泿水等(卷三十七)
3个月前 作者: 郦道元
本篇导读
《水经</a>注</a>》记载了多条南方的河流,卷三十七就有淹水、叶榆水、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等大河,以及流入这些大河的许多支流。但由于唐、宋以前,南方仍是地广人稀的烟瘴之地,土著民族部落散居河谷山林之中,开发程度甚低,成为朝廷贬斥官员、流放罪犯的地方。而南方居民主要是百越部族,散布于广大的山林、水滨,与中原文化差异甚大。古代中原人士对南方的情况不甚了解,从流放归来的官吏、南征还乡的士兵,以及曾经南下的商旅等人口中得知的信息,多是奇风异俗,处处潜伏危机,使人闻之生畏,但南方的奇珍异宝,又引人入胜。
《水经》经文和郦道元</a>《水经注》对于南方河流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其中泿水的错误非常严重。《水经注》所记载的泿水,基本上是现代的珠江水系,据现代的地理知识,珠江是由三大水系汇合而成,三大水系分别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在古番禺(即现代的广州)一带分为众多水道,交错成珠江三角洲,分流注入珠江口。《水经》的著者和郦道元都未到过南方,更未涉足珠江流域,因此他们有关南方河流的信息,多是合并不同资料和传说而成,未经查证,因此《水经》和《水经注》所记述的泿水,与现代所知的珠江水系颇有差异。现代所知的珠江最大水源是流经广西的西江,而西江的源头在云贵高原,称为南盘江。但《水经》和《水经注》所记述的泿水源头,是今广西柳州附近的洛清江,洛清江源头在广西、湖南交界山区,也就是《水经》的“武陵镡成县北界沅水谷”,往南流会合柳江之后,在桂平注入西江主流,称为浔江;往东流,在梧州(古代的苍梧)会合桂江,开始称为西江。桂江的上游,就是举世闻名的山水风景区:桂林漓江。《水经》和《水经注》完全没有提及柳江以上的水系,可知当时中原人对这一带的认知仍然模糊不清。
《水经》和《水经注》也无法弄清楚东江与西江的关系,于是依照传闻,在泿水注入南海之后,却有“余水”重新出现,往东再转往北流,经一千五百里,再与员水会合,然后再注入南海。这条“余水”竟然逆流而上,实在不可想象。事实上,这条余水就是现代流经广东龙川、河源、惠州、东莞的东江。《水经》和《水经注》所记述的余水,与员水会合,这条员水,应该就是流经现代潮州的韩江,而韩江的上游梅江,在龙川附近,与东江只有一岭之隔,很可能古代曾经发生过河流改道,而传闻之中,东江与梅江相通。
经 泿水出武陵镡成县北界沅水谷1,南至郁林潭中县2,与邻水合3。又东至苍梧猛陵县为郁溪4;又东至高要县为大水5;又东至南海番禺县西6,分为二:其一,南入于海;其一,又东过县东,南入于海。其余水又东至龙川为涅水7,屈北入员水。员水又东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
1 泿(yín)水:古代传说中的南方河流,《山海经</a>·南山经》之中有祷过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由于南方偏远,中原人把岭南的大河附会为《山海经》提及的泿水。武陵镡成县:汉高祖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治所在索县。汉武陵郡范围相当于今湖南省西部沅江流域,并延伸至邻近的湖北、重庆、贵州、广西一带。镡城县,据《淮南子</a>·人间训》记述,秦始皇</a>征伐岭南,派尉屠睢发兵五十万南下,分为五军,其中一军塞镡城之岭。镡城县具体位置不详,应在湖南、广西交界山区,东晋时县废。
2 郁林潭中县:汉郁林郡相当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及贵州省相邻山区,治所为潭中县,即今柳州市。
3 邻水:汉朝邻水又称潭水,相当于今广西境内的柳江。
4 苍梧: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交界地区,治所在广信县(在今广西梧州市或广东封开县)。猛陵县:在广信县以西,今广西藤县境内。
5 高要县:汉朝隶属苍梧郡,今广东省肇庆市区。
6 南海番禺县:汉南海郡,相当于今广东省中部及东部,治所在番禺县,即今广州市老城中心。
7 龙川:秦开岭南时所设置南海郡四县(番禺、四会、博罗、龙川)之一,治所在今广东省龙川县佗城镇。秦末,龙川县令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
