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職官志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統紀


    非重慶職守而有功績重慶者,統入此冊。


    周韓服


    巴行人官,事見左氏。


    宋


    余玠《宋史</a> ·本傳》:字義夫,蘄州人,以權兵部侍郎為四川宣諭使,帝從容慰遣之。尋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兼四川總領兼夔路轉運使。自寶慶三年至淳祐二年十六年間,凡授宣撫制置副使等皆無成績,於是東西兩川無複統律,遺民咸不聊生,監司戎帥備專號令,擅辟守宰,蕩無綱紀,蜀日益壞。及聞玠入蜀,人心粗定,始有安土之志。玠大更弊政,遴選守宰,築招賢之館于府左,供張如帥府,下令曰:“有謀以告我者,以禮接之,高爵厚祿朝廷不吝,豪傑之士趨朝立事今其時矣。”播州冉氏兄弟璡、璞,有文武才,詣玠上謁,玠賓館之,旬日與玠曰:“今日西蜀之計其在徙合州城乎。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若徙諸此,積粟以守之,賢于十萬師矣。”玠大喜曰:“此玠志也。”密以其謀奏於朝,且請官之。詔以璡為承事郎,權發遣合州。璞承務郎、通判州事。遂築青居、大獲、釣魚、雲頂、天生凡十餘城,分為諸郡治所在,屯兵聚糧為必守計,誅潰將以肅軍令,又移令諸戎於各郡治外,以作藩衛。於是如臂使指,氣勢連絡。又屬嘉定俞興,開屯田于成都,蜀以富貴。十年冬,率諸將巡邊,直搗興元,與元兵大戰,又大戰於嘉定。初,利司都統王夔素殘悍,號王夜叉,恃功驕恣,所至劫掠富室,不遂意即死其手,蜀人患苦之。玠至嘉定,與親將楊成謀,設計殺夔,莫不稱快,乃薦成為文州刺史。戎州帥欲舉統制姚世安為代,玠欲革軍中舉代之,以三千騎至雲頂山下,遣都統金某往代世安。世安閉關不納,又屬丞相謝方叔家子侄,結方叔為援,求玠之短,陳於帝前。寶祐元年,聞有召命,玠一夕卒,或謂仰藥死,蜀之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玠屢進華文等閣學士、兵部尚書。玠之治蜀也,任都統張寶治軍旅,安撫王惟忠治財賦,監薄朱文炳接賓客,皆有常度。他如修學養士,輕徭薄征。蜀既富,乃罷京湖之運;邊無警,又撤東南之戍。自寶慶以來,蜀閫未能有及之者。


    孫固、張詵、馮儀《宋史 ·威茂渝州蠻傳》:熟夷李光</a>吉等以其徒偽為生獠,劫邊民、官軍。熙寧三年,轉運使孫固、判官張詵使兵馬使馮儀以禍福開諭,因進兵複賓化寨,平蕩三族,以其地賦民,凡得租三萬五千石,絲綿一萬六千兩,以賓化寨為隆化縣,隸涪州。


    附曹學佺《南平記》:《史記》;高帝為漢王,發夷人還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複渠帥羅、朴、昝、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稅,餘戶乃歲入錢口四十。《宋史》:渝州蠻者,古板楯七姓蠻,唐之南平獠也,其地西接烏蠻、昆明、哥蠻、大小播州,部屬數十居之。治平中,熟夷李光吉、梁秀等三族據其地土,各有眾數千家,間以威勢脅誘漢戶,有不從者屠之。沒入土田,往往投充客戶,謂之納身稅賦,皆里胥代償,藏匿亡命。數以其徒偽為生獠,劫掠邊民,官軍追捕輒遁去,習以為常。密賂黠民,覘守令動靜,稍築城堡,繕甲器,遠近患之。熙寧三年,轉運使孫固、判官張詵使兵馬使馮儀,弁簡杜安行圖之,以禍福開諭,因進兵,複賓化砦,平蕩三族,以其地賦民,凡得租三萬五千石,絲綿一萬六千兩。以賓化砦為隆化縣,隸涪州,建榮懿、扶歡兩砦,其外佛銅壩者隸渝州。南州縣地皆膏腴,自光吉等平,他部族據有之,朝廷因補其土人王才進充巡檢,委之控扼,才進死,無所統,數出盜邊。朝廷命熊本討平之,建為南軍,以渝州南川、涪州隆化隸焉。《巴縣誌》:按《渝州志》雲:黔涪儌外有西南夷部,漢牂牁郡,唐南寧州、牂牁、昆明、東謝、南謝、西趙、充州諸蠻相互為聯屬。宋初以來,有龍蕃、方蕃、張蕃、石蕃、羅蕃者,號五姓蕃,皆常奉職貢,受爵命。治平四年十二月,知靜蠻軍蕃落使守,天聖大王龍異閣等入見,詔以異閣為武甯將軍,其屬二百四十一人各授將軍及郎將。熙甯元年有方異,三年有張漢興,各以方物來獻,授異


    靜蠻軍,漢興捍


    蠻軍並節度使。六年龍蕃、羅蕃、方蕃、石蕃八百九十人入覲,貢丹砂、氈馬,賜袍帶、錢帛有差。其後比歲繼來,龍蕃眾至四百人,往返萬里。神宗憫其勤,詔五姓蕃五歲聽一貢,人有定數,無輒增,及別立首領已息公私之擾。命宋敏求</a>編次諸國貢奉錄,客省四方館撰儀皆著為式。元豐中,張蕃乞添貢奉,人至三百,詔不許,故事以七十人為額。七年,西南程蕃乞貢方物,願依五姓蕃例注籍,從之。元祐二年,西南石蕃石以定等齊表,自稱西平州武聖軍,禮部言:“元豐著令以五年一貢為限,今年限未及,詔特令入貢。”五年、八年、紹聖四年,龍蕃皆貢方物,龍代于諸姓為最大,其供奉尤頻數。使者但衣布袍至,假伶人之衣入見,蓋實貧陋,所冀者,恩賞而已。元符二年,又有牟為蕃入貢,詔以進奉人韋公憂憂、市公利等為郎將。諸蕃部族數十,獨五姓最著,程氏、韋氏比附五姓,號西南七蕃雲。


    元


    李德輝《元史</a> ·本傳》:字仲實,通州潞縣人。至元五年為右三部尚書,七年改安西王相,十二年詔以王相撫蜀。時重慶猶城守不下,朝廷各置行樞密院於東西川,合兵萬人圍之。德輝至成都,兩府爭遣使諮受兵食方略。德輝戒之曰:“宋已亡矣,重慶以彈丸之地不降,何歸政以公輩,利其剽殺,民不得有子女,懼而不來爾,向日未嘗戰。中使奉璽書來,赦公輩既不能正言明告,嚴備止攻,以須其至,反購得軍吏杖之,偽為得罪,使懼而叛去,水陸之師雷鼓繼進,是堅其不下也。中使不喻詐計,竟以不奉明詔覆命,如是者非玩寇而何?況複軍政不一,相訾紛紛,朝夕敗矣,豈能成功哉?”德輝出未至秦,瀘州叛,而重慶圍果潰,再退守瀘州。十四年詔以德輝為西川行樞密院副使,乃兼王相。諸軍即發,德輝留成都,給軍食。是年複瀘州,十五年再圍重慶,逾月拔之。紹慶、南平、夔、施、思、播諸山壁水柵皆下。而東川樞府猶故將也,懲前與西川相觀望致敗,惡相屬,願獨軍圍合州。德輝乃出合俘系順慶獄者,縱之。使歸語州將張玨,以天子威德遠著,宋室既亡,三宮皆北,我朝祿功忘過,能早自歸,必取將相。又為書以禮義、禍福反復辟解之。玨未及報而德輝還王邸。既而合州遣李興、張卻十二人詗事成都,皆獲之,釋不殺,複為書縱歸,使諭其將王立,如諭玨者而詞益剴切。立即使興等懷蠟書間至成都降。德輝從兵僅數百人赴之。東府害其來,皆曰:“公昔為書招玨,誠亦極矣,竟無功而還。今立,玨牙校也,習出詐,不信,特以計致公來使與吾爭垂成之功,延命晷刻耳,未必誠降。”德輝曰:“昔合以重慶存故力可以同惡,今已孤絕,窮而來歸,亦其勢然。吾非攘人之功者,誠懼公等憤其後服,誣以嘗抗蹕先朝,利其剽奪而快心于屠城也。吾為國活此民,豈計汝嫌怨為哉?”即單舸濟江薄城下,呼立出降,安集其民,而罷置其吏。合人至立而下,家繪事之。川蜀平復,以王相還邸。十七年為西安行省左丞,未幾卒。立衰絰,率軍民拜,哭聲震山谷。


    趙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祖術要甲,以大元帥鎮蜀,因家成都。世延喜讀書,究心體用之學。延祐五年,拜四川行省平章,即重慶路物色巴縣、江津閒田七百八十三頃,摘軍千二百人墾之,歲得粟萬一千七百石,以裕軍糧,見《巴縣誌》。


    明


    王


    《巴縣誌》:洪武初,中書省參政,奉使重慶招明昇,被執不屈,死之。


    附楊彝《平蜀傳》:“元末兵亂,群雄角逞。至正十二年,全蜀為偽夏主明玉珍所據,渝即夏都。未幾珍殂,子昇嗣。歲辛亥,明太祖</a>高皇帝金陵登極之四年也,時已削平群雄,混一疆宇,惟明氏依違不決。正月丁醜,太祖乃命中山侯湯和為征西將軍,江夏侯周德興為左副將軍,德慶侯廖永忠為右副將軍,暨平章楊璟等率荊湘舟師,由瞿塘趨重慶,穎川侯兵趨隆州。五月丙辰,湯和師發夔州,攻瞿塘,以江水暴漲駐軍溪口。己未,傳友德兵至漢江,造舟以濟。己卯,次漢州,欲以軍中消息達湯和,而山川懸隔,卒莫能通。適水漲,乃以木牌千數,書,克階、文歲月,投入漢江,順流而下,守者見之,為之解體。六月壬午,友德攻漢州,守將向大亨率兵出戰,敗走,進克漢州。先是,夏人聞王師將至,悉重兵守三陝,及階文失守,乃分瞿塘守兵以拔漢州,及至而城已下矣,逆戰敗走,兩川大震。丙戌,太祖以湯和師久逗留,詔責之。廖永忠聞命奮起,率兵先進,會得木牌于江。和亦進兵,自鹽山伐木開道,以趨夔州。守將飛天張整眾逆戰,大敗,退走。而出峽水急,又阻於鐵索飛橋,舟莫可進,永忠乃密遣壯士數百人舁小舟,逾山渡關以出其上流,夏人不之覺也。度其將至,乃夜率精銳,分水陸為二軍而攻之,遂克其陸寨。舁舟者出,上下夾擊,大破之,擒斬無算,遂入夔。明日,湯和兵至,乃各分兵約會重慶。丙申,永忠舟師自夔州乘勝直抵重慶,是日次銅鑼峽。明昇等大懼,欲奔成都,其母彭氏泣止之曰:“事勢如此,往亦無益,況此城之兵,膽破心悸,區區城守,死傷必多,不如早降,以免鋒鏑也。”乃遣使納款請降,永忠以湯和師未至,辭不受。癸卯,湯和兵至,乃各駐朝天門,昇面縛銜壁,與母彭氏及諸臣降,東川底定。七月庚申,傅友德兵圍成都,偽丞相戴壽及知院向大亨等,驅象載士出戰,友德中流矢,益奮銳進擊,大敗其兵。會得重慶報,壽等請降,友德按兵入自東門,壬戌遣兵狥下州郡未附者。八月甲子,周德興兵下保寧,蜀地悉定。乙丑,明升至京師,賜爵歸義侯,賞賚甚厚。九月乙未,和等班師還京,上所佩印綬並所得蜀金印、冠冕、儀仗及路府州縣,宣慰、宣撫之數官吏、將士、牛馬等類,太祖頒賞有差。蓋自出師至此凡九閱月爾,臣彝曰:


    “大哉,皇靈其丕顯乎!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往者征西將多不利,光武屢隕元戎,宋祖兩川反覆,視今中山、穎川之師,風行電逐,無一矢只輪之衄,誠帝王之師以全取勝。征伐之烈,振古所無也。薄海內外,罔不康乂,迄今用休,是皆高祖開天列聖撫運之所被也,于戲盛哉。”


    林俊</a>《明史</a> ·本傳》: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進士,正德四年巡撫四川。眉州人劉烈倡亂,敗而逃。諸不逞假其名剽掠,俊繪刑捕,莫能得。會保甯賊藍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繼起,勢益漲,轉寇巴州,猝遇之華龍,單輿抵其營,譬曉利害,賊羅拜約降,淫雨失期,複叛去,攻陷通江。俊擊敗之龍灘河,遣知府張敏等追敗之門鎮子,遂禽廖惠。而廷瑞奔陝西西鄉,越漢中三十六盤至大巴山,官軍追及,複大破之。遂移師擊瀘州賊曹甫,且遣人招諭。甫佯聽令,使弟劫如故。指揮李蔭斬琯首,賊遂移江津,分七營,將攻重慶。俊發酉陽、播州土兵助蔭,以元日掩破其四營,賊遁入民家,焚之,盡斃。乘勝搗老營,指揮江洋等中伏死。蔭複進,去賊十五里。甫以數十騎出,遇蔭,兵敗走。官軍乘勝進圍之,俘及焚死者二千有奇。已本恕、廷瑞為永順土舍彭世麟所禽。俊論功進右都禦使。甫党方四亡命思南,複攻南川、綦江,以窺瀘州。俊益發士兵,令副使何珊、李鉞等敗之走。捷聞,璽書獎勵。俊在軍與總督洪鐘議多左,中貴子弟,欲冒從軍功,輒禁止。禦史俞緇走避賊,而僉事吳景戰歿,緇慚,欲委罪俊,遂劾俊累報首功,賊終不滅,加鑿井毀寺,逐僧徒眾為賊,於是俊前後被切責。比方四敗,賊且盡,俊辭加秩及賞,乞以舊職歸田,詔不許辭秩,聽其致仕,言官交請留,不報。俊歸,士民號哭追送。


    吳景《明史 ·忠義本傳》:南陵人,弘治九年進士。正德中曆官四川僉事,守江津,重慶人曹弼亡命播州,糾眾寇川南,謀與大盜藍廷瑞合。六年正月逼江津,禦史俞緇遁去,屬景及都指揮龐鳳禦之。鳳邀景俱走,景不可,率典史張俊迎擊。手殺三賊,矢被面,急收兵入保,城已陷,大呼曰:“甯殺我,毋殺士民。”賊強之跪,不屈,遂被殺,俊亦死。巡撫林俊上其事,詔贈景副使,賜祭葬,立祠江津,子世蔭。


    洪鐘《明史 ·本傳》:字宣之,錢塘人。正統五年,湖廣歲饑,盜起,命洪鐘總制軍務。時保甯賊藍廷瑞自稱順天王,鄢本恕自稱刮地王,其党廖惠稱掃地王,眾十余萬,置四十八總營,廷瑞與惠謀據保寧。巡撫林俊方議遏通江,而惠已至,攻陷其城,殺參議黃瓚、僉事錢朝鳳等,遁去。適官軍自他郡還,賊疑援軍至,亦遁。俊益發玀狪及石柱土兵,助朝鳳進剿,參議公勉仁亦會。龍灘河漲,賊半渡,玀狪奮擊之,擒斬八百餘人,墜崖溺水甚眾。俊複遣知府張敏、何珊等追之,獲惠。餘眾奔陝西西鄉,鐘乃下令招撫。既而賊收散亡,陷營山,殺僉事王源</a>,縱掠蓬、劍二州。鐘赴四川與俊議,多不合,軍機牽制,賊益熾。廷瑞走漢中,都指揮金冕圍之。陝西巡撫藍章方駐漢中,廷瑞遣其党何虎詣章,乞還川就撫。章恐陝受患,遂令冕護之出境。廷瑞既入川,求降。鐘令漢中通判羅賢入其營,約既定,會官軍有殺其樵采者,賊疑懼,遂殺賢,剽如故。官軍為七壘守之,賊黨漸潰。廷瑞以所掠女子詐為己女,結婚永順土舍彭世驎,欲逸去,世驎密白鐘,鐘授以方略。廷瑞、本恕、王金珠等二十八人悉就擒。惟廖麻子得脫,複與曹甫掠營山、蓬州。七年,總兵官楊宏,副使張敏、馬昊、何珊合兵擊之。賊勢蹙,鐘議招撫,敏以單騎諭甫降,散其黨。而麻子忿甫背己,殺之,轉掠川東,官兵不敢擊,馘良民為功,土兵尤虐。時有 “賊如梳,軍如篦,土兵如剃 ”之謠。禦史劾鐘縱兵,詔以彭澤代之。


    馬昊《明史 ·本傳》:本姓鄒,字宗大,寧夏人,弘治十二年進士,官四川僉事。昊長身驍捷,善騎射,知兵。巨寇方四、曹甫等方熾。洪鐘討之,久無功。昊至,閱所部笑曰:“將不知兵,其何以戰。”於是擇健卒千人,分數隊,隊立長,教之。會甫將襲江津,昊從巡撫林俊剿賊,大敗之,俘斬及焚死者二千余人。明年,方四陷江津,破綦江,薄重慶。昊夜出百騎舉火擊賊,賊驚潰,乘之,斬獲多,遂合玀狪土兵搏賊。賊陳左而伏兵其右,昊以土兵當左,身率百騎搗其伏。伏潰趨左,左亦潰。四奔婺川,與甫相攻,眾遂散,四變姓名走,為他將所獲。昊再被獎,進副使,與總兵官楊宏擊敗甫。甫降,而其党廖麻子並其眾,連陷銅梁、榮昌,坐奪冠帶。時洪鐘已召還,巡撫高崇熙恇怯,複主撫,麻子等陽受約,崇熙遽罷諸軍,令副使張敏徙開縣、臨江市民,空其地處之,許給複三年,為請於朝。昊力爭,謂:“臨江市屬襟喉,上達重敘,下連湖湘,地土饒衍,奈何棄以資賊自遺患?”崇熙不從,昊乃益治兵觀變。其明年,賊果執敏叛。詔逮崇熙,而擢昊右僉都禦使代之。賊圍中江,將趨成都,昊以五千騎與總督彭澤敗之。遊擊閻勳追斬麻子劍州,餘眾走,推其党喻思俸為主。總兵官陳珣追至富村,賊偽降,而北渡江襲殺都指揮使姚震,轉入巴山故巢。尋出走大安鎮,珣不敢前,而陝西兵與賊戰潰,賊遂越寧羌,犯略陽,珣軍鼓噪,賊夜走,度廣元,為官軍所遏,還趨通巴,招餘黨。諸將率稱病,不擊賊。詔逮珣,且讓昊。昊乃與彭澤督諸軍獲思俸西鄉山中,複與澤平內江賊駱松祥。群盜悉靖,錄功進副都禦史。十年,亦不刺寇松潘,番人磨讓六少等乘機亂,為之鄉導,西土大震。昊招土番為間,發兵掩擊之。千戶張倫等夜率熟番攻破賊,獲磨讓六少,亦不刺遁去。昊以松潘地險阻,番人往往邀劫饋運,乃督參將張傑等修築牆柵。自三舍堡至風洞關,凡五十里,賜勅褒之。烏蒙芒部二府,壤接筠連、珙縣,圍亙千里,山箐深阻,諸蠻僰人子羿、子仲家、子貓、子猓狢等雜居其中,有僰人子普、法惡者通漢語,曉符籙,妄言彌勒出世,自稱蠻王,煽諸夷作亂。流民謝文禮、謝文義應之。都指揮杜琮戰敗,文義奪其胄。十二年,昊督指揮曹昱進討。法惡敗走,保青山砦。


    昊分據水口,絕其汲道,闕南方圍待之。賊乏水渴,突南圍,官軍遮擊,法惡中流矢死,諸蠻大奔。以功再進右都禦史,蔭子錦衣,世百戶。昊有才氣,能應變,揮霍自喜,所向輒有功。然官川中,久狎其俗,銳意立功名,卒以是敗。先是亦不刺既遁,昊移兵攻小東路番砦未下,茂州群蠻懼見侵,遂糾生苗圍城堡。參將芮錫等討之,兵敗,指揮龐昇等皆死。又嘗遣副總兵張傑、副使吳灃擊松潘南北兩路番,不利,亡軍士三千余人,匿不以聞。僰蠻平,不置戍守,遽班師,請改高縣為州,設長史,增高、珙、筠連田租千八百石。令指揮魏武度田,奪降人業,給之軍民。而珙縣知縣步梁窺昊意,誘殺降人阿尚,杜琮以亡胄故怨文義,遣使人購其頭,於是文義乘群蠻怨,嗾之,遂大訌,攻高慶、符二縣,破其城。琮率兵禦之,又敗,死傷七百人。自黎、雅以西,天全六番皆相繼亂。南京給事中孫懋暨巡按禦史盧雍、黎龍先後劾昊。十四年遂遣官逮昊,行至河南,疏稱疾篤,留於家。世宗即位,始就逮,尋削籍歸。楊清、胡世寧薦之,為桂萼所駁而止,久之卒。


    彭澤《明史 ·本傳》:字濟物,湘陰人,籍逮(隸)陝西蘭州衛。登孝宗三年進士。代洪鐘總督川陝諸軍,討四川賊。時鄢本恕、藍廷瑞、廖惠、曹甫已平,惟廖麻子、喻思俸猖獗如故。澤偕總兵官時源數敗賊,部將閻勳追擒廖麻子于劍州。思俸竄通巴間,勢複振。澤督諸軍圍之,卒就禽,遂移漢中,請班師。未報,而內江、榮昌賊複熾,又移師討平之。且平成都亂,卒之。執知州指揮者,請班師益力,詔暫留保寧鎮撫,進左都禦史、太子太保。複請還者再,乃召還。《湖南通志</a>》:湘陰人,籍隸陝西蘭州衛。


    李化龍《明史 ·本傳》:字于田,長垣人,萬曆二年進士。二十七年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討播州叛臣楊應龍。應龍之先曰楊鑒,明初內附,授宣慰使。應龍性猜狠嗜殺,數從徵調,恃功驕蹇。知川兵脆弱,陰有據蜀志,間出剽州縣。嬖小妻田雌鳳,讒殺妻張氏,屠其家。用誅罰立威,所屬五司七姓不堪其害,走貴州告變。巡撫葉夢熊疏請大征,詔不聽,逮系重慶獄。應龍詭將兵征倭自效,得脫歸。複逮,不出。四川巡撫王繼光發兵討,覆于白石,應龍委罪諸苗。朝廷命邢玠總督。值東西用兵,勢未能窮治,因招撫之。應龍益結生苗,奪五司七姓地,並湖廣、四川四十八屯以畀之,歲出侵掠。是年二月,敗官軍於飛練堡,都司楊國柱、指揮李廷棟等皆死。已複破綦江,殺參將房嘉寵、遊擊張賢良,投屍蔽江下。偽軍師孫時泰請直取重慶,搗成都,劫蜀王為質,而應龍遷延,聲言爭地界,冀曲赦如曩時。化龍至成都,徵兵未至,亦謬為好語縻之。帝聞綦江破,大怒。追褫前四川、貴州巡撫譚希思職,而賜化龍劍,假便宜討賊。賊焚東坡、爛橋,梗湖、貴路,又焚龍泉,走都司楊惟忠。化龍劾諸大帥不用命者,沈尚文逮治,童元鎮、劉皆革職充為事官。諸軍大集,化龍先檄水西兵三萬守貴州,斷招苗路,乃移重慶,大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進兵。川師四路:總兵官劉由綦江,馬孔英由南川,吳廣山由合江,參將曹希彬受廣節制,由永寧。黔師三路:總兵官童元鎮由烏江,參將朱鶴齡受元鎮節制,統宣慰使安疆臣由沙溪,總兵官李應祥由興隆。楚師一路分兩翼:總兵官陳璘由偏橋,副總兵陳良受璘節制,由龍泉。每路兵三萬,官兵三之,土司七之。貴州巡撫郭子</a>章駐貴陽,湖廣巡撫支可大移沅州,化龍自將中軍策應。帝以楚地遼闊,又擢江鐸為僉都禦史,巡撫偏沅,湖廣設偏沅巡撫,自鐸始也。應龍以勁兵二萬屬其子朝棟曰:“爾破綦江,馳南川,盡焚積聚,彼無能為也。”比抗諸路兵皆大敗,應龍頓足歎曰:“吾不用時泰計,今死矣。”或言水西佐賊,化龍詰之疆臣,斬賊使,二氏交遂絕。烏江兵敗績,逮下元鎮于理,諸將益奮。


    先入婁山關,直抵海龍囤,璘、疆臣兵亦至。賊勢急,上囤死守,遣使詐降。化龍檄諸將斬使,焚書。以與應龍有舊,諭無通賊,械其人以自明。八路兵皆會囤下,築屯圍困之,更番迭攻。六月,破土、月二城。應龍窘,與二妾俱縊。明晨官軍入城,七子皆被執。詔磔應龍屍並子朝棟於市。自出師至滅賊,凡百有十四日。播自唐乾符中入楊氏二十九世,八百餘年,至應龍而絕。以其地置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川、貴。化龍初聞父喪,以金革起複,至是乞歸終制。


    附蹇達《西南平播碑記》:皇帝聖神文武,輯寧宇內,華夏變貊罔不率俾,獨蜀徼播賊楊應龍憑險負固,輒縱部落屠劫我邊畝。直指王公、趙公先後以疏聞,上一再聽督撫、諸臣相機撫處,舞幹敷德,不欲遽勤兵也。賊逾恣叛逆,飛練之役,敢格殺我戰士且及材官矣。諫議張公以疏請,上西顧宵衣,謂今御史大夫兼右司馬長垣李公,故以中丞撫邊,屢奏膚功,特允廷推起於家,以少司馬兼大中丞總督四川、湖廣、貴州軍務。公以己亥年六月初十日兼程臨成都。賊再屠綦江城,參將房嘉寵、故遊擊張良賢死之。公督藩臬諸大夫亟議所以足兵足餉之策,疏請速剿。尋直指崔公按蜀疏奏,一如</a>公議,上悉嘉納,聽公便宜行事。大學士趙公、沈公協襄宸斷,大司馬田公蚤決謨,大司農陳公預發兵餉,太宰李公、御史大夫溫公掄材紆畫,蓋自九列而下,無不念明主,宵旰冀西土廓清者。公乃以計緩賊,迄所征漢、土兵雲集。公分蜀、黔、楚進兵為八路:四川以綦江路屬總兵官劉,合江路屬總兵官吳廣,永甯路屬原任副總兵曹希彬,南川路屬聽用總兵官馬孔英,以參政張君棟護綦、南,謝君詔護永、合軍事,參政張君文耀,參議劉君一相,副使史君旌賢,僉事徐君仲佳,督餉兼紀功,總餉兵于成都。則左布政使前程君正誼,今盛君世承,按察使沈君季文,紀功於渝。則參政王君嘉謨,副使傅公良諫督餉永、合。則參議熊君甯奇,若渝守傅君光宅,分理四路餉兵。推官高折枝並贊理南川路監紀之事。其黔、楚二鎮,則貴州烏江、沙溪、平越為三路,屬總兵官李應祥,以按察使楊君寅秋,參議張君存意護軍事。督餉兼紀功,則以參政郭君廷良、副使洪君澄源、尤君錫類,參議梅君國樓。湖廣偏橋為一路,屬總兵官陳璘,以按察使胡君桂芳,參議魏君養蒙護軍事。督餉兼紀功,則以參政張君啟東、副使王君應璘、路君雲龍、陳君與相。蓋中丞郭公、支公並以諮會,受公成焉。公以十二月二十三日移鎮重慶,庚子正月十五日奉賜劍,登壇而盟曰:“皇帝閔西南赤子,為播賊所荼毒,無寧歲,所委任責成者甚重,若等勖哉。其一乃心力以相予恭行天罪,否則三尺具在,不敢私。”至,以主辱臣死自盟,諸將士聞之,無不感動,願為公盡力者。公又熟計征播主、殲渠魁,而海龍囤夙稱天險,逆賊謂此囤不可升,必據囤以緩須臾之死,必諸將集囤下,乃可協擒。而楠木、山羊、簡台等洞為逋逃淵藪,婁山、崖門、桑木等關,為逆賊門戶,方擁悍苗以死守。非有先入關者,何以鼓眾志而速成功,此其責在蜀將。湖廣偏橋內外俱九股苗遺種,賊恃為外援。內四牌不掃,即三渡未易窺,無由抵海龍囤。貴州夷狡而兵寡,兼苦軍興,又水西與逆賊世依唇齒,必操縱在我,始足以折安酋而奪逆賊之氣,是又楚、黔諸將之責。因進及廣等,檄璘及應祥等,授以碩畫。郭公、支公並以機宜示黔楚諸將,奉約惟謹,以二月十二日遵令進兵,總計八路,漢、土及燕、趙、越、粵、秦、汴、滇南馬步卒二十余萬。督餉張君等焦思蒿目,曾不後時,師行糧從,戰士踴躍。故鷹楊、虎賁、朱戈、漆甲並湯摩朗耀于巴渝黔楚聞焉,一切零賊諸路日多斬獲,其自縛請降者,悉受而生全之。二月十四日,督兵攻楠木、山羊、蘭台等洞,破之。迨朝棟率諸苗衛營,複督勁兵大破之。而桑木關山險箐深,仰攻為難,折枝袛奉,公檄身先,參將周國柱等前已大敗賊于官壩營、望草壩,遂乘勝沖關之左右,兼搗其中,以三月初八日破桑木關。適孔英至自關中,又敗賊于金子壩。蓋南川路視諸將,先登入關。二十九日,亦破婁山關矣。四月初一日,廣兵薄崖門,郭通緒者敢戰當關,廣伏兵攢槊刺之,以初四日破崖門關,再力戰於水牛塘。因據主圓山,山倚海龍囤,高囤數十仞,賊所恃為左右望者,部苗萬餘,列柵堅守。廣督希彬等,奪以勁兵,而綦、南兩路仍各發兵三千助之。遂據此山之上,俯視囤中,樵、汲從此斷絕。而南川路沖其前鋒,綦江路為左右翼擊賊。永合二路並攻,複連破養馬、養雞等城,海門、龍鳳等關。賊不復敢格鬥,灑淚率妻子夜退棲囤上,以鐵鑄關為守。囤倚諸崇山,又鬼方多淫雨,白日晦冥。兵將集於囤外,未敢先發。先是崔公甫臨成都,即移檄諸將,不許幹後時之誅。公慮蜀四路各自為心,檄按察張君悌糾合諸將。


    及廣等督兵夾攻鐵鑄關,破之。雖賊黨已奔潰,而囤前重崗複嶺,較囤後尤甚。賊日夜守以梟鷙,藏礧、伏弩,俯瞰我兵,紛擊之如雨,以是將兵盡銳仰攻,尚未遽克。適公聞先大夫艱,又慮諸將解體,收淚草檄,刻期破囤,且懸重賞激先登者,並檄責廣充為事官,以懲其報酋死之誤。崔公更嚴檄諸將急攻,毋為賊誘,諸將愈人人畏罪。會璘前受計于公、支公、及直指王公檄責,竟以一旅之師掃九股苗,開路進兵。而中丞江公以撫偏、沅、臨鎮,複與公及支公計合,遂連破長坎、馬瑙、青龍三囤,所向無前。公與郭公操縱水西,直指宋公並嚴檄諸將吏,使水西大敗賊於母氏囤,殲虎翼,以寒賊膽。而應祥又以招撫為進攻、連破諸囤,入三渡關,抵白田壩,與璘俱集囤下。護軍張君等尊公指授,會五總兵,督各路副參、游守暨宣慰等,輪日協攻先之,以及應祥繼之,以璘及廣所將兵攻其後,折枝、孔英督各漢、土兵攻其前。以六月初五日,等前後夾攻,破其二城,初六日廣及璘協攻,而六路兵亦爭先,以雲梯攀援而上。逆賊橫槊四顧,無一死黨,計無複之,始雉經而死。廣兵及各路兵於烈焰中取酋屍一軀,兼縛田氏、朝棟、兆龍等,而巨党何漢良、田一鵬、孫時太、馬千駟等一一面縛,賊遂無噍類矣。是役也,獲大賊首一,生擒賊首一千二百餘名,斬級二萬二千六百,計俘獲賊屬五千五百,計招降男婦十二萬六千,計全獲被擄男婦一千,計拓地千餘里。公露布以聞,獻俘京師,上大悅,以平播功告廟,百官畢賀。斬朝棟於市。已,頒詔海內,及巡按禦史公勘報績,制府、中丞,列鎮監司而下,論功爵賞有差。初,播州故為漢唐郡縣,自乾符間陷於南詔,楊端取而據之,遂為獷穴。公議改土設流,為府二州一縣八衛一,特請于上,易府名遵義、平越。列雉為城,設總兵、憲使坐鎮之。仍設學,置博士、弟子員。於是修文偃</a>武,綏輯遐氓,仁懷、真州之間,稱一都會焉。夫西南諸彝盤踞于萬峰疊嶺中,綏之則怒臂吠聲,毐我邊疆,討之則據險憑寨,踉蹌而鬥,敗則豕奔鼠竄,窮搜曠日,故自古用兵未有甚得志者。無論麗川之役,罪人竟漏天誅,即正統間,蜀都蠻為梗,大司馬提虎旅十八萬討之,久而始克。然根株未撅,俄複嘯聚,夷患所由來矣。方逆酋之扞文罔也,一再撫之不效,自宜改弦。乃當事者顧忌遷徐,迄酋盈惡逆呈,又倉皇加兵,漸損威重。公初臨錦官,料賊情如觀火,操成算若析薪,賊已在公掌握中矣。苐蜀往歲平蠻,多籍兵于土司,是無他兵可恃。所調土兵含悲狐兔,且視以為奇貨,陽攻而陰利之甚,至籍口乏餉,濡滯遷延,即幸而成功又皆謂吾土兵之力,甯複知縣官哉。公是以請調客兵,雖數止二萬而先聲叵測,蜀漢兵謂四方兵且至,其氣愈壯,重以饋餉惟時,土兵亦無敢桀驁,卒相濟以成功,而默消諸酋長跋扈飛揚之心。所為國家慮、為西南慮者,何其忠懇也!計兵二十余萬,日費二千金,稍淹歲時,遽滋勞費。公苦心殫力,所以激將士之用命,折僨帥之邪謀,散羽翼之群凶,寢鄰酋之蔭庇者,率炳幾先而冥中其會,故師期僅及三月,費僅逾一百萬,而殲八百年大憝,若摧枯拉朽。且拓地設官,一以中國之治治之,瘴雨蠻煙之鄉,永為樂土,公之功不宏且遠哉,而公不自功也。蓋昔召公受命平淮夷,故其詩曰:“明明天子令聞不已。”而凡此蔡功,韓愈獨以不赦不疑,歸美于憲宗之斷,豈不以武功告成。固召公、裴公之勞,然非周宣、唐憲知人善任,亦曷以臻茲哉?上禦寓中興媲美周宣,非憲宗所敢望,而平播之役知人善任,則與召、裴平淮、蔡異代同符。公曰:“非臣與將士之功,而皇上之功。”有味哉,公之疏也,大臣不當如是耶?播故在渝境,渝人尤睹播功而感公賜。沅鄰張君舊以巴令垂聲,茲則以播之役,自粵西移渝,而佐公運籌、轉餉,奏功者謂合守。知巴縣事葉聯芳,宜伐塗山之石,紀功勒銘,以永渝人之思,而謂不佞達,宜有言,遂悉其顛末而銘之,其辭曰:


    “惟皇憲天,秋殺春生,九夏入珽,快睹升平。麼魔小丑,蕞爾夜郎,狼毒我甿,猘闖我疆。帝謂蠢蠻,且無窮武,其命諸臣,相機撫處。舞幹解網,仁自舜湯,彼昏無忌,敢逆顏行。台省疊聞,皇赫斯怒,心膂股肱,謨以助。乃命司馬,汝往專征,國之大事,尚方寶劍,特茲以賜。公拜稽首,夙駕渝州,閫外集思,帷中運籌。插羽徵兵,飛檄督餉,矢天誓師,開城命將。桓桓元戎,洸洸武夫,如熊如羆,臨坤之隅。組練生光,馬騰士飽,鼓行無前,魂鎮群獠。奪斬層關,遂拔列城,風鶴鹹順,草木皆兵。魑魅征糜,寨柵披裂,取彼鹵殘,鋩膏刃血。累卵一發,賊勢瀕危,尚倚兔窟,螳臂以支。我武載陽,霆擊雷磕,會以六師,圍之三匝。黨惡千群,駢首伏鈇,疾若呼風,易若摧枯。黔旅重來,楚歌四起,盡赭其山,兼赤其水。殲厥渠魁,縛彼群凶,脅從罔治,巢穴都空。于疆于理,乃文乃武,漢守重列,威儀再睹。柔桑沃壤,而織而耕,歸馬放牛,弦管春城。昔也播地,猿啼虎視,今也市廛,龍編鱗次。昔也播人,畏首懷疑,今也飧飯,鼓腹含嬉。昔也播俗,鴃舌馬革,今也文物,詩書縫掖。播人自謂,西南諸夷,陽收羽翼,陰實傾離。彼昏鞠頑,天奪之魄,竟墮術中,遂取族赤。威靈濯濯,王道平平,逆則誅鋤,順則生全。轉相告語,強眾弱寡,強且不支,弱何為者。自時厥後,誰敢不共,覆車不遠,鑒此應龍。露布星馳,夜同清晝,共識天顏,喜茲凱奏。公躬踧踖,匪臣之力,獨蒙聖斷,乃得稱塞。帝謂司馬,惟汝元忠,克茲壯猷,奏是膏功。甫出東山,遽安西土,召虎晉公,異代為伍。赫赫奕奕,公功之垂,繼繼承承,蜀人之思。采之輿論,銘之野史,憶千萬年,塗山巴水。”


