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3个月前 作者: 唐圭璋
王安国(一首)
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咋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此首写残春景象,颇为名隽。起句言莺语留春,已饶韵味。“费尽”二字,倍显留春之殷勤。“满地”两句,倒装句法,言残花经雨狼藉之状,亦见惜春、惜花之深情。换头,因残春足悲,故托之琵琶弹出。“不肯”两句,更写杨花之自在,以喻人之品格孤高。
晏几道(九首)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此首感旧怀人,精美绝伦。一起即写楼台高锁,帘幕低垂,其凄寂无人可知。而梦后酒醒,骤见此境,尤难为怀。盖昔日之歌舞豪华,一何欢乐,今则人去楼空,音尘断绝矣。即此两句,已似一篇《芜城赋》。“去年”一句,疏通上文,引起下文。“落花”两句,原为唐末翁宏之诗,妙在拈置此处,衬副得宜,且不明说春恨,而自以境界会意。落花,微雨,境极美;人独立,燕双飞,情极苦。此上片文字颇致密,换头,乃易之以疏淡。“记得”两句,忆去年人之服饰。“琵琶”一句,言苦忆无已,乃一寓之弦上。“当时”两句,则因见今时之月,想到当时之月,曾照人归楼台,回应篇首,感喟无限。而出语之俊逸,更无敌手。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此首一起从梦写入,语即精练。盖人去江南,相思不已,故不觉梦入江南也。但行尽江南,终不遇人,梦劳魂伤矣,此一顿挫处。既不遇人,故无说处,而一梦觉来,依然惆怅,此又一顿挫处。下片,因觉来惆怅,遂欲详书尺素,以尽平日相思之情与梦中寻访之情。但鱼雁无凭,尺素难达,此亦一顿挫处。寄书既无凭,故惟有倚弦以寄恨,但恨深弦急,竟将筝柱移破。写来层层深入,节节顿挫,既清利,又沈着。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此首写别情凄惋。一起写醒时景况,迷离惝恍,己撇去无限别时情事。“春梦”两句,叹人生聚散无常。一“真”字,见慨叹之深。“斜月”两句,自言怀人无眠,惟有空对画屏凝想。一“还”字,见无眠之久;一“闲”字,见独处之寂。下片,“衣上”两句,从“醉别西楼”来,酒痕墨痕,是别时情态,今人去痕留,感伤曷极。“总是”二字,亦见感伤之甚,觉无物不凄凉也。“红烛”两句,用杜牧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但“自怜”、“空替”等字,皆能于空际传神。二晏并称,小晏精力尤胜,于此可见。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此首为别后相逢之词。上片,追溯当年之乐。“彩袖”一句,可见当年之浓情密意。拚醉一句,可见当年之豪情。换头,“从别后”三句,言别后相忆之深,常萦魂梦。“今宵”两句,始归到今日相逢。老杜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小晏用之,然有“剩把”与“犹恐”四字呼应,则惊喜俨然,变质直为宛转空灵矣。上言梦似真,今言真似梦,文心曲折微妙。
木兰花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此首伤春,文笔清劲。起句沈痛之至,“东风又作无情计”,可见怨风之甚。一“又”字,与子野词“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之“又”字同妙。“艳粉”句,即东风所摧残之落花。“碧楼”两句,言隔帘见花飞零乱,景亦至佳。“还似”与“又”字相应,引起去年今日之情景。“谁知”两句,自怨自悔,皆因伤极而有此语。“春残”从“艳粉”来;“到处”从“去年”来。“此时”两句,自作解语,言费泪无益,惟有藉酒浇愁。此与同叔之“劝君莫做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同意。但小晏出之以问语,更觉深婉。又后主词云:“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此处“直须”二字,最能得其神理。
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此首起两句,言物是人非。“一春”两句,正写人不如之实,殊觉怨而不怒。换头,言独处之孤冷。“梦魂”两句,言和梦都无,亦觉哀而不伤。又此首上下片结处文笔,皆用层深之法,极为疏隽。少游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亦与此意同。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沈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此首起两句,言霜寒云薄,是深秋冷落景象,令人生悲。“绿林”两句,言所以欲暂图沈醉,藉解悲凉者,一则因重阳佳节,一则因人情隆重。换头三句,言重阳行乐之实。“欲将”二字与“莫”字呼应,既将全词收束,更觉余韵悠然。况蕙风释此词云:“‘缘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欲将沈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词沈着厚重,得此结句,便觉竟体空灵。”况氏所释颇精,并录于此。
