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县志卷之二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川徒县知县臣鲍人铺纂修
建置志
城池、学校、公署、水利、津梁、坊表
建置者,凡作于官,利于民者皆隶焉,以为复古者之资也,以为典利除币,思利济于民者之用也。夫小民慎患无知,上之人思患而防之,察利而导之,犹慈母时亦子之饥寒而吻哺之也。其苫乐不能自远也,时有缓急,因其序而先后之可巳。若夫非时营乐,以重劳民力,则又春秋</a>之所深讥也。志建置。
城池
故明之季,田于承平色习,虽以小口重地,城池历久弗治,固圉之逋,阙焉不讲。我皇清定鼎以来,守土者时川修濬,自设军镇之后,更大加增筑,自城万堞治之,归然称雄巨焉。夫国论守国,易有闲训。即今天下虽大定,而江表要书之境,所为巩金汤而坚守卫者。案本可恐也。
隍城
惠二寸,六里十七步,高九尺六寸,创筑不知所紫。三国时哭日为京城,孙韶代伯父河屯京城、潜二治之所。孰符中,周宝再加修筑,今遗禁犹有存者。<
跖门东之北曰新闲甫,曰青阳,南之甫日德化,谓日仁和,西日鹤林,西之南日奉天,亢日朝京。陈撰间改日还京,北之西日来远。十曰利涉,东自定波,后存八门,东曰青阳,西曰登生、还宗,南自鹤林、能和、通吴,北日利涉、定波。嘉定甲茂,郡守史弥坚</a>作新门,七日通津、甘露、逾瞀东山、虎蹲、放鹤、马巷。咸淳以后,所存通十有二:东曰青二阳,南曰南水通吴,仁和、中上,西曰登云,北曰定波,西南曰鹤林、放鹤,西北曰还京,东北曰利涉、通津,今皆废。隍深数尺,唐太和中,欢察使王璠凿。
子城
吴大帝所筑,周六百三十步,高三丈一尺,内外。甃以甓,号铁瓮城。晋郗鉴尝修之,王恭</a>更大改创。南唐剌史林仁肇复修。城门东曰望春,后改曰东海,南曰鼓角,西日钦、尽贤。北门在府治后,名未详。
东西夹城
高三丈尺,唐筑。进士桑华记,不存。东夹城门,南曰建德,后改曰朱方,西曰清风,西火城门。东曰千秋,后攺曰铁瓮,西曰崇化,后改曰高桥。今皆废。
甎城
周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大尺。明初,元帅耿再成重立。洪武元年,指挥宋礼请于朝,甃以甎不。万历十二年,知府吴?谦于府后附城筑垣,与城齐,以卫府治。二十三年,周回城垣,复加三尺,迤北附垣增建虚台三,与北固山相对。城东门二重,曰朝阳,南门二重,曰虎踞;西门三重,曰金银。夹城向北增设小门。北门二重,曰定波,水关二,曰南水关,曰北水关,各起丽谯于上隍。自西门至南水阔,通漕河;自北水关至拖板一桥,通舟楫,余蓄水而已。
皇清城隍四门,南北二水关仍旧制。康熙</a>元年,镇海大将军刘之源修并。雉堞雄峙,较胜于前。
浦西两垒
城西十八里下濞塘之西,晋郗鉴筑。
学校
青青子衿。剌学校废也。徒邑士风愿谨,由来旧已。恭逢圣朝右文盛典,崇重学宫,肃祀典,新庙貌,禁刍牧,诸士得肄业其中,孜孜惕惕,惟是称先,则古经明行修,以上酬国家养士之恩。如或轶闭越范,不先民是程,致以佚达,蹈诗人所讥,谅非藩士所出也。
学
旧学在县治西儒林里。淮海书院房。
宋崇宁以后,倾圯,附于郡学东隅,在成德堂后。建炎中兵火,与郡学俱焚。绍兴十七年,邑令赵学老复建。乾道七年,邑令韩元老重修。
元延祐大年,教授朱天珍建议,仍建县学于儒林坊。今旧总府。至正乙酉,蒙古答察儿监邑,作明伦堂于大成殿后房立两斋,东日成德,西曰育材。作杏坛亭、膳堂于临后,前为仪门。
明洪武初,仍旧学,继以淮海书院。间悦旧在北固山,元贞元年重建儒林里。明初并入儒学。人学地,遂筑观德本于射圃东,学仓于仪门内。正统乙丑毁于火,教谕邓宜等请于巡抚周忱重建。天顺壬午,郡守姚堂凿泮池,设门庑,东立儒林坊。训导徐安经理告以。徐有贞</a>记。景泰甲处,复加修葺。应化十二年丙中,巡抚牟奉撤报亲道院,以其地建尊经阁,构房二十间。宏治癸亥,郡守王存</a>忠扩地立门,置坊牌二座,日德配天地,日道贯古今。正德戊辰,大成殿将颓,郡守邱经撤而新之。庚辰,知县李东建明伦堂两斋,益培某址此偏林坊旧学。之沿革也。嘉靖元年,提学御史肃鸣凤念旧学湫隘,庙祀弗称,因大学</a>士杨、靳二公议,特迁于朝阳门仁安坊寿邱山南麓,即龙华寺故址。堂、斋、门制如前堂之东建。
先师殿,两庑、栏星门,门外为石池,殿后为尊经阁,阁后为启圣祠,作廨舍于堂之西。四年乙西讫山朱实昌记。后,复创敬三亭于堂北。二十二年,知县赵河修葺,曹仿记。巡按御史尚维持于檽星门外设门屏一座,扁日:太和无气。分列东西,为二坊一。曰成德一曰育才。
