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编长安志卷之六
3个月前 作者: 骆天骧
京兆路儒学教授骆天骧</a>编集
开成路儒学教授薛延年校正
山水
山
华山
尔雅</a>曰华山为西岳职方氏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花因曰华山西山记云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又里张说泰华碑云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曰华山前对华阳后厌华阴左抱桃李塞右产蓝田玉少昊下都蓐收别馆山海经</a>云山列三峯名雄五岳赵傁云华山记箭筈峰上有穴纔见天攀缘自穴中而上东峯有仙掌石月三峰记云华山云台上有石盆可容水数斛明莹如玉上古篆人莫识俗呼为玉女洗头盆杜甫望岳诗云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柱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多路箭筈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韩愈</a>古意云太华峯头玉井莲开花十杖藕如舩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莲寇准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又云拔地三峰起侵天万仞高又曰云间绝壁分三面天下名山放一头
终南山
在咸宁县南五十里东自蓝田县界西入县界石鳖谷以谷水与长安县为界东西四十里关中记</a>曰终南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中居都之南也一名地肺山汉东方朔</a>曰终南山天下之大阻也其山多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取给万姓所仰足也唐文宗诏曰每闻京师旧说以为终南山兴云即必有雨若晴霁虽密云他至竟夕不沾濡宜命有司建立祠宇禹贡终南惇物诗终南何有有条有放
太一山
三秦记</a>云在长安东南八十里太一谷中有太一元君湫池汉武帝元封二年祀太一于此建太一宫
太白山
山海经云在武功南谚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周地图曰太白山高常有积雪无草木故曰太白
骊山
三辅故事云在长安东北七十里古之骊戎国也又旧长安志</a>云在临潼县东南二里骊戎来居此山故以名按土地记曰即蓝田山也温汤出山下其阳多宝玉其阴多黄金三秦记曰始皇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今石柱犹存山上立祠名曰灵台述征记曰长安东则骊山西则白鹿原北望云阳悉见山阜之形而恒若云雾之中天宝元年更骊山曰会昌山七载又改曰昭应山山神曰玄德公【水经</a>曰浮□山盖骊之麓而有异名一作□浮】
庆山
在临潼县东南三十五里唐垂拱二年踊出谭宾录曰新丰县因风雷有庆山踊出高二百尺荆州人俞文俊诣阙上书曰臣闻天气不和而寒暑并人气不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而山变为灾陛下谓之庆山臣以为非庆也疏奏天后大怒流之岭外两京道里记曰庆山踊出初六七尺渐高至三百余尺居守以闻百寮毕贺给事中魏叔璘窃戏曰此平地生骨堆何足庆或以上闻坐赐死诚者谓叔璘翻语是被戮故祸不及家止身而已
鸡头山
在鄠县东南三十里十六国春秋</a>曰苻坐不能守长安欲西上陇山士卒散尽遂入鸡头山寻为追兵所害
牛首山
在鄠县南二十五里南接终南山在上林苑中西京赋曰绕黄山而款牛首山海经曰牛首之山有鬼草其叶如葵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使人不忧三辅黄图</a>曰甘泉宫中有牛首山
五林山
在鄠县境汉书</a>曰鄠有五林按近世僧院有在重云山紫阁山云际山白云山者此并不载
蓝田山
在蓝田县东南三十里范子讣然曰玉英出蓝田一名覆车山郭缘山述征记曰山形如覆车之象其山出玉亦名玉山后魏风土记曰山巅方二里圣贤仙隐之处刘雄鸣学道于此下有神祠甚严灞氷之源出蓝田谷西又有尊卢氏冢次北有女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之所【帝王世纪曰尊卢氏赫肯氏后】
金山
关中记云在蓝田县南一十里
蒉山
在蓝田县东南二十五里【蒉音蒯】
倒虎山