    劉


    《明史》本傳:字省吾,都督顯子,勇敢有父風,用蔭為指揮使。萬曆初,從顯討九絲蠻,以功遷雲南迤西守備。十年冬,征楊應龍,會四川總兵官萬鏊罷,即以代。時分兵八道,川居其四,川東又分為二,以綦江道最要,令當之,眾數萬。初,聞征播,逗留,多設難以要朝廷,言官交劾,議調南京右府僉書。總督李化龍以平播非不可,力薦於朝,乃複受事。逾夜即舊城,攻克賊於滴淚三坡、瓦窯坪、石虎諸隘,直抵婁山關。婁山萬峰插天,百險具備。


    分奇兵為左右路,間道趨關後,而自督大軍仰攻,奪其關,追至永安莊,兩路軍亦會。


    老將持重,慮賊衝突,聯諸營,一據婁山關為老營,一據白石口為腰營,一據永安莊為前營。尋會馬孔英、吳廣詣軍,逼海龍囤下,與諸將共平賊。


    功為多,進左都督,世蔭指揮使。四十年,四川建昌猓亂,命為總兵官討之,偕參政王之機,分八道,督諸將攻,而己居中節制,克桐槽、沈渣、阿都、夏蔔、越北諸砦,大小五十六戰,斬馘三千三百有奇,諸猓巢穴一空。于諸將中最驍勇,所用冰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天啟初,贈少保,世蔭指揮使僉事,立祠曰表忠。


    房嘉寵舊《通志》:靖虜衛人,任四川守備。萬曆二十五年,楊應龍屢犯綦江,嘉寵職任守禦。時大兵未集,應龍遣沭照攻城,城陷,死之。後事聞,立廟以祀,加贈官秩。


    張良賢舊《通志》:固原人,萬曆中以參將守綦江,與房嘉寵竭力守禦,因眾寡不敵,城陷而死。事聞,立廟祀之。


    胡汝甯《綦江縣誌》:漢中人,以章納守備升湖廣都司。便道過渝,知府張議借員奉委,來綦與房、張協守。甫到日,而播逆賊已壓境矣。及臨戰對敵,手殺數十人,死於亂軍中,骸骨無收。


    朱燮元《明史》本傳,字懋和,浙江山陰人。萬曆二十年進士,遷四川副使,謝病歸。起移四川右布政使。天啟元年就遷左。會永寧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軍。永甯,古藺州地。奢氏,猓玀種也。洪武時歸附,世為宣撫使。傳至崇周,無子。崇明以疏屬襲,外恭內陰鷙。子寅,尤驍桀好亂。時詔給事中明時舉、禦史李達征川兵援遼。崇明父子請行,先遣土目樊龍、樊虎以兵詣重慶。巡撫徐可求汰其老弱,餉複不繼,龍等遂反,殺可求及參政孫好古、總兵官黃守魁等。時舉達負傷遁,賊遂據重慶,播州遺孽及諸亡命奸人蜂起應之,賊党符國禎襲陷遵義,列城多不守。崇明偕偽號,設丞相、五府等官,統所部及徼外雜蠻數萬,分道趨成都,陷新都、內江,盡據椑木、龍泉諸隘口。指揮周邦大降,冉世洪、雷安世、瞿英戰死。成都兵止二千,餉又絀,燮元檄征石砫,羅綱、龍安、松茂諸道兵入援,斂兩百里內粟入城,偕巡撫、禦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分陴守。賊障革裹竹牌,鉤梯附城,壘土山,上架蓬蓽,伏弩射城中。燮元用火器擊,卻之。又遣人決都江堰水注濠。賊治橋,得少息。因斬城中通賊者二百人,賊失內應。賊四面立望樓,高與城齊。燮元命死士突出,擊斬三賊帥,燔其樓。既而援兵漸集,登萊副使楊述程以募兵至湖廣,遂合安綿副使劉芬謙,石砫女土官秦良玉軍敗賊牛頭鎮,複新都。他路援兵亦連勝賊。然賊亦愈增,日發塚擲枯骸。忽自林中大噪,數千人擁物如舟,高丈許,長五十丈,樓數重,牛革蔽左右,置板如平地,一人披髮仗劍,上載羽旗,中數百人扶機弩毒矢,旁翼兩雲樓,曳以牛,俯瞰城中。城中人皆哭,燮元曰:“此呂公車也。”乃用巨木為機關,轉索發炮,飛千鈞石擊之,又以大炮擊牛,牛返走,敗去。有諸生陷賊中,遣人言賊將羅象乾欲反正,燮元令與象乾俱至。呼飲戍樓中,不脫其佩刀,與同臥酣寢,象乾誓死報,複縋而出。自是賊中舉動無不知。乃遣部將詐降,誘崇明至城下,伏起,崇明跳免。會諸道援軍至,燮元策賊且走,投木牌數百,錦江流而下,令有司沉舟斷橋,嚴兵待。象乾因自內縱火,崇明父子遁走瀘州,象乾遂以眾來歸,城圍百二日而解。初,朝廷聞重慶變,即擢燮元僉都禦史,巡撫四川,以楊愈懋為總兵官,而擢河南巡撫張我續總督四川、貴州、雲南、湖廣,未至而成都圍解。官軍乘勢複州、縣、衛、所凡四十余,惟重慶為樊龍等所據。其地三面阻江,一面通陸,副使徐如珂率兵繞出佛圖關後,與良玉攻拔之。崇明發卒數萬來援,如珂迎戰,檄同知越其傑躡賊後,殺萬餘人,監軍僉事戴君恩令守備金富廉攻斬賊將張彤,樊龍亦戰死。帝告廟受賀,進君恩三官。燮元所遣他將複建武、長寧,獲偽丞相何若海,瀘州亦旋複。先是,國禎陷遵義,貴州巡撫李已遣兵複之。永甯人李忠臣嘗為松潘副使,居家,陷賊,以書約愈懋為內應,事覺,合門遇害。賊即用其家僮紿愈懋,襲殺之,並殺順慶推官郭象</a>儀等,再陷遵義,殺推官馮鳳雛。當是時,崇明未平,而貴州安邦彥又起。安氏世有水西,宣慰使安位方幼,邦彥以故得倡亂。朝議錄燮元守城功,加兵部侍郎,總督四川及湖廣荊、岳、鄭、襄,陝西漢中五府軍務,兼巡撫四川,而以楊述中總督貴州軍務,兼制雲南及湖廣辰、常、衡、永十一府,代我續共辦奢、安二賊。然兩督府分閫治軍,川、貴不相應,賊益得自恣。三年,燮元謀直取永寧,集將佐曰:“我久不得志於賊,我以分,賊以合也。”乃盡掣諸軍會長寧,連破麻塘坎、觀音庵、青山崖、天蓬洞諸砦,與良玉兵會,進攻永寧,擊敗奢寅於土地坎,追至老營涼傘鋪,盡焚其營。寅身被槍遁,樊虎亦中槍死。複追敗之橫山,入青岡坪,抵城下,拔之,擒叛將周邦太,降賊二萬。副總兵秦衍祚等亦攻克遵義,崇明父子逃入紅崖大囤,官軍蹙而拔之,連拔天臺、白崖、楠木諸囤,撫定紅獠四十八砦,賊奔入舊藺州城。五月,為參將羅象乾所攻克。崇明父子率余眾走水西龍場容仲壩,倚其女弟奢社輝以守。初,賊失永寧,即求救于安邦彥,邦彥遣二軍窺遵義,明父子竄深箐。維新偕副使李仙品、僉事劉可訓、參將林兆鼎等搗龍場,擒崇明妻安氏,弟崇輝,寅、國禎皆被創走。錄功,進燮元右都禦史。時蜀中兵十六萬,土、漢各半。漢兵不任戰,而土兵驕淫,不肯盡力。成都圍解,不即取重慶;重慶複,不即搗永寧;及永甯、藺州並下,賊失巢穴,又縱使遠竄。大抵土官利養寇,官軍效之,賊得輾轉為計。崇明父子方窘甚,燮元以蜀已無賊,遂不窮追。永寧既拔,拓地千里,燮元割膏腴地歸永甯衛,以其餘地為四十八屯,給諸降賊有功者,令歲輸賦於官,曰屯將,隸於敘州府,增設同知一人領之。且移敘州兵備道于衛城,與貴州參將同駐,蜀中遂靖。而邦彥張甚,四年春陷貴州,巡撫王三善軍沒。明年,總理魯欽敗于織金,貴州總督蔡複一軍又敗。廷臣以三善等失事由川師不協助,議合兩督府,乃命燮元以兵部尚書兼督貴州、雲南、廣西諸軍,移鎮遵義,而以尹同阜代撫四川。燮元赴重慶,邦彥偵知之。六年二月,謀乘官軍未發,分犯雲南、遵義,而令寅專犯永寧。未行,寅被殺,乃已。寅凶淫甚,有阿引者,受燮元金錢,乘寅醉,殺之。寅既死,崇明年老,無能為,邦彥亦乞撫。燮元聞于朝,許之,乃遣參將楊明輝往撫。燮元旋以父喪歸,偏沅巡撫閔夢得來代。先是,貴州巡撫王緘謂督臣移鎮貴陽有十便,朝議從之。夢得乃陳用兵機宜:“請自永寧始。次普市、摩泥、赤水,百五十里皆坦途。赤水有城可屯兵,進白岩、層樓、畢節、大方僅二百餘里。我既宿重兵,諸蕃交通之路絕,然後貴陽、遵義軍克期進,賊必不能支。”疏未報,夢得召還,代以尚書張鶴鳴,議遂寢。鶴鳴未至,撫輝奉制書,僅招撫安位,邦彥怒殺明輝,撫議由此絕。鶴鳴視師年余,未常一戰,賊得養其銳。崇禎元年六月,複召燮元代之,兼巡撫貴州,仍賜尚方劍,錄前功,進少保,世蔭錦衣指揮使。時寇亂久,里井蕭條,貴陽民不及五百家。山谷番苗,將士多殺降報功,苗不附。燮元招流移,廣開墾,募勇敢,用夢得前議,檄雲南兵下烏撒,四川兵出永甯,下畢節,而親率大軍駐陸廣,逼大方。總兵官許成名、參政鄭朝棟由永寧複赤水。邦彥聞之,分守陸廣、鴨池、三岔諸要害,別以一軍趨遵義。自稱四裔大長老,號崇明大樑王,合兵十余萬,先犯赤水。燮元授計成名,誘賊至永寧。乃遣總兵官林兆鼎從三岔入,副將王國禎從陸廣入,劉養鯤從遵義入,合傾其巢。邦彥恃勇,擬先破永寧軍,還拒諸將,急索戰。四川總兵官侯良柱、副使劉可訓遇賊十萬於五峰山桃紅壩,大破之。賊奔據山嶺。諸將乘霧力攻,賊複大敗。又追敗之紅土川,邦彥、崇明皆授首。捷聞,帝喜。以成名與良柱爭功,賞久不行。烏撒安效良死,其妻安氏招故沾益土酋安遠弟邊為夫,負固不服。燮元乘兵威脅走邊,遂複烏撒。燮元以境內賊略盡,不欲窮兵,乃檄招安位,位不決。燮元集將吏議曰:“水西,地深險,多箐篁,蠻煙僰雨,莫辨夜晝,深入難出。今當扼其要害,四面迭攻,賊乏食,將自斃。”於是攻之百餘日,斬級萬餘。養鯤複遣人入大方,燒其室廬。位大恐,三年春,遣使乞降。燮元與約四事:一,貶秩;二,削水西六目地歸之朝廷;三,獻殺王巡撫者首;四,開畢節等九驛。位請如約,率四十八目出降。燮元受之,貴州亦清。遂上善後疏,帝報可。初,崇明、邦彥之死,實川中諸將功,而黔將爭之。燮元頗右黔將,為四川巡按禦史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罷,帝慰留之。四年,會燮元劾良柱不職,良柱亦訐燮元曲庇安氏,納其重賄。章下四川巡撫禦史劉宗祥。宗祥亦劾燮元受賄,且以龍場、永甯不置邑衛為欺罔。帝以責燮元。燮元乃上言:“禦夷之法,來則安之,不專在攻取也。今水西已納款,惟明定疆界,俾自耕牧,以輸國賦。若設官屯兵,此地四面孤懸,中限河水,不利應援,築城守渡,轉運煩費。且內激藺州必死之關,外挑水西扼吭之嫌,兵端一開,未易猝止,非國家久遠計。”帝猶未許。後勘其地,果如所議。論桃紅壩功,進少師,世蔭錦衣指揮使一品。六年滿,加左柱國。再議平賊功,世蔭錦衣指揮僉事。十一年卒官,年七十三。燮元身長八尺,腹大十圍,飲啖兼二十人。鎮西南久,軍貲贖鍰,歲不下數十萬,皆籍之於官。治事明決,軍書絡繹,不假手幕佐。行軍務持重,謀定後戰。尤善用間,使人各當其材。犯法,即親愛必誅;有功,廝養不遺賞也。馭蠻以忠信,不妄殺,苗民懷之。初官陝西時,遇一老叟,載與歸,盡得風角、占侯、遁甲諸術,將別,語燮元曰:“幸自愛,他日西南有事,公當之矣。”內江牟康民語人曰:“蜀且有變,平之者朱公乎!”已而果然。


    徐可求《明史 ·朱燮元傳》:奢氏,猓玀種也,洪武時歸附,世為宣撫使。傳至崇周,無子。崇明以疏屬襲。外恭內陰鷙。子寅尤驍桀,好亂。時詔給事中明時舉、禦史李達征川兵援遼。崇明父子請行,先遣土目樊龍、樊虎以兵詣重慶。巡撫徐可求汰其老弱,餉複不繼,龍等遂反,殺可求及參政孫好古、總兵官黃守魁等。時舉、達負傷遁。時九月十有七日也。舊《通志》:由進士曆副都禦史巡撫四川,駐節重慶,秉政清肅,卓有風裁。天啟元年,藺酋奢寅有叛志,因邊堠有警,偽言願以兵三萬人備邊。可求閱兵於演武場,寅將樊龍等索餉,頒賞不給,遂叛,執可求殺之,並從官數百人。朱燮元《奢寅叛重慶紀略》:十七日,撫院徐可求下教場點奢氏兵,樊龍上臺送冊,倍於調額。撫院曰:“我只調七千,糧額有定,將奈何?今既召集,姑每人先給數金,帑金已在彝陵前途。”又散龍厲聲必欲如部劄,每一兵十七兩。撫院又慰之曰:“且點過,又議處。”遂按薄呼名,為首一人應點,不知何處掠來一小子也。撫院訝之,龍曰:“嫌小乎?”即揮刀殺之。撫院怒曰:“我待汝不薄,何得無理若此?朝廷處汝如腐鼠耳,汝得無欲反乎?”龍應聲曰:“不反何待?吾來殺汝,豈來赴援?”遂用手一揮,張彤等萬眾齊集。旗鼓官王登爵挺身攔之,立被斫碎。自徐撫院並分守川東道按察使兼參政孫好古、巡下東道李繼周、守下南道駱日升、重慶知府章文炳、順慶同知洪應科、敘州同知熊嗣先、重慶推官王三宅、巴縣知縣段高選、遵義參將萬全甯、川衛旗鼓指揮王登爵、重慶衛指揮潘允淮、重慶衛知事王正經、巴縣典史吳應元、土沱驛驛丞蕭美、成都中衛百戶範之偉同時遇難。總兵黃守魁船泊河下,亦被縛,次日自縊而死。其餘殺戮不可勝紀,渝城遂陷。


    駱日升《一統志》:福建人,由進士曆川南道副使,奉命監軍,睹樊龍等驕橫,方欲以法制之,而變亂卒起,日升遇害。


    黃守魁《一統志》:福建人,四川總兵,樊龍變起,手刃梟賊,賊刺殺之。妾聞變,投水死。


    王正經《巴縣誌》:重慶衛知事,罵奢賊,被殺。


    王登


    《巴縣誌》:甯川衛旗鼓指揮使。奢賊變,挺身翼巡撫徐可求,與重慶衛指揮潘允淮並遇害。


    熊嗣先 萬全 範之偉 洪應科《巴縣誌》:順慶同知熊嗣先、敘州同知萬全、遵義參將範之偉、成都中衛百戶洪應科奉調至重慶,遇奢賊,同被害。


    秦良玉《巴縣誌》:石柱宣撫司女官,具忠義,有智略。奢崇明叛,以厚賂求助,良玉斬其使,將所部萬餘人,率弟民屏、侄翼明,卷甲疾趨重慶,營于南平關,扼賊歸路,又燒其船,賊大窘。成都困,良玉又率兵六千援,成都圍解。賊躪貴州,貴撫王三善被難,良玉弟民屏戰歿。良玉上疏,有“仇不共戴,義難苟安 ”之語。上壯其志,賜民屏恤典。良玉激勵出師,卒蹙奢氏。逆酋授首,良玉功最多雲。


    朱燮元《恢復重慶紀略》:元年九月十七日,樊賊既占渝城,三日內士民逃出,多不禁,至二十一日始戒嚴。嗣後小民源源複入,若相安於無事者。賊隨張逆寅偽詔,建國大樑,改元瑞應。因而收其器仗,數十家為一保,窘困萬狀。一時文武同盡,莫可主持。獨忠州判官胡平表縋城得脫,徑走石柱,以大義勸女將軍秦良玉並同知陳思虞,俱感動,繕兵速發。十月十七日戰於城下,斬張彤一弟,賊方落膽。次日忽放舟俱下,彼此互爭不已。余檄女將軍赴援省城,仍命思虞還援渝。女將軍果建大功,悠悠之口不足據也。指揮馮世修被殺,不死,與史其昌、王庭揚、蔣繼祖等,郡人金富廉、張頤南、李尚清等各捐資起義,鄉紳多垂橐以助。而余與薛直指所調邑梅、平茶、石耶、酉陽兵亦陸續俱集。上川東道徐臬副如珂自吳門來赴任,在途中聞信,星夜遄發,直走墊江。墊江令劉國藩素得眾心,與馮世修共招兵得三千人,臬副督之而進,分佈漢土兵各門拒敵,粗有頭緒。二年正月初一日,甫誓師,合州鄉紳董盡倫督兵至佛圖遇害,人心憤激,更益毖慎,屢戰俱有斬獲。賊沿江有船數百艘,往來搜劫,出沒不常,金富廉率死士夜擊沉之。二月二十八日,官兵三戰三勝,進扼佛圖關。已得險矣,忽中賊間,三土司與遵義馬湖兵互相殺,一時潰退,累累葬江魚之腹。賴徐臬副調之,人心複定。先是,成都圍解,余發秦良玉同弟秦明屏二萬人由陸,同知余新民督楊應評等一千人由水並下。同知以遇賊,屢戰不能遽前,而良玉善病。至二月,下浣欲徑歸,明屏力勸進兵,餘同知適至,複促之。乃長驅來鳳、白市與賊張彤等大戰,奪據二郎關,聲勢頗壯。賊退入佛圖關堅守。四月二十一日,杜總兵文煥至自白崖,次日同監軍邱臬副志充督西兵、毛兵,與賊連戰二日,其氣甚銳。然賊憑高,又多設伏,未見得利。二十四日,西兵奮勇當先,秦兵繼之,各官兵在左,三土司兵在右,賊大披靡,追殺三千餘人,兩崖俱滿。徑取佛圖關,直逼城下。會有主和議者,乃不果進。五月初,逆寅自領五萬渡瀘赴援,先遣心腹周鼎由江津而進,號稱二十萬,紮于真武山前。是時楚中監軍盧大參、瑛田、張臬副孝與薛總兵來征,俱攜重兵屯城下。知州王新民領遵義兵扼住佛圖關。戴僉事君恩所部萬縣兵欺敵遽進而卻,金富廉與平茶又卻。遂有建議欲盡渡河以避之者。賴盧大參、徐、邱兩臬副力主戰,遂分兵六股迎戰。毛兵、西兵先得利,各兵雲集,四面追殺,賊鮮有脫者。周鼎逃至合江,為該縣義兵所縛。同知越其傑已奉制院檄發往瀘納,至是徐臬副留之,與有戰功。逆寅聞崇明在來佛渡大敗,且傳其已死,而前騎至玉蟾不利,遂於十八日退回永寧。樊賊方張榜懸示,依然狂逞,至是鼎敗,寅又不至,乃始垂首喪氣。我兵水陸戒嚴,賊接濟頓絕食糠飲水,幾不能摻戈,男婦縋城而下者多不問。酉陽冉天仇同秦民屏遣數十人夜登城,燒其營屋數十間,後無繼者,乃退回。金富廉力勸進兵,眾議未定,守備孔大成與張彤相識,因令入城招誘。二十七日,張彤同石永高送子張國用及偽知縣徐應舉出降,各監軍縱之歸。樊龍父子遂沖圍走,三土司爭而殺之。各兵大哄,登時入城,恣行燒殺。部卒沈應龍在亂軍中認實張彤,斬其頭,送富廉,餘賊盡殲。凡被占九閱月,渝州各屬,獨江津、綦江正當賊沖。知縣周禮嘉、鄒昌魯殺戮頗多,複被陷,旋複。合州守翁登彥會同鄉紳董盡倫,先殺賊所遣奸細蔡琛,防守緊密,賊不敢入。銅梁知縣吳宏業率眾堅守,賊攻之,不能下。大足知縣高繼元督鄉勇數千列陣與戰,賊率精銳百餘人,揮槊而前,遂不能禦,典史宋應阜、主薄張志譽俱陣亡,繼元幾不免,後仍督兵複縣,並援渝城。南川知縣韓應龍,一面設防,一面捕斬妖教,皆與有勞焉。


    劉時俊《渝城功罪紀略》:蜀自楊酋平後,武備久弛。天啟元年九月,樊龍、張彤卒變,隨據重慶,全川震動。忠州判官今升、推官胡平表義激石砫土司,督其兵攻賊。因奢寅反出,遂由北路趨救成都。隨有鄉官董盡倫、守備金富廉糾合鄉兵各數千,環江圍守重慶,與二賊相持。徐守道聞變,星馳冒險赴任,比至重慶,即招募義勇,提調平茶、邑梅、石耶三長官司土兵,並督何舉人、牟舉人及李大儒、金刺龍、張頤南等之兵,約共土、漢兵二萬。夔州府同知越其傑以赴任至夷陵,從鄉官王非熊太史之議,收合馬湖、遵義援遼回川將潰之兵,並招羅綱壩約兵共一萬,督赴重慶,勢遂大振,與賊大小血戰,勝負相當,董鄉官陣亡。賊將亦多授首,遂攖城自守,不敢分兵東下以侵涪、萬,並不敢出郊遠掠。故自賊變後,以至次年四月頒發帑金,總督調發之大兵未到,而能蹙賊以成九仞之功者,徐守道為最,越與胡次之,董鄉官死難,固義烈無雙。金富廉等之倡議抗賊俱表,表宜並錄也。至四月初,戴僉憲領兵三千至俊部下,將官加銜守備李之信等領兵一千亦至。是時,賊勢已蹙。而重慶為戴僉憲舊治,即有素習其行徑為賊居間者,僉憲遂遣家人與賊交通,議撤佛圖關兵,讓開大路,使二賊擁其全部賊兵而去。僉憲刻有《元憝就擒錄》,自謂於四月初四、二十七等日屢遣親信家丁戴昌祚、戴鎔入城矣。是月中旬,邱監軍領毛兵三千,楊監軍領毛兵一千,杜總兵領家丁一千並至。胡州判複督石柱司兵自成都回射洪,王知縣督楊守備領遵義兵三千皆至。合兵連戰,官兵小挫大勝,賊勢愈蹙。戴監軍複申讓路縱賊之議,與賊面會並許以交卸印務,護送歸巢,城中士紳及父兄子弟伴送(事在重慶士紳狀帖中)。僉憲刻錄亦雲:“二十八日,戴僉事與二賊扁舟面會。”蓋定此約也。越兩日,戴複偕邱、楊二監軍會賊訂盟,其刻錄可據。是月,杪盧、張兩監軍各領兵三千先後至。五月初二日俊部下將官加銜遊擊侯良柱等領兵四千至。俊所招酉陽貢生冉良翰、監生冉良修、土舍應襲冉天爵之母秦氏各兵共一千亦至。先是,俊於三月十三日自萬縣由陸路會總督于保甯,令良柱由水路趨重慶。一面合兵攻城,一面相機諭降賊眾。良柱至,即于初三日傳俊之諭,密招素所善,原隸黃總兵部下,今脅從之黃光綜、周君命、周順等。光綜等從之,遂於是夜獻城,納我兵,許為內應。戴僉憲因許賊讓路,堅守其約,阻良柱等不許進兵,自夜分開城門至天明,良柱等不得進而機泄。黃光綜等十八人遂奔投於良柱舟中。樊、張二賊遂磔周君命於城下,而奢寅遣兵二萬來援,樊賊報將至矣。俊自保寧轉至合州,發部下將官加街、守備孫逢聖等領兵二千名,前赴瀘州,而自將督標兵千余名直趨重慶。部下水軍將官加街、守備姜周、覃邦葵等領水兵三百八十名,兵船十八艘,俱以初七日抵城下,酉陽土司兵亦至。初八日,俊會各鎮道。是夜接塘報,賊兵至白節驛,離城八十里,官兵二萬皆卻走。初九日會議,俊問發兵迎戰之詳,因歎曰:“賊鋒甚銳,宜發銳兵迎敵,以挫其氣。如某營某營皆鄉兵,未經大陣,不宜遣。某某土司雖有土兵之名,其實土兵以時久皆回,借鄉兵充數冒餉,亦不宜遣。侯良柱兵到,又不一體給餉,再三哀求,止人給米三升,驅之迎賊,遠信地嚴,限令一夜走八十里,兵士忿怨,良柱大哭而去。如此發遣,何以鼓舞人心?且各營既退走,一軍不能獨存,安得不敗?”語未畢,邱監軍怒甚,俊曰:“全川安危,在此一舉,俊宗親墳墓,恐遂永訣,乃不容俊一開口耶?”戴監軍聞之亦怒。是夜,報官兵萬余複卻走。先是,越同知督馬湖、遵義等兵圍城數月,屢戰有功。戴與邱妒之,譖于總督。總督遂調其兵與瀘州,且下檄曰:“越同知駐兵重慶,有礙成功,如不即赴瀘州,肘鎖拿解。”越同知憤極,欲自殺,即發兵行瀘州矣。而賊之援兵大至,各監軍乃發令追回,各兵怨望,不肯返。俊遇於途次,急召其將官張鐘秀、唐天貴、夏德勝、王懋官等嚴諭之,各應諾。蓋俊于四月內先行牌勉諭,各給獎勵銀十兩,各將士感恩,樂用故也。至是聽令速回。監軍遂遣之迎敵。比遇賊,而鐘秀等兵到未齊,紮營未定,故亦望風而走。是時人心大震,鎮道倉惶。初十日,齊集水月庵會議,讓俊秉筆。俊與鎮道同心協議,謂:賊兵雖銳,我之應著恰緊乃在佛圖關。俊請駐兵關上,使城中賊不得衝突而出以與援兵合。其過江堵截之兵,在精不在多。如某營某營之鄉兵,止可據江對各城門而守,以壯聲勢。鎮道以為然。僉議某營於某處紮營,某營於某處把隘。又恐內外賊奪船,或駕筏渡江相合,議俊兼管兩江信地,督部下水兵,兼督各營哨船巡守之。部分既定,俊遂責問連潰狀,行軍法以肅軍心,軍威大震。鎮道會議之時,言及讓路放賊,俊力爭之,惟徐守道與俊議合語。載前一次辯疏中。俊是曰駐兵關上,以防賊沖正,以破讓路之計也。十一日二賊盡出城中兵,迎戰於兩路口,欲盡力沖關,以合外賊。俊督兵三戰三敗之,賊退走閉城。從此遂不敢再出。而江南堵截之兵,連戰皆捷,蓋盧監軍所統內有牟海龍一支千餘兵,最稱勁銳,令之衝鋒。張監軍率所統辰州兵及羅綱壩兵繼進,故一勝火器盡歸於北兵,使之營於南城坪。賊沖之,多被傷,故再勝。俊于會議時,對邱監軍問徐守道曰:“越同知有礙成功之說,信然乎?”徐攢眉應曰:“哪有這話?”邱無以答。俊感歎不覺泣下,越與將士聞之亦泣下,思奮矣。俊因遣將官劉榮先、毛明志執紅旗督戰,遂爭先摧敵,故又再勝。十二日某營兵少卻,賊遂分營于南紀門之對岸,離江里許,使人登山頂與城內賊相呼應,城上人曰:“你們進來。”江外賊曰:“你們過江來。”而水兵與關上兵防守甚固,兩賊相望,各不能奪船渡江以相合併。十三日賊遂退,漢土各營兵追及之,賊大敗走,墮崖溺水者無數,其餘盡殲於各州縣之鄉兵,無得脫者。蓋自有酋患以來,僅此戰得意。而樊、張二賊始命遊釜底矣。十五、十七、十八等日,賊三投稟帖,催戴僉憲讓路,而俊不許。賊使城中被陷,士民兩投訴狀雲:“戴祖爺已許讓路,墾乞天臺開恩釋放。”俊不許。複使倪封官、倪監生兩具訴狀,俊皆不許。賊勢窘甚,遂登城怒駡戴僉憲,謂其屢次受了厚賄,許了讓路,如何不讓。先是,戴僉憲第二次扁舟會賊,邱、楊二監軍偕焉,邱既附和讓路之說,而楊欲急紓鄉邦之難,對賊指天日誓子孫,語尤諄切,至是賊稟帖訴狀之催逼與城頭之叫駡,專斥戴而不及楊、邱者,為戴有私約,而邱與楊無染也。是時,大足高知縣領兵千餘至。俊既掃斷異議,一意攻城,與楊監軍屢次臨城督攻,又與楊監軍乘小艇周回兩江,細察城形,某處可攀,某門可襲,於十九日部分本營兵及石柱、遵義等兵乘夜急攻通遠門。密發紅旗,督酉陽土司精選衝鋒于臨江門之傍,偷路登城。先兩時,傳各營準備候號火接應。至四鼓時分,酉陽兵登城,殺守城賊百餘人,燒敵樓五十餘間,火光燭天,喊聲震地,惟盧監軍遣牟海龍應之。已奪開臨江門,而戴僉憲阻各營兵不進,賊複據門拒守,功不就(詳載前第一次疏中)。戴僉憲因堅守賊約,不受脅從之降。俊動色力爭,豎招降旗,給降者免死印票。又嚴拿賣米賊,前後梟斬共數十人,城中斗米萬錢亦無賣者。賊眾益降益散,二賊之命如懸絲矣。先是,俊會總督于保甯,知鎮道有放還二賊之說。俊謂:“樊龍首惡,必不可寬。如張彤輩能斬之以出降,即當免死。但不宜殺降失信,阻水、藺部下諸人歸順之心,如曩時播事食言,諸酋以為口實。”總督然之,隨請印帖為照,許張彤等縛獻樊龍免死。俊至重慶,遣千總羅現入城說張彤。戴僉憲妒俊之計,先事泄機于樊龍。現入城為樊龍所執,不肯放出。俊遣將官侯良柱、楊應嶽、都建極、李之信問二賊,何故不放羅現?二賊扮作小兵上城答話,有認識之者曰:“你即樊爺、張爺也。”二賊曰:“然”,因問劉老爺何在?各將指俊泊舟處。二賊下拜、叩四首曰:“為我頂上劉老爺,你說樊龍、張彤在此叩頭。前日人言說亂了,我們商量未定,不敢遣羅現出來回話。今日隨劉老爺分咐,看叫如何無不聽令,等一場大功成于劉老爺之手。”時戴僉憲所遣羅生員同在,因曰:“戴道爺叫來傳話。”樊龍大怒曰:“再莫提起戴道爺來,說一番話又要許多銀子,我府庫有限,都犒賞軍士去了。”少頃,張彤閃過樊龍,謂諸將曰:“你替我稟上劉老爺,我張彤豈是不曉事的。朝廷費了這許多兵馬錢糧,難道恁的罷了?要我張彤立功,卻也不難,專待劉老爺分咐。”此蓋有意殺樊龍也。(語在第二辯疏中)羅生員,戴之所遣,見在重慶可問也。諸將回報,俊複使將官雷正乾、周鎮傳諭石永高,永高遣其親信土目欒富出降,亦有意殺樊龍矣。時為五月二十三日也。而薛總兵至,其部下守備孔大成因與二賊有舊,入城說降,鎮道許二賊以交質送歸。議賊以二子質於官,官以二武弁為質於賊,與前說稍異,前議撤兵,而今不撤兵,前雲戴僉憲護送,縉紳伴送,而今止伴送以為質之二弁。前議賊兵數千盡隨二賊以去,而今止許二賊帶親兵數百,其餘留下,收入各營。然總之亦縱賊耳。俊謂賊勢已潰,旦夕成擒,如何可縱之去?或曰已受總督秘意矣,俊不敢強爭,亦不敢赴水月庵會議。但聞徐守道言於公會曰:“今日之事,當以劉勿所之言為正。受其降則可,縱之去則不可也。”是日二弁入質,賊二子出質。二十七日,俊不欲與水月堂之事,挽舟而上,因聞徐守道之言,遂放小艇而下,與徐面會。


