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3个月前 作者: 吴言
四十
元旦刚过,局里接到市委办公室通知,市委袁亦民书记要到小庄镇大路畔村检查指导扶贫奔小康工作,并慰问贫困户,请局领导与驻村扶贫干部一同前往。
市委办通知八点出发,局长带徐有福七点半就赶到市委大楼前等候。
就这也不是来得早的,楼前早一溜儿排开一行车队。局里的车刚停下,市委办政秘科长便过来在车前挡风玻璃和车后玻璃上各贴一个纸片上去。纸片是红纸黄字。徐有福定睛一看,纸片上是一个大大的“8”字,局里这辆车是八号车。
一号车是市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达有志,此时达有志已站在大楼门口,穿一件像电视新闻里中央领导穿的那种崭新的黄军大衣。徐有福下车后趋步上前,与这个十多年前的同事握握手。达主任握徐有福的手时淡淡的,似握非握;望着徐有福的目光也淡淡的,似望非望。“有福还在局里工作啊!”达主任和徐有福说话语调也淡淡的,似说非说,好像一个人和天上的太阳或者月亮以及星星说话一样。
徐有福在达主任面前缩着肩,哈着腰,满脸都是笑,那笑容仿佛脸上都盛不下,就要掉到地下的水泥地板上去了。徐有福正准备恭维达主任几句,适时叙叙旧:“咱们那时候多年轻啊”;“转眼这么多年过去啦”;“时间像跑着往前赶似的”;诸如此类的话。可达主任的目光却早从他脸上飘走了,就像许小娇那天脚在冰面上一滑摔倒一样,达主任的目光在徐有福脸上“一滑”就过去了。达主任的目光滑到哪儿去啦?原来是滑到二号车上去了,他看了看二号车挡风玻璃那个圆纸片,眉头皱了皱,冲政秘科长喊:“袁书记车上的车号贴歪了,赶快重贴。”
袁书记的车是二号车。徐有福望过去,那个阿拉伯的“2”字像是瞌睡了一般,仰躺在窗玻璃一角。此时政秘科长早已扑上去,奋力将那个“2”字剥下来,已剥烂了。他从衣兜里迅速掏出一个新的“2”字,双手像贴春联那样将这个“2”字端端正正贴上去。徐有福心里诧异,政秘科长兜里像揣着名片一样,揣着那么多“2”字。
此时达主任早已不再看徐有福,一边望着大楼门,一边抬腕看看手表,在楼前若有所思地踱起步来。
徐有福冲低头踱步的达主任缩缩颈,点点头,倒退着走了两步,然后转身回到八号车上去。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井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徐有福觉得达主任就是那只在深山的猛虎,而自己却是那只在槛井之中的老虎。
三号车是市政府分管扶贫工作副市长的车;四号车是市扶贫局局长的车;五号车是市民政局局长的车;六号车是市计划局局长的车;七号车是新闻采访车。
八点过十分,袁书记秘书小崔端个茶杯从门里闪出来,用另一只手敏捷地将大楼门拉开,穿一件黄军大衣的袁亦民书记健步从门里走出。达主任的脚跟早像小孩子撒欢那样轻捷地提起来,向袁书记跑过去。脚下有一块暗冰,达主任险些像许小娇那样滑倒。所幸并没有滑倒,他的腰像一个初学滑冰者在冰上练习“止步”动作那样,往左边闪了闪,又向右边摆了摆,重新找到了平衡。而他跑过去也仅是将书记大衣上的一个白色线头扯去,又用手背轻轻掸掸书记的大衣后背,然后扭头有点不满地瞅了那块险些滑倒自己的暗冰一眼,说了一句:“袁书记小心冰滑。”说着便十分自然地轻轻搀在书记一侧,走过去迅速将二号车车门拉开。书记往里坐时,他又将手隔在车窗上方挡一挡,以免书记碰头。书记安全地坐进去后,达主任轻重适度地怦一声扣上车门,然后敏捷地跑向一号车,眨眼工夫,达主任已像一个老鼠溜到床底下一样钻进车里。嘟嘟,车队启动,从市委大院蜿蜒而出。