一名玄象山在覆车山北苻坚时王子年始隐于东阳谷后避石季龙之乱徙于此
峣山
在蓝田南二十里县
虎候山
在县境七盘山在上县南二十里
王顺山
在上县东南二十里旧图经曰昔道人王顺隐此
阜儿山
在蓝田东六十里乡俗所传甞有一禽止此山众禽随之疑为凤也因名凤儿山语讹作阜儿山
九嵕山
在醴泉县西四十里汉书地里志曰谷口县九嵕山在西四夷郡国县道记曰九嵕山东连仲山西当泾水出焉高六百五十丈周十五里唐太宗</a>昭陵在其上
武将山
在上县西北五十里一名凭山
芳山
在上县东北五十里覆甑山在上县东北四十五里
承阳山
在上县西北七十里山有石泉三辅黄图所谓(浪水)
无劳山
在上县西北六十里
长陵山
在干佑县东七十五里
梦谷山
在干佑县东南三十里其山崇峻常有云起
石驴山
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山有石状驴
石马山
在上县南三十里山有石状马
车轮山
在县南五里考山在上县北七十里
重崖山
在上县东五里
灵台山
在渭南县东南三十五里
倒兽山
一名玄象山在渭南县东南三十七里十六国春秋</a>曰王嘉</a>字子年隐于东阳谷凿崖穴而居弟子传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石季伦兵乱弃其徒众至于长安潜隐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后随之乃迁于倒兽山即此山也
丰山
在蒲城县西北三十里一名苏愚山
金粟山
在蒲城东北二十里【县】
白堂山
在上县东北三十五里旧图经曰山之前秦白起立寨之所因以为名
不羣山
在上县东北白堂山南旧图经曰诸山累累峰峦相接唯此山孤迥因以为名俗谓之孤山
金炽山
在上县西北二十里
尧山
亦名浮山在上县北二十里旧图经曰昔尧时洪水为灾诸山尽没唯此山若浮因以为名
重山
在尧山前旧图经曰以其与尧山有重迭之象故号曰重山
铜斗山
在上县西北四十里马家山在上县西北五十里
梁山
在奉天县北十里即禹贡所谓壶口治梁及歧又古公亶父踰梁山至于歧下及秦立梁山宫皆此山也
峗【丘反】山
在好畤县
石门山
在上县西一十五里美川乡
牛耳山
在华原县北六十里风孔山在上县东五里
安君山
在上县东五里树子山在县北四十里
石皋山
在上县北四十里把楼山在上县北四十五里
土门山
在上县东南四里水经注</a>曰宜君水东南出土门山
西三石山
在上县北六十八里玉女山在上县西北六十里
鉴山
异闻录在上县东崖石夜放光明如鉴后唐同光年改华原县为耀州
荆山
在富平县西南二十里今名握陵原尚书</a>曰荆歧既旅又曰导汧及歧至于荆山孔安国曰荆在歧东非荆州之荆也方舆记曰昔皇帝铸鼎于此山帝王世纪禹铸鼎于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地今山下有荆渠
坛山
在上县西北三十里
天乳山
在上县西北二十五里两峰相对类乳形
尧门山
在三原县西北三十二里
嵯峨山
一名嶻孼山在云阳县东北十里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汉书山截孼山在池阳县北师古曰俗呼嵯峨山是也音截啮云阳宫记曰东有慈峨山盖又名慈峨曰夷郡县记曰山顶有云起即两人以为候昔黄帝</a>铸鼎于此山
小仲山
在上县西北四十里史记</a>汉武帝获宝鼎于汾阴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晏温【如淳曰三辅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也】有黄云盖焉徐广云关中有中山非冀州者也云阳宫记曰宫南三十里有仲山未详古之何山山有竹箭生焉俗传高祖兄仲所居今山有仲子庙积旱祈之围此射猎则风雨暴至庙有一泉未尝水竭
甘泉山
一名石鼓原俗云磨石岭在上县西北九十里周六十里关中记曰甘泉宫在甘泉山上汉书单于烽候以应甘泉即此山也
文王山
在同官县西四十里
马栏山
在上县北
三泉山
在上县东南三十二里
白马山
在上县西北女回山在县境
类山
在美原县北一十八里秦将王翦此县人
石迭山
在上县北一十五里万斛山在县东北二十里
金粟山
在上县北一十五里玉镜山在上县西北一十里
明月山
在上县西北二十里其山夜望之朦胧似月故号云
秦岭山
山海经秦岭乃天下之大阻也三秦记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岭根水北流入渭号为八百里秦川
歧山
周地图云在凤翔东北五十里山下有周公邸文宪王庙中有润德泉
吴山
方与记云在汧阳县乃华山亚岳
崆峒山
春秋元命包曰朝那有崆峒山上有轩辕黄帝谒广成子问道宫
六盘山
周地图六盘山高秦川一百八十里南接崆峒北连断头山至黄河
水
泾水
