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刋靑城山記卷上
3个月前 作者: 彭洵
濤江彭洵編輯
及門諸子校刋
原始記
靑城山者,灌之南山也。地濱大河以西,帶江背郭,綿延不下百里。《元和志》謂:『在靑城縣西北三十里。』《寰宇記》謂:『在靑城縣西北三十二里。』是也。自三皇時,甯封棲眞,黃帝問道,靑城之名遂著迨。漢天師張道陵斬草除溷,講授丹經,白日冲舉,靑城於是益顯。雖羽衣淸脩,棲遲岩穴,後先不可殫述。而靑城之名,播諸冊籍,艷穪無窮。道書云:靑城爲神仙都會福地記云上有没溺池甘露芝草。《玉匱經》云:此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黃帝所拜,奉爲五岳丈人。黃帝刻石拜謁纂書猶存,天師立靑城治於中。《五岳眞形圖》云:靑城洞天所在,其下別有日月分精所照。《御覽》云:黃帝遍厯五岳,封靑城山爲五岳丈人。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連峯掩映,互相連接,靈仙所宅,靈異甚多。《名山洞天福地記》云:第五洞天周迴二千里,名寶仙九室之天。《唐六典</a>》:劍南道名山之一,曰靑城。《枕中記》云:鬼谷先生爲太元師,治靑城山。《方輿勝覽》謂靑城一名赤城,又名靑城都。陸放翁亦云:靑城一名赤城。杜光庭</a>云:岷山連峯接岫,千里不絶,靑城爲第一峯。山有七十二小洞,應七十二候。八大洞,應八節。《輿地記勝》云:靑城八大洞,一太乙,二九仙寶室,三娑羅,四高臺玉寶,五麻姑,六寶園,七聖母,八都督。漁洋山人云:靑城有山市,當天淸氣朗,一望皆城郭都市,瓦屋螺靑,車馬人影,往來絡繹,甫詫異間,移時隱滅。此固靑城之大較也,古人之記載眾矣。若邱壑之奇,壇廟之盛,高人逸士之廣,方外技術之繁,又豈區區者所能盡哉。唐錢起有靑城山送楊杜二郎中赴蜀軍歌云:〈蜀山西南千萬重,仙經最說靑城峯。靑城嶔岑倚空碧,遠壓峩眉吞劍壁。錦屏雲起易成霞,玉洞花明不知夕。星臺二妙逐王師,玩瑀軍書王粲</a>詩:日落猿聲連玉壘,晴來山翠傍旌旗。綠蘿春月營門近,知君對酒遙相思。宋趙忭有謁靑城山詩云:背琴負酒上靑城,雲爲開收月爲明。觀宿有詩招主簿,盧同無分見先生。牆留古畫仙姿合,石載奇文俗眼驚。都念吾鄕山亦好,十年孤負爛柯行,范成大</a>再題靑城山詩云:萬里淸遊不厭滽,雙旗換得一枝笻,來從井絡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峯。海内閒身輸我逸,山中佳氣爲人濃。題詩試刻巖前石,付與他年蘚暈重。 國朝王士正望靑城山詩云:雲氣連西域,名山仰漢標。千秋軒帝跡,每夜岳靈朝。玉宇峻丹壑,神燈下碧霄。丈人一招手,天路未應遙。顧光旭游靑城山詩云:子美遊靑城,題詩作五字。五字何足多,靑城覺靈異。我來遊靑城,白雲暫留憇。未暇更題詩,復恐礙雲意。偶然咳唾落九天,不曾點著靑城地。蔡時田將赴靑城,從離堆渡入筏村,道中卽景云:過江指靑城,江村一灣綠。踏沙去洲渚,岸行入林麓。樹密靜行人,林深鳥側目。一坪淺草地,十丈古喬木。四圍佐濃陰,數點漏初旭。便可席其間,樹裏微風出。一坐訂終日,蟬聲聞斷續。未到六六峯,先此忘塵躅。又靑城雜詩云闌風伏雨過靑城,洞裏琳宫少送迎。隔斷乾坤支杖影,岩搖日月入鍾聲。六時巖畔聽殘偈,三素雲中謁上淸。五月騎驢遊太華,不如來謁范長生。蔣制軍礪堂遊靑城山詩云:話到靑城意欲顚,悠悠天地浩無邊。神仙弱水三千里,世界空花四十年。前古有懷皆渺矣,後今相識總茫然。任他大夢終朝醉,風月從來不愛錢。邑宰王夢庚遊靑城詩云:傑閣崔巍倚上淸,淸宵餘味步虛聲。峯圍仙磬深難散,月避神燈遠愈明。坐久風前添鶴氅,更殘天上聽雞鳴。何當絶頂凌霄漢,來試猴山子晉笙。查禮遙見靑城欲遊不果詩云:靑城近接岷山南,層巘叠嶂浮蒼嵐。舊稱福地列第五,芝草窑花春長探。前爲赤城後大面,天國丈人名屢變。樹叢石古老怪生,晦夜煌煌聖燈現。上矗天倉,三十六峯靑,峯峯插雲多奇形。別開??竅八大洞,符合八節潛通靈。小洞周圍七十二,數應候氣見神異。羣仙翱翔宅九區。杜甫</a>登之,不敢唾其地。我茲移家官江源,林巒傍我搖靑痕。修途未暇陟崇嶺,短歎長哦鑒山影。待約他時雨霽初,提壺獨往尋幽境。吳勤惠公棠西廵望靑城山詩云:蘿衣蘚磴簇雲屏,州六高峯石氣淸,懸澍卽爲天下雨,不須丹竈叩仙靈。〉
