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3个月前 作者: 朱自清
苏轼</a>,字子瞻,一字和仲,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调福昌主簿。对制策,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入判登闻鼓院。召试,直史馆。丁父忧。熙宁二年(1069)还朝,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出判杭州,知密、徐、湖三州。以为诗谤讪,逮付台狱,谪黄州团练副使安置。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移常州。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寻除翰林学士,兼侍读。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召为翰林承旨。数月,知颍州、扬州。复召为兵部尚书</a>,兼侍读。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初,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又贬琼州别驾,居儋耳。徽宗立,移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苏诗编注集成》:《却扫编</a>》曰:“立外州府观,旧惟西京崇福宫等,皆有提举管勾官。熙宁初,始诏杭州洞宵宫、成都玉局观等皆置。又增判三京留司、御史台、国子监员。盖以优士大夫之老疾不任职者,而王安石</a>亦欲以寘异议之人也。”予按宫观起于艺祖,其义乃补称京之所不逮者,故于其中设神御殿。因设提举、管勾、监丞事等官,安石纷纷妄设。乱其祖制,不通可笑。(《识余》四)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年六十六。南渡后,赠太师,谥文忠。以上据《宋史</a>》本传子瞻诗气象宏阔,铺叙宛转,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然用事太多,不免失之丰缛。虽其学问所溢,要亦洗削之功未尽也。而世之訾宋诗者,独于子瞻不敢轻议,以其胸中有万卷书耳。不知子瞻所重不在此也。加之,梅溪之注,斗钉其间,则子瞻之精神反为所掩。故读苏诗者,汰梅溪之注,并汰其过于丰缛者,然后有真苏诗也。
子瞻,仁宗景祐三年丙子(1036)十二月十九日乙卯时生于眉山。《宋史》本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a>、陆贽</a>书。既而读《庄子</a>》,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又: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a>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a>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a>》对议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又: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又: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又: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託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为当路者沮之。遂手札移轼汝州。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轼未至汝,上书自言饥寒,有田在常,愿得居之。朝奏,夕报可。
又: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又: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又:一时文人如黄庭坚</a>、晁补之</a>、秦观</a>、张耒</a>、陈师道</a>,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又: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又: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孝宗寘其文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孔氏谈苑</a>》:苏轼以吟诗有讥讪,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台差官追取。是时,李定为中书丞,对人叹息,以为人才难得,求一可使逮轼者,少有如意。于是太常博士皇甫僎(亦作遵。王文诰云:“僎”、“遵”通。)被遣以往。僎携一子二台卒,倍道疾驰。驸马都尉王诜,与子瞻游厚,密遣人报苏辙</a>。辙时为南京幕官,乃亟走价往湖州报轼。而僎行如飞不可及。至润州,适以子病求医,留半日。故所遣人得先之。僎至之日,轼在告,祖无颇权州事。僎径入州解,具鞾袍、秉笏立庭下;二台卒夹侍,白衣青巾,顾盼狞恶。人心汹汹不可测。轼恐,不敢出,乃谋之无颇。无颇云:“事至于此,无可奈何,须出见之。”轼议所以服;自以为得罪,不可以朝服。无颇云:“未知罪名,当以朝服见也。”轼亦具鞾袍,秉笏立庭下。无颇与职官皆小帻立轼后。二卒怀台牒,拄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语。人心益疑惧。轼曰:“轼自来殛恼朝廷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辞,乞归与家人诀别。”僎始肯言曰:“不至如此。”无颇乃前曰:“太博必有被受文字?”僎问:“谁何?”无颇曰:“无颇是权州。”僎乃以台牒授之。及开视之,只是寻常追摄行遣耳。僎促轼行;二狱卒就扎之。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此事无颇目击也。
又:皇甫僎之追取苏轼也,乞逐夜所至,送所司寄禁。上不许,以为只是根究吟诗事,不消如此。其始弹劾之峻,追取之暴,人皆为轼忧之;至是,乃知轼必不死也。
《珊瑚钩诗话</a>》:东坡死,李方叔诔之曰:“道大不容,才高为累。皇天后土,知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豪之气。”可谓简而当矣。
《诗集》自注:仆顷以诗得罪。有诗移杭取境内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谓之“诗帐”。(周必大</a>《二老堂诗话</a>》:元丰己未(1079)东坡坐作诗讪谤,赴御史狱。当时所供诗案,今已印行,所谓《乌台诗案</a>》是也。)
《明道杂志</a>》:苏惠州尝以作诗下狱。自黄州再起,遂编历侍从。而作诗每为不知者咀味,以为有讥讪,而实不然也。出守钱塘,来别潞公,公曰:“愿君至杭少作诗,恐为不相喜者诬谤。”再三言之。临别上马。笑曰:“若还‘兴也’,便有‘笺云’。”时有吴处厚</a>者,取蔡安州诗作注,安州遂遇祸。故有“笺云”之戏。
《舆地广记</a>》:东坡谪惠州,有诗云,“为报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诗传京师。章子厚曰:“苏子瞻尚尔快活?”乃贬昌化。
《瑞桂堂暇录》:东坡自海外归,人问其迁谪艰苦。东坡曰:“此骨相所招。小时入京师,有相者云:‘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异日文章虽当知名,然有迁徙不测之祸。’今悉符其语。”
《坡仙集》三十七:苏子瞻谪儋州,人以儋与瞻字相近也;子由谪雷州,人以雷字下有田字也;黄鲁直谪宜州,人以宜字类直字也:此章子厚呆谑之意。当时有术士曰:“‘儋’从立人,子瞻其尚能北归乎?‘雷’字‘雨’在‘田’上,承天之泽也,子由其未艾乎?‘宜’似‘直’字,有盖棺之意,鲁直其不返乎?”
《韵府》引志林: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今亦能饮三蕉叶矣。
《全集》六十八:《题子明诗后》略同。鲁直跋谓:“往与东坡饮,一人家不能一大觥醉眠矣。”
《坡仙集》三十四:自谓“饮一盏而醉”。
《东皋杂录》:东坡多雅谑。
《晁氏客语</a>》:东坡好戏谑,语言或稍过,范淳夫必戒之。东坡每与人戏,必曰:“勿令范十三知!”
《铁围山丛谈</a>》:东坡公元祐时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殆遍也。独于司马温公不敢有所重轻。一日,相与共论免役差役利害,偶不合。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
《悦生随钞》:东坡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子由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子由监筠州酒税,子瞻尝就见之。子由戒以口舌之祸。及饯之郊外,不交一谈,唯指口以示之。(《蓼花洲闲录》同)
张表臣</a>《珊瑚钩诗话》一:东坡先生,人有尺寸之长,琐屑之文,虽非其徒,骤加奖借。如仲殊之曲,惠聪之琴,皆咨嗟叹美,如恐不及。至于士大夫之善,又可知也。观其措意,盖将揽天下之英才,提拂诱掖,教载成就之耳。
《茶余客话</a>》:东坡生平不耽女色,而亦与妓游。凡待过客,非其人,则盛女妓;丝竹之声,终日不辍。有数日不接一谈。而过客私谓待己之厚。有佳客至,则屏妓衔杯,坐谈累夕。
《王直方</a>诗话</a>》:东坡平日最爱乐天之为人。故其诗云:“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又云:“吾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又云:“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又云:“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春渚纪闻</a>》:晁丈无咎言:“苏公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卒之学成而已。”
又:秦少章言:“公观书,夜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然自出诏狱之后,不复观一字矣。”
《老学庵笔记</a>》:东坡在岭海间,最喜读陶澜明、柳子厚二集,谓之“南迁二友”。
《春渚纪闻》:先生尝谓刘景文曰:“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宋史》本传: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坡仙集》三十四:坡少年有诗云:“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晚谪惠州复有一联云:“春江有佳句,我醉随渺莽。”
《书黄子思</a>诗集后》: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固已至矣。而李太白</a>、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资,凌跨百代,古之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子厚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诗颂》: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更无交涉。
《臞翁诗评》: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
元好问</a>《论诗绝句》: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后山诗话</a>》:苏诗始学刘禹锡</a>,故多怨刺;学不可不谨也。晚学太白,至其得意,则似之矣。然失于粗,以其得之易也。
《二老堂诗话》:苏文忠公诗,初若豪迈天成,其实关键甚密。
《刘后村诗话</a>》:坡诗略如昌黎,有汗漫者,有谨严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閤,千变万态。盖自以其气魄力量为之,然非本色也。
《瓯北诗话</a>》: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二老堂诗话》:苏文忠公诗文,少重复者。惟“人生如寄耳”十数处用,虽和陶诗亦及之。盖有感于斯言。此句本起魏文帝</a>乐府,厥后《高僧传》、《王羲之</a>与支道林书》祖其语尔。
《朝野杂记》:孝宗在寒翠堂尝曰:“东坡以风月为无尽藏,信哉!”
《?溪诗话</a>》:子建称孔北海文章多杂以嘲戏。子美亦效俳谐体,退之亦有“寄诗杂诙俳”,不独文举为然。自东方生而下,祢处士,张长史,颜延年辈,往往多滑稽语。大体材力豪迈有余,而用之不尽,自然如此。韩诗:“浊醪沸入口,口角如衔箝。”“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初食不下喉,近亦能稍稍。”皆谑语也。坡集类此不可胜数,皆斡旋其章而弄之。信恢刃有余,与血指汗颜者异矣。
杨时</a>《龟山语录》卷二: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如子瞻诗多于讥玩,殊无恻怛爱君之意。
朱弁</a>《风月堂诗话</a>》:参寥与客评诗。客曰:“世间故实小说,有可以入诗者,有不可以入诗者。惟东坡全不拣择,入手便用。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其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处。”参寥曰:“老坡牙颊间别有一副炉鞲也,他人岂可学耶!”
王十朋</a>注苏诗序</a>:东坡先生之英才绝识,卓冠一世。平生斟酌经诗,贯穿子史,下至小说杂记,佛经道书,古诗方言,莫不毕究。故虽天地之造化,古今之兴替,风俗之消长,与夫山川草木禽兽、鳞介昆虫之属,亦皆洞其机而贯其妙。积而为胸中之文,不啻如长江大河、汪洋閎肆,变化万状。则凡波澜于一吟一咏之间者,讵可以一二人之学而窥其涯涘哉?