八辆车只有徐有福所在这个局的车是桑塔纳。黑色桑塔纳车顶上还留有冻成冰的残雪,沿着一条二级公路,掠过冬日冰雕玉砌的原野向大路畔村跑,就像一条黑狗在雪原上撒欢儿。其他六辆车都是黑蓝色的日产六缸三菱吉普,而袁书记那辆车则是八缸三菱霸道,不仅比别的车多出两个缸,轮胎也更宽一些,就像一个脚特别大的男人穿一双四十八码的鞋在公路上跑。据说这种车即使疾驶在冰面上,一个急刹车下去,车轱辘也不会打滑,像奔驰的骏马被剽悍的骑手一把扯住缰绳一般,吱儿一声就站住了。
与八缸三菱霸道相比,这辆桑塔纳像个缠着小脚的小媳妇,跟在车队后面扭扭捏捏的;又像穿着高跟鞋的许小娇,稍不小心就会滑倒。
当然这辆“许小娇”并没有滑倒,只是跟在三菱车队后面,跑得有点吃力。就像许小娇与吴小娇在雪地里跟在徐有福和赵勤奋后面跑,徐有福与赵勤奋稍微提速跑快一点儿,俩小蹄子就跟不上了,在后面娇喘微微,喊着让他们跑慢一点儿。他俩刚放慢速度,俩小蹄子便将捏在手中的雪球抛过来,啪一下就打在他们温热的颈项。
那天徐有福坐在八号车里跟着跑,当然不会向前边扔雪球,也不会嚷着让前边跑慢一点儿,就像一条怀孕的母狗或母牛跟在一群矫健的猎狗或牛犊后面跑,有点儿上气不接下气。所幸路程不长,也就半个多小时,大路畔村到了。
东岭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早已恭候在公路边。袁书记下车后与书记县长先握手。市电视台、东岭县电视台、市日报社、东岭县报社及省报、省电台驻紫雪市记者站的七八个记者像一群蚂蚁一样,扛着摄像机、举着照相机纷乱地往前跑。市电视台与市日报社的记者坐在七号车上。徐有福下车后,见这俩小子正拖泥带水从七号车后车门里窜出来,一边下车一边小声嘀咕,埋怨达主任把他们的新闻车安排得太靠后了。俩人嘀咕着便从车门两侧一个提摄像机、一个提像摄像机那样大的一部照相机往前窜,就像战争年代两位勇士拎着炸药包猫着腰冲上去炸碉堡一样。日报社记者心太急,刚跑两步,便在冰雪地上像许小娇那样滑倒了,照相机像水里的鱼一样,刺溜窜到徐有福脚下。日报社记者则像一条大海豚,一边嘴里喊着“照相机,我的相机”,一边急忙爬起来,顾不得身体的疼痛,一瘸一拐向从地上拎起相机的徐有福跑过来。“没摔坏吧?”徐有福将相机递给记者后问。记者看着镜头,说:“没有没有!”然后笑着向徐有福说声谢谢,随即又扭头发狠地骂那块滑倒他的冰,大意是说好在相机没摔坏,若摔坏的话,他一定会用自己身上的某个宝贵的器官和那块冰的“母亲”发生肉体关系。徐有福当时觉得这位记者准备与冰的母亲做爱的想法十分有趣。他们生下的孩子应该叫啥名字?就叫“冰儿”。
徐有福这样想时,“冰儿”的爸爸早拎着相机向前跑去了。
此时袁书记已被众人簇拥着来到老支书高有电家。六十多岁的高有电像个刺猬一样缩在人圈里,很难想来这个老头四十年前曾勇敢地跳进大坝里堵过决口。那个时候他的皮肤一定像鱼儿一样光滑饱满,而现在只留下一张粗糙而松弛的皮。在袁书记与老支书嘘寒问暖时,人群里钻进一个笑吟吟的人来,双手谦恭地伸出去,满脸堆笑地握住袁书记的手摇。县委书记向袁书记介绍,这是刚调到县里任副县长的原小庄镇党委书记。袁书记说:“认识,认识,”然后准确地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副县长赶忙说:“谢谢袁书记还记得我!”此时又有一个脑袋从人群中钻出来,就像一个潜入水底的人突然从水面上冒出来一样,这个人也像副县长一样用双手握着袁书记的手晃。县委书记忙指着此人说是现任小庄镇党委书记,原是镇长,刚从省党校学习回来。袁书记显然是第一次见这位乡镇书记。不过他望着这位乡镇书记突然问了一句:“你岳父是谁?”
乡镇书记说了一个名字。
“噢,我猜就是老吴的乘龙快婿嘛!二十多年前,我当公社党委书记时,你岳父是供销社主任。老吴是个好同志啊!一辈子兢兢业业。老吴有三个闺女,被人称作‘三朵金花’,老大叫吴娇娇,老二叫吴二娇,老三叫吴小娇。小娇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她呢,你应该就是小娇的爱人吧。老吴前些天来看我时,说有一个女婿在东岭县做乡镇党委书记,我没记清是哪个乡镇,原来就在小庄镇啊!”
