丈二尺。
白塔埔百九十丈十分,阔九尺九分七寸,六尺五寸。
南门外水闸边小浦四百丈,阔七尺。
五龙塘后浦三百丈。
郑庙边小浦五十五丈,阔四尺五寸。
后郑南面小浦一百三十丈,阔六尺。
北面小浦五十五丈,阔一丈。
王冢小浦一百二十丈,阔九尺。
王中臣小浦二十二丈,阔一丈一尺。
羊官路南小浦三十八丈,阔五尺。
白塔头小浦十五丈,阔四尺。
按:旧志云:蔡忠惠复古五塘,则五塘不始于忠惠可知。今旧迹湮没无考。《闽都记》云:“五龙塘后浦在高惠里,一图长三百丈。宋守蔡襄疏通水利,附郡城处溉田至三千六百余顷,至今利之。”详此,则五龙塘疑即古五塘也。识之,以备参考。
嘉崇里
羊车路口小浦三百丈,阔八尺。
资福院前浦二百五十四丈弱半,阔一丈五尺强半一丈,深六尺。
石步头浦至太平寺基庙前分二条共一千三百丈,深五尺五寸。
吉祥庵前浦四百九十丈,阔七尺一寸。
石步头浦至船梅墩二百四十六丈,阔一丈。
薛土寻浦九十一丈,阔一丈。
薛土寻重浦百五十六丈,阔九尺。
钱塘浦抵侯官县界三百五十丈,阔一丈。
马头浦抵侯官界八百丈,阔二丈五尺。
直渎新港在河口尾,明宏治十一年,督舶邓内监开浚。初,新港未开时,南台江水经沙合河口,凡三十有六曲,由水步门入城抵直渎,北通东湖,受东北诸山之水。《三山志》云:“南台江从江岸开河口通潮,北流至澳桥,遂通东湖,直如沟渎,号直渎浦。”自邓阉凿新港,径趋大江,便夷船往来,土人因而为市。嘉靖二年,给事谢蕡疏请塞新港,郡守江文盛踵成之,未几复溃。戊午、己未间,岛夷入寇,顺流至河口,焚杀殆尽。万历十五年,郡守江铎筑堤坝。天启三年,溃于巨浸。水利道葛寅亮复塞之,浚旧沙合河,以通水道。国朝康熙初复开。乾隆十年,巡抚周学健疏请填塞,开旧河,自路通桥起,至闽安关止,长八百二十六丈。乾隆十三年,亢旱八阅月。东关外村民以新港塞不便,环请疏凿,巡抚潘思榘从之。明谢蕡疏:“伏见福建地方,僻在一隅,依山滨海,与琉球、日本诸夷相接。琉球入贡,必由东海而入,至闽县柔远驿安歇,乘风顺潮,数日可到。缘本省城池,自晋改造以至于今。海门潮汐,由闽安镇历闽县鼓山、归善、崇贤、高惠四里,计有三十六湾,周流潆洄,抵河口水步门,散入城中诸河。譬如人血脉周流于身,营卫自有条理,以故夷人入贡,番船必候风潮撑架,曲折数日,然后可以至驿。纵有他变,不能飞渡。宏治十一年间,镇守邓太监利夷贡之便,改易从古旧河,竟将上王地方,凿透大江,名曰新港。是若人之一身,塞其血脉之周流,而惟此咽喉之直,致番船虽便其往来,地方多为其亏害。姑以其要言之:水势直达,江河无别,抑或夷性无常,如近日宁波倭夷之仇杀,非惟居民受其荼毒,而城难保其固也,此其为害一也。新港之开,将本州膏腴民田凿断一顷有余,以致浮粮在户,累年赔纳粮差,此其为害二也。又港门水急,舟楫往来,即为激破,桥梁累为冲塌。递年辄费有司修理,此其为害三也。夏秋之间,洪水泛涨,滨河田土被其崩坏,贫民赔垫租税,此其为害四也。南台河口,临江入家居屋多漂流,数年之内,十室九空,此其为害五也。旧河三十六湾之水,迂回纡缓,远近田土资其灌溉者,约万余顷。今水利不通,田皆荒芜,齐民将弃业而逃矣!此其为害六也。载观晋安《八闽志》所载,晋郭璞《迁城记》有曰:‘逢兵不乱,逢饥不荒。’昔乃乐土也,一自新港之开,旧河已塞,水失故道,禾稻损伤,仓无余积,库无余财,迩年强军作乱,几陷城池,议者皆归咎于新港之伤也。今旧河复,新港不塞,第恐水势难移,终无止极,非惟桑田变成沧海,而外夷窥占,强军倡乱之谋,或生萧墙之内矣。然新港之塞,横阔只有数十余丈,为力甚易。旧河之复,除水道尚流外,其壅者只有四里之余,少加疏浚,则潮汐往来,水由故道,近功亦可成焉。计其功成,杜其后患,此先事者之所必忧也。”
合浦南里今江左里
象村官塘七百余丈,阔二丈五尺。
猴屿官塘上屿四十丈,阔八尺。中港三十丈,阔七尺。下屿同。
蒜村石泉庄塘十三丈,阔二丈二尺。
合浦北里今江右里
翁崎石村官塘东西总七百余丈,阔四尺。
大盂官塘九百五十丈,阔三丈五尺。
浩溪陈塘十三丈,阔一丈五尺。
东岐闸
岊溪闸
浩溪闸
龙塘闸
海畔里今嘉登里
董续洲赡学塘八十丈,阔三丈一尺。
王浦翁塘三百丈,阔七尺五寸。
后屿清福塘二十丈,阔七丈二尺。
上湾王塘七百余丈,阔五丈二尺。
白岩陈塘二百丈,阔五丈二尺。
良陀林塘四十丈,阔三丈一尺。
井附
七星井其六在宣政街之内,其一在还珠门之外,今名七福井。
苏公井宋提刑苏舜元凿十二井。一嘉荣坊内,一开元寺南,一庆城寺南,一石井巷,其八俱在侯官县。
越王井越王山南。
麦井易俗里康山下。
溪口井孝义里桑溪口。
天台井遂胜里。
更门井永北里。
海堤在县东,唐太和三年,县令李茸筑。
按:《新唐书·地理志·闽县》下云:“县东五里,有海堤。唐太和三年,令李茸筑。”考闽县治去海尚遥。其云县东五里之堤,未识究在何处。附识于此。
侯官县西北
西湖
在县西三里。《三山志》:“蓄水成湖,可荫民田。”《闽都记》:“周回二十里,引西北诸山溪水,注于湖。与海潮汐通,所溉田不可胜计。”伪闽又益广之,迤逦南流,接西大壕,直通南莲池,三县承食水利民田。闽县三千五百九十八亩,侯官一千六百八十三亩,怀安二千三十亩。《闽书》:“西湖,晋太守严高所凿,蓄泄灌民田,周围十数里。王审知时,大之至四十余里。”万历《府志》:“西湖抱郡西北,其初甚广,五季渐湮。宋守曹颖叔、程师孟、蔡襄渐次修筑,未就。淳熙中,赵汝愚疏请开浚。”《闽都记》:“明万历十六年,知府江铎改西门外旧闸为坝,以蓄湖水,而开北关,引湖水入河,以通河道。未几,奸民藉口受税养鱼,掩为己物,仍塞北关,致蓄泄不时,民田受其病。三十六年,提学佥事熊尚文乃禁民占佃。及尚文移任,奸民复假里排轮佃,增其税以资公费。四十年,按察使陈邦瞻始立议,以湖归官,以湖利归民。按察副使李思诚捐俸建闸,尽豁湖粮。”《西湖志》:“国朝康熙二十二年,总督姚启圣、巡抚金鋐会议开浚。康熙四十二年,总督金世荣、巡抚梅鋗重浚,旋又湮塞如故。乾隆十三年,总督喀尔吉善、巡抚潘思榘复重浚。”[ht6ss]宋赵汝愚《请大浚本州西湖疏》:“臣州有西湖,接濠而通南湖,潴蓄灌溉,旱运涝泄,民以享丰年之利。