《陵阳室中语》:子瞻作诗,长于譬喻。如《和子由》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守岁》诗云:“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皆累数句也。如一联中,即“少年辛苦真食蓼,老境清闲如啖蔗”;如一句,即“雪里波稜如铁甲”之类,不可胜纪也。
《诗话》:吕丞相跋《杜子美年谱》云:“考其辞力,少而锐,壮而肆,老而严,非妙于文章,不足以至此。”余观东坡自南迁以后诗,全类子美夔州以后诗,正所谓‘老而严’者也。子由云:“东坡谪居儋耳,独善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鲁直亦云:“东坡岭外文字,读之使人耳目聪明,如清风自外来也。”观二公之言如此,则余非过论矣。(《玉屑》十七引)
《彦周诗话</a>》:东坡海南诗,荆公钟山诗,超然迈伦,能追李、杜、陶、谢。
《昭昧詹言》十二:坡公之诗,每于终篇之外,恒有远境,匪人所测。于篇中又各有不测之远境,其一段忽从天外插来,为寻常胸臆中所无有。不似山谷,仅能句上求远也。
《诗人玉屑</a>》云:前人文章各自一种句法。“秋水今几竿”之类,自是东坡句法。“夏扇日在摇”,此(黄)鲁直句法也。
《漫叟诗话</a>》云:东坡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
《庚溪诗话</a>》:崇宁、大观间,蔡京当国,禁苏轼文辞墨迹而毁之。政和间,互弛其禁,求轼墨迹甚锐。一时士大夫从风而靡。光尧尽复轼官职。今上尤爱其文。乾道初,梁叔子任掖垣,兼讲席。一日宿直,召对。上因问曰:“近有赵夔等注轼诗甚详,卿见之否?”命内侍取以示之。乾道末,上遂为轼御制文集序赞,命有司与诗集同刊之。
《清波杂志</a>》: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风月堂诗话》略同)
《老学庵笔记》: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甚。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王文诰《诸家杂缀酌存》:黄山谷云:“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又云:“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摹古人,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又云:“东坡先生尝自比于颜鲁公。以余考之,截长补短,两公皆一代伟人也。至于行、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
又云:“古来以文章名重天下,例不工书。所以子瞻翰墨,尤为世人所重。今日市人持之以得善价;百余年后,想见其风流余韵,当万金购藏耳。”
《侯鲭录</a>》:(黄)鲁直戏东坡曰:“昔王右军字为换鹅书,韩宗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于殿帅姚麟许换羊肉十数斤,可名二丈书为换羊书矣。”坡大笑。一日,公在翰苑</a>,以圣节制撰纷冗,宗儒日作数简,以图报书;使人立庭下督索甚急。公笑谓曰:“传语本官,今日断屠!”
《韵语阳秋</a>》五:叔党跋公书云:“吾先君子岂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态,而端乎章甫</a>,若有不可犯之色。少年喜二王书,晚乃喜颜平原,故时有二家风气。俗手不知,妄谓学徐浩,陋矣!”
《困学纪闻</a>》:苏公之门,有客四人。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则长公之客也,张文潜则少公之客也。文潜诗云:“长公波涛万顷陂,少公巉秀千寻麓。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峭峭霜中竹。秦文倩丽舒桃李,晁论峥嵘走珠玉。”可以见一时文献之盛。
梁同书《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序》:公全盛时,黄山谷、陈无己、潘邠老、苏养直(庠)、韩子苍诸门人子弟,于诗已有撰述。其后赵尧卿(夔)、次公(彦材)、李德载、程季长诸人踵起,遂有四注、五注、八注、十注之作。而张南轩安国(孝祥)、吕伯恭(祖谦)、胡邦衡(铨)之流,皆有论著。至王龟龄(十朋)类聚一册,盖已几及百家矣。百家注失次,则施、顾注编之。施、顾注残佚,则查注补之,冯注合百家参之。
韩崶《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序》:苏之有注,自永嘉王氏分类始,而以吴兴施氏(施元之,字德初。其子宿,字武子。)吴郡顾氏(顾禧,字景繁。)编年为正。然自元、明以来,宋刻散阙不全。至我朝,商邱宋氏(宋荦</a>,字牧仲。)购之,毗陵邵氏(邵长蘅,字子湘。)补之,而后复行于世。嗣是海宁查氏(查慎行</a>,字夏重。)得其影钞本,大兴翁氏(翁方纲</a>,字覃溪。)得其宋刻本,桐乡冯氏(冯应榴,字星实。)亦见翁所藏本,皆有补注,各抒所得,不肯雷同剿说。其意或在夸多斗靡,揜驾前人;而问津苏海,不无派别。然是非损益,世固有定评也。予友王君见大,以武林名宿,宦学粤东。萃经撷史,下逮百家,亦既发为文词,取重当世。而于长公经世之学,尤所笃信。以为唐有李长源(泌)、陆敬舆,宋惟长公,不再睹矣。因尽通其所为文,复由文以通诗,遂有是编之作。计古今体诗四十五卷,帖子口号词一卷。诗之外创为《总案》,遴长公前后集,制、札、书、状、序、传、铭、记、词、赋、论、说,悉纳入之;事或未备,则佐以老苏、子由、叔党诸集,而系以诗之应入案者,合为编年。自长公始生,至于北归,综六十六年事,都为一通,厘为四十五案,以弁卷首;而分编之诗,汇收之注,咸于是取则焉。其立意也,不挠理解,不遏前功。诸注班论,惟归于是,苟有胶舛,虽子由明文,史家载笔,亦必劻正。其偏扬偏抑,委过谢过,矫驳矫眩之习,终是编不蹈一辞。
岁暮寄子由三首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合注,此数语本于周处</a>《风土记》。】余官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寄子由①
馈 岁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富人事华靡,采绣光翻痤。贫者馈不能,微挚出舂磨②。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倡无人和。官居四句,《诗评》中“入情”。纪昀</a>曰:“查初白谓归思自在言外。”
别 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③。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④,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复顾,还君老与衰。
守 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⑤。修鳞已半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⑥,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⑦。坐久灯烬落⑧,起看北斗斜。纪昀曰:“十字真景。”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⑨。
① 《总案》四:嘉祐七年壬寅(1062),公为凤翔府签判,年二十七。十二月,公以岁暮思归不得,有怀子由,寄《馈岁》、《别岁》、《守岁》诸诗。子由时留京师。
② 王注:次公曰:“微挚,微尠之操挚也。”在官韵注,挚训握持。盖《周礼</a>》“各以其贵宝为挚”是已。查注:“挚”与“贽”同。《曲礼》作“挚”。
③ 又:白居易</a>诗:“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古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李太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又:“东流不作西归水。”
④ 又:《列子</a>·杨朱篇》:“舜、禹、周、孔,彼四圣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谢灵运诗:“且尽一日娱”,韩退之诗:“无念百年,聊乐一日。”
⑤ 查注:李商隐</a>《樊南甲集》:“赴壑而一去无返。”
⑥ 王注:《晋书</a>·贾后传》:“后曰:‘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
⑦ 合注:《后汉书</a>·祢衡传》注:“捶及挝,并击鼓杖也。”
⑧ 又:郑谷诗:“静灯微落烬。”
⑨ 王注:子仁曰:“白乐天诗:‘犹有夸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
纪昀曰:“三首俱谨严有格。”
又:此首(别岁)气息特古。
王文诰曰:“(守岁)通幅矫健。”
《栾城集</a>》卷一有《次韵子瞻记岁暮乡俗三首》。
和子由踏青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歌鼓惊山草木动,簟瓢散野乌鸢驯。阮籍</a>诗:“捐身弃中野,乌鸢为患害。”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宜蚕使汝茧如甕②,宜畜使汝羊如麕。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③。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① 《总案》曰:嘉祐八年癸卯(1063),公年二十八。正月,和子由《踏青》、《蚕市》二诗。
王注:次公曰:“子由《踏青诗叙》云:‘眉之东门十数里,有山曰蟆颐。山上有亭榭松竹,山下临大江。每正月人日,士女相与游嬉饮酒于其上,谓之踏青也。’”
王文诰曰:《栾城集》题作《记岁首乡俗》二首,故诗从岁首起;此意并该后篇也。
② 王注:尧卿曰:“《太平广记</a>》:园客者,济阴人。尝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服食其实。忽有五色蛾集香草上,客收而荐之以布,生华蚕焉。至蚕出时,有一女自来助客养蚕,亦以香草饲之。得茧百二十头。茧大如瓮。每一茧繰六七日乃尽。繰讫俱去。”
③ 王注:赵抃《成都古今记》:“三月三日,太守出北门,宴学射山。盖张伯子以是日上升,即此地也。男觋女巫会于此,写符篆以鬻人,云:‘宜田蚕,辟灾疫。’佩者戴者信以为然。”
纪昀曰:首尾两截,渺不相属,不喻其故。
《宋诗菁华录》:不甚高妙景物,大名家能写得恰如分际;小名家则非雅事不肯落笔矣。
苏辙《记岁首乡俗寄子赡》二首,《踏青》云: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桥波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舟池鸭舌生。山下鉼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纓。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后醉从横。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栾城集》一)
戏子由
宛邱先生长如丘②。《集三十四》:《次韵赵景貺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云:“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集》四十一。《夜梦》:“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宛邱举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③。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从饱死笑方朔④,肯为雨立求秦优⑤。眼前勃蹊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⑥。读书万卷不读律⑦,致君尧舜知无术⑧。劝农冠盖闹如云⑨,送老盐荠甘似蜜⑩。门前万事不挂眼⑾,头虽长低气不屈。余杭别驾无功劳⑿,画堂五丈容旂旄⒀。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⒁。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文章小技安足程⒂,先生别驾旧齐名。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① 《总案》六:熙宁二年己酉(1069),公年三十四。二月,还朝注官,仍居南园。王安石已专政。素恶公议论异己,仍以殿中丞直史馆,抑置官告院。而以子由为制置三司条例之属。熙宁三年庚戌(1070),公年三十五。二月,子由力诋新法,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解之。会张方平</a>知陈州,辟为学官以去。
又七:熙宁四年辛亥(1071),公年三十六。正月,安石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二月,上神宗书。三月,再上神宗书。六月,以太常博士直史馆、通判杭州。七月出都,赴陈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居于北厅。沈立为杭州守。时方行青苗、免役、市易,浙西兼行水利、盐法,地方骚然。公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使者所至,发摘官吏。公以学官无吏责,作《戏子由》诗。
② 施注:郑玄</a>注《礼记</a>》云:“先生,老人教学者。故弟子于师皆称之。”
又《史记</a>·孔子</a>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③ 王注:唐进士张彖,志气高大,未尝低折于人。尝曰:“大丈夫有凌霄盖世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遁于嵩山。
④ 又:《前汉·东方朔</a>传》: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尚遁“侏儒长三尺余,臣朔长九尺余”之语。)