    徐曰:“此議行,各土司官必不肯。”俊曰:“然,蓋知人心忿忿多不服也。”是日張彤、石永高出與鎮道訂約。張、石入,樊龍出,戴、楊兩監軍迎之於舟。楊複遣其所親曾、陳二生為質,以堅樊龍之信。土司兵起,曾、陳二生一打傷、一殺傷,幸得返走。戴、楊與樊龍甫相見,樊龍急欲轉,楊監軍攜其手,拉以登舟。土司哨船漸集,樊賊不得脫,遂挾之登北岸。蓋戴於賊有私約,故主於放歸。楊監軍雖和放賊之議,原無私約,止求集事。故臨機轉念,因變為功,遂不專主於放賊也。是時各鎮道方著吉服,端立于水月堂上,受降土兵擁樊賊至,甫跪地,土官傍立,一搖首,土兵爭前縛樊龍,眾手交加,而樊龍肢體頭顱登時碎裂。二總鎮與各監軍越牆奔散,各不相顧。土兵亂,官兵亦亂,入城放火搶掠。賊兵潰散,張彤挾賊党四十余人奪路以逃,蓋有受賄傳字號,放張彤,匿賊眾于營中者。故各兵入城所殺者,多街傍跪迎之居民。擒斬土苗甚少。而入城為質之二弁不知下落,蓋為無名氏之鬼矣。俊是時聞樊龍就縛,乃放舟而下,欲與鎮道計議約束各兵。鎮道俱遁,匿不知所在。至次日,會戴監軍與各道,止聞張彤實逃,並不知樊龍生死狀也。俊謂義憤發于土司、方欲行牌諭獎,並使約束其所部。而總督有怒俊之語傳到,遂放舟徑下,不敢具疏報捷,亦不敢複問重慶城中事。而全川之事畢竟為放賊一說所誤,請略言之。先是,俊因有遼事,物色將材,至是招呼,咸樂為用。而俊未至重慶時,先發銀幣數百兩,獎勵各土司並各營將官,特行苦詞勉諭,一字一血,將士感奮。即各土司亦委心效力,故約束易行。俊因前覷破人情,有謝事之意。徐守道謂俊曰:“公如何可去?公一去則土司兵難控馭矣。”至是賊困欲降,城破在一二日內。而俊為戴僉憲所妒譖,總督牌到,欲俊之兵與各監軍之兵俱交與杜總鎮,蓋惑志于戴,不欲俊分複城之功也。俊即以廿五日交兵,而各營兵將與總鎮南北異宜,驟難聯貫。各土司驕恣抗倨,總鎮之號令不行,猶幸賊命已盡,不生他變。一聞交質放賊之說,眾心不服。土官憤而土兵遂亂,官兵乘之亦亂。亂兵入城有何紀律?遂爾放火延燒,滿城廬舍一夜盡成焦土。逢人亂殺,逢婦女即擄,又搜檢搶掠,寸土皆翻,庫藏之原藏與賊眾之劫掠,其分貯于重慶城中者,豈止數十萬,至是累晝夜皆入土、漢各兵之手,而總有所歸,是非複重慶,乃剿重慶也。亂兵起時,鎮道即越牆遁去,將台之上不復睹漢官威儀。遂使忠義厭心,夷司桀驁,殃民辱國,是誰執其咎也?且兵一亂,而總鎮之軍令不行,土、漢兵遂散,歸者歸,逃者逃,有如杜總鎮疏內所雲者。鎮道亦計窮,莫可收拾。告病者告病、討差者討差,酋方虎負而梟張,我乃歸牛而放馬,於是遣發無人,師期遂失,以至江門之役孤軍獨進,而楊總鎮、郭推官大小將領及官兵二萬血化陳陶之水。於是賊兵乘勝轉攻建武,良將龔萬祿全軍俱歿,南邊六縣重洗一空,而敘南亦遂大震,於是遵義複破。馮推官死焉,參將周之德並不言及下落。川局難結,咎又在於誰也?俊第一次辯疏,止聞總督傳語,未知僉憲揭陷,及見僉憲之揭,再上辯疏始婉露其受賄護賊之事。僉憲見事情敗露,心亂詞窮,乃於途次一揭、入京一疏,娓娓辯飾,自相矛盾,欲諱撤兵讓路交印護送之說。而有倪封官、倪監生兩訴狀、一書啟俱在,鐵案不可消磨。疏揭中乃徑不照管,而托長安相知者為之解嘲</a>曰:“欲護送者,非我也,楊華毓監軍也。”至於放賊之說,辯揭內則不肯招承,謂俊憾之,無以中之,乃突而生出,力主放賊一段,又突而生出向賊索金一段,無中生有,虛中翻弄云云,複捏為應對諸公之語,而終之曰:“職力主放之,又力主擒之。”噫!僉憲之語則辯矣。然力主放賊者僉憲也,擒斬賊者,土官兵,非僉憲力主也。是非僉憲兩截不相照應乎?僉憲既發揭於途次云云如此,比入京,又轉念細商,謂放賊之說已經屢議,難以平白推開。遂將錯就真,明明招認,乃出一辯疏雲:“時俊謂臣數遣家人入城,臣實數遣家人入城。臣不數遣家人入城,何由仰仗皇上之天威,以秘行臣等之一得?謂臣與賊交盟,臣實與賊交盟,臣不與賊交盟,何由使賊信臣卒近臣?謂臣力主放賊,臣實力主放賊。臣不力主放賊,賊必不感激臣。賊不感激臣,臣必不能使賊歸附。”噫!僉憲之辯則利矣。苐所謂秘行者是何一得?不過曰讓路也,交印護送也。賊若信戴感激戴,何為又登城詈戴,直發其行賄之情。且其近戴也,信說降之孔守備,信為質之二弁,而非信戴也,亦非感激戴而歸附也。今謂力主放賊即為擒賊、誘賊之本謀。噫!從古以來有即放即擒事,相反而相成若此者耶?僉憲又欲諱受賄之說,而渝城紳衿、漢土將卒、全川士庶、各屬官僚眾視眾指,不能塗飾。樊賊與賊眾之口又供吐甚明,遂不覺啟口囁嚅,辯揭中為虛活語曰:“若雲向賊索金,則所不必辯。何也?今解到各賊可一一拷而認也。”噫!僉憲巧則巧矣,試問僉憲既謂力主殺賊,欲以縱為擒,何不多方以誤之,設伏以待之?而乃許以交印護送、縉紳伴送。若使俊不力阻,俊之兵不當關,則賊已脫兔而去,豈肯束身而來?我既付性命於其掌中,彼豈授身首於土兵之手。又使交質之後,土官兵不從中突變,則為質之二弁,豈肯遂作捨命?王鎮道遣質入城時,豈真先棄此二命?樊龍既恃有此質,算穩以出,亦即挾此為質,安穩以還,則生歸不獨一張彤矣。噫!渝城之事,誰罪誰功,公道良心豈宜盡泯?如僉憲不認讓路護送之說,請自解于倪封官、倪公子兩訴詞,一手啟。如謂俊力阻護路之說為無據,即請質之徐守道公會私會之語,並守道之手紮。紮雲:渝城之賊,久而不下,合台軍令一申,罪人斯得。蓋由恩信素孚,彈壓得體不佞,前日之言非謬也。所謂恩信、彈壓等語,俊何敢當?而前日之言必為有據,即水月堂上所謂今日之事,當以劉言為正雲。雲與會俊時,所謂公一動則土司難馭之說是也。然豈惟徐帖可據,即戴僉憲之塘報亦可據。初報曰:“生擒樊龍。”次報曰:“樊龍死於亂兵之手。”試問僉憲曰:“兵何以亂?兵亂時,總兵作何約束?僉憲作何舉止?何以招降受降,而其生其死,逾一日尚不知端的。”再問僉憲曰:“兵到重慶凡幾月,何以自立塘報、日報虛功。俊既擁兵七千餘,僭部分秉筆,何以一報屢報,始終不列俊之銜姓?何以上而總督撫按,中而同事鎮道,下而與事之各郡縣、各紳衿、各土漢將領,或久或近之,苦心一概抹煞?如僉憲不認虛冒,則遵義初複在天啟元年十二月十六日。當是時,僉憲何日出都門,何日會俊於邯鄲道上,何日發諭帖,何人傳塘報,而乃自添銜名,遍報於在京在外各衙門雲:遵義之複,奉劉太僕、戴監軍之諭帖。又請遍質於在川中士紳軍民人等,張彤是逃是死,有無賣放,而敢以假首級欺君?再問黃光綜不得已而陷於賊中,開門獻城,僉憲何故敢阻兵不進,又何故不錄其功?即僉憲所刻之《執訊錄》亦雲:“光綜不妄殺人矣。”何故反功為罪,冒之以偽參政之號,充入俘囚之數,而服之以梟斬之刑?再問僉憲,播事即平之後,解俘獻闕者僅一史同知?不煩監軍道也。今所獻者,除周鼎、何若海原系朱撫院、王巡道之傳諭賊黨,縛獻轅門,其在重慶城中或先期授降,或城潰後被獲,惟有賊之假子與傅文進、石永高,此外或舊將、或小兵、或士、或商皆被陷賊中,逃難投生之人耳。藺巢未搗,酋勢方張,豈即收場結局之日,僉憲首被監軍之命,何不乘破城之聲勢,催督兵將以濟瀘、納之師,乃贅此一行,止圖彌縫粉飾,掩罪掠功,毀人成己,超升冒敘,而不顧蹶將喪師之禍。且僉憲疏揭自敘其功雲:“扁舟渡江,三諭諸賊,手攜兩巨憝,徑至水月庵。”今查第一次僉憲私會,與賊定護送之約,是已。第二次同會者邱與楊也,中間入城說賊者,薛總兵部下之孔守備也。降議既定,樊賊出城。攜賊手登舟者,楊監軍也。所攜者,樊賊一巨憝,非兩巨憝也。說降之說,不言孔守備則亦已矣。今以攜賊手登舟為功,則掩楊而歸於己。以護賊送賊為罪,則諱己而推于楊。如始楊而果欲護送也,何以士紳之訴詞書帖不言楊憲長,而一則曰戴祖台。再則曰戴公祖乎?噫,僉憲既已亂軍政,誤封疆而又顛倒掀翻如此,勿論傳聞海宇,人心不服,且恐書之史冊,萬世之下謂天啟二年某月日川事云云,將使有識者以此一事定世道之升降,人心之存亡也。□周開封題《恢復重慶紀略》:吾於奢酋叛渝事得二偉人焉,皆渝產也。其初賊焰而保障川以北者,合州鄉官董公盡倫也,其後扼佛圖,破戴君恩讓路送歸邪謀,卒至樊、張授首而重慶克復者,榮昌太僕劉公勿所也。乃朱公燮元《恢復重慶紀略》備敘有功之人,於盡倫僅一語了之,而勿所事績彰者,曾無一字相及,何也?豈當日入君恩之讒,步步與勿所為難者,即朱公耶。然季侯周公宗建辯冤疏,所指斥者,又川督張我續,豈朱張前後勘此案耶。故於君恩多遁辭可疑也。錢牧齊作《奢逆亂蜀本末》數萬言,亦無一語及劉公,而董公起義保、合援渝,力窮殉節事,則邈然無聞。夫地遠事遷,無人傳述,難於盡知,固也。然歐陽調律請恤郎鄉官一疏,表彰董公者最為詳明。虞山家邸報如山,豈亦未見之乎。此又可疑也。嗟乎,丈夫值多事之秋,求仁全節,為國忘家,固不望人知,但董、劉之轟轟烈烈,童叟匹婦無不傳揚,而感歎唏噓者,朱、錢兩公,以文章自命,紀事成書,其疏略如此,則從來豪傑軼事之見遺於淺學,滅沒於忮嫉者,可勝數哉,可勝道哉。


    吳尚默《江南通志》:字元垣,涇縣人。萬曆進士,知義烏縣,擢禦史出按,蜀奢崇明作亂,會督撫合謀翦滅之。


    吳國仕《江南通志》:字秀升,歙人。萬曆甲辰進士,參政川東,擒奢酋將樊龍以複渝城,續搗藺賊破之。


    朱與言《明史 ·吳訥傳》:字一鶚,萬安人。宣德中遷四川副使。合州盜起,督吏目熊鼎斬六十餘人,賊勢遂衰,事聞,擢鼎合州同知。雅州妖人為亂,與言執送京師,境內以寧。李鉞《明史》本傳:字虔甫,祥符人。宏治九年進士,遷四川副使。巡撫林俊委鉞與副使何珊討敵流寇方四等,賜金加俸,遷陝西按察使。陳士奇《明史》本傳:字平人,漳浦人。天啟五年進士,崇禎中擢重慶兵備副使,督四川學政。邊臣交章薦士奇知兵。十五年秋,擢右僉都禦史,代廖大亨巡四川。松潘兵變,眾數萬,士奇諭以禍福,鹹就撫。搖黃賊十三家縱橫川東北十餘年,殺掠軍民無算,執少壯,文其面為軍,至數十萬。士奇檄副使陳其赤、葛征奇,參將趙榮貴等進討,屢告捷。而賊狡,迄不能制。士奇本文人,再督學政,好與諸生談兵,朝士以士奇知兵。及秉節鉞,反以文墨為事,軍政廢弛。石柱女將秦良玉嘗圖形勢,請益兵分守十三隘,扼賊奔突,置不問。明年十二月朝議以其不任,命龍文光代之。士奇方候代,而陽平將趙光遠擁兵二萬護瑞王常浩,自漢中來奔,士民避難者又數萬至保寧,蜀人震駭。士奇斥責光遠曰:“若還守,陽平關為吾捍衛,不惜二萬金犒軍。如頓此需厚餉,吾頭可斷,餉不可得也。”光遠退屯陽平,王以三千騎奔重慶。明年四月文光受代,士奇將行京師,告變。士奇自以知兵也,曰:“必報國仇。”遂留駐重慶,遣水師參將曾英擊賊於忠州,焚其舟。遣趙榮貴禦賊於梁山。獻忠由葫蘆壩左步右騎翼舟而上,遂奪佛圖關,陷涪州。士奇征石柱援兵不至。或勸公已謝事宜去,士奇不可。賊抵城下,擊以滾炮,賊死無數。二十日夜,黑雲四布,賊穴地轟城,城陷。王及副使陳纁、知府王行</a>儉、知縣王錫俱被執。士奇大罵賊,縛於教場,將殺之,忽雷雨晦冥,咫尺不見。獻忠仰而詬曰:“我殺人,何與天事?”用大炮向天叢擊,俄晴霽,遂肆戮。士奇罵不絕口而死,王亦遇害。賊集軍民三萬七千餘人,斫其臂,遂犯成都。《殉節諸臣錄》:巡撫四川提督軍務、右僉都禦史陳士奇,崇禎十七年,獻賊破涪州,被執,脅降,罵賊,支解死。乾隆</a></a>四十一年諡忠烈。陳纁《明史 ·陳士奇傳》:纁本關南兵備副使,護瑞王入蜀,及於難。《殉節諸臣錄》:整飭漢羌道僉事陳纁,鐘祥人,崇禎十七年護瑞藩至重慶,同守城,比陷,死之。乾隆四十一年諡節湣。顧景《明史 ·陳士奇傳》:指揮顧景聞城陷,入瑞王府,以己所乘馬乘王,鞭而走。遇賊呼:“賊寧殺我,勿犯帝子。”賊刺殺王,景從之。《殉節諸臣錄》:指揮顧景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重慶陷,護瑞王走,王為賊所殺,景從之死。乾隆四十一年諡烈湣。曾英《明史 ·王應熊傳》:獻忠死,諸將楊展等各據州縣自雄,應熊不能制。其部將曾英最有功,複重慶,屢破賊。王祥亦出師綦江相犄角。明年十月,獻忠餘黨孫可望、李定國等南走重慶,英戰沒。《巴縣誌》:字彥侯,福建人,官遊擊。甲申六月獻賊犯渝,英督鄉兵守涪州,兵寡賊眾。英中傷,手刃數賊,兵潰,英走永寧。瘡平,複集兵千餘至油溪,伴刁化神與李占春、于大海攻複重慶。獻賊爭之,英逆戰於多功城,再戰佛圖關,兩路俱絕,斬首數千級,入江者無算,賊大潰。遠近來附至二十余萬,船數千號,連營四十里。獻賊欲東下吳楚,不果,英阻之也。大兵至,獻賊伏誅。丙戌十二月,獻賊餘黨破英營于重慶,英赴水死。曹英《明史 ·樊一蘅傳》:可望等率殘卒南奔,驟至重慶,英出不意,戰敗,死于江。《殉節諸臣錄》:副將曹英籍貫未詳,與巡撫馬乾守重慶。孫可望兵至,戰敗死于江。乾隆四十一年諡節湣。《通志》:順治三年,肅王入蜀,殲張獻忠於西充縣之金山鋪。余賊孫可望等走重慶,陷綦江、畢節,由貴州竄雲南。《蜀碧</a>》:順治四年,王師還。遵義王祥、重慶曾英、嘉定楊展、洪雅曹勳、涪州李占春、忠州于大海、松潘朱化龍、龍安趙榮貴、茂州詹天顏,皆附明永明王。督師樊一蘅、呂大器,總督李乾德統之。曾英旋以拒孫可望戰死。又雲時川中諸賊或稱四家,或稱十三家。袁韜、武大定及夔州譚文、譚誼、譚宏,巫山劉體純,豐都胡明道,金城 □玉州,施州衛王光與最著。其王有進、景果勤、張顯、劉惟靈、白蛟龍、楊炳英、李世傑等莫可稽考,總謂之十三家賊。又李自成餘孽李赤心竄死廣西,子來亨代領其眾,展轉竄川東,與自成餘黨袁宗第、賀珍、李本榮、黨守素等連結十三家賊,出巴、渠、夔、巫一帶地方。又雲袁韜、武大定自曾英死後,竊據重慶。士卒饑,總督李乾德說嘉定楊展與合兵。展納之,乾德惡展遇己簡略,陰使韜、大定圖之。邀展飲,乘其醉刺殺展。韜、大定隨據嘉定。時孫可望在雲南,降于永明王,封偽秦王,將複圖蜀。聞展死,上書永明王為訟冤。使王有奇領兵取川南,劉文秀、白文選取遵義,王祥戰死,遂進攻嘉定,破之。袁韜、武大定降,李乾德被執,不食死。韜、大定後皆投誠。本朝文秀別將盧名臣破重慶,入涪州。李占春、于大海迎戰不敵,遂放舟出夔峽,走荊楚,降于王師。


    國朝


    李國英《通志》:漢軍正紅旗人,順治十二年四月以四川亂後,民生凋敝,疏言:建治平之略,在蘇民生之困,蘇民生之困,在祛其致困之源。今滇黔未靖,徵兵轉餉,因一隅未安之地,累數省已安之民,曠日費時,師老財匱,此坐而致困之道也。我國朝兵盛無敵,而小丑弗靖,非兵不強、餉不足也。封疆之臣畏難避苦,利鈍功罪之念先入於中耳。臣聞非動不足以致靜,非勞不足以求逸。今湖南、兩廣俱有重兵,平西王及固山額真侯墨爾根轄之兵,現屯漢中,蓄銳甚久,誠能分道並進,首尾夾擊,賊力有幾,豈能四方支持?是誠一勞永逸之計也。萬一機會有待,請先敕平西王及固山額真侯墨爾根轄率兵駐鎮保寧,為各路之主宰,遣將先取成都,資其肥饒,且屯且守。次取重慶以扼咽喉,然後乘流東下,掃清夔關,以通荊襄之氣脈,撤滇黔之門戶,即為收滇黔之張本。從古取滇黔,未有不先取蜀者也。疏入,下部議施行,旋加太子太保,授兵部尚書,總督陝西三邊四川軍務兼籌荊襄。


    康熙</a>元年,帥湖廣、陝西、河南、四川四省兵會剿茅麓山賊李來亨、袁宗第等。國英師次夔府,伐榛莽開道以進。遂奪羊耳山,敗宗第於茶園坪,追及巫山,據其城。宗第又合郝永忠、劉體純引眾數萬來攻。我兵出戰,體純潰,自殺,乘勝追至黃草坪。永忠、宗第以次授首。遂進兵圍來亨于茅麓山。來亨窮蹙,偕妻子自經死。複剿平譚誼、郝承裔、朱奉銘各數萬眾。於是李自成、張獻忠二賊餘孽及姚黃十三家賊誅滅殆盡。國英凱旋重慶,二年築重慶城垣。六年以勞瘁卒於官,士民巷哭。諡勤襄,入祀賢良祠。《一統志》列名宦。


    《平吳逆紀略》:失名。康熙十三年甲寅正月,平西藩吳三桂叛於滇,遣兵寇蜀,全川悉陷。時附逆之徒脅民為兵,荷鋤之眾盡擁節旄,識者已知其為不終日之計矣。十九年庚申,王師分汛進剿,奮威將軍王進寶恢復保甯,遣總兵楊洪招撫重慶。一時成、敘、瀘、永、夔東諸郡複歸版圖。凡脅從將士沐皇恩,悉赦不問。惟賊帥馬寶,尚據遵義,號召餘黨,有犯渝之志。時川督哈瞻、湖廣提督徐 □及□貝子統八旗各將軍兵馬,先後集渝,將止遵義,乃降。帥狼心難馴,夔東則譚宏、川北則彭時亨等複叛。各聚餘黨數千人與馬寶互為聲援。會永寧、瀘州複陷,勢益猖獗。時渝城兵馬輻輳,糧餉不繼,人情洶洶。渝守王文紳以憂勞卒。幸巡東副使王孫蔚以才望特簡,調度多方,威惠交浹。通判溫恂傾囊捐助,以資騰飽。複于戎馬倥傯中解運糧餉上濟瀘水,下濟忠、萬。巴縣令焦映漢團練鄉勇及營辦戰艦、浮橋、炮車諸務,拮据星霜。江津令王璧,當寇兵壓境,辨津糧犯難,接濟王巡道,馳檄遍諭賊眾,曉以順逆大義。且滇黔俱複,釜魚內訌,勢難旦夕,黨附之徒聞言感泣,接踵來歸。二十年辛酉正月,賊進據百丈梁,去城六十里,刻期入犯,鋒銳甚。貝子領各將軍水陸俱下,直搗賊營,分佈土兵扼兩岸險阻,斷其歸路,水師李將軍奮勇先登擊賊,盡殲焉,事具總督哈瞻奏疏及王巡道詳狀中。寇既平,皇仁軫,念渝民疊經蹂躪,綏輯善後,亟務得人,特允總督哈瞻奏,不由銓例,擢漢中別駕孫世澤星馳守渝,調劑軍民,均定田賦,振恤瘡痍,興起學校,教養之方,心力殫瘁。巡道霍焜複以簡命繼至,廉法相維,旬宣丕著,殘疆士庶重登衽席,共享久安長治之休於無矣。


    題名周


    巴蔓子 《華陽國志》:周之季世,巴國有亂,將軍蔓子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國既甯,楚使請城,蔓子曰:“藉楚之靈克弭禍難,誠許楚王城,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頭授楚王使。王歎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為?”乃以上卿禮葬其頭。巴國葬其身,亦以上卿禮。按:蔓子墓一在重慶通遠門內,一在忠州西北一里。


    巴郡太守漢


    陳 立臨邛人,成帝時任。


    後漢


    杜 安《後漢書 ·杜根傳》:根,穎川定陵人,父安,字伯夷,少有志節,年十三入太學,號奇童。位至巴郡太守,政甚有聲。《三國志》魏杜襲傳注:安征拜巴郡,率身正下,以禮化俗。以病卒,官時服,薄斂,素器不漆,子自將車,州郡賢之。


    王 堂《舊通志》:廣漢人,安帝元初三年為巴郡太守,撥亂致治,進賢達士,舉孝子嚴永,隱士黃錯,名儒陳髦,俊士張,皆至大位。益州刺史張喬表其尤異,徙右扶風。民為立祠。


    吳 資《華陽國志》:永建中,泰山吳資元約為郡守,屢獲豐年。民歌之曰:“習習晨風動,澍雨潤乎苗。我後恤時務,我民以優饒。”及資遷去,民人思慕,又曰:“望遠忽不見,惆悵嘗低徊。恩澤實難忘,悠悠心永懷。”


    應 承南頓人,順帝時任。《後漢書 ·鐘暠傳》:暠為益州刺史,時永昌太守冶鑄黃金為文蛇,以獻梁冀。暠糾發逮捕,馳傳上言,而二府不能案之,冀由是銜怒於暠。會巴郡人服直聚党百餘人,自稱天王。暠與太守應承討捕不克,吏人多被傷害,冀因此陷之,傳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之,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朱 辰《舊通志》:字元燕,廣都人,巴郡太守,有政聲。


    李次公成紀人。


    趙 溫《舊通志》:蜀都人,順桓之世,板楯數反,溫以恩信降服,於是宕渠出九穗之禾,朐忍有連理之木。


    李 盛河南人,桓帝時任。《華陽國志》:貪財重賦,國人刺之。


    但 望《華陽國志》:桓帝以泰山但望,字伯闔,為巴郡太守。勤恤民隱,郡文學掾宕渠趙芬詣望自訟:“郡境廣遠,千里給吏,水陸艱難。”望深納之。永興二年,望上疏,欲分為二郡,一治臨江,一治安漢。朝議未許,分郡之議始於是矣。


    傅 寶平夷人。


    曹 謙《後漢書 ·板楯蠻傳》:靈帝光和三年,巴郡板楯複叛,寇掠三蜀及漢中諸郡。靈帝遣禦史中丞蕭瑗督益州兵討之,連年不能克。帝欲大發兵,乃問益州計吏,考以征討方略。漢中上計程包對曰:“板楯七姓射殺白虎,立功先世,複為義人,其人勇猛,善於兵戰。昔永初中,羌入漢川,郡縣破壞,得板楯救之,羌死敗殆盡。故號為神兵,羌人畏忌,傳語種輩,勿複南行。至建和二年羌複大入,實賴板楯連摧破之。前車騎將軍馮鯤南征武陵,雖受丹陽精兵之銳,亦倚板楯以成其功。近益州郡亂,太守李德昂亦以板楯討而平之。忠功如此,本無噁心。長史、鄉亭更賦至重,僕役棰楚,過於奴虜。亦有嫁妻賣子,或乃至自剄割。雖陳冤州郡,而牧守不為通理,闕庭悠遠,不能自聞。含怨呼天,叩心窮穀,愁苦賦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至叛戾,非有謀主僭號以圖不軌。今但選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煩征伐也。”帝從其言,遣太守曹謙宣詔赦之,即皆降服。


    張 汭《巴縣誌》:靈帝時任,廉平不苛,民用和樂。中平五年,立碑頌德,祀名宦。《通志》:汭,當作 “訥”。


    趙 部靈帝時任。《後漢書 ·劉焉傳》:益州黃巾賊馬相遣兵破巴郡,殺郡守趙部。


    陳 雅成固人。按《巴縣誌》:巴郡太守,有鹿旗怡,思和、趙瑾、蕭彪、趙敏、王鹹,俱無考。《通志》不載,蔡邕</a>並未到官,無庸列入。


    樊 敏廬山人,劉璋太守。勤政恤民,彈凶糾貪。《漢樊府君碑》:公諱敏,字叔達。肇祖慮犧,遺苗後稷。為堯種樹,舍漆徙岐。天顧亶父,乃萌昌發。周室衰微,雲伯匡弼。晉為韓魏,魯分為楊。充曜封邑,厥土河東。樹漢之陰,或居於楚,或集于梁。君纘其緒,華南西疆。濱近聖禹,飲汶茹汸。總角好學,治《春秋</a>穀氏經》。貫究道度,無文不。於是國君備禮招請,濯冕題輿,傑立忠謇。有夷史之直,卓密之風。鄉黨見歸,察孝除郎。永昌長史,遷宕渠令。布化三載,遭離母憂。己醜斷制,大將軍辟。光和之末,京師擾攘。雄狐綏綏,冠覆同囊。封袂長驅,卑走枕北。國複重察,辭病不就。再奉朝聘,十辟外台。常為治中,諸部從事。舉直錯枉,覃思舊職。彈凶糾貪,務民穢。患苦改俗。喜怒作律。案罪殺人,不顧猖獗。告子屬孫,敢若此者,不入墓門。州里僉然,號曰吏師。季世不詳,米巫凶虐。續乘青羌,奸狡並起。啗附者眾,君執一心。賴無洿恥,復辟司徒,道辭不往。牧伯劉公,二世欽重,表擢巴郡。後漢中,秋老乞身,以助義都尉,養疾閭里。又辟憤義校尉,君仕不為人,祿不為己。桓桓大度,禮蹈萁首。當窮合齡,松喬協軌。八十有四,歲在葉洽。紀驗期臻,奄忽藏形。凡百鹹痛,士女涕泠。臣子裒術,刊石勒銘。其辭曰:于戲樊考,經德炳明。勞謙損益,耽古儉清。立朝正色,能無撓傾。威恩禦下,持滿慮盈。所曆見慕,遺歌景刑。書載俊乂,股肱幹楨。有物有則,模楷後生。宜參鼎鈜,再建皇靈。出經陂險,鬼方不庭。所戢節足,輕寵賤榮。故敘天選,而相陪臣。晏嬰仰殿,留侯距齊。非辭福也,乃辟禍兮。亂曰:渾元留象,岱瀆冶匠兮。金精火佐,實生賢兮。豈欲救民,德彌大兮。遭遇陽九,百六會兮。當舉遐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魂神裕分。建安十年二月上旬。龐 羲《巴縣誌》:建安五年,益州司馬張魯據漢中,從事趙韙作亂。六年秋,韙圍成都,敗死。其党龐羲欲為亂,遣吏程祈宣旨于其父漢昌令畿,不得。羲怒,使人謂畿曰:“不從太守,禍將及家。”畿曰:“樂羊食子非無父子之情,大義然也。今雖羹祈以賜畿,畿將啜之矣。”羲乃止。王 謀漢嘉人,劉璋太守,後事昭烈皇帝。按《通志》:列入許靖。《三國志》:昭烈帝進圍成都,蜀郡太守許靖將逾城降,事覺,不果,先主以此薄靖,不用。則靖非巴郡太守也。龔 揚墊江人,劉璋太守。趙 筰巴江人,劉璋太守。嚴 顏臨江人。《三國志》: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泝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按《巴縣誌》載:巴郡運使龐恭孫建一寨四堡以備要害,一方賴之。考漢時無運使之名,寨堡建於何處,敘事亦不別白。惟《宋史》龐籍傳:籍,單州武城人,孫恭孫以蔭補通判施州,進秩知涪州,遂以開邊為己任。然前後在西南二十年,所得州縣皆瘠鹵不毛地。繕治轉餉為蜀人病,無幾時皆廢。是宋時人,非漢代也,又不當列名宦中。《巴縣誌》又載:江州縣令張道陵,犍為郡人,秉性嚴直,經明行修。永平二年拜江州令。廉明威信,扶弱除強。曆司空,封侯。漢安二年,解官學道。邑人思慕,立張府君祠祀之。按《後漢書》:陵,順帝時客於蜀,學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輒出米五鬥,故謂之米賊。陵傳子衡,衡傳子魯。天師之名則見於《晉書》郗愔、何充等傳,然尤曰張陵耳,後人諂異之者,恥米賊之名,乃增道字。陵何嘗為江州縣令,且明帝


    永平二年己未,距順帝漢安二年癸未,八十五年。計其生不已百有餘歲乎?今從《通志》刪之。又按《華陽國志》,漢初犍為張君為太守,忽得仙道,從此升度。今民曰張府君祠。是又漢初巴郡太守,非江州縣令也。


    巴郡功曹從事史文學掾


    楊 仁閬中人,光武建武時任郡功曹,參斷敏決,案無留牘。陳 禪安漢人,明帝時任郡功曹,舉善黜惡,邦內畏服。賈 龍《後漢書》劉焉傳:龍先領兵在犍為,糾合吏人攻相,破之,乃遣吏卒迎焉。初平二年,龍與犍為太守任岐反焉,擊殺之。趙 芬宕渠人。馮 尤宏農人。襲榮、王祈、李溫墊江人。嚴就、胡良、文愷臨江人。陳禧安漢人。黃閶閬中人。


    母成、陽譽、喬就、張紹、牟存、平直江州人。桓帝時並仕巴郡文學掾。傅 堅巴郡吏,桓帝永康元年,巴郡人言黃龍見,太守欲上之。堅諫曰:“此走卒戲語耳,不聽。”


    蜀 漢費 觀《三國志》陳壽自注:賓伯,名觀,江夏郡人。先主既定益州,拜為裨將軍。後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加振威將軍。年三十七卒。李 嚴舊《通志》:字正方,南陽人。建興四年,以前將軍移屯江州,更築大城,周回十六里,欲穿城後山,自汶江通水入巴江,求以五郡置巴州,丞相諸葛亮不許。亮將北征,召嚴至漢中,故未及穿山。然造蒼龍、白虎門,別郡縣,倉皆有城。董 恢《巴縣誌》:襄陽人。輔 匡《巴縣誌》:襄陽人,性剛嚴,勤於政治。楊 顒《巴縣誌》:字子昭,襄陽人。政尚寬簡,而條教嚴明,人莫幹其法。丞相諸葛亮嘗自校書。子昭以書諫,亮謝之。後為東曹屬典選舉,卒,亮垂泣三日。張 裔《巴縣誌》:成都人。廖 立《巴縣誌》:字公淵,武陵人。昭烈帝領荊州牧,辟為從事,擢長沙太守。帝入蜀,諸葛亮鎮荊州,孫權使通好于亮,問士人:“誰相經緯者?”亮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建安二十年,權遣呂蒙掩襲南郡,立脫身走歸。帝以為巴郡太守。


    以上俱太守。鄧 芝《巴縣誌》:字伯苗,新野人,司空禹之後。初為廣漢太守,遷尚書。昭烈帝崩後,帝使芝重申吳好,反覆論說,吳主大悅。及亮北駐漢中,以芝為中監軍。亮卒,遷前將軍,都督江州。權數與芝相聞,饋遺優渥。延熙六年,就遷車騎將軍。十一年,涪陵國人殺都尉反,芝率軍征討,梟其渠帥,百姓安堵。十四年,卒。芝賞罰明斷,善恤卒伍,不置私產。死之日,家無餘財。性剛簡,不飾意氣。于時人少所敬貴,惟器異薑維雲。李 豐《通志》:嚴子,江州都督。李 福《通志》:涪人,江州都督。柳 隱《通志》:成都人,後帝景耀時,任巴郡太守。王 彭《通志》:郪人,巴郡太守堂元孫。晉王 濬《晉書 ·本傳》:字士治,宏農湖人,博涉墳典,疏通亮達,恢廓有大志。州郡辟河東從事,後參征南軍事。羊祜深知遇之,除巴郡太守。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濬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其產育者,皆與休複,所全活者數千人,重拜益州刺史。武帝謀伐吳,拜濬龍驤將軍,統兵。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軍。其父母戒曰:“王府君生爾,爾必勉之。”何 觀《通志》:郫人。羅 琦《通志》:廣漢人。張 羅《通志》:梁人。黃 龕《通志》:巴西人,降于李雄。王 異《通志》:以上俱巴郡太守。楊 預《華陽國志》:永嘉五年二月,氐隗文等反於巴東。三月,三府文武共表張羅字景治行三府事。羅治枳,自討隗文于宮坼,破降之。旬月,複叛,劫巴郡太守黃龕,讬以為主。龕窮急,欲自殺,主薄楊預諫曰:“文之宿惡,江州所知,拘劫明府,誰不危心?虛假之名,孰當信之?可使張將軍知其丹誠,何遽如此?”龕曰:“賊已道斷,何緣得令景治知之?”預乃作龕書,遣弟逃氐詣羅。羅曰:“子宣宣誠,吾自明之耳。”隗文聞,怒,囚龕執預,問遣信狀,龕曰:“不遣也。”文乃考預一日夜,預不言,死杖下。文義之,赦龕。


    東晉


    柳 純《通志》:成都人。


    宋


    庾 玫《通志》:新野人。


    費欣壽《通志》:景平時任。


    齊


    魯休烈《通志》:建元時任。


    任漾之《通志》:中興時任。


    梁


    李慶緒《通志》:字子緒,郪人。


    以上俱巴郡太守。


    梁太清中,置楚州。西魏大統改巴州,後周複楚州,隋渝州,唐渝州,後改南平郡。


    周


    周 搖《隋書》本傳:字世安,其先與魏同源,為普乃氏。及居洛陽,改姓周。搖少剛果,有武藝,性謹厚,動尊法度。


    周閔帝受禪,封金水郡公,曆楚、鳳二州刺史,吏民安之。


    唐


    高審行《通志》:修人,士廉子。長孫知仁《通志》:洛陽人,無忌從弟。劉 憲《通志》:甯陵人,神龍初任。嚴 震《通志》:梓州鹽亭人。薛 舒《通志》:河東人,至德中任。


    以上俱渝州刺史。田 洄舊《通志》:渝州刺史,能平劇賊,誠信廉能,民懷其惠,至政歸,家甚貧。按《巴縣誌》,又有王升、張武、王亢、許子孺、皇甫珣五人,然《通志》不載,疑有誤。蕭瓘《舊唐書 ·蕭瑀傳》:兄子鈞,鈞子瓘官至渝州長史,母終以毀卒,子嵩自有傳。《文苑英華》:張說《贈吏部尚書蕭公神道碑》:瓘,字元茂,蘭陵人,年十八明經高第,甘、集、嵐三州司馬,轉渝州長史。其從政也,反身以惠下,雅誠以事上,老吾老以施教,幼吾幼以字人,故曆佐之邦必辟陋知,方戎蜑變俗,狠戾馴軌,貪饕寡欲。按瓘《舊志》誤列漢代孝友,晉代名宦。今訂正新舊唐書,灌皆作瓘,瓘祖名珣,古人固不拘其字,元茂疑取灌溉之義。李元植《新唐書 ·儒學上 ·張衡傳》:士衡以禮教諸生,當時顯者永平賈公彥趙、李元植。元植該覽百家記書,貞觀間為宏文館直學士。高宗時數召見,與方士浮屠講說。元植以帝暗弱,頗箴切其短,帝禮之不寤。坐事遷巴令,卒。竇惠茲《通志》:洛陽人。鄭揚名《通志》:滎陽人。俱渝州司馬。王 怡《通志》:龍門人,通曾孫,渝州司戶。王叔文《通志》:山陰人,憲宗立,由判度支貶渝州司戶,明年誅。崔 哲《通志》:滎陽人,巴令。陳少遊《通志》:博州人,南平令。


    五 代


    牟崇厚《通志》:乾甯中為渝州刺史。周博勝《通志》:前蜀初,奏授知渝州。彥 筠《通志》:雍邱人,同光末渝州刺史。


    宋


    初為渝州、南平郡,崇甯初,改恭州,淳熙時,升重慶府,並以朝臣領之,稱權知州軍或兼知


    府事。陳文襲《巴縣誌》:渝州刺史,性警敏,有幹略。時蜀初平,襲繕城嚴守,會賊圍城,統士卒與判官卞震夾攻,破之。費士戣《巴縣誌》:廣都人。趙與邁《一統志》:嘉祐中知南平軍,捐俸置慈惠莊,以惠窮民,碑刻尚存。按《綦江縣誌》,知南平軍,又有吳洪、鄭諤、張商英、張鼎、封固、史切舉六人,皆不見正史,其最誤者列商英於名宦。夫商英附和章惇、蔡京</a>力詆元祐諸賢,傾險小人也,尤宜罷黜。石 恕《巴縣誌》:靖康之難,金人蹂躪中原,時恕總夔路兵馬,攝南平軍事,聞二帝北狩,率兵勤王,徑抵南京,高宗以軍事付之。恕凡三守斯土,深得民心,祀名宦。楊泰之《巴縣誌》:青神人,紹定時知重慶府。


    張 玨《宋史 ·忠義本傳》:字君玉,隴西鳳州人。年十八從軍釣魚山,以戰功累官中軍都統制,人號為四川彪將。寶祐末,元兵攻蜀,破吉平隘,合諸道兵圍合州。玨與王堅協力戰守,攻九月不能下。景定初,征王堅入相,以馬千代守合。四年,千子為東兵所得,屢書勸千降。朝廷乃以玨代千。玨魁雄有謀,用兵算無遺策,治合士卒,練器械精,信賞必罰,人人用命。全汝楫失大良平,元兵築虎相山,駐兵兩城,時攻梁、忠、萬、開,民不得耕。鹹淳二年十二月,玨遣將史炤、王立,以死士五十,斧西門入,複其城。三年四月,平章賽音諤德齊兵入,壞重慶,夾道出合城下,玨碇舟斷江中為水城,元兵數萬攻之不克,引去。玨外以兵護耕,內教民懇田,再期,公私兼足。九年,叛將劉整獻計,欲進築馬鬃、虎頂山,扼三江口,以圖合。玨潛師渡平陽灘,攻二城,火其資糧器械,焚船場,馬鬃城卒不就。十年,加甯江軍承宣使。德祐元年,升四川制置副使,知重慶府,檢校少保。重慶自秋徂冬,援絕糧盡,玨屢以死士赴援。二年正月,遣將趙安襲青居,執安撫劉才、參議馬嵩歸。二月,遣張萬斷內水橋,入重慶,出兵攻鳳頂諸寨。六月,複瀘州,重慶圍解,去圍瀘州。十二月,趙定應迎玨入重慶為制置。時楊立以涪州降,玨遣張萬破走立,以都統程聰守涪,調史訓忠、趙安援瀘。張萬入夔連忠涪兵,拔石門及巴巫寨,解大寧圍。明年六月,張德潤複破涪州,執守將程聰。是月,梁山軍袁世安降。十月,萬州破。十一月,瀘州破。元兵會重慶,遣瀘降將李從招降,不從。次年春三月,元兵破重慶府,玨率兵熏風門,元兵合擊之,玨兵大潰。城中食盡,趙安以書說玨,不聽。安夜間開鎮西門降。玨率兵巷戰,不支,歸索鴆飲,左右匿鴆,乃以小舟載妻子東走涪,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奪斧擲江中。玨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萬戶特穆爾追及於涪,執之,送京師。玨至安西,趙老庵,其友,謂之曰:“公盡忠一世,以報所事。今至此,縱得不死,亦何以哉?”玨解弓弦自經廁中,從者焚其骨,以瓦缶葬之死所。