自为夤缘者请射为池户,鱼塘蔬圃,封畛其间,至券售如世业。水源障塞,旱涝皆害,州地狭民贫,小歉难支吾。此平湖氵弥望皆负郭良田,网纳租税,而池户长享重利,第以圭撮稍入,不侔甚矣。乞于农隙,稍寻其旧。州旧无放生池,如将西湖充之,仰祝两宫之寿,岁不过损州公使库池户数百缗,而公私便利,为惠无穷也。”明叶向高《西湖通水关记略》:“八闽,东南之所称灵皋也,而三山形胜为诸郡雄。其水茹溪受潮,纡萦若带,铜盘诸流复汇而为湖道,以四关经纬郡治。盖此邦之殷繁茂昌,实式灵之矣。比年以来,湖道渐淤,虽溪潮无恙,而北关纳潮之故道湮塞无存,向之经纬故治者,仅同行潦。于是缙绅先生、学官弟子及三老父兄咸言閟灵垂泽诸所不便状,欲请而复之,未得也。太守武陵江公视事逾年,邦大协和,乃身自行河,登郡城四顾览观,慨然叹曰:‘是河不疏,后其陆乎!且湖水西停,无复回抱,风气漓矣。守实不谷,以忝邦人,其将图此役也。’遂日夕焦思,集诸吏民,陈说便宜,而公独裁以清衷,适中欵会。公初策,河仰于潮,其势易枯,上源不开,下将日壅。则议复西湖之水,折入北关,以与溪潮会,而下流浚矣。公又策,河流难通,虽东西高下,势如建瓴,可一泻尽也,流之不接,源何以供,则议垒石为闸,建木为关,扃而蓄之,吐纳有度,而盈缩之权,可得而操矣。公又策,湖水涨决,将徙而啮城,是委利于河,而移患于城也,则议树闸于北关之外,以膺湖冲,而金汤固矣。公又策,工役繁兴,县官之帑藏无所取羡,民力又方绌也,其若何以佐费?则议庀嘉肺之羡缗为木石资。又议先堤河,次决湖,以测水之浅深。仍其通而疏其壅者,役乃大蠲,而公私称两利矣。公既殚精于河,画无遗虑,乃奏记两台使者,并藩臬诸大夫,先后报可。遂以万历戊子孟夏肇工,凡五阅月而工成,洋洋汤汤,泽流无穷。而公犹按故牍,籍湖之赋于民者,尽捐以予诸生,而移其征于垦田之税,又复湖中之开化山,亭焉,舟焉。郡之士民聚族来游,相与语曰:美哉!吾太守公之为兹役也!吾向苦河之艰舟,而谁为之鳞次浮乎?即我抱瓮而得饮甘也,谁奉以醍醐哉?其祝融之虐吾室庐者,又谁鼓阳侯驱之有宁宇也?又其大者,以吾人士之逊往烈也,毋亦川灵之失职使然,而今众流朝宗,若辐辏矣,则又谁伐也?夫吾郡之有河而无河久矣,至太守公乃始有河,又始有河之利。天其悯我邦人,而遗之太守公,而造福于我哉!二三子识之。”国朝郑开极《重修西湖记》:“闽会城之有西湖旧矣,非独以炎方火地,藉金水以相制,而迩为城池金汤之固,远为田亩灌溉之资,形胜所关,利赖攸寄,良非浅鲜也。我国家景命方隆,河岳怀柔,咸归流峙,况闽为海滨重地,会城尤八郡屏藩之镇,而泱泱湖水,六十年来湮塞不治。或据为平田,或割为私浸。而湖心一区,竟为一二宵人窟穴,邱墓于其中,风气不宣,蓄泄无备。政之有关,莫此为甚。中间非无当事之勤思开浚,士大夫之陈请清复,或未举而格于物议,或将兴而败于奸谋,或委于筑舍之无成,或灭于蜚言之数至。信乎?兴大役,捐殷费,揽成筭,恢前规之未易得人也。今制府三韩金公,向统禁旅,镇宁闽邦,慨然念之,思为清理,适皇上惓思南土,特授公以总督之任。公莅任未三月,遂与巡抚梅公首议修城垣、浚河道、开西湖三事。而西湖之役最巨。乃博征志乘,广询舆论。其湖之东岸自西城门以达北门,沿城培基,以丈计者,五千八百有奇。湖之西岸,自迎仙桥折而北至荷亭,将循象山、贵安山而旋以复旧迹。念已为平田,有待清复,乃贯以长堤,亘以木植,以丈计者,缩东岸之半。又凿北堤以达北湖,至龙腰山下,跨新桥其上,焕然顿还旧观。于是修湖心,开淤塞,新开化寺,建法堂,辟僧舍,创左右鼓钟楼,为祝圣之场。殿阁峥嵘,金碧辉映,湖山荡漾,山容倩丽,诚为三山名胜,一州巨观。而万堞增百雉之雄,千顷慰三时之望,尤为国计民生之大嘉惠,吾闽世世赖之,非公固莫能为也。然又有难者,估费万金,劳役千指,公率先捐俸,躬亲相度,督以标弁,课其劳勋,画地分界,畚锸齐兴,无惰工,无糜众,民间不闻橐鼓之声,蔀屋未损铢锱之费,成兹大役,壮我邦基。落成之日,广植佳荫,列戍分防,既延高僧居之,复界以滨湖未复之田,以为经久之图。皆公计虑周详,吾民之幸也。昔淳熙间,赵公汝愚浚湖,朱文公咏之,有‘百年地辟有奇功,创见犹惊鹤发翁’之句。予自束发钓游,便思此地急宜修浚,登朝四十余年,屡以告之当事,而皆未遑,不意日宛晚之年,犹获见公今日成兹盛举也,得不惊异而赞叹之乎!但愧末学浅陋,不能如文公之制,为歌咏以传公之美政。犹幸从父老后,得泛画舫于湖中,载樽酒于堤上,咏太平之乐,载笔以纪公功,乌容以不文辞也?公元老,壮犹如周方叔,为朝廷所倚毗,政之泽闽者,次第厘举。而予特详其浚湖一事,俾来者有考,且永民思。”潘思榘《福州重浚西湖碑记》:“出迎仙门三里,直福州之西北隅,有渠若鉴而清,泓然深绿以流者,晋太康间,郡守严高所凿西湖也。初,高既拓新城于越三山之阳,辟地为二湖,所以承傅城诸山之水,吐吞海潮汐,酾以溉田,兼收鱼虾貍互之饶,其利甚溥。在东北者为东湖,在西北者曰西湖也。唐贞观十一年,观察使王翃复凿南湖于郡之西南,实引西湖水以达于东南。盖其时四郊之田,无不被三湖之利者。前人之功伟矣!宋庆历初,奸民蚕食,其中东湖湮,而西湖亦微塞,农以为病。于是吏始议浚复。盖一浚于嘉祐,再浚于熙宁,至淳熙中,赵忠定公奏请大浚,湖利稍复。由宋历元,浸而不图,东南二湖俱废,而福人所恃,以备旱涝者,惟西湖矣。明万历十六年,知府江铎重浚,始穿北门右偏,引湖水入城,今北水门是也。迨后,提举佥事熊尚文、按察使陈邦瞻相继清理,副使李思诚出私钱建闸,今西北二闸是也。洎入圣朝,先后使于此而治之者,康熙癸亥则姚公启圣,金公鋐,癸未则金公世荣,梅公鋗也。盖百年以来,湖旋治旋湮。而自癸未迄今,又四十有七岁矣。高之初凿,其周二十余里。忠定浚时,已隘什之七八。万历重浚,隘焉。癸亥,癸未之间,两浚犹隘也。今则重加隘焉矣。则以历世久远,盗湖之奸不止,而畚锸之役匪易也。乾隆戊辰春,余自皖移闽。初至,天久不雨,西湖之浅可涉也。夫泉流浸灌,所以育嘉谷,水利者,农田之本。福三面负山,而前临江,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为渠以承之,则西北诸山之水索有钟,而溢有泄,不徒利高卬之田也。