四至記
《洞天福地記》云:靑城周迴二千餘里,是山勢綿延,不可紀極第。就域内所常遊者,舉之,西至大面山,山後老人村,諸山概歸縣記。南至太安山,東至香積寺山,北則山麓數十里,胥屬平疇。
諸山記
靑城之山,最高而最上者爲大面山。一名趙公山,因趙昱隱此而名。《潛確類書》云:大面山爲七十二福地之一,羅眞人所居。《輿地紀勝》云:在三溪之北,高七十二里。蓋其地山勢陡峻,雲霧時隱,下視羣峰,兒孫羅列。每春冬積雪封逕,如銀海玉山,人踪罕到,惟虎豹之跡時出入耳。凡遊者皆以盛夏新秋天淸氣暖,窮數日力方可登陟瞻眺。過此則不可往。去由大面山北,趨而漸低者,爲大坪山,幽杳高曠,樹茂林深登,大面者必經之道。東去爲老君巖,巖有老君廟,山因以名。又東爲三台山,又東爲??斷山。前明萬厯間謂山中有王氣,令鑿斷之,故名。又東少南爲卧牛山,古名石梯山,又名伏牛山。有異花芝草,食之可以長生。見《輿地紀勝》。再東爲大牛心山。少北爲小牛心山,又名端翠山。《輿地紀勝》云:獨立雲中,諸峯不接,上有石池,爲仙人藏劍之所。又東爲登龍山,卽古龍門山。一名石峯山,又名看花山。危橋相向,若層門然。中峯有紅躑躅花,陰靄數步,遂改名看花山。宋馮山人隱於三溪路牛心山前,看花山後,當卽此。少北爲鳳凰山,山產麩金,居人多因以富。然亦易爲地方擾累。東北則爲橫山,一嶺橫出,上下皆平疇,過此盡陸地矣。由大面山直東爲八卦臺,卽古壓月山。《輿地紀勝》云:山在靑城縣西,晉朝置上皇觀於上,上有桂木名花,靈芝仙草,李阿常游。是八卦臺,卽古壓月山也。杜光庭記云:靑城山八大洞,應八卦,以通八水。其中五大洞,上應列星之宫。瑤林寶樹,金沙玉田,水淸而甘,草靈而秀,八卦之名,殆由此歟。《輿地紀勝》云:成都山爲靑城案山,前臨麻姑洞,深不可測。舊志云:靑城道宫,丈人、上淸爲最,餘皆在山麓。五里至上淸宫。又至成都山,則爲半山。至大面,則爲巓。以此考之,八卦臺似卽成都山,仙人洞卽麻姑洞。然無磪指,不敢遽定。再東爲王婆崖,崖中有「湻熙四年趙眞修路」八字,是宋時巳多遊者。崖有龍洞石定江,水入之聲若雷鳴。東下卽滴水崖,懸溜數十丈,淸涼可飲。按王象之</a>云。龍居溪在成都山下,眾谷之水皆注其中,懸流九十尺,下有龍洞,殆卽此水歟。存之以俟博雅,東下爲龍滚邊,俗名羅鍋扁,卽龍洞水出口處。過此亦盡平陸矣。由大面山南趨,爲通靈溝,俗名偷營溝。以獻逆自此入,破太安寺故也。再南爲長坪山。《輿地紀勝》云:山在味江之上。昔杜宇與居人避水其上,城壘居第,往往尙在。有太安寺,寺門蓋花坪老澤路也。又《方輿勝覽》云:長坪山捫蘿而上,鳥道三十里,爲牡丹坪,殆卽此歟。再南爲沙坪山,當卽古花坪。又古寶唐山,產佳茶。明楊愼和章水部茶歌跋云:往年在館閣,陸子淵謂沙坪茶信絶品,何無稱於古。余曰:毛文錫《茶譜》云,玉壘關寶唐山有茶樹,懸崖而生,笋長三寸五寸,始得一葉兩葉。晉張景陽成都白兎樓詩云:芳茶冠六淸,逸味播九區。此非沙坪茶之始乎。據此則沙坪之山,又卽寶唐山矣。詩云:玉壘之關寶唐山,丹危翠險不可攀。上有沙坪寸金地,瑞草之魁生其間。芳芽春茁金鴉觜,紫筍時抽錦豹斑。相如凡將名最的。譜之重見毛文錫,洛下盧同未得嘗。吳中陸羽可曾覓,逸味盛誇張景陽。白兎樓前錦里旁,貯之玉盌薔薇水。擬以帝臺甘露漿,餅聚龍雲分麝月。蘇蘭薪桂淸芬發,參隅迢遞渺天涯。玉食何由獻金闕,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獨品茶兼品士,西南測陋阻明陽。官府神仙多蔽美,君不聞,夜光明月,投人按劍嗔。又不聞,二腫蟠木,先容爲上珍。由通靈溝,東趨爲馬蝗岡,岡下爲棊盤石,相傳古仙人對奕處。北趨爲木魚山,又北爲鉸子山,靑烏家謂爲靑城翊衞。由馬蝗岡北折而東,爲第一峯,卽古高臺山也。