⑤ 施注:《史记·滑稽传》:“优旃善为笑言。泰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衰之。居有顷,殿上上寿。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⑥ 施注:《庄子·外物篇》:“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蹊。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勃蹊,反戾也。)
⑦ 王注:《南史</a>》:“梁元帝</a>之败,尽焚图书,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唐沈全交《嘲诮词》:“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
⑧ 施注:杜子美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韩退之诗:“致君岂无术?自进诚独难。”
⑨ 王注:班固</a>《西都赋》:“冠盖如云。”
⑩ 又:韩退之《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韲暮盐。”
施注:杜子美诗:“送老白云边。”
⑾ 王注:韩退之诗:“吾老嗜读书,余事不挂眼。”
⑿ 施注:《晋书·职官志》:“州置刺史,别驾,治中,从事。”
⒀ 又《史记·秦始皇</a>本纪》:作前殿阿房,上可以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
⒁ 合注:韩退之诗:“疲氓坠将拯。”
《总案》七:《上文侍中论</a>榷盐书》云:“轼在余杭时见两浙之民以犯盐得罪者,一岁至万七千人,而莫能止。”又《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云:“轼在钱塘,每执笔断犯盐者,未尝不流涕也。”是时盐法极峻。穷民犯盐,例皆徒配。
⒂ 施注:杜子美贻柳少府诗:“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吕氏春秋</a>》:“后世以为法程。”《文选</a>·陆佐公新漏刻铭》:“为世作程。”
又《乌台诗案》:“任从饱死”二句,意取《东方朔传》及《滑稽传》,言弟辙家贫官卑,而身材长大,所以比东方朔,陛楯郎;而以当今进用之人,比侏儒优旃也。“读书万卷”二句,是时朝廷新兴律学,轼意非之,以为法律不足以致君于尧、舜,今时又专用法律而忘诗书。故言我读万卷书,不读法律,盖闻法律之中,无致君尧、舜之术也。“劝农冠盖”二语,以讥讽朝廷新开提举官,所至苟细生事,发谪官吏,惟学官无吏责也。“平生所惭”二句,以讥讽朝廷盐法太急也。“道逢阳虎”二句,是时张靓、俞希旦作监司,意不喜其为人,然不敢与争议,故毁诋之为阳虎也。
纪昀曰:何至以孔子自比!即以诗论,亦无此理;无论贾祸也。
子由《次韵子赡见寄》:我将西归老故丘,长江欲济无行舟。宦游已如马受轭,衰病拟学龟藏头。三年学舍百不与,糜费廪粟常惭羞。矫时自信力不足,从政敢谓学已优!闭门却扫谁与语!昼梦时作钧天游。自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众人奔走我独闲,何异端居割蜂蜜!怀安已久心自知,弹劾未至理先屈。余杭军府百事劳,经年未见持干旄。贾生作傅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烦刑弊法非公耻,怒马奔车忌鞭箠。藐藐何自听谆谆,谔谔未必贤唯唯。求田问舍古所非,荒畦弊宅今余几?出从王事当有程,去须膰内嫌无名。扫除百忧唯有酒,未退聊取身心轻。
和子由木山引水
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去国尚能三犊载,汲泉何爱一夫忙。崎岖好事人应笑,冷淡为欢意自长。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① 《总案》二:嘉祐六年辛丑(1061),公年二十六。于宜秋门内得南园,奉宫师徙居其中。宫师以木山三峰置庭前,凿池引水,约任孜与其弟伋来同游饮。老泉全集答二任诗云:“庭前三小山,本是山中楂;堂前凿方池,寒泉照谽谺。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又五: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公年二十九。十二月,和子由《木山引水》。老泉全集,《木假山记》云: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无阿附意。吁,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次首云:千年古木卧无梢,浪卷沙翻去似瓢。几度过秋生藓晕,至今流润应江潮。泫然疑有蛟龙吐,断处人言霹雳焦。材大古来难适用,不须郁郁慕山苗。
苏辙《木山引水》: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瀰瀰涨海潮。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栾城集》二)
梅圣俞赋诗云:空山枯楠大蔽牛,霹雳夜落鱼凫洲。鱼凫水射几千秋,蠹肌烂髓沙荡流。苏子见之惊且喜,买于溪叟凭貂裘。
《木山》并叙:吾先君子尝蓄木山三峰,且为之记与诗。上人梅二丈圣俞见而赋之。今三十年矣。而犹子千乘又得五峰益奇。因次圣俞韵,使并刻之其侧。(《集》三十)
和子由论书</a>
一题作“次韵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②。貌妍容有颦③,璧美何妨椭④。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缪被旁人裹。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幺⑤。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⑥。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伙⑦。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⑧。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⑨。钟张忽已远⑩,此语与时左。《诗评》中:“苟能”二句,直足以文为诗,何意不达。“端庄”二句,读此十字,知少陵“瘦硬”未是定评。裹字叶未稳。“吾闻”四句,所谓宁拙毋巧。
① 《总案》五: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公年二十九。时夏人大举犯边,公方有转饷之役。复观德于射圃,和子由《善射》诗。复以岐阳十五碑寄之,并和子由论书。
② 王注:尧卿曰:“鲁直常谓东坡心通,得于翰墨之外。”合注:何焯</a>曰:“张怀瓘</a>云:‘古之名手,但能其事,不能言其意。今仆虽不能其事,而辄言其意’,公用以发端。”
③ 邵注:《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臏其里。”
④ 王注:次公曰“《尔雅</a>》:‘㲣,小而椭。’注:‘即小贝。’椭谓狭而长。”
⑤ 邵注:班彪《王命论》:“幺麽不及数子。”注:“细小曰麽。”
⑥ 自注:官箭十二把,吾能十一把箭耳。合注:《考工记》:“妢胡之笴。”
⑦ 王注:《前汉书</a>·陈涉传》:“客曰:‘伙!涉之为王沈沈者!’注:‘楚人谓多为伙。’”合注:《后汉书</a>·马融</a>传》:“郑君博而不精。”
⑧ 查注:《长公外纪》:“赵子固云:‘徐会稽之浊在跛偃,李北海之浊在欹斜。’”
⑨ 王注:尧卿曰:“嵬騀,不安帖貌。”《说文》谓马摇头曰“騀”。
⑩ 又:程縯曰:“钟繇</a>、张芝也。”查注: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
《诸家杂缀酌存》:黄山谷云:“东坡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此确论也。”
又:魏了翁</a>题跋云:“文忠公自谓作大字不如小字,虽亦有之;然其英姿杰气,有非笔墨所能管摄者,则无问大小,一也。”
苏辙《子赡寄云岐阳十五碑》: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欧阳弱而立,商隐瘦且椭;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九成刻贤俊,磊落杂幺麽。英公与裹、鄂,戈戟闻自荷。何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伙。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惰。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逾年学举足,渐亦成駊騀。古人有遗迹,䈕短不及鏁。愿从兄发之,洗砚处兄左。(《栾城集》一)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常思逐马军。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集》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③。卷地狂风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④。《南濠诗话</a>》:“望湖亭有石刻第一首,翻作堆。”
放生鱼鳖逐人来⑤,无主荷花到处开⑥。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⑦。
乌菱白芡不论钱⑧,乱系青菰裹绿盘⑨。忽忆尝新会灵观⑩,滞留江海得加餐⑾。
献花游女木兰桡⑿,细雨斜风湿翠翘⒀。无限芳洲生杜若⒁,吴儿不识楚词招⒂。
未成小隐聊中隐⒃,可得长闲胜暂闲⒄。首二句实复。我本无家更安往⒅,故乡无此好潮山。
① 《总案》七:熙宁五年壬子(1072),公年三十七,在杭州通判任。六月二十七日,登望湖楼,醉中作诗。
王注:洪朋</a>曰:“《图经》:望湖楼一名看经楼;(太祖)乾德七年(969),忠懿王钱氏建,去钱塘一里。”查注:《西湖游览志</a>》:“楼在昭庆寺前,一名先德楼。”
② 施注:杜子美《茅屋歌》:“俄顷风定云墨色。”
③ 又:白乐天《悟真寺诗》:“赤日闲白云。”又《三游洞序》:“水石相薄,跳珠溅玉。”
④ 施注:柳子厚《别宗一》诗:“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李贺</a>《贝宫夫人》诗:“空光帖妥水如天。”
⑤ 王注:张栻</a>曰:“(真宗)天禧四年(1020),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a>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
⑥ 又:杜子美诗:“桃花一簇开无主。”
⑦ 施注:李太白《月下独酌》诗:“我歌月徘徊。”
⑧ 又:杜子美《峡隘》诗:“朱桔不论钱。”查注:咸淳《临安志》:“菱初生,嫩者名沙角,硬者名锟饨。湖中生如栗样者,极鲜。鸡头古名芡,又名鸡壅。今钱塘之梁渚、泓头,仁和之藕湖、临平湖,所产特佳;西湖尤胜。可筛为粉。”
⑨ 王注:韩退之诗:“平池散芡盘。”合注:刘禹锡诗:“青菰寒菽非适口。”
⑩ 施注:欧阳文忠公《食鸡头》诗:“凝祥池锁会灵园。”注云:“京师卖五岳观鸡头最佳。”查注:《汴京遗迹志</a>》:“会灵观在南薰门外,宋(真宗)祥符五年(1012)建。初名五岳观,观成,赐名‘会灵’。南有奉灵园,东有凝祥池。
⑾ 又《史记·太史公自序》:留滞周南。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上有加餐饭,下有长相忆。
⑿ 又:任昉</a>《述异记</a>》:“木兰川在寻阳江中七里州中,有鲁班</a>刻木兰为舟,至今犹在。”唐皇甫冉</a>《润舟南郭》诗:“萦回枫叶岸,留滞木兰桡。”
⒀ 又:张志和</a>《渔父词》:“青箬笠,绿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刘禹锡《武陵书怀》诗:“拾羽翠翘翻。”合注:《七启》:“扬翠羽之双翘。”李义山诗:“我为分行近翠翘。”皆言首饰也。
⒁ 王注:屈原</a>《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遁斋闲览》云:“杜若,山姜也。”
⒂ 施注:杜子美诗:“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a>》招。”
⒃ 王注:王康琚《反招隐》诗:“大隐隐朝市,小隐隐薮泽。”施注:白乐天《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邱樊。邱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⒄ 施注:白乐天《和裴相闲行》诗:“偷闲意味胜长闲。”查注:韩退之诗,“尽瘁年将久,公今始暂闲。”
⒅ 施注:杜子美《陪郑八丈南史饮》诗:“此身那得更无家。”
张道南《苏亭诗话》十六:纪昀云:“五首皆不失风调,(其四)更饶情致。”
王文诰按:随手拈出,皆得西湖之神,可谓天才。(王本上有《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七古。)
《宋诗菁华录》选第二第五二首。
《栾城集》四有《次韵子赡望湖楼上五绝》。
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拾薪煮药怜僧病②,扫地烧香净客魂③。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年来渐识幽居味,《临安志》“幽”作“闲”思与高人对榻论④。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乞食远村真为饱⑤,无言对客本非禅。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遥想后身穷贾岛</a>,夜寒应耸作诗肩⑥。
① 《总案》八:熙宁五年壬子(1072)十月,公赴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寄怀北山清顺。
王本前有《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查注:咸淳《临安志》:“仁和县有汤村镇市。”又云:“前沙河在菜市门外太平桥外沙河北水陆寺前入港。河通汤镇赭山岩门盐场。东坡尝于此督役开河。”
查注:《冷斋夜话</a>》:“西湖僧清顺,字颐然,清苦多佳句。”荆公游湖上,爱之。东坡亦与游,多唱和。
《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僧清顺……同泛湖于北山》(集六)查注:《西湖志》:“自宝云山葛岭栖霞岭一带,统谓之北山。以其在西湖之北也。”
② 合注:《后汉书·承宫传》:“为诸生拾薪。”温庭筠</a>诗:“煮药石泉清。”
赵彦传《今体诗钞注略》二:补《乌台诗案》,卢秉提举盐事,开运河。轼言农事未休,而役夫千余人。故云:“盐事星火急,谁能卹农耕!”