今东南二湖既塞难理,而西湖又不亟为浚复,民何赖焉。会制府喀公将有事于兹,因与藩伯永君集议,而命郡守王君董其役,农隙水涸,工遂以兴。始于十一月二十日,逾十二月晦而竣,縻白金二千二百有奇,益新为堤一千三百六十二丈五寸,以步法计之,湖仅七里余矣。其疏瀹余工,则培城隍,布片羊木弋[ht6ss],树杨榆,修环堤之梁,曰长河、梅柳、湖津、后贤、雄兵者,五水所由注湖之道也。完西北之闸,北仍故,而西之水则增焉,所以节其下,趋于江也。葺湖心之开化寺及旁褒忠祠,毋废后观也。其用则取于赎锾并入官之田直,其力则鸠于佣作,不以烦民,其理侵占私鬻之田,储谷为岁缮费,并廪寺僧。凡此皆王君之劳,而佐以成之速者,则权通判徐君也。夫是湖既字曰西,又有长堤湖心寺之胜,宋时若蔡君谟诸贤皆尝觞咏于此,盖仿佛六桥、孤山寺矣。然杭之西湖,白苏二公后,踵治者众,故邺侯之美益彰。是湖自忠定以来,或忽而不治,或治而不力,迄今湖蚀且日甚矣。非吏于此者,踵而治之,再阅百年,不几与东南二湖胥为陆乎!此余之所深愧也。则夫绍前人之功,而惠此一方之农,俾严与邺侯抗迹于无穷,凡为使者职也,余何能无望于后乎?喀公尔吉善、永君宁俱满州人,王君淳,三韩人,权通判徐君熊占、余同郡人。其在工之令、正、牙、校姓氏,及理出占鬻之亩数租谷,与夫材木之利,别镵于碑阴。”
东湖
在县东北。《闽书》:“周二十余里。”《闽中记》:“二十三里。”晋太守严高筑城时,与西湖同凿,以备旱涝。《闽都记》:“东北诸山溪水,纳于东湖。宋庆历中,渐塞。至淳熙间,则渐为民田。浮仓山昔在水中央,今周遭皆田。东北诸乡,至今犹有湖塍之号。浮仓之西,有亭呼湖前亭。”旧属怀安,今并侯官。
按《闽都记》谓:“淳熙间,渐为民田,是犹有湖也。今则勺水无存矣。东北一带稍旱,则田皆龟坼。考《三山志》:嘉祐二年,蔡襄从乐游桥下,开氵[kg-*3]公城外河至汤门琴亭、湖心二桥,至北岭下,又自去思桥北出河尾船场门,入塍北、小浦、中浦三桥,石泉、安国寺以北。是当时湖虽渐湮,有渠引水,故旱涝可以无虞。今纵不能尽复全湖,急取蔡忠惠所凿,近湖渠而浚深之,亦灌溉之资也。”
南湖
在县西南。《闽都记》:“唐贞元十一年,观察使王翃辟城西南五里二百四十步,接西湖之水,灌于东南。今柳桥是也。”
按:湖之淤塞,不知何时。今唐公祠前石桥及熊兵、泥门二桥,犹偃平陆中,皆湖渠遗迹。
美宅里今二都
白灶浦二百二十四丈五尺,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报恩院前浦九百八十丈,阔二丈五尺。
林野庄前浦一百八十三丈九尺,阔一丈,深五尺。
高宅前浦一百八十三丈九尺,阔、深同上。
大王小浦一百五十七丈八尺。
林周园下浦四十八丈。
末山浦六十丈。
新桥浦一百丈。
赵宅前浦一百四十八丈八尺。
曾家桥二百八十丈。
石山浦一百二十丈。
白灶小浦一百二十丈八尺。
南浦二百丈。
桥亭小浦一百二十二丈四尺以上,阔、深并同。
孝顺里今二都
兴福院小浦二百二十七丈三尺,阔一丈,深五尺。
云澳池
王节里今二都
山后大浦八百八十八丈,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高弄浦四百二十丈,阔丈五尺,深五尺。
钱塘玉浦九百三十丈,阔、深同上。浦东属闽县。
王石堂小浦一百七十五丈,阔一丈,深五尺。
钱塘小浦一百九十丈。
西桥南小浦二十九丈以上,阔、深俱同。
孝成里今一都
潮塘浦六百丈,口阔三丈,深七尺,中尾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中浦五百三十丈,中尾阔、深同上。
杨宅浦三百二十丈,口、中、尾同上。
五曹浦五百十丈,口、中、尾、阔、深同上。
翁宅浦三十二丈二尺,阔一丈,深四尺五寸。
宋塘浦四十丈,阔一丈,深四尺。
新安里今一都
白灶浦六百九十四丈,石桥外阔四丈,浦横三丈,中阔二丈五尺,深六尺。
赵宅浦至水陆塘三百八十五丈,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道浦二一百二十丈,口阔一丈五尺,中阔一丈,深五尺。一长九十丈,深五尺。
邦浦二十丈,阔一丈,深五尺。
宋浦六十丈。
五曹浦尾八十丈以上,阔并同。
方乐里今一都
洪塘浦五百七十丈。
桥里四百四十丈,阔三丈五尺,深八尺五寸。
里洲塔前浦四十丈四尺,阔一丈,深五尺。
外洲浦一百二十二丈,阔一丈,深五尺。
后崎浦七十丈,阔二丈五尺,深四尺。
窑头浦六十丈,阔一丈三尺,深五尺。
庵头浦六十九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白叶崎浦三十九丈。
馆前浦六十七丈。
王简浦六十丈。
林师浦五十丈。
功德院浦至怀安界五十丈。
大章浦五十五丈以上,阔、深同。自石岊右而东,经瓮渎至柳桥,以通舟楫。
方兴里今一都
牛墩浦四百五十五丈五尺,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郑崎下浦二百四十八丈,阔一丈,深五尺。
张崎下浦二百四十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上浦五十丈。
西禅园浦四十丈。
翁前浦六十丈。
墩头浦六十丈。
盐屿上浦三十丈以上,阔、深同。
永钦里今二都
石湖浦至报恩前一百十二丈,阔一丈。
王山西桥至石湖桥一百七十二丈,阔二丈五尺。
菱角塘浦二百九十一丈,阔二丈以上,深六尺。
官塘浦四百三十一丈,阔一丈二尺,深五尺。
西禅塘浦一百四十二丈,阔一丈二尺,深六尺。
末山院前小圳九十六丈,阔八尺,深四尺。
邱公官池二百四十丈,旧阔六丈,今阔二丈,深六尺。
应真前小圳二百四十二丈,阔六尺。
西禅前小圳八十丈,阔六并深四尺。
处仁里今二都
三会浦一百四十二丈,阔一丈,深五尺。
张家洋浦一百七十六丈,阔一丈,深五尺。
横圳一百一十丈,阔一丈,深五尺。
松柏桥浦一百七十五丈,阔、深同上。
长定官池一百七十七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四十四都