高峯秀出,襟帶諸山水村,山郭一覽無際。山有聖燈,每晴霽光熖熊熊飛行各嶺,仍還舊處而滅。《吳船錄》云:岷山數百峯,悉在檻欄下,如翠浪起伏,勢皆東傾。夜有燈出四山,以千百數,謂之聖燈。說者多不决,或云古人藏丹之光,或云草木之靈。亦有光,或又謂神龍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則謂仙聖所設化也。由第一峯南趨,蒼翠萬狀者,爲三十六峯,卽古之天倉山也。《輿地紀勝》云:在延慶觀南,連崖隱軫,爲三十六倉,神仙密藏金石異寶米鹽雜貨於中。又云:諸峯屹然,有三十六,每峯各有一洞。杜廣成云:前十八曰陽峯,後十八曰陰峯。宋宫大防詩云:天倉三十六,褰擁翠微間。晁公遡詩:天公夜半剪冰花,三十六峯如玉立。卽此南折而東,爲涼風頂。又東爲禪師崖,崖爲入山險隘,有一夫當關之勢。明季太安寺僧了空鑑,隨率眾禦賊,觸崖死難,鄕人義之,繪像崖間以祀。今山民婚喪,凡鼓吹過境,必祭而後可行,蓋英靈所致云。再東爲筆架山,峯巒數曲,因形賦名。再東爲香積山。《輿地紀勝》云:山寺前有瀑布,有鷄骨禪師塔,山有頂名孤鶴,形勢孤峭,矯若鶴立。故絡繹而下,岡巒競秀,蔥鬱怡人,幽溪曲逕,隔絶塵寰,又復別有天地。由第一峯而北,爲丈人山。范成大謂至上淸宫,下視丈人峯,直牆堵耳卽此。唐岑參有靑城丈人峯詩云:五岳之丈人,西望靑瞢瞢。雲開露崖嶠,百里見石稜。龍溪盤中峯,上有蓮華僧。絶頂小蘭若,四時嵐氣凝。身同雲虛無,心與谿淸澄。誦戒龍每聽,賦詩人則稱。杉風吹袈裟,石壁懸孤燈。久欲謝微祿,誓將歸大乘。願聞開士說,庶以心相應。丈人之南,爲鬼城山,俗名月城山。《錄異記》云:王蜀壬子??七月十三日,靑城鬼城山滯雨崖崩,暴水大至,在丈人觀後,高百餘丈。殿當其下,將憂摧壞,俄墜石如岸,偃水向東,竟免漂陷。觀中嘗苦汲,自此暴水出處,流泉直注厨内,其味甘香,冬夏不絶。丈人東南爲元眞山。《輿地紀勝》云:在丈人觀前,上有神草如稻苗,食者昇仙。東北爲飛赴山。《方輿勝覽》謂飛赴寺,在靑城飛赴山下者,是也。從此徑趨平原矣。由第一峯而東,爲混元頂,三峯特起,駢羅鼎峙,狀若覆釡,蔥翠離奇。第三頂下爲天師洞,洞在峭壁間,崇竦千尋,直下如削檐檻,飛空下視股栗。洞口羣山,若拱若揖,浮嵐空翠,盡在襟袖,山外靑疇綠野,厯厯在目。洞中有天師像、開元御勅碑。西漚李惺</a>有憶靑城天師洞舊遊詩:云十二樓高接玉京,四無人影四無聲。爐邊斜倚栢燈坐,醉後倒拖藜杖行。大雪封山惟一白,寒潭受月恰雙淸。茫茫此境何由再,夢入松關路亦生。洞北綿亘東趨者,爲龍居山。俗名靑龍岡,一名排坊岡。再東爲太平山,一名藥王山,山趾卽太平場,市聚也。洞南爲偏橋,橋當兩崖中斷,下臨深溪,一落千丈,細逕如線,僅支一木,蟻附而行,游者輒止。今已鑿山通,道作天然橋,翼以石欄,坦夷無碍。度橋而南爲祖師殿,爲軒轅頂,卽甯封棲眞,黃帝問道之處。舊有軒皇臺,今廢。又南爲擲筆槽,槽深數十丈,自南而北,直達偏橋,不下里許。按王象之碑目云:天師戒鬼,筆迹深一十三丈,濶三十丈,在大龍橋側。《名勝志》云:龍橋處兩峯之間,相去百餘步,峯巒危竦,橋在峯半,漸促漸小,可五六寸,長一丈五尺,兩岸懸崖,俯臨不測。山傍有誓鬼石,天師與鬼兵爲誓,朱筆畫山,靑崖中斷,今斷處石並丹色。據此則大龍橋卽今之偏橋,朱筆所畫之靑崖,卽今之擲筆槽也。南折而東,爲白雲溪,乃文潞公爲張俞罷宅處。又東爲乾元山。《錄異記》云:乾元之南六十餘里地,名東柱西柱,眾山連接,峯巒秀異。又云:東有數峯峭拔,一峯最高,云是蒲仙上昇之所,是乾元之名又最古矣。再東爲三獅山,重岡秀出,狀若伏獅,橫截南下諸山,別具意態,靑鳥家謂所以鎭水口也。蓋靑城諸山,以大面爲祖,高臺爲樞,天師洞爲中主,羣山環衞,空翠四合,每春融日麗,朝焰溟濛,樹色山光,狀若城郭,圍繞空際,故曰靑城云。
宫觀記