袁书记这样说时,别人便都含笑站成一圈。徐有福特意打量了吴小娇老公一眼,个子不高,脸红扑扑的,看上去面相挺善良的,听说也是师专毕业,学化学的,比徐有福低好几级。低几级也可以算作同学,只是不知将来会不会成为“同情”?想到这里,徐有福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儿可笑。不过若市长是自己的“同情兄”,再搭上这么一个“同情弟”,倒是蛮有意思的。
此时袁书记已向高有电家的牛栏走去,一堆人也便簇拥着向牛栏走去;袁书记又向羊舍走去,一大堆人便又向羊舍走去。袁书记仿佛小时候玩“狼吃羊”游戏时那个排在最前边敢与狼抗衡的“领头羊”,别的人一个接一个扯着他的衣襟跟在后面。
此时袁书记已头一低从高有电家低矮的门洞里钻进去。床上有个瘫痪的老大娘,有八十多岁,是高有电母亲。老大娘下半身不能动,只有上身能动一动,她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以腰为圆心,以上身为半径。老大娘耳已半聋,高有电走过去对她说:“妈,袁书记来看你了!”
“阎书记?镇里的阎书记?”小庄镇有个姓阎的副书记,常到高有电家来。
“不是阎书记,是袁书记,市里的袁书记!”高有电着急地纠正。
“廉书记?县里的廉书记?”
东岭县水利局书记姓廉,县水利局“包扶”大路畔村,廉书记也常到高有电家来。
“也不是廉书记,是市里的袁书记!”高有电越发着急了,将嘴巴就在母亲耳上喊,并用手势比画:“袁,方圆的圆!”
“哦,是镇上的房书记!”吴小娇老公姓房,叫房前进。
高有电一看与母亲纠缠不清,只好抱歉地冲袁书记说:“没办法,聋得啥也听不见了!”
袁书记倒不介意,坐在床边握着老人的手问寒问暖。老人一边冲袁书记点头,一边蠕动着嘴唇说出一句:“有电年龄大了,不要提拔了,把高亮提拔一下。”然后便在人群中用眼光寻找高亮。
高亮是高有电的小儿子,省林校毕业后,在小庄镇做“林业专干”。
在大家一片善意的笑声中,袁书记从民政局长手里接过二百元钱,放到老人手上,并笑着对挤进来的高亮说:“高亮,你的任务不是提拔,而是将老人照顾好!让老人安度晚年!”
随后又来到东村,到马俊才的三层小楼里看望了马俊才母亲。袁书记对马俊才讲:“俊才,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啊!听说你给村里修了一所希望小学,还在西村架了一座桥,我在省报头版头条看过那篇文章,‘一桥连起干群心’,标题很有深度,很耐人寻味,文章里提到一个驻村扶贫干部,这个干部也做了不少工作,叫徐什么来着?”
“叫徐有福,是市政府某某局的科长,我们已成老朋友了!”马俊才说着将徐有福推到书记面前。
袁书记伸出手和徐有福握一握,说:“你干得不错!”此时徐有福忙对书记说:“我们局领导很支持,局长、副局长到‘点’上来过几次。今天我们局长也来了。”徐有福忙将缩在自己身后的局长向前让了让。
袁书记与局长淡淡地握握手,说:“你们局的扶贫奔小康工作是有成绩的。回去写个材料过来,我批一下,有些经验可在全市推广。”这样说着,袁书记已将目光转向副市长、达主任和县委书记、县长及随行的其他局长,说:“扶贫奔小康工作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决不动摇。我们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基本市情是农民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二,三百七十六万!农村不稳,全市不稳;农民不安宁,全市不安宁!农民是大头,农业是根本,农村问题是首要问题。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本末倒置!”
袁书记这番话说得十分严肃,甚至有点严厉。接着又说:“实践证明,我们实行市县两级部门包村扶贫的决策是正确的,徐有福同志在大路畔村作出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说到这里,袁书记扭头对达有志讲:“有志你回去后,给组织部宁部长转达一下我的意见:这次提拔干部,在扶贫奔小康工作中真正作出成绩的同志要优先考虑,干部使用也要有政策倾斜,倾斜到那些扑下身子在基层为农民谋福利、为群众干实事的同志头上来,这样的干部使用导向才是正确的。以后的干部使用中始终要有这一条,作为一个原则去坚持好!要鼓励干部向下跑,而不是向上跑!向上跑你能跑到哪里去?莫非能跑到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