译文
泿水的源头从武陵郡镡成县北界的沅水谷流出,往南流,到了郁林郡潭中县,与邻水会合。又往东流,到了苍梧郡猛陵县,称为郁溪;又往东流,到了高要县,称为大水;又往东流,到了南海郡番禺县的西面,分为两条水道:其一,往南流注入大海;其一,又往东流,经过县城的东面,往南流注入大海。它延伸的水道又往东流,到了龙川县称为涅水,转弯向北流,汇入员水。员水又往东南流一千五百里,注入南海。
泿水源
经 泿水出武陵镡成县北界沅水谷1。
注 《山海经》曰『祷过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是也。
经 南至郁林潭中县,与邻水合。
注 水出无阳县,县故镡成也。晋义熙中2,改从今名。俗谓之移溪,溪水南历潭中,注于泿水。
经 又东至苍梧猛陵县为郁溪,又东至高要县为大水。
注 郁水出郁林之阿林县3,东径猛陵县。猛陵县在广信之西南,王莽之猛陆也。泿水于县左合郁溪,乱流径广信县。《地理志》:『苍梧郡治,武帝元鼎六年开。王莽之新广郡,县曰广信亭。』王氏《交广春秋</a>》曰:『元封五年,交州自羸娄县移治于此4。
1 “泿水”句:古人对南方地理认识不够清楚,认为岭南最大河流(今珠江及其上游西江)的源头是源于最接近中原的武陵郡潭水。
2 义熙:东晋最后一个年号,共计十四年(四〇五至四一八)。
3 郁水:汉朝郁水相当于今西江上游之郁江,及其上游支流右江。阿林县:今广西桂平市南。
4 交州:汉朝十三州部之一,监察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等郡,范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北部。羸(léi)娄县:今越南河内。
译文
泿水发源于武陵郡镡成县北界的沅水谷。
《山海经》这样说:“泿水从祷过之山流出,往南流,注入大海。”
泿水往南流到郁林郡潭中县,与邻水会合。
邻水发源于无阳县,就是以前的镡成县。晋朝义熙年间,改用现在的名称。民间称之为移溪,溪水向南流,经过潭中,注入泿水。
泿水又往东流,到了苍梧郡猛陵县称为郁溪,又往东流至高要县,水量变得很大。
郁水发源于郁林郡的阿林县,往东流经过猛陵县。猛陵县在广信郡的西南方,王莽时称为猛陆。泿水在县城的左面与郁溪合流,乱流经过广信县。《地理志》说:“这是苍梧郡治所,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设立。王莽时称为新广郡,县称为广信亭。”王氏《交广春秋》说:“元封五年(前一〇六),交州治所从羸娄县迁移到这里。
赏析与点评
《水经注》引述古代文献中有关岭南的资料,主要是记述中原王朝开发岭南时所设置的郡县。
苍梧郡治
【】注 建安十六年,吴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1,将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苍梧太守长沙吴巨拥众五千2,骘有疑于巨,先使渝巨3,巨迎之于零陵4,遂得进州。巨既纳骘,而后有悔;骘以兵少,恐不存立。巨有都督区景5,勇略与巨同,士为用。骘恶之,阴使人请巨,巨往告景,勿诣骘。骘请不已,景又往,乃于厅事前中庭俱斩,以首徇众6。』即此也。
1 吴:指三国时的孙氏吴国政权。步骘:姓步名骘,临淮郡(今江苏淮安)人,士族出身,汉末天下大乱,到江东避乱,生活贫困,以耕种自给自足,空闲时研习典籍,各种书籍无不通读博览。与诸葛瑾(诸葛亮</a>长兄)、严畯被称为吴中才俊。后出仕吴国,迁任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着千余人南行接管交州,为吴国经营岭南。
2 吴巨:长沙郡人,趁中原战乱,拥兵图谋割据。
3 渝:本义为改变,此处指安抚,使吴巨放心。
4 零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南省南部永州市。由此可知,吴巨的势力已伸展至零陵。
5 都督:官名,始于东汉,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魏晋之后演变为统领某支军队的长官。不同年代,都督的权力和地位有极大差异,曹魏末年,司马懿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地位非常显赫。此处的都督,是苍梧太守辖下的军队指挥官。
6 徇(xùn):对众宣示。
译文