靑城爲古今名勝,宫觀綦多。滄桑屢變,興廢迭更,不能備舉,第就所存與可考者書之。在大面山之腹者,曰慶雲寺。寺最古,相傳爲明初建。人踪罕到,未經親厯,恐猶未確。蓋靑城宫觀,晉唐所建者多也。在八卦臺者六。一曰上皇觀。《蜀志補罅》謂卽古元眞觀。建自晉,神芝異草嘉樹名花,多產於此。芝草如稻苗,食之可仙。唐章孝標詩云:烟霞星蓋七星旛,想像先朝駐禁鑾。輦路已平裁藥地,皇風猶在步虛壇。樓臺瑞氣晴蕭索,杉檜龍身老屈蟠。翻感惠休并李郭,劍門空遠望長安。 國朝黃廉訪雲鵠有詩云:?吏何綠謁上皇,仙山有處近高蒼。雨添崖翠迎眉潤,風逗溪聲引興長。萬木陰濃宜避暑,雙杉年久自生香。觀門古杉大數圍,千百年物也。暫容領畧烟霞趣,爲語同人去莫忙。蓋謂元宗幸蜀時曾遊此也。其五則曰靑皇觀,曰 上中皇觀,曰 文昌宫,曰 眞武觀。在三台山者,一曰 東嶽廟。在龍滾邊者二,曰 上元宫,曰 靑山寺。在鳳凰山者二,曰禹王廟,曰 廻龍寺。在木魚山者三,曰 天眞觀,曰 圓明宫,曰 白雲觀。在鉸子山者三,曰 九泉菴,曰 九龍菴,曰 樂靜菴。在三台山者一,曰 沈家菴。在太安山者一,曰 太安寺。相傳寺始自唐,明代復振,樓殿之盛,甲於靑城。獻逆之亂,燬於火,今猶有嘉靖間古鐘,記至正及成化諸年復建事。在沙坪者一,曰 郭家菴。在頓子崖者一,曰 白馬廟。在乾元山者一,曰 黑虎觀。在龍居山者三,曰 石筍堂,曰 龍居菴,曰 飛仙觀。 國朝許水南《儒龍有緣溪赴常道觀飛仙觀》詩云:連峯忽中開,奔峭亦巳了。斷壁夾溪深,危磴出林杪。曲折緣蒼崖,迢遞穿叢篠。一涯地偪仄,十里天繚繞。夕景翳藤蘿,茫茫失昏曉。路窮見仙都,朱閣懸縹緲。前登但過雲,俯瞰出飛鳥。初驚物象幽,坐使塵跡少。茲遊偶然遂,已爲來者肇。誰歟知我心,窺擔山月皎。在孤鶴頂下者一,曰 香積寺,卽古靈巖寺。《輿地紀勝》云:靈巖寺在香積山,寺前有鷄骨禪師塔。又云:禪師西魏時來靑城山,嗜食鷄,今有塔在香積寺。是香積之名,宋巳盛傳矣。在丈人山之陰者曰 丈人觀,在丈人山之陽、鬼城山之東者曰 建福宫。按《吳船錄》云:丈人峯下五峯,峻峙如屏,觀之臺殿上至岩腹。丈人,自唐以來號五岳丈人儲福定命眞君。傳記畧云:丈人姓甯,名封。黃帝問龍蹻飛行之道,今賜名會慶建福宫。是丈人觀之爲建福宫,實自宋始。舊志云:靑城山有丈人觀、丈人行宫,據此則今之建福宫,乃古丈人觀。今之丈人觀,乃丈人行宫也。《靑城甲記》云:黃帝封靑城山爲五岳丈人,乃岳瀆上司,眞仙崇秩,一月之内,羣岳再朝。晋代置觀焉。《續博物志</a>》云:靑城縣??春秋</a>,以蔬饌饗丈人山,令躬行禮,蓋蜀之望山也。《錄異記》亦云:司馬承禎奏元宗云:名山岳瀆,血食之神,以主祭祀。太上慮其妄有威福,以害蒸黎,分命上眞,監??川岳。有五嶽眞君,有靑城丈人爲五嶽之長,彈紏萬神,各置廟以齋食爲饗。王蜀咸康元年,王衍嘗奉太后太妃,同禱靑城,游丈人觀,謁建鑄像。《全唐詩》有靑城丈人詩二章。其送太乙眞君酒云:峨嵋仙府鶴沈沈,玉液金華莫厭斟。凡客欲知眞一洞,劍門西北五雲深。曲龍山翫月,云月砌瑶階。泉滴乳玉簫,催鳳和烟舞。靑城丈人深處遊,元鶴唳天雲一縷。唐杜甫丈人山詩云:自爲靑城客,不睡靑城地。爲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祠西(一作洞口)佳氣儂,綠雲擬住最高峯。倩除白髮黃精在君看,他時氷雪容。太后徐氏丈人觀謁先帝御容詩云:聖駕歸梧野,躬來謁聖顏。旋登三徑路,似陟九嶷山。日照堆嵐逈,雲橫積翠間。期修封禪禮,方俟再躋攀。太??徐氏丈人觀詩云:獲陪翠輦喜殊常,同陟仙壇豈厭長。不羡乘鸞入烟霧,此中便是白雲鄕。宋文同</a>詩云:羣峯垂碧花,下擁岷仙家。神皇被金巾,坐領五帝衙。威靈攝眞境,俗語不敢譁。精心叩殊庭,俯首仰紫華。願言鳳羅盟,畢世驅塵斜。循奉蕊珠戒,期之飛太霞。陸游丈人觀詩云:黃金篆書榜朱門,夾道巨竹屯蒼雲。崖嶺劃入天地分,千柱躭躭壓其垠。濯纓肅謁丈人君,廣殿空庭吹寶薰。摩挲畫稿手爲皸,異哉山兜與土羵。物怪齾齾如邱墳,仙人珮玉雜帨帉。手整貂冠最不羣,欲去不忍恨日曛。道翁采藥晝夜勤,松根茯苓獲兼斤。食之植立彊骨筋,枸杞羣吠聲狺狺。山爐小甑吹幽芬,朱顏不飮常自醺。我亦宿誦五千文,一念之差墮世紛。誓將從翁走如麕,隱書祕訣何由聞。又有題丈人觀道院壁云:斷香浮月磬聲殘,木影如龍布石壇。