    曹 琦《巴縣誌》:蜀進士,知南平軍。元兵來攻,被執。既脫,制置辟主管機宜文字。重慶都統趙安降,琦自經死。卞 震《巴縣誌》:成都人,孟蜀進士,為渝州簽書判官。蜀平,仍舊職。會賊發圍城,震率士卒戰守,與刺史陳文襲夾攻破其壘,賊遂平。李宗閔《宋史 ·神宗本紀》:熙寧四年正月,渝州夷賊李光吉叛,巡檢李宗閔戰死,命夔州轉運使孫構討平之。劉舜卿《舊通志》:為州都監,諭降瀘水蠻八百人,誅其桀黠者四人。史敏孫《南川縣誌》:熙甯九年,知南川縣。曹 豳《宋史 ·曹叔遠傳》:族子豳,字子西,登嘉泰二年進士,調重慶府司法參軍。郡守度正</a>欲薦之,豳辭曰:“章司錄母老,請先之。”正敬歎。終寶章閣待制,諡文恭。孫安國《舊通志》:通判南平軍,喜功者誘溱、播二州納貢,與版築。安國乃極論其無益,乞省罷之。廖彥正《巴縣誌》:奉節人,南平司錄參軍。徽宗求言,正上封事,論時政缺失,被召。會修河,除都水使,中人有與爭者,正欲力正其罪,遂被斥,後與黨籍。茹孝標舊《通志》:知南川時,夷獠為寇,孝標請置郡縣以統制之,轉運使沮其議。久之,朝廷得其詳,卒建軍壘,自是遠人安焉。安文憲《江津縣誌》:皇慶元年冬,除知江津縣事,謂學校有司首務,乃纘先令未成之緒撤而新之,出其俸餘以供丹


    之需。蓋亦吏之循良者,惜餘政不詳見。梁 成成都人,嘉定間知永川縣,創修學校,永人德之,立祠祀焉。何司寄《通志》:巴縣教諭。按舊志,以東川節度使唐李叔明、馮宿、盧宏宣、郭釗等七人入重慶,誤。


    蜀 漢


    龐 厷《三國志 ·龐統傳》:統子厷,字巨師,剛簡,有臧否,輕傲尚書令陳祇,為祇所抑,卒于涪陵太守。按厷古肱字,《碑目考》漢涪陵太守龐肱闕,作肱。《隸續》雲:漢故涪陵太守昌陽龐厷神道十二字。今在資州。


    東 晉


    文處茂《通志》:永和中涪陵移治枳縣。毛德祖《通志》:璩之宗人。


    宋


    阮 惠《通志》:元嘉九年,聞賊破涪城,棄郡走。


    周


    藺休祖《通志》:以郡叛,陸騰討破之。以上俱涪陵太守。


    唐


    權文誕 《通志》:天水人。朱敬則《新唐書 ·本傳》:字少連,毫州永城人。志向恢博,好學,重節義然諾,善與人交。咸亨中,高宗聞其名,召見異之。久之,除右補闕。初,武后稱制,開告密羅織之路,興大獄,誅將相大臣。至已革命,敬則諫:“宜去萋斐之角牙,頓奸險之芒刃。”後善其言,召入禁中,訪失得,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張易之構魏元忠,張說欲誅之,無敢言者,敬則獨奏,乃得不死,以老疾還政事,改成均祭酒。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繪武三思、李喬等十八人像以為圖,欲引敬則,固辭不與。出為鄭州刺史,禦史冉祖雍誣奏與王同皎善,貶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廬州。代還,無淮南一物。卒,年七十五。敬則與三從昆弟居,資產無異。及執政,每以用人為先。初,二張權寵盛,敬則密謂敬暉曰:公若假太子令,舉北軍誅易之,兩飛騎力耳,暉用其策。周利貞《通志》:武后時酷吏,先天初由廣州都督以贓貶,後賜死梧州。南承嗣《舊通志》:涪州守,時命承嗣拒蜀道窮寇,遂晝夜不釋甲,有忠烈之譽。柳子厚為序送之。按《新書 ·忠義傳》:南齊雲,魏州頓邱人,子承嗣,涪州刺史。劉辟反,以無備謫永州。《柳子厚集》:睢陽南府君廟碑,子承嗣,婺州別駕,施、涪二州刺史。《舊志》此外又列夔州名宦,誤。


    裴 鄖李 紩《通志》:長安人,泌子。韓君祐《通志》:長安人。楊成器《通志》:宏農人。李續之《通志》:太和中,坐李逢吉黨貶。韓秀升《通志》:作亂,伏誅。張 濬舊《通志》:光啟中涪陵刺史。郡故乏井,濬尋山谷之源以竹導其流,民賴其利。為刻《引水碑》記之。以上


    涪州刺史。李宗暉《通志》:中宗孫,天寶中涪州長史。宋庭瑜《通志》:先天中,涪州別駕。陸 堅《通志》:洛陽人。郭敬之《通志》:華州人,子儀父。王守道《通志》:毛仲子,俱涪州參軍。李昭德《通志》:長安人,澄聖初左遷涪陵尉。


    宋


    趙汝廩舊《通志》:知涪州,歉歲則貸公庾,豐年則貯義倉,勸農興學。民立生祠于學宮,以配程、黃、尹、譙四賢。姚 渙《通志》:知涪州。王 仙《宋史 ·忠義本傳》:蜀都統也,守涪州,北兵攻圍無虛日,勢孤援絕。宋亡之二年,城始破,仙自刎,斷其吭不


    殊,以兩手自摘其首,墜死。程 聰《宋史 ·忠義張玨傳》:德祐元年,楊立以涪州降,玨遣張萬破走立,俘其僚屬。立複合兵來戰,萬不支,俘立妻子及安撫李端以歸,玨以都統程聰守涪。明年,張德潤複破涪州,執守將程聰,以肩輿載歸,語之曰:“若子鵬飛,為參政矣,且晚可會聚也。”聰曰:“若被執降,非吾子也。”李惟清《宋史》本傳:字直臣,下邑人。開寶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民尚淫祀,病不療治,聽于巫覡。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為及禍。他日又加笞焉,民知不神。然後教以醫藥,稍變風俗。時遣宦官督輸造船木,縱恣不法,惟清奏殺之,由是知名。秩滿,遷大理寺丞。曹叔遠《通志》:瑞安人,紹熙間,通判涪州。周念華


    薛 胄《通志》:汾陰人。敬長瑜《通志》:河東人。令狐休《通志》:敦煌人。


    隋


    李 榮《通志》:成紀人。以上合州刺史。陳叔英《通志》:陳宣帝子,大業初改州曰涪陵郡,任涪陵太守。


    唐


    張柬之《舊唐書 ·本傳》:字孟將,襄陽人,進士擢第,出為合州刺史,尋轉蜀州刺史。崔 班《通志》:安平人。李重福《通志》:中宗子,譙王,神龍時徙合州,不領事。盧撝謙《通志》:涿人。趙延之《舊通志》:大曆中巴川令。時資、瀘夷寇掠縣境,延之率民兵襲破之,以功授合州刺史,兼渝、合、資、瀘經略巡撫使。王 翹《舊通志》:大曆中合州刺史,時賊眾犯境,翹出兵討平之。徐 申《通志》:京兆人。袁匡符《通志》:陳郡人。顏 蕘《通志》:真卿後。薛壽宏《通志》:河東人。王仁威《通志》:乾寧四年,叛附王建</a></a>。


    以上合州刺史。鄭子柔《通志》:榮陽人,合州別駕。鄭行欽《通志》:榮陽人,合州長史。唐眘微《通志》:合州參軍。鄭恭先《通志》:榮陽人,合州功曹參軍。


    宋


    胡交修《宋史 ·本傳》:字巳懋,常州晉陵人。登崇甯二年進士第,以端明殿學士知合,卻私,請免上供以萬計。王 堅《宋史 ·理宗本紀》:開慶元年三月,合州守王堅嬰城固守,百戰彌勵,節義為蜀列城之冠,詔賞典加厚。九月合州圍解,詔王堅甯遠軍節度使兼知合州,封清水縣開國伯。周敦頤《宋史 ·道學本傳》: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曆合州判官,事不經手,吏不敢決,雖下之民不肯從。部使者趙抃惑於譖口,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及通判虔州,熟視其所為,乃大悟,執其手曰:吾幾失君矣,今而後乃知周茂叔也。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于取名而銳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博學力行,著《太極圖》,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又著《通書四十篇》,發明太極之蘊。序者謂其 “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者也。”掾南安時,程珦通判軍事,知其為學知道,使二子顥、頤往受業焉。嘉定十三年,賜諡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徙祀孔子</a>廟庭。冉璡、冉璞《宋史 ·餘玠傳》:播州冉氏兄弟璡、璞有文武才,詣玠上謁,玠賓館之。旬日,語玠曰:“今日西蜀之計,其在徙合州城乎,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若徙諸此,積粟以守之,賢于十萬師矣。”玠大喜,曰:“此玠志也。”密以其謀奏於朝,且請官之。詔以璡為承事郎,權發遣合州,璞承務郎通判州事。李 義《宋史 ·忠義張玨傳》:玨遣總管李義將兵由廣陽,一軍皆沒。周 虎《宋史 ·忠義張玨傳》:九年,叛將劉整獻計,欲城馬鬃,左右欲與爭,玨不可,曰:“吾出不意而攻之,馬鬃必顧其後不暇城矣。”乃張疑兵嘉渠口,潛師渡平陽灘,攻二城,火其資糧器械,越寨七十里,焚船場,統制虎戰死。鮮龍、趙酋泰《宋史 ·忠義張玨傳》:德祐二年,元兵破重慶,執守將鮮龍,湖北提刑趙立與制司幕官趙酋泰皆自殺。沈省言《通志》:慶曆中,巴川令。楊廷傑《通志》:石鏡令。景希孟《通志》:巴川令。呂 陶《通志》:成都人,銅梁令。袁廷慶《定遠縣誌》:元祐間,以軍功授合州兵馬攝事。天性忠義,兄弟七人協力平賊,範鎮為作《忠義傳》,祀忠義祠。


    元


    張思恭《合州志》:元統三年,由翰林出守合州,建學造士,為政簡要。祀名宦。張文德《元史 ·王守誠傳》:銅梁縣尹。出遇少年執兵刃,疑為盜,擒之,果巨敵。文德斬其首,得懷中帛旗書曰:南朝趙王。賊党聞之,遂焚劫雙山,文德捕殺百餘人。唐陽琯《通志》:鹹通十三年,昌州刺史。段建中《舊通志》:大曆初為昌州守,政績丕著。韋君靖《舊通志》:乾符初榮昌令。時黃巢、韓秀升兵起,君靖督兵討之,動以信義,所向克捷,累官尚書僕射。趙漢瓊《通志》:五代廣政時昌州巡檢使,二十一年,獠反,見殺。


    宋


    葛 宮《通志》:江陰人,真宗時知昌州。單 煦《宋史 ·本傳》:字孟陽,平原人,舉進士,轉知昌州。時詔城蜀治,煦以蜀地負山帶江,一旦毀籬垣而興板築,其費巨萬,非民力所堪,請但築子城。轉通使即移諸郡如其議。為禦史台推直官出知合州,合居涪、漢間,夏秋患於淫潦,築東堤以禦之。赤水縣鹽井涸,奏蠲其賦。陳仲遒《榮昌縣誌》:豐城人,進士。宋末為昌州守,城破,賦詩投井死。墓在文筆山後,麻雀岩祠在東門內。馮 澥安嶽人,昌州判官。《通志》按郡邑志澥傳末雲:議論主熙豐、紹聖。而排鄒浩、李綱、楊時,君子少之語出《宋史 ·本傳》。又,澥自為昌州判官時,請仍廢元祐皇后,用是得召對,除鴻臚主簿,事見《宋史》後妃及錢遹、蔡京傳,其縈心爵祿、得罪名教至此。梁 成成都人,嘉定間授永川令。藩事勤明,創修學校,永人德之,立祠祀焉。雍之奇《舊通志》:大足令,鮮於侁贈以詩雲:鄉關素號賢夫子,士論今推聖長宮。黎得敘《舊通志》:紹興中為大足令,有治績。安 丙《通志》:廣安人,淳熙間大足主簿。陳用庚《舊通志》:淳熙間任大足縣教授,適元詔至,用庚曰:我宋臣也。不拜,棄官而去。


    元重慶路總管府


    覃榮、劉天祿


    重慶行省


    左丞哈林禿《巴縣誌》:蒙古人。右丞完者都《巴縣誌》:蒙古人,為重慶行省右丞。至正乙未,明玉珍襲重慶,執左丞哈林禿。都走嘉州,與參政趙資、郎革歹屯兵謀複渝。玉珍使弟明二攻之,相持半載,玉珍自攻,乃潰。執都及資、革歹,詣重慶,欲官之,不屈,斬於市,以禮葬焉。趙資、郎革歹《巴縣誌》:並為行省參政。右丞完者都自重慶來與共守嘉定。明玉珍弟明二、養子明三奴攻嘉定,城陷,都、革歹走,資保淩雲寺。三奴執其妻子招降,資曰:癡婦不死何為,汝不見平章婦乎?平章婦乃革歹妻,成都陷時赴水死者。語畢,以強弩射殺其妻。淩雲陷,資領敗兵與都、革歹會龍山,謀興複,被執,至重慶。玉珍欲官之,三人抗志不屈,同日斬于市,巴渝稱曰三忠。《通志》:鄂勒哲圖舊作完者都,隆和岱舊作朗革歹,均宜改正。


    明分守上川東道


    汪仲川《巴縣誌》:湖廣黃岡舉人,萬曆年任。張稽古《巴縣誌》:陝西蒲城進士,萬曆年任。孫好古《巴縣誌》:雲南楚雄進士,奢酋之叛,奮馬不絕,遇害。文士昂《巴縣誌》:湖南攸縣進士,崇禎年任。周士登《江南通志》:字伯昇,武進人,天啟乙丑進士,曆川東道。闖賊犯夔州,掠夔餉數十萬。朝議嚴詰,百姓聞之,


    爭先樂輸,旬日間充舊額。仍命監軍四省,率兵追寇,擒賊首一字王、普天飛等。劉麟長《巴縣誌》:福建進士,崇禎年任。


    分巡上川東道


    談 泰 張允嘉《巴縣誌》:湖廣石首人,成化年任。劉成德《巴縣誌》:山西蒲州進士,正德年任。馮 傑《巴縣誌》:涿鹿衛進士,正德初分巡川東道。藍廷瑞作亂,傑親率士卒大戰于鐵山關,力盡被縛,大罵不絕,遂遇害。喬應光《巴縣誌》:雲南石屏進士,嘉靖年任。王乾章《巴縣誌》:字震所,浙江東陽人,嘉靖壬戌進士。由禦史擢上川東道。正己率屬,節用愛民,道兼兵巡,嚴紀律,恤士卒,兵民安戢,三載以憂去。薛騰蛟《陝西通志》:字時化,渭南人,嘉靖乙未進士,累遷四川僉事,分巡川東。卿尹錢若愚貪墨,騰蛟即按劾之。大盜銅梁朱洪受、太平袁廷佐鹹肆行劫掠,負固不下,騰蛟擒剿殆盡。征苗之役,騰蛟監蜀兵入楚,轉餉以時,人人用命,俘斬七百級。捷聞,賜白金文綺。田子</a>堅《巴縣誌》:河南永甯進士,萬曆元年任。任惟一《巴縣誌》:陝西周至進士,萬曆三年任。王士琦《巴縣誌》:浙江臨海進士,萬曆年任。張文耀《巴縣誌》:字芝陽,湖廣沅陵人,萬曆丁醜進士。初任銅梁,調巴縣。精神敏捷、滌垢恤隱、賢聲懋著,癸未擢


    禦史尋兵備川東。平播之役,制撫軍駐節渝城,調遣轉輸多賴之。播平,晉秩憲長,量田賦公私之額、盈縮之制,皆其更定。善後之功多。李繼周《巴縣誌》:萬曆年任。嚴明剛直。奢賊之變,罵賊不屈,死。徐如珂《明史 ·朱燮元傳》:如珂,字季鳴,吳縣人,萬曆二十三進士。天啟元年,遷川東兵備副使,擊殺奢崇明党樊龍,複重慶。奉檄搗藺州土城賊,賊潰,轉戰數十里,斬首萬餘級,遂拔藺州。召為太僕少卿,轉左通政。余新民由重慶府知府擢升,天啟年任。武獻哲《巴縣誌》:陝西臨潼進士,崇禎年任。秦樂天《巴縣誌》:陝西三原進士,崇禎年任。葛奇祚《巴縣誌》:江南高淳進士,崇禎年任。陳士奇《巴縣誌》:福建鎮海進士,崇禎年任。


    重慶府知府


    王 佑《明史 ·陶垕仲傳》:廣西僉事王佑,泰和人。按察使尋適嘗諮以政體。佑曰:蠻方之人,瀆倫傷化,不及此時


    明禮法示勸懲,後難治,適從之。廣西稱治。蜀平,徙佑知重慶府,招徠撫輯,甚得民和。殷 哲《巴縣誌》:山東膠州貢生,洪武初,知重慶府,有才識,廉平公正、吏懾民懷。洪武十三年,召為中書省參政,旋遷中書左丞,事關國計慷慨論列、時稱忠直。潘 賢《巴縣誌》:浙江寧波進士,洪武中,知重慶府。廉謹有才,吏民畏服,豪橫屏跡,祀名宦。任 毅《巴縣誌》:山西長子進士,洪武中,知重慶府。有幹濟才,祀名宦。以上洪武中任。朱仲智《巴縣誌》:仲一作大,浙江金華人。洪武末知吉安府,有政聲,改重慶。寬厚廉潔、興革利弊,民戴慕之。胡 靖《巴縣誌》:河南睢州進士,永樂中,知重慶府。廉明耿介,吏戢民安。卒於官,士民無不流涕,祀名宦。邢 冕《通志》:新鄉進士,洪武中,知巴縣。潔己愛民,廉平有聲,永樂初,擢守重慶。禁橫征,袪宿弊,善政甚多,祀名宦。永樂中任。梁 用《湖北通志》:安陸人,洪武中,戶部主事,曆升重慶知府。有善政。卒,官民遮道送,如失所怙。胡 軫豐城進士。孫曰良《巴縣誌》:江西豐城進士,宣德中,知重慶府。廉介勤慎,興學勸農,累官都禦史,祀名宦。宣德中任。陳 安清江進士。郭 齡正統中任。李庸修《巴縣誌》:江西吉水進士,景泰中,知重慶府。耿介有為,興起學校,祀名宦。唐 鐘乾州進士。陳 厚乾州進士,天順中任。鄭文奎潮陽進士。陳 愷由進士任。張 暄仁和進士。文 澍桃源進士。張 璁《一統志》:字廷璧,夷衛人,成化乙丑進士,知重慶府事,郡大治。沈 海常熟進士。


    以上成化中任。歐陽雍泰和進士。毛 泰《巴縣誌》:河南南陽進士。景泰時,擢重慶守。洗冤獄,繕學宮,士樂民懷,祀名宦。董 樸《湖北通志》:字汝淳,麻城人,成化進士,授行人,後知重慶府參政,所至稱廉直。屈 直《陝西通志》:字道伸,華陰人,成化甲辰進士。宏治中任重慶知府。有妖擲磚石毀房舍,又時有火炎,直告於城隍,妖火遂息。夏旱,禱于元武山,有白雲如蓋往返,隨之大雨如注,歲大熟。升浙江按察使。按《巴縣誌》作屈直德。以上宏治中任。何 珊公安進士。劉思賢《巴縣誌》:湖廣石首進士,宏治中,知重慶府。秉性剛正,興學愛民,不附權要。以非罪去官,士民泣送於道,祀名宦。饒 榶進賢進士。馬 文金齒衛進士。以上正德中任。


    蔡 芝武功進士。易 謨固始進士。江 鑣奉化進士。


    李 蘭《陝西通志》:字秀夫,華州人。正德丁醜進士。出知重慶府。察民隱,戢豪右,一郡稱治。袁士偉肥城進士。崔 允代州進士。富好禮《江南通志》:字子超,華亭人,正德庚辰進士。官刑曹郎,有清慎名。出守重慶。遷建昌副使,境有大渡河,行者觸瘴多死。好禮釜山凐塹,築塘堡數百里,屬之省城,尋乞歸。黃鳳翔《雲南通志》:字沖霄,號竹泉,昆明人。與其兄鳳翱少相師友,登嘉靖丙戌進士,任刑部郎,尚風節。出知重慶府,鯁直,為當事所忌,拂衣歸。劉 繪《明史》本傳:字子素,一字少質,光州人。兩劾夏言</a>,言憾之,出為重慶知府,土官爭地相仇,檄諭之即定。上官交薦,而言再入政府,罷之。李淩雲禹州進士。塗 钅亥豐城進士。陳 諫常熟進士。薛天華晉江進士。黃幹行福甯州進士。程學博《湖北通志》:字近約,孝感人,嘉靖進士。授工部主事,遷知重慶府。清嚴剛直,於郡治前構屋設竈,以居質詢者,決獄不須時,案無留牘。白蓮妖眾倡亂,學博殲之,累遷貴州參議。張嘉孚《甘肅通志》:字以貞,安定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擢河南府同知,一時上下鹹敬憚之,憂歸。複除重慶攝篆治理,人嚴憚之。張希召《巴縣誌》:字鳳樓,山東高苑進士。隆慶四年,由戶部郎出守重慶,秉公敕度,安良輯宄。待屬吏以禮,推心置腹,謝絕饋獻,有過誤,委曲化導,庇其宇者,咸稱吏師,歌父母。朱孟震新淦進士。傅良諫《巴縣誌》:字忠所,江西臨川進士,萬曆初知重慶府,廉能有聲,遷副使。平播之役,與有勞焉。陳明經光州進士。王 軒清苑進士。史記勳余姚進士。王士琦《明史 ·王宗休傳》:子士琦進士,曆重慶知府,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叛,承總督邢玠檄,至松坎撫定之。遂進兵備副使,治其地。尋擢河南右布政使,坐應龍複叛,降湖廣參政。張與行絳州進士。傅光宅《巴縣誌》:山東聊城進士。萬曆中,以禦史左遷,曆工部郎,知重慶府。時播賊猖獗,總制李化龍駐渝城,宅督理戎馬軍糧,有方略。播平,吊忠義,痤遺骼,輯流亡,撫瘡痍,修學宮,捐俸率作,一本誠懇,遷遵義兵巡道,祀名宦。彭自新萬載進士。曹志遇興國州進士。龍國祿桂平進士。李獻明米脂進士。王遇賓昆山進士。


    以上萬曆中任。章文炳《明史 ·忠義張振德傳》:重慶知府,章文炳,長泰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曆戶部郎中遷知府。治行廉潔,吏民愛之。賊既殺巡撫可求等,文炳罵賊亦被戮。後知其賢,為覓屍殯而歸之,喪出江上,夾岸人皆哭。贈太璞少卿,再贈太常卿,世蔭外衛副千戶。余新民《巴縣誌》:湖廣黃州舉人,由同知升任。疾惡嚴守,清性執信,任群小,官瘠吏肥,役橫民怨。


    陳士章由進士任。周士登武進進士。韓 謙《甘肅通志》:蘭州人,天啟二年進士,出知重慶府。釐剔不法,一清征繳之弊,百姓感頌。王行儉《明史 ·陳士奇傳》:字質行,宜興人,崇禎十年進士,守重慶,善撫馭,為賊臠死,殉節。《諸臣錄》:重慶知府


    王行儉,崇禎十七年獻賊至,率民死守,城陷被執,不屈,臠割而死。乾隆四十一年諡忠烈。


    以上崇禎中任。


    重慶府同知


    姚 善《巴縣誌》:字克一,湖廣安陸人,洪武中重慶同知。廉能有聲,擢升蘇州,通達政體。靖難兵起,督諸郡兵勤王,被執死。後祀名宦。趙方立《巴縣誌》:字介石,陝西周至人,萬曆四年任重慶府同知。廉潔勤慎,不輕預外事。郡鼓樓舊有漏壺四,洪武時奉敕置,歲久寢廢。立有志修復,會傳太守良諫入觀,立典郡篆,命匠修治之,通判張啟明為記。蒲 林《巴縣誌》:號小山,陝西咸甯舉人,授綦江令,精明仁恕,善政多端。萬曆丙申,遷重慶安邊同知,廉介縝密,信孚夷漢,以讒被逮,士民白其事,立碑誌棠思焉。周作樂《綦江縣誌》:浙江永</a>嘉人,由賢科出宰萬縣,升重慶府同知。萬曆二十七年六月,播賊楊應龍破綦江。次年


    正月,攝縣事,上疏當事,用其言,賊遂平。在任七載,興利除害,建文明書院,每月親詣課士。升任遵義府知府。胡 良正統年任。莫 琚錢塘人,成化年任。李 暹吉水人,宏治年任。程 瑩正德年任。


    余應桂楊 蔚巴陵人。周 級何 賢趙良璧徐 鎰趙 偉


    以上俱嘉靖年任。戴 冕貴陽人。王懷梅泰和人。孫敏政李九標余新民黃州舉人。張守訓泰日藩廣西郁林舉人。劉自明


    以上俱萬曆年任。張堯楑天啟年任。


    通判


    周 禮正統年任。


    邵 寶江南六合人。賀 道山西汾陽人。以上俱宏治年任。


    梁 鼎但存學魏 津


    以上俱正德年任。


    趙 偉魏 熙姚 正商 璜趙民安徐文麟張 麟


    以上俱嘉靖年任。楊 軒《湖南通志》:字子昂,城步人,嘉靖末任重慶府通判,遇事敢為。土酋譚紹乾、鳳繼祖相繼背叛,巡撫檄軒督


    剿之,相機設伏,賊遂就擒。熊兆祥湖廣蒲圻人。李承董淳化人。


    以上俱隆慶年任。


    吳時懋蕭時鳴盧 晉梁 棟朱 昆張啟明《巴縣誌》:湖廣武昌人,萬曆初,重慶府通判,廉幹勤慎。趙司馬方立重修漏壺,明為之記。冉 茂趙完珍張 時李 楚楊時芳趙清允楊子虞皇甫賓岳一侖郭禹臣張 睦李汝瑤朱應聖


    桂淩雲


    以上俱萬曆年任。


    宋德盛高 誼


    以上俱天啟年任。


    楊世功楊名世


    以上俱崇禎年任。


    推官


    金叔榮《巴縣誌》:江西浮梁進士,洪武中重慶推官,讞獄明允,人無冤抑。方 悅《巴縣誌》:江西浮梁進士,宏治間司理重慶,公正慈明,不恃才任性。遇疑獄,再四詳鞫,務得其情,民以不冤。祀名宦。楊際明雲南泰和舉人。黎 墊湖廣京山舉人。


    以上俱宏治年任。葉 忠正德年任。康學詩鄭 琮戴國經徐 鼎皮汝謙


    以上俱嘉靖年任。馬應乾河西人。鐵 篆永昌人。


    以上俱隆慶年任。


    馮于遼王邦俊馮遇華李時華冉 樊陳德良梅友月熊 經徐世淳《巴縣誌》:浙江嘉興人,司理重慶,禁誅求,省廚傳,所至不知有官。若摘大奸、折大獄,斧劈理解,雖賁育不能奪。遷知隨州,時張獻忠賊氛甚熾,淳力繕城守,寢食譙樓,謂僚屬曰:“我與公等枕戈待斃,此樓為死所矣。”城破,勒馬巷戰,死。


    高折枝河南固始進士,萬曆中任重慶府推官,懲奸除猾,不避權勢。播賊楊應龍反,憤然以剿除為己任。綦江破,時枝在成都,日夜馳千里至郡,捍衛城池。兵複變,不移時,談笑定之。已複,監軍攻南川路,諸軍未入,先斬關擊賊,隨與諸將抵囤下,遂克大憝。播平,夷漢畏服。祀名宦。


    周 淑


    以上俱萬曆年任。


    王三策《巴縣誌》:策一作宅,直隸人,重慶推官。除強誅暴,剛正自持。任方數月,奢賊變,被殺。胡平表《巴縣誌》:初為忠州判官。天啟元年奢酋之變,表因公在渝,一時文武多遇害,表急縋城出間道,左走石砫女司秦良玉處,請援,釋怨嫌激忠義,平表之力為多。援兵至,表從事戎行,躬冒矢石,不避艱危,以軍功升重慶司李。


    李必達


    以上俱天啟年任。


    楊維揚鄭問元


    以上俱崇禎年任。


    府學教授


    禹 謨嘉靖年任。屠 濟隆慶年任。


    府學訓導


    俞 棨劉如淮馮 時


    以上俱嘉靖年任。


    楊 忠胡士奇高維謙蘇東魯


    以上俱隆慶年任。


    經歷


    熊 璋湖廣黃岡人,嘉靖年任。袁文</a>光單嘉言


    以上俱萬曆年任。


    照磨


    阮 佩萬曆年任。滕伯倫廣西解元降補。漆 堅《甘肅通志》:渭源人,任四川重慶府照磨。值蜀賊反,領鄉兵力戰而死。


    知事


    汪 鳳萬曆年任。


    巴縣知縣


    田子真《巴縣誌》:字朴齊,明州人,洪武中知巴縣。政尚寬平,勸民力穡,興學課士,獎勵生徒,一時出其門者多為名臣。祀名宦。邢 冕《巴縣誌》:新鄉進士,洪武中知巴縣。潔己愛民,廉平有聲,永樂初擢守重慶,禁橫征,祛宿弊,善政甚多。祀入名宦。雷 升永樂年任。


    蔣 誠《巴縣誌》:江西南安人,宣德中知巴縣。廉慎恭勤,興學勸農,士民戴德</a>,播之歌謠,曆升廣西副使,民永懷焉。王 溵《巴縣誌》:景泰中,以國子生授巴縣令。慈祥節儉,在任三年,一介不取,人稱其廉。卒於官,貧不能歸,士民賻以行,夾路泣送,立祠祀焉。蕭 敷成化年任。龍 光《甘肅通志》:階州人,成化舉人,知巴縣,以清勤稱最。


    王 慥《巴縣誌》:江西人,宏治中巴縣令。創修縣誌,勸農桑,平賦役,廉能最著。祀名宦。周仁勳陝西渭南人。以上俱宏治年任。


    戈 諫《巴縣誌》:雲南永昌人,正德間知巴縣。廉明果斷,有幹濟才。興利除弊,不避權貴。聽讞精敏,一訊即決。祀名宦。


    龔 瑀李 轍張宏毅李 凱胡良臣周思忠


    以上俱嘉靖年任。咼文光《湖廣通志》:咼文光,公安人,嘉靖舉人。事母成氏,孝。為巴縣令,有惠政。所著有《擬陶詩》。《巴縣誌》作呂文光,誤。


    郝 晉


    以上俱隆慶年任。任惟一《巴縣誌》:字樂山,陝西周至人,隆慶戊辰進士,授巴縣令。器識宏遠,持守剛正。壬申擢禦史,曆浙江參議。鄭宗學《巴縣誌》:字心宇,湖廣興國州人,隆慶辛未進士,壬申春授巴縣令。性警敏,剔蠹除奸,鋤強植弱,政譽赫然。萬曆乙亥選禦史,曆雲南參議。


    練 懸張文耀政績見前。龔 懋朱文碧戴君恩《巴縣誌》:曆升僉憲。奢酋之亂,監軍重慶,受賊賄撤關讓路。太僕寺卿劉時俊破其計,恩銜之,捏辭誣揭監軍,如此令巴可知。


    周思旦秦 嵩傅宗龍《巴縣誌》:雲南昆明人,年十七成進士,知巴縣。精明仁厚,豪雄懾服,黎庶允懷。縣境張關山,元末為張坤氏巢,竊據橫行,明初始殲平,山深地曠,宵小潛藏,仍為民害。龍建鋪舍集居人,商旅稱便。又於山腰捐立涼亭,以休行者。


    勤政恤民,治率類此。曆升四川巡撫,遷尚書。尋總督陝西,與保定總督楊文岳會師河南擊賊,李自成至陳州,兵潰,龍穿塹拒守八日,矢石俱罄,被執不屈,死。段高選《明史 ·忠義張振德傳》:巴縣知縣段高選,雲南劍川縣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適在演武場,聞變,立遣吏歸印於署,厲聲叱賊,賊魁戒其下勿殺,而高選罵不絕聲,遂遇害。殳汝元、母劉、側室徐及一子一女,聞變皆自盡。初贈尚寶卿,世蔭百戶。崇禎元年,子暄援振德例,叩閽請優恤,贈光祿卿,世蔭錦衣千戶,賜諡恭節。《雲南通志》:字讓宇,劍州人,萬曆己未進士,知巴縣,有循聲。天啟辛酉,奢酋集兵渝州,一切治辦,俱選經理。比從上官點閱,見酋有叛心,陰令吏歸印於署。及奢酋猖獗,眾官駭散,選獨躃踴大呼不去。酋知選廉明,戒勿殺,選罵賊不絕口,遂死於亂斧中。段黑子挺身赴演武場索屍,亦死之。萬曆年任。


    毛羽健《巴縣誌》:湖廣公安人,天啟壬戌進士。初知萬縣,威惠大署,調巴邑,廉介有為,不縱不苟。遷禦史,有去後思。


    戴文箕


    以上俱天啟年任。王 錫《明史 ·陳士奇傳》:錫,新建人,崇禎十三年進士,除巴縣知縣。嘗從士奇,殲土寇彭長庚之黨,又斬搖黃賊魁馬超。至是,賊蒙巨板穴城,錫灌以熱油,多死。及被執,大罵,抉其齒,罵不已,捶膝使跪,益仡立。舁至教場,縛樹上,射之,又臠而烙之。既死,複毀其骨。《殉節諸臣錄》:巴縣知縣王錫,屢著戰功。崇禎十七年獻賊穴城,錫熱油灌之,賊多死,遂發大炮,陷城被執,罵,備極刑而死。乾隆四十一年諡忠烈。□崇禎年任。徐 熙《江南通志》:霍邱人,由歲貢授巴縣知縣。縣多虎,舊設機井,捕之益甚。熙至,齋沭,告於神,虎悉遠循。


    縣丞


    饒伯純《巴縣誌》:永樂中巴縣縣丞。廉幹勤慎,民懷其德,為之歌曰:井井鄉鄉絕叫囂,桑麻盈野黎盈郊。如何百姓相安好,縣有清官說姓饒。永樂年任。


    聶 興曹 麟楊孔鼇


    以上俱嘉靖年任。


    韓 寶郭文章張雲漢許文科張 彝陳華麓張現親趙廷儒


    以上俱萬曆年任。覃文應《殉節諸臣錄》:巴縣縣丞覃文應,柳城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城,與子懋德俱投井死。乾隆四十一年入忠義祠。


    縣學教諭


    鄧 震宏治年任。趙文明隆慶年任。盧安世赤水衛舉人。崔 觀《甘肅通志》:階州人,正德中舉人,為巴縣教諭。師道端嚴,士多成就。分俸濟貧,不營家計。著《學庸補說》。楊一忠《殉節諸臣錄》:巴縣教諭楊一忠,河西人。流寇攻城,分門拒守。城陷罵賊,被害。其子名嗣,亦被害。乾隆四十一年,入忠義祠。《雲南通志》:河西人,貢生,崇禎間任巴縣教諭。流寇攻城,分門拒守。城陷罵賊,死。子嗣伏屍哭,亦遇害。


    縣學訓導


    張 奎


    楊 彬


    以上俱宏治年任。


    主簿


    王 宜夏延言余 傑鄭 品


    以上俱嘉靖年任。郭汝璋隆慶年任。劉 倫朱世琅孫義善高 珩樊汝祉胡 梿雷貴福毛鳳三陳 冠賀守讓童燦之天啟年任。


    典史


    胡應祥宋大秀張世華


    以上俱嘉靖年任。


    張 滔朱 級胡以讓吳應元《湖北通志》:鄖西人。以掾起家,慷慨有國士風。萬曆中任巴縣典史,以廉敏稱。天啟三年奢酋寇亂,得應元,欲授以偽職,應元罵曰:“某雖末吏,官自天官,豈向爾死賊求署耶?”拔刀自刎死。事聞,命祠祀之。


    李 沐吳映鬥天啟年任。


    驛丞


    楊 洪《巴縣誌》:銅罐驛丞,廉靜寡欲,驛中所需,悉準時值購辦,民無克累。成化十三年六月大旱,苗就稿,洪齋宿虔禱:“雨降苗蘇,願修橋路,以答神貺。”次日,甘霖大沛,禾立起。閭里頌德曰:此楊公雨。洪捐俸建萬壽橋,石樑三洞,再圮再修,獨任其成。路無沖僻,咸與平治,行人稱便。王 欽銅罐驛丞,成化年任。聶明枝銅罐驛,隆慶年任。李體乾土沱驛,隆慶年任。


    蕭 美《巴縣誌》:土沱驛丞,罵奢賊遇害,萬曆年任。《巴縣誌》:朝天、白市二驛驛丞,康熙四十四年裁,驛務歸縣。


    江津縣知縣


    田子真《江津縣誌》:明州人,洪武八年知縣事。適亂離甫定,政尚寬平,勸民力穡,繕修學治,文教日興。皇甫複初河南人,由人才,洪武十三年任。彭 英永樂四年任。劉永受十一年任。袁 旭《江津縣誌》:江西臨川縣人,永樂乙未進士,戊戌任知縣。廉明公勤,增大縣署,重新學宮,政務修舉,訟息民安。庚子入覲,父老相率懇留。洪熙乙巳複任,前後操履如一。以憂去,仕至太守。何 信雲南舉人,宣德二年任。范 敬秀水監生,正統六年任。胡 鐘湖廣舉人,十一年任。羅 珍桂東監生,景泰三年任。顧 達臨川監生。傅 俊建昌監生。楊 博雲南舉人。詹正宗江西監生。