建安十六年(二一一),吴国派遣临淮人步骘出任交州刺史,他率领武官四百人前往交州,但道路不能通行。当时的苍梧太守长沙人吴巨手上有五千兵力,步骘对吴巨起了疑心,先派使者去安抚吴巨,吴巨到了零陵迎接,步骘等人于是得以进入交州境内。吴巨接纳步骘入境之后,觉得后悔;而步骘手上兵少,却担心不能在交州立足。吴巨属下有位都督名叫区景,勇武和谋略与吴巨差不多,将士都愿意为他效力。步骘很讨厌他,暗中派人邀请吴巨会面,吴巨告诉区景,区景劝他不要去见步骘。步骘多次邀请,区景陪同吴巨前往,于是步骘在大堂前的中庭把两人一同处斩,把首级示众。”事情就发生在这里。
赏析与点评
三国时的吴国,锐意加强开发岭南,当时岭南是交州的一部分,交州的辖区包括今日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但汉末天下大乱,地方豪强割据,交州也不例外。吴主孙权派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领兵南下经营交州,但步骘一行到了零陵郡(今湖南省永州市)的交州北界,便遇到阻力,其后步骘用计清除拥兵跋扈的苍梧太守和地方豪强,始能稳定交州局面。
高要县峡口
【】注 郁水又径高要县。《晋书</a>·地理志》曰:『县东去郡五百里,刺史夏避毒,徙县水居也1。』县有鹄奔亭,广信苏施妻始珠2,鬼讼于交州刺史何敞处,事与斄亭女鬼同3。王氏《交广春秋》曰:『步骘杀吴巨、区景,使严舟船,合兵二万,下取南海。苍梧人衡毅、钱博,宿巨部伍4,兴军逆骘于苍梧高要峡口5,两军相逢于是,遂交战,毅与众投水死者,千有余人。』
1 “刺史”两句:州刺史避暑,迁地办公。
2 广信:汉朝岭南县名,古广信所在位置,有今广西梧州、广东封开两种说法。始珠:人名。
3 斄(tái)亭女鬼:斄亭,故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南。故事见《水经注·渭水注》(没有选注):“王少林之为郿县(出任郿县令,郿,今陕西省眉县)也,路径此亭。亭长曰:‘亭凶杀人(亭有邪灵,会害人)!’少林曰:‘仁胜凶邪,何鬼敢忤?’遂宿。夜中闻女子称冤之声,少林曰:‘可前求理(你可以在我面前伸冤)。’女子曰:‘无衣不敢进。’少林投衣与之。女子前诉曰:‘妾夫为涪令(涪县县令,故地在今四川绵阳境内),之官(赴任途中),过宿此亭,为亭长所杀。’少林曰:‘当为理寝冤,勿复害良善也。’因解衣于地,忽然不见。明告亭长,遂服其事(服,认罪),亭遂清安。”
4 宿:通夙,往日的意思。部伍:即麾下部队。
5 逆:抵挡、迎击。高要峡口:今肇庆市东北鼎湖区的羚羊峡,为肇庆三峡之一,羚羊山与烂柯山雄踞西江两岸而成,山高坡陡,河道窄、河床深,峡谷连绵七点五公里,最窄处只有两百米,形势险要。
译文
郁水又经过高要县。《晋书·地理志》说:“高要县的东面距离郡治五百里,州刺史每年夏季避开炎热的毒气,迁移到水上办公。”县中有座鹄奔亭,广信人苏施的妻子名叫始珠,在交州刺史何敞的官署以鬼魂争讼,事件与斄亭女鬼的故事相同。王氏《交广春秋》说:“步骘杀掉吴巨、区景,下令舟船戒备,聚集二万士兵,攻取下游的南海郡。苍梧人衡毅、钱博,是吴巨的旧部属,在苍梧郡高要县的峡口起兵抵挡步骘,在这里两军相遇,战争展开,衡毅战败,他和部众投水而死的有一千多人。”
赏析与点评
岭南的奇闻异事很多,中原人士从这些传闻中,对岭南有神秘的想象。
番禺、南海郡
经 其一,又东过县东,南入于海。
注 泿水东别径番禺1,《山海经》谓之贲禺者也2。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问云3:『何以名为番禺?』答曰:『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与番禺县连接。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坑陵4,城倚其上5。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6,县名番禺,傥谓番山之禺也7。』《汉书</a>》所谓:『浮牂柯,下离津8,同会番禺。』盖乘斯水而入越也。
秦并天下,略定扬越9,置东南一尉,西北一候10,开南海以谪徙民11。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召龙川令赵佗曰12:『闻陈胜作乱,豪杰叛秦,吾欲起兵,阻绝新道,番禺负险,可以为国。会病绵笃,无人与言,故召公来,告以大谋。』嚣卒,佗行南海尉事,则拒关门设守,以法诛秦所置吏,以其党为守,自立为王。
1 别:此处指别水,分支。