③ 王注:潘大临曰:“《国史补》:‘韦应物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在焚香扫地而坐。’”
④ 合注:韦应物诗:“对榻过清夜。”
⑤ 邵注:晋陶渊明</a>有《乞食》诗。
⑥ 又《唐书》:贾岛字浪仙,初为浮屠,名无本。韩退之有《送无本归范阳》诗。
王注:韩退之诗《石鼎联句》序:“弥明袖手竦肩而高吟。”
纪昀曰:(次首)三四放平,愈有身分。
王文诰曰:题云“是日”,必当有此(次首五六)二句,方是真境。即“乞食”“无言”一联,语中有骨,并不平也。
《栾城集》四有《次韵子赡雨中督役夜宿水陆寺》二首。次首三四云:己因无食聊从仕,深处劳生不问禅。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朝曦迎客宴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盃当属水仙王③。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 《总案》九:熙宁六年癸丑(1073),公年三十八。正月二十一日,病后,陈襄</a>邀往城外寻春。有饷官法酒者;约陈襄移厨湖上。初晴复雨,山色空蒙,并记以诗。(《总案》八:熙宁五年,沈立除审官院以去。陈襄自陈州来代。)
② 王注:援曰:“唐王绩</a>作《醉乡记》。”
③ 查注:《西湖游览志余》:“水仙王庙在孤山南麓。”
④ 王注:《文选》谢玄晖诗:“空蒙如薄雾。”
《诗评》中:(水光二句)多少西湖诗被二语扫尽,何处着一毫脂粉颜色!
王文诰曰: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凡西湖诗,皆加意出色,变尽方法。然皆在《钱塘集》中。其后帅杭,劳心灾脤,已无复此种杰构;但云:“不见跳珠十五年”而已。
《宋诗菁华录》:(选次首)后二句遂为西湖定评。
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②,树头初日挂铜钲③。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④,煮芹烧笋饷春耕。
① 《总案》九:熙宁六年癸丑(1073)正月二十七日,行部富阳、新城。二月,早发新城。微雨初霁,道逢西崦饷耕,欣然有作。及亭午,策马溪边,山城在望。有“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句。时晁君成为令,盖美之也。
王注: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分富春西境置新城,号上县。皇朝仍之。距杭州之西南一百三十三里。
② 王注:韩退之诗:“晴云如擘絮。”杜牧</a>诗:“晴云似絮惹低空。”《汉书·周勃传》:“勃下廷尉,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晋灼曰:“《巴蜀异志》谓头上巾为冒絮。”查注:应劭</a>曰:“陌额絮也。”颜师古</a>曰:“冒,覆也。老人所以覆其头。”
③ 王注:次公曰:“铜钲,今所谓锣也。”
④ 又:次公曰:“杜子美有《赤谷西崦人家诗》。”
纪昀曰:起有神致。三四句恶,不必曲为之讳。
范成大</a>《新岭》诗云:“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钲上。”本此诗第四句。
本题共二首,其二云:“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栾城集》五有《次韵子瞻新城道中》,系次首和作。
山村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②,布谷何劳也劝耕③。
老翁七十自腰镰④,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⑤。
杖藜裹饭去匆匆⑥,过眼青钱转手空⑦。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⑧。
① 《总案》九:熙宁六年癸丑,二月,作《山村》诗。
② 王注:《汉书》:龚遂为北海太守,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卖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③ 又:次公曰:“布谷,鸟名,其声云然,俗云催耕鸟也。”查注:《乌台诗案》:“《山邨》第二首,言是时贩私盐者,多带刀杖,故取《前汉》龚遂事。意谓但将盐法宽平,令人不带刀剑,而买牛买犊,则自力耕,不劳劝督,以讥讽朝廷盐法太峻不便也。”
王文诰曰:本集《上文侍中论榷盐书》云:“轼在余杭时,奸民以兵杖护送,吏士不敢近者,常以数百人为辈。特不为他盗,故上下通知而不以闻耳。”可与《诗案》互证。
④ 查注:元结</a>诗:“老公七十自腰镰,将引儿孙行时稼。”合注:《古乐府》:“腰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⑤ 王注:《论语</a>》:“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查注:《乌台诗案》:“第三首,意言山中之人饥贫无食,虽老,犹自采笋蕨充饥。时盐法太峻,僻远之人,无盐食,动经数月。若古之圣人,则能闻韶忘味,山中小民,岂能食淡而乐乎!亦以讥盐法太峻也。”
王文诰曰:本集《上文侍中论榷盐书》云:“私贩罚重而官盐贵,则民之贫而懦者,或不食盐。往在浙中,见山谷之人有数月食无盐者。”。据此文,则诗为实录矣。
⑥ 王注:《庄子·让王篇》:“原宪藜杖,应门裹饭。”
⑦ 王文诰曰:公奏状:“每见散青苗钱,则县中酒库暴增;乡民有徒手而归者,可为流涕。”
⑧ 查注:《乌台诗案》:“第四首,意言百姓虽得青苗钱,立便于城中浮费使却。又言乡村之人,一年两度复秋税,又数度请纳和预买钱,今此更添青苗助役钱。因此庄家幼小子弟多在城市,不著次第,但学得城中语音而已。以讥讽朝廷新法青苗助役不便也。”
合注:子由诗云:“似恐田家忘帝力,多差使者出催耕。”又:“近来南海波尤恶,未许乘槎自在游”等句,亦系讥讽时政,而当时独免于指摘,岂有幸有不幸耶?
纪昀曰:语多露骨,不为佳作。
本题共五首,其一云:竹篱茅属趁谿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其五云: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不须更待飞鸢堕,方念平生马少游。
《栾城集》五有《次韵子瞻山村五绝》。
於潜女
青裙缟袂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②。
觰【觰角上张,一作觰用。】沙髩发丝穿柠③,蓬沓障前走风雨④。
老濞宫妆传父祖⑤,至今遗民悲故主。
苕溪杨柳初飞絮⑥,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⑦,不信姬姜有齐鲁⑧。
① 《总案》九:熙宁六年癸丑,三月,行部於潜,作《於潜女》诗。
② 王注:李太白诗:“屣上足如霜,不著雅头袜。”邵注:李太白诗:“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③ 王注:次公曰:“韩退之《月蚀》诗:‘赤鸟司南方,尾秃翅觰沙。’柠当作杼;字书柠同楮字耳,于‘丝穿’之下无义。杼,《说文》曰:‘机之持纬者。’‘丝穿杼’言鬓如丝之穿杼也。”(《苏亭诗话》五:《六书故》:“觰,角本大也。”俗谓披张为</a>觰沙。)
④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自注:於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
⑤ 王注:厚曰:(李德载)“老濞,吴王濞也。杜牧之诗:‘老濞即山铸,后庭千蛾眉。’此指吴越王钱氏也。”查注:《晋书·陆机</a>传》:“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耶?”杜子美诗:“塞上得阮生,迥继先父祖。”
⑥ 合注:《名胜志》:“苕溪源出天目山,东流临于潜界。”
⑦ 邵注:《旧唐书</a>》:“太宗大笑曰:‘人言魏徵</a>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⑧ 王注:程天祐曰:“齐女姜姓,鲁女姬姓。”
纪昀曰:老濞二句,横亘中间,殊无头绪。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②。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③。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狠。海门浸坤轴④,湖尾抱云巘⑤。葱葱城郭丽⑥,淡淡烟村远⑦。纷纷鸟雀去,一一渔樵返。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道人真古人,啸吟慕嵇阮⑧。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⑨。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我诗久不作,荒涩施鉏垦。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① 《总案》九:熙宁六年癸丑,游宝岩院,清顺新作垂云亭,记以诗。
王注:李錞</a>曰:“《杭州图经》:宝岩院,(唐明宗)天成二年(927)钱氏建。其亭馆有借竹轩,垂云亭;亭乃诗僧清顺作。”查注:《西湖游览志余》:“东坡一日游僧舍,壁间见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以清顺对。即日求得之,声名顿起。”(《志林》:祥符寺清顺闍黎,予诗友也。)咸淳《临安志》:“宝岩院旧名垂云,治平二年(1065)改额。僧清顺作垂云亭借竹轩。陈述</a>古《垂云亭》诗云:‘小亭巉绝出云间,万象升沉不得闲。莫怪诗翁头白早,时来向此写湖山。’”
② 王注:次公曰:“《左传</a>·哀公六年》:‘彼皆偃蹇’,盖傲慢不随之貌。”
邵注:《左传》注:“偃蹇,骄傲。”《楚辞·离骚》:“偃蹇”注:“高貌。”
③ 合注:《史记·吕不韦</a>传》:“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④ 王注:杜子美诗:“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合注:王昌龄诗:“残月生海门。”
⑤ 合注:陶宏景《许长史旧馆坛碑》:“通气云巘。”
⑥ 王注:《后汉光武纪论》:“苏伯阿望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⑦ 合注:“《高唐赋</a>》:‘溃淡淡而并入。’”
⑧ 王注:《晋书》:“周顗于王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耶?’”