偶駕靑鸞塵世窄,間吹玉笛洞天寒。奇香滿院晨炊藥,異氣穿巖夜浴丹。郤笑飛仙未忘俗,金貂猶著侍中冠。孫太古畫長生作舉手整貂像,尤爲奇逸。在高臺山者,爲上淸宫。《吳船錄》云:上淸宫在最高峯之頂,以版閣插石作堂殿,下視丈人直牆堵耳。《輿地紀勝》云:高臺山在丈人祠之西,晉立上淸宫於上,山有列聖殿,今廢。按《新五代史</a>?前蜀世家》云:王衍嘗與太后太妃遊靑城山,宫人衣服皆畫雲霞飄然,望之若仙。衍自作甘州曲,述其仙狀,上下山谷,衍常自歌,使宫人和之。又乾德五年,衍起上淸宫,塑王子晉,尊以爲聖祖至道玉宸皇帝,肖建及衍像,侍立左右。又於正殿,塑元元皇帝,及唐諸帝,備法駕朝之。《益州名畫錄》云:命杜齯龜畫於上淸祖殿,并授翰林待,詔賜金魚袋。又史稱唐莊宗使李嚴聘蜀衍,與朝上淸宫,蜀都士庶,簾帷珠翠,夾道不絶。《靑箱雜記》亦云:衍造上淸宫成,塑元元皇帝及唐諸帝像,衍躬自薦饗。按舊志靑城山有列聖殿,當卽諸帝像殿也。宋陸游有宿上淸宫詩云:九萬天衢浩浩風,此身眞是一枯蓬。盤蔬採掇多靈藥,閣道攀躋上半空。累盡神仙端可致,心虛造化欲無功。金丹定解幽人意,?作山椒百炬紅。夜中山谷火煜然,俗謂聖燈,意古藏丹所化也。登上淸小閣云:樓觀參差倚晚晴,偶然信腳得閒行。欲求靈藥換凡骨,先挽天河洗俗情,雲作玉峯時特起,山如翠浪盡東傾。何因從此橫空去。笙鶴飄然過洛城。又有宿上淸宫詩云:永夜寥寥憇上淸,下聽萬壑度松聲。星辰頓覺去人近,風雨何曾敗月明。是夕山下風雨絶頂,月明到曉。早??文辭妨至道,中年憂患博虛名。一菴儻許西峯住,常就仙曹問死生。又有自上淸延慶觀歸過丈人觀少留詩云:再到蓬萊路欲平,郤吹長笛過靑城。空山霜葉無形迹,半嶺天風有嘯聲。細棧攀雲縈峭絶,危橋飛挂插澄淸。玉華更控靑鸞住,要倚闌杆待月明。范成大上靑宫詩云:厯井捫參興未闌,丹梯通處更躋攀。冥濛蜀道一雲氣,破碎岷山千髻鬟。但覺星辰垂地下,不知風雨滿人間。蝸牛兩角渾如夢,更說紛紛觸與蠻。文同有題壁一絶云:天氣陰陰別作寒,夕陽林下動歸鞍。忽聞人報後山雪,更上上淸宫上看。在天師洞者,爲常道觀。觀爲隋大業間置,始名延慶,唐改常道,宋名昭慶,今則概言天師洞矣。唐時爲飛赴寺僧侵居,元宗時勅令仍歸道士。其御勅碑畧云:蜀州靑城,先有常道觀,元在靑城山中。聞有飛赴寺僧,奪以爲寺。州旣在卿節度撿校,勿令相侵。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舊所。使道佛兩所,各有區分。今使内品官毛景懷、道士王仙卿,往蜀川等州。故此遣書,指不多及,右勅。宋文同有昭慶觀詩云:琳崖盤玉霄,彩翠接步武。雲霞不可畫,泉石固難譜。神幢逾百尋,常轍厯萬古。靈瀑誰與窮,長飛六時雨。 國朝蔡時田有初入靑城寓常道觀詩云:入山森耳目,蒼深天地失。合?聳靑巋,蔥蒨藴山質。蓊毓藏神理,烟靄滿欲溢。藤蘿蔽日月,子午多不的。萬古養蔚藍,天應苔蘚蝕。琳宫遙在望,茂樹隔澗密。仙人御祿髓,大是甯封匹。老作靑城游,咳唾成點碧。胡麻飽我饑,趺坐訂二日。天師洞之南,爲三皇殿。殿爲古黃帝祠遺址。又南爲古偏橋,橋南三里爲祖師殿,又南爲白雲溪。按《輿地紀勝》云:淸都觀,在延慶觀上二三里,一名洞天觀。宋文彥博鎭蜀日,市淸都觀側隙地,以贈張愈。其下卽白雲溪,因號白雲隱居。宋史</a>亦稱白雲溪,爲杜光庭隱處。以地考之,古無祖師殿,惟淸都觀在白雲溪上,則今之祖師殿,當卽古淸都觀也。再南爲古儲福觀,今廢。按儲福觀,在延慶觀南,天倉山下。《福地記》云:天倉諸峯,神仙以爲帑庫,往往有得異物者。《輿地紀勝》云:儲福觀天倉諸峯,屹然三十六。天氣淸明,於天峯閣望之,一一可數。陸游云:儲福觀爲唐玉眞公主修眞之地。今祖師殿、軒轅頂一帶,多有宫觀遺趾,儲福當不外此,特不可指名耳。宋沈少南有詩云:割盡齊峯奉魯元,更開沁水占名園。何如帝子空山外,落日騎驢芳草原。胡叔豹詩云:棄形如遺但養神,阿兄爛醉棃園春。人百撼之耳不聞,何物女子乃獨醒。徑來空山卧白雲,不見漁陽胡馬塵。陸游詩云:路轉屏風叠,雲藏帝子家。窮幽行犖确,息倦倚槎枒。