    以上俱天順年任。宋 潛廬陵舉人,成化十年任。吳 嵩湖廣舉人,成化十四年任。黃 昭江陵舉人,成化十七年任。陳孔章道州舉人,宏治五年任。夏 昌京山舉人,宏治八年任。《江津縣誌》:祀名宦。徐 崧錢塘舉人,宏治十四年任。鄧 達麻城人。党 深同州舉人,宏治七年任。田重器《江津縣誌》:蔪水人,正德中知江津。時有巨惡害民者,前令莫敢制,重器置之於法,邑賴以安。陳 輔江夏舉人,正德十四年任。張 濟醴泉進士,正德十四年任。王 貢《江津縣誌》:楚公安舉人,尚書襄簡公塚子,嘉靖初任江津。守已廉介,涖政嚴明,逐娼優、禁異端、去淫祠、省徭役。以不善事上官,更調,聞報,恬不為意,仍發粟賑濟為常,事竣即去,民勒碑思之。楊元吉太和舉人。陳顯錫太和舉人。


    以上俱萬曆年任。張宗載《雲南通志》:字一甯鶴,慶府人,萬曆癸未進士,知江津縣。值采山、運餉諸大役,事集而民不擾。土司楊應龍以兵萬人應調,多虛額冒餉。宗載俟其成列,以實數詰之,應龍驚服。唐 選《湖南通志》:湘潭人,萬曆進士,令江津。值諸符下,以楊應龍叛,飭令用兵,選力持應龍不反狀,弗聽。已而兵連禍結,逾年始平,人鹹服其遠識。張崇德咸陽舉人,萬曆十一年任。


    周禮嘉江南彭驛進士。鄧 傑梁克耀廣東舉人。曹汝蘭《江津縣誌》:江西進士。天啟中知江津,一僕自隨。下車問民疾苦,迫於催科至賣子鬻女,悉寬其征。歲旱,齋沭與神約三日雨,果如期沾足,其誠如此。樊(名缺)思南舉人。黎夢禎廣東舉人。


    以上俱天啟年任。張登衡廣西桂林舉人。包 瑛懷甯貢生。


    以上俱崇禎年任。梅運昌《江津縣誌》:貴州安順拔貢,崇禎末任江津縣。賊圍重慶,遣別將攻江津,城破,運昌不屈而死之。方應時《殉節諸臣錄》:江津主簿署縣事方應時,衢州人。時守城,獻賊攻之十月不下。後令至,城隨陷,應時死之。


    乾隆四十一年諡節湣。


    縣學教職


    楊 彥《江津縣誌》:字邦楨,號靜庵,成都金堂人。先姓陳氏,名智潮,元末偕兄智寶避地來津,依楊翁居,翁見有學行,妻以姨,遂因其姓。洪武初,以明經薦為本縣訓導。明太宗即位,召至京,以疾辭,賜《五經大全》《烈女傳》,以舊職致仕。盧朝棟《江津縣誌》:赤水人,萬曆中任江津教諭。剛方正直,勤於考課,諸生有貧不能婚者,償捐俸佽助。


    縣丞


    唐 通《江津縣誌》:邵陽人,正統中任,寬簡適宜,士民懷之。戴


    江津縣誌:巴陵人,天順中任,居官清慎,尊崇學校。


    典史


    李 慶《江津縣誌》:豐城人,天順中典史,公廉有為。


    長壽縣知縣


    沙文達《長壽縣誌》:洪武初,知長壽縣事,興學校,課桑麻,多所經畫。張思敬《長壽縣誌》:洋縣人,洪武中以人才選知長壽縣事,清廉愛民,不忝循吏。張 綸洪武中任。何 聰《長壽縣誌》:海州人,正統間知長壽縣事,恤孤貧,重學校,盜彌訟息,與民共安。竇 祥《長壽縣誌》:海州人,以禦史謫知長壽縣事,事惜孤寡,輕稅役,置救生船,蒞政勤民,吏不敢欺,士民懷之。劉 鈞《雲南通志》:姚安所人,成化癸卯舉人,知長壽縣,分祿以及士之貧者。周廷侍江南金壇人,進士。易翼之《雲南通志》:字孔彰,正德丁卯舉人,知長壽縣,為政不事苛細。與上官不合,歸。葉聯芳《長壽縣誌》:吳縣舉人,萬曆中知長壽縣事。慈和愷悌,視民如子,厚庠士,置學田。播酋破綦江,聲言東下,聯芳喻其民曰:“吾有老母、幼子在此,爾勿恐。”以此維繫民心,得免遷徙,民鹹德之。王來舉雲南鶴慶府人,舉人。曾用中儲登選徐爾一浙江上虞縣舉人。


    以上俱萬曆年任。


    繆思啟雲南舉人。陳 瑛湖廣石首縣舉人。程 度江南歙縣舉人。王可進江蘇武進舉人。


    以上俱天啟中任。洪垣星福建南安進士。洪應秋湖廣平溪衛歲貢。劉起蛟貴州廣平州舉人。


    教諭


    吳 璋《雲南通志》:字廷獻,金齒司人,宏治己酉舉人,授長壽教諭。昌明理學,教人以致知力行,學者宗之,稱執齋先生。


    縣丞


    徐 勉《長壽縣誌》:孝感人,景泰中任長壽縣丞。禁強悍,揖流徙,開街渠,建學宮,作新橋,政績大著。


    永川縣知縣


    劉祥儀吉水人,永樂間任。檀 觀正統間任。湯 忠天順七年任。李 忠天順間任。蒲 誼成化二年任。劉 鳳《永川縣誌》:江西吉水人,成化時任。邑未有城,每罹寇害,屢議興作,皆不果。壬申,鳳力請于巡撫。癸巳春二月,城成,修撰鄭環有記。牟 范山東臨淄人,正德二年任。皮東山《湖南通志》:攸縣人,正德癸酉舉人,授永川令。以廉能著,直指聞其名,薦拜禦史。按大同宣府,威行徼外。


    改四川恤刑。先是,東山令永川,時民立祠祀之。及抵川,民請留宿祠中,是夕端坐而逝。郝朝俸嘉靖九年任。劉 綬《永川縣誌》:嘉靖二十年任。先是,十三年間,邑令皮東山奉巡按檄,改作縣學,皮令以縣丞王世華董其役,殿堂門廡、齋舍、廩廚略備,而工未竣,會東山以行取去。嘉靖二十年,僉事周宗鎬檄綬竣事。綬按牘繩諸怠侵者,不少貸,遂竣工以報,僉事作文紀之。趙惟屏嘉靖四十三年任。吳 位貴州人,萬曆間由舉人任。王思明江南人,萬曆間由舉人任。


    剡懷德《甘肅通志》:隆德人,貢生,授永川丞,攝縣事。嘉靖間,值白蓮賊反勢甚張,旬日陷七縣。轉寇永川,吏民震恐。懷德以忠義激勸,嬰城固守。賊悉薄城攻甚力,懷德應變俱有方略,引弓射中賊帥,眾乘勢弩齊發,賊敗遁,俘斬數百人。


    周師旦《永川縣誌》:湖廣黃州府麻城縣人,萬曆間由辛醜進士任。時值播兵蹂躪後,公私凋敝,民鮮蓋藏,師旦勵精撫綏,自奉節約。縣尉夏一日取酒一瓶,入衙。師旦見即詰之,使以平買酬神對,乃釋,其清嚴類如此。汪廷簡《永川縣誌》:字昆麓,貴州人,萬歷時由舉人任。捐俸置學田,獲租以贍寒士。張時照《永川縣誌》:湖廣承天府人,萬歷時由舉人任。其詠邑八景中《鐵嶺夏蓮》雲:應憐人鐵漢,不染勝蓮馨。可想見其概矣。戴 任《永川縣誌》:字玉鉉,陝西寧夏人。萬曆間由貢生,初授江南常州府無錫縣丞,秩滿升永川令。捐資置學田,構尊經閣,令諸生講肄其中。蔣承辠廣西舉人,萬歷時任,升南京兵部員外。徐登先貴州人。張堯揆浙江仁和舉人,天啟時任秩滿,升本府同知。陳 虞雲南昆明舉人,天啟時任曆官,六年升山東濟南府同知。趙 環天啟間任。藺酋之亂,支持沖站重修澤宮,士民賴之。張志誠徽州貢生,崇禎間任。鮑榮簡雲南大理府舉人,崇禎十一年任。戴堯雲福建漳州舉人,崇禎末年任。


    教諭


    諸 華《永川縣誌》:舊志作禇華,江西南昌人。正統間,由舉人任永川教諭。博學能文,周給貧士。有向學者,多方引掖,玉成之。


    榮昌縣知縣


    薛大亨《榮昌縣誌》:洪武七年知榮昌縣,創建縣治,敦教化,變風俗,吏畏民懷,邑中稱治。王銘德湖廣武寧人。焦彥清三原人。陳 本劉 源


    以上俱洪武年任。余伯恭南昌人。張 瑛《榮昌縣誌》:雲南通海人,永樂時知榮昌縣。約己愛民,食惟蔬菜,居官六載,人不敢幹以私。俱永樂時任。李天祥澂江府人,宣德時任。金 悅柏鄉人。喬 才文 忠劉 原


    以上俱正統時任。盧 善南平人。覃 琳龍陽人。王 慶漢陽人。聞 謐王 昱晉寧州人。


    以上俱成化時任。鄒 璽《榮昌縣誌》:湖北黃岡人,宏治時知榮昌縣。邑值兵荒,作粥以活貧民,視獄中冤抑及罪輕者,鹹出之。余 汴富民人。胡 湘平江人。陸 坤鄞縣人。何 雄普安人。


    以上俱宏治時任。


    張 昱南鄭人。黃 瑀莆田人。邵 鏜金齒衛人,升戶部主事。董嘉謨普安人。


    以上俱正德時任。劉 官安寧人。彭洪壽胡獻金《甘肅通志》:環縣人,正德己卯鄉試,除榮昌縣令,愛民省費。周 機鄧川人。孫 奇宜都人。周 俊雲南前衛人。劉 憲長沙人。徐 第貴州人。牟 舉武昌人。曹文輝陝西安縣人。朱應乾石阡人。李岐鳳安寧人。徐廷相太和人。張伯和大理人。


    以上俱嘉靖年任。沈 種太和人。李嘉慶晉寧人。王奉先晉安人。邵 南吳江人。


    以上俱隆慶年任。張秉義太和人。陳 鉦金雞人。吳 郡崇德人。余光先黃岡人。初學易潛江人。升陸州知州。饒先太蒙化人。閔宗聖《雲南通志》:字心遇,鶴慶府人,萬曆壬午舉人。知榮昌縣,多惠政。大工掄材,采運知數,民不稱擾。邑有大憝,人莫敢攖,聖置之法,榮人稱快。會征楊應龍,竭力王事,卒於官。聖家本裕,反以官貧。祀榮昌名宦。徐 簽隨州人,升茂州知州。王 道雲南河西人,升汝州知州。鮑登榜黎平人。楊 蔚枝江人。張 縉貴州永寧人,升池州府同知。


    以上俱萬曆年任。


    張 耀陝西人。李雲衢石屏州人。黃 耀江西人。


    以上俱天啟時任。郇 銓山東人。升保德州知州。光時亨桐城人。行取刑科給事中。王履台全州人。


    以上俱崇禎時任。


    教諭


    李 銳《榮昌縣誌》:雲南太和人,正德時任榮昌教諭。飭躬勵行,動不逾矩。時學校廢弛,力振興之,諸生多所成就。


    綦江縣知縣


    葉仲淑洪武初任。李 德彭 鑒《綦江縣誌》:江西建昌進士。永樂間,民遭兵疫,死亡過半,田地荒蕪。鑒撫字多方,民得安業。後升南京監察禦史。祀入名宦。屈 端陝西華亭監生。彭觀祥江西人由人才。王 貞湖廣石首監生。潘 濟直隸武進監生。陳 惟福建蒲縣監生。楊仕廉湖廣武昌府監生。謝 輝湖廣湘鄉縣監生。徐 榮湖廣監利縣監生。花 煦南直隸來安監生。蕭 時龍泉舉人。劉 玉胡 鐸《綦江縣誌》:江西鄱陽舉人,實心愛民,一錢不入私囊。卒于任,貧莫能歸,葬西門外。士民哀之,有碑記,祀名宦。王 武安定人。劉 憲貴州鎮遠人。後升本府同知。孫文光雲南人。張文熙雲南大理人。王近敏湖廣人。張 燭雲南安寧舉人。李 高雲南永昌人。歐 誥湖廣長沙人。餘 愛湖廣襄陽人。王伯卿雲南貢生。


    楊際明雲南太和舉人。黎 墊京山舉人。劉九疇雲南人。陳 科靖州人。梁紹廉《綦江縣誌》:江西人,萬曆十三年知綦江。賦性嚴厲,果敢有為,改建學宮,養士愛民。蒲 林《綦江縣誌》:陝西咸甯舉人。萬曆十八年知綦江,拯流離,表節孝,置學田,育人才。升安邊同知,攝縣事。


    播賊掠扶歡壩、羅王村等處,蒲奮身往追,賊遁去。


    馬效武浙江人。


    周作樂《綦江縣誌》:雲南舉人,萬曆庚子攝篆綦邑。時邑殘破,招集流亡,疏請賑濟,繕修城垣。王師臨渝,更畫平酋諸策,當事再三稱善。天子下璽書,加勞黃金彩幣,以酬勳伐。任事七載,升遵義太守。去邑,人立生祠於北門外,屍而視之,如臨父母。


    孫紹禹關中人。


    鄒昌魯湖廣公安人。


    黃思政雲南人。


    張 政武陵人。


    劉 鼎貴州人。


    彭孟都《綦江縣誌》:廣東南海舉人,蒞綦江五載,重士愛民,操守嚴潔,升忠州知州。


    趙加龍《綦江縣誌》:雲南舉人,任綦江,獻賊入寇,抗節殉難。


    張師素


    許應舉長沙人。


    教諭


    姜亹《綦江縣誌》:武昌歲貢,篤行博學,教人先器識,後文藝,有功名教,祀名宦。


    典史


    廖 珊《綦江縣誌》:湖廣人,任綦江典史。有操守,多才幹。嘉靖四十四年,大足蔡伯貫、富順黃一元師事妖人李桐,傳習白蓮教,聚眾作亂。領兵堵禦,射殺妖党陳四蠻,升九江府經歷。


    南川縣知縣


    劉 裴江西人,成化間任。陳光道伍咸修


    以上俱嘉靖間任。


    楊 昆


    陳 汴河南舉人。


    趙宗孟


    張繩辠


    以上俱萬歷時任。韓應龍《南川縣誌》:湖廣襄陽人,愛民育士,升監運同知。李世光《湖南通志》,貢生,授南川令。白蓮正熾,銅梁、大足、綦江、璧山皆失守,光集義勇繕城,賴以完固。尋因病告歸。


    典史


    胡文忠明《通志》:景泰間任南川典史,丈田畝,定版築,濬水利,邑民永賴。


    合州知州


    趙友能《合州志》:洪武間守合州。值兵燹之餘,能扶流亡、均賦役、修學校、立公廨,郡治聿新,為有明循良第一。祀名宦。薛 均《合州志》:永樂間知合州。清慎自矢,聽訟敏捷,剔奸除弊,人服其公,士民借寇不得,有挽舟流涕者。累官大僕少卿。祀名宦。譚 瑉《合州志》:湖廣歸州人。宣德初守合州。平易近人,勤撫字,節財用,州民賴之。祀名宦。吳 玘《合州志》:湖廣石首人,正統初守合州。心存仁恕,政尚寬平,建修倉廒,積粟備荒政,民懷其惠。祀名宦。


    胡應先《合州志》:湖廣麻城舉人,正統間守合州。居官勤慎,決訟如流,事無留滯,人服其能。祀名宦。毛 倫廣西平江人。景泰七年任。唐 珣《合州志》:字廷貴,江南華亭人。登進士第。天順間守合州,廉介有經術,修城垣,興學校,飭武備,廣積貯。


    累官都禦史。郡人建祠祀之。


    蕭 塤《合州志》:廣東南海人,成化間知合州。州西南瀕涪江,數苦水患。塤於上流築長堤,以殺水勢,民受其福。祀名宦。譚 昇《雲南通志》:瀾滄衛人,成化丙戌進士。升知合州,政治廉明。稱為循吏。鄒 儒成化十二年任。


    李 鼎江西桂溪人。容 森舉人。以上俱成化時任。


    金 祺《合州志》:字崇厚,浙江麗水人,登進士第。宏治間知合州,重修學宮、禮接賢士,內升員外郎。祀名宦。屠大山《合州志》:浙江鄞縣進士,宏治間知合州。性廉介,實心愛民。歲征糧,以羨餘抵窮民逋賦。官至都禦史。周 鑒浙江慈溪縣舉人。米 琢《合州志》:江西新喻人。宏治十二年守合州。剛介不苟,捐俸祿修學宮,州人賢之。祀名宦。柳仲芳湖廣興國人。楊 恒山西高平縣舉人。


    以上俱宏治年任。陳 銳江西新建人,監生。李 相湖廣石首縣人,監生。金崇鳳劉 追陝西寶雞人。陳 俊廣西桂林人。梁 穟湖廣人。徐 鉞雲南昆明人。


    以上俱正德時任。劉 桂湖廣人。劉士逵徐 蘭唐宗元沈本泗河南洛陽人。


    以上俱嘉靖時任。


    王下賢陝西鳳翔府人。隆慶元年任。史 修劉芳聲曾 嘉王邦翰關東舉人。羅萬象北直舉人。郭道林湖廣舉人。段文郁湖廣舉人。


    以上俱萬歷時任。翁登彥福建舉人。汪懋棠湖廣舉人。


    以上俱天啟時任。陳達道貴州舉人。黃文惠福建會江縣舉人。傅 台雲南安寧人。丁仕俊陝西武功縣舉人。金 城湖廣舉人。李開源雲南舉人。


    以上俱崇禎時任。


    同知


    石 琮《合州志》:洪武初任合州同知。時,兵燹後,圖籍久廢,賦稅無稽。琮殫心經畫,悉有條理。王維垣《江南通志》:字伯師,穎州人,由歲貢授四川合州同知。知州劉冠南賢而有風力,推官索賄不遂,讒于禦史,奏逮之。合民赴闕訟冤,事下撫按,推官擒為首者,將以激變,論如律。維垣詣兩台,力辯冠南事無實,百姓為賢守訟冤,不當坐。冠南因得複官,百姓皆貰罪。推官銜之,遂拂衣歸。


    州判


    由天性《陝西通志》:字純夫,富平人。嘉靖舉人,判合州。擒巨盜,勤勸桑。蜀人德之。蔡承掄《湖南通志》:字輪白,攸縣人,天啟中副榜,授四川合州州判。蒞任廿載,廉介自守,發奸摘伏,多所平反。後擢京衛經歷。


    涪州知州


    沈 定《府志》:永樂中知涪州。廉能有為,興學校、課農桑,吏胥畏威,民樂其業。邵 賢《涪州志》:宣德中,以員外郎出守涪州,作新城,廣民居,修學校,殄巨寇,涪人德之。祀名宦。張 黻《明史 ·林俊傳》:吉水人,成化八年進士。曆知涪州,介特不避權貴。宏治中,俊蒙顯擢而黻老不用,王恕</a>為


    之請,特予誥命。裴 連監利人,宣德中以工部侍郎謫守涪州。方大樂江西人,由進士守涪州。廖 森十載州牧,民歌慈母。祀名宦。余 光萬曆間任。王育仁進士,江西太和人。張時迪舉人。


    李陶成</a>舉人。劉曰彩舉人。朱家民進士,雲南人。郭維藩舉人。黃 壽進士,江西南城人。


    以上俱萬曆間任。


    朱毅臣韓邦哲舉人。張應爵舉人,浙江山陰人。


    以上俱天啟間任。王嗣奭浙江舉人。夏雲鼎舉人。湖廣石首人。黃應祥舉人。貴州龍里衛人。馮良謨江南六合舉人。崇禎癸未攝篆。值獻賊入川,民多屠戮,四野廢耕。謨多方賑救,遺民稍存。迄今涪人德之。陳觀察《預考吳江沈近事業殘載》陳:良謨,字範卿,吳江人,萬曆壬午舉人。知涪州,有循吏聲,江中石魚出見三。有記,見《涪州志》。何 鑒《雲南通志》:楚雄縣人。善事繼母,以孝聞。正德庚午舉人,任涪州學正。為塚宰夏邦謨所重,遷知永川縣。


    銅梁知縣


    王 昱《涇縣誌》:字永熙。剛正不阿。洪武初,由選貢入太學。直陳時政,忤旨,充戍,將出城,詔赦焉,謫景陵典史,遷銅梁知縣。廉幹不群,當道交薦,升合州知州。卒於官,櫬歸,老幼悲號奔送。洪 敬洪武間任。全 剛《銅梁縣誌》:東阿人,洪武中以薦授中書省宣使,出知銅梁,興學築城,勸民墾田。以最入覲,道卒,貧不能歸葬,子孫因家焉。王 順景泰間任。


    王 宏蘇曰璉余 達德興人。成化間任。


    馬 傑袁 倫孫 泰《湖南通志》:醴陵人,知銅梁,適山寇攻城,泰率士民固守,城賴以完。歲饑,賑活甚眾。鄰邑爭訟者皆來質。


    遷禦史。按:泰,宏治中舉人。以上俱正德間任。


    王得立


    鄭天祐《銅梁縣誌》:號七樓,江陵人。嘉靖中以鄉薦授知銅梁邑,豪民為奸,官府莫能制。祐性介直,有犯輒收治,豪民相戒不敢為奸。


    劉 瀾《銅梁縣誌》:字汝觀,麻城人。嘉靖中以鄉薦知縣事。縣有盜魁朱宏仁,令其黨四出剽劫,善賄官府左右,有欲捕者輒先為備。瀾至,廉左右通賊主名,付諸理。又察保長王貴有勇力,素為宏仁所倚,密召語曰:若受賊賕,法當死。孰若為官府捕賊,受上賞。貴重遂縛宏仁以獻,誅之,宥其脅從,人鹹德之。


    顏 楫彭 謹閩人。嘉靖間以合州州判署。


    禹 謨荊南人。


    汪汝濟雲南人。以上俱嘉靖年任。杜淩雲《銅梁縣誌》:號楓泉,昆明人。隆慶中,知縣事。邑多逋賦,民尤健訟。淩雲立法,以尺籍記田賦若干,里長多給一籍,使督族長帥子弟,自輸兩稅。報成,庭無鞭捶聲,民以無擾。遷兵馬司指揮。


    王 爵


    以上俱隆慶間任。楊思謙《湖南通志》:字生白,新華人。萬曆進士,知銅梁縣,有平播功。張文耀見前。吳宏業《銅梁縣誌》:雲南人,萬曆中以進士除知縣事。廉幹有為,遇事立辨。天啟元年,奢崇明據重慶,分兵攻永川、榮昌、璧山,陷之,遂圍銅梁。宏業集義兵攖城固守,又募虎匠用毒弩射賊。賊怒,攻益急。宏業出奇兵,砍其營,斬其酋。賊潰奔,追逐數十里,奪回子女、牲畜無算。事聞,擢工科給事中。崇祀名宦。米萬鐘《銅梁縣誌》:字仲詔,宛平人。萬曆乙未進士,除永甯知縣,補知銅梁縣事,政尚慈惠。邑多奸民,以無情之辭訐人,率不受理,善良得安。尋調知六合縣,累遷至江西按察使。崇祀名宦。


    鄒之易《銅梁縣誌》:黃岡人,萬曆中以進士除知縣事。清正明敏,捐修義倉,積穀濟貧,士民德之。傅宗龍昆明人。以上俱萬曆間任。


    馬兆義雲南進士,天啟間任。殷宜中南直進士。簡知易廣東舉人。顧 旦《殉節諸臣錄》:銅梁知縣顧旦,上虞人。為永川丞,有保城功。崇禎十七年,獻賊攻銅梁,城陷被執,不屈死。


    乾隆四十一年諡節湣。以上俱崇禎年任。


    安居知縣


    魏 泰《銅梁縣誌》:泰州人。正德中,以監生授安居知縣。值鄔藍之亂,修城池、減徭役,士民德之。祀名宦。


    安居主簿


    張世爵《甘肅通志》:崇信人,嘉靖間貢生,任四川安居縣簿。為政寬平廉靜,不尚苛刻。故事,司糧務者,歲有例金,里甲循列以獻。世爵曰:“若輩以吾為何等,乃以赤蹏相汙耶?”揮之去。宥過獎善,以誨諭代鞭樸,士民感德,立祠祀之。


    大足縣知縣


    張純義洪武時任。趙 恕天順時任。施繼先《雲南通志》:字汝孝,南寧人,天順壬午舉人。知大足縣,潔己愛民,備荒禦災,民懷其德。姚 瓊成化時任。楊 本宏治時任。盧 翔《大足縣誌》:大興人,正德初以監生知縣事。時,內江石子鎮賊嘯掠福城。翔往,諭以禍福,賊解去。未幾檄勘賊情,單車至營,卒聽招撫。入祀名宦。袁 衍桂林人,舊志作衍四,誤。唐 鼇臨安人。李茂陽《雲南通志》:昆明人。嘉靖中舉於鄉,授四川南充教諭。士類多所成就,遷知大足縣。縣苦盜,撫諭有方,期年盜息,民賴以安。


    董 極


    以上俱嘉靖時任。


    康 達盧 庠揚州泰興人。以上俱隆慶時任。


    康 圭嶺南人。劉宗武閔 建祝宗文朱種文楊 溢甘肅秦州人。張養性《大足縣誌》:字體敬,萬曆間任。捐修文廟,置學田以養寒士。郵亭鋪在縣南鄙,當錦江、渝州上下之沖,昔有公署無旅館,體敬設之,以處承舍諸差。祀名宦。


    以上俱萬曆年任。


    高繼元黎陽人,天啟年任。李開源《大足縣誌》:一名開元,號乾生。雲南易門人,崇禎庚午舉人。任大足縣知縣,升合州知州。流寇張獻忠入蜀,不屈死之。崇祀忠孝祠。


    張 達揚 濟福建進士。以上俱崇禎時任。


    大足縣主簿張志譽、典史宗應皋《明史 ·忠義張振德傳》:樊龍據重慶,大足縣主簿張志譽、典史宗應皋集兵奮戰,力屈死之。


    璧山縣知縣


    張 本《璧山縣誌》:江西余幹縣進士,成化間任璧山。縣自元時兵燹後,蓬蒿滿地。本披荊伐棘,建城垣,修文廟,立壇壝,興學校,崇祀典。時當大旱,民涸甚,本覓井得泉,民賴以濟。


    卓 儀雲南舉人,宏治年任。劉定楚李遇春


    以上俱嘉靖年任。


    成宗耀《璧山縣誌》:字克真,號竹軒,楚湘人,萬曆四年任璧山。廉介明決,慈惠牧民,建學宮、禮儒士、編里甲、簡詞訟,吏胥守法,豪猾潛蹤。祀名宦。


    繆文華


    以上俱萬曆年任。


    毛可教《璧山縣誌》:雲南人。天啟間任。潔己愛民,不忝循吏。祀名宦。董 祀雲南安寧府舉人。馮 琰山東青州府貢生。羅名臣湖廣桃源縣舉人。陸萬程雲南祿豐縣人。


    以上俱崇禎年任。


    定遠縣知縣


    高鬥南《明史 ·循吏本傳》:字拱極,陝西徽州人,洪武中由薦舉授四川定遠知縣。才識精敏,多善政。二十九年與岳池王佐</a>並坐事,先後被征。其耆民並走闕下,俱列善政以聞。太祖嘉之,賜襲衣寶鈔遣還,並賜耆民道路費。既還任,政績益著。尋舉天下廉吏數人,鬥南與焉。列其名於彰善榜、聖政記以示勸。九載績最,擢雲南新興知州。新興人愛之,不異定遠。居數年以衰老乞歸,薦子吏科給事中恂自代,成祖許之。年七十卒。


    商都陽天順間任。李 昶李 俊


    以上俱成化時任。王 禹宏治六年任。李 聰正德五年任。唐 錡《雲南通志》:字池南,中衛人,嘉靖丙戌進士,知定遠縣。嚴明果決,不避權勢。行取授禦史,巡按湖廣,政績考最,轉河南按察司僉事,以忤權要歸。胡 濂《通志》:字深甫,楚之崇陽人,嘉靖乙酉舉於鄉,知定遠縣。倡議遷城,民免水澇之災,以勞瘁卒於官,邑人建祠像祀焉。乙丑,賊陷城,民餘紞忽作濂語雲:“民無恐,我將滅之。”越二日,保伍不約而集,賊遂平。子定,萬曆庚辰以提刑


    使廉鎮全蜀。袁邦彥雲南楚雄人。朱 綱山東人。屈大伸陝西寧夏人。


    以上俱隆慶年任。朱 璉雲南人。伯承恩雲南曲靖人。


    以上俱萬曆年任。張孫美廣西桂林人。天啟六年任。王嘉</a>泰崇禎五年任。周應泰《定遠縣誌》:崇禎八年任,多惠政,補修城垣,升陝西寧羌州。邑人建祠以祀。高作林崇禎十六年任。


    國朝分巡川東兵備道


    舊有上川東道駐重慶,下川東道駐達州。康熙八年裁下川東道,統為川東兵備道,轄重、夔、綏三府,忠、酉二州,仍駐重慶府。賈遠正陝西階州廩生,順治十六年任。楊三知直隸良鄉進士,康熙三年任。王興國遼東蔭生,順治三年任。鄧希明湖廣麻城選貢,順治十五年任。李聖翼陝西南鄭人,順治十七年任。戴峕選江南淮安拔貢,康熙三年任。張祚先江南武進進士,康熙六年任。曹禮先奉天瀋陽監生,康熙九年任。


    以下俱改川東兵備道王孫蔚《巴縣誌》:字茂衍,陝西臨潼人,順治壬辰進士。由刑曹累官福建藩司,左遷川東兵巡道。值吳逆變,群醜跳梁,譚宏負固夔門,彭時亨鴟張川北,何良柱截據合川,馬賓占住遵義,吳月雙、杜學等逼近綦南。小寇如陳啟泰竊發於魚子沱,張之友猖獗于倒座廟,揭竿弄兵,四面皆寇。重慶米薪幾於斷絕。蔚悉心保障,團鄉勇,撫流移,催糧餉,雖未身矢石,而籌運之功居多。才敏識練,每視事握朱墨二管,判決如流,人皆稱之。


    霍 焜山西孝義舉人,康熙十二年任。赫惟諤直隸霸州人,康熙二十四年任。李 苾康熙三十年任。王知人直隸滄州拔貢,康熙三十三年任。諸定遠江南無錫進士,康熙三十六年任。侯居廣奉天蔭生,康熙四十一年任。董宏毅奉天人,康熙四十九年任。陳俞侯福建晉江人,康熙四十九年任。王之麟鑲黃旗拔貢,康熙五十一年任。董佩笈江南武進進士,康熙五十三年任。金德蔚鑲紅旗歲貢,雍正</a>元年任。蔡 珍正白旗舉人,雍正三年任。陸賜書《巴縣誌》:江南長洲進士,分巡川東道。清政寬和,留心民瘼。丈田之役,巴令王繼曾得從容查辦,不病民者。書有隱德雲。王奕</a>鴻江蘇太倉進士,乾隆二年任。陸賜書乾隆四年再任。陸愚正江蘇長洲進士,乾隆四年任。練 緯鑲黃旗監生,乾隆十年任。覺羅齊克鑲黃旗監生,乾隆二十年任。《巴縣誌》:克作 “格”。積 行滿洲鑲黃旗中書,乾隆十四年任。宋邦綏江蘇長洲進士,乾隆十九年任。禮 山漢軍正白旗監生,乾隆二十二年任。張九鎰湖南湘潭進士,乾隆二十五年任。李星耀江蘇豐縣監生,乾隆三十三年任。讬 隆正黃旗監生,乾隆三十三年任。陳 燮福建閩縣進士,乾隆三十七年任。吳之黼江蘇吳縣監生,乾隆四十七年任。沈清任浙江仁和進士,乾隆四十七年任。富 盛鑲黃旗監生,乾隆四十九年任。黃 軒安徽休甯狀元,乾隆五十二年任。王啟焜浙江嘉善監生,乾隆五十二年任。符兆熊河南寧陵監生,乾隆五十八年任。李憲宜山東海陽貢生,嘉慶元年任。嚴士鋐江蘇丹徒拔貢,嘉慶四年任。


    胡 稷安徽廬江舉人,嘉慶十二年任。范逢恩直隸東明進士,嘉慶十四年任。嚴士鋐嘉慶十九年再任。林培厚浙江瑞安進士,嘉慶二十三年署。陶 澍湖南安化進士,嘉慶二十四年任。韓 清漢軍正藍旗舉人,道光元年三月任。王定柱直隸正定縣舉人,道光二年八月任。桂 良滿洲正紅旗人,道光七年署。嵩 齡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八年任。朱 棫江蘇吳縣監生,道光十三年署。楊 勳江西新城舉人,道光十五年署。林樹恒順天大興廩貢,道光二十三年署。耿自檢陝西渭南人,癸酉選拔,道光二十三年任。


    重慶府知府


    何毓秀《通志》:字瀛庵,遼東副榜,本姓劉,河南確山人,順治十七年知重慶府。時渝城兵燹之餘,招集流移,勞心撫宇,郡邑賴有起色。曆山東按察使。朱之光浙江余姚貢生,順治十八年任。呂新命山西靜樂拔貢,康熙八年任。鄭守先陝西邠州貢生,康熙十年任。王文紳山西河曲貢生,康熙十九年任。孫世澤《通志》:鑲紅旗漢軍監生,康熙二十年,由漢中通判擢守重慶府。時渝寇初平,諸務倉皇,世澤調劑軍民,均田賦、恤凋殘、興學校,于地方大有裨益。王 俟山東長山進士,康熙二十五年任。蕭星拱江西人,康熙三十年任。祝兆麒遼東人,康熙三十五年任。丁亮工浙江副榜,康熙三十八年任。陳邦器《通志》:字久匡,鑲紅旗漢軍蔭生,康熙四十年知重慶府。政尚寬平,修建豐瑞樓、澄清樓、澄鑒亭、五福宮、穀城樓,皆有題額。李 馥福建舉人,康熙四十九年任。陳士礦《通志》:浙江秀水貢生,康熙四十九年知重慶府。廉正剛介,執法嚴明,誅鋤豪右,一郡肅然。周元勳漢軍正黃旗蔭生,康熙五十一年任。李來儀浙江監生,康熙五十七年任。蔣興仁漢軍鑲紅旗歲貢,康熙六十年任。周天祐湖廣進士,雍正二年任。張光鏻直隸歲貢,雍正二年任。顧 贄江蘇無錫進士,雍正十年任。馬世藻漢軍正黃旗監生,雍正十二年任。李厚望《巴縣誌》:字淡園,直隸蔚州進士,乾隆三年任,由寧遠調守重慶。廉靜正直,捐俸數百金建渝州書院,厚修脯延名師為山長,按月召試,優者獎勵。暇則躬詣書院,面進諸生,語善誘,厚相勖勉,至今多士思之。


    劉 慥雲南永北進士,乾隆十年任。宋 諤江蘇長洲蔭生,乾隆十年任。林興泗山東濟寧人,乾隆十一年任。徐正恩浙江余姚人,乾隆十五年任。傅 顯漢軍鑲紅旗舉人,乾隆十九年任。務 廉滿洲鑲藍旗監生,乾隆二十一年任。書 敏滿洲正白旗進士,乾隆二十四年任。胡承殿安徽涇縣進士,乾隆二十九年任。吳一嵩《通志》:江西新建進士,授河南正陽縣,曆重慶府知府。乾隆三十七年,金川軍興,委赴西路軍營,總理糧餉。


    帶印隨營佐建昌道為副理官。西師潰,一嵩謂糧員常紀曰:“他人可出走,吾與若有軍糧之責,宜死守。”遂死之,僮奴殘焉。幕友周偉,浙江蕭山人,亦從死。事聞,贈太僕寺少卿,祭葬賚蔭如例。一嵩素性豪邁、有智略。死難前夕,處分細碎若無事者。家丁環聚嘖嘖,一嵩曰:“若胡為者,死吾分耳。”其鎮定如此。