⑨ 又《孟子</a>》注云:“捆犹叩㭬也。织屦欲使坚,故叩之也。”
纪昀曰:次句究是趁韵。(遁韵)置之韩集,不可复辨。力摹昌黎,而气机流走,仍是本色。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②。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③,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④。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⑤。老病自嗟诗力退⑥,空吟冰柱忆刘叉⑦。
① 《总案》十二:熙宁七年甲寅(1074)公年三十九。九月,告下,公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罢杭州通守任。十月,王安石为吕惠卿</a>所排。十一月三日,到密州任。十二月,雪后,用禁体书北台壁,并和韵。(《总案》十:熙宁六年,李师中自文登移守齐州,辟子由为掌书记。子由至齐州。)
《唐宋诗举要》六:张清源《云谷杂记</a>》三曰:“北台在密州之北,因城为台。马耳与常山在其南。东坡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请名之曰超然台。”《清一统志</a>》曰:“山东青州府,超然台,在诸城县北城上。”
② 又《世说新语</a>·言语篇》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下,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白乐天《对火玩雪诗》曰:“盈尺白盐寒。”
③ 又:子赡《超然台记》曰:“南望马耳、常山。”按:《水经</a>·潍水注》曰:“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大清一统志</a>》曰:“山东青州府: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五十里。”
④ 又:王注引李德载(厚)曰:“道经以项肩骨为玉楼,眼为银海,起粟谓冻起肉上为生粟。”又引赵彦材曰:“世传王荆公常诵先生此诗,叹云:‘苏子赡乃能使事至此。”时其婿蔡卞</a>曰:‘此句不过咏雪之状,妆楼台如玉楼,瀰漫万象若银海耳。’荆公哂焉,谓曰:‘此出道书也。’蔡卞曾不理会,于‘玉楼’何以谓之‘冻合’,而下三字云‘寒起粟’;于‘银海’何以谓之‘光摇’,而下三字云‘眩生花’乎?‘粟’字盖使赵飞燕(外传)‘虽寒体无轸粟’也。”方虚谷曰:“玉楼为肩,银海为眼,用道家语,然竟不知出道家何书。盖《黄庭》一种书,相传有此说。”纪(昀)曰:“此因玉楼、银海,太涉体物,故造为荆公此说,以周旋东坡。其实只是地如银海,台似玉楼耳,不必曲为之说也。”
⑤ 又:王注引宋正辅(援)曰:“雪宜麦而辟蝗,故为丰年之祥兆。蝗遗子于地。若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麦得雪则滋茂而成稔岁,此老农之也语。”《齐民要术</a>》二引氾胜之</a>书</a>曰:“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又曰:“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尔雅翼</a>》一曰:“麦比他谷独隔岁种,故号宿麦。”
⑥ 又:郑守愚《寄题方干处士诗》曰:“暮年诗力在。”
⑦ 又《新唐书</a>·刘叉传》(附《韩愈</a>传》)曰:“叉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卢仝、孟郊</a>右。”《韵语阳秋》三曰:“刘叉诗酷似玉川子。《冰柱》、《雪车》二诗,虽作语奇怪,然议论亦皆出于正也。”《冰柱诗》云:“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不为九江浪,徒能汩没天之涯。”《雪车诗》谓:“官家不知民餒寒,尽驱牛车盈道载屑玉。载载欲何之?秘藏深宫,以御炎酷。”如此等句,亦有补于时,与玉川《月蚀诗》稍相类。
《历代诗话</a>》五十八《示儿编</a>》:王晋之</a>与霍辨对谈,雪盈尺。王曰:“雪太深乎?”霍曰:“看北台、马耳果何如?”左右曰:“有两尖在。”坡盖用此。
纪昀曰:徒以窄韵得名,此禁体法。
王文诰曰:五更乃迟明之时,未应遽晓,而我方疑之;复因半夜寒声,渐悟为雪也。此乃以下句叫醒上句;其所以晓色之故,出落在下句也。诗之前半,但知雨作;余均架空,乃专为此二句地,须知前半不易着手也。合注谓上云“五更”,下云“半夜”,似倒,因从《七集》本及《梁溪漫志</a>》所载,作“半月”,以月影方半解。阑入“月”字,全局打散;无论半月无声,又与雨矛盾也。所谓“寒声”者,雪大而有声也,其根在“势转严”三字内。或恐混雨,特以“无风”二字为界。听去但若无风之雨,而所卧“衾裯如泼”,亦在严字生根。此禁体法也。读者往往不喜“堆盐”一联,纪晓岚</a>尤诋讥之。殊不知四句必要暗落“雪”字;非合前后联观之,不知其白战之妙也。
《唐宋诗举要》六:吴(闿生)曰:“(第一首三四)得雪之神。”又:“(第二首三四)清腴可爱。”
查注:按陆放翁云:“苏文忠公雪诗,用‘尖’、‘叉’二韵,王文公有次韵诗。议者谓非二公莫能为也。吕成叔乃顿和至百篇,字字工妙,无牵强凑泊之病。”据此,则“尖”、“叉”二韵,介甫当时皆有和章,今集中所载,止“叉”字韵六首耳。至吕成叔百篇,世无一传者。古人名作,湮没何可胜道,可发一叹?
子由次韵诗云:“麦苗出土正纤纤,春早寒官令尚严。雪复南山初半岭,风干东海尽成盐。来时瞬息平吞野,积久欹危欲败檐。强付酒樽判醉熟,更寻诗句斗新尖。”“点缀偏工乱鹄鸦,淹留亦解恼船车。乘春已觉矜余力,骋巧时能作细花。僵雁堕鸱谁得罪,败墙破屋若为家!天公爱物遥怜汝,应是门前守夜叉。”(《栾城集》五)(自注:是岁京师雪尤甚,乌鸢冻死如积。)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渔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王文诰曰:二诗语多托讽,明系答安石者,当为下年作。王注:尧卿曰:郑谷《雪诗》:“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簑归。”而段赞善小笔精微,摹为图画,先生常评此诗以为村舍学中语,然以其有实事,故引用之。)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台前日暧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集》十二)
《载酒园诗话</a>》:苏语(玉楼二语)不免粗豪之累。
《石林诗话</a>》:诗禁体物语,欧阳文忠公守汝阴,尝与客赋雪于聚星堂,举此令,往往(坐客)皆搁笔不能下。然此亦定法。若能者则出入纵横,何可拘碍?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非不去体物语,而气格如此其卑。苏子赡“冻合……生花”,超然飞动,何害其言玉楼、银海?韩退之两篇力欲去此弊,虽冥搜奇谲,亦不免有縞带银盃之句。杜子美“暗度南楼月,寒生北渚云”,初不避云月字。若“随风且开叶,带雨不成花”,则退之两篇,殆无以逾也。
游庐山次韵章传道
尘容已似服辕驹②,野性犹同纵壑鱼③。出入岩峦千仞表,较量筋力十年初④。虽无窈窕驱前马⑤,还有鸱夷挂后车⑥。莫笑吟诗淡生活⑦,当令阿买为君书⑧。
① 《总案》十三:熙宁八年乙卯(1075),公年四十。三月,游庐山,周揽庐敖洞、饮酒台、圣灯岩、三泉、障日峰诸胜,并有诗。
查注:陈沂</a>《山东志》:“庐山在诸城县东南四十五里。”
又:“章传道名传,闽人。”(《集》九)
王文诰曰:本集《超然台记》云:“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合注:朱存理</a>《铁网珊瑚》载此诗帖。首行云:“轼谨次传道先生游庐山高韵。”诗末又有“阅讫幸即付去人送公粥郎中,禹功太博,明叔教授,各乞一首。轼上。”
② 王注:《汉书·田蚡传》:“汉武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乃局促效辕下驹!’”