水经注导源安定朝那西笄头山东过泾邠至仲山出谷口入秦川长陵东合于渭
渭水
水经注出鸟鼠同穴山东经南安天水略阳秦川至华阴弘农合黄河
灞河
水经注出商山秦岭北出倒回谷经蓝田本名滋水秦缪公改为霸水过陵会浐水北合于渭【霸】
浐水
水经注出南山大谷汤谷库谷北合荆谷水西北至光泰门合于灞
沣水
水经注沣水出南山沣谷北流至长安县西北堰头元村周文王庙西合于渭
镐水
按长安图本南山石鳖谷水至香积寺与坈河交为之交河西北入石巷口灌昆明池北入古镐京谓之镐水又北经滮池西北合于丰
涝水
山海经鄠县南牛首山潦水出焉水经注涝水出涝谷鄠县北至涝店合于渭
潏水
水经注出西义谷太一谷经樊川杜曲韦曲至下杜城为漕河北经三桥合于渭【潏今名流一作泬】
黑水
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水经注出南山黑水谷司竹监北合于渭
甘水
水经注甘水出南山甘谷尚书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至甘河镇北合于渭
福水
即交水也水经注曰上承樊川御宿诸水出咸宁县南山石壁谷南三十里与直谷水合亦名子午谷水
库谷涧水
北流二十五里合采谷水下流入荆谷水号产水下流二十五里合霸水号霸水北流二里入渭
采谷水
来自蓝田县界西北流三十里入咸宁县界二十里合采谷为产水北流四十里入霸水
石门谷水
来自蓝田县北流一十里入县界合采谷水北流一十五里合库谷水为产水
荆谷水
一名荆溪来自蓝田县至康村入咸宁县界西流流三十里出谷至平川合库谷采谷石门水为荆谷水一名产水两京道里记曰荆溪水名长水后秦姚兴避讳改焉
义谷水
自咸宁县界由干佑县下流入山一百里至谷口西北流二十里合锡谷羊谷水入坑河西流一十五里入长安县界
郊谷水
北流一十里合锡谷水自谷口北流一十里为坈河入长安县分界流三十里合丰水
石鳖谷水
北流一十五里复西流一十里入长安县界
漕水
由咸宁县界坑河分水约五里西流【已上并属咸宁县】
滮池水
出长安县西北二十里
戏水
水经注曰源出骊山
坈谷水
在县南二十七里自咸宁县界流经县五里合交水
楩梓谷水
出南山北流合闺国渠又西北豹林谷水入焉又西北流至县东南三十里入交水
豹林谷水
出南山北流三里有竹谷水自南来会又北流二里有子午谷水东来会自此以下亦谓之子午谷水图经豹林谷水子午谷水并合入郊河
龙骡谷水
合郊河太河谷水合郊河
沣谷水
合沣河【已上并属长安县】
斜水
汉书出衙领山北至郿入渭水经曰出武功县西南衙领山北历斜谷过五丈原东原在县西十余里水出武功县亦谓之武功水诸葛亮</a>表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出骑方人来攻琰营亮作车桥懿见桥毕成便引兵退
褒水
汉书亦出衙领山至南郑入污
武亭水
北自好畤县来至县南立节渡合渭水
白水
本名雍水亦曰围川水西自扶风县界来至县合武亭水
莫谷水
水经注曰莫谷水南经美阳县与中亭川水相合旧图经曰自奉天县界一十里流至县东北合武亭水十道志曰三畤原莫谷水南经武功县北
雍水
十道志曰俗名白水亦曰围川水西北自扶风县界流入
温泉水
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水经注杜彦达曰可治百病世清则疾愈世浊则无验其水下合溪流北注渭【已上并属武功县】
泠水
在临潼县东三十五里来自渭南县界亦曰百丈水水经注曰冷水出胏浮山历阴盘新丰两原之间北流注上渭
阴盘城河水
在县东北一十四里出县北杨村社鱼池水在秦始陵东北五里周四里水经曰泉出丽山本导源北流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初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
市谷水
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已上并属临潼县】
高观谷水
在鄠县东南三十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长安县界合丰水
太平谷水
在县东南三十里阔七步深二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长安县界合丰水十道志曰一名林谷水即清水之上流也源出终南山
檀谷水
十道志曰长乐渠之上流也源出县南终南山(檀谷)
甘谷水
在县西南二十三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兴平县界合渭水
耿谷水
在县西南三十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兴平县界合渭水
扈阳谷水
