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 作者: 陈肇兴
    林序


    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著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滋园而告之曰:『此前清道、咸间陈伯康孝廉之遗著也;惜版已散佚,特为之抄而存之』。余喜而浏览,如见故人。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蹟;其关係于文献,固不少矣。杨君并言欲翻印以存于世;笃矣乎仁者之情,近今罕觏。此不独伯康先生之幸,亦吾台文献保存之幸也。韩昌黎答崔立之书,尝谓『发潜德之幽光』;杨君其有焉。故为加墨简端,表而出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树德村人林耀亭撰于守拙山房。


    陈肇兴先生略传


    陈肇兴先生,字伯康;彰化人。少颖悟,抱豪胆;事亲至孝。曾入邑庠。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署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长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主躬莅讲席。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先生咸丰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歌咏以自娱。


    迨同治元年戴万生变,先生慨然投笔从军。彰城陷,隻身冒险逃入集集。日则奋练强悍民番,援官军、诛叛逆;夜则秉烛赋诗,追悼阵亡将士,语多忠诚壮烈。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时雨化人,桃李争妍,而杨馨兰、杨春华、林宗衡、许尚</a>贤,俱列门牆。于是相谋刊此「陶村诗稿」,以惠后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彰化杨珠浦辑叙。


    杨记


    「陶村诗稿」共八卷,系磺溪陈肇兴先生壮年时所作也;贵写实、尚平易。余二十五年前,偶然得之书笥;回环三复,不求甚解。民国八年,请示于吴德功先生;先生喜出望外,详为说明:『此卷乃台湾诗学之结晶,现存殆无完本;卷中虽有蛀失,当为补记』。至十年,阅毕;告曰:『好自珍藏』!余以是更加爱惜。屡思翻版,踌躇莫进。此次受林耀亭先生及乡中父老之怂恿,乃决意付印重刊,以公同好,藉以保存台湾地方文学之一助,亦可以谢故吴德功先生指导后学之劳也。爰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杨珠浦记于南屯爱仁医院。


    题词


    一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桃源起义兵。


    二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a>」,咄咄吟中见一斑。


    三


    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