施注:《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抗尘容而走俗状。”
③ 又:《汉书·王褒传》,褒为《圣主得贤臣颂》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如巨鱼纵大壑”。
④ 又:韩退之赠郑兵曹诗:“樽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樽酒相逢十载后,我为壮夫君白首。”
⑤ 王十朋注:引次公曰:“窈窕驱前马。”言官妓引马。
施注:《仪礼</a>》有执烛前马。
⑥ 王十朋注:《诗》:“命彼后车。”
施注:《汉书·陈遵传》,扬雄</a>《酒箴》:“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托于属车。”
⑦ 王十朋注:《全唐诗</a>话》:裴令公居守东洛,夜宴半酣,公索句。元、白有德色。公为破题。次至杨汝士,曰:“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白知不能加,遽裂之,曰:“笙歌鼎沸,勿作冷淡生活。”
⑧ 又:韩退之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尧卿曰:“或问黄鲁直,阿买是退之何人?”鲁直云:“退之侄也。”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②。
① 《总案》二十六:元丰八年乙丑(1085),公年五十。十月二十日告下,以礼部郎中(自登州)召还。十二月抵京师,至礼部郎中任。告下,迁起居舍人。
施注:《图画见闻志</a>》:“建阳僧(慧)惠崇尤工小景。善为寒汀(江)远渚,潇洒虚旷之家,人所难到。”
查注:《集绘宝鉴》:“建阳僧惠崇工画鹅、雁、鹭鸶。欧阳公以为九僧之一也。”
合注:《宋诗纪事</a>》:“惠崇,淮南人。”(《举要》八:崔星实曰:“一作建阳人。”)
② 翁方纲注:《王渔洋诗话</a>》:“《尔雅》:购,蔏蒌。《释草》:郭璞</a>注: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东用羹鱼。故坡诗云然,非泛咏景物也。”
施注:梅圣俞《河豚》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
查注:苕溪渔隐云:“按《游仙杂录》:暮春杨花飞,此鱼大肥。江、淮人脔其肉,杂萎蒿荻芽,瀹而为羹。”
《西河诗词话》引唐人诗:“花间觅路鸟先知。”论“鸭先知”之失理。
纪昀曰: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王文诰曰:此乃本集上上绝句,人尽知之,而固陵毛氏独不谓然。
张道南《苏亭诗话》:画有鸭则有鸭耳。
本题共二首,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西河诗话》五:诗以雅见难。若裸私布秽,则狂夫能之矣。亦以涵蕴见难。若反唇戛膊,则市牙能之矣。又以不着厓际见难。若搬楦头翻锅底,则呆儿能之矣。然则为宋诗者,亦何难何能何才技而以此夸人?吾不解也。故曰台阁不能,且为堂皇;慎勿为草野,况藩溷乎!
尝在金观察许与汪蛟门舍人论宋诗。舍人举东坡诗“春江水暧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不远胜唐人乎?予曰:“此正效唐人而未能者。‘花间觅路鸟先知’,唐人句也。觅路在人,先知在鸟,以鸟习花间故也;此‘先’,先人也。若鸭则先谁乎?水中之物皆知冷暧,必先以鸭,妄矣。且细绎二语,谁胜谁负?若第以‘鸭’字‘河豚’字为不数见,不经人道过,遂矜为过人事,则江鳅土鳖皆物色矣。”时一善歌者在坐。观察顾曰:“诗贵可歌咏。若‘河豚’句似不便咏吟。试请善歌者歌之,能脱嗓否?”各笑而罢。
《举要》八:《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一曰:“此正是二月景致,是时河豚已盛矣。但‘欲上’之语似乎未稳。”按陈子象(岩肖)《庚溪诗话》卷下曰:“此由海而上,近海处先得之。鱼至江左,则春已暮矣。江陵、毘陵无荻芽;秣陵等处则以荻芽芼之。然则圣俞所咏乃江左河豚鱼也。”(圣俞时令建德〔池州〕据此,则河豚上时各地不同。子赡所咏殆与圣俞同耳。
《集》十四:《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寒芦港》云:“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筍生时柳絮飞。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鮆鱼,魛鱼。张志和《渔父词》: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读孟郊诗二首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②。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③。水清石凿凿④,湍激不受篙。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彭𧑅⑤,竟日持空螯。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⑥。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⑦。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⑧。不如且置之,饮我玉卮醪。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尚爱铜斗歌⑨,鄙俚颇近古。挑弓射鸭罢,独速短簑舞。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① 《总案》十五:熙宁十年丁巳(1077),公年四十有二。二月,告下,以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徙知徐州军州事。四月二十一日到徐州任。
又十六:元丰元年戊午(1078),公年四十三。黄庭坚自京上书,并以古风为贽。作报书。
查注:《旧唐书》:孟郊少隐于嵩山,称处士。留守郑余庆辟为宾佐。性孤僻寡合。韩愈一见以为忘形之契。尝称其字曰东野,与之唱和。(《唐诗纪事</a>》:湖州人。《全唐诗》十四:小传:湖州武康人。)
② 施注:杜子美《述古》诗:“秦时任商鞅</a>,法令如牛毛。”
③ 又:韩退之《忆昨行》:“危辞苦语感我耳。”
④ 又《毛诗</a>》:“白石凿凿。”
⑤ 查注:郭璞《尔雅》注:“蟧即蟛螖也。”《本草》:“蟹之最小者名蟛螖,音越。吴人讹为彭𧑅。”
⑥ 王十朋注:縯曰:“(僧)指如贾岛者也。岛初为僧,名无本,诗才与郊齐名。”次公曰:“或云斗九僧之徒,亦是。”
施注:《唐书》云:“韩愈一见孟郊,为忘形交。贾岛亦韩门弟子。”
⑦ 又《汉书·董仲舒</a>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⑧ 查注:《本草》:“易旦一名寒号虫。”
⑨ 孟郊《送淡公》十二首之三: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侬是拍浪儿,饮则拜浪婆。脚踏小船头,独速舞短簑。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闲倚青竹竿,白日奈我何!
其四:短簑不怕雨,白鹭相争飞。短楫画菰蒲,斗作豪横归。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
其五:射鸭复射鸭,鸭惊菰蒲头。鸳鸯亦零落,彩色难相求。侬是清浪儿,每踏清浪游。笑伊乡贡郎,踏土称风流。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
其六:师得天文章,所以相知怀。数年伊洛同,一旦江湖乖。江湖有故庄,小女啼喈喈。我忧未相识,乳养难和谐。幸以片佛衣,诱之令看斋。斋中百福言,催促西归来。
其七:伊洛气味薄,江湖文章多。坐缘江湖岸,意识(一作“织”)鲜明波。铜斗短簑行,新章其奈何!兹焉激切句,非是等闲歌。制(一作“掣”)之附驿回,勿使余风讹。
贺裳</a>《载酒园诗话》上:宋人多不喜孟诗。严沧浪曰:“孟郊之词刻苦,读之使人不欢。”又曰:“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耶?”《青箱杂记</a>》曰:白乐天“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此达者之词也。东野“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云: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此偏狭者之词也。苏颍滨亦指此为唐人工于为诗,陋于闻道。东坡亦有读孟诗曰:“何苦……卮醪。”愚意东野实亦诉穷叹屈之词太多;读其集频闻呻吟之声,使人不欢。但“跼天”“蹐地”《雅》亦有之;“终窭且贫”,《邶风》先有此叹。且尤不可与乐天比拟。乐天二十八而中春官,屡典名郡,分司东都,刑部侍郎,领河南尹,改少傅,以尚书终。其于遇合可谓荣矣。东野穷饿,不得安养其亲;五十始得一第,才尉溧阳,又困于秃令。此其身世何如而与白较!旁观者但闻人嘻笑而遂责向隅者耶!二苏皆年少成名,虽有谪迁之悲,未历饥寒之厄,宜有此不知痛痒之言。且韩诗虽气魄胜之,而深处不及。
黄生</a>评:诗以言志。故观其诗而其人之襟趣可知。苟戚戚于贫践,则必汲汲于富贵。人品如此,诗品</a>便为之不高。虽声金石而词锦绣,何足取哉!