万历九年,知县锸庚阳将罚锾新之。越二年,知县徐桓谓自迁学以来,乖六十年,科第人文迥不逮昔。乃从诸生请于前后郡守暨学、按使者,移先师庙于明伦堂之前,位置中央,庙向始整。两庑、阙门、檽星门、太和、元气、坊屏俱随文庙攺置。凿沙池于标星门内,跨以石桥,迁启圣祠、尊经阁。敬三亭于文庙旧基,辟儒学门于左,而明伦堂、廨圃、斋房、泡湢,悉如旧制。张位记。癸巳,悉迁学后浮屠于城东焦石山,而学制肃清。此仁安防今学之沿革也。
崇祯五年壬申,知县张文光从训导冯梦龙</a>等议,用堪舆家言高大照方建辞门,迁尊经阁,移置敬三亭。九年丙子,经绅愈谋,自寿邱山移宗公祠于庙左尊经阁后。十五年壬午,知县郑一岳同训导陈尔善等复修缮,有碑刻。钱志驺记。十大年,教谕高应虚移学门东首数武。
皇清顺治</a>十三年丙申,提学佥事张能鳞允知县张晋请,倡助修学。各官绅捐助外,得诸生复身免役银若干。殿庑堂祠,法旧从新,又增修石池外屏穑三座,篇曰:万仞日。训导朱臣率耆民戴世荣、盛有道督工成之。吏部郎张九征记。
康熙八年巳酉,教论王天璧修尊经阁。十年壬论子教谕谈志甃石筑墙,重加修葺。圣庙祥符图经:县西二理,旧有夫子庙。
宋庆左以前,县未有学。庆历中议建学,奉圣像,崇祀学宫。丹徒学之有庙自此始。
明正统乙五,学宫火,圣殿独有。
嘉靖甲申,迁寿邱山麓。庚申,更设木主,瘗圣像于寿邱山。
万顺乙酉建明伦堂。前有唐时宣圣小景、十弟子从像、吴道子画石刻在殿中。
国朝康熙十三年,教谕谈志避先圣讳,改寿邱山为圣像山。
庙制
圣殿、五问在曰伦堂前。两庑、在殿东西各十间。战门、五间,在两庑外。忤池、在战门外。石桥、跨计池。儒星门、二座。石池、在街南,周以石栏。坊牌、口座一,在衔东,曰:德配天地。在街西,曰道冠古今后改曰犀林文苑,今俱废。明伦堂、五间在文庙后,生寿邱山麓。两斋、东曰成德,西曰自才,各十五间。祭器库、即西济房。人门、自东斋房。学门、曰间,在黉门东。离门、在战门东。尊蛊阁、三间在龙门东,上祀文昌,下祀范文正公。敬二亭、在仪门东。启圣祠、曰间,明伦堂东。名宦祠、间启圣祠。乡贤祠、曰门,启圣祠右。宗忠简公祠三间在庑东、尊经阁后、地灵祠、书院、在寿邱山山,相传范文正公门书处。今地。圣像冢、在寿邱山。廨舍、在恩庑尔南。射圃、原在学门西南隅,令彩山上。海仓。旧在射圃之东仪门内。
基址
东至梳儿巷民房,长光十七步;西至寨上民房,长八十大步;南至万仞宫墙市河前,广五十六步;北至寿邱出下,广七十三步断。
以上新文,未经覆勘山基。
东至本山脚民墙三百四十六步,西至本山脚二百四十六步,中广五十九步,南至明伦堂剥岸三十九步,北至官街二十二步。
以上载在栽树考官街南为石池,池之西有市河,自石矶桥疏濬,引城内渐渠水,迤逦至万例宫墙外入内河,今其址尚存。他之东有石卷小桥,纳内河水于石</a>池内。何自北关引江流入内地,新折而东,与石池水合,左交右织,叶独纳清,秀气所钟也。明末乐祯间,居民侵占,桥址堙塞,自是而江称之水不复入石池矣。
名宦祠入祀某大十七位:晋纪</a>公瞻、祖公遁、顾公和、郗公鉴、周公??、张公暗、吴公隐之、谢公、桓公冲、王公龛、江公夷,宋远公淑、澧公湛、袁公粲、梁江公子流公帻之。唐萧公定、韩公漑、李公德祔、宿公国、丁公公署、韦公损,宋柳公开、范公仲淹、叶公适、孙公正节、叶公梦得、于公觌、张公未、张公珊、刘公宁止、韩公世忠、陶公居仁、汗公藻、胡公唐老、张公浚、梅公执礼、刘公子羽、辛公乘疾、李公迪、傅公伯成、吴公渊、吴公潜、董公槐、熊公克、倪公思、王公万、陈公炤、注公立信。明薛公岩、刘公辰、姚公堂、林公鹗、林公福、杨公浚、熊公佑、刘公储秀、罗公循、刘公可、林公华、万公善、海公瑞、叶公诏、茅公坤、周公起元、徐公一椟、翁公为枢。
乡贤祠入祀共三十四位。
晋徐公邈、戴公颙、阑公康之、相公彦范、宋刘公昆之、唐马公怀素</a>、权公皋、权公德国、宋焦公干之、石公延年、曾公肇歌、尹公焞、宗公幸、龚公基先、陆公秀夫、高公佳、茅公湘、明郭公任、盛公祥、毕公升。丁公玑、杨公三清、费公訚、靳公贵、唐公侃、吴公惟二、金公明、万公木、严公宽、吴公之望、华公剑、张公继东、范公仑、张公洪然。
祭器
铜香炉八、大炉二,中炉、小炉四。铜花瓶二对,有座。铜烛台三对,铜簠七副,有盖。铜簋七副,有盖,另有盖四件。铜笾豆十七,铜奠盘七,铜爵三百,铁香炉八。以上祭器系旧制。同知吴淇于康熙戊申订正弭学乐器并祭器共加修补。