十道志曰一名扈水又名马腹陂水水经注曰扈水上承扈阳池【已上并属鄠县】
金谷水
出蓝田县西南终南山之金谷水经注曰水东北流注浐水又北流历蓝田川北注于霸
刘谷水
一名泥水出县东南刘谷水经注曰水出蓝田山之东谷俗谓之刘谷西北与石门水合
铜谷水
出县东铜谷水经注曰石门谷东有铜谷水合轻谷水西注泥水
白马谷水
出县东白马谷南流经县南又西北流入霸水
白牛谷水
出县西北句牛谷西南流入霸水
围谷水
又有歧谷水出县西南歧谷南流入霸水
狗枷东川水
出县西南终南山水经注曰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下有贼则狗吠之一堡无患故川得名焉又曰狗枷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次东有孟谷次东有大谷次东有雀谷次东有土门谷五水合而西北流历风凉原东为一大水入万年县界
荆谷水
自白鹿原东流入咸阳县唐村界
辋谷水
出南山辋谷北流入霸水
蓝谷水
南自秦岭西流经蓝关蓝桥过王顺山下出蓝谷西北流入霸水
倾谷水
自秦岭出南流入霸水
采谷水
自秦岭出北流三十里入咸宁县界
石门谷水
自秦岭出北流三十里入咸宁界
库谷水
自南山出北流入咸阳界合浐水
蓼子涧
在县南三里出南山西北流合辋谷水入霸水【已上并属蓝田】
五丈河
在栎阳西南今涸
泎水
在干佑县东五里出咸宁界秦岭下流入金州洵阳县界
薀水
在县西南七里出考山下流入泎河
洵河水
在县西南一百里出咸宁县长安两县界秦岭下南流经县入金州洵阳县界【已上属干祜县】
酋水
出渭南县西南石楼山水经注曰酋水出倒兽山
南緫五水
单流北注经秦步高宫东历新丰原东而北经步寿宫西又北入渭
东阳谷水
出县东南广乡原北
西阳谷水
出县东南广乡原北
杜化谷水
出县西南
零谷水
出县西【已上属渭南县】
芒水
水经注曰出南山芒谷径玉女房水侧山际有石室世谓之玉女房又北径县之竹圃中分为二水汉孺子诏翟义作乱于东霍鸿负倚盩厔芒竹师古曰芒竹师古曰芒竹在盩厔南界芒水之曲而多竹林也即今司竹园是其地矣芒音亡一水东北为枝一水北流注渭
韩水
在县北三十里出终南山蒲涧北流二十五里入渭
沙河水
在县东二里自彩南山北流经县界三十五里入渭
曲河水
在县西五里其水乱泉水合之北流入渭
田谷河水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出终南山下北流又黑水河水经注有田溪水疑是此【已上属盩厔县】
莫谷水
在县西五里自永寿县麻亭岭流经县三十里西南入武功县界【已上属奉大县】
漆水
自华原东北同官县界来经县一十五里南流入富平县界合沮水俗名石川水周大王去豳度漆踰梁山止歧下故诗曰自土漆沮又曰率西水浒至于歧下尚书曰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澧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孔安国曰漆沮一名洛水出冯翊北正义曰雍州漆水出扶风漆西沮则不知所出山海经曰泾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东合漆沮水至漳湋入于河又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至于渭水经注曰渭水东过华阴县北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
沮水
自县西北邠州界来经县九十五里南流合漆水入富平县界石川河
涧谷水
来自县西北孝义乡焦砦村南流七十里入三原县界
浊谷河水
自县西北孝义乡大海村来经县四十五里南流入三原县界【已上属华原县】
泽多泉水
在富平县西一十三里永润乡温泉村东入薄台川三十里东南入漆沮河溉民田
治谷河水
自县西北淳化县界来经嵯峨武康青龙等乡溉民田
五龙谷水
水经注曰出云阳宫西南
同官川水
在县北五十里自坊州宜君县界来经县南流入华原县界水注曰同官水出祋祤城东北而西南
经同官川
谓之同官水
雷平川水
在县西北五十里入同官川水
乌埿河水
在县东二十五里入蒲城县界
汉井泉水
在县东北三十里南合入乌埿川水
大石盘水
川在县东北五十里马栏山北东流入坊州宜春县界【已上属同官县】
川谷
川
御宿川
在咸宁县西南四十里杨雄羽猎序曰武帝开上林东南至御宿川孟康注曰为储离宫别观禁御不得使人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川汉天利后传夏游御师古曰蓹宿苑在长安城南今之御宿川是也
樊川
一名后宽川在咸宁县南三十五里十道志曰其地即杜陵之樊乡汉高祖至栎阳以将军樊哙灌废丘功最赐哙食邑于此故川
东望川
在武功县东二十里
北虏川
在富平县北五里
薄台川