东野诗余亦不甚喜,以为陋于闻道,诚然。贺君曲为回护,似若以其悲苦愁叹为当然者。可知贺亦褊犹之士矣。
王文诰曰:郊《闻角》诗:“似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集》九《晓鹤》诗有此二语)公极赏之。是所谓“佳处时一遭”也。(《全集》六十七</a>)
又:鲁直为公所压,故变此矫崛之体。而郊之避韩亦然。是所谓“得失寸心知”者。
又:公爱鲁直而不谅孟郊,无怪纷然学鲁直者多也。不知所避何人,可发一笑。
又:或以“我憎……郊语”为谑者。答曰:是所谓恶而知其美也。著此二句,郊之地位固在,因诗笔之妙也。
郑孝胥录贞曜先生诗,其五云:毕生独吟诗,得此物外身。中有感怀篇,恻怆难具陈。玉堂悲玄鸟,故国忘星辰。素日忽经天,鸱鴞不可因。忧时匪吾事,远念何酸辛!位卑惧为罪,言孙遇益屯。春晖一终曲,忠孝两齗齗。咄哉眉山叟,铜斗岂足论!(《石遗室诗话</a>》一)
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亳②。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③。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a>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④。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⑤。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⑥。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⑦。
青萤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⑧。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鸣露草⑨。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⑩。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① 《总案》十七:元丰元年戊午八月十一日,黄楼成。十二日,长孙箪生。本集《与李公择书》云:“某辄有一孙,体甚硕重,决可以扶犁荷锄。想公亦为我喜也。八月十二日生,名楚老。迈往南京。”(王文诰按:本集墓志作“簟”,《栾城集》墓志作“箪”,必有一误。)和子由中秋见月所寄诗。
又十五:熙宁十年丁巳(1077)八月十六日,子由赴南京留守签判任。
② 王文诰曰:《唐书》:“景星</a>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此言月未出时光无所不备也。凡日月未出,皆有此光。
③ 施注:卢仝《月蚀诗》:“念此日月者,太阴太阳精;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
又: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
④ 王注:卢仝《月蚀诗》:“东方苍龙,角插戟,尾曳风。”
施注:《文选》谢惠连诗:“皎皎天河明,奕奕星宿烂。”
⑤ 合注:杜子美诗:“欹倾烦注眼。”
施注:《维摩经》:“无以日光等彼萤火。”
⑥ 又《史记·项羽</a>本纪》:“乌江亭长艤船待。”孟康曰:“附船著岸也。”
又《汉书·西域传赞》:“曼衍鱼龙角抵之戏。”
⑦ 自注:是夜贾客舟中放水灯。
施注:陆机《文赋</a>》:“舞者赴节而投袂。”杜牧之《霅溪馆》诗:“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⑧ 合注:《说文》:“颭,风吹浪动也。”李洞诗:“浪颭南山影入檐。”
⑨ 又:马戴诗:“咽咽阴虫叫。”
⑩ 自注:近有一孙名楚老。
⑾ 施注:韩退之集(答刘正夫诗):“事随日生(日出事生)。”
王注:李公垂《莺莺歌》:“恍然梦作瑶台客。”
王文诰曰:纪昀曰:“(西南二句)就‘月明星稀’语演开,脱尽体物窠白。”又:“(明朝句)用武元衡语,无迹。”(武《夏夜作》: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苏辙《中秋见月寄子赡》:
西风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闭门青蟑合,卧听百步鸣飞涛。
使君携客登燕子,月色著人冷如水;
筵前不设鼓与钟,处处笛声相应起。
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杯中绿酒一时尽,衣上白露三更寒。
扁舟明月浮古汴,回首逡巡陵谷变。
河吞巨野入长淮,城没黄流只三版;
明年筑城城似山,伐木为堤堤更坚。
黄楼未成河已退,空留遗迹令人看。
城头见月应更好,河流深处今生草。
子孙幸免鱼鳖食,歌舞聊宽使君老。
南都从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
飞鹤投笼不能出,曾是彭城座中客。
(《栾城集》)
东风未肯入东门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①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②。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① 《总案》十九:元丰二年己未(1079),公年四十四。八月十八日赴台狱。十二月二十九日,准敕,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又二十:元丰三年庚申(1080)二月一日,到黄州贬所,寓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家累到黄,迁居临皋亭。亭在回车院中;院即监司行馆,为三司按临所居。
又二十一:元丰四年辛酉(1081)正月二十日,往歧亭(本集《与杨元素书</a>》云:“陈季常在州界百四十里。”)潘丙、古耕道、郭遘送至女王城东禅庄院。元丰五年壬戌(1082),公年四十七。正月二十日与潘丙、郭遘(郭字兴宗,汾阳人,侨居黄州。)出郭寻春,和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诗。
王文诰曰:公与朱康叔书云:“某与潘丙解元至熟,最有文行。”
又祭任师中文云:“进士潘丙。”考丙字彦明,大临之叔也。家近东坡。公因是求得其地,并营雪堂。古耕道椎鲁无他长,家南陂之下,有修竹十亩。古能审音。郭遘字兴宗,侨居于黄者也。喜为挽歌辞,好义。以上三人皆朝夕相从者也。
查注:《名胜志》:“去黄州十里有永安城,俗谓之‘女王城’。初,春申君相楚,受淮北十二县之封;盖‘楚王城’之讹耳。在唐为禅庄院。”
② 施注:《礼记》:“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又:白乐天诗:“来如春梦几多时。”
③ 王注:次公曰:“《楚辞》,宋玉</a>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
王文诰曰:纪昀曰:“三四新警。”
《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赵彦传《今体诗钞》注略二:公答秦太虚</a>书,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醇酽。
二月三日点灯会客
【王文诰曰:据诗乃正月作。】
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賴破春妍。
试开云梦羔儿酒②,快泻钱塘药玉船③。
蚕市光阴非故国④,马行灯火记当年⑤。
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① 《总案》二十二:元丰六年癸亥(1083),公年四十八。正月三日,临皋亭点灯会客作诗。
② 王注:次公曰:“(羔儿酒)即今之羊羔酒。”
③ 又:子仁曰:“药玉船盖以药煮石而似玉者也,可作酒杯。先生又有独酌试药玉船诗。”(诗见《集》三十四,题为《独酌试药玉滑盏》云云。王注,次公曰:“药玉之法,以锡及石末和合为之也。”)
④ 又:次公曰:“蜀中春月,村市聚为欢乐,谓之蚕市。”
施注:《成都记》:“蚕丛氏每春劝民农桑,但鬻蚕具,谓之蚕市云。”
⑤ 王注:次公曰:“马行者,东京繁华之处,夜市灯火最盛。”
施注:马行在汴京旧城之东北隅,盖鬻马之区,百贾之所会也。
王文诰曰:首二句皆正月江上气象,二三月(合注作三月)非“苦寒无赖破春妍”时也。亦不得如合注以追忆论也。今首定为正月作。
又《栾城集》题为《记岁首乡俗寄子赡》二首,其一《蚕市》。《九域志》云:梓州有蚕丝山。每岁上春七日,仕女游此以祈蚕丝。据此,则蜀中风俗,皆以人日作蚕市也。此诗作于正月三日,故云“蚕市光阴”,无可疑矣。
又:结二句显系正月初三日所作。合注谓追忆当年景事。此诗并无本年当年界限。若如其说,则前四句皆属追忆,而次联乃指会客,情事与题不类。
《苏海识余》一:近阅《癸辛杂识</a>》载高炳如语云:“银花以初九日来,时元宵将近,点灯会客。”而后知公以“点灯会客”为题,乃用当时熟习之语,所点信元宵灯也。其“马行灯火记当年”句乃记马行元宵之灯火。王注载马行夜市灯火最盛,脱却元宵,即失题旨。韩稚圭谓向马行头吹笛,若非妙手,不敢向马行头吹。亦见东京马行繁丽与樊楼一辙也。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②。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③,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④。
① 《总案》二十七: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公年五十一。七月,诏差供奉官宣召入学士院。二十九:元祐二年丁卯(1087),公年五十二。七月,告下,兼侍读。
查注:《画继</a>》:“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人。明经及第,终大理寺丞。长于山水。东坡题其秋景平远。余尝见其孙皓云,此图本寒林障,分作两轴。前三幅尽寒林,东坡所以有‘龙蛇姿’之句。后三幅尽平远,所以有‘家在江南黄叶村’之句。其实一景,而坡作两意。”
合注:《续通鉴长编》:“元祐三年二月宣德郎李世南迁一官,以详定元祐敕令式成书,推恩也。”先生二年作诗,正世南在京修书时矣。
《举要》八:《画继》载此诗,“扁舟”作“浩歌”,曰:“‘浩歌’雕本皆以为‘扁舟’。其实画一舟子张颐鼓枻,作浩歌之态。今作‘扁舟’,甚无谓也。”步瀛案:“扁舟”字胜,邓公寿说似泥。
查注:李端叔《姑溪集》:故人李世南画秋山、林木、平远三首和韵,第一首云:“晚烟拂拂聚无痕,瘦骨稜稜已徹根。细路萦纡饥马疾,举头新月是前村。”第二首云:“曾经岁月几华夷,雨貌风颜茂晚姿。自是雪霜心共老,笔头聊复戏孙枝。”第三首云:“霜清木落见沙洲,洲上人家半在舟。射雁归来鱼满笱,瓮中先与问扶头。”又按先生原作当有洲字韵一首,今缺。
② 合注:杜子美诗:“欹倒衰年废。”
③ 邵注:创夷、疮痍同。《后汉书》:“命军吏察夷伤。”注:“金疮曰夷。”
④ 王注:李太白诗:“山光摇积雪,猴影挂寒枝。”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②。
明月来投玉川子③,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④。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① 《总案》三十一:元祐四年己巳(1089),公年五十四。三月十六日告下,除龙图阁学士,充浙西路兵马铃辖,知杭州军州事。七月三日到杭州任。三十二:元祐五年庚午(1090),公年五十五。
施注:辅时为闽漕(福建转运判官)。
查注:黄儒</a>《品茶要录</a>》:“壑源在建溪。”《梦溪笔谈</a>》:“建茶胜处曰郝源曾坑。又坌根山顶二品尤胜。李氏时号为北苑,置使领之。”
《茗溪丛话》:“北苑茶入贡之后,市无货者。惟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可敌官焙。盖壑源与北苑为邻,山阜相接,才二里余。其茶香甘在私焙之上。”
② 施注:《文选》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合注:崔珏诗:“粉落香肌汗未干。”
③ 王注:韩退之《李花诗》:“日光赤色照来好,明月暂入都交加。夜领张徹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又卢仝《茶诗》:“手阅月团三百斤。”
卢仝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④ 《潜确类书》:历代贡茶皆碾末作饼,国朝始用芽茶。(刘禹锡:“添炉烹雀舌”,芽茶也。)
王注:尧卿曰:“造茶者以膏油涂之,以欺不知茶者。”共父曰:“《品茶要录》云:沙溪之园民杂以松黄饰其首面,试时虽鲜白而不能久。”子翬曰:“《茶录</a>》: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善别茶者以肉理润者为重。”
查注:熊蕃</a>《北苑贡茶录》:“南唐初造研膏,继造蜡面。”
《诗评》中:结句由“膏油首面”四字来。
聚星堂雪并叙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余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暎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②。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③。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④。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⑤。
未嫌长夜作衣稜,却怕初阳生眼缬⑥。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⑦。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⑧。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⑨。
① 《总案》三十三:元祐六年辛未(1091),公年五十六。八月告下,除龙图阁学士,知颍州军州事。三十四:八月二十二日到颍州任。十月二十五日遣陈师道迨往迎张龙公,作祈雨文。(《全集》六十八,有《书颍州祷雨诗》一文。)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赵令畤、陈师道、欧阳棐、辩兄弟会饮聚星堂,和欧阳修禁体韵。
施注:欧阳文忠公《集古跋尾》,《张龙公碑》,唐赵耕撰,云:“君讳路斯,为宣城令,罢归。每夕出,常体冷且湿。夫人石氏异而询之。公曰:‘吾龙也。’后与九子复为龙。”(《集》三十四《祷雨张龙公诗》)
查注:王明清</a>《挥麈后录》:“东坡撰《昭灵侯庙碑》:‘南阳张公,讳路斯,颍上人也。’”(同上)
《总案》三十四:本集《书颍州祷雨诗》云:“元祐六年十月,颍州久旱。闻颍上有张龙公神祠极灵异,乃斋戒,遣男迨与州学教授陈履常往祷之。”
又:子由所作《欧阳文忠公神道碑》,合考本集诗文,修之子成立者四人:发,承议郎。奕,光禄丞。棐字叔弼,朝奉大夫。辩字季默,承议郎。公守颍时,发、奕已下世;棐、辩居薛夫人之丧,犹未禫除。故公至皆在家也。
查注:《名胜志》:“欧阳文忠公守颍时,于州治起聚星堂。与侯官王回深父、临江刘攽</a>贡父、州人常秩夷甫、六安焦千之伯强,为日夕燕游之所。欧阳文忠公原作诗云:‘新阳力微初破萼,客阴用壮犹相薄。朝寒稜稜风莫犯,暮云緌緌止还作。驱驰风云初惨淡,炫晃山川渐开廓。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美人高堂晨起惊,幽士虚窗静闻落。酒炉成径集瓶罂,猎骑寻踪得狐貉。龙蛇扫处断复续,猊虎团成呀且攫。共贪终岁饱麰麦,岂恤空林饥鸟雀。沙墀朝贺迷象笏,桑野行歌没芒屩。乃知一雪万人喜,顾我不饮胡为乐?坐看天地绝氛埃,使我胸襟如洗瀹。脱遗前言笑尘杂,搜索万象窥冥漠。颍虽陋邦文士众,巨笔人人把矛槊。自非我为发其端,冻口何由开一噱?’”