    林 俊順天大興舉人,乾隆三十八年任。陳大文江蘇吳縣監生,乾隆四十年任。宋維琦鑲紅旗義學生,乾隆四十四年任。趙由坤江西南豐貢生,乾隆五十年任。蔡必昌《通志》:字香山,順天進士,乾隆五十五年知重慶府。嚴毅精明,吏不能為奸,民憚犯法。卒於官。趙秉淵江蘇上海蔭生,乾隆五十九年任。石韞玉江蘇吳縣狀元,嘉慶四年任。沈念茲浙江歸安監生,嘉慶十一年任。李樞煥江西南城舉人,嘉慶十五年任。林培厚浙江瑞安進士,嘉慶二十一年任。純謹廉明,恩威兼濟,澄敘官方,屬無墨吏,振興文教,士黜浮華。升任去,渝人至今思之。陳崇禮浙江海寧州同,投效軍營,嘉慶二十五年署。在任不及三月而面剔弊摘奸,吏民無不悅服。花 傑貴州貴築進士,嘉慶二十五年以侍禦出守重慶。性剛正嚴明、整飭僚屬、潔清自愛。公餘即培植文風,講學不倦,曆本省布政使。沈昭興浙江秀水附生,道光四年署。蒞任日淺而頌聲丕著,輿陳守同。文 綸滿洲正藍旗進士,道光四年任。清廉持己,表帥僚屬,執法平允,郡無冤民,網絡真才,士敦實行。歷年培城郭、建雄關、修試院、建育嬰堂,知人善任,廢無不舉。曆升長蘆鹽運使司。福珠朗阿江北廳同知,道光十年署。性廉正,淡然寡欲,凜然難犯。王兆琛山東福山進士,道光十一年任。溫同冬日,肅似堅冰。執法不撓,郡以無冤。剔弊綦嚴,民用不困。尤喜培植人才,厘正文體。曆升江西督糧道,現任本省布政使司。恒 昌滿洲白旗人,道光十三年署。勤于任事,卓有頌聲。汪日宣安徽黟縣進士,道光十四年任。甫下車,決滯獄、剔宿弊、懲胥吏之巨猾者。訪民疾苦、勸農桑、廣儲積,設法賑饑恤寒,歲有條理。又修育嬰堂,增養數百口。黌宮久圮,偕張令嗣居重建之,增復古制課試講學書院,文行素優者必重加獎勸,士風頓振。十八年,貴州仁懷奸民穆繼賢以邪教作亂,民心動搖。日宣督集壯勇,星馳堵禦綦江、江津一帶,頓有固志,流離漸複。明年六月,合屬大旱,引咎自責,設壇龍王祠,步行誠禱,遂以中暑卒。是日即甘雨如澍,郡民痛之,籲請大憲奉部奏准崇祀名宦祠。


    呂延慶山東掖縣進士,道光十九年署。吏不貪、民不擾,頌聲洋洋載道。徐澤醇漢軍正藍旗進士,道光十九年任。性剛正清廉,自矢單騎之官,不攜眷口,勤恤民瘼,案無留滯,尤喜宏獎士類,振拔單寒,三年報最,擢升山西河東道。


    有 慶漢軍正白旗進士,道光二十二年任。清廉醇謹,正己率屬,厚士子,鋤豪強。未幾護理道篆,半載卒,士民惜之。


    王夢庚浙江金華拔貢,歷任州縣四十餘年,直隸松潘廳同知,道光二十二年署。朱鳴英浙江富陽進士,雅州府知府,道光二十二年署。陳熙曾山東濟甯州人進士,道光二十三年任。


    舊設同知


    莊祖貽江南武進歲貢,康熙四十五年任。蔣 煌鑲白旗監生,康熙四十七年任。李世偀正藍旗監生,康熙五十四年任。吳秉正正黃旗歲貢,康熙六十一年任。楊文斌正白旗監生,雍正元年任。廖 傑福建侯官貢生,雍正三年任。張 植江南監生,雍正六年任。姚 淮安徽桐城監生,雍正七年任。孔毓瑱山東曲阜貢生,雍正十年任,十一年改黔彭同知。方憲韶廣東普寧監生,乾隆五年任。于學謙鑲黃旗監生,乾隆五年任。張元善山東金鄉監生,乾隆十四年任。章 榮江西監生,乾隆二十年任。孫 暲江蘇六合監生,乾隆十七年任,十九年分駐江北鎮。朱 照江蘇靖江貢生,乾隆二十一年任,二十四年改江北廳。秉公敕度,平市救荒,整飭有法。通判道光十三年缺裁楊於宸漢軍鑲白旗人,康熙九年任。溫 恂直隸成安縣人,重慶府通判。大兵平定吳逆,恂專司糧務,銖粒無,轉運之費悉恂捐辦。時重慶四面皆賊,


    糧艘上下保護無虞,厥功非淺。


    汪遴卿江南丹徒吏員,康熙二十八年任。芮 鈺福建監生,康熙三十四年任。閻有馮鑲黃旗監生,康熙四十年任。許日藻福建海澄監生,康熙四十五年任。馬世藻正黃旗監生,康熙五十六年任。韓國衡浙江山陰蔭生,雍正七年任。李清雲福建安溪舉人,乾隆十六年任。廖才展江西安遠貢生,乾隆二十年任。陳金湧福建晉江監生,乾隆二十五年任。李景賢江蘇山陽拔貢,乾隆三十年任。牛 綸直隸天津貢生,乾隆三十二年任。李紹基正黃旗監生,乾隆三十六年任。


    李經文奉天正藍旗監生,乾隆三十八年任。賽尚阿正黃旗繙繹生員,乾隆四十八年任。劉毓磻廣東陸豐舉人,乾隆五十年任。英 貴正白旗舉人,乾隆五十七年任。胡青上浙江海甯增生,嘉慶七年任。林紹周順天宛平人,嘉慶十七年任。張鵬雲漢軍鑲藍旗生員,嘉慶十九年任。張志沖直隸南皮人,道光十年任。薑延燦江蘇元和蔭生,道光十一年任。


    舊設推官


    陳丹赤字獻之,福建侯官舉人。順治中,任重慶推官。政體清嚴,推鞫不假刑威,一讞得情。以異,升駕部郎中。曆


    溫處道,死耿逆之難。贈通政使,諡忠毅。《一統志》列名宦祠。蔡于宜安徽合肥進士,康熙四年任。張麟化山西進士,康熙六年任。


    教授


    張起彩昭化舉人。馮 愷南充歲貢,康熙三十二年任。曾光祖遵義舉人,康熙四十九年任。《巴縣誌》:課士誠勤,無智愚</a>樂與遊。升去,士人思慕,每新任至,輒曰視曾先生何如。余 藻蓬溪舉人,雍正五年任。朱公裳樂山舉人,雍正六年任。杜延麟犍為人,乾隆六年任。楊芳春江油舉人,乾隆十年任。華芳聲邛州恩貢,乾隆十二年任。王師騭漢州副榜,乾隆十六年任。黃 珣井研舉人,乾隆二十一年任。梅運昌新繁舉人,乾隆三十四年任。李 淳達州進士,乾隆三十七年任。鄧家容內江拔貢,乾隆五十二年任。王 韶三台副榜,乾隆五十七年任。王子賓廣元拔貢,乾隆五十八年任。劉有恆營山舉人,嘉慶四年任。吳啟泰中江拔貢,嘉慶七年任。何懷謹敘永廳舉人,嘉慶十四年任。吳宗衍射洪拔貢,嘉慶十五年任。鄭雲錦華陽縣舉人,道光元年任。李淳玉資陽進士,道光三年任。訓導劉 劻灌縣歲貢,康熙二十年任。


    鄒養浩嘉定歲貢,康熙四十九年任。李惟軾丹棱歲貢,雍正元年任。吳存性鄰水歲貢,雍正五年任。陳嘉言蘭州歲貢,乾隆七年任。鄭 寅資州歲貢,乾隆十五年任。楊宏紱三台歲貢,乾隆十一年任。竹 瑄廬山歲貢,乾隆十六年任。余樂天豐都歲貢,乾隆十七年任。申 冕灌縣歲貢,乾隆二十六年任。蕭文德新繁廩貢,乾隆三十年任。康景海金堂歲貢,乾隆三十五年任。高其建墊江廩貢,乾隆五十年任。袁 訓內江舉人,嘉慶十三年任。張清彥茂州廩貢,乾隆五十五年任。周宗鼇屏山歲貢,嘉慶十八年任。蘇兆熊保甯優貢,嘉慶二十五年任。


    經歷


    王 《江西吉水歲貢,康熙三年任。查孝慈江西星子吏員,康熙十九年任。崔上煥浙江秀水吏員,康熙二十七年任。孟振岐直隸束鹿吏員,康熙四十二年任。凃廷俊江西高安吏員,康熙四十三年任。朱世恩字石亭,浙江錢塘貢生,勤慎廉靜,不妄干預,長吟詠。署後鑿墨池秋水一泓,臨流攄藻,風致灑然。陳士品福安監生,雍正三年任。湯 正貴州貴築廩生,雍正十二年任。張緯世陝西中衛生員,乾隆七年任。張 鈞陝西長安監生,乾隆十三年任。袁廷桂順天大興吏員,乾隆十六年任。張國珍江蘇金山監生,乾隆二十年任。趙廷玠直隸深州監生,乾隆二十四年任。孫


    陝西渭南人,乾隆二十五年任。吳光奎安徽滁州人,乾隆三十年任。王思恭乾隆三十五年任。邱 嶙江西南豐人,乾隆四十三年任。呂朝恩順天宛平人,乾隆五十二年任。劉 璜順天大興人,乾隆五十六年任。童昇陽浙江德清</a>人,乾隆五十九年任。陳存衡福建侯官人,嘉慶十一年任。


    周際隆順天昌平人,嘉慶二十年任。余 翼浙江人,道光八年任。孫 熙河南夏邑人,道光十三年任。焦廷魁安徽太平人,道光十六年任。


    舊設照磨


    朱 點康熙五年任,後裁。乾隆二十三年,改重慶府司獄,為江北鎮同知照磨。徐


    順天霸州監生,乾隆二十三年任。周 璠順天宛平吏員,乾隆二十四年任。舊設司獄雍正八年設汪百勝甯國供事,雍正八年任。王 敬安定總吏,乾隆三年任。張 炎會稽吏員,乾隆十一年任。丁楚望乾隆二十年任,二十三年改江北鎮同知照磨。


    巴縣知縣


    張 柟陝西進士,康熙三年任。徐光鬥福建恩貢,康熙九年任。嚴 范湖廣舉人,康熙三年任。焦映漢陝西監生,康熙十九年任。《通志》:才識明敏、任事實心。吳逆之變,大師雲屯,巴當衝要,漢百計撐持,修戰艦、備水橈、造浮梁、制炮車,團練鄉勇,安插難民,軍需要務,無不一呼立辦。施應珍廣東保昌拔貢,康熙二十四年任。李 錦漢軍正黃旗監生,康熙二十六年任。王冕</a>承河南進士,康熙二十八年任。陳堯智浙江山陰人,康熙二十八年任。王有功直隸歲貢,康熙四十年任。孔毓忠山東曲阜監生,康熙四十三年任。譚懋學《巴縣誌》:字願洲,廣東仁化舉人。康熙五十年知巴縣。在任七載,坦易廉平、不尚刻覈、士民安樂,鹹稱愷弟焉。周孔憲山東拔貢,康熙五十七年任。王 緯陝西舉人,康熙五十九年任。周仁舉河南祥符監生,康熙六十年任。王繼曾正黃旗漢軍舉人,雍正四年任。《通志》:實心為民,不事矯激。時丈量田畝,差員刻意苛求,猾胥因而舞弊。


    曾白巡道陸賜書,從容查丈,盡得其實。不誤公、不病民。巴人戴德不忘。陳元德廣東普甯舉人,雍正七年任。朱介圭江南吳縣進士,雍正八年任。沈天成浙江會稽進士,雍正九年任。王裕疆浙江山陰監生,乾隆元年任。王忠武《新通志》:字珍序,江南宜興舉人。先任雲南會澤縣知縣,乾隆初改授郫縣,七年調巴縣。其為治,務在與民休息,而聽斷精明、周知情偽。嘗他適,代理者捕得盜六人,已訊供囚諸獄,及忠武歸察其冤,立釋之。吏以主名未得,請囚以俟。忠武曰:岸獄何地?忍使無辜久陷此中耶?後果得真盜如其數,遠近歎其神,任三年引疾歸。


    張 松《巴縣誌》:陝西郃陽人,雍正庚戌進士,乾隆十年任。操守清廉,勤政恤民,不假刑威。後以憂去,士民遮道涕泣,複磨崖以頌其德。張士棟江蘇青浦貢生,乾隆十三年任。張兌和浙江烏程舉人,乾隆十五年任。王爾鑒《通志》:河南盧氏人,雍正庚戌進士。先為山東濟寧州知州。乾隆十六年以事降補四川巴縣知縣。廉靜有威,捐金助士人膏火,聽政暇,徵文考獻,手纂縣誌,鋟諸板。尋擢知資州,並有聲。爾鑑喜為詩,工書諸崖,多留題墨刻。袁錫夔江蘇六合進士,乾隆十八年任。應士龍江西寧都進士,乾隆二十六年任。段 琪直隸行唐舉人,乾隆二十八年任。仲純信山東萊陽捐貢,乾隆三十四年任。曾受一廣東東安舉人,乾隆三十八年,由長壽調任巴縣。


    徐鼎亨《通志》:字南湖,江蘇陽湖人,乾隆丙戌進士。四十四年,由梁山縣調巴縣。廉介寬厚、愛士恤民,所至僅攜蒼頭二三人,服粗食糲,毫無緣飾,上官至不侈,供張不趨意旨,一時皆化其儉。折獄平情,不輕鞭樸,經其讞者,雖強暴無複翻異。嘗攝涪州事,值歲祲捐俸,代輸地丁銀三千餘兩。後加同知銜,乞病歸。邑人為立生祠。


    衷以塤江西南昌進士,乾隆四十九年任。王雲程山西臨晉進士,乾隆五十四年任。吳 桂《通志》:字芳圃,甘肅進士,乾隆五十五年知巴縣。片言折獄,民畏如神君。後升甯遠府知府。白蓮教之亂,桂以積勞卒,贈太僕寺少卿。龔際美江蘇陽湖舉人,乾隆五十六年任。淡士灝陝西大荔舉人,乾隆五十九年任。陳寶鼎江西吉水監生,乾隆六十年任。葛若煒山東濮州監生,嘉慶九年任。葉文馥陝西長安舉人,嘉慶十四年任。巴水陸交沖,素多無賴子橫行武斷,文馥嚴刑峻法以處之。饒有嚴酷聲,後升任成都郡守。董 淳山東鄒縣舉人,嘉慶十七年任。勤於吏治,庭懸一鑼,令訴冤者擊之,聞聲即出,立為分剖,曰不暇給。民指其座曰:此亦董公死難處也。曆升四川布政使司。吉 恒蒙古鑲白旗進士,嘉慶二十年署。前此十八、十九兩年,巴縣大旱,恒實心任政,設法勸捐賑濟,全活無算。


    不兩月卸篆去,民至今德之。曆升四川按察使司。蔡天藻甘肅甯朔拔貢,嘉慶二十年署。性廉潔,杜絕苞苴,能決大獄,任大事,不畏強禦。子弟不率者,責其父兄。


    不半載,口碑載道。後升邛州知州。劉德銓湖北黃陂進士,嘉慶二十年任。仇如玉浙江錢塘舉人,嘉慶廿四年任。李嘉祐廣西臨桂進士,道光元年署。勸循禮法,不市名譽。時方縣試,有訛言烏龜石觀音顯化者。眾議修廟,男女聚觀數萬人。嘉祐親至其地,毀其像,曰:神果有靈,當罰我薄。懲諸倡首者,訛言頓息。王如琯江西廬陵監生,道光二年任。劉 衡江西南豐副榜,道光五年任。不設門丁,詞訟聽民自訴,嘗榜示民曰:狀不輕准,審不准息。每責人未嘗滿杖,而民重畏其法,胥吏不敢舞文,能吏也。曆升河南巡道。傅京暉山東聊城進士,道光八年任。高學濂安徽無為舉人,道光十年任。區拔熙廣東高明進士,道光十三年任。勤于課士,寬於治民。民德之,口碑載道。


    楊 霈漢軍鑲黃旗進士,道光十三年任。楊得質甘肅靖遠舉人,道光十五年任。張嗣居浙江余姚貢生,劍州知州。道光十八年署縣事。潔己愛民。十九年,汪太守檄令改建府學、黌宮勸捐、督工經營勞瘁。旋回任劍州,囊無一錢。又逾年,卒於官。貧不能扶櫬,其清介類如此。楊 霈道光二十年複任。毛輝鳳江西豐城舉人,道光二十一年任。不三月,巴縣稱治,旋以勞瘁卒。李世彬安徽太湖進士,道光二十一年任。性慈惠,待民以誠,每聽訟,務使民畢其辭,不事慘刻。葉朝采浙江錢塘進士,二十二年補羅江知縣,二十二年調署巴縣。


    教諭


    艾爾勳龐士倫安學曾龐景于達州舉人,康熙二十八年任。陳 坤營山舉人。張溟鯤嘉定舉人,康熙三十八年任。黃月煒中江副榜,康熙五十五年任。李九霞富順副榜,雍正六年任。侯九位漢州恩貢,雍正九年任。李 夏《巴縣誌》:通江副榜。雍正十三年任。植品清嚴,課士整肅。諸生,有以事詣宰署者,必切責之,或無辜被累則多方保護。廉於取,好讀書賦詩。晨炊無備,不計也。在任十七年歸,無資,豪興不衰。


    劉 瑄溫江舉人,乾隆十六年任。安敏道《巴縣誌》作安敏松潘人,乾隆二十年任。李其椅《巴縣誌》作其榜通江人,乾隆二十四年任。羅成章嘉定樂山舉人,乾隆三十二年任。汪天佐雅州名山拔貢,乾隆三十五年任。鄧國玉瀘州副榜,乾隆三十八年任。彭大經嘉定夾江副榜,乾隆四十年任。陳寶鼎成都漢州拔貢,乾隆四十二年任。張孔學保寧昭化拔貢,乾隆四十四年任。趙維珽潼川三台舉人,乾隆五十三年任。王運隆成都溫江副榜,嘉慶三年任。何以善順慶南充拔貢,嘉慶六年任。陳三升太平廳恩貢,嘉慶二十三年任。覃經文綏定東鄉歲貢,道光十七年任。向熙敬成都舉人,道光十八年任。


    訓導


    朱世貴金堂歲貢,康熙十一年任。侯名臣德陽歲貢,康熙三十四年任。


    黃月輝中江歲貢,康熙四十一年任。江 澍熊飛熊雙流歲貢。易道源瀘州九姓司歲貢,雍正八年任。羅惟新丹棱歲貢,雍正十年任。張 綸昭化歲貢,雍正十三年任。楊文言蓬溪歲貢,乾隆十七年任。蘇于榮蘭州拔貢,乾隆三十三年任。黃豔繡西充貢生,乾隆四十四年任。王世琳嘉定夾江貢生,乾隆五十年任。劉 典潼川安岳舉人,乾隆五十二年任。蒲澍生茂州保縣貢生,乾隆五十二年任。張德柄井研縣舉人,嘉慶四年任。李恒嘉太平貢生,嘉慶十二年任。羅 瓚綿竹貢生,嘉慶二十年任。龍嗣文華陽貢生,嘉慶二十三年任。楊 淮犍為縣舉人,道光元年任。蔡卿雲溫江縣歲貢,道光七年任。劉泰江油貢生,道光十四年任。高敏良內江舉人,道光十九年任。縣丞雍正八年設,分駐白市驛汪 濊直隸盧龍監生,雍正九年任。金尚素浙江山陰吏員,雍正十三年任。金 璠浙江山陰吏員,乾隆十年任。王思恭直隸高陽人,乾隆三十二年任。吳民秉直隸大興人,乾隆四十二年任。張天祿順天大興人,乾隆四十三年任。萬鐘濬雲南府人,乾隆五十一年任。沈昭誠浙江秀水人,嘉慶元年任。謝維良浙江會稽人,嘉慶元年任。曹秉讓甘肅阜蘭人,嘉慶八年任。吳學周貴州安南拔貢,嘉慶二十五年任。顏 謹江蘇丹棱人,道光三年任。吳占魁湖北廣濟人,道光八年任。捐俸募建觀文書院,以廣教化,複培棲流所,增置義塚,頗多惠政。張元偉安徽桐城監生,道光十六年任。王立中順天宛平監生,道光十八年任。


    巡檢


    韓大本浙江山陰吏員,雍正八年任。


    余通漢雲南平彜吏員,乾隆五年任。徐 仁順天三河吏員,乾隆二十三年任。周 璠順天宛平吏員,乾隆二十五年任。徐 仁順天三河吏員,乾隆三十一年任。牛一棟江蘇上元人,乾隆四十九年任。王永沛甘肅武威人,嘉慶三年任。沈宗惠浙江秀水監生,嘉慶二十四年任。王楚賢順天大興人,道光四年任。沈宗惠浙江秀水監生,道光五年任。劉守義陝西富平人,道光十三年任。朱 本浙江山陰人,道光十七年任。魯 椿浙江山陰人,道光二十一年任。


    典史


    楊 禮直隸吏員。常鶴春寶雞吏員,康熙十九年任。戚維藩正黃旗監生,康熙二十四年任。同 瑤陝西耀州吏員,康熙二十六年任。謝 梓浙江會稽吏員,康熙四十一年任。胡 橒《巴縣誌》:橒,直隸天津人,供職勤慎,操守廉謹。縣學宮、尊經閣歲久傾圮,康熙四十九年橒捐俸修建,有碑。裴希聖順天宛平儒士,康熙五十三年任。沈祚永浙江山陰吏員,康熙五十七年任。王 潮順天供事,雍正二年任。俞之經浙江山陰供事,雍正十年任。陶鵬振浙江會稽吏員,乾隆八年任。壽 璉順天大興吏員,乾隆十七年任。王 謨浙江會稽吏員,乾隆二十三年任。陸瑞卿浙江山陰吏員,乾隆二十六年任。盧士俊浙江錢塘吏員,乾隆二十九年任。陶 揆浙江山陰監生,乾隆三十六年任。余鑒龍直隸順天監生,乾隆三十八年任。李文彬江蘇上元供事,乾隆四十三年任。張鵬程順天大興供事,乾隆五十九年任。王爾熾安徽桐城監生,乾隆五十九年任。牛一棟江蘇上元人,嘉慶元年任。李匯源江蘇江寧供事,嘉慶八年任。鄭 蘭浙江歸安人,嘉慶二十五年任。蕭相澄江西廬陵監生,道光四年任。


    陶應烈順天武清人,道光二十三年任。舊設朝天驛丞康熙四十四年,裁驛務歸縣。徐名立彭城吏員,康熙二十二年任。王仲成孟縣吏員,康熙十年任。


    舊設白市驛丞


    王玉珍商州吏員,康熙十九年任。王席珍太康吏員,康熙二十九年任。王慶建大興吏員,康熙三十八年任。


    江津縣知縣


    李光綸湖廣宜都貢生,順治十八年任。多惠政,擢遼陽州知州。沈維垣遼東人,由蔭生,康熙九年任。重建縣治,潔己愛民。王 璧山西陽城副榜,康熙十九年任。時逆藩吳三桂將馬寶據遵義,欲犯渝,而江、合間為賊党何良柱截據,璧督辦糧運、犯難接濟有功,升浙江杭州同知。司百職河南通許進士,康熙二十八年任。清廉愛民、教養兼舉、明慎用刑、取予不苟。時議增田畝,百職不為苛察,令民互結稽查,量土作貢,遂得糧田相符,民受其賜。旋擢刑部主事。李 俊福建人,康熙三十年任。王封湖廣貢生,康熙三十五年任。發奸摘伏昭察如神,案無留牘。力除走馬岡中夥,永不累民,斷回六單田畝,複還於津。戊寅夏旱,禱雨立至。巳卯虎患,作文逐之,而患息。王行恭雲南蒙自舉人,康熙四十年任。政尚寬厚,不務操切,息事寧人,有長者風,創建祠廟,四載以憂歸。張樹侯山西芮城進士,康熙四十四年任。節儉正直,寬猛相濟,杜絕私謁,寬心行政。七載告老歸,清風兩袖,津人頌之。申 峝陝西舉人,康熙四十七年任。李長春廣東舉人,康熙五十年任。余 甸福建南平進士,康熙五十三年任。居官清廉,革除雜派,聽斷明決,公暇勤課士子,作歌勸民。任三載,擢吏部稽勳司主事,民遮道泣送,為立去思碑。馬 蕃河南濬縣貢生,康熙五十五年任。持正不阿,聽斷明敏。諭民濬治塘堰。卸任後,貧,莫能歸,邑人醵金助之,立去思碑。劉師向江南舉人,康熙五十八年任。馬永圖直隸歲貢,康熙六十一年任。千 殊河南進士,雍正三年任。政尚和平,剔弊捐科。江 元江西舉人,雍正七年任。王朝選貴州開泰舉人,雍正七年任。清廉自守、仁恕居心、聽訟敏斷,蔽竇悉除,加意補學宮、壇墠,勸農課士,類皆實心行政,不務虛名。五年以艱去。姜 毓貴州清鎮進士,雍正十二年任。林 谷福建莆田舉人,乾隆元年任。宮殿對江蘇泰州人,乾隆三年任。彭維銘湖南茶陵舉人,乾隆七年任。經術淵深,潔己恤民,屢決疑獄,保全甚眾,勸課農工,實心造士,補修書院,延師訓誨。在任十三年,升巴州知州。王政義貴州貴定進士,乾隆十九年任。折獄明允,課士殷勤,催科不擾,盜賊遠跡。


    李元本順天大興舉人,乾隆二十二年任。李永泰山西繁峙拔貢,乾隆二十五年任。李 江廣東嘉應進士,乾隆二十六年任。黃正澄江西新建舉人,乾隆二十九年任。牟 岱山東棲霞舉人,乾隆三十年任。曾受一廣東東安舉人,乾隆三十年任。始教民樹桑飼蠶,修城垣、學舍,增書院田九處。以事鐫級去官,民為葺屋以居,旋複職,知長壽縣,民即所居為祠祀之。受一潛心理學,著《尊聞錄》八卷及珙縣、江津縣誌,匯《黑水辨》《僰溪辨》,尤為考古有識雲。


    趙 杭浙江錢塘進士,乾隆三十五年任。循謹愛民,民安之。周鳳儀湖南長沙舉人,乾隆三十七年任。高 塘直隸南和舉人,乾隆四十七年任。


    徐宗仁江蘇金山舉人,乾隆五十年任。塗長髮江蘇江甯舉人,乾隆五十四年任。鐘翔鵬江西安遠拔貢,乾隆六十年任。林喬蔭福建侯官舉人,嘉慶五年任。檄調赴西藏管糧餉,役滿旋任。喬蔭湛深經術,敦士習、重農桑。值歲歉艱食,喬蔭設廠城中捐廉煮粥,就食者日千餘人,又於四鄉勸士民散賑,全活甚多。新龍神,祈禱響應。以勞卒於官,士民為之醵金,護其眷屬以歸。有《勸農詩》四首為人傳誦,詳紀聞。徐 鼎浙江會稽人,嘉慶七年任。勤政愛民,斷獄每勸民和睦,懲奸改悔即止,未嘗峻刑,然胥役無敢玩法。去之日,民醵金以贐,卻不受,眾皆泣下,乃受之。刊《史學提要》一書,藏之書院以示學者。有古循吏風雲。李嘉祐廣西臨桂進士,嘉慶十二年任。王椿源山西靈石監生,嘉慶十五年任。王衍慶山東聊城舉人,嘉慶十六年任。性剛介不阿上游,意絕豪貴請讬,巨猾絕跡,訟獄平允,無一毫敢以幹私者。在任興利除害,不邀功,不病民,後調成都,丁艱去,改授福建。曆升興化知府,擢巡道。李光謙直隸任邱舉人,嘉慶二十三年由榮昌調任。操守廉潔,剔除陋弊,一毫不以擾民,前後循良民亦幾忘其德矣!宗維垣江西南昌進士,嘉慶二十四年署。在任二載,聽斷敏慎,邑無冤民。陳敘碩湖南衡山人,道光四年任。吳貽谷江蘇長洲舉人,道光六年任。朱 琦順天宛平進士,道光九年署。居心忠恕,處事明決,改建書院以惠士林,懲治刁訟,愧悟盜賊,善政為多雲。郭彬圖福建閩縣進士,道光十年調任。興利除弊,務以實心行之。如增置書院膏火,以培學校,改修養濟院,添設孤貧口糧數十分,民為立生祠祀之,六年升天全州,謝病去,複豎德政碑。特克興額滿洲正紅旗進士,道光十五年任。


    張其仁雲南太和進士,道光十九年任。段榮恩雲南安寧州進士,道光二十二年署。濮 瑗江蘇溧水進士,道光二十三年任。


    教諭國初缺裁,康熙二十三年複設鄭秉桓瀘州舉人,康熙三十三年任。王 捷峨眉舉人,康熙四十一年任。戴 琦遵義拔貢,康熙五十九年任。黃以袞內江副榜,雍正五年任。


    周 鉞洪雅副榜,乾隆七年任。王 澍樂山舉人,乾隆十九年任。何 瑋保寧劍州副榜,乾隆二十一年任。馮乃忠州豐都副榜,乾隆三十年任。馬士偉瀘州拔貢,乾隆四十三年任。張顯純彭水縣恩貢,乾隆五十四年任。丁廷英巴州拔貢,乾隆六十年任。高 崿邛州舉人,嘉慶七年任。岳懋采新津拔貢,道光二年任。郭玉瑩隆昌廩貢,道光十七年任。


    訓導


    魯奇偉大邑貢生。羅 火弘金堂貢生。李侯鄴夾江貢生,康熙二十八年任。馮 堯雲陽貢生,康熙四十七年任。焦之任保縣歲貢,康熙五十七年任。王李複慶符歲貢,雍正七年任。陳彌六南江歲貢,雍正十年任。張士現鄰水歲貢,乾隆七年任。張汝翼犍為歲貢,乾隆十二年任。李斯</a>實邛州蒲江歲貢,乾隆十八年任。何秉直南江歲貢,乾隆十九年任。段兆嶐簡州歲貢,乾隆二十年任。尹順琮崇甯歲貢,乾隆二十二年任。董順昌彭水歲貢,乾隆三十六年任。李 玫眉州歲貢,乾隆四十一年任。龍賓鴻越巂廳歲貢,乾隆四十三年任。陳 映富順歲貢,乾隆四十四年任。牟豐豫漢州舉人,乾隆四十八年任。張懋泰南溪歲貢,乾隆五十年任。蒲鐘湄南部歲貢,乾隆五十六年任。羅 明平武貢生,嘉慶三年任。宋再衡丹棱歲貢,嘉慶四年任。高承</a>儒遂甯舉人,嘉慶七年任。王之愷三台歲貢,嘉慶二十一年任。徐步高新繁歲貢,道光四年任。葉宗峨成都拔貢,道光七年任。瞿敬止丹棱舉人,道光十一年任。


    典史


    徐 奇浙江紹興人,康熙九年任。劉應瑞江南池州府人。朱茂謙浙江山陰人,康熙二十四年任。張 鶴順天大興人,康熙三十四年任。李 宣浙江會稽人,康熙四十一年任。郭振猷北直人,康熙五十年任。朱士雄順天大興人,康熙五十七年任。錢起政順天大興人,雍正六年任。沈 景順天宛平人,雍正八年任。金大成浙江山陰人,雍正十年任。張 塤浙江蕭山人,乾隆七年任。繆文榮浙江蕭山人,乾隆七年任。王梅祚順天宛平人,乾隆十一年任。朱還先順天宛平人,乾隆十九年任。張廷一浙江山陰人,乾隆十九年任。章 炎順天宛平人,乾隆二十三年任。張維元浙江山陰人,乾隆二十四年任。莫家讓順天宛平人,乾隆二十九年任。周思義浙江會稽人,乾隆二十九年任。倪 霖浙江仁和人,乾隆三十二年任。陶 揆浙江山陰人,乾隆三十三年任。黃 樞仁和人,乾隆三十六年任。淩學禮上海人,乾隆四十二年任。蘇衡璣石埭供事,乾隆五十二年任。黃新煥江陵人,乾隆五十六年任。吳 儀大興供事,乾隆五十六年任。楊炳文宛平供事,乾隆六十年任。從征邪匪遇害。徐 柱陽湖人,嘉慶三年任。宋廷珍山陰吏員,嘉慶十五年任。李 沅順天大興人,嘉慶二十五年任。高蔭谷安徽貴池人,嘉慶二十二年任。王汝弼陝西岐山人,道光八年任。高 錀漢軍鑲黃旗人,道光十一年任。莊逢慶江蘇武進人,道光十三年任。丁 楹直隸清宛人,道光二十年任。


    縣丞、主簿、巡檢、驛丞四缺均裁


    長壽縣知縣


    柴允芳浙江會稽人。康熙元年任。吳淑袞江南崇仁貢生。康熙六年任。汪 汧江南六合歲貢。康熙十一年任。黎時舉湖廣黃陂舉人。康熙十九年任。黃龍見福建南安舉人。康熙二十二年任。陳良臣正藍旗監生。康熙二十八年任。盧承都鑲黃旗監生。康熙二十八年任。劉若鼐字敬庵,山西臨汾人,順天舉人,康熙三十二年任。廉而有惠政,治行舉蜀中第一,累官大理寺少卿。柴 豫浙江仁和廩貢。康熙三十六年任。楊名遠河南洛陽進士。康熙三十六年任。張體壯山西曲沃舉人。康熙四十二年任。石如金正白旗蔭生。康熙四十四年任。朱奇勳字懋功,遼東舉人。康熙中任。清廉惠愛,去官日,貧不能歸,士民輸金,買田留居,即今吳家岩。薛祿天江南無錫進士。康熙五十年任。革弊興廢,捐修縣誌。包 括浙江進士。康熙五十年任。辛 伸正白旗歲貢。雍正元年任。台 瑮雲南通海舉人。雍正六年任。廉介剛正,輕徭役,革陋規,懲蠹役,去暴斂,捐廉為 □□文廟,置祭田,又為書院,設學田,士民感戴。嚴宗璧江西分宜舉人。乾隆十一年任。王崧誕江南合肥進士。乾隆二十年六月任。置□□文昌宮,祭田,清廉高潔,口不言利,常自賣家資以供署用。段 琪直隸行唐縣舉人。乾隆二十三年署。慈和詳慎,獄無冤民。齊永齡順天宛平舉人。乾隆二十八年任。創設書院。乙酉,歲旱,經理荒政,士民皆被其惠。曾受一廣東東安舉人。乾隆三十八年任。精明果決,一如任江津時,培修書院,以廣儲人才,又時時嘉惠士林,而禦眾則以寬、治吏則以法。未幾,調巴縣,告休去。陳聯拔江西峽江進士。乾隆四十三年任。殷印中江蘇江陰舉人。乾隆四十七年任。陳善教甘肅通渭舉人。乾隆五十二年任。程見隆貴州貴築舉人。乾隆五十六年任。李在文鑲紅旗漢軍監生。乾隆六十年署。時大水漂毀民居,在文捐廉撫卹,懲奸治,胥役憚服。余 鈺江蘇武進人。嘉慶四年任。創移城垣衛民,著有循聲。夏 熙安徽滁州舉人。嘉慶八年任。湯貽湄江蘇武進人。嘉慶十二年署。時邪教滋擾,焚毀民居。貽湄躬率民壯胥役,搗其巢穴,一鼓撲滅。許克家貴州貴陽舉人。嘉慶十三年任。張聰慧安徽桐城舉人。嘉慶十七年署。歲饑,救荒,政善。陳若蘭順天大興人。嘉慶十八年任。二十一、二兩年捐置濟田二分,民樂惠政。陸敏棣甘肅靈州人。嘉慶二十四年任。吏治精明,優禮士林,保惠赤子,重修養濟院,並倡勸輸,置田業、燕窩,子贍之。


    薛濟清浙江山陰人。道光元年任。除暴安良,修舉廢墜,捐設鳴鳳義學,卓有政聲。衛賡揚山西趙城舉人。道光四年署。增廣義學,復刊小學以訓之,捐修恤孤堂,收養孤幼,革弊舉廢,士民咸戴德焉。


    繆庭桂順天大興拔貢。道光十三年任。張如海浙江錢塘舉人。道光二十三年調補。教諭國初缺裁,康熙二十七年複設。陰紀世內江舉人。康熙三十年任。蹇 璋瀘州江安舉人。康熙三十三年任。趙心普順天西充副貢。康熙四十年任。韓 崧什邡拔貢。康熙四十六年任。范天光夔州府拔貢。乾隆十七年任。周嗣蕩成都新津拔貢。乾隆二十四年任。陳其琳順慶營山副榜。乾隆二十九年任。黃開文雅州榮經恩貢。乾隆四十三年任。彭學孔達州新甯副貢。乾隆四十七年任。屈鳴介順慶鄰水恩貢。乾隆五十九年任。榮文谷敘州府富順縣拔貢。嘉慶十六年任。品學兼優,培植士氣,學中受業成名者不可勝數,時有理學宗風之頌。


    複倡修邑乘,未竣,旋升潼川府教授。去,至今猶念不置雲。袁紹詩里番廳拔貢。道光十二年任。郭毓岡敘州府隆昌舉人。道光二十年任。


    訓導


    朱維章保甯府歲貢。康熙十一年任。詹 沆筠連縣歲貢。康熙二十二年任。駱鳴夏真安州歲貢。康熙二十九年任。湯建中安岳縣歲貢。康熙四十一年任。楊守貞奉節縣歲貢。康熙四十四年任。李 番中江縣歲貢。康熙四十六年任。劉□翥順慶鄰水貢生。乾隆十八年任。宋獻策眉州彭山歲貢。乾隆二十七年任。楊 范成都新繁歲貢。乾隆二十九年任。虞紹堯眉州彭山歲貢。乾隆三十九年任。胡明道邛州大邑歲貢。乾隆四十三年任。王 恕忠州舉人。乾隆四十七年任。鄧 僡邛州歲貢。乾隆五十五年任。周椿培瀘州舉人。嘉慶二年任。董維新隆昌歲貢。嘉慶五年任。朱近光郫縣舉人。嘉慶八年任。陳 鑒蓬溪舉人。嘉慶十六年任。二十二年缺,移安居鄉。