在富平县南五里
□嘉川
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地里志□嘉川即浐川也
谷
义谷
在咸宁县东南八十里
锡谷
在县东南六十里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
炭谷
在县南六十里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
竹谷
在县南六十里方舆记曰竹水俗谓之赤水出于媚谷
石鳖谷
在县西南五十五里
荆谷
在县南二十五里【已上属咸宁县】
坈儒谷
在临潼县西南五里秦始皇坈儒于骊山下故名坈儒乡
倾谷
在蓝田县东五十里同谷在倾谷之西
倒回谷
在县东南五十里灞水上源出此谷谷内通商州洛南县界
蓝谷
在县东南二十里采谷在县西南三十里
辋谷
在县西南二十里石门谷在县西南四十里
库谷
在县西南五十里谷有关【已上属蓝田县】
甘谷
在醴泉县西八十里泥泉谷在县西北三十里
石泉谷
在县西北六十里波水谷在县北七十里
承阳山雨水谷
在县西七十里
豆卢谷
在县西北八十里黑狗谷在县西北九十里
巴谷
在县西北九十里
白水谷
在县西北一百里【已上属醴泉】
黄狗谷
在渭南县南三十里
良将谷
一名白堂谷在蒲城县东北三十里
炭谷
在县西北二十里此谷出炭
佛空谷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谷内有佛空院【唐会昌五年废】
白马谷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洛水谷
在县东五十里
韦谷
在盩厔县西南三十里
仓谷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底保谷
在县西南三十里
故县谷
在县西二十五里强弩谷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西洛谷
在县南三十里韩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黄谷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田谷在县东三十里
牛贵谷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赤谷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坛谷在东南三十七里
洛谷
在县南三十里【已上属盩厔县】
清水谷
在华原县西三十五里石门乡十道志一名鬼谷
晋太康地记扶风池阳县有鬼谷先生所居今按此地即池阳之境又司马彪</a>曰鬼谷在嵩山虞喜志林在陇关裴秀雍州记在池阳未知孰是
泉渠
泉
马跑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要册泉在县北八里
下村泉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李村泉在县西北一十里【已上属咸阳县】
玉女泉
在兴平县东南史</a>家泉在县北杨妃家西
板桥泉
在县西北一十七里深百尺流入白渠
龙泉
亦名温泉又名姜子泉在县西一十七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
泾龙泉
新泉相去十余步在县西一十七里周数十步
马嵬泉
在县西二十里周数十步深百尺
灵宝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旧图经曰汉帝时边韶得灵宝符于此泉后祈请有应因名之
醴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旧图经曰醴泉在扶风乡唐贞观十二年自然涌出其味如醴饮之疾愈【已上属醴泉县】
灥澄泉
在临潼县西南五里【灥从缘切雨而泉出也】
鸣犊泉
在县西北十里独孤村东西二泉相隔一里俗云东泉一牛犊没于泉底牛母悲鸣其犊西泉而出从号曰鸣犊泉
温泉