锡大香炉二,锡烛台十三对,大一中六小六。锡花瓶一对,锡酒尊三,锡边豆六十副,帛匣十,慢帐一。以上系顺治丙申知县张晋续制。
正殿祭品
祝版,帛五端,全性大烛四枝,重四近。中蜡烛七十枝,重才斤,大降香一炷,小烽香八炷,柏香二炷,牙香八两,芸香二两,末香二斗,鹿一只,如无鹿,以牡牛作。猪三口,每口牡猪七卜斤,共重二百二十斤。羊三只,每双牡羊三十斤,其重九十斤。兔二只,稿鱼四斤,醢肉四斤,醢鱼四斤,栗子十斤,枣子十斤,核桃七斤,芡实三斤,菱米二升,笋小一斤,香料八两,小茵香二两,时萝四两,花椒八两,栀子二两,赤曲八两,黍稷、稻粱各二升,青芹、葱、韭各五斤,大酒二曋,重五十斤。小酒二十四尊,各三斤。油三斤,盐三斤,酱五斤,醋五斤,芦柴三百斤,木柴二百斤,炭二十斤,庭燎二东。
皇清康熙壬戌,增设乐舞生三十六人,如府学儒。
启圣祠祭品
祝版,帛五端,顺烛二十枝,重四祈中峰香一炷,柏香五炷,牙香八两,猪二口每口牡猪六十斤,口关重一百二十斤。羊一只,牡羊,重十斤。兔三双,稿鱼二斤,醢肉二斤,醢鱼三斤,粺子一斤,枣子三斤,榛子二斤,芡实三斤,菱米二升,笋菹一斤,盐一斤,黍稷、稻粱各二升,青芹、葱、韭各一斤,酒一曋,庭燎二束。名宦、乡贤二祠祭品祝版帛二端,蜡烛四对,柏香二炷,牙香四两,猪二口,每口牡猪五十斤,其重一百斤。羊二只,每只牡羊二十斤,共重四十斤。稿鱼二斤,醢肉二斤,醢鱼二斤,栗子二斤,枣子三斤。核桃二斤,黍稷、稻粱各一升,清芹、葱、韭各一斤,酒二曋。书籍大诰</a>、周易</a>大全、书经</a>大全、诗经</a>大全、春秋大全</a>、礼记</a>大全、四书</a>大全、性理大全</a>、二十一史、为善阴骘、肴顺事实、资世通训、五伦书</a>、玉海</a>、文献通考</a>、女教书。
以上系明初颁,今散失无存。
学田
元至正庚申,郡守谢琬置田六顷,谢震记。今不存。明嘉靖巳巳,郡守林华,因尚宝卿杨绍芳捐族人讼田三千二百九蔽有奇,分给府、县两学师生公费,勒石郡学。吏部郎薛应旗</a>记。后被侵隐,申请悉沔徒县归丹徒县征比,以充别项。万属。四十三年,巡抚徐御史房捐银二百五十两,委官买六都民人丰伟田三十五亩,每年税外额拆米麦租钦一十三两六厘五毫。又置六都民人薛应艮田四十四亩,每年税外额折米麦租铜九两零八分。各本人子孙世仙,每年征收租银,给散贫生及会课供给之用。至皇清康熙元年十月内,奉学道行提本年租银二十二两八分六厘五毫,解道振给。又因佃户侵占抗粮,随将前项具详本府,转详本道,归丹徒县例微比。嗣后杨尚宝田一二十九文,抚按置田七十九畋,尽归县征解。
宋贡院
在进贤坊东。淳熙丁酉,郡守沈复</a>建。入十八问。绍兴中,郡守居仁广之,百十五间解额十七人。今废。
元蒙古字学
在正赐库巷。至元二十三年建,至顺二年移置范公桥南,今废。
明社学
在虎踞门内通衢。正统九年,知县桂萼移建于朱方门外内河之东、善济二坊。
宋淮海书院
初在北固山凤凤池。淳熙中,太常少卿高邮龚基先肇议创立,以居淮士之避地者。秘书修撰。张琰主部王大亨、郡守王野、李迪、总领徐果相与协成,理宗御书四字,赐为额。元至元中,为甘露寺所并,元贞元年,教授若一龙重建于儒以二里。明初并入县学。嘉靖甲申,迁学于寿邱山麓。二以其地攺为总镇府。
濂溪书院
初在黄鹤山下,宝祐中,郡守徐臬建,以祀元公。有堂三,斋二、亭二。入元为鹤林寺所并,山长徐苏孙再创于黄祐桥南。大德九年,廉访使命,故置于利涉门内花山下有元公祠、燕居堂。
明清风书院
宋范文正公尝读书于寿邱山。正德庚辰,知县县校其李东即其地建书院,今废。
香山书院
崇祯辛巳,知县郑三岳仍淮海书院创建。
皇清三山书院
顺治戊子,知府赵士冕增修香山书院楼舍,更其名,集诸生较试时修文?。甲午以来,为驻镇军府。
杏坛书院
知在寿邱山。顺治丙申,知县张晋创建,缭垣植杏树数百株。后有诸生数人居之,渐颓。地。附载:明洪武十五年,令建卧俾于明伦堂东壁,南向。洪武二十五年,定礼射书数之法。
皇清顺治八年,礼部中学政六条于天下学校。一、学臣考核,一、学臣新旧交代,不许代署。一、定磨勘罚例,生员不许纠党。一、教官生员与武职兵丁以事有争。教官生员听学臣处置,不许武臣擅责。一、教职不许滥委血顺治九年二月,颁卧碑于天下学宫。知康熙九年,翰林院修撰、提督顺天学政蒋超疏请有司不得褫辱生员。略曰:顺治八年三月饮敕:学政全书明载有府州县提调官员宜严东生徒除干谒渎扰外,俱宜以礼相待,勿得横肆。凌侮,令甲昭然,仰见国家待士之重如此。近见有司视士子如雠,士子见有司如虎,寻常闻雀之事,不待申报,辄行绝楚。臣每阅三申请,有泪在喉,挽救无术。切念书生丝圣贤子弟,以皇上如天好生之仁视之,决不忍其无辜受辱也。请嗣今以后,果有真正抗粮窝论不公不法者,地方官先行报学臣衙门,褫弊歌后审理。奉旨允行。