綠蘚封茶樹,淸霜折藥花。世無勾漏令,誰此養丹砂。天倉山又有威儀觀,今亦廢,不可考。宋文同有威儀觀詩云:羣峯削瓊瑶,老蘚探古綠。應招大岷去,簪笏儼相逐。珠宫袐仙仗,錦笈藏寶籙。上帝此爲倉,其田堪種玉。在靑城之麓者,長生宫,漢之碧落觀也,宋名長生觀,一名范賢觀。《雲谷雜抄》又謂范仙觀。舊志云:范寂字無爲,又稱名友,字子元。漢昭烈時,隱居修鍊於此,得長生久視之道。帝屢召不起,封逍遙公。後主易其宅爲觀。夀一百三十餘。晉李雄亂,率千餘家依靑城,保險自守。雄欲迎爲君,固辭。封天地太師西山侯。蜀人多敬奉之。唐味江山人唐求有范賢觀詩云:數里綠山不厭難,爲尋眞訣問黃冠。苔鋪翠點仙橋滑,松織香綃古道寒。晝傍綠溪鋤嫩玉,夜開紅竈撚新丹。鐘聲巳斷泉聲在,風動摇花月滿壇。宋陸游有長生觀觀月詩云:碧天萬里月正中,淸夜珥節長生宫。廣寒勿墮人間世,但怪步虛聲?瑶臺空。四山沉沉萬籟寂,夭矯髯龍舞娛客。珥貂老仙期不來,獨倚闌干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銀闕氷壺處處看。天台四萬八千丈,明年照我扶藜看。又小憇長生觀飯巳遂行詩云:淸絶長生觀,再遊疑後身。人間空石刼,物外自壺春。道士靑精飯,先生烏角巾。囘頭增悵望,倦馬橫征塵。 國朝西漚李惺長生宫詩云:隱隱琳宫隔石橋,數聲淸磬遠相招。荷都貼水池新漲,竹不篩風暑亦銷。塵世勞人均褦襶,神仙好處但逍遙。看棊尙有機心在,未若同傾酒一瓢。在飛赴山下者,有飛赴寺。相傳在今王家林。卽寺僧之侵常道觀者。《方輿勝覽》謂在靑城縣飛赴山下,舊名昌聖院,乃唐左軍容嚴遵美捨宅,有四望亭。《神僧傳》云:靑城山有異僧,出入井中,赴供長安,頃刻復還。廣明中乃賜名飛赴寺。按《北夢瑣言》稱遵美徙劍南,王先主優待甚異,於靑城山下卜別墅以居。則遵美之卜宅,在王蜀時已屬廣明後。又按開元御勅云:常道觀在靑城山中,聞有飛赴寺僧,奪以爲寺云云。是開元時已有飛赴寺,非遵美宅也,明甚。又按紀元年表,廣明爲僖宗乾符七年改元,開元爲元宗年號,相去百年,何待廣明始賜名飛赴耶。二說均有未合。蓋飛赴之名,因山而起。遵美卜宅近寺,後或捨入寺中抑。或遵美好爲福田利益,廣有佈施,爲時傳頌記者附會之,而未及深求,遂致兩有參錯,亦未可知耳。宋文同有飛赴寺詩云:平林露層巘,上獨置孤寺。羣仙馭飛駕,往往赴於此。風光幡影亂,日落鐘聲起。誰可謂詩豪,興來吟萬紙。
古蹟記
牡丹坪,《方輿勝覽》云:自靑城之長坪山,捫蘿而上,由鳥道三十里許,有平阜數十畒,高樹蔽天,春深先花後葉,狀若芙蕖,香類牡丹,人號枯枝牡丹。譙定、李浩隱其中。范成大詩『千丈牡丹如錦蓋,人間姚魏敢爭先』是也。
芙蓉坪,《吳船錄》云:大面山一上六十里,有坪坦夷,曰芙蓉坪,道人於此種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雖羽衣輩亦罕到。軒皇壇,卽授道壇。《靑城山記》甯封棲眞北巖之上,黃帝築壇,拜爲五岳丈人,今訛爲軒皇臺。
天峯閣,在儲福觀。《河圖括地象》謂觀爲玉眞公主修眞處。有天峯閣,望三十六峯如列屏。
讀書臺,在白雲溪,爲杜光庭讀書處。陸放翁讀書臺詩自註云:光庭字賓聖,括蒼人。喜讀書,工辭翰應百篇。舉不中,入天台山爲道士。僖宗召見,賜紫充麟德殿文章應制。後隱靑城山白雲溪,自稱東瀛子。蜀主王建</a></a>賜號廣成先生。有《廣成集》一卷,《壺中集》三卷。詩云:山中猶有讀書臺,風掃晴嵐畫幛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靑蓮居士幾時來。赤城閣,在長生宫。《輿地紀勝》云:長生觀後有赤城閣。舊志云:漢昭烈時范寂隱居此閣,手植枬樹猶存。後主改爲碧落觀,宋始改長生觀也。
譙巖,在大面山。宋史稱譙定愛大面山之勝,棲遯其中。蜀人指曰譙巖,敬而不敢名也。
玉華樓,《輿地紀勝》云:在丈人觀。宋陸放翁有《夜登靑城山玉華樓木蘭花慢》詞一闋云:閱邯鄲梦境,歎綠鬢,早霜侵。奈華嶽燒丹,靑谿看鶴。尙負初心。年來向,濁世裏,悟眞詮袐絶幽深。養就金芝九畹,種成琪樹千林。星壇,夜學步虛吟。露冷透瑶簪。對翠鳳披雲,靑鸞遡月。宫闕蕭森,琅函一封。奏罷。自鈞天帝所有知音,郤過蓬壺嘯傲,世間甲子駸駸。