2 番禺(pān yú)、贲禺(bēn yú):古代番禺,指今广州市区,是广东省境内最早见于古史</a>的地名。
3 治中:汉朝州刺史属下官职。合浦:东汉建安八年(二〇三)下辖五县,即徐闻(今广东海康县)、高凉(今广东茂名、电白一带)、合浦(今广西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一带)、临允(今广东新兴县)、朱卢(今海南琼山县境)。
4 水坑陵:水坑旁边的山丘。
5 城倚:城墙紧靠山丘。
6 番山:今广州市区北京路、中山四路附近,曾有一座小山丘,当地人认为是古代史籍所记的番山,山丘东侧为文溪所流经。番山西面有另一小山丘名为禺山,两山之间的缺口曾是唐朝广州城的南门,唐末开拓城区,把番山凿平。宋朝以后的广州府学宫,建在番山遗址之上,今为孙中山</a>文献馆所在地,文献馆旁的山坡上还有一个小亭子名“番山亭”,为后来所重建。
7 傥(tǎnɡ):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可能。禺:与隅同,即旁边。
8 离津:今名漓江,流经桂林市,为著名风景区。
9 扬越:越为古代中原以南部族的总称,部落众多,又称百越,有东越、闽越、南越、骆越等支派,扬越为其中一支。扬越之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最初分布于北至淮河、东南至海的广大区域,包括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福建及广东等省,还包括今湖南、湖北部分地区。
10 尉、候:战国、秦汉武官称为尉,尉的等级甚多,最高级为太尉,主管全国军事;负责宫廷警卫的长官为卫尉;执掌刑法的长官为廷尉。郡有郡尉,县有县尉,则只负责地方军队。候的本义是守望、侦察。秦、汉时在边郡设置候或斥候巡察警戒边防。
11 谪徙民:贬谪罪犯。
12 任嚣:人名,秦末为南海郡尉。南海为新辟边郡,注重军事,因此不设郡太守,以郡尉为长官。赵佗:秦末龙川县令,真定人,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人。从赵佗的姓氏可知,他祖籍赵国,其人仕秦,可能与始皇母亲赵太后有关。秦时龙川县境,包括今广东省河源、梅州、潮州、汕头等市。
译文
其中一条,又往东经过县东部,往南注入大海。
泿水往东流的分支水道经过番禺县,《山海经》称之为“贲禺”。交州治中(官名)合浦人姚文式提问:“为什么名为番禺?”回答说:“南海郡从前的治所在现今的州城之中,与番禺县连接。在今日城内的东南边,有一处水坑陵,城墙紧靠陵上。据说当地人称之为番山,番禺县因此得名,或许是指番山之禺(隅)。”《汉书》所说的:“船行牂柯水上,沿离水而下,会合于番禺。”就是指沿着这条水道进入越地。
秦朝统一天下,平定了扬越,在东南部设置一个尉官,西北部设置一个候官,把罪犯迁徙到新开发的南海郡。到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召见龙川县令赵佗,对他说:“听闻陈胜造反,各地豪杰叛秦,我打算起兵响应,封闭新开辟的道路,番禺形势险要,可以据守立国。但我却患了重病,恐怕不能痊愈,没有其他人可以托付,所以请你过来,把我的计划告诉你。”任嚣死后,赵佗代行南海郡尉职务,于是封闭关隘,驻兵防守,以违法罪名诛杀秦朝所任命的官吏,改派同党为郡守,自立为王。
赏析与点评
《水经注》引述古文献,论证“番禺”一名的来历。又引述《史记</a>·南越列传》的说法,记述了秦末赵佗割据岭南建国的情况。
南越国、越王台
【】注 高帝定天下,使陆贾</a>就立佗为南越王1,剖符通使。至武帝元鼎五年,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等攻南越王,五世九十二岁而亡。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2、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也3。建安中,吴遣步骘为交州4,骘到南海,见土地形势,观尉佗旧治处,负山带海,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林麓鸟兽,于何不有,海怪鱼鳖5,鼋鼍鲜鳄6,珍怪异物,千种万类,不可胜记。