在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之西北雍州图曰温汤在新豊界温谷即温泉也三秦记曰骊山汤旧说以三牲祭乃得入可以去疾消病不尔即烂人肉俗云始皇与神女戏不以礼神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而洗除后人因以为验汉武帝故事曰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焉张衡赋序曰余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嘉洪泽之普施十道志曰今按泉有三所其一处即皇堂石井周武帝天和四年大冢宰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开皇三年又修屋宇列树松栢千株余唐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汤名汤泉宫太宗因幸制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天保六载改为华清宫骊山上下益治汤井为池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岁幸焉又筑会昌城即于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焉华清宫北向正门曰津阳门东面曰开阳门西面曰望京门南面曰昭阳门津阳门之东曰瑶光楼其南曰飞霜殿御汤九龙殿在飞霜楼之南亦名莲花汤【明皇杂录</a>曰玄宗幸华清宫新广汤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鱼为鱼龙几鴈仍以石梁及石莲花以献雕镂巧妙殆非人功上大悦命陈汤中仍以石梁横亘汤上而莲花纔出于水际上因幸华清宫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鱼龙几鴈皆若奋鳞夆翼状欲飞动上甚恐遽命撤去而莲花今犹存焉又曰宫内除供奉两汤外而内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俟次西曰太子汤又次西少阳汤又次西曰尚食汤又次西宜春汤又次西长汤十六所今唯太子少阳二汤存焉】玉女殿【今名星辰汤南有玉女殿北有虚阁阁下即汤泉二玉石瓮汤所出也】七圣殿【在宫中】宜春亭重明阁长生殿集灵台朝元阁老君殿锺楼明珠殿笋殿观风楼闘鸡殿按歌台球场连理木饮鹿槽丹霞泉羯鼓楼禄山乱后天子罕复游幸唐末遂皆圯废晋天福中改为灵泉观赐道士居之【已上属临潼县】
没猪泉
在鄠县东南其源澄湛俗传昔有野猪没而为泉图经曰按说文猪亦猪也水所停曰猪尚书禹贡曰大野既猪亦曰彭蠡既猪荥波既猪皆由水所停尔又曰黑水西河为雍州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今鄠县实终南之隈没汨没也盖泉泽即水所停尔俗而神之非也今傍有禹庙
咽瓠泉
在蓝田县西一十五里旧图经曰唐李筌</a>于此遇骊山老母说阴符经</a>传教既毕令筌取水筌乃携瓠就泉汲水已失老母因名咽瓠泉
桂泉
在蓝田县东北四十里泉畔旧有桂一根唐武德六年宁民令颜昶引南山水入京城
梁泉
在渭南县东南一百五步
甘泉
在县城内
姜泉
在县城内唐陆贽为尉有诗曰遶街流渺渺夹砌树阴阴盖县城内多引流泉【已上属渭南县】
白龙泉
在盩厔县东北一里玄宗幸蜀潜告符应封土主白龙大王立庙
永女泉
在县西南五里
没底泉
在县北一里北三里入渭【已上属盩厔县流】
咸泉
在富平县东南五里
白马泉
在富平县东一十里
郑泉
在云阳县西四十里云阳宫记曰汉郑朴字子真隐于谷口高节不屈耕于嵓石之下名震京师时人因子真所居名为郑泉
金泉
云阳宫记入治谷二十里有百里槐树北有泉出数穴清彻无底雍州记曰有人饮此泉水见有金色从山中照水往取得金故名金泉
亭子泉
在同官县东一里栢榆泉在同官西南一里
哭泉
新说曰哭泉在宜君山木巳梁妻孟姜负夫骨哭不止有泉涌出水作哭声号曰哭泉左山诗曰一脉寒泉凛且清涓涓犹似哭声长城费尽生民力千载惟成节妇名
涌珠泉
新说曰涌珠泉在员庄半崖一泓汪洋周帀三十步其水从底涌出如珠玑大小不等至水面而散昼夜不止号曰涌珠泉又曰珍珠泉王清乡诗云竹径莲塘小有天过桥直到涌珠泉主人不识烟霞客兴尽山阴访戴舡
鸣犊泉
新说曰咸宁县东南六十里有鸣犊泉俗云因犊跑鸣而得泉因置鸣犊镇武帝猎于鸣之西原即此地
温泉
在武功县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
石门汤泉
在旧田县西南四十里石门谷口旧图经曰唐初有异僧止于此大雪其雪融不积僧曰必温泉也掘之果有汤泉涌出遂置舍两区凡有病者浴多痊损后有白鱼之瑞复神女频降遂立玉女堂于汤侧明皇特赐名大兴汤院
圣女泉
旧图经云在长安县西二十五里平地泉涌出为池周二十步
渠
龙首渠