公署
莅政之所,万民所仰,正衣冠,尊瞻视,父老扶杖观化焉,匪仅峻其堂宇,遂足令人起敬起畏也。
县治
宋在府治东北焚城,后徙石陑桥南制锦坊。
元在府治西南谯门内,即旧总偿基也。延祐三年,达鲁花赤实帖不见尹张希贤等建,屋凡三十五楹,后废。
明在府治东南小市术北。洪武初,自旧址迁创于此。正堂南向,堂西为幕厅、吏舍,列于两庑,立戒石亭于中道,亭外有仪门,堂外翼以两轩,延掌于后堂,令永簿廨居后堂,与史居东庑。永乐初,知以奚寿重加修缮。后土祠旧在仪门内,祷两应,因复新之,扁曰白远土地。教授,郡人孔惟正记。岁久,堂无倾颓。景泰辛未,知县蒋忠迁幕厅于堂东,改创西轩,仪门左右翼于榜房,作狱舍于仪门东。成化壬寅,知县杨琎迁狱于西,绘耕织、乐、荷校受形图于壁,以示劝惩。辟四友亭于公廨右。户部郎中江阴下荣记。宏治乙丑,知县许凤重建大门外,建坊二,曰勤恤,曰保爱。万历丁西,知县庞时雍重修,增扁日江南第三县。立彰善瘅恶碑于县前,迁土地祠于仪门外。祠前水利厅攺为迎宾馆。县正衙门东,旧有房门,旧巡捕首领衙俱。由东司房后径自东角门出,易滋弊窦,时雍皆砌塞。
县丞厅在县廨左,主簿厅在县廨右,典史厅在县廨左前。皇清仍旧治。顺治辛卯,正堂倾圯,知县李先春重二建。丙申,知县张晋建,非二,曰匡扶,曰保育,再相修缮。
司属
高资镇巡检司在城西五十里高资镇。
丹徒镇巡检司在镇东港口,去城东十五甲。
安港巡检司在城东九十里安港口。
姜家嘴巡检司在藤料沙,今裁。
大军仓在治安坊。
预备仓在绿水桥西北。
义储仓在儒林坊,旧廒止五闲,万历乙未,知县庞时雍增建。
镇西仓在西城外上河边,今兑漕处。
京口驿原设于京口闸内临河,万历七年,知府钟庚阳改建西城临河社稷坛左。
炭渚驿在城西五十里。
甘露、新港、丹徒诸坝官厅。
唐钱监,开元二十大年置,宣、润等州,初开钱监。天宝十三载铸炉十,元至大三年铸炉七。在府治。浙西道院,按唐银、铜铁、锡饰之冶,有子百六十六,陜宣、润、饶、衢、信六州。锐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三,铅山四。宋金银、铜、铁、锡、铅之冶,增二百七十有二,所产益广,而独不言涧,则润之坑冶废竭久矣。今并废。
行台
三察院并在千秋桥西。东察院明正统中建。中察院成化丙戌,即丹阳旧馆创建。西察院在中察院西,即明初帅府。嘉靖间,巡江御史修葺。
总兵府在儒林坊,旧服此。明嘉靖间建,今为大营官房。
兵备道公署、佛钞库改置,本为江镇常署。
新察院在北水。皇清总督察舜顾日芃建。后缫江称裁败为口,开外昭关下。
公衢门,顺治十六年,大博成洲之源,统八旗官丹徒县陆公猷讲言兵此防江海,改卫署为公卫门。
水利
苏、松号称泽国。朔渎等类,名日繁多。至丹徒之为邑也,滨江带河,其田顺俱赖通江、通河支流。用资灌漑,但当以时修濬之,毋致激寒焉可也。
沿江圩岸塘堤,自炭渚起,上接江宁府句容县界,下至匡家桥港、丹阳县界,计长三百三十里。
沿漕河上自江口起,下至辛丰、丹阳县交界止,计长四十五里。
炭渚港在二区十三都二居,至司马桥山。
高资港在二区十三都三啚,至香山口止。
黄泥港在区十三都一置。
马先桥港右区十三都二啚。
永丰桥港备港在二区三都七啚。
七甲港在一区。三都四鄙,通至三都七啚止。
钱永港在三区三都三啚。
费家港旧名二里港,通下濞塘,在一区三都三首至四啚止。
下鼻港在一区三都四啚。
断妖港在三区三都七啚。
洪信港在二区二都七啚。
新开口通浮桥内。运河在云山坊。
掘港在云山坊。
甘露港通城内河,出便益桥。运河在云山坊。大一都三啚各半。宋转般仓在此,史弥坚尝濬之。别万野初犹通凤皇池,春夏船泊石壁,人渐淤矣。
金绵港在大三都二啚。宋武帝微时,?荻居此。
斗门港在大亡都三啚。
倒流港在大都啚三啚各半。
青山港在大都三啚。
本杓港在大都三啚。
侯家港在大一都三啚。
范家港在大三都三啚。
杨家港在大二都三啚。
丹徒港通运河,在丹徒镇,系六区二、五都六啚。
渡泥小沟港在谏壁镇,通半舟桥止系一五苦界。
泄沟港在十三区八都二啚。
铁错港通尤家桥,在十三区八都二啚,历六啚至崇七图止。
孩溪港在十三区八都七啚,通至十区八都八啚。九啚古竹止。
柳港在十区十三都三啚,至赵家山止。
大港在十区十三都三啚,至戴家村止。
韩家港在十区十都二鄙,至图山后止。