虞美人
曲阑干外天如水。咋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此首写离恨。上片言望之切,下片言恨之深。起两句,是倚阑所见。“初将”两句,是倚阑所思。“罗衣著破”,别离之久可知。前香犹在,旧意未改,亦极见忠厚之忱。“一春”两句,写筝前落泪,尤为哀惋。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此首调与题合。起韵谓对景怀人。次韵谓书不得寄,怀念愈切。换头承上,申言无处寄书而弹泪,虽弹泪而仍作书,用意极厚。滴泪研墨,真痴人痴事。末二句,不说己之悲哀,而言红笺都为无色,亦慧心妙语也。
苏 轼(十首)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令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首中秋词。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实。挥洒自如,不假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尘凡。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不知”两句,承上意,更作疑问,既不知月几时有,故亦不知至今天上为何年也。“我欲”三句,盖因问之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惟恐”相呼应。“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妙,就寓意说亦极蕴藉。“起舞”两句,仍承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徘徊于月下。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换头,实写月光照人无眠。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不应”两句,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人有”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但愿”两句,更进一解,言人与月既然从古难全,惟有各自善保千金之躯,藉月盟心,长毋相忘。原意虽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出,然坡公加“但愿”二字,则情更深,意更厚矣。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首咏杨花,遗貌取神,压倒古今。起处,“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移咏他花。人皆惜花,谁复惜杨花者?全篇皆从一“惜”字生发。“抛家”三句,承“坠”字,写杨花之态,惜其飘落无归也。“萦损”三句,摹写杨花之神,惜其忽飞忽坠也。“梦随风”三句。摄出杨花之魂,惜其忽往忽还也。以上写杨花飞舞之正面己毕。下片,更申言杨花之归宿,“惜”意愈深。“不恨”两句,从“飞尽”说起,惜春事已了也。“晓来”三句,惜杨花之经雨也。“春色”三句,惜杨花之沾泥落水也。“细看来”两句,更点出杨花是泪来,将全篇提醒。郑叔问所谓“画龙点睛”者是也。又自“晓来”以下,一气连贯,文笔空灵。先迁甫称为“化工神品”者,亦非虚誉。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此首为坡公梦登燕子楼,翌日往寻其地之作。上片,述梦与夜景;下片,述寻其地之感。起三句,写夜深之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已觉幽绝。“曲港”三句,写月下之鱼跳露泻,更觉万籁无声,非复人世。以坡公之心境澄澈,故能体物微妙如此。“紞如”三句,言梦为鼓声叶声惊醒。“夜茫茫”三句,言惊醒后寻梦无处,故行遍小园以自遣耳。前六句正写小园景象,此六句则追述也。下片,因昨夜之梦,遂思及人生无常,古今如梦。“天涯”三句,自叹为客已久,颇有思归之意。“燕子”三句,则兴登楼之感,人去楼空,亦如一梦。十三字咏古超宕,说尽古今盛衰情事。