凤冈浦
四十五都
阳崎浦
四十六都
吴山浦
四十七都
泽苗浦
延泽浦
仙坂浦
四十九都
官浦明陈一元《兴复水利碑》:“闽固海滨,当延,建之下流,溪涨骤发,邑田负郭者,多被浸没。独塔前、中房诸村,在侯官西北隅,为怀安旧治,既苦潦,又复苦旱。盖其地平陆,稍隔于大江。惟藉官浦之水,溯洄出入,脉络融贯,遶达沟洫。先是溪之上流有港一带,名山尾桥,蜿蜒而下注于桐口,绵亘数十里。其间,环而村者五,建为桥者八。遇潦,则因水道以杀其澎湃之势,遇旱则藉湖源而资其灌溉之力。隆、万初年,沙泥渐壅,奸民谋利者乘淤浅,于上流即港筑坝,以为鱼池。故下流阏遏不通,一逢旱魃,致百顷之田竟成赤莽。都之士民奔控于上台,台以授邑侯。侯履亩环视,相一方之形势,而度其利害。于是下令,凡官港截塞,非故道者,悉使开浚,永永为利。既捐资以佐之,复设课以董之,又权于利害,通塞之外树闸,以时启闭,俾收两利。彼议塞者亦莫不欢悦而诚服。侯讳方炜,字含赤,浙江萧山人,天启乙丑进士。”
十一都
厚美堰自侯官市龙台山起,历金桥、徐浔、浦口诸村至后山头止,长三里余,明万历间筑。
伏岭堰明万历间筑。
十二都
淋汶堰长二百余丈,明万历间筑。国朝康熙五十九年,溪涨冲决。雍正六年,知府苏本洁重筑。
十三都
石门峡在石门。万历十年,知县董子行筑。未几,旋坏。万历二十年,知县周兆圣重筑,亘三十里。明徐熥有《修筑石门峡记》。按:以上四堰,厚美最亘而纡回,以障江水泛溢。今则半夷为路矣。石门三坝,直受诸溪之冲。康熙庚子,水决,淋漓田庐,湮荡者不可胜计。畚锸再施,民始知有室家之乐。岁而修之,俾勿坏。是在司牧者留意焉。
井附
苏公井一在登俊坊内,一在桂枝坊内,一在万岁寺前,一在官贤坊长官衙前,一在泔液铺,一在盐运司前,一在西察院后,一在断事司前。
道士井在县前。
龙龛井在府城西北。
惠民二井在府前申明旌善亭南。明正德六年,知府王子言凿。
金鸡井在乾元寺内。
广福井在城隍庙内。
贵安井在草市都。
龙腰井在龙腰山下。
仙井在广岩山巅,冬夏不竭。
桃源井在桃源山。
义井在卧龙山西麓。
古田县
新兴里
邹洋陂四百五十丈,阔一丈,深五尺。
樟尾陂百二十丈,阔六尺,深二尺五寸。
吴元陂一百四十丈,阔四尺,深二尺三寸。
岩头陂二十丈,阔二尺,深一尺七寸。
双獭陂五十丈,阔四尺,深二尺。
溪平陂百五十丈,阔四尺,深二丈五寸。
保安里
感溪陂十二丈,阔四尺,深二尺。
少溪陂八丈,阔三尺,深二尺。
瑞云陂百十丈,阔三尺,深二尺。
屈斗陂四十九丈,阔三尺五寸,深二尺三寸。
邵南里
碾洋陂五十丈,阔五尺,深三尺。
湖潭陂百五十丈,阔三尺五寸,深三尺五寸。
诸家陂五十丈,阔五尺,深三尺。
五峰陂五十丈,阔五尺,深三尺三寸。
和平里
上洋陂七十丈,阔二尺三寸,深一尺七寸。
慕仁里
蒋洋陂三百七十丈,阔八尺,深三尺五寸。
徐洋陂二百八十丈,阔四尺,深二尺五寸。
漈下陂,二百二十丈,阔三尺,深四尺八寸。
覆船陂百三十七丈,阔四尺,深二尺五寸。
崇礼里
高头洋陂百五十九丈,阔二尺三寸,深二尺。
西云陂百六十五丈,阔三尺五寸,深二尺五寸。
井附
义井在迎仙桥西。宋知县李堪凿。
溪源龙井在永乐里。
吉祥井在吉祥寺内,宋时凿。
华严井在保安里。
龙井在崇礼里。
双塔井在五保。
屏南县
横溪里
溪源陂六十四丈,阔二尺,深二尺。
陈坑陂一百五十八丈,阔三尺,深二尺。
东洋坡四十丈,阔二尺五寸,深一尺五寸。
上堀陂四十五丈,阔三尺,深二尺。
长沟亘三里,水碓夏冬不竭,可资一村田禾。
闽清县
升平坊
贤良陂邑人陈旸拜石得泉,获灌溉之利,旸尝应贤良科,因名。
和丰坊
梅洋陂
二都
郑峬陂
五都
滤口陂
七都
横宅陂
九都
连溪陂
溪源陂
十一都
林峬陂
十四都
仁王陂
十六都
白洋陂
十七都
樊岭陂《三山志》:“闽清村落,各堰成陂,溉田种五万余石。”
井附
古井在升平坊。
长乐县
《三山志》:“长乐滨海,山浅而泉微,故潴防为特多。大者为湖,次为陂,为圳。[ht5,6”ss]垾海而成者为塘,次为堰,毋虑百五十余所。每岁蓄溪涧,虽不泄涓滴,亦不足用。必时雨滂澍,乃获均洽。农事毕,天雨止,向数十里,皆为无用之地。以是狡民或侵或请,不知水利之所系,咸平、熙宁屡有讼者。建炎初,陈可大宰是邑,大修塘垾陂湖。后四十八年,当乾道二年,知县徐谟延耆老讲究水利,为斗门及湖塘陂堰,所溉田二千八十三顷。”
崇邱里今二都崇圣里
大圳等五浦九百丈,内浦口阔五尺,深八尺,湖塍浦阔三丈五尺,深六尺,尾阔一丈,深四尺。
米笼浦二百五十丈,阔三尺,深五尺。
官塘浦一百一十丈,阔一丈,深五尺。
陈师浦一百丈,阔六尺,深四尺。
官丘等四浦一千七百二十丈,官丘阔三丈,深一丈。澹水浦阔四丈,深九尺。黄圣屋前浦阔一丈五尺,深五尺。塘头浦阔三丈,深七尺。
王丘浦百二十五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尾阔九尺,深六尺。
白灶浦五十丈,阔六丈六尺,深六尺。
鳖石浦二十五丈,阔四尺,深六尺。
后角浦九十丈,阔一丈八尺,深六尺。
银盏浦七十五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
渡龙浦九十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
坂塘浦三十五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
官堰浦二百六十丈,阔八尺,深五尺。
古塘浦一百五十丈,阔一丈,深六尺。
师娘浦三十五丈,阔三丈五尺,深六尺。
浦口小浦七十五丈,阔七尺,深五尺。
下笼坂浦五十丈,阔二尺,深一尺。
桥头浦五十四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
蛎壳浦一百丈,阔一丈八尺,深六尺。
笼臂浦三十五丈,阔一丈六尺,深六尺。
朱湖高浦二十丈,阔七尺,深五尺。
延祥湖湖一带凡两岐:一自兴济桥而东接岭柄港;一自桥而南东折,直抵龟峰而尽。正统间,重浚深广,潮水往来,可通舟楫。
