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3个月前 作者: 林语堂
    下列是一批精心挑选的有关北京及其历史、艺术和风俗的参考文献。它旨在引导读者具体了解更重要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出处,而并非是包罗万象的。有关中文的著作,这里只提到了主要的来源。不管怎样,严谨的读者(学生?)将会发现对《日下旧闻考》(Jyshia kao)的引用有一千多处。作为一本所有研究北京的资料之大全,《日下旧闻考》一直讲到了一七四四年,内容遍及自北京始建以来的每块砖瓦,每首诗及每一份文件材料,其中包括现已散失的著作。


    对于忽必烈所建的这座城市,马可·波罗给予了广泛而且生动的描绘,见于他的《马可·波罗行纪》(Book of Ser Marco Polo),由亨利·耶尔(Herry Yule)主编,二卷本,一九〇三年斯库纳(Scribner)出版社出版。耶尔(Yule)和哈瑞·考迪尔(Henri Cordier)对该书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工作,考证了地名,编写了注解。


    一部关于北京的不朽之作《北京,历史描述》(Péking:Histoire et Description)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由阿尔封斯·伐维尔(Alphonse Favier,一八三七至一九〇五)所作,由拉泽利斯特在北堂(Pétang)(北京)于一八九七年出版;一九〇〇年里尔(Lille)也出版了此书。书中包括了五百二十四幅中国古代艺术家的雕刻作品的图片。实际上由阿尔封斯、哈伯里希、拉泽利斯特(Alphonse, Hubrecht, Lazaristes)所作的《北京王权的威严》(Grandeur et Supr matie de Péking)一书,只是伐维尔著作的再版。


    由哈辛斯·比却林神父(Father Hyacinth Bitchurin,本名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一七七七至一八五三)的著作,是中文的《宸垣识略》(一七八八)一书的俄文译作(一八二九年)。这本中文原著后来成为了解《日下旧闻考》最便利的参考材料。由费利·德·比尼(Ferry de Pigny)译成法语之后,这本书就成了用西方各种语言研究北京历史的唯一的资料来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布莱契奈德(Bretschneider)的出现。


    在所有研究北京的人当中,布莱契奈德(Emil Vasilievitch Bretschneider,一八三三至一九〇一)是对源自中文的资料相当精通的一位。他是俄国驻北京公使馆的一位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植物学家。他所著的《北京历史建筑的考古研究》(Recherches Arch é ologiques et histotiques sur Péking)于一八七六年首次在上海由美国长老会传教会出版发行;并于一八七九年由V·考林·德·普兰西(V·Collin de ncy)译成法语,在巴黎的《东方语言文化的生动展示丛书》(Publications de L''Ecole des Lansues Orientales Vivantes)中刊行。


    朱丽叶·布莱顿(Juliet Bredon)于一九三一年所著《北京》(Peking)的第三次重印版,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关于北京的最全面的著作。她是罗伯特·哈特爵士(sir Robert Hart)的侄女,她以自己对北京的庙宇、幽处、西山名胜的漫游和熟知为基础,用优美的引人入胜的风格写下了此书。


    作为真实、详尽并且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L.C.阿灵顿(L.C.Arlington)和威廉·路易森(William Lewisohn)所著的,一九三五年在北京由亨利·威西(Henri Vetch)出版的《老北京探故》(In Search of Old Peking),则是无可比拟的。它包含了许多有关北京的平面图和重印的古老版画。


    有关北京重大历史事件的著作,下列由J.O.P.布兰德(J.O.P.nd)和E.伯克豪斯(E.Backhouse)所著的书非常值得向读者推荐:《女皇治下的中国》(China under the EmpressDowager),一九一〇年海因曼(Heinemann)出版(集中论述一九〇〇年的义和团运动),读起来就像一本侦探小说,而《北京宫廷年鉴与回忆》(Annals and Memoirs of the Court of Peking),一九一四年哈夫顿(Honghton),米夫林(Mifflin)出版,则包括了从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历史,它是以中文资料为来源的。《中国宫廷生活》(Court Life in China)是伊沙克·泰勒·海德兰(Isaac Taylor Heand)所著,一九〇九年弗莱明·H·拉维尔(Fleming H.Revell)出版,它讲述了关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生动故事,内容涉及清王朝最后几十年这一最主要的历史时期。普特南·维尔(Putnam Weale)所著的《来自北京的唐突信简》(Indiscreet Letters From Peking)则是对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劫掠北京的个人所见的叙述。阿契巴德·利特尔(Archibald Little)夫人所著的《在我的北京花园周围》(Round about My Peking Garden),一九〇五年由费舍·安文(Fisher Unwin)出版,内容也是有关这个时期。