善家港在十区十都七居八啚。十三都七啚,入啚。
吴沙四图俱通沙腰河,南通刘仙港,北通山北港。
唐家港通萧家港在十三区。二十二都六啚。
殊家港在十二区。二十二都朋七啚,至善家村水洞止。
郭家港在十一区二十二都二啚。三图至南八荡止。
中新港、蒋家港何家港。在十区二十二都一五啚,至向家桥止。
任家港、烟墩港、宗庄港、朱秀港在十三区。二十二都九啚。
祁家港在十一区。二十二都十啚,通朱秀港。
莫家港在十一区。十二都十三啚,通徐府庄。
孟家港、刘仙港在十三区。二十二都十三啚,至丹阳县界止。
温家港所大平港在十一区。二十二都十二啚,至丹阳县止。
罗家港在十三区二十二都。又十二啚,至丹阳县陆路界止。
浮桥通新闸在云山坊。三蚁河通内河,出便益桥。北通甘露港在大围云幽山坊。大三都一啚,地界。
西城脚下娃娃桥,引内市河水出运河,在城内市西、宝城等坊,城外岳祠坊。
关门桥,至庄前止。水出运河在岳祠坊地界西城脚下流水洞,引内市河水出运河,坐落城内善济一等坊,城外岳祠、虎踞坊。
便益桥,通内河,至三以河北通甘露港在虎踞太围坊大一都一图。
丁卯港在六区一五都十三啚。
车村港在华家庄六区三五都十啚,历十一、十三啚止。
丹徒埧通江潮在丹徒镇。
京口巷在城西北。江口新港在京口、甘露之间。明宏治十二年憺。?鱼港在通律门外。涧壁港在县东三十里。南史</a>作谏,南唐卢绛传作涧。庙渎港情。
上朱港、下朱港、沙灰港、二寨桥港、县汝山港、上戴港。其黄港、徐港、季港、张港、人许港、生港俱在县东南乡。第一漩在京岘山,系三五都三居,水入运河。第二旋在本家湾,系三五都二啚。第三灭在万寿寺前,系大三都二啚。水慨田俱明万于中,知县庞时雍清出,给价开濬,各立石下鼻塘明时为民间隐占。万历中,知县庞时雍清出,濬泪丈余,给榖增堤,植柳千株,可备旱僚,众民便之,仍为立石。今半为田塘,仅存半。
屯塘、古塘、马塘、对塘、东塘、北塘、官塘、水塘、侯塘、彭塘、职塘、破塘、店塘、前塘、塔塘、缪家塘、康潜塘、上湾塘、显堽塘、西庙塘、杨树塘、墓冈塘、黄杜塘、鲍村塘、羊栅塘、高庄塘、路西塘、夏侯塘、夏修塘、赡军塘、黄杜村塘、南塘、新砦二白露塘、东子塘、一在一都。三角塘、塾塘、被塘、半塘、辛塘、枝塘、徐港、新塘、波斯塘、罗木塘、三在三都。许家塘、中旋塘二下漩塘、二在五都。九家塘、皇塘、石塘、凌塘、大塘、新塘、蒋塘、草塘、漏塘、破塘、官塘、俊塘、上塘、赵坟塘、石城塘、张家塘、石市塘、东菰塘、西菰塘、破宿塘、上双塘、下双塘、菱子塘、行塘、劣撤塘、上戴塘、下戴塘、东下戴塘、张花台塘、阜塘二水塘、三基塘、华塘、陈塘、丁家塘、陶庄塘、二在六都。黄塘、吴塘、杜塘、高旋塘、在七都。满塘、鹦塘、菱塘、石湾塘、颜巷塘、鹤头塘、义庄塘、朱公塘、在十都。观塘、洪鹤塘、和尚塘、黄公塘、官庄塘、陈湾塘、二在十都。大塘、张田塘、家东塘、东么塘、郭家塘、杨家塘、吴家塘、朱家塘、大埤、张家塘、坊西塘、谢岸塘、百马岸塘、在十二都。二如塘、三角塘、求塘、聚塘、张兴、谈塘、苏塘、赞塘、魏及、崔塘、五塘、李塘、颜崛、曰塘、焦塘、干塘、丁增、萌塘、周塘、古塘、前塘、花塘、长塘、智塘、官塘、闪塘、小塘上若双塘、西塘、丹水利王、邬家塘、华家塘、许家塘、戴家塘、蔡家塘、马家塘、王家塘、朱公塘、魏公塘、钱公塘、康公塘、府学塘、人师塘、马蝗塘、螺蜘塘、旧杨塘、浮萍塘、陈上塘、黄沙塘、池子塘、塔山塘、泊林塘、东双塘、西高塘、中高塘、南庙塘、西湾塘、古刘塘、长堰塘、大堰塘、大南塘西渡官。塘、后地干塘、菱塘、三陈塘、二刘、刘塘、金山祖塘、二在十都。满塘、鹿塘、社塘、柳塘、胡家塘、莫家塘、抱子塘、言水塘、瓦审塘、高岖塘、木城塘、张南塘、墟沟塘、经山塘、村中塘、后湾、道士塘、在十四都。徐墓塘、谢湾塘、丁余塘、包庄塘、莲河塘、蒋公塘。在卜五都。
津梁
津梁自历代以来,白某建、某重建,皆备载之,盖以民不病涉,政所先也。亦有以里民或缁流兴建者,其利济之意尤可传。至若闸坝、堰埭,并附纪焉。
千秋桥在府治西。晋王恭作万岁楼于城上,其下有桥,因名千秋。宋嘉定间,郡守史弥坚重建。明永乐中,更名永安桥。宏治十四年,与城南虎踞桥俱圯,知府王存中皆新之,大学士杨一清</a>记。
绿水桥俗呼高桥,在千秋桥西,唐以来有之。杜牧</a>之诗:青苔寺里无鸟迹,缘水桥边多酒楼。指此速。宋乾道中,郡守蔡洗重建,旧仍名。明洪武初,重修,更名鼎新桥。宏治壬子,知府郑杰重修。万历辛巳圯,知府徐桓重建。