嵩平里今四都
赵塘浦七十丈,阔一丈二尺,深八尺。
芦土寻浦四百丈,阔八尺,深五尺。
官塘浦二百五十丈,阔一丈二尺,深七尺。
孤塘浦四十丈,阔一丈二尺,深八尺。
九石浦三百丈,阔二丈四尺,深一丈一尺。
车下浦七十丈,阔九尺,深五尺。
新塘浦八十丈,阔九尺。
圳允浦二百丈,阔一丈二尺,深并同上。
孤舟浦四百丈,口阔四丈,深一丈五尺。
弦歌里今十四都、十五都
东洋塘县东北,长一千二百丈,高一丈二尺,阔八尺。御卤潮、潴雨水。子塘三道,共长一千五百丈,高九尺,阔五尺。沟一,长三百四十丈,阔八尺,深五尺。横渠二,启闭以窦。
西洋塘长九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阔八尺,斗门一。
郑湖塘泄水港抵海,长一百丈,阔一丈,深三尺,三窦。
崔塘斗门抵海垾,长一千一百二十丈,阔七尺,高一丈。
崔塘洋沟长一千三百五十丈,沟阔二丈五尺,深七尺。子沟一丈二尺,深六尺。
郑湖周二十丈,横塘十二丈。
后崎塘长千余步。
闾山塘即旒山塘,阔八尺,北潴陈塘港水,南障海潮。
海路塘长一千五百余丈,东至小屿山,南至十都沙京斗门。明永乐间,继修。
漳港塘长四百二十丈,高一丈二尺,横阔一十二丈。两旁有堤,各二丈四尺,上接锦桥,下通元祐。沟水达于海。三百余步外,斗门一座,以时蓄泄。
元祐沟上接牛山,下通黄埕,湖水至于漳港,有二小沟,曰港山,曰里塘。沟长五百丈,阔六尺,深八尺。
新开里今二十四都
屈尺塘县东北,长一百五十丈,高七尺,阔五尺,有窦。
填沙湖湖有二,大旱不涸,周围三百四十丈,水泄于宾闾上湖。
建兴里今十一都
嘉禾、大石、新成、屯四堰合为一,县东南隅。长一千九百八十丈,高一丈,阔五尺。
横屿湖一名福湖,又名北湖。自唐历宋,林、高二姓舍田为湖,周三百一十丈,窦沟四,长六千九百丈。元里人林起文《横湖水利记》:“长乐右山左海。有湖十余区,以溉民田,横屿湖其一也。湖之周围,捍塍计丈千余,甃石三百余丈,开四窦二漈,以时闭泄。湖下田受种一千三百余石。田之外一堤,即海湖水,可以御旱,可以涤氵卤。有宋绍兴间经界,以湖内地税派于湖下承食水利之田,分三等,高下加之,税比旧增三之一,视诸乡特重。有《绍兴湖规》人户砧基可证。湖湄以上田,非受湖税者,水不攘取,迨今守之。湖之西接众溪余流,其派有三。岁久沙泥聚为土坂,皆湖内受税地也。春雨作,湖水溢,沙坂皆没。农事毕时,雨止,则水落坂出。狡者不知水利所系,遂欲窥侵利已。元贞元年,狡民径将湖内北坂指为开荒地而田之,多方贿营,诉者复得罪。时平章国公适按县封,问俗利害。诘朝,平章马骑湖所,目实以决浮议,一不得眩。谕百姓,以本年之稻给与贫民,兹日之税,暂活贫窘,来春不得耕也。父老归而语子孙曰:‘湖水泱泱,源流深长,此皆平章国公之泽,微我公,民其辙鲋矣。’坂若成田,异日流沙入湖,湖复成坂,则湖日蹙,水日浅。不数十年,其无此湖,民田何以溉,民食何所仰,此犹以一湖之利害言,外是十余区,凡有夺人之心者,皆缩首而不敢动,则相公此行阴活生民,岂独建兴一里,横屿一湖,千百家之利而止哉!”屿头斗门,有口,斗门二座。明万历间,改造直土弄沟口。又有双箸塘,以泄洪流。遇内田受浸,即行开掘。南北海塘自陈沙圳至石马溪一带千余丈,名曰虹堤。塘之外,有三堰,莲花、和魁、报恩,明知县夏允彝亲勘,照堰前民田相平,设木木屚为水限,勒碑。
清平里今十都
镜石何师新三堰合为一,长二百丈,高二丈一尺,阔七尺。
普塘一千五百丈,堤三万余步。
沙京港二千六百四十丈,西有三圳,接桃枝湖水,北接鹤溪、白龙潭之水,南接南乡水,水有石限,东南通斗门入海。
福田沟长三百五十丈,通沙京港。
招贤里今十三都
获洋王背大溪、中圳刘背二溪皆出白龙潭,有五圳:横圳、大圳、函口圳、十犊圳、东揽圳,共长一千九百十丈,四闸。
小坝溪自光严寺后,瀑布泉分三派:东二派流入东洋;西一派流入西洋。
禅林溪与紫绫溪相接,源自石人峰下鲁堰。
永胜里今十三都
黄弄溪一名玉溪,长二百丈,陂长五十丈,源自翠微峰,通下普塘洋港。
溪口三坑共长一千四百九十丈,四闸。
横圳九百丈,阔八尺,深六尺。
进贤里今九都
桃坑湖即桃枝湖,东西一百三丈四尺,南北三百六十一丈五尺,垾塍圳四派。熙宁间,知县萧竑括湖塘陂堰,簿而图之,立经界,培堤岸。碑于湖之旁,跨逍遥清平里。
沙堤后洋溪共长五百丈,入桃枝湖。
岭柄港在石岊岭。宋时议开凿,通马江之水,以灌田亩,利舟楫,不就。明正德间,复举是议,但地高、石坚,终不可凿。民多不便,遂罢其役。
凌古塘周一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阔一丈。窦二、圳五,长一百五十丈。
同荣里今八都
石濑陂合龙潭水,长五百丈,阔二丈,深七尺。
古散陂合龙潭水,长七百一十丈,高一丈,阔七尺。
灵石里今八都
新田陂合童溪,长六十丈,阔一丈五尺,深七尺。
灌洋陂合童溪,长一百一十丈,阔七尺,深五尺。
湖前陂长三百丈,阔一丈,深七尺。
丘溪并合童溪,长二百一十丈,阔五丈,深七尺。
依福里今八都
周陂合童溪,长一千丈,阔二丈,深一尺。
前曾塘合龙潭,长二百丈,口阔二丈,深四之一,腹阔五丈,深三丈,尾阔深皆一丈五尺。口为石闸,御溪洪。尾为石填塞,作函垾,长一丈五尺,高如之,阔五尺。
丁塘合龙潭、石濑,陂长七百丈,溪口阔一丈七尺,桥下阔六丈。
昆由里今六都、七都
大塘跨敦素、崇贤、同荣里,大斗门二。知县徐谟筑,基方广二十余丈,两旁抵海,长一千五十丈,高一丈八尺,阔一丈。沟港共长三千七百丈,阔一丈,深八尺,潴福清界水。
荻芦陂长六十丈,阔二十丈,深七尺,圳长三百五十丈,大圳阔一丈,深七尺。小圳阔八尺,深五尺,潴高陂水。
方乐里今二十三都
陈塘港会七十二洋水,溢则开斗门归弦歌里沟及林花沟渎入海。
陈塘大官沟跨和风、敦化、大宏里,长三千二百丈,阔二丈,底四丈,深六尺。