自与少游“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大不相侔。“古今”三句,叹梦觉者少。“异时”两句,设想后人亦会临夜念己。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此首补足蜀主《洞仙歌令》纳凉词,风流超逸,亦是公得意之作。上片写帘内欹枕,下片写户外偕行,将热夜纳凉情景,写得清凉自在,如涉灵境。首两句为原句,写人已是丰姿绰约,一“自”字更觉丽质天生,不关景之清凉而清凉也。坡公补足“水殿”一句,人境双绝。人原自清凉,再加之临水临风,境既清凉,人愈清凉矣。“绣帘”两句,更写月来,陡现光明,是境似广寒,而人亦飘飘若仙矣。观其写水殿风来,池上香来,帘开月来,是何等豪华,何等闲适。“明月窥人”,“窥”字灵动。与欧公之“燕子飞来窥画栋”之“窥”字,同具传神之妙。“人未寝”两句,就明月方面窥出钗横鬓乱,情景宛然。换头,写月下携手徘徊,又是一番清幽景象。上言“人未寝”,为时已晏;此言“庭户无声”,为时更晏。“试问”三句,想见无人私语之情,而斗转河斜,徘徊尢久矣。“但屈指”两句,因大热纳凉,转念西风之来,因行乐未央,又深惜流光之速。全篇设想蜀主当日情事,补足原作,原作殆未能及。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首为东坡在黄州之作。起两句,写静夜之境。“谁见”两句,自为呼应,谓此际无人见幽人独往独来,惟有孤鸿缥缈,亦如人之临夜徘徊耳,此言鸿见人。下片,则言人见鸿,说鸿即以说人,语语双关,高妙已极。山谷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良然。
青玉寒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a>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此首《乐府雅词》作蒋宣卿,《阳春白雪》作姚志道,然题云送伯固归吴中,当以坡公为是。起句“三年枕上吴中路”,“三年”,正伯固从公之时。“黄犬”句,用陆机黄犬传书事,望其归去,常通音书也。“若到”数句,羡其得归旧游之处,日日徜徉也。换头,言吴中风物之美如辋川,而伯固之诗亦如右丞。“作个”数句,奇境别开,盖因伯固之归,而叹己之不得归。但就“小蛮针线”上,显出宦游天涯之可哀,而己之欲归之情,亦倍见迫切。况蕙风云:“‘曾湿西湖雨’,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观况氏所论,可知坡公天才吐露,往往馨逸,非后人所可效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沈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起言死别之久。“千里”两句,言相隔之远。“纵使”二句,设想相逢不识之状。下片,忽折到梦境,轩窗梳妆,犹是十年以前景象。“相顾”两句,写相逢之悲,与起句“生死两茫茫”相应。“料得”两句,结出“肠断”之意。“明月”、“松冈”,即“千里孤坟”之所在也。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此首,上片,送述古途中之景;下片,述归来怀念之情。文笔飘洒,情意真挚。“回首”两句,记送行之远。“谁似”三句,记山塔也知送行,极有情味。“归路”两句,记归路风清及归来之无寐。“今夜”三句,记入夜之悲哀,雨睛泪不晴,语意甚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首,上片即景写实,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起笔,点江流浩荡,高唱入云,无穷兴亡之感,已先揭出。“故垒”两句,点赤壁。“乱石”三句,写赤壁景色,令人惊心骇目。“江山”两句,折到人事,束上起下。换头逆入。“遥想”四句,记公瑾当年之雄姿。“故国”以下平出。述吊古之情,别出明月,与江波相映。此境此情,真不知人间何世矣。
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此首不必为官妓秀兰而作,写情景俱高妙。“乳燕”三句,写初夏午后之境,幽静已极。“晚凉”三句,写人浴后之秀丽。“渐困倚”数句,写人孤眠,又为风竹惊醒。以上皆记幽闺之事。下片,因见榴花独芳,遂借榴花说人,与《卜算子》下片单说鸿同格。“石榴”三句,写榴花之品格特高,与少陵所写“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人相似。“秾艳”两句,写榴花之情意独厚。“又恐”一句,忽作顿挫,伤韶光易逝,花事难久。“若待得”数句。继此申言,花若再逢,必更憔悴,不堪重触矣。花落簌簌,泪落簌簌,故曰“两簌簌”,写花写人,是二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