太平桥在绿水桥西,旧为板桥。康熙二十二年,僧普覞募建石桥。嘉定桥在千秋桥南,旧名利民桥。宋淳熙间,郡守钱良臣甃以甎,覆以亭,邑人呼为钱公桥。嘉初,郡守复甃以石,易今名,俗呼镇方桥。康兴,邑耆民高拱</a>斗重修。
清风桥在嘉定桥南。宋景祐间,范文正知府事时。重建,俗呼为范公桥。苏子瞻怀刁景纯诗有伤心范桥水之句。嘉泰、开禧间,郡守辛弃疾</a>复甃以石。长桥在清风桥南,宋嘉定乙亥重建。
通济桥在南水关上。元延祐二年,守臣太平因水门旧北创建,蜀杨如山记。后圯。至顺二年重建,今名南水关。
虎踞桥在虎踞门口,为郡孔道。明万历丙子,知府张纯易之以木,春运时撤,民大不便。后知府苏兆民易以石,更名泰运。
迎恩桥在金银门外。明成化巳丑,知府翟敬重建,宏治乙卯,知府郑杰重修。
镇西桥旧名拖板桥,在今社稷坛前。大历二年废。二至顺二年重建。明正统中,侍郎周忱、郡守郭济重建,太常少卿郑雍言记。康熙初,耆民高拱重修。
通阜桥当金银口,旧为板桥,因系冲道。明万历时易以石桥。程公桥在上闸南,宋嘉定前巳废。见上关注。
嘉泰桥在市东紫金防。宋嘉泰间造,故名。俗名真子桥。后废,重建,更名中市桥。
张公桥在中市桥北,旧名汤家桥。
柏家桥在张公桥北。
怀德桥在绿水桥南。
水砗桥在丹阳馆西。
斜桥在积善坊。元名登瀛桥,在旧县学东北。
大围桥在乾元万寿宫北。
小围桥在大围桥西。大围、小围以近江围岸大小名。市河之水皆由此二桥出江。
韩氏桥在嘉泰桥南。
染皂桥在市南旌拳坊今刁家巷。上有亭。宋景中,郡民重建,俗呼观音桥。亭废。明正德六年,少保家重建。
火炭桥在养济院山。真珠桥在火炭桥南,俗呼西桥。
皇祐桥在市南防。明初得断碑于桥下,乃皇祐间所建,故名。
朝真桥在皇祐桥东南,以近东观故名。
石躄桥在悬妙坊口。旧桥下有石矶,今废。
坝子桥在石挞桥东,旧名霸子头,里人建桥。
石桥在清风桥侧,受嘈水,折旋而入市河,人名小桥。
新观桥在光肴桥西,旧名社坛桥。
观东桥在光希观东。
七御桥在旧丹徒县治西,上有石梭貌七枚,故名。俗呼道人桥。桥下有石翁仲二,若道士然。
利洗桥在城西,知府潘三桂建,寻易以木,后甃以石,又名浮桥。
西园桥在放鹤门内。
关门桥在登云坊西城西旧有西防门。是桥介二门间,取关通之义,故名。
折桥在关门桥北,今名洪济桥。
师姑桥在三折桥西北。
红门桥在红门子寨内。
龚家桥在博马务巷。
圆通桥在唐颓山后,旧名土桥。
水西桥在水西门。
梦溪桥在朱方门外,水源自圆通沟入漕渠,以沈内翰括居梦溪,故名。嘉泰中,郡守辛弃疾重修。旧呼小桥。
盆澳桥在嘉定桥东南。
菜市桥在市南坊,旧菜市所在,故名。古老桥在清风桥东北。
苏公桥在清风桥东南。
林太师桥在苏公桥南,林肇仁庙在桥东,因绝。
通吴桥在长桥东南。
臭桥在通吴桥南。
双寨门桥在臭桥东,水源发京岘山,过臭桥入长河。
卷逢桥在钦贤门外北固山埂下。
得胜桥当朝阳门口,顺治中,里人重修。
青龙桥在杂造局前。
县桥在制锦坊,县治在此,故名。
胭脂桥在后百礼堂,今县学西。小桥在胭脂桥南。
西城桥在府治西,嘉定十五年,郡守善湘建。北通郡治,南通饷台,官府行其上,行人往来其下。今废。
便民桥在南水关外。明宏治中建,今易为木桥。
升仙桥在城南鹤林寺。相传??衣杜鹃,花神自桥腾空去。
洗马桥在京口驿西,唐太子洗马陈翌建,故名。
今蒸桥在城西阳彭山下,顺治中,里人建。栖溪桥在平等寺前,今废。
东鸿鹤桥在仁和门外,俗呼核儿桥,石栏作孩儿状,故名。
西鸿鹤桥在放鹤门外。
香花桥在鹤林寺前。乐昌桥、程道桥、鲍家桥并在登云门外。
螽斯桥在南门外土城下,里人为祈子建。
双和桥在城西运河边,邑人程可聘建。
戴港桥、柳港桥、大港桥、黄泥桥、向家桥、韩渡桥、杜家桥并在丹徒东乡。戴港桥见祥符图经。
樊桥、涧壁桥、徒儿桥、倒流桥、泄港、石桥并在大慈乡。涧壁、徒儿见图经。
下濞桥、罗木桥、七里桥、乐亭桥、炭渚桥、都里桥、芦定桥并在义里乡。
下濞、乐亭、炭渚,见图经。高资桥在义里乡。延祐五年,邑人蔡祀等重建,吏部王事俞庸记。顺治戊戌,邑人重建,今名东方桥。
观音桥在涧壁镇,其上有亭,宏治辛酉修建。
上会桥、乌莫桥并在高平乡。马公桥在新丰镇,跨漕河。旧为明知县陆梦祖建,名陆公桥。康熙十年倾此,里人募重建,巡抚都御史马公祜捐赀以助,因易名马公桥。
丁卯桥在城南三里。晋元帝子裒镇广陵,运粮出京口,为水涸,奏请立埭以丁卯日,制可。后人搆桥因名。唐许浑</a>筑别墅于其侧。浑有归丁卯港诗。明杨文襄三清有丁卯桥别业。
永宁桥在崇德乡丹徒镇,跨运河。康熙十九年重建。
东桥在崇德乡。内通白免、高山之水。濬河须高筑官坝,以防山水陡发。
颜洲桥、开禧桥、波杳桥、车村桥。水挞桥并在崇德乡。