一名浐水渠汉书曰穿渠得龙骨故名龙首隋开皇三年自府城东南三十里马头埪堰浐水西北流至陈秋桥枝分为二渠一北流经长乐坡西北灌凝碧积翠西北入大明宫后灌太液池五季后渠涸宋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九日龙图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府陈尧咨奏引龙首渠入城勑尧咨省所奏永兴军城井泉太半咸苦居民不堪食用臣亲相度城东二里有水渠曰龙首其水清冷甘列可五六十人开渠引注入城散流墨闬出纳城濠阖城尽食甘水皆感圣恩事具悉卿干用适时精心率职方类于藩之任尤贤治剧之才而能相厥土之高卑究斯民利病靡烦庶役潜导迅流直贯城闉俯因墨闬既荡邪而难老亦播以无穷矧龙首之清渠实唐京兆之旧迹克修废坠深副倚毗阅乃奏章遽兹推美其于难尚不舍寤兴故兹奖谕想宜知悉夏热卿北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十五日至元甲子赛平章复引水入城中至元十年复开五季后涸渠自长乐坡西北流入王城一渠西流灌兴庆池经胜业坊西京城经少府钱监都水监青莲堂西入熙熙台西入城濠今渠废水不复入京城
黄渠
自南山东义谷堰水上少陵原至杜陵南分为二渠一灌鲍陂一北流曲江新说曰唐文宗时曲渠已涸帝读杜诗有意复兴大和九年发神策军掘黄渠淘曲江今黄渠水上少陵原东流入浐川
清明渠
隋开皇年引潏水西北流入城又东流至安乐坊之西南隅屈而北流经宣义太平等九方之西东流入皇城大社又东至含光门街屈而北流经向食局东又北流经将作监内侍省又北流入宫城
永通渠
隋开皇四年开起县西北渭水兴城堰初名富渠仁寿四年改
漕渠
唐天宝二年京兆尹韩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门置潭于西市以贮材木大历元年尹黎干自南山谷口开漕渠抵景风延喜门入苑以运南山薪炭【已上属长安县】
兴成渠
在咸阳县西十八里唐李石为相奏咸阳令韩辽治之东建永丰仓自秦汉已来疏凿为漕渠起咸阳抵潼关三百里无车挽之劳其后堙废自此复之
明渠
汉时渠也水经注曰在长乐宫桂宫之间
漆渠
在县西南二十里旧自县之坈河分水经县界二十里入漕河汉书曰汉穿渠通漆水故曰漆渠括地志曰胡亥将运南山之漆而开此渠
永安渠
隋开皇三年引交水西北流入城经大通信义永安延福崇贤延康六城之西又经西市之东北流经布政颁政辅兴崇德四坊及兴福寺之西又北入芳林园又北入苑注之于渭【已上属咸阳县】
成国渠
在兴平县北一里自武功县界流入县界凡六十里溉田二百四十顷东流入咸阳界即古白渠也水经注曰成国故渠故魏左仆射卫臻征蜀所开也上承汧水于陈仓东过郿及武功槐里县唐石记咸通十三年夏四月戊子京兆奏六门堰毕其渠合韦川莫谷香谷武安四水溉武功兴平咸阳高陵等县田四万余顷俗号为白渠其利与泾白相上下又曰成国渠见汉书地里志元魏时仆射往臻蜀复开以溉田大统十三年魏始筑堰置六斗门以节水贞观中役九州岛夫匠沉铁牛铁剑以御魑魅始就其功永徽四年右仆射于志宁治之寻决圣历中勑稷州剌史张知骞修焉始引安武水久视元年副西京留守雍州长史薛季昶得许公雅法縳土牛以杀水势春官郎中薛稷刻石叙之咸通十一年七月咸阳县民薄逵等上言六门淤塞缘渠之地二十年不得水耕耨而其官岁以水籍为税请假钱二万八千九百八十贯为修堰工作之费候水通流追利户钱以还京兆府为之奏乃诏借内藏钱以充命中使董其役事又令本县官专之既讫役凡用钱万七千缗今涸
升原渠
在县南一十五里西自武功县流入县界凡六十里溉田七十余顷东流入咸阳其原出汧水自凤翔虢县城西北原流至武亭合流数里西南至六门堰东成国渠合流西南出县界以其升原而流故名之唐垂拱初运歧陇木今涸
普济</a>渠
在县南一十里自武功县流入县界凡六十里溉田七十余顷东流入咸阳今涸【已上属兴平县】
五泉渠
十道志云西自歧州扶风县界流入渠经三畤原上东流经武功县西南去县一十二里隋文帝葬原上因绝此水又东合成国渠
白渠
在泾阳西北六十里堰泾水入焉西自云阳县界来东入高陵县界十道志曰太白中白南白谓之三白渠也渠上斗门四十八三限口在县东北分南北三渠处
五渠
在栎阳县其水自洪门分入高陵县比下并入渭水
中白渠【从北第一斗门七】析波渠【第五斗门二】中南渠【第三十门七】高望渠【第四斗门二】偶南渠【第五在北原之南斗门一】
白卤泄渠
在满城县南四十里白卤塩池连东入沮水阔五十尺深二丈盖卤水汛涨流注故曰卤渠
韦谷渠
在盩厔县西南三十五里自南山流下至青化店
灵轵渠
在盩厔县界汉武帝牙
郑国渠
在富平县南二十里史记曰秦既有事山东欲兼并诸侯诸侯益惧韩惠王闻秦之好兴利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山中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与韩延数年之命秦开万世之利也王以为然卒使就渠渠成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年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三白渠