三師壇,在六時巖下。昔天師戒鬼後,蜀人立壇以奉三師。三師者,天師、嗣師、像師是也。
黃帝祠,在常道觀。《靑城山記》云:在黃帝授經壇下,隋時建觀,有張天師遺跡,及明皇御書碑。據此當卽今三皇殿。
冲妙觀,舊名老君觀,政和間改今名。有杜光庭重修記。乃漢天師化蜀曰,太上老君降靈之墟。
廣福院,在大面山左,下臨皂江,去郡十里,實爲勝槪。羊馬臺,在赤石城崖上。天師與鬼誓,形如羊馬,故謂羊馬臺。天師池,在上淸宫東北麓中。昔天師居石城崖上,於此作池,以飮鳥獸。又有天師栗,乃天師手植,十七株。
甯先生洞,在龍宫山後石室中。黃帝時先生居此洞,黃帝詣而師之。
軒轅臺,在延慶觀後。有石龕中,有天尊像,及移觀手詔碑,并開元帝玉眞金仙兩公主等像。
龍宫,在上淸宫西南,崖穴可容千人。龍穴,在常道觀東。摩雲、虎嘯二亭,在香積山靈巖寺寺門。今寺西有摩雲亭,殆卽址歟。
玉眞洞,皇甫士安《靑城山記》云:前爲靑城,後爲大面。其下東北有太華、玉眞、高城、朝紀、九超、三極、開元、靈元等洞。上帝以五嶽仙眾劉景迴等主之。
金華宫,在上皇觀不一里許。唐金華、玉眞兩公主建。前蜀王衍與母徐太后,同遊避暑。宫遺址在焉。
天倉洞,咸通中河東薛逢爲綿州剌史,夢入洞府,及出門,有人謂之曰此天倉洞也。尋使人訪焉,入洞十里許,仙迹宛然,隔溪見山川居第,然不敢渡而止。
石天地,在常道觀。天形有十二角,地形正方,濶六七尺。漢天師置此,與鬼爲誓。
玉女洞,在大字崖南,龍居山北,已廢。數年前山崖雨裂,石壁間露此三字,洞字惟水旁數點,玉女字完好。按《山海經補注》云:素女在靑城天谷山,今名玉女洞。當卽指此。
龍門洞,在香積寺,溪逕曲折,巖磴幽深。有巨石,狀若門闥,上書龍門石三大字,卽古龍門洞也。放翁有龍門洞詩云:我來香積寺,淸晨厯龍門。孤峯撑蒼昊,大壑裂厚坤。古穴吹腥風,峭壁挂爪痕,水浮石楠花,崖絡菖蒲根。橫策意末饜,搴裳探其源。絶景豈可名,恨我詩語煩。須臾蒼雲合,但恐白雨翻。東走得平野,萬里扶桑瞰。石日月,《隋書》靑城山有石日月像。《玉匱經》云: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有石日月像。天師立靑城治,於其中者是也。或謂在延慶觀東北,或謂在西北,迄不敢定。
遇仙巖,在龍居岡,濃翠迷天,瀑布飛灑,時異人往還,覿而不覺,及擬議則不可見矣。
虎圈,在高臺山絶頂,傳爲古仙人豢虎地。尙有鐵索,在崖竇中。金鞭崖,在山陰十三峯半一洞,約廣數尺,中有物狀,若金莖者三,二直一橫,光彩射日,晴霽望之,一一可數。昔人謂天倉諸峯,神仙以爲庫,藏異寶於中,殆其然歟。俗謂蜀藩慶符王所遺,殊謬。
大朝陽洞,在混元頂北,山崇嶺峻,地極幽深,每旭日初昇,滿山紅紫,氣象萬千。黃廉訪雲鵠有宿朝陽洞曉望詩云:夜雨空由枕石眠,起來揩眼盼遥天。平林日射靑如黛,大野雲鋪白似綿。妙境靜觀殊有味,良遊重續又何年。生機樂意人間滿,肯羡蓬萊頂上仙。小朝陽洞,與大朝陽洞相距數丈,風景彷彿。
誓鬼臺,《明一統志》在丈人峯下。《輿地紀勝》云:丈人峯下,舊有龍穴,出水淹害禾稼。天師立石臺於上鎭之。開元中剌史楊勵,乃刻一面爲元宗眞容,一面爲佛,一面爲天師像。試劍石,在延慶觀北,高濶皆數十丈。一名三島石。舊志云:相傳靑城多妖魅,天師欲誅之,甫運法轟雷爍電中,忽大石當路,天師揮劍一擲,石遂中分,南一片復裂爲二。
漏米石,在香積寺。舊志云:先朝有鷄骨禪師,振興道場,每於石縫中漏米,以供齋厨。今石尙存,而米不復漏。
内江王府,沙坪山内有殘碑,已不可讀。惟内江王府數字尙存。殆獻逆之亂,曾經避地山中歟。
鬼界古碑,王象之碑目云:在鬼城山下。昔天師驅鬼於絶域,有鬼界古碑,字畫磨滅,不知年代。今悉無存矣。
天生橋,在乾元山,懸崖萬仭,有片石插削壁間,長可丈許,前凌空際,無所依倚,惟名花異草披拂左右。相傳爲仙人遊戲之地。大字崖,在高臺山北,丈人山南,崖壁刻靑城山三字,大可數尺,故名。按淸字,唐開元十八年始去其點,此書猶有水旁,殆隋唐間人所書歟。