    典史


    蔡廷訓北直人。康熙六年任。章 楊江南人。康熙十二年任。王凝瑞直隸大興人。康熙二十年任。李 珍浙江山陰人。康熙二十六年任。劉招民直隸衡水人。康熙三十年任。張孟仁山東曲阜人。康熙三十七年任。許季諾山東定陶人。康熙三十九年任。陳君輔直隸吳橋人。康熙四十年任。丁尚虞浙江山陰人。乾隆二十年任。顧 溥貴州清平人。乾隆三十六年任。吳 浩浙江山陰人。禮部書吏議敘,乾隆三十六年任。龔貽經江蘇上元人。乾隆五十三年任。章 潮直隸天津人。乾隆五十八年署。嘉慶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教匪王三槐攻圍長壽,守備夏繼先戰歿,城已陷,猶率家人拒之,獄門前,力屈被執,剖腹死,恩予優恤。呂顯松安徽旌德人。嘉慶四年任。鄧 源安徽懷縣人。嘉慶九年任。錢式金浙江長興人。道光五年任。薛開科直隸通州人,道光二十二年任。


    縣丞、主簿


    丞三缺均裁


    永川縣知縣


    趙國顯順治十八年任。時寇盜甫盡,城郭榛莽,孑遺無幾,僑寓邑之松子溉,招撫流亡。張 翔江南無錫貢生。康熙元年任。翔以官廨僑寓松子溉,嘗率遺民入城謀奠居,而戶口零落,滿目榛蕪,又慮不足守,仍返松子溉。悉心招徠,在任三年,惠政覃敷,流民日集。王 《康熙四年任。金 湯浙江會稽人。康熙五年任。招撫流亡、支持沖站,一以潔己愛民為治。時城內衙署蕩然無存,康熙六年創建,複毀於大火,八年重修,十三年又為吳逆亂兵所焚。瘡痍初複,再罹兵火,民益追思其德。趙希賢康熙十年任。項 強浙江舉人。康熙十九年任。董粵固江南進士。康熙二十四年任。歐陽明萬廣東保昌舉人。康熙二十九年任。李 植山西太谷監生。康熙三十七年任。馬汝愈鑲藍旗蔭生。康熙四十一年任。蕭何複湖廣副榜。康熙五十年任。沈 鏞湖廣衡陽舉人。康熙五十七年任。重修學宮,增置學田,又設義學,以課童子。政尚嚴明,人無敢犯者。在任三年卒,人鹹思之。趙 健浙江會稽生員。康熙六十年任。李五惇福建歲貢。雍正元年任。凡五載,廉恕勤慎,抑強扶弱,民鹹德之。著有《牗民集》引古證今,雖愚頑亦可通曉。李 倬陝西城固舉人。雍正五年任。吳 蕙安徽涇縣舉人。雍正八年任。張天澤山西舉人。雍正九年任。陳 和湖北漢陽優貢。雍正十一年任。金尚素浙江山陰人。乾隆九年任。馮致芳江南舉人。舒亮袞江西南昌舉人。乾隆十年任。羅士哲江西廬陵舉人。乾隆十一年任。徐 照順天大興監生。乾隆十五年任。單思邁山東高密解元。乾隆十五年任。精明果斷,民不敢奸,奉憲修築塘堰數百處,水利以興,民今賴之。尹 璉貴州貴陽進士。乾隆二十三年任。桂士元河南羅山拔貢。乾隆二十四年任。彭時捷字及三,湖南新化舉人。乾隆二十六年任。創修錦雲書院,設法置義田,為修脯膏火之資,學者賴之,院後為立生祠祀焉。徐文弼</a>江西豐城舉人。乾隆二十九年任。溫 清湖廣衡山舉人。乾隆三十三年任。曾 勉福建邵武舉人。乾隆三十四年任。李 珍福建舉人。乾隆三十五年任。李聯璧江西瑞昌舉人。乾隆三十八年任。張 直隸天津舉人。乾隆三十九年任。王 誥江西金谿舉人。乾隆四十年任。翁若梅福建進士。乾隆四十一年任。張心鑒江蘇陽湖舉人。乾隆四十一年任。沈 璉浙江山陰監生。乾隆四十三年任。精明強幹,修葺公署、祠宇,百廢具舉。里役累民,前令鄭王臣除之,璉能守之。士民建坊志德焉。龔際美江蘇陽湖舉人。乾隆五十一年任。馬敦詩直隸井陘拔貢。乾隆五十九年任。《永川縣誌》:嘉慶二年夏大旱,穀價騰踴,餓莩相望,公集紳耆勸賑,先捐廉三百金、米五十石,分散各場。擇廉正數人董之,因所入不敷,複親身勸諭。越明年,麥稔,值猶昂,再籌展賑之法,至五月止。是秋,穀大熟,計捐錢一萬二千三百三十千有奇,米五千石,活餓民一萬三千五百一十五口,真無愧民之父母也。李天英為撰勸賑有碑。


    李基善安徽阜陽貢生。乾隆六十年任。溫家桂湖南衡山監生。嘉慶五年任。許 機陝西咸甯進士。嘉慶十四年任。塗鴻儀江西新城進士。嘉慶二十年署,《永川縣誌》:初下車,值鹽埠與民,雀角控府,牽連邑人甚眾,公廉得其實,面廩府,竟未累及一民。其內堅凝而外渾厚,獨能不受賄囑,不畏強禦,愛民如子,役吏如奴。去後見思,合邑以江西先正、巴國循良頌之。牛 霆直隸獻縣進士。嘉慶二十一年任。吉達善滿州鑲藍旗進士。道光七年任。《永川縣誌》:宅心仁恕,治事周詳,捐廉修東門城垣。戊子秋闈,分房試畢,回任尤得寬猛相濟之法。旋丁艱,哀痛不勝,邑紳往弔唁之,步行叩謝,百姓多感其孝。去日斂金祖道,贈行,公但領杯酒,金堅辭不受。現任員外郎。陳景坡江西金溪舉人,道光九年任。舒隆阿滿洲鑲黃旗舉人。道光十三年任。福昌阿滿洲鑲黃旗進士。道光十四年任。《永川縣誌》:清心寡欲、撫字勤勞。時城隍祠傾,率邑人重修,年餘告竣。又嘗勤月課,舉賓興酌,加學租谷七十五石,捐修城垣九十丈有餘,士民豎碑以志其德。胡 筠江西新昌進士。道光二十年任。


    教諭


    余昌映渠縣歲貢。康熙四年任。竹郎裔蘆山歲貢。康熙十一年任。楊 蔑南溪歲貢。康熙二十三年任。楊 蒧犍為舉人。康熙二十五年任。羅廷瑞閬中歲貢。康熙二十九年任。羅大勳峨眉歲貢。康熙三十三年任。李 堂瀘州副榜。康熙四十五年任。周運遠遵義恩貢。康熙五十六年任。蔡 滋閬中舉人。雍正二年任。成文迥忠州舉人。乾隆二年任。張 宿簡州舉人。乾隆三年任。黃徽章綿竹拔貢。乾隆五年任。杜 瑄崇慶副榜。乾隆十七年任。龔元良通江恩貢。乾隆十九年任。安敏道茂州例貢。乾隆二十五年任。王 楷三台副榜。乾隆二十六年任。尹順琮郫縣歲貢。乾隆二十七年任。彭 濱隆昌副榜。乾隆二十八年任。《永川縣誌》:在任十年,集邑人改修文廟,廓清泮池,建三元文筆,邑人士皆爭自濯磨雲。董順昌彭水歲貢。乾隆三十七年任。余 續犍為舉人。乾隆三十八年任。《永川縣誌》:倡置魁閣,改修文昌宮,教誨生童,懇懇不倦,遊其門者多有


    造焉。汪民藝灌縣拔貢。乾隆五十五年任。許大煒夾江拔貢。嘉慶八年任。李時瞻閬中副榜。嘉慶二十年任。秦廷舉射洪拔貢。道光七年任。龔翼修廣安州拔貢。道光十一年任。


    訓導


    鄒 瑄洪雅歲貢。康熙二十二年任。黃永吉梁山歲貢。康熙二十九年任。齊來章大邑歲貢。康熙三十一年任。


    馬如相西充歲貢。康熙三十五年任。饒爾顯四川遵義歲貢。康熙四十五年任。張九基成都歲貢。雍正五年任。王克恭永甯歲貢。雍正七年任,八年缺裁璧山。


    典史


    李如蘭山西吏員。康熙五年任。閻本立陝西三元人。康熙八年任。范際春陝西興平人。康熙十九年任。竇昭孔陝西富平人。康熙三十年任。馮 年山東巨野人。康熙三十六年任。倪 灝江南江都人。康熙四十年任。齊聖功山西翼城人。康熙五十四年任。王任琦順天大興人。康熙五十五年任。倪輝嶽江南元和人。雍正五年任。章汝鳳順天大興人。乾隆九年任。江 祥順天大興人。乾隆十五年任。戴元樞浙江山陰人。乾隆十六年任。鄭從龍福建長汀人。乾隆二十一年任。楊光祖浙江余姚人。乾隆十七年任。胡 濤直隸六安州人。乾隆三十五年任。吳 浩浙江山陰人。乾隆四十一年任。李廷實浙江山陰人。乾隆四十二年任。冀士隆山西介休人。乾隆四十五年任。紀咸熙浙江烏程人。嘉慶八年任。周錦雲河南商城人。嘉慶二十年任。方吉甫江蘇上元人。嘉慶二十三年任。《永川縣誌》:持身廉介,淡泊自甘,二十餘年不受民間一賄,後以老罷休,宦


    橐蕭然,貧,不能回籍。


    縣丞、主簿、驛丞、巡檢四缺均裁


    榮昌縣知縣


    王 濂山東章邱進士。順治十八年任。時初設縣,流離漸複,濂撫字有道,民皆戴之。


    蔡毓祥鑲白旗蔭生。康熙七年任。


    王應麒直隸官監。康熙十九年任。


    史 彰直隸天津監生。康熙二十一年任。因兵燹後,文獻無存,彰修榮昌、大足縣誌書,兩邑典故,賴存梗概。又修文廟,以崇學校。


    陸


    浙江進士。康熙三十一年任。


    夏 紀直隸進士。康熙三十五年任。


    範以煥江西吏員。康熙三十六年任。


    李維鈞浙江歲貢。康熙四十年任。黃 琬康熙四十一年任。楊 浩直隸歲貢。康熙四十九年任。朱敬之山東歲貢。康熙五十二年任。史帝臣直隸舉人。康熙五十九年任。汪文景湖廣監生。康熙六十一年任。程大樽浙江舉人。雍正二年任。朱時冕湖北進士。雍正六年任。周尚質浙江錢塘監生。雍正九年任。許元基江蘇武進監生。乾隆五年任。胡 嶠廣西馬平進士。乾隆十三年任。唐學海江西安遠進士。乾隆十五年任。王式訓雲南姚州舉人。乾隆二十四年任。楊茂論湖南湘陰舉人。乾隆二十九任。郭成巍甘肅岷州進士。乾隆三十三年任。時請帑修城,雖盛暑嚴冬,必親調度,一切役眾,樂而忘勞。朱錦章浙江平湖舉人。乾隆三十五年任。張永升江蘇江浦舉人。乾隆三十六年任。張星熠山西偏關拔貢。乾隆四十二年任。朱 谷廣西臨桂進士。乾隆四十三年任。以培植人才,改建書院,補修祠廟,砌蓮花洋河堰,便民汲引,亦稱能吏。


    然聽任群小,開健訟之風,論者少之。薛諧律山西萬泉舉人。乾隆五十六年前後兩署。杜私謁,恤民瘼,折獄平允。立月局以均徭役,民誦之曰:薛青天,又補修城工。去之日,民籲留之,不得。


    何 禎福建上杭舉人。乾隆五十六年任。


    言思鴻湖南湘潭舉人。乾隆六十年任。


    李基善安徽阜陽貢生。由鹽大使嘉慶二年署。時教匪不靖,奉檄運糧達州,遇賊死之,恩蔭一子雲騎尉。


    汪誠若直隸灤州副貢。嘉慶九年任。


    嚴德龍江蘇婁縣監生。嘉慶十三年任。


    李光謙直隸任邱舉人。嘉慶十六年任。鋤強暴,保孤寡,禁奢侈,馭士以禮,祭祀必誠,士民式化。又改教場以培文


    風,廣濟倉以備歉歲,置鹽田以蘇民困,皆以實心行之。後升綿州知州署,嘉定知府。告病回籍,兩袖清風,嘉郡商民贐二千金,婉卻之。歸益清貧,榮昌民懷其德,道光三年,醵銀八百兩,專送任邱,二十三年,又鐫德政碑於通衢,以志遺愛焉。


    周春</a>溶浙江諸暨優貢。嘉慶二十三年署。勤慎仁厚,民不忍欺,聽政之暇,即與士晉接先勖,以敦行立品,然後論文。農事方興,則巡視田野,賞勤罰墮,並刊《蠶桑寶要書》,勸民種桑飼蠶,民至今稱德不置雲。


    蔡天藻甘肅朔縣拔貢。嘉慶二十四年任。聽斷明決,無滯案,不擾民,亦不縱民。繼李、周之後,稱榮昌三循吏焉,後升邛州知州。


    龍 翔湖南桃源舉人。道光五年任。


    張履實直隸任邱舉人。道光八年署。承前任疲弊之後,剛斷果決,案無留滯,胥吏始無敢作奸犯科,邑人稱之曰: “嚴父母”。


    余紹元浙江開化舉人。道光九年任。


    劉建區福建長樂舉人。道光十年調任。


    潘 浚浙江會稽進士。道光十二年任。張 炳甘肅皋蘭進士。道光十六年任。徐先琅安徽建德人。道光十九年任。孫 濂貴州貴築進士。道光二十二年署。勤于民事,窮治盜賊,四境肅然。王九牧直隸交河副榜。道光二十三年任。教諭國初缺裁,康熙四十二年複設。艾國壽溫江拔貢。康熙四十三年任。黃玉鉉萬縣恩貢。康熙六十年任。何 璋綿竹恩貢。雍正十一年任。何亮采南部恩貢。乾隆四年任。朱 昶廣元舉人。乾隆七年任。何毓聰遂甯舉人。乾隆九年任。杜 瑄崇慶拔貢。乾隆十五年任。余岐都犍為拔貢。乾隆二十二年任。彭 濱隆昌副榜。乾隆二十九年任。王道溥蒼溪拔貢。乾隆三十年任。鄧在珩南部拔貢。乾隆四十三年任。鄧家榕內江拔貢。乾隆四十四年任。趙 城宜賓舉人。乾隆四十七年任。潘向禮蓬州貢生。乾隆四十九年任。楊世儲新繁副榜。嘉慶七年任。劉應勳新都舉人。嘉慶二十三年任。高步雲郫縣舉人。嘉慶二十五年任。吳國琳三台舉人。道光二年任。寇 宗渠縣舉人。道光七年任。訓導康熙二十七年複設,雍正八年改歸大足。藍玉堂郫縣歲貢。康熙二十七年任。陸 祐台江歲貢。康熙三十九年任。劉 琦漢州歲貢。康熙五十二年任。典史康熙八年裁。四十三年複設。鄭祖浩浙江紹興人。康熙六年任。王建慶浙江人。康熙四十三年任。吳元臣山東人。康熙四十八年任。範廷鎮杭州人。康熙五十五年任。金 傑會稽人。康熙五十八年任。蔡士成會稽人。雍正六年任。徐元</a>榮會稽人。雍正十三年任。章 廉大興人。乾隆十一年任。


    湯應詔靈川人。乾隆十六年任。傅繩祖山陰人。乾隆二十二年任。倪 霖浙江監生。乾隆三十三年任。胡期伯安徽吏員。乾隆三十四年任。楊堂廣東監生。乾隆四十四年任。趙聖征浙江會稽人。嘉慶二年任。柳 鈞順天宛平人。嘉慶十七年任。白世榮順天宛平人。道光十六年任。


    縣丞、主簿、馹丞三缺均裁


    綦江縣知縣


    董顯明奉天人。順治十五年任。程鳳翮奉天人。順治十六年任。孟易吉《通志》:湖廣武昌拔貢。順治十八年任。修城建學,作士愛民。時值吳藩遷移,旋督師會剿,民心恐懼,聞命欲逃,易吉勞心撫恤,輿情始定。李秉直《通志》:遼陽武舉。康熙七年任。補葺城垣,建學宮,墾義田,招集流移,民多愛戴。次繕倉庫,修縣署,百廢漸舉。張 寀《通志》:山西蒲城舉人。康熙十二年任。時吳三桂竊據,全川震動,寀勵志不屈,憤惋成疾,死祀名宦。王無荒《通志》:河南孟津拔貢。康熙十九年任。值吳三桂餘逆逼城攻圍匝月,無荒百計拒守,糧盡援絕死之。雍正十一年祀名宦。黃 極奉天人。康熙十九年任。陳正鐘江西新建舉人。康熙二十年任。《縣誌》:廉隅自飭。薛 芬江南人。康熙二十年任。徐振基《綦江縣誌》:漢軍正黃旗人。康熙四十二年任。性廉潔,養士愛民,興學校,勸農桑。邑旱禱雨,立應;虎為患,振基祝之,虎遂去。可以想見其政矣。虞兆清《綦江縣誌》:浙江嘉興進士。康熙二十七年任。陸 浙江進士。康熙三十年任。方 嶽《通志》:浙江會稽拔貢。康熙三十三年任。廉能明斷,宣條約,課農桑,治行稱最。蔡日光福建漳州進士。康熙三十九年任,潔己愛民。許國棠奉天人。康熙四十二年任,撫字有方。民皆樂業。張景良河南歲貢。康熙四十三年任。馬世珩漢軍正黃旗監生。康熙四十九年任,持己清慎,訟獄不煩。唐有勳湖北蒲圻拔貢。康熙五十六年任,以廉能著。杜 蘭《通志》:江南貴池舉人。雍正八年任。聽斷明決。乙卯大旱,賑饑有方。乾隆二年,升任綿州知州。李文恭廣西賀縣舉人。乾隆五年任。賈仁龍山西崞縣舉人。乾隆十一年任。余鴻慶浙江桐鄉進士。乾隆十五年任。周思恒海甯州拔貢。乾隆十七年任。《縣誌》:清介剛方,不可幹以私,盜賊斂跡。蔡青錢廣東海陽舉人。乾隆十九年任。


    尹 璉貴州貴築進士。乾隆二十四年任。鄧夢琴江西浮梁進士。乾隆二十六年任。《縣誌》:精明渾厚,五載以母艱去。李萬源江西南豐舉人。乾隆三十一年任。王用儀江西廬陵進士。乾隆三十五年任,政績清廉。鄧金榜河南洛陽武生。乾隆四十年任,吏治精悍。馮汝弼《通志》:雲南昆陽舉人,乾隆四十九年任。寬厚廉明,救災恤貧,改修學宮,創建瀛山書院,百廢俱舉。去之日,士民攀轅遮道。楊卿雲陝西朝邑舉人。乾隆五十三年署。《縣誌》:法制森嚴,聽斷明決,盜息民安。常天祐順天大興監生。乾隆五十五年任。裘久緒江西新建舉人。嘉慶四年署。《縣誌》:性亢曆,執法不撓,整飭書院義田,妥立章程,亦能吏也。圖 敏漢軍鑲黃旗舉人。嘉慶七年任。《縣誌》:前後三蒞綦江,吏治精詳。自辛未後,三年大旱,敏設法賑濟,並勸民置濟田,歲收穀二百六十余石,以備荒賑,又籌款權息,歲施棺木以周貧困及客死之民。後升任綏定府同知去。張九谷河南武安舉人。嘉慶八年署。《縣誌》:性嚴毅,果于有為,尤喜課士。陳廷鈺山東濰縣舉人。嘉慶十一年署。《縣誌》:威重廉介,分毫無所苟,勤講學,伸冤抑,鋤強豪,束胥徒,懲盜賊,每興利除害,力能擔荷,苞苴之術,無敢以暮夜聞者。黎 憲廣東東莞舉人。嘉慶二十二年署。《縣誌》:巴綦接壤之處,積有鹽梟,憲捕獲無遺,民賴以安。邰兆祿廣西桂林舉人。嘉慶二十四年任。衛庚揚山西趙城舉人。道光元年署。《縣誌》:在任三月,盜息民安。宋 灝廣東花縣舉人。道光四年署。《縣誌》:操守謹飭,創修縣誌,事必徵實。袁詩燕江西崇仁人。道光七年署。《縣誌》:勤敏有決斷,力翦奸蠹,嚴捕盜賊,十月旋卒,貧無以市棺,士民感泣,醵金以□。徐思藩江西龍南拔貢。道光十年五月署。天性友愛,八年署榮昌,時講求吏治,卓有循聲,以兄病,星夜告歸。太和鎮來篆,綦江下車,適值水患,即捐廉賑濟。六月卒,士民惋惜。鄧仁堃湖南武岡州拔貢。道光十一年任。《縣誌》:在治五年,倡修城工外,一應學校、钜典、黌宮、祀廟,賓興義卷,無不修舉,邑人為立生祠祀之。毛輝鳳江西豐城舉人。道光十六年任。《縣誌》:十八年仁懷邪匪穆繼賢倡亂,軍務倥傯,鳳率民壯堵禦,措兵籌餉,辛苦萬壯。李玉</a>台甘肅狄道州舉人。道光二十年任。金謂鏐湖北京山進士。道光二十二年任。


    教諭


    陳 繡金堂拔貢。王日拔茂州拔貢。牟 淵金堂舉人。康熙三十三年任。王 慶茂州副榜。康熙五十四年任。殷 煜內江捐貢。康熙六十一任。石崇正廣元縣舉人。雍正六年,以明通任。率膠庠,砥行勵節。後擢山西平陸縣,以廉能著。劉 複華陽舉人。乾隆七年任。張 綸廣元恩貢。乾隆十三年任。吳為昺中江恩貢。乾隆十四年任。


    趙時際字斯盛,廣元縣拔貢。乾隆十五年任。《通志》載:其沉酣經史,博覽群書,至老不倦。尤長於詩文,下筆千言立就,思致沉毅,後學多景從之。卒於官。李 琈石泉恩貢。乾隆十九年任。勤於課士。范光大開縣拔貢。趙永欽資州恩貢。乾隆二十三年任。劉廣宏直隸忠州貢生。乾隆二十五年任。于國庠營山縣舉人。乾隆二十七年任。整飭膠庠,敦崇實行,不尚虛文。蒞綦十二載,卒於官。王 寅華陽副榜。李 枚眉州歲貢。乾隆四十年任。栽成多士,教育有方。吳 淳雙流縣舉人。乾隆四十二年任。獎拔士類,待人以誠。胡應高墊江縣舉人。乾隆五十二年任。化導多士,不辭艱辛。後補廣西遷江縣知縣。羅天章忠州舉人。乾隆五十七年任。何特達綿州恩貢。乾隆五十八年任。深醇篤實,訓課維殷。吳宗衍射洪縣拔貢。嘉慶四年任。剛介不染,時趨課士維嚴,多所成就。華鳴昌富順縣舉人。乾隆十五年任。韓兆瑞丹稜縣舉人。乾隆十八年任。楊芝蘭劍州拔貢。道光八年任。持躬耿介,整飭學綱。孫 澍郫縣人,松潘學舉人。道光十二年四月任。王 傅井研縣恩貢。道光十四年任。七月卒於官,年九十一歲。蘇思敏東鄉副榜。道光十五年任。鄧邦品南溪拔貢。道光二十一年任。賴人慶華陽廩貢。道光二十二年任。


    訓導


    周文衡鄰水歲貢。張文英合州拔貢。鄭師賢資州歲貢。康熙五年任。陳大器仁壽歲貢。《舊志》:苜蓿自甘,誨人無隱。趙卯運建昌歲貢。萬 怡富順歲貢。林明輔渠縣人。余遇明富順歲貢。《舊志》:師範克端,因病休致。胡承謨高縣歲貢。傅日星儀隴貢生。康熙四十九年任。楊武烈彰明貢生。康熙五十一年任。程 法名山貢生。雍正五年任。楊洪鼎葉虞珪大邑歲貢。馬定乾灌縣歲貢。


    陳 霖彭 宜中江歲貢。乾隆十三年任。王維翰保甯歲貢。趙 晉珙縣貢生。乾隆十四年任。奚人哲蓬溪歲貢。乾隆二十一年任。郭長柏保縣貢生。乾隆二十八年任。甘淡泊,勤訓課,庠序賴以振興。潘元音華陽舉人。乾隆三十八年任。學博才高,振興士氣。後任廣東陽山縣知縣。何 灝漢州歲貢。乾隆四十五年任。牟豐豫漢州舉人。乾隆四十七年署。誠懇待士。李 現營山縣舉人。乾隆四十八年任。訓迪多方,精勤不倦。後知山東蓬萊縣。蔡 中江安縣人。乾隆庚子經魁,嘉慶元年任。學優品正,性情恬淡。夏正時綿州歲貢。嘉慶三十一年任。老成敦厚,待士以誠。黃 鎰筠連歲貢。嘉慶二十年任。錢維靖崇甯舉人。嘉慶二十三年任。吳伯毅夾江優貢。道光十二年任。李培元成都廩貢。道光十五年任。汪耀龍邛州歲貢。道光十五年任。湯熾昌郫縣廩貢。道光二十一年任。劉 浩大甯歲貢。道光二十二年任。


    典史


    李喬年保寧監生。順治十六年任。張朝陽順治十七年任。黃 鸃陝西監生。康熙十五年任。翟抱奇陝西監生。康熙十九年任。馬騰鳳陝西監生。康熙二十三年任。慎刑寡欲。黃執中浙江會稽吏員。康熙四十二年任。李懋德順天吏員。康熙三十一年任。小心謹慎,誠實愛民。柳國才浙江吏員。康熙三十六年任。吳從龍浙江吏員。精勤幹辦。夏苑林蘇州吏員。康熙五十四年任。沈 景浙江人。雍正五年任。周際昌宛平監生。乾隆元年任。郭京</a>洛陝西鳳翔人。蒞任三載告歸。劉 霖宛平監生。乾隆五年任。沈澤達正黃旗人。吳封三順天大興監生。乾隆十八年任。崔 崟山西鳳台生員。乾隆二十年任。吳民秉江蘇上元縣監生。


    魯


    浙江儒士。陸懷玉江南監生。乾隆三十九年任。余 濬浙江山陰人。乾隆四十年任。歸獻廷乾隆五十年任。史康齡浙江山陰監生。乾隆五十年任。趙培源浙江監生。乾隆二十五年任。王 升甘肅軍工議敘。道光元年任,循循自守,吏閑民安。盧德懋湖北江夏議敘。道光七年任。耿成基甘肅吟密聽人議敘。道光九年任。王仲容江蘇太湖監生。道光二十年任。


    主簿缺裁


    南川縣知縣


    劉德健湖廣舉人。康熙元年任。何征蘭福建進士。康熙六年任。才勝煩劇,兼有德威,邑人祀之。全 璋字阜之。康熙十八年任。方應禱廣東惠來舉人。康熙二十年任。嚴禁私派,勸課農桑,民甚德焉。吳成龍鑲紅旗監生。康熙二十一年任。沈穎錫浙江人。康熙二十八年任。喬文錦直隸進士。康熙三十六年任。愛養士民,後人立主祀之。張景良河南貢生。康熙四十年任。養民重士,後人立主祀之。陳學聖浙江舉人。康熙四十六年任。張有孚江南桐城貢生。康熙四十七年任。重修學校,勤民稼穡,邑人祀之。趙承燝湖廣漢陽貢生。康熙五十六年任。徐廷宣河南杞縣進士。康熙五十七年任。王國定湖廣永州監生。雍正二年任。徐 東浙江寧波舉人。雍正五年任。吳 烜貴州黔西舉人。雍正九年任。張 暄雲南新興拔貢。雍正十年任。許元功乾隆三年任。談紹芳浙江平湖舉人。乾隆四年任。谷 謙河南武原舉人。乾隆六年任。陸玉琮江南吳縣舉人。乾隆十年任。應士龍江西寧都進士。乾隆十六年任。創修書院,請求文廟,祭器樂器,士林仰之。冀宣明陝西拔貢。乾隆二十八年任。潔己奉公,而于興賢育才,成梁除盜,尤孜孜不倦。仲純信山東監生。乾隆三十年任。文運隆江西貢生。乾隆三十一年任。倫顯聖廣東進士。乾隆三十五年任。


    原敬德山西舉人。乾隆四十年任。廉潔恬退,在官如在家,治民事如家事。周元李廣東舉人。乾隆五十三年任。盛 麟江蘇舉人。嘉慶三年任。軒轅華南山東舉人。嘉慶五年任。蔣作梅廣西進士。嘉慶九年任。無他長,惟培修文武二廟,纂輯《縣誌》,平治四十八渡沿山一帶大路。白士鏞陝西舉人。嘉慶十五年任。張聰慧安徽舉人。嘉慶十五年任。周宏濂湖南甯鄉舉人。嘉慶十七年任。羅 渭山西介休監生。嘉慶十八年任。胡光瓚湖南甯鄉舉人。嘉慶十九年任。培植學校,清理積弊。徐名緗江西龍南監生。嘉慶十九年任。廣置學田,增修書舍,延名師,勤考課。丙子歲,試額學八名,書院獲雋者七,傳為美談焉。後二子同科選拔,一入詞垣,一歸部用,殆居官勤慎之報歟。周際隆直隸昌平監生。嘉慶二十一年任。楊國棟浙江山陰人。嘉慶二十一年任。塗鴻儀江西新城進士。嘉慶二十三年任。彭履坦江西泰和進士。嘉慶二十四年任。吳學周貴州安南拔貢。道光元年任。黃繼修廣西靈川舉人。道光五年任。張瑞瀚浙江永嘉貢生。道光九年任。逆民羅聲虎傳習邪教,瀚廉得之,先事撲滅,民慶更生。又吳、黃二姓聯姻,有造為蜚語者,兩姓構訟,密訪得其人,處之以法,乃令黃子吳女當堂成禮,複以輿傘鼓吹送至其家,人稱盛事。劉觀渡山西聞喜廩生。道光十一年任。唐金鑒廣東新會進士。道光十五年任。觀 成滿洲正白旗舉人。道光十五年任。清廉愛民,頌聲載道。汪耀文浙江歸化舉人。道光二十年任。何咸亨江蘇婁縣進士。道光二十一年任。金謂鏐湖北京山進士。知綦江縣。道光二十二年,代辦何令病卒,夙負重累,鏐設法歸款,又割俸助其扶櫬回梓,民咸欽服,為頌德政匾曰 “願借一年”。恒 泰滿洲正白旗進士。道光二十二年任。勤理頌獄,為前任何令病故,代償夙逋數百金,急公重義,民鹹欽佩。


    又培植書院、鄉學,士林賴之。邰文駿廣西舉人。道光二十三年任。教諭康熙三十二年增設何獻珍夾江舉人。康熙三十二年任。余開泰成都舉人。康熙三十八年任。陳元玨萬縣貢生。康熙五十九年任。建明倫堂。徐 值資陽拔貢。雍正三年任。張懋敏遂寧副榜。雍正十二年任。李 樾營山拔貢。乾隆八年任。傅亮叟巫山解元。乾隆十三年任。田澍霖閬中舉人。乾隆二十一年任。


    李升俊郫縣舉人。乾隆二十五年任。侯于郇營山舉人。乾隆三十一年任。葉光宗渠縣副榜。乾隆三十七年任。余 瑨郫縣拔貢。乾隆四十二年任。周 南成都舉人。乾隆四十三年任。廖希賢金堂舉人。乾隆四十七年任。鄧 廣永甯舉人。乾隆五十四年任。張謹度新繁拔貢。乾隆五十六年任。王翊中青神副榜。嘉慶六年任。朱 煥邛州拔貢。嘉慶九年任。胡淑南慶符廩貢。嘉慶十六年任。龍佩蘭漢州副榜。嘉慶十六年任。素行端方,賦性仁厚,粗衣淡食,口不言貧,有古人風。成就南邑人材極多,著有《鄉党文暨》《鄉黨講義》,書未梓行,年八十不輟。王翊中青神副榜。嘉慶十七年複任。陳善書富順歲貢。嘉慶二十一年任。譚仁源榮縣副榜。嘉慶二十二年任。王步奎簡州舉人。道光十五年任。楊繼忠瀘州舉人。道光十六年任。訓導康熙元年設冉裕懋酉陽州貢生。魯宏中平武縣貢生。梁 信銅梁歲貢。康熙元年任。艾國壽新都歲貢。康熙二十五任。馬如相西充歲貢。康熙二十八年任。周弼</a>酉洪雅歲貢。康熙三十二年任。歐仲清渠縣歲貢。康熙四十九年任。蹇成椿屏山歲貢。康熙五十三年任。樂 綱南溪歲貢。康熙五十六年任。陳璽堯雲陽歲貢。雍正六年任。陳 俶雲陽歲貢。雍正十年任。譚孔信萬縣歲貢。雍正十三年任。陸化熙冕甯歲貢。乾隆二年任。陳于朝達州歲貢。乾隆四年任。饒 裕茂州歲貢。乾隆七年任。劉仕偉平武貢生。乾隆十九年任。高雙元綿州歲貢。乾隆二十一年任。蔣元宇茂州人。乾隆二十二年任。劉廣宏忠州歲貢。乾隆二十四年任。


    楊國柄彭山歲貢。乾隆三十年任。李其謙通江舉人。乾隆三十三年任。任文燦灌縣歲貢。乾隆四十四年任。陳世傑新津舉人。乾隆四十八年任。鄧榮舉內江舉人。嘉慶元年任。徐 堂巴縣廩貢。嘉慶十七年任。張懷瓊合江舉人。嘉慶十七年任。李讚揚西充歲貢。嘉慶十八年任。何金符慶符廩貢。嘉慶二十三年任。王守成長寧舉人。嘉慶二十四年任。李觀光安岳舉人。道光七年任。陳 頲宜賓歲貢。道光八年任。馮廷良永甯歲貢。道光十年任。任 瑞彰明歲貢。道光十三年任。張 昱新甯舉人。道光十七年任。許士清會理州歲貢。道光十八年任。熊澤基新都舉人。道光十九年任。林 炯南充廩貢。道光二十三年任。


    典史


    王朝珍直隸人。康熙四十五年任。沈 立浙江人。康熙五十年任。沈 芳浙江人。康熙六十年任。蔡 渭直隸人。雍正十年任。何仕懷江西人。雍正十二年任。柳文元直隸密雲人。乾隆十年任。桂光國浙江人。乾隆二十年任。余鑒龍直隸大興人。乾隆三十二年任。潘覲龍江西人。乾隆四十一年任。鄧聯奎江蘇無錫人。乾隆五十年任。楊 銓直隸宛平人。乾隆五十七年任。魏步雲陝西人,嘉慶二年任。朱廷獻浙江人,嘉慶五年任。鄭 煥安徽人,嘉慶十年任。葉萬青浙江人,嘉慶十一年任。黃孝焜安徽休甯人,嘉慶二十二年任。徐偉駿山東博山人,道光八年任。葛景夔浙江仁和人,道光十年任。謝炳煃順天大興人,道光十一年任。


    主簿缺裁


    合州知州


    劉宗沛陝西蒲城進士。順治年任。勤課農桑,興行禮教,政績最著。張顯相直隸拔貢。康熙元年任。于成龍山西永甯州副貢生。性剛果沈毅,廉介自持。康熙七年,由廣東羅城令升合州知州。時州領三縣,兵火後,合計遺黎才百餘人,正賦十四兩,而供設繁重不支,民多流亡。往時新歸流戶,便即力役而墾田,既熟,土著訟而爭之,以故集者複散。成龍為區畫田廬牛種,官立冊籍,複三年而後升科。應役新集者,既知田業可恃為己有,而複無徵發倉卒之憂,遠近爭複,旬日之間戶以千計。嘗笠帽布衣,微行村野,以周訪山川要害及閭閻疾苦,無絲毫累民,視百姓如家人婦子,百姓亦愛之如父母。興學勸農,士民蒙惠。後任兩江總督,卒諡 “清端”。《一統志》列名宦。


    孫國橫江南人。康熙八年任。鄭佩璽鑲白旗蔭生。康熙十九年任。張希聖正白旗蔭生。康熙二十三年任。常學易山西介休拔貢。康熙間知合州。廉介有為,修學校育人才,惠愛及人。又改建州于瑞應山麓,州人為立遺愛坊生祠以祀。曆升戶部員外郎轉巡道。王惟一</a>陝西人。康熙四十四年任。傅澤浩鑲黃旗監生。康熙四十七年任。姚孔鏞江南桐城歲貢。康熙四十六年知合州。興學重農,催科不擾,民樂輸。將曆八載,卒于任,士民哀慕不忘。褚 雲江南生員。康熙五十九年任。張 植江南監生。康熙六十年任。楊永吉山東歲貢。雍正七年任。韓孝潔江蘇長洲舉人。乾隆元年任。秦景曾江蘇武進舉人。乾隆四年任。施廷筠江蘇山陽教習。乾隆十一年任。劉 桐山東濟甯舉人。乾隆十三年任。王聲鑾直隸文安舉人。乾隆十五年任。沈純祖順天大興人。乾隆十六年任。張兌和浙江湖州舉人。乾隆十七年知合州。政尚寬平,勸民力穡,培植學校,獎勵生徒,一時多所成就,州人為繪像以祀,後升酉陽直隸州。王采珍山東濱州進士。乾隆十九年任。袁錫夔江蘇六合進士。乾隆二十三年任。王文炯山東福山舉人。乾隆二十六年任。王爾鑒河南盧氏進士。乾隆二十八年任。黃叔顯廣東連平進士。乾隆三十一年任。姜 繡安徽貴池人。初知汶川縣,乾隆三十五年自會理州移合州,聽訟廉明。金酉跳樑,調辦松坪站務,以軍功升酉陽州知州。王鳳儀江蘇太倉舉人。乾隆三十九年任。趙文興漢軍正黃旗人。乾隆四十一年任。左修湖北清泉舉人。乾隆四十五年,由合江縣擢合州,在任五載,廉明靜鎮,讞獄務得其情,不滋擾任性,民以不冤。周 澄江蘇江寧監生。乾隆五十年任。劉印全江蘇武進進士。乾隆五十五年任。吳 桂甘肅甯朔進士。乾隆五十九年任。龔際美江蘇陽湖舉人。嘉慶元年任。曹 蘧安徽歙縣監生。嘉慶五年任。紀大奎江西舉人。循吏名儒,重修單公堤,州民頌之。呂兆麟安徽旌德翰林。陳廷鈺山東濰縣舉人。劉銘常河南祥符進士。李徽典山西太平拔貢。李宗沆陝西進士。善政六:育嬰、賓興、恤嫠、拯災、棲流、澤骨也。陳仲良廣東番禺舉人。增修廣濟倉二廒,勤恤民隱。張其仁雲南太和進士。道光二十三年任。