佗因冈作台,北面朝汉,圆基千步,直峭百丈,顶上三亩,复道回环,逶迤曲折,朔望升拜,名曰朝台7。前后刺史、郡守,迁除新至,未尝不乘车升履,于焉逍遥。骘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茫,观原薮之殷阜,乃曰:『斯诚海岛膏腴之地8,宜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迁州番禺9,筑立城郭,绥和百越,遂用宁集。
1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二一四),任嚣、赵佗等率军南下,征服南方越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任嚣出任南海郡尉,以番禺县筑城为郡治,因城内有番山和禺山,故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在今广州市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曾是明、清广东布政使司衙门所在地,后改为公园)、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
2 郁林:今称玉林。
3 日南:汉朝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北部及中部。
4 交州:即交州刺史。
5 鳖(biē):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又名甲鱼、水鱼、山瑞、王八等。
6 鼍(tuó):水陆两栖短吻类动物,俗称猪婆龙,又名扬子鳄,体长两米多,为中国特产动物,分布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皮可制鼓。《墨子</a>·公输》有“鱼鳖鼋鼍”的说法。
7 “佗因”至“朝台”段:近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地下发现大规模南越国宫署及园林遗址,已改建为遗址公园。遗址之中有迂回曲折的石砌水道,可证《水经注》记载正确。
8 膏腴:指富庶。
9 番禺:汉朝交州治所在交趾郡羸娄县,今越南河内,步骘把治所迁至番禺。《三国志</a>·吴书》记述,吴主孙权“黄武五年(二二六),分交州合浦以北,置为广州”,就是此事。这是广东成为正式行政区划的开端。
译文
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派遣使者陆贾往当地,封赵佗为南越王,此后使者往来,互通符节。到了武帝元鼎五年(前一一二),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等攻打南越王,南越经历了五世,立国九十二年而灭亡。汉朝在南越国故地设立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郡。建安年间(一九六至二二〇),吴国派步骘出任交州刺史,步骘到达南海,参详土地形势,观察赵佗昔日的治所,得知这地方背靠山岭,面向大海,旷野辽阔,一望无际,高地适宜种植桑树,低地肥沃富饶,树林和山麓中鸟兽繁多,应有尽有,海中各种闻所未闻的鱼鳖、鼋鼍、鲜鳄,珍贵的奇异物种,千种万类,数之不尽。
赵佗在山冈之上建造楼台,朝向北方表示向汉称臣,圆形的基址方圆一千步,垂直高耸一百丈,顶上面积三亩,周围有夹道环绕,弯曲迂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他登上台遥拜,称为朝台。此后每一任刺史、郡守,每逢上任抵达,或者调职改任,总会乘车到来,踏着前人步履,在这里领略神仙逍遥之乐。步骘登上高台远望,眼前是浩瀚无际的海洋,富饶的平原薮泽,他于是说:“这的确是海岛膏腴之地,应该设置都邑。”建安二十二年(二一七),把州治迁到番禺,建筑城墙,安抚百越,自此之后地方安宁,百姓归附。
赏析与点评
赵佗在秦末趁中原群雄逐鹿,割据岭南建国称王称</a>帝,即历史上所称的南越国。南越王赵佗非常长寿(在位约前二〇三至前一三七),经历了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时期,汉朝强盛时,自称“外臣”,汉朝政局动荡时,则称帝自娱。汉武帝元鼎六年(前一一一),第五代南越王赵建德排斥国内亲汉势力,与汉朝对抗,汉武帝出兵征伐,五路大军于次年(前一一一)攻破番禺,南越国灭亡。南越,历经五代君主,九十二年。
南越国的都城番禺,即今广州市旧城的核心地带,近年考古学家在中山四路附近,陆续发现南越国的宫殿和御花园遗址,可以与包括《水经注》在内的文献资料互相参照。