范長生遺像,在丈人觀。舊志云:宋孫太古畫壁侍中范長生舉手整貂蟬像。有詩云:浮世升沉何足計,丹成碧落珥貂蟬。宋文同有題孫知微畫詩云:太古奇偉士,精思獨於畫。馳心入茫昧,萬物赴揮灑。當時一名重,顧陸非爾亞。卓哉靑城筆,妙絶冠天下。寥寥九天仗,一一若神冩。吾恐千載後,是終無繼者。六時水。《錄異記》云:靑城山宗元觀,南二里有峭崖,面對觀中,高五百餘丈,其山崖上有授道壇,昔甯眞君與軒轅黃帝授道之所。澗底石龕,有元宗皇帝御眞。每日六時,有水從崖上出,至今不絶,時人游禮見焉。仙經云:第五洞天上有流泉懸樹,一日三時灑落,謂之潮泉。舊志謂其水順陰陽爲消長,不涸不溢,故曰六時。又云六時水三字,河東邊敏修施,天漢勾千齡書,住持馮守中立。石俱八分。今龕與御眞及勾書皆無,水尙如故。
天池,在上淸宫殿南。《福地記》云:靑城有甘露芝草天池。《輿地紀勝》云:高臺山上有天池,晉立上淸宫於上。俗謂爲麻姑池,誤矣。龍池,舊志云:池有二,一在仙人洞之前,方圓丈許,深數尺,眾流競注,不溢不涸。一在香積寺殿前,廣可盈丈,澄淸不滓,終??如常。
鴛鴦井,舊志云在上淸宫殿北,濶不盈丈,深亦如之。二池相距數尺,其水互爲淺深。
鹿飲泉,《輿地紀勝》云:在靑城縣西靑城山。
龍居溪,《輿地紀勝》云:在成都山下,眾谷之水,皆注其中。懸溜九十尺,下有龍洞。按《潛確類書》云:成都山,爲靑城案山。今靑城之案,惟龍居山,無成都山。而其下溪水多??得,毋因溪之名并其山,而龍居之遂失成都之名歟,迄不敢定。魚子水,在靑城山西北谷中,流入岷江。云中有魚羽翼能飛,舊傳得餐者長生。
三溪水,在龍居溪下,水激巨石,穿坳爲潭,龍族居之。上有古天宫,老君石像,皆神仙遺跡。
響水洞,在禪師崖北,洞中流水不息,響若輕雷。每夜闌更盡,有若笙鏞簫鼓,自洞而出。
石筍,在龍居岡之北,高十餘丈。旁有小者,一高一低,依附而立,尖簇插空,狀若巨筍。
九株松,在延慶觀。范蜀公詩:九松崢嶸姿,一一大夫封。古銀杏,舊志云在常道觀靈官殿側,圍一丈六尺,高十餘丈,枝間鍾乳倒垂,狀如玉筍,長短參差,雅若圖畫。中皇觀崖壁,亦有銀杏二株,圍一丈二尺,高十餘丈,虬枝四蔭,蒼翠玲瓏。歧莖?,在天師洞前少南。大僅拱把,高約數丈,一本而中兩歧,相傳爲天師所植。
大小將軍樹,蓋丈人觀牡丹也。高十丈者,名大將軍。五丈者,名小將軍。蜀郡桑門公實悟光《題錢舜舉折枝牡丹》詩云:三月江南媚景天,姚黃魏紫鬥爭妍。那知十丈將軍樹,卻在靑城古洞前。《蜀志補罅》稱靑城山有一百八景,風月佳時,登儲福望之,厯厯可數。今經數百年滄桑迭變,有昔存而今廢者,有跡在而名殊者。表彰無人,遂就淹耳。兹並錄之,以待後賢搜訪。彭祖峯。 石鑑峯。 龍牙峯。 野雲溪。 藏雲塢。 齊雲榭。垂虹亭。 捎雲閣。 觸石軒。 卧雲菴。 靑溪。 碧桃溪。 芙蓉溪。 海棠溪。 溪光亭。 過溪橋。 乳泉。 滴珠泉。 淸風洞。 鑑湖。 荻花洲。 蓼嶼。 碧霞洞。 躑躅溪。 斜川。 曲水。 紫霞洞。 鑑橋。 藥圃。 紫薇洞。 靑陰橋。 酴醿洞。綠篠橋。 玉微亭。 紅霞塢。 爛柯亭。 灌稻泉。 翠光亭。茅堂。 紫陽洞。 桃源。 暗香亭。 金華堂。 舸齋。 蕙谷。黃梅嶺。 煎茶溪。 芹浦。 鸚鵡林。 韋廬。 野人澗。 柘坪。 寶蓮社。 妙高峯。 婆羅坪。 木蘭岫。 桂香亭。 石室。白蘋洲。 藻壑。 望岷埡。 豹谷。 百花潭。 鹿關。 瑞香嶺。 芝畦。 瑞荷塘。 蒹葭渚。 黃浦。 菱灣。 芭蕉谷。 直釣亭。 和芳隴。 金棖莖。 鑑雉洪。 橘徑。 芙蓉島。 ??寒洞。 葦杭。 棲眞洞。 望山坡。 黃葵坡。 鳳簫樓。 跨鳳亭。牛關。 馭鶴峯。 化成洞。 望關臺。 凝碧溪。 寶陀巖。 玉女潭。 蓴陂。 藏春島。 水仙??。 薝蔔岡。 丹臺。 浴丹池。 曝藥臺。 芳草渡。 采薇汀。 金??隄。 菖蒲谷。 種茶嶺。 桂子谷。 九曲池。 華海。 紅梅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