宾闾湖周一千二百丈,阔高一丈五尺,上阔二丈。八窦,八沟,沟阔一丈二尺,深七尺。旧载上下湖,海风飞沙积而成之。明蒋以忠《重浚宾闾湖堰记》:“宾闾非湖也。唐大历五年,南郊沙合,仓曹林公鶠与其配赵夫人舍田为湖,延袤凡二十余里,其地势北上南下,从中为堰以障之。设闸一,设斗门五,设涵九。立之干,以司启闭;立之长,以主督察,以勤巡视。其规画布置至纤,悉足垂永也。自唐大历来,而五代、而宋、而元以及我明,垂千余祀矣。顾湖土眉多沃壤,可稼穑,岁收其入,较恒田足三倍。官且不税,豪奸睨其旁者,群攘而艺之。噫嘻!昔贤舍田为湖,而豪奸乃攘湖为田,匪以利民,乃以厉民矣。即命黄丞文弼丈之,悉得占湖状,图以归。忠立召诸豪猾,置诸理,往相湖形,限悉入所侵地,凡二百六十六亩二分。因思湖弗复,民无田也,复矣,堰弗筑,民又无湖也。复湖以溉田,固堰以存湖,然后法可久,利可长也。乃召匠伐石,鸠工兴事,委河泊官程世琏监督。堰之长,凡一百一十五丈八尺,高可一丈有奇,阔称之。旁砌罣罳,上覆块石,涵闸斗门悉行整理,坚固倍昔。其赀追占地之税,不以损上,其力出受水之民,不以烦下。众志竞趋,欢声载野。经始于十月朔,再越月告成焉。堰之上,复建庙三楹,亭一楹,崇祀仓曹夫妇,报恩也;每岁春秋二祭,展恩也。祭之日,四里人佥来罗拜,誓戒庙下,申约也。易置湖长二名,涵干三名,塘之长六十名,示守也。始仓曹舍田时,树碣于湖旁,曰:‘湖水弗竭,繇县官明。’忠,慨非明者,而于兹湖利弊,顷尝究心,颇得其悉。嗣来者相与守之,弗惮于猾议,弗移于请托,弗惴沮于强梁之家,则此堰与湖并存,此湖与天同久,四里万户受泽永久矣。”
上湖石塘长一百二十丈,耒闪高,上阔如宾闾,斗门一。
和风里今十六都
董塘长二十六丈一尺,阔五十丈。
丞天沟长六百八十丈,母沟阔二丈,深六尺。子沟阔八尺,深五尺。
韩长沟长六百丈,阔二丈,深六尺。
百石沟注宾闾湖水,尾长六十丈,阔二丈,深一丈二尺。
良田里今十九都
章坂童溪陂长五百丈,一塘,二圳。
东港长一千五百丈,阔三尺,深一塘,二圳。
东港长一千五百丈,阔三尺,深八尺。八圳,计长八百丈。
长林湖长三里,阔五十余丈,湖口有斗门,西流经陈令津湖,达于海。
金漆湖周二百五十余亩,有沟东折,以达于陈令津湖。
陈令津湖旧为飞沙所壅。唐县令陈齐贤捐俸买田,开沟泄水。邑人德之,遂名陈令津湖。
方安里今二十二都
保丰塘横埭长十丈,高一丈,阔八尺。
岭口上塘长九十丈,横阔十二丈,垾长八尺,高一丈三尺,阔六尺。下塘长三十丈,横阔十六丈,垾长十丈,高一丈二尺,阔五尺。溪尾塘长二十丈,阔十丈,垾长十丈,高五尺,阔五尺。
金冬坑长九丈,高一丈,阔七尺。
倪塘长四十丈,高六尺,阔四尺。
林简塘合龙潭长六百五十丈,高一丈五尺,横阔三丈二尺。圳长二百五十丈,深阔皆一。
稠港长一千一百丈,阔一丈三尺,深八尺,斗门一。
普塘洋积水三港及圳长二千六百四十丈。
敦素里今十二都
覆船洋横沟、直沟可通潮,圳三,沟会大塘,长千二百三十丈,阔二丈八尺,深六尺。
崇仁里今十七都
林婆湖唐天宝五年,南郊沙合成小湖,周三百五十丈,泉脉不涸,其水泄于宾闾湖。
元祐港宋元祐中,知县袁正规凿。黄裳记略:“县之东南,走三十里,地曰湖东。垾海为塘,画塘为田,凡十八所。熙宁中,飞沙淤港,积而成山,溢水盖田,俄然成湖。民率力导之而弗就。三年,又开白石湖,有三,沙合如故。元丰四年,周殳等又开旧港,终成复合。元丰五年,有林迪等遂乞易田为港,意虽大,而力不至。八年,节度使判官陈公毅贷官钱百万,凿卓岭,借道陈塘,由斗门而注于海。方农事就功,苗且秀矣。利陈港者忌之,固钅龠斗门,水不得泄。陈公又乞固山为垾,增水为湖,易宾闾湖而作田,以偿被患之民。故所忌者益众,纡回沮难,务息喧讼。自是耕者失业,散之四方,所存无几。令尹袁公下车,询问其故,亟请暂免二税,民毕受赐矣。一日,往视相地之势,以东南为下,西北为高,宜若可图。遂语民曰:‘彼虽民田,可倍价易以为港。或谓沙田可溃泉,难施畚锸,请穿井试之。’公曰:‘不然,先导下流,泉自袭去,岂若井之积也乎?’继有周家建议,凿王埕,繇妙峰塘,又易谢钦等田,募郑仕衡等合力以治。不淹旬,而港道成。民且谔曰:‘果如令尹之言,非凿井比也。’延袤三百四十五丈,深二丈,广四丈。伐石因岸为桥肆,甃石辄陷,议者殚计,莫知所出,将废,公复往视,易以八窦,亲督其役。不数日,就绪。又于牛山下浚小港,减杀高水以助之。港外之地边于海,泻氵卤不毛。因湖水之浸涤,悉为膏腴。谕民堤防而就有为,此又因其利而利之者也。”
宾贤里今东西隅
晋溪浦埭长三百五十丈,横阔一丈四尺,深八尺。通淡潮、横埭,广一丈,高七尺。
河头浦埭长三十丈,阔六尺,中置闸。
大宏里今二十二都
严湖陈大建中,长者严光舍田为之。周三千二百八十丈,堤高七尺,阔一丈,潴大会溪水,四窦。
千零里今二十都
龟湖上接笔架山水,通流入海。
海堤在十四都。《三山志》:“长乐十里,有海堤。大和七年,令李茸筑立十斗门以御潮,旱则潴,雨则泄,旁皆成良田。
井附
杨井县西南二十余步。
衙里井县西隅三十余步。
天妃宫大井县西四十余步。
龙井十都,龙泉院山。
仙井十四都,仙人峰下。
灵井十九都。
连江县
进贤里今贤义里
东塘湖隋开皇十三年,邑人林峣舍田为湖。周二十里,溉七里民田四百余顷。岁久壅阏,奸民侵冒,几半为田。唐咸通初,县令刘逵奏复之。民为立祠,后令李扆为记。宋县令鞠仲谋《重修东塘湖记》:“县之北野,古号东湖。潴水五百年,溉田四万亩,民食之源也。按《图经》云:隋开皇十三年,肇兴此塘。厥后民豪擅利,塘半为田。咸通初,刘公逵宰邑,义不容奸,道先济物,诉于上国,渐复旧基。察地势,则仙掌前倾,观山势,则云屏后拥。牢笼一曲,列大树以固堤防,控扼九溪,设斗门以通沟洫。苟非清德,畴启永图,故得刘公塑像以怀仁,李令刊碑而济美。今皇上大中建极,海内同文。三推之礼劝农,百谷之丰为瑞,有贤能而皆举,无惠政而不兴。奈何废我泉源,害我稼穑,始奸生于小利,终弊在于上游,狐鼠相依,丝桐莫化,弗除民害,难报国恩。仲谋方忝治人,未知为政。前岁耆民李牙等状于本道,令下兴工,遂率众心,旋征工手,佥曰:木斗门易坏,石豕石代之。雌雄山立,壮基构也,架以桥梁,覆以亭宇,通往来也;开设沟渠,交横左右,疏源流也;外造散桥六所,便牛羊也,小创斗门七所,限津要也;沿塘西北,载柳成堤,虞内侵也。又约刘公石刻、李令石椿,取西柱上月字之中,画一水则,防后奸也;刘公祠庙增饰经营,广遗爱也;成功次年,再令刊刻,奖微劳也。至若春田八耒,秋稼连云,旱魃为灾,阳乌炽景。悬门未发,扃霖雨于平湖。严钅龠初开,走雷霆于骇浪。莫不环流高下,支派东西,一朝减尺寸之深,七里救枯焦之患。自此岁多大稔,家给余粮,虽沾霈应祈,桔槔广用,不能过也。仲谋素惭公器,益谢人文。欲示编氓,敢从实录,亦冀讴歌行路,宣导皇风。信俗变以无虞,协栋隆而不朽。时淳化二年十月。
