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3个月前 作者: 朱祖谋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然而唐诗和宋词总集的编纂,却有迥然不同的历史。清代康熙</a>年间问世的《全唐诗</a>》,是一部官修书。它既有明末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的《唐诗》为前资,又有内府所藏各种善本秘籍参校补苴,再加上封建朝廷的多方资助与词臣们的集体奋斗,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顺利地付梓了。但《全宋词</a>》的编纂几百年来却迟迟无人敢于问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宋人的词作散佚很多。尽管有某些总集、别集和其他文献可作依据,但要对这些既不完备、而又庞杂零乱的资料进行比勘校雠,并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辑佚工作,编成像《全唐诗》那样的宋词总集,困难是非常大的。就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当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a>知难而上,以他渊博的学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劳动,用功几十年,编成了《全宋词》。这是继《全唐诗》之后一代文学的巨编,填补了几百年来宋词研究中一个极大的空白。
任何有价值的学术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唐先生编纂《全宋词》,虽然既有前人的部分成果为基础,又有名师的指点与词友们的切磋,但却呕尽了自己的心血,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了解一下此书的材料来源及其复杂的编订过程,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它的价值是很必要的。
《全宋词》的编纂,主要的资料依据是三项:一是有幸流传下来的部分宋词的单行别集;二是从明末毛晋</a>开始的诸家汇刻;三是宋元人的宋词选本。这几项资料中,尤以诸家汇刻作品数量最多,收集之功最大。宋词的汇刻,虽在南宋时就已开始(如长沙书坊《百家词》、闽刻《琴趣外编》等),但多已亡佚。现在通行的几套大型汇刻,多是明清两代学者整理刊印的。其中以毛晋的汲古阁汇刻《宋六十名家词》(实为61家)为最早;次为清末王鹏运</a>的《四印斋所刻词》,其中收宋词38家;次为江标的《灵鹣阁刻词》,其中收宋词10家;次为吴昌绶</a>《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其中收宋词18家;次为朱祖谋</a>《疆村丛书》,内含宋词112家。此中尤以朱刻最为精博,为世所称。
上述几种著名的汇刻所收宋词,去其重复共得159家,一代词的骨干已经略备。此外,宋词辑佚工作在《全宋词》编纂之前也有人着手了。这方面,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较为精审宏富。它补以上诸家汇刻所未及,收宋词55家,内51家为裒辑遗佚而成。另外又有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得词近20家,皆为各种汇刻及赵万里书所未收者。唐先生的工作,主要在以上诸种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但在综合地利用这些资料来进行工作时,他遇到了不少困难。有的书由于刊刻不精,有的书限于编辑者的水平,经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即使是编辑得比较认真的书,如与其他材料综合比照来看,也时会显出它们零乱和芜杂的缺点。因此,唐先生在选择底本、考订真伪等方面下了巨大的功夫。
除此而外,唐先生更在别人辑佚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细致的发掘。除了在各种词选中搜集资料以外,某些类书如《全芳备祖</a>》、《新编通用启札截江网》、《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等等,都是唐先生辑佚的渊薮。仅仅从这三种类书中就辑得佚词一千多首。而其他大型载籍(如《永乐大典</a>》等)和各种诗文总集别集、笔记小说、书画题跋、金石录、花木谱、地方志等等,散见的资料不知凡几,文献浩如烟海,唐先生不惮其烦,从中钩沉表微,为补苴前人缺漏而付出了艰苦复杂的劳动。
1937年,《全宋词》初稿竣事。编者将它呈送词学前辈汪辟先生审阅。汪辟阅后十分兴奋,高度赞扬了初稿的学术价值,坚持请当时的国立编译馆接受全稿,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汪辟力争,此稿的命运真不可测!国难当头的1940年,《全宋词》初版幸运地在长沙问世了。此版录词近两万,词人逾千家,基本具备了“全”的规模。
可是,编纂《全宋词》的工作并未因此而告终。因为一者这个初版诞生在抗战的烽火中,印数很少,流传不广;二者由于还是草创,不免存在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条件和时代的限制,在材料上有许多书不知道或无法见到,致使此编遗漏与错讹之处在所难免;在体例上,仿照《全唐诗》的做法,首以“帝王”、“宗室”,而殿以“释道”、“女流”,显得比较陈旧。解放以后,研究工作者迫切需要一部较为完备精审的《全宋词》,1940年的版本显然已不能适应这个要求。因此,中华书局约请唐先生对其旧稿进行改编增补,并作断句和校勘,准备重新出版。唐先生欣然应允,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劳动,于1959年6月基本完成了这一工作。
依照唐先生的建议,中华书局又指定王仲闻</a>等对全稿进行订补复核,作了必要的增修。这道工序完成后,又由唐先生通读定稿。这样反复加工,使得此书的质量比旧版极大地提高了。1965年6月,洋洋五大册的《全宋词》修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新版增补作者260余人,词作1400余首(不计残篇)。除删去旧稿中经考定是唐五代、金元明词人的作品和其他伪作外,全书共录入作者1330余人,词作19900余首,残篇530余首。另外,在体例上,重新考定词人行实和改写小传;调整原来的编排方式,一以作者为经,以时代先后为序;增加了若干附录,特别是在书末附作者索引,以便查检。凡此种种,使得这部宏伟的著作面貌全新,成了目前较完备的宋词资料书。
这里需要指出,《全宋词》虽然主要是唐先生的成果,但与其他学者的大力协助也是分不开的。在几十年的编纂和修订过程中,唐先生的同学赵万里、卢冀野、任中敏,词友龙沐勋、赵尊岳、夏承焘、王仲闻等都对之有所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仲闻。他是王国维</a>的次子,学问渊博,尤精诗词。唐先生改编旧稿的过程中,王仲闻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把自己所作的宋词长编无私地借给唐先生参考。以后他受任为唐先生修订加工《全宋词》,六年辛苦,全力以赴,为提高《全宋词》的质量作出了贡献。唐先生多次在一些场合(包括回忆文章)中提到了他的贡献。这充分体现了唐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全宋词》修订本虽已出版多年,但年登大耋的唐先生仍孜孜不倦地搜集材料,不断地对此书进行增补和修订。在1980年12月的重印本中,唐先生又把这些新成果以《订补续记》的形式附于书后。这个《续记》除纠正了若干错误外,又增补了28首新发现的佚词。当代也有其他学者从事宋词辑佚工作。近年孔凡礼从北京图书馆藏的珍贵典籍《诗渊》中辑得《全宋词》编者未及见的佚词四百多首,编成《全宋词补辑》一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可以预期,在《全宋词》的编纂者及其后任者们的继续努力下,宋词这笔珍贵遗产的发掘整理工作将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晖芳气而不可掩者也。近世以小慧侧艳为词,致斯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生,未窥宋贤门径,何论堂奥!未闻有人焉,以神明与古会,而抉择其至精,为来学周行之示也。村兹选,倚声者宜人置一编矣。
中元甲子燕九日临桂况周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