    用图片再现北京,最完整而且是最权威性的两部由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vald Sirén)所著的书是《北京的城墙和城门》(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一九一四年由约翰·雷恩(John Lane)出版,其中有一百零九幅印刷的照片和五十幅绘画;另一部《北京的皇宫》(The Imperial Pces of Peking)共三卷,一九二六年出版。赫伯特·怀特(Herbert White)所著的《美丽的北京》(Peking the Beautiful)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七年出版,包含了大量的旅游照片。珍贵且有特别的历史意义的是一本由日本木刻画构成的书:《唐土名胜图绘》(Tangtu Mingsheng Tukwei),一八〇四至一八〇五年版,书中展示的是十九世纪初北京的宫廷生活与建筑的生动照片,本书即从这部日本著作中取用了一些线条画作品。具有特殊价值的是《万寿圣殿》(Wanshou Shengtien),一幅一百六十六英尺长的卷轴,上面画的是一七一三年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之时的全城景观,当时清朝正处于它的鼎盛时期。该作品几次被雕成木刻,其中包括一八七九年的点饰彩(Tienshihtsai)平版印刷版,附有一个很奇特的英文备注:“这本书出自圆明园的藏书阁(The Book Temple),它是在一八六〇年该园被焚之时被弄出来的。一八六〇年十月。”该卷书的底衬页正是选自那幅卷轴的一个部分。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中文的一些主要书目。一个重要参考书是《日下旧闻抄》。作者朱彝尊(一六二九至一七〇九),是康熙皇帝的朋友,一位著名学者。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中有关北京的资料汇编。这本书曾经被认为颇具价值,以至于乾隆皇帝曾在一七四四年下令组织编辑机构扩编此书为一百六十卷的《日下旧闻考》。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北京概述(三十七至三十八卷),重大历史事件钩沉(二十九至三十六卷),街道及庙宇(四十三至六十一卷),园林与郊区(七十四至八十七卷)。


    一个真实的资料来源是《顺天府志》(北京地区的历史),一五九三年初版,一八八六年修改再版,它是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研究的资料来源。


    吴长元一七八八年写的《宸垣识略》用十六章的篇幅压缩了多卷体的《日下旧闻》,它包括了一些珍贵的古地图。孙承泽(一五九二至一六七六)写的《春明梦余录》提供了有关庙宇,建筑,宫廷习俗的资料,采取的是回忆录的形式。由两位知名学者刘侗和于奕正一六三五年写的《帝京景物略》虽有史料价值,但深为丛谈派浮泛模糊之风所累,故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由皇家著名编纂者纪晓岚减裁了部分内容。另有京师通俗图书馆出版了一些当代或更近时期的著作,如《北京风土丛书》,其中包括一本记录北京街头小商贩叫卖声的小册子。


    有两本很好的有关北京的节日习俗的书值得一提。《阴历年》(The Moon Year)是由朱丽叶·布莱顿和伊格·米托伐诺夫(Igor Mitrophanov)撰写,一九二七年在上海由凯利和瓦尔施(Kelly and Walsh)出版的。另一本是《北京日常与年节风俗》(Annal Customs and Festivals in Peking)由德克·波迪(Derk Bodde)写成,一九三六年在北京由亨利·威西(Henri Vetch)出版,这是从张江裁所著的中文著作《北京岁时记》翻译过来的书。由R.W.斯威罗(R.W.Swallow)于一九二七年所著的《北京生活一瞥》(Sidelights on Peking Life)是一本有趣的小册子,内容更通俗易懂。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