东塘溪坝
洋门坝
柴蛇坝
神宫坂坝
王坂坝
东湾村坝
纟斗泉坝
神宫后坝
南洋石滩坝
石峡神宫坝
郑门前坂坝
溪柄翁前坝
南山坝
陈趣坝
新洋坝
嘉贤上里
大坝
员塘
嘉贤下里
师子塘
龙山茭湖至新塘
水苋塘
财溪塘
王浦塘斗门
归仁里
澄田坝
安义里
石峡坝
大溪坝
溪东坝
凤山坝
溪东大坝
安定里
溪西坝
乌石坝
钦平上里
悬前塘抵浦口塘。
三脚塘
峰崎塘
四木洋下塘
赤炉塘
双木黄塘
峰崎下里塘
北禅小崎塘
双木莲塘
五石塘
钦平下里
小桥塘
四木洋横塘
王前塘
龙卧院前塘
皮屯塘
双碑塘
大渠塘
赤炉洋塘
王塘
乌石塘
刘家洞塘
罗喝塘
大门塘
括塘
括大塘
层窟塘
官路塘
猛浦塘
庵前塘
崇德里
峡塘
水合塘
洗马池
大小柘塘
松坞塘
新安里
塘圳浦
秦塘
牛圳
多爻塘
王塘斗门。
龙泉圳
龙潭溪至荻卢岭圳。
西桥圳
荐福塘
师姑浦
安庆里
高梁大塘斗门。
湖探塘
土童桥塘
官庄塘
陈屋后塘
长浦塘
水洋中圳
竹桥师姑圳
南塘圳
澄岩坝
西泄坝
郑崎塘
城门塘
石桥塘
可塘
黄崎塘斗门。
统军塘
演洋横坑外塍塘,斗门。
光化里
古塘
林湖塘
临江里
张坂坝
王宅坝
炉冲坝
古圳
小洄坝
中圳坝
前塘
乐政里
下廉塘
官桥塘
安德里
郑塘水圳
官圳
后塘圳
小涸溪
南般圳
乌烂塘
保安里
王孙塘
管渎二塘
建兴里
桔木塘
土花塘
井附
九井一五通宫前,一花坪坊左寿山巷口,一西社坛巷口,一柱史坊左,一兴贤坊口,一大街东,介耆儒、科甲二坊,一仁寿街斗魁亭后,一云路巷口,一化龙街前。
美政井县东。
傅公井知县傅伯成凿。
尼山井儒学尼山堂北。
龙兴井龙兴观。
河山井河山庵。
化龙井钦平上里,以近于龙桥,故名。
西宫井祐圣宫后,泉色莹,味甘。今宫废,而井尚存。
童井安德里。旧传有青衣童子拨草取水,乘云升炉峰,即其地掘之,得泉。
炼丹井在炉峰顶,章寿炼丹处。
朱砂井县北祐圣宫旁,寒冽异常。
后崎井二十九都,有泉清泚,从石中出。
五泉井永贵里。
冠英井县南八宝庙前。
连花井县东荔枝巷,色如碧玉,味比醴泉。
罗源县
东隅
余家塘宋太宰余深筑。
西隅
永利渠邑令陈偁凿。
南庄坝源出尖山,并金钟潭合流,入南岸洋。
蒋坑坝县治西南半里,源出蒋山,流达县前。
井附
仁寿井县东仁寿坊左。
仙泉井祐圣宫右。
旧社稷井县西四十步。
城隍井
玉峰堂井县西五十步。
水陆寺井县西笃行坊内,周显德间浚。
孝井孝行坊内。
南岸井莲花山下。
永福县
永安里
官腊二塘内塘十四亩百二十步,深九尺七寸。外塘十八亩八十步,深八尺五寸。
唐元里
白叶湖宋乾道二年修。
后黄陂会溪水,亘五里,广深二丈。
归义里
大邹官塘四百余丈,深一丈二尺。
保德里
嵩口塘引济溪水八亩。
峬塘百余丈,深一丈。
井附
古井
虹井俱在县治。
香泉井在二十七都。
福清县
永东里
东西塘县东西之水分潴焉,以为火备。后东塘,民塞其半。宋淳熙二年,民居火,乃易塘东民田,凿以广之,横经学门以象泮水。西塘,明正德乙亥,邑令冯安修浚。
琵琶槽跨永东、新丰二里。宋大中祥符中筑,至宣和三年重修。长二千余丈,以形似琵琶,故名。
修仁里
溪田陂
洞子陂
石塍陂
后塘陂
官塘
练木陂
刘洋陂
郑前陂
新丰里
元符陂唐天宝中浚,又名天宝陂。宋祥符中,知县郎简修。元符中,知县庄柔正熔铜汁以固其基。明叶向高记:“吾邑滨海,土田瘠薄,又鲜泉源。灌溉之利,雨旸一不时,苗立槁矣。惟西有陂,名天宝。水自仙游而来,历清源、善福,达新丰、仁寿二里,沃田数千顷。宋元符中,郎公简修之,故又名元符陂。其后屡圯屡筑。万历己丑,则耆民周大勋奉邑令欧阳侯之命,甃西陈石圳二百余丈,农民赖之。抵今将三十载。值今岁淫雨后,有颓坏。适王侯来莅邑,咨诹民瘼,知兹陂为邑大利病,询于众,孰可任厥事。佥曰:故坝长大勋子文遴,笃诚勤干,习于水利,令之董役,必能底绩。侯忻然进而命之。文遴条上方略,咸当侯意,遂使鸠工,下令有湮圳、决防、梗法、便私,不输钱服役者,悉治以罪。人心肃然。侯又修俸为资,役者竞劝。其最要害,如西陈沟头滨江海塍,尤所加意,水利悉复,岁不能灾。五洋二十五墩数万人,咸被其泽,颂侯明德,无以为报。余观自古循吏为民造命,莫不以导水兴利为第一义。而吾邑以频年无岁、租赋之不时,以为长吏忧,吾侪邦人其亦有余恧焉。今幸邀惠于侯,举数千顷之田,旱涝无虞。其亦相劝于惟正之供,俾侯以不催科见督,是乃所以报侯也。而周君父子先后有劳于兹陂,亦可谓义于修事者。侯名命卿,粤番禺人,癸丑进士。”
文兴里
石塘陂宋祥符中知县郎简筑,会河头水,一名祥符陂。宋林希逸《祥符陂记》:“陂之名何始乎?其在《夏书》已有所谓九泽既陂者。求之《水经》,则自楚人期思。而后天下不知其几,无非贤守令为之。汝南鸿隙,大陂也,翟之威废之。濯龙之梦,黄鹄之谣,皆怨者托其言以来复。卒至邓晨而后作,用力凡数年,其难可知已。玉融石塘,昔县宰郎公简所作,碑亡矣,志有之。水之源始于闽长邑,南下五十余里,至邑之西湖,迤行及蓝尾,则由小桥而东注矣。濒江为堤,直抵古放生湖,其汇始大,又行七八里,则湖之尾焉。溉田五千余亩,为邑上腴。以其作于祥符也,故以祥符名之。中当湮圯,嘉泰甲子张侯太任实兴之,景定癸亥啮于洪流,始大坏。故邑东诸洋皆无仰,雨莫至,苗旱则立槁,民甚病之,役大费伙莫措。戊辰,贤令尹来,谂于众而知之,曰:邑虽贫,是乌可已,作意复之。寓公大姓亦乐为之相。有草曰荟,湖昔所无,是岁忽生,售镪六万,令捐以助。役基非沈以巨舰不可,适有御人没舟者,令即给之。助者,役者输财竭力惟恐后令,孟秋始事,良月讫工。糜金钱六十万,工六千。中役两几败,后中秋三日洪水,前重阳八日海涨。诸堤岸多湮没,而此独存。人以为令尹一念所格,闻者加额焉。