丁角镇上下二桥、千秋桥、张部桥、刘偃桥、都湾桥、曲阳桥、小时桥、萧于桥、吕家桥、万岁桥、卧龙桥并在洞仙乡。此乡旧隶延陵,惟丁角一桥见图经。
埤城南北二桥、寨桥、草村桥并在昌平乡。
上塘石桥、彭桥、白露桥、官塘桥、楚墓桥、大地桥、画师桥、栈冈桥、刘公桥并在长乐乡。
西津渡去县治九里,北与瓜洲对岸,旧谓之蒜山渡。唐李德裕</a>为浙西观察使,于蒜山渡严勒渡邂,即今西律渡也。宋乾道中,郡守蔡洸置五艘,以御风涛之患。先是,船舫小而多虞,至是消百巨艘五,以采皆遗制,各置旗二,以利涉大川吉伍字为识。其受有数,发有片,又别浮轻舸以送,国传,遂鲜贺风波之圜。元延祐中,以总管叚廷圭言,增船十五,官收船资,以免挟勒。泰定中,革去滥设排岸监渡人吏,寻以船资不便,罢之。明正统间,巡照能朕性津梁。侍郎周忱作盘二,佥水工三十余以济渡。又甃石埂三十余丈,直抵江皋,人免病涉。万述中,知县庞时准遇风禁渡。船各立限,限以人数,悬榜立石,人鲜覆溺。
石公渡在定波门外,去府治九里石公山下。渡江至开汤。
高贪东西渡在燕益县西四十里。东达仪真,西至铁键桥。
大港渡在大法镇西。渡至畅州苑林村。
韩桥渡在丹徒乡。复朱倬</a>诗:阳溪人唤渔樵动,江上潮平船欲行。即此渡也。
甘露港渡。唐孟浩然</a>诗:愁杀渡头人,指此。
山渡、谏壁渡、丹徒渡、柳港渡、大港渡、小东堡渡、马师桥渡、叚固渡、莫家港渡、当江渡。
京口闸在城西北。京口港口,距江三里许,莫究其所始。唐漕江淮,撤阐置堰。开元中徙,漕路由此。唐书:开元二十五年,齐济迁润州刺史,州北距瓜步沙尼将潘六十里,舟多败溺,渐徙漕路,由北口求治伊娄渠以达扬,岁无覆舟,减连钱数十万。按伊娄案今爪州北至扬子运渠是。其地当时瓜洲隶润,故矜得以以道。宋淳化初废堰。绍圣、元符间,仍为阐。宋四刺国史志:元符二年九月,润州、京口奥间卑工。先是,两浙转运判官曾希蕴献奥间利害,命孝蕴兴修,仍相度位启闭日限之法,在是如浩成。嘉定中更葺嘉定人年,郡守史弥坚浚渠记云:沿渠而闸者五首曰宋口、闲文,日腰关。又其次曰下中、上阑,视时节次第,以门,以出纳得江之舟。岁宝久,木朽石助,择美材密石而更葺之。祐元年二月,淮东总领兼知镇江府赵与訚重建。元初间废。天历二年复。七月,江浙行省委检校惜徐承务同本路伯便所日画车通利水以济连河。总管郭圭言:江山元有程公而句王职,及树水石挞,每岁江湖满隘。此申惟运河今岁上流无雨,水源艰饰,渐阳既少,北岸益高,徒步五里,方可登舟,纵欲中小人间,人力莫为。达鲁花亦明用答失,言:京口旧间久废,江皋一里皆成洲塞,刚东又作土埭,以蓄阿水,江潮虽涨,阻隔不通,莫若开掘于沙,散去士埭,仍于江口置则,以时启闭为便。是年十月九日竣事,民甚便之。明天顺巳卯,因浚漕,河作阐三。岁以时启闭。详见漕河记。宏治辛亥,都御史似钟复修。
腰闸在京口闸东,嘉定前何侧有石刻云:腰间南至转般仓,前拖横桥,长一百九十丈,河面阔十丈。上闸在妙觉庵侧,嘉定志云:在程公桥团楼北。是时柄已废,楼亦坏矣。中闸在香糯仓后。旧志:在大军仓后何侧。石刻云:中间至上门,长三十九丈,河而澜十七丈。嘉定七年。
下闻在程公下坝东。宋淳祐中,郡守许堪重修。间口。石杜刻云:漕间敝漏,郡守许堪以石易木,始工于淳祐癸卯之秋。河侧有石刻,藏转般仓东南墙口至下闸七十九丈五尺,何面阔九丈。嘉定七年。
栲栳闸在演武塲西南,宋淳祐中,郡守何元寿置,后更以石桥。
大渎山闸在城南三十五卑。闸当水势旋冲处,舟过多覆没。
减水闸在程公下坝之东,下间之西,上为石桥。宋咸淳中,郡守赵溍</a>建。关有石刻,咸淳六年七月十六曰立。
州厌港闸二石一木一。宋嘉定中,郡守史弥坚置。以上八间俱久废。
小闸在新河,康熙元年重建。
新闸在南水关外,即灭渡极旧址。明天顺已卯,浚漕河作间,以杀水势。
丹徒镇闸元天历二年重建。漕河分渠通江,筑闻以引蓄江水,最为便利。
水?在高桥东,漕水溢,则此矶受之,入市河而达于江。今废。
黄水?在丹徒镇江口。宋绍熙间,郡守陈居仁创。张留有记,不存。
丹徒涧壁二石?,宋庆元三年,总领朱晞颜</a>创。以漕渠乾涸,重创二?,引江潮入渠,当时便之。后十废。
程公坝上下二,上坝在甘露港,下坝在京口港,相去二里许。宋成淳六年,郡守赵潜立。搢以启间泄渠水不便,故改立二埧,民甚便之。明攺甘露坝曰新港、霸甘露。今废。
?鱼坝在城西北?鱼港上,今废。大塘坝在洞仙乡塔山下。
覰鹚堰未详何地,唐僧皎然</a>送杨山人往京口买药歌:夜惊潮没鹴鹚堰,朝后曰:出芙作楼。丁卯埭在城南三里。晋司马裒立。舆地志:元帝子裒镇广陵,出运京口粮,为水涸,奏讲于可卯港立以今废。