亦名北白渠又名大白渠十道志云泾水自洪口堰水至泾阳县北十里分为三限太白中白南白谓之三白渠旧长安志云在富平县南二十里汉书武帝大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奏复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有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按白渠西自三原县界流经县溉脾阳大泽豊闰三乡民田四十里有斗门一十五所其水东入漆沮河唐永徽六年雍州长史长孙祥奏言往日郑白渠溉田四万余顷今为富僧大贾竞造碾硙止溉一万许顷于是高宗令分检渠上碾硙皆毁撤之未几所毁皆复广德二年尚书工部侍郎李栖筠复陈其弊代宗亦命坼去私碾硙七千余所岁余栖筠出常州私制如初至大历中水利所及纔六千二百余顷
堰武渠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义林乡来自华原县界流经县溉民田八里
白马渠
在县西北四十里义林乡信义村引漆沮河水溉民田一十五里
长泽渠
在县西北三十里义林乡西阳村引漆沮河水溉民田一十五里
高望渠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义林乡闾村引漆沮河水溉民田三里
文昌渠
在县西北一十七里永闰乡自义林乡引漆沮河水溉民田一十里
石水渠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引漆沮河水溉民田一十里
永济渠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引漆沮河水溉民田二十里
怀德渠
在县西南一十二里薄台川引泽多泉水溉民田三十里
阳渠
在县西南二十八里引漆沮河水溉民田一十五里
直城渠
在县西南二十里引漆沮河水溉民田二十里【已上属富平县】
六辅渠
汉书元鼎六年儿宽为在内史奏诸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旁高卬之曰图经曰此则于郑国渠上流南岸更开六道小渠以辅助溉灌耳今云阳三原两县界此渠尚存乡人名六渠亦号辅渠【属三原县】
香积渠
隋开皇三年筑京城引香积渠水自赤栏桥经第五桥西北入京城
陂泽
陂
永安陂
在咸宁县西南二十五里周七里十道志曰秦葬皇子起冢陂北原上因名皇子陂隋文帝改
丰润陂
在咸宁县东北二十五里周六里三辅旧事曰后周太祖名为中都陂隋文帝改
洛女陂
在咸宁县东十五里三辅旧事曰洛女冢南有洛陂俗号洛女陂
鴈鹭陂
庙记曰在镐池北地方六顷承昆明池下流
河池陂
水经注曰昆明故渠上承昆明池而东经河池陂而此亦曰女观陂【已上属长安县】
兰池陂
即秦之兰池也在咸阳县东二十五里
周氏陂
周十三里旧图经曰汉周勃家在此其子亚夫有功遂赐此陂故地以氏称之长安图曰周氏曲咸阳县东南三十里李善曰今名周氏陂陂南一里有汉兰池宫【已上属咸阳】
渼陂
在鄠县西五里出终南山诸谷合朝【一作胡】公泉为陂十道志曰有五味陂陂鱼甚羙因设名之本属奉天又说文曰渼陂在京兆鄠县其周一十四里北流入涝水唐宝历二年勑渼陂令尚食使牧管不得杂人采捕其水任百姓溉灌勿令废碾硙之用文宗初诏并还府县
清泉陂
在栎阳县西南十里多水族之利
龙泉陂
在泾阳南三里周六里多蒲鱼之利
泽
野韭泽
即汉牛首池也在咸阳县西北三十八里
马牧泽
在兴平县东南二十里南北广四里东西二十一里
八部泽
在鄠县东南一十八里周五十里
煮盐泽
在栎阳县南一十五里泽多卤苻秦时于此煮盐周二十里
焦获泽【一作薮】
在泾阳县北亦名瓠口尔雅十薮周有焦获郭璞</a>曰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诗曰猃狁匪茹整居焦获谓此也史记郑国凿泾水自仲山西邸瓠口为渠水经注曰泾水东南流经瓠口
王尚泽
在渭南县西一十五里
望仙泽
在县东南三十七里周一十里雍州记曰在盩厔县东南周地图记曰望仙宫南泽中有石盘龙两所鳞甲动有云气声如鸣钟水经注曰槐里东漏水又北历苇圃西亦谓之仙泽
仙游泽
在盩厔县东南一十五里周一十二里
盐池泽
在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周二十里
潭泊〔井附〕
潭
仙游潭
在富平县南三十里阔二丈其水黑色相传号五龙潭每岁降中使投金龙
泊
百顷泊
在兴平县西二十五里周一十六里
宋泊
在县西二十里周二十四里
曲泊
在兴平县西南一十五里【已上属兴平】
流金泊
在云阳县东北一十里
井〔附〕
浪井
在兴平县耿祠乡唐贞元五年自然涌出有疾者饮之皆得愈远近汲取朝夕如市
蝎吽井
在临潼县东北上七里官道侧井傍有还道萦绕及于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