越王墓
【】注 交州治中姚文式《问答》云:『朝台在州城东北三十里。』裴渊《广州记</a>》曰:『城北有尉佗墓,墓后有大冈,谓之马鞍冈。秦时占气者言1,南方有天子气。始皇发民凿破此冈,地中出血,今凿处犹存。以状取目2,故冈受厥称焉。』王氏《交广春秋》曰:『越王赵佗,生有奉制称藩之节,死有秘奥神密之墓。』佗之葬也,因山为坟,其垅茔可谓奢大3,葬积珍玩。吴时,遣使发掘其墓,求索棺柩,凿山破石,费日损力,卒无所获。佗虽奢僭,慎终其身,乃令后人不知其处,有似松、乔迁景4,牧竖固无所残矣。
1 占气者:又称望气者,即今所谓风水先生。
2 目:此处指名称。
3 垅:即堆土为丘。茔(yínɡ):坟墓。
4 松:指赤松子,也是广州人和香港人熟悉的黄大仙。乔:即王子乔。二人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译文
交州治中(官名)姚文式《问答》说:“朝台在交州城的东北方三十里。”裴渊《广州记》说:“城北有郡尉赵佗的陵墓,墓后面有大山冈,称为马鞍冈。秦朝时有看风水气数的人说,南方有天子气。始皇因此调动民夫把这座山冈掘破,地里竟然流出血红色的水,时至今日掘破的地方仍在。以马鞍的形状取名,这山冈因此得名马鞍冈。”王氏《交广春秋》说:“越王赵佗生前向汉朝称臣,恪守藩国的臣节,死后却有修建得隐蔽秘密的墓穴,无人知晓。”赵佗的葬地,依山势而为坟丘,他的墓地可说是宏大奢华,随葬的珍宝器物堆积如山。吴国时,派遣使者发掘他的陵墓,寻觅棺柩,开山劈石,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最后一无所获。赵佗虽然奢侈僭越,但行事慎重,最后得以善终,甚至后世人也不知道他所葬之处,有些像赤松子、王子乔登仙而去的景象,牧人竖子之流也无从破坏了。
赏析与点评
南越第二代君主文王赵眜的陵墓在一九八三年被发现。该墓位于广州老城北面越秀山旁的小丘象岗之上。墓穴深埋山中人工开凿的石室之中,出土随葬品超过一千件,其中以丝缕玉衣、有“文帝行玺”字样的金印、角形玉杯等最为珍贵。陵墓原址兴建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一九九三年落成开放。至于南越开国君主武王赵佗的陵墓,仍在找寻之中。
泿水入海
【】注 邓德明</a>《南康记</a>》曰:『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少栖仙术,善解云飞1。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尝于元会至朝2,不及朝列,化为白鹄3,至阙前,回翔欲下,威仪以石掷之4,得一只履,耽惊还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意甚恶之,便以状列闻,遂至诛灭。』《广州记》称:『吴平,晋滕修为刺史,修乡人语修,虾须长一赤,修责以为虚。其人乃至东海,取虾须,长四赤5,速送示修,修始服谢,厚为遣。』
其一水南入者,郁川分派,径四会入海也6。其一即川东别径番禺城下,《汉书》所谓『浮牂柯、下离津,同会番禺』,盖乘斯水而入于越也。
1 云飞:指驾云飞翔。
2 元会:元旦日官员集会。
3 鹄(hú):鸟名,俗称天鹅。
4 威仪:维持秩序的士兵。
5 赤:即尺。
6 四会:秦南海郡所属四县之一,治所在今肇庆四会市中心。因当时岭南众水汇集在此地出海而得名。
译文
邓德明《南康记》说:“从前有个名叫卢耽的人,在广州任职治中,年少时学过仙术,懂得腾云驾雾。每到晚上,经常在空中飘浮返家,早上回到州署。有一次元旦日官府举行朝会仪式,他来不及就位,化身为白鹄,飞至官署门前,当它盘旋飞翔准备下降时,仪仗士兵用石头掷向它,结果掉下一只鞋,卢耽惊惶失措地来到位置,所有在场的人,没有不感到骇异的。当时步骘担任广</a>州刺史,心里对卢耽十分厌恶,把他的所作所为上报朝廷,判处他死罪。”《广州记》说:“吴国平定之后,晋朝任命滕修为刺史,滕修同乡的人对他说,有些虾须长达一尺,滕修批评他胡说八道。这个人去东海,取回长四尺的虾须,赶紧送给滕修看,滕修这才相信,向他道歉,并且厚礼送他回去。”
有一条向南流的水道,是郁水的分支,经过四会县入海。另一条会合郁水,向东分流,经过番禺城下,《汉书》所谓“船行牂柯水上,沿离水而下,会合于番禺”,就是指沿着这条水道进入越地。
赏析与点评
《水经注》所记述的泿水入海部分,并不正确,而且也不够详细,但对于南方的“异物”,却特别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