    州同


    郭兆鼇陝西長安人。雍正八年任。嚴夢桂浙江人。雍正十二年任。郎嘉卿乾隆元年任。七年缺裁。


    學正


    董岐鳳潼川府拔貢。康熙元年任。李之藻</a>敘州府珙縣舉人。康熙十二年任。馮 續峨嵋縣歲貢。康熙二十二年任。陳 源大竹縣歲貢。康熙二十四年任。吳之彥直隸達州歲貢。康熙二十九年任。曾又鞏中江縣舉人。康熙四十四年任。萬登春峨嵋舉人。康熙五十二年任。楊秉中射洪縣舉人。康熙五十四年任。陳 璉奉節縣舉人。雍正九年任。殷建元雅安縣舉人。乾隆十一年任。余樂天乾隆十九年任。易纘濂瀘州歲貢。乾隆二十六年任。湯聖敬瀘州拔貢。乾隆二十七年任。竹枝楊盧山縣舉人。乾隆三十二年任。張中元涪州人。乾隆四十年任。張維翰中江縣舉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劉敬臨夾江縣舉人。乾隆五十年任。王國訓順慶府渠縣舉人。嘉慶二年任。王廷賡安岳縣舉人。


    陳榮宗綿竹舉人。羅金聲營山舉人。陳 煜簡州舉人。


    訓導


    曹


    康熙七年任。李 總營山縣歲貢。康熙二十四年任。劉 劻灌縣歲貢。康熙三十五年任。任宗延蒼溪縣歲貢。康熙四十八年任。鐘應朗鄰水歲貢。康熙五十五年任。屈必通南充歲貢。康熙五十九年任。熊 傑安岳歲貢。雍正十三年任。穆銓麟名山歲貢。乾隆十一年任。王景晉成都歲貢。乾隆十九年任。曾 昇合江歲貢。乾隆二十二年任。劉正綱崇甯歲貢。乾隆三十年任。鄭雲橋瀘州歲貢。乾隆四十二年任。楊 梅九姓司歲貢。乾隆四十三年任。胡秉定墊江縣歲貢。乾隆四十九年任。黃文理奉節縣歲貢。乾隆五十四年任。朱煥廷眉州歲貢。嘉慶元年任。伍迪德保寧府閬中縣拔貢。嘉慶八年任。陳中智墊江縣歲貢。吳 斌榮縣舉人。蔣宗悌宜賓縣舉人。李 雲梁山縣優貢。李其斐什邡縣歲貢。


    吏目


    姚允中浙江紹興監生。劉開宗湖南邵陽縣生員。張明秀雲南元謀縣吏員。李嘉生陝西武功縣監生。朱國標江南懷寧縣吏員。劉春光陳懋信江南望江縣吏員。蔡之芳河南祥符縣監生。湯文煒範啟鹹浙江會稽監生。陶積厚浙江會稽監生。


    陳景昌浙江錢塘監生。王豫立江南長洲縣人。吳 瀚順天薊州人。酆作璲河南南陽監生。胡文熹浙江山陰吏員。馮 軾順天人。金欽恭江蘇吳縣監生。魯 順天人,縣丞。陳大文浙江監生。鄒國正江西信豐縣人。胡順鎔浙江山陰吏員。羅載堂《通志》:順天宛平人,原籍揚州。國史館議敘,銓合州吏目,乾隆三十六年,金川軍興,以善書,委赴西路軍營,掌書記,木果木之變,隨軍夜出,遇賊被害。事聞,贈府知事,賚白金一百兩,祭葬、蔭祀如例。


    鈕大坤彭良簡江西南昌縣人。沈 漣浙江山陰縣人。楊如燦順天大興人。張永宗鑲黃旗漢軍監生。沈懷瑗浙江會稽監生。童昇陽浙江德清監生。萬鐘濬雲南昆明人。嘉慶元年任。李 科廣東香山監生。蔡 浦浙江簫山監生。李業楷范貽谷高 岩鑲黃旗人。魯學泗直隸大興監生。王贊勳山西汾陽監生。程維坦張景翰陝西醴泉監生。


    涪州知州


    吳調元江南舉人。康熙元年任。朱麟貞遼東陰生。康熙三年任。蕭星拱江西人。康熙十九年任。孟時芬浙江監生。康熙三十一年任。楊應元浙江吏員。康熙三十九年任。徐 烺奉天監生。康熙四十一年任。董維祺鑲白旗監生。康熙四十三年任。


    何道昇福建歲貢。康熙五十五年任。興學校,卓有循聲。王 願江南副榜。雍正元年任。袁紫璽直隸天津監生。雍正十一年任。胡克峻湖北安陸舉人。乾隆元年任。郭憲儀江蘇沛縣拔貢。乾隆二年任。王 直隸舉人。乾隆六年任。剛正明決,案無留牘里鮮冤民,時稱良吏。羅克昌江南高郵進士。留心教養,董建書院,勤課農桑,實心為政之賢大夫也。朱汝璿湖南瀏陽貢生。乾隆十四年任。王廷松順天大興監生。乾隆十七年任。才猷練達,政平訟簡,民賴以安。謝國史廣東海陽進士。乾隆十七年任。慈祥愷悌,留心教養。國 棟滿洲鑲黃旗進士。乾隆二十九年任。才學兼優,聽斷明敏。葉道治湖北江夏舉人。乾隆三十一年任。牛兆鼎直隸天津貢生。乾隆四十年任。董 璿山西介休貢生。乾隆四十四年任。多澤厚直隸阜城舉人。乾隆四十九年任。徐時敏浙江建德副榜。乾隆五十二年任。郭聯奎雲南河陽舉人。乾隆五十四年任。李培垣雲南阿迷舉人。乾隆五十七年任。李 炘順天宛平監生。嘉慶五年任。重修鉤深書院。米喬齡順天宛平附監。嘉慶十五年任。張師範《涪州志》:江蘇陽湖監生。嘉慶十六年任。聽斷明敏,體恤窮簷,民依之如父母。壬申,歲旱。範設策預備,民無流亡。癸酉、申戌旱尤甚,餓死者相枕籍,毅然開倉賑濟,而後請于上,上官韙之。複置濟田,修養濟院二所。重新先聖先賢祠廟,建昭忠祠以事宋明及嘉慶中死難偉人。又興文教,設兩義學,端士習,變民風。而以年逾七十,急於勇退,士民遮留不能得,乃為祠三畏齋西偏以祝之。


    劉國策安徽太湖進士。嘉慶二十二年任。楊國棟浙江山陰人。道光五年任。吳庭輝《涪州志》:安徽桐城進士。嘉慶六年,由定遠縣知縣升任。甫下車,剔清積弊,一介不取,複捐俸五百金,遵制文廟祭器,培植風化,獎勸士子。戊子饑,輝發粟振廩,勸諭富民減價平糴,全活以萬計。州有巨盜,素為民患,己醜歲,設法捕獲淨盡。署後舊有狐仙堂,肆為祟,輝為文祝而封閉之,祟遂止。庚寅,解組歸田,囊無餘積,士民醵金以助,力辭不受,至今涪民德之。


    黃魯溪江蘇吳縣舉人。道光十年署,《州志》:“培養士子,惠愛群黎。”楊上容《涪州志》:湖南甯遠進士,道光十二年任。性斷明決,奸民斂跡。捐奉置賓興田,以惠士林。複建州節孝總坊,添設義學、棲流所、放生池、羊角磧義渡、義塚。十三年饑,又捐募富民糴米平糶,全活甚眾,小江民猶多被其惠雲。劉 煓《涪州志》:順天大興人,道光十七年任。聽斷廉明,民無冤獄。二十年歲旱,斗米千錢,詳請發粟外,設法賑濟,涪人德之。繆庭桂長壽知縣。道光二十一、二兩年兼攝州篆。《州志》:慈惠愛民,決獄平允,涪人至今有去後之思。徐樹楠江西奉新進士。道光二十二年署。《州志》:宏獎士類,扶翊斯文。德 恩滿洲鑲黃旗人。道光二十三年任。《州志》:下車之始,即除積弊,息爭訟,培學宮,清廉仁恕,勤恤民隱,百廢俱興。


    學正


    盧世選遵義舉人。萬 恪富順舉人。曾光祖遵義舉人。段朝偉簡州貢生。鄒正元洪雅舉人。辛可泰保寧府閬中縣舉人。陳 縝順慶府營山縣舉人。學問優長,課士謹嚴。羅雲師遵義舉人。康熙五十三年任。周遇清夾江舉人。乾隆十三年任。劉之炳汶川舉人。乾隆二十四年任。詹爾庚資陽舉人。乾隆二十七年任。張中元營山舉人。乾隆三十七年任。王正策大竹舉人。乾隆四十四年任。王橓義富順舉人。乾隆五十三年任。魏淩霦資州舉人,嘉慶六年任。唐 □犍為廩貢。嘉慶十三年任。陳 修什邡舉人。嘉慶十三年任。康濟鴻華陽貢生。嘉慶十六年任。高應成都舉人。嘉慶十九年任。周家政蓬溪舉人。道光元年任。郭 襄華陽舉人。道光四年任。彭 寅達縣舉人。道光十六年任。


    訓導


    苟若旬南充貢生。王繩武遂甯貢生。孫于朝彰明貢生。康熙五十三年任。陳公綽敘永廳貢生。乾隆十年任。韓 朠奉節貢生。乾隆十三年任。程師言名山貢生。乾隆十八年任。劉光漢資陽貢生。乾隆十九年任。李樹培三台廩生。乾隆二十五年任。嚴寬容慶符貢生。乾隆三十一年任。任際昌洪雅貢生。乾隆三十四年任。吳懋仁榮縣舉人。乾隆三十八年任。塗會川眉州貢生。乾隆三十九年任。鄧履仁岳</a>池貢生。乾隆四十八年任。岳 炯中江拔貢。乾隆五十六年任。


    張來泰資陽廩生,嘉慶三年任。李上傑嘉慶十四年任。侯宗元宜賓歲貢,嘉慶十八年任。洪 《華陽舉人,嘉慶二十四年任。林時春什邡歲貢,道光三年任。郭 淙隆昌縣舉人,道光七年任。熊毓侖渠縣拔貢,道光二十二年署。


    分州


    殷 輅江蘇陽湖監生。嘉慶七年任。莊


    浙江秀水監生。嘉慶八年任。楊國棟浙江山陰監生。嘉慶十五年任。劉 欽安徽霍邱拔貢。嘉慶十六年署,聽斷平允,設學造士,簿書之暇,身親講貫。海 文漢軍正白旗。由義學生候選州同,道光元年任。陳懷仁貴州遵義舉人。道光六年署。博學工詩,以德化民,一介不取,著有《三神合傳》。高 封漢軍鑲黃旗,由筆帖式捐州同,道光七年任。柴瑞年河南郾城監生。道光十五年署。居官勤慎,鋤奸衛良,士民敬憚。


    明武隆知縣


    黃 直山東曲阜人。洪武中知武隆。為政廉平,興利除害,良善獲安,豪右屏跡,崇祀名宦。李良金雲南昆明人。嘉靖間知武隆。剛方廉靜。善處邊情。適報遷官,酋長賂以金,不受,單騎而去,行李蕭然,士民泣送之,崇祀名宦。


    國朝知縣康熙七年缺裁張羽興遼東蔭生。喬 楠江南江陰進士。巡檢司康熙七年改設劉嗣盛順天吏員。葉廷機浙江吏員。王嘉秩山西吏員。沈國章順天吏員。邵夢彪順天吏員。章秉志浙江會稽監生。乾隆十一年任。劉廷相廣東長樂吏員。乾隆十九年任。王大本浙江會稽吏員。乾隆二十五年任。魏志林湖南華容吏員。乾隆三十四年任。王永緒山東聊城監生。乾隆四十八年任。張裕全安徽桐城監生。乾隆五十三年任。馬寶城浙江秀水軍功。嘉慶十一年任。徐 鎬浙江錢塘吏員。嘉慶十六年任。楊世鯨浙江錢塘監生。嘉慶十九年任。


    徐樹棠浙江會稽監生。道光三年任。費有基浙江鄞縣人。道光六年任。趙 連直隸州人。道光十六年任。


    吏目


    王運亨浙江吏員。張以平浙江吏員。郭 汶山東吏員。陳啟謨順天大興監生。康熙四十八年任。蒞涪一十三載,辦事勤敏,捕緝嚴密,士愛民服,涪人至今思之。李文煥江南監生。章 麟浙江錢塘人。乾隆十四年任。陸 鳳浙江山陰監生。乾隆十九年任。張廷鶴江蘇長洲監生。乾隆二十四年任。謝錫偕浙江會稽人。乾隆三十一年任。蔡尚琥江西新昌貢生。乾隆三十六年任。鄧 昂安徽懷寧監生。乾隆四十六年任。昂才具幹練,辦事勤敏。甫蒞任,即查訪積弊。如涪城上下差役,建有賭亭一垣,名曰廳子,每日誘賭,最為民害。昂力稟弊端,嚴拿拆毀,永行禁革,盜息民安。涪之士民,歌頌德政。乙巳歲,川東


    大饑,涪尤甚,昂佐理荒政,諸多籌畫,其實心為民,蓋如此。


    龔 照浙江監生。楊 曜廣東監生。陳時暘大興監生。繼 善漢軍監生。劉錫履大興人。任為藩貴州普安廳附貢生。潘有孚大興監生。


    銅梁縣知縣


    諸 濤江南歲貢。康熙六十一年任。張 桓正藍旗監生。雍正二年任。莫 陶廣東進士。雍正十年任。單 鐸山東高密舉人。雍正十二年任。《縣誌》:清慎自矢,撫字勤勞,聽斷明敏,人服其公。鄭永昇山西汶水舉人。乾隆四年任。屈筆山陝西蒲城進士。乾隆六年任。金邦瑞浙江嘉善拔貢。乾隆七年任。曹 儒廣西全州舉人。乾隆八年任。甘 美雲南姚州進士。乾隆十五年任。田 洪漢軍正藍旗舉人。乾隆十五年任。吳維世直隸河間舉人。乾隆十七年任。梁 偉山東滕縣進士。乾隆十八年任。蔡玉華廣東海豐舉人。乾隆二十年任。《縣誌》:振興學校,培植人才,遺愛在民,去官日,塞道攀送。


    張文炯雲南通海舉人。乾隆二十六年任。黃 斌浙江山陰舉人。乾隆三十年任,《縣誌》:精明勤慎,吏輯民安。黃志襄廣東新會舉人。乾隆三十四年任。婁 星浙江錢塘舉人。乾隆三十五年任。《縣誌》:補葺城垣,興廢舉墜,治績卓然。劉煥章江蘇進士。乾隆三十五年任。周 昱浙江錢塘舉人。乾隆三十七年署。《縣誌》:學優政簡,聽斷公明。適金酉之變,調辦軍務,懋著勞積,尋卒於驛,邑人迎其櫬歸,崇祀名宦。陳玉麟奉天鑲黃旗監生。乾隆三十九年任。貴逢甲湖南武陵進士。乾隆四十一年任。《縣誌》:雅意作人,贈置義田膏火,卓有賢聲。引退後,寄籍江蘇,道光十一年重赴鹿鳴,十二年再與 □恩榮,欽加知州銜,士論榮之。溫 清湖南衡山舉人。乾隆四十五年任。孫文起江蘇武進進士。乾隆五十一年任。龔際美江蘇舉人。乾隆五十四年任。陳煥章福建侯宮舉人。乾隆五十七年任。《縣誌》:性和易政,尚寬平。嘉慶初,教匪滋擾,守禦嚴密,境內晏然。李 筠浙江會稽舉人。嘉慶三年任。呂 清陝西長安進士。嘉慶十三年任。《縣誌》:鎮靜廉潔,與民不擾,歲饑,設法賑恤,全活無算。徐 瀛浙江海甯州舉人。道光元年任。四年調管西藏糧務,八年八月回任。沈廷貴安徽蕪湖拔貢。道光十五年任。《縣誌》:廉靜寡欲,精於吏治,改建 □聖廟,培補城垣,應政備舉雲。教諭戴惟《中江副榜。雍正元年調任。王文澤蘆山縣副榜。雍正九年任。黃鵬飛郫縣副榜。雍正十一年任。張暿垣洪雅副榜。雍正十二年任。王惟允敘州府拔貢。乾隆十六年任。羅 甡綿竹縣舉人。乾隆二十七年任。朱思孔乾隆二十七年任。高繼苯金堂縣拔貢。乾隆二十八年任。李昌齡華陽縣舉人。乾隆四十五年任。李紹元夾江拔貢。乾隆五十七年任。鄧仕品華陽縣拔貢。嘉慶三年任。羅思喆營山縣副榜。嘉慶五年任。周思九彭縣舉人。嘉慶十七年任。白 澍營山舉人。嘉慶二十四年任,品端學遽,訓課精詳。陶明德南部縣拔貢。道光四年任。李嘉樹成都縣舉人。道光二十年任。


    典史


    繆 鼎順天大興人。康熙六十一年任。金 沂順天大興人。雍正十三年任。


    王 浩浙江山陰人。乾隆二十一年任。盧仕俊浙江錢塘人。乾隆二十二年任。張德浦安徽石埭人。乾隆二十九年任。鄧金榜河南洛陽縣監生。乾隆三十四年任。張麟書江蘇長洲人。乾隆三十九任。段兆熊直隸正定行唐人。乾隆四十四年任。王天祐順天大興人。乾隆五十年任。鄒 先順天宛平人。乾隆五十四年任。陳 鑒江蘇吳縣人。乾隆五十六年任。陳 鯉順天大興人。乾隆六十年任。張 渭浙江會稽人。乾隆六十年任。朱維垣浙江錢塘人。嘉慶十一年任。陳 綬順天大興監生。嘉慶十一年任。賈長榮甘肅西寧人。嘉慶十四年任。李 泉浙江山陰監生。嘉慶二十二年任。成 炳順天大興人。道光七年任。十二年,李泉複任。安居訓導嘉慶二十三年複設李含章安縣舉人。嘉慶二十三年任。曾世愷羅江縣舉人。道光六年任。陳契嵩</a>漢州舉人。道光十一年任。巡檢雍正八年設,道光十三年裁張 芳浙江山陰人。雍正八年任。沈 鈺浙江山陰人。乾隆十六年任。成侍朝順天大興人。乾隆二十二年任。王嘉獻乾隆三十四年任。韓瀛洲交河縣監生。乾隆四十二年任。劉希煌乾隆四十九年任。楊 曙江蘇常州府人。乾隆五十年任。金衍齡順天宛平人。嘉慶七年任。趙 勝江蘇無錫人。道光二年任。沈慶安浙江寧海人。道光五年任。


    大足縣知縣


    朱時冕湖北潛江進士。雍正六年任。王日仁陝西舉人。雍正八年任。陳九夏浙江德清拔貢。雍正九年任。李 德湖南衡陽進士。乾隆六年任。查昌朝湖南永興人。乾隆十四年任。狄 隸福建樂陽舉人。乾隆十七年任。


    趙憲高河南永甯舉人。乾隆二十五年任。有惠政,邑人追祀之。蔡宗建江西崇仁舉人,乾隆三十三年任。楊夢槎江蘇金匱舉人。為酆都令,署大足縣事。乾隆三十八年于役金川管炮局。木果木之變,賊強,夢槎燃火試


    炮,乃培增硝藥,轟殺數十賊。賊支解之。既克復美諾,當事者錄死事,諸臣以聞。欽加道銜,里民感其德,為設位春秋祭焉。嘉慶十一年,崇祀忠孝祠。李 珍福建侯官舉人。乾隆三十八年任。


    楊恩福滿洲正黃旗監生。乾隆三十九年任。和隆武滿洲乙酉舉人。乾隆四十三年任。創建棠香書院,捐俸置產,以為修脯,後擢貴州黔西州知州。何 琳浙江錢塘監生。乾隆五十年任。


    楊浚明安徽休寧副榜。乾隆五十六年任。趙寶德直隸安平縣舉人。乾隆五十六年任。七 寶滿洲鑲黃旗舉人。乾隆六十年任。徐景東山東濰縣舉人。嘉慶元年任。教匪之擾,增修城垣,民得安堵。繆光黻江西弋陽縣丁酉舉人。嘉慶四年任。李 凱順天宛平人。嘉慶五年任。張聰思安徽桐城廩生。嘉慶六年任。顧紹先江蘇吳縣人。嘉慶七年任。潘 相安徽桐城副榜。嘉慶八年任。宮鑒桂江蘇泰州人。雲南昆明縣拔貢。嘉慶九年署,捐修養濟院、棲流所,培植書院、義學,卓有政聲。熊士烺雲南建水舉人。嘉慶十一年任。捐俸二百金入書院,以資修脯。趙 時號及庵,山東萊陽拔貢。嘉慶十六年任。多善政,倡置濟倉,重新文廟,又捐俸補城垣,修先農壇,建龍王宮,廢興墜舉。十年解任,兩袖清風淡如也。張 澍甘肅武威縣進士,由庶常改屏山縣知縣。嘉慶二十三年署,嚴刑峻法,民畏之如虎。陸清瑞浙江桐鄉監生。嘉慶二十五年任。狄廷揚江蘇漂陽舉人。道光四年任。勸興鄉學一十四齋,蒙養以正,子弟賴之。章 坦浙江錢塘人。道光十年任。政尚寬平,力培學校。彭 煐河南夏邑舉人。道光十三年署。庶政清嚴,四鄉肅靜。王 松直隸交河縣進士。道光十四年任。春 熙滿洲正黃旗進士。道光二十二年任。訓導雍正八年分設張隆錫雅州府人。雍正八年任。楊作棟開縣人。雍正十二年任。張萬策大竹進士。乾隆九年任。李 棟崇慶州人。乾隆二十年任。李 茂鹽亭縣人。乾隆二十六年任。鄭世芳黔江縣人。乾隆三十三年任。許維憲黔江縣人。乾隆四十年任。文開明瀘州人。乾隆四十四年任。


    孫廣齡九姓司人。乾隆五十年任。嚴大昌慶府縣人。乾隆五十七年任。蘭 玉宇石岑,邛州舉人。乾隆五十九年任。廖璿儀字中位,什邡舉人。嘉慶七年任。宏獎諸生於學宮,尤多培補。嘗捐俸植翠柏數百株,時人比諸蘇公柳焉。


    癸酉春,力辭歸。士民攀轅餞送,道為之塞。劉果茂渠縣廩貢。嘉慶二十年任。性渾厚,訓課殷勤,率士子重新學宮,心力殊瘁。劉遵德仁壽縣歲貢。道光五年任。倪 坤新津縣舉人。道光八年任。品端學邃,培植文教。張家驥梁山歲貢。道光十三年任。金 健綿竹舉人。道光十九年任。典史李之楷浙江人。雍正九年任。李憲章直隸人。雍正十三年任。沈鳴皋江南人。乾隆九年任。李成雲廣東嘉應州人。乾隆九年任。徐廷鑣浙江會稽人。乾隆二十七年任。鐘 山江西崇仁人。乾隆三十七年任。周明德江蘇長洲監生。乾隆四十四年任。余永甯浙江山陰人。乾隆四十六年任。張 桐江蘇上元監生。乾隆五十三年任。劉複元湖南慈澧監生。嘉慶元年任。徐 瑤江蘇如皋人,嘉慶四年任。張 縉浙江會稽人。嘉慶五年任。徐觀洙浙江會稽人監生。嘉慶九年任。屠世榮大興縣人。嘉慶十八年任。趙 淳浙江定海監生。嘉慶十年任。單承泰順天宛平人。嘉慶十年任。李 濤浙江杭州仁和監生。道光元年任。賴際雲福建汀州府永定監生。道光七年任。黃 璋順天宛平人。道光十一年任。張 涵山東武定府海豐監生。道光十四年任。蔡 雲江西南昌監生。道光十五年任。錢紹炳順天大興人。道光二十年任。璧山縣知縣單繼烈陝西郃陽舉人。雍正八年任。許紹熙浙江會稽舉人。雍正十年任。黃在中江西宜春進士。雍正十三年任。是時,地荒人稀,在中區畫周詳,規模大備,惠農勸學,重修書院。馬汝寬直隸唐縣人。乾隆八年任。


    公廷搢山東崇陰舉人。乾隆十三年任。孫式廓直隸任邱舉人。乾隆十五年任。持法剛正,吏民畏服,廟宇祠署多所更新,士民設主祀之。侯 筠順天良鄉舉人。乾隆二十一年任。吳淳齡貴州畢節舉人。乾隆二十七年任。常廷旌河南襄城進士。乾隆三十一年任。陳 琠山西祁縣進士。乾隆三十五年任。吳淳齡貴州畢節舉人。乾隆二十四年複任。李萬源江西南豐舉人。乾隆三十八年任。劉寶璐山東益都舉人。乾隆四十五年任。趙鴻漸雲南鶴慶州舉人。乾隆四十八年任。劉大鏞安徽旌德縣進士。乾隆五十八年任。徐觀海浙江會稽人。嘉慶二年任。張人龍山東濮州舉人。嘉慶三年署。吏治精明,有膽略。時教匪滋擾,人龍率民壯拒之澄江口,賊竟不得渡,民賴以安。董 淳山東鄒縣舉人。嘉慶七年任。程齊誥湖北雲夢拔貢。嘉慶八年任。湯貽湄江蘇武進人。嘉慶十七年任。《璧山縣誌》:十八年大饑,貽湄設法賑濟,全活無算。十九年至二十二年,疊次捐修文昌廟、武廟、文風橋,又于城南創修堤堰一口,以備瀦瀉。民德之,呼為湯公堰,遺愛迄今在民。錢 棠江蘇吳縣進士。道光十年任。《璧山縣誌》:惠以愛民,因病去。去之日,阻道數千人,民制咸稱慈父、共祝神君、智澄璧水、仁重金山四牌送之。董樹堂浙江嵊縣進士。道光十三年任。朱希良順天大興進士。道光十四年任。十九年歲歉,二十年賑饑,民賴以全活者眾。二十三年複捐買義塚,修建文峰塔。


    訓導


    王克恭永甯歲貢。雍正七年任。劉 越渠縣歲貢。乾隆二年任。陳 經奉節歲貢。乾隆九年任。周 越歲貢。乾隆十二年任。嚴 钜儀隴歲貢。乾隆十三年任。杜 瑄崇慶州拔貢。乾隆十五年任。鄧之藩忠州歲貢。乾隆二十年任。朱思孔蓬溪歲貢。乾隆二十六年任。彭 濱歲貢。乾隆三十六年任。楊永崧營山縣歲貢。乾隆三十七年任。王道溥歲貢。乾隆三十九年任。羅上黼溫江舉人。乾隆三十九年任。袁端服樂山優貢。乾隆四十五年任。周瑞麟閬中歲貢。乾隆五十年任。李鐘奇盧山歲貢。乾隆五十四年任。


    馮憲元華陽舉人。嘉慶元年任。劉 翀華陽縣舉人。嘉慶七年任。李 菁儀隴舉人。道光二年任,八年告病。田毓異酉陽州歲貢。道光八年任。程繼楷墊江舉人。道光十年任。李 菁道光十二年病癒複任。侯 營山舉人。道光十九年任。


    典史


    繆文榮浙江山陰人。雍正八年任。顏光炯江南吳縣人。乾隆十八年任。吳廷錫浙江山陰人。乾隆三十三年任。王天祿順天宛平人。乾隆三十六年任。楊宗震江西監生。乾隆三十八年任。盧思澄順天大興籍,廣東陸豐縣人。乾隆四十年任。祝升書順天大興人。嘉慶八年任。馮 洽江蘇陽湖人。嘉慶十六年任。朱 照浙江會稽人。嘉慶二十二年任。黃 錕順天宛平縣人。嘉慶二十四年任。王 江蘇太倉州人。道光四年任。韓遇春順天大興人。道光五年任。張汝棟江蘇陽湖人。道光十年任。孫元壽順天大興人。道光十一年任。劉廷棟順天宛平人。道光十七年任。沈鶴年順天宛平人。道光二十年任。蕭中調湖北江夏人。道光二十一年任。


    主簿驛丞二缺均裁


    定遠縣知縣


    李高松湖北黃岡縣進士。雍正八年任。吳作霖浙江淳安舉人。雍正九年任。《縣誌》:複縣之初,規模草創,作霖修舉廢墜,從容撫字,治稱得體,邑人賴之。李治灝山東曆城武舉。雍正十一年任。《縣誌》:秉性剛樸,剔弊鋤奸,政尚簡易,民不煩擾。唐濟遠里居無考。乾隆二年任。邱仰文山東滋陽進士。乾隆四年任。《縣誌》:剛直不阿,士林奉為師,猾吏畏如虎,後升陝西知州。韓萊曾江蘇長洲舉人。乾隆十年署。《縣誌》:下車之始,令為賊者自新,一月後不率化,則盡法處置,翦其丑類,以故外戶不閉,俗美風清,至待士臨民溫和慈惠,純乎儒者氣象,慕盧大宗伯嫡孫也,人稱為小尚書。後升順慶府知府。胡觀海湖北孝感縣拔貢。乾隆十年任。修築城垣,以勞內擢主事。秦宜稷山西大同武舉。乾隆十四年任。黃土鑒廣東保昌進士。乾隆二十年任。


    周紹搢福建甯化進士。乾隆二十二年任。《縣誌》:性秉而剛,修仰山書院、講堂精舍,培植士類,勤於其官,以疾卒。龐 琛廣西陸川舉人。乾隆二十七年任。陳啟祐安徽桐城舉人。乾隆三十二年任。黃如璐山東即墨人。乾隆三十四年任。《縣誌》:執法不尚嚴峻,待民如家人父子,而民自畏服。未幾丁艱去,人鹹思之。牛仲麟山東濮州舉人。乾隆三十五年任。袁文煥江西崇仁貢生。乾隆三十八年任。薄宗矩順天大興舉人。乾隆四十九年任。《縣誌》:性孤介,一塵不染。有賦役應派閭閻者,嘗捐輸數百金,以免民累。後調辦清溪縣回兵站務,以勞卒。孫 熙雲南呈貢舉人。乾隆五十五年任。《縣誌》:居心仁厚,待士以禮,約民以法,而不苟細,民甚德之。張人龍山東濮州舉人。嘉慶五年任。劉 遷江西新建人。嘉慶六年任。沈咸賓浙江歸安副榜。嘉慶七年任。沈遠標河南桐柏舉人。嘉慶十三年任。吳人傑江蘇長洲進士。嘉慶二十年任。吳庭輝安徽桐城進士。嘉慶二十四年任。《縣誌》:性端嚴,言笑不苟,政尚寬平,不事苛察,而蒞任數年漸以無訟。


    尤勤於庶務,如學宮、武廟、龍神等祠,常平倉皆一手經理,以卓薦升涪州知州,民至今思之。吳 栻安徽涇縣監生。道光六年任。車申田山東海陽進士。道光十一年任。《縣誌》:性方嚴,事無大小不可幹以私,獎勵善類,凡士之有文行者咸禮接焉。張嗣鴻浙江余姚蔭生。道光二十年任。《縣誌》:操守廉謹,寡嗜好。在任三年,敦禮教,黜淨華,合吏民為一體,民安其治,幾於無訟。


    訓導


    蘇 進郫縣歲貢。雍正六年任。郭世珍奉節廩貢。雍正十二年任。劉 沔成都歲貢。乾隆六年任。何 恕保縣歲貢。乾隆十年任。劉 亮富順歲貢。乾隆十四年任。趙 琦新繁廩貢。乾隆十八年任。陳瑞芝新都歲貢。乾隆二十九年任。王明德漢州己卯舉人。乾隆三十三年任。《縣誌》:立品高潔,造士有方,視生徒如子弟。有造者對客稱揚,有過者婉言規戒。嘗雲:吾脫秀才膚殼幾年,奈何不以恕己之心恕人耶?庠內感激,爭自濯磨,多所成就。未幾丁憂,去後選知縣。鄧仕份德陽歲貢。乾隆四十年任。尹至仁筠連歲貢。乾隆四十一年任。李必遴資陽廩貢。乾隆四十二年任。孫光先南充舉人。乾隆四十八年任。熊騰飛眉州歲貢。乾隆五十二年任。陶清宇崇慶州廩貢。乾隆六十年任。王濬川順慶府渠縣舉人。乾隆六十年任。《縣誌》:素行端方,賦性仁厚。食淡衣粗,口不言貧,有古人風烈。在官十五年卒,貧無以為殮,士林悼痛。


    孫世濟綏定府新寧縣廩生,嘉慶十六年任。孫代芳新甯優貢生。道光五年任。楊騰望巴州歲貢生。道光十二年任。江炳文內江人,茂州籍貢生。道光十五年任。


    典史


    陶 良順天宛平人。雍正十三年任。張大經順天大興人。乾隆六年任。劉 跡山西介休人。乾隆十年任。沈元龍江南長洲人。乾隆十一年任。鄧 蕙湖南祁陽人。乾隆二十一年任。喻易德江西高安人。乾隆二十三年任。胡秉仁順天大興人。乾隆三十三年任。範世襄浙江會稽人。乾隆四十二年任。吳鳳鳴江南長洲人。乾隆五十二年任。曹敬廷順天大興人。乾隆五十七年任。馬成麟江蘇松江府婁縣人。嘉慶五年任。桂滋瑞順天府大興人。嘉慶十五年任。童坤元趙 淳江蘇婁縣供事。道光六年任。《縣誌》:性和厚,尤好客,慷慨傾談,在任十七年,卒於官。


    彭德榮江蘇江寧監生。道光二十二年任。


    江北廳理民督捕同知


    德 明滿洲正藍旗中書。乾隆二十五年任。羅肇遠湖南長沙貢生。乾隆三十年任。陳正勳湖北江夏進士。乾隆三十一年任。鄭濟壽直隸豐潤貢生。乾隆三十六年任。商安泰蒙古正黃旗中書。乾隆四十年任。葉書紳江西廣豐縣舉人。乾隆四十三年任。明決廉慎,緝宄安良,勸農課士,民沾樂利。王興謨江蘇華亭人。乾隆四十六年任。李 塤山東壽光人。乾隆五十二年任。早福住滿洲鑲白旗人。乾隆五十三年任。文 霈滿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四年任。清廉自持,慎刑恤民。陳 遂浙江海鹽人。乾隆五十七年任。慈祥愛民,委曲化導,每決獄多哀矜焉。李在文漢軍鑲紅旗人。嘉慶二年以通判署同知事,廳雖分駐有年,未建城郭。白蓮教竄擾川東時,有逆賊辜興舟、敖士棟,聚千餘人,踞辜寨坪為亂,在文單騎入寨,諭降其眾,誅興舟、士棟二人,餘皆釋之,卒無叛者。而巨賊方由川北肆掠,而東廳治危甚,在文捐金築城防之,曰半璧城。率民勇且禦且戰,擒賊則以挺擊殺之。五年,殲賊首冉其壽等三十餘人於悅來場,賊乃遠竄。廳民為建生祠,造像祀之。在文自毀其像,改祀關帝焉,後從按察使方積剿涼山夷巢,擢綿州牧。尋升夔州守。卒,有《筱園詩鈔》若干卷。


    張瑞溥浙江永嘉人。嘉慶十年任。慎刑不苛,課士維勤。


    米喬齡直隸宛平人。嘉慶十六年任。


    翟鳳翱山西靈石進士。道光元年任。嚴 堉浙江烏程人。道光五年任。福 隆滿洲鑲黃旗人。道光七年任。福珠朗阿內務府正白旗人,道光八年任。操守廉潔,吏治精明。在任十餘年,創修城垣,培補廟壇,興利除弊,皆以實心行實政。曆典太郡,民初若忘其德,而去後輒思之不置雲。鄭安仁福建人,道光二十二年署。實力任事,卓有循吏之風。訓導曾德琮德陽舉人。嘉慶十七年任。周之鼎廣安州歲貢。道光十二年任。宋 煊灌縣舉人。道光十六年任。照磨徐 順天霸州人。乾隆二十三年任。周 璠順天宛平吏員。乾隆二十四年任。姚益份浙江烏程人。乾隆三十三年任。柴中樽貴州貴築人。乾隆三十五年任。潘瑛然浙江山陰人。乾隆三十七年任。張興烈江蘇海州人。乾隆四十六年任。趙進賢順天大興人。乾隆五十一年任。鄭佩蘭江西高安人。乾隆五十六年任。錢 浩江蘇吳縣人。嘉慶九年任。蕭淮清廣東平遠人。嘉慶十四年任。閔景瀾浙江烏程人。道光十年任。張 楷浙江錢塘人。道光十一年任。潘奕懷江蘇吳縣人。道光十五年任。黃 灼山東單縣人。道光二十三年任。


    西躔王夢庚曰:“前代職官,見於正史及各州縣誌,並各省通志者,俱為甄錄考正,覺簡而明,未始不詳。而核近今職官,或已入名宦,或未入,而政績卓著,足以信今傳後者,考核謹嚴,循良應不淹沒,關係匪輕。”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