经函,在城东南四十里。蔡林杂记:京口漕河西有良旧数十顷,所势低于河底,若不置细,出泄水川。
印为湖经函,高数尺,阔亦如之,皆巨不磨球而成,自连河泄水东入于江。
风云路水巷。宋宝祐三年,郡守应印飞筑。自上河街至普照寺,沿河三带,因民居湮塞,舟行阻滞辟而筑之,置水巷以便防虞,扁曰风云路。
坊表
坊,表示旌劝也。旧志所载,后人弗克肯搆,风雨公圯蚀存者十不二三。今仍系其名,既以昭前美之不可湮,且俾教子慈孙,徘徊兴感,生共析薪砂负荷之心也。
紫金坊在嘉泰桥西。
阜民坊在税务街。
元妙坊在石?桥北。
制锦坊。在石壁桥南。
福寿坊在长桥西。
千秋坊,在府治西。
甘棠坊,范公桥西。
旌孝坊在冠子巷。
孝感坊在大市北。
至孝坊在高桥北。
积善坊在竹竿巷北。
通津坊在高桥西。
江口坊在还京门外。
欢君坊在洗马桥西北。
进贤坊、清风坊俱在府治南。
以上皆宋元故额,今无有有者。继反立极、成德、达材二坊在府学东西。
群圣大成、下学、上达二坊在县学西西。
保障畿辅,整饰江淮二坊在总兵府,今攺兵备道东西。
勤恤保爱二坊在县治东西,今攺匡扶保育。
承流宣化二坊在府治前。
文会坊在县学内。
儒林、文苑二坊在县学棂星门外。
迎恩驻节二坊在京口驿东西。贞肃坊在察院南。
以上诸切皆为公署立。
褒忠坊在云山街褒忠庙前。
表忠坊在寿邱山麓,宗忠简祠之东。
威灵坊在城隍庙前。紫极仙宫。
蓬莱真境二外,在石髓桥西。
招隐坊在招隐山下。
帝道遐昌昭应之坊在城南张王庙。
惠我斯民坊在城西东岳褐。
以上诸坊皆为祠庙立。
梯云坊为举人张祯建,在登云坊。
登瀛坊为举人刘铨建,在元妙观。
登贤坊为进士盛祥建,在登云街。擢桂坊、步蟾坊。
十贤坊为举人丁智建,在市西街。
登科坊为举人管敏建,在怀德桥。
及第坊为举人胡清建,在小围桥。
自贤坊为举人刘忠建,在洗马桥。
钟英坊为举人管祯建,在果子巷。
攀桂坊之为举人骆玉建,在织染局。
衔进贤坊书为举人钱宁建,在菜市街。
登科坊为举人丁宁建,在织染石。
衔兴贤坊为举人高宁建,在市东。
步瀛坊为举人阮政建,在谏壁锁。
中选坊为举人范敏建,在千秋桥东。
解无坊为举人谢瑶建,在洗马桥。
荣科防为举人沈鉴建,在竹竿巷。
毓秀坊为举人谭文建,在经家巷。攀龙坊。
登俊坊为举人戴洪建,在五条街。
跨鳌坊为举人祖迪建,在丹徒镇。
腾达坊为举人顾祜建,在嘉定桥。
文央坊为举人徐润建,在观音桥。
亚元坊为举人胡升建,在曲阳。
文魁坊为举人毕昇建,在骆晓。以。
双凤坊为进十蒋敷将敌建,在莲花亭。
进士坊为进士宁珍建,在小市冲。
此美坊为进士胡信建,在小围桥。
丹桂、进士二坊为进士吉惠迪在创巷进五马二坊为知府袁洁建,在土河街。
凌云坊为举人汪铺建,在高桥。会元坊为进士费訚建,在府学东。
凤鸣、朝阳二坊为进士赵祥建,在第二楼街。系坊。
世桂坊为举人达颖建,在县治西。
应奢、进士二坊为进士吴宣建,在虎踞门外。
x魁坊,为举人王齐建,在府学西。
迸士坊,为进士达毅建,在县治。
登庸坊,为举人刘镃建,在怀德桥。
攀龙附凤坊,为举人颜信建,在卢坟口。
登庸、步、天衢二坊为进士丁玑建,在织染局南,后攺为仪曹儒宪。
得俊坊为举人张经建,在莲花亭。
解元坊二,探花坊一为编修靳贵建,一在清风桥,一在儒林街。
文明坊,为举人杨纲建,在上河街。
大司成少宗伯学十三坊,为侍郎费暗建,在黄祐桥。
崇俊坊,为举人李时建,在文昌坊。
进士坊,为进士萧利建,在城隍庙前。
崇贤、进士二坊,为游士许完迪在泽。
宾贤、进出二坊,为崇士唐赐建庄金原驿。
大学士尚书</a>官保三坊,以学士靳贵建,在纪释门。
两者字大叠制大宰、大学、亡柱国、保传六坊,为天宁士扬二清始甄蠡秘衔墨五经</a>士二功之三。食变吴在建。在为常门、鸾诸清经二坊三云奉人张激建,在鸿鹤桥南。
备宪二坊。御史王济</a>建,在高桥北。案史曹逖建在石健桥南,要为绌圣过,以逖无千秋婚云。至编武心以为会尤。曹大章会魁姜实贝外郎夏儒建在京。案曰字后河边五星聚见。劲为遥子畎自省本蔚狥心琦周廷侍冯曾糟建在十聚洗二则云:御史坊注为涛法、李一鼎难,在外秋桥西溪逆诸坊。为科第立贞节切丹徒在第三楼。术为进十赵祥母节妇高氏违淑贞坊学激碍醴人德十灾之龙。吴淑</a>姊贞女奚钱运所掘震亭敬紫变云业羞女殷氏建。双烈妙在南城。糠则集釜云山下皇消康熙背藏害为小妇谢氏舆其女袭氏建,以止储逝漏削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