是陂也,一邑人始疑其难,既成而喜,来请记,余亦喜为之。书曰:祥符古陂,于邑之东。既废而久,湖与江通。昔壤之腴,今废而涸。贤哉令尹,为民更作。堤成未半,潮怒溪淫,屹如有相,神监其心。繄令之心,惟民是福。天亦应之,嘉禾瑞粟,我歌屡矣,况此役乎!令尹之德,与长江俱,陂流泱泱,禾黍旆旆。昔谁之如?贾渠召埭。令尹薛氏,名某,字某,永嘉人。是岁实为咸淳四年十有一月。”明郑善夫《复祥符陂记》:“嘉靖元年春正月,福清县复筑祥符陂。夏四月,陂成,始兴水利也。闽八郡,其四礻壬海,民之半,盐鱼以生。福清土益卤,海益患。其田下下,不蕃粟稷禾稻,故人之资于渔者十有七八焉。宋祥符中,令郎简相土可田者,得五十顷而余;相水可潴者,得三十里而余。于是乎疏请截江而堤,废民居百,浚达而渠之。引源于石湖之岭,导而界江,潴奔杀悍,东抵于旗,西临于玉融,南循于五马,北极于玉屏之阝奥[ht6ss]。所跨遵义、永福、永东西、文兴凡五区,转瘠卸卤,田化而上。以始自祥符,故曰祥符陂。彼盖噩乎其浸也。洪武二十三年,陂决文兴,潮杀稼。越正统七年,邑丞陆忠复之。正德十三年,陂决南台大娘垠,潮复杀稼,民至是大敝。明年,海虞陈侯逅来。又二年,下令于邑中曰,余,尔牧也,忍视尔敝?今与尔复而陂。以簿杨俊受稽画,曰,而往监之。凡田顷出十夫,十顷出百夫,约亩受力,骈力宣勤,沉以巨艟,实以砂黄。由是荷锸执畚,四方云至,量日齐工,乃湮乃防,田畯报程,餫夫走饷。甫三月而告成,绩由是变腴敷膏,侯气执成,江有恒流,岁遂大有。继自今即有灾啸,罔攸患。由是黎老黄孺,呼忭欢跃,举曰:陂之悠悠,乐且有秋。微侯之载,齐民其无瘳。由是某某来致众情,请永宪于石。水利,裨荒政者也。程伯子之上元,朱晦翁之浙东,塞决堤,起泾堰,古则王政也,而时慢之。侯今之举,无轶代论世哉。侯起甲科,令海邑,毅断神察,大宜厥官,此其政之一也。余知侯,故乐叙其绩云。”
灵德里
东禅塘宋开宝中,山人刘逢以滨海地数千丈施于东禅寺,乃筑垾塍,高一丈五尺,厚三丈。塍内港水凡三路,设泥门一,斗门五,防淤,阏则以泥门通之,涨溢则以斗门泄之。十年间,凡三筑乃成。自是不陷者百余年,岁收千石。治平二年,复坏,乃高其塍五尺。
海坛里
三十六脚湖湖水清碧,有荷花发生于中,龟、鳌、鱼、鳖甚蕃。
汜湖内有大鱼径丈,常潜湖底。
万安里
漳塘
池塘
林陂塘
应天院前陂
石臼坑塘
场前陂
溪南陂
西洋塘
香严上下洋天禧二年,僧师振募八千缗,筑堤九百丈,高五尺,厚倍之。斗门三,泥门五。
香严五峰港
车岭陂
朱步岭陂
安香里
苏溪陂宋天圣中,西禅僧请万安、安香二里卤地,因筑为陂,溉田千余顷,派别为莲塘十六顷。
横塘
羊陂
黄塘
灵石蟹屿塘在迳江之滨,金山之东,有卤地至蟹屿,周三千二百丈,僧俱胝垾为田,[ht6,7”ss]垾长一千五百丈,广寻七尺,港有斗门。
灵石白麟洋在迳江金山之南,溪流奔注,潮波出入。宋元丰初,僧俱胝垾之,长千百余丈,高一丈三尺,厚倍之。港大小有十一。
苏田里
黄蘗郑渚田宋天禧间,僧履元堤之,长三百二十丈,址广三丈,高一丈二尺,斗门二十四,望之若长坡,外捍内防,日与风波为敌,屹然自若。
光贤里
绵亭洋在安善溪双髻山至鹧鹄山下。宋祥符间,僧惟直截溪十二派,筑堤八百一十丈,高一丈四尺,广加七尺,有石斗门四。
林塘
竹湖
后溪陂
林塘陂
东渡陂
漆林洋白獭陂宋黄蘗僧所开,夹岸垾塍长二十丈,外捍斗门之潮,内御暴集之水。
钦唐里
郭塘
麻卑塘
陈坑塘
刘坑塘
忄享和南里
吴田塘
归化北里
新塘
郑坑塘
蟹蠘塘
安夷北里
郑塘
垆洋塘
倪宅塘
潘占塘
曹塘
福坑塘
葛坑塘
白塘
龙潭磨塘
信坑塘
东一龙塘
拜井里
大塘五代王审知筑,长千有余丈。
占计塘王审知筑。
木权塘
括塘
安夷南里
王澳塘
栖仁里
洪塘
古塘陂
大松坑
秋芦陂
萧塘陂
萧塘
门前塘
郑塘陂
江阴里
凤塘
嘉塘
马屋塘
缺塘
高岑塘
道场塘
临江里
陈塘
林塘
杨塘
沈塘
潘塘
薛塘
归化南里
寺家塘
郭塘
桑塘
鳗坑塘
清元里
庆陂
姚下陂
石蛇陂
万安陂
镜塘
后塘
戴陂
王塘
姚塘
姚陂
冯陂
上姚陂
女它陂
后陈陂
黄陂
永寿里
郑神陂
堵饭陂
上牙陂
两尽陂
神宫陂
张公陂
新宁里
下洋陂
龙潭陂
潘兜
张洋陂
大洋陂
景洋陂
里后洋陂
陂头
南阮
新洋陂
岭口陂
段平陂
长潭陂
北洋陂
龙溪陂
新洋
南洋陂
郭陂
龙溪
张陂
岭口陂
师姑陂
程陂
新陂
董陂
吴陂
大莒陂
文殊陂
北湖
官陂
小陂
白叶丙南湖
简陂
游陂
下宅陂
郑马陇陂
大洋陂
溪西陂
周陂塍
磨陂
方兴里
潘陂
严陂
吕塘
马槽陂
官塘
天竺陂
游塘
木溪陂
王陂盆
洪塘
薛洋塘
陈正陂
牛天塘
麻昌陂
嘉塘
官塘
施陂
官陂
仁寿里
松潭洋
浔洋里
愿塘
南沟
北沟
横沟
赤漏沟
中沟
新安里
龙陂
方成里
西陂塘
东陂塘
古龙陂
程溪陂
永宾里
后塘
龙潭陂
建临陂
择善院前陂
东溪陂
方乐南里
后塘
王洋塘
永福里
胆陂
洋陂
翁前陂
漳塘陂
马陂
里洋陂
昆仑陂
莲荷陂
陈塘
上严陂
许陂
游塘
曾舍前陂
西陂
摊陂
寺家陂
王陂
寺家塘
清远里
高陂
圳东塘
贯林陂
陈塘
林陂
后溪塘
窑斜陂
黄沙陂
南湾塘
湖潭陂
如塘
笋坑塘
基陂
南洋陂
北洋陂
横溪陂
郑塘陂
赵塘陂
官塘
境塘
官洋陂
后溪陂
芦塘陂
桥头陂
官塘
郑平塘
陂头陂
官洋陂
善福里
梁塘
前塘
乌焦塘
竹头塘
宅舍塘
古塘
白鲛陂
兴陂
麻洋陂
周重陂
林塘陂
张塘陂
无患陂
井附
上洋井
水坊井
里桥井
县前井
市心井
敖里井
前井
文场井
圳乾井以上九井俱县治。
仙井一在石竹山,一在天竹寺,一在迳江,一在磨石,一在烽火山,一在瑞岩山。
拜井五代王审知筑,占计塘凿井无泉,拜而得之,故名。
石井在永东里。
丹井在方民里福真观内,道士林知源炼丹之井。
瑞峰井在方成里,普光塔之西。
通海井在方成里瑞岩山。
龙井在清远里黄蘖寺后。穴如盘,深不满尺,泉水清冽,日汲不竭。
梧井在方民里。
白莲井在邑城东门外,水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