王注:《庐陵集》载《雪诗》注云:“时在颍州作。”其序曰:“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字,皆请勿用。”
② 施注:白乐天《送兄弟回雪夜诗》:“顷刻堪愁绝。”
③ 合注:何焯曰:“杜子美诗:‘雪里江船渡,风前径竹斜。’”王注:韩退之诗:“张君名声坐所属,起舞先醉长松摧。”
④ 施注:白乐天《雪夜诗》:“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
⑤ 王注:水公曰:“铃索掣,太守有铃阁也。”(铃阁,将帅治事之所,官府亦称之。)李太白《猛虎行》:“掣铃交通二千石。”
⑥ 施注:庾信《捣衣诗》:“花须醉眼纈。”
查注:《苕溪渔隐丛话</a>》:“东坡诗:‘却怕初阳生眼纈’,观此则不独醉眼可也。”按《说文》:“纈,结也。”《增韵》:“文繒也。”
⑦ 王注:白乐天《雪中即事诗》:“平时山雪白模糊。”
又:韩退之《咏雪诗》:“飘颻还自弄,历乱竟谁催?”
合注:白乐天诗:“繁声注瓦沟。”《庄子·徐无鬼篇》:“譬之犹一覕也。”
《释文》又作“瞥”。《世说》:“道壹道人从都下还东山,经吴中。会雪下,曰:‘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⑧ 王注:次公曰:“《三国志</a>》多引《汝南先贤传》。今颍州,汝南之地也,故用‘汝南先贤’字。”
又:次公曰:“《庐陵集》中有《诗话》上、下一卷。诗话自醉翁始。今举文忠公前令,故云尔。”
⑨ 施注:《文选》李少卿《答苏武书》:“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贺裳《载酒园诗话》:欧公在颍州作《雪诗》,戒不得用玉、月、鹤、银等字。后四十年,子赡继守颍州,复举前事,请客各赋一篇。客诗不传;两公之什具在,殊不足观。固知钓奇立异,设苛法以困人,究亦自困耳。
《诗评》中:(“众宾”二句)向非禁体物语,此等妙句亦未必出。
纪昀曰:(首四语)句句恰是小雪,体物神妙,不愧名篇。”
《昭昧詹言》十二:本色正锋。起八句橅写细景如画。“归来”四句,虚字语病。“奇丽”,公自云。
《渔隐丛话》:自二公赋诗之后,未有继之者,岂非难措笔乎?
神屠不目全
新渡寺席上次赵景贶、陈履常韵送欧阳叔弼,比来诸君唱和,叔弼但袖手旁睨而已,临别忽出一篇,颇有渊明风致,坐皆惊叹①
神屠不目全②,妙颊惟妆半③。
更刀乃族庖④,倚市必丑悍⑤。
平生魏公筹⑥,忽斫郢人墁⑦。
诗书亦何用,适道须此馆⑧。
多言虽数穷⑨,微中或排难⑩。
子诗如清风,翏翏发将旦⑾。
胡为久避匿,绮语真自患⑿。
许时笑我痴⒀,隔屋相咏叹。
竟识彦道不,绝叫呼百万⒁。
清朝固多士,人门子皆冠⒂。
莫言清颍水,从此隔河汉⒃。
异时我独来,得鱼杨柳贯</a>⒄。
持归不忍食,尺素解悽断⒅。
中有清圆句,铜丸飞柘弹⒆。
春愁结凌澌,正待一笑泮。
百篇傥寄我⒇,呻吟郑人缓㉑。
① 《总案》三十四:元祐六年(1091)十一月同赵令畤、陈师道至新渡寺餞送欧阳棐赴阙,作诗。
施注:赵景贶,名令畤,以承议郎签书判官,在东坡颍州幕府。为著说,改字德麟。(《集》三十四《复次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弟》)
合注:《续通鉴长编》:“元祐七年(1092),正月,右朝请郎欧阳棐为礼部员外郎,正与先生相别还京时也。”
② 王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释刀对曰:‘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③ 又《南史·后妃传》: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次公曰:意取唐蒋凝应宏词,为赋止四韵,遂曳白而去。顷刻播于人口。或祢之曰:“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
④ 王注:《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⑤ 王注:次公曰:“韩退之诗:‘倚市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史记·货殖传》:夫用贫求富,……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⑥ 邵注:《晋书·魏舒传》:“(舒)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⑦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⑧ 《论语》: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诗·缁衣》:适子之馆兮。
⑨ 《老子</a>》: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⑩ 王注:《史记》,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施注:《史记·鲁仲连传》:“为人排患释难。”《旧唐书·张濬传》:“张濬志欲排难解纷。”
⑾ 王注:《汉书·李寻传》云:“日者,众阳之长,人君之表也。故曰:将旦清风发,群阴伏。”
施注:《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
⑿ 王注:厚曰:“乐天《白氏文集记》:寓兴放言,缘情绮语者,亦往往有之。”(《俱舍论》:十恶之七日绮语。”《新译》云:“杂秽语。”《大乘义章</a>》七:“邪言不正,其犹绮色;从喻立称,故名绮语。”)
⒀ 施注:陈后主诗:“见面无多日,闻名尔许时。”
王注:《晋书》:“顾恺之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时号痴绝。”
⒁ 《晋书》八十三:“(袁)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桓温少时游于博徒,资产俱尽,尚有负,进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欲求济于耽,而耽在艰试以告焉。耽略无难色,遂变服,怀布帽,随温与债主戏。耽素有艺名,债者闻之而不相识,谓之曰:‘卿当不办作袁彦道也。’遂就局,十万一掷,直上百万。耽投马绝叫,探布帽掷地,曰:‘竟识袁彦道不?’其通脱如此。”
⒂ 王注:《陈书</a>》:“高祖谓蔡凝曰:‘我欲用义兴主婿钱肃为黄门郎,卿意何如?’凝曰:‘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惟陛下裁之。’”
⒃ 又《灵怪集》:织女谓郭於曰:“河汉隔绝,无可复知。”
⒄ 《石鼓文》乙:其鱼维何?维鱮维鲤。何以橐(苞)之?维杨及柳。(苞,一释贯。)
⒅ 《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⒆ 施注:《西京杂记</a>》:“长安五陵人以柘木为弹,真珠为丸,以弹鸟雀。”何逊</a>《轻薄篇》:“柘弹隋珠丸。”车𣀉《驄马篇》:“柘弹落金丸。”白乐天《人觜乌诗》:“主人憎慈鸟,命子削弹弓。弦续会稽竹,丸铸荆山铜。”(沈约</a>称王筠</a>诗如弹丸脱手)
⒇ 施注:杜子美《八仙歌》:“李白</a>一斗诗百篇。”
㉑ 《庄子·列御寇》:“郑人缓也,呻吟(吟咏之谓)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
纪昀曰:“不目全”不妥。“馆”字趁韵。又:前半牵搦,后半生姿。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
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
君诗如秋露,净我空中花②。
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夸。
巧笑在頩颊③,哀音余掺挝④。
曾坑一掬春⑤,紫饼供千家。
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
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⑥。
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⑦。
① 查注:朱博士即朱逊之。
《集》三十四:《赠朱逊之》并《引》。合注:“逊之名勃,见《志林》。”《引》云:“元祐六年(1091),九月,与朱逊之会议于颍。或言洛人善接花,岁出新枝,而菊品尤多。逊之曰:‘菊当以黄为正,余可鄙也。’昔叔向闻鬷蔑一言,知其为人。予于逊之亦云。”(王文诰曰:朱勃会议乃陈州开丈八沟事。)
② 施注:《圆觉经</a>》:“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
王注:次公曰:“诗意谓当眼昏病苦中,文书细字如尘沙之烦碎。忽得朱君之诗,清冷如露,一扫病眼之昏花。其诗是古语,而中藏妙旨,可以默识而不可以诵咏夸衒。”
③ 又:《诗·硕人》:“巧笑倩兮。”注:“倩,如口辅。”《正义》曰:“辅,近颊也。笑之貌美在于口辅。”頩,普丁切。《广韵》:“面色。”宋玉《神女赋</a>》:“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注:“頩,怒色青貌。”又,《楚辞·远游》:“玉色頩以满颜。”注:“盛气貌。”按:《楚辞》本作脕颜。王注:“面目光泽以鲜好也。”补曰:“頩,美貌,普茗、普经二切,脕,泽也,音万。”
④ 《后汉书·祢衡传》:衡方为《渔阳参挝》。注引《文士传》曰:“衡击鼓作《渔阳参搥》,鼓声甚悲。易衣毕,复击鼓参搥而去。至今有《渔阳参搥》,自衡始也。”又云:“参挝是击鼓之法。”
《世说新语</a>》:衡为《渔阳掺挝》。
庾信《夜听捣衣》:“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谈苑》祢衡《鼓歌》:“边城晏开《渔阳掺》,黄尘萧萧白日暗。”徐锴</a>云:“掺,三挝鼓也。”
⑤ 施注:宋子安</a>《东溪试茶录</a>》:“佛岭东南曰曾坑,今属北苑。茶少甘而多苦,色亦重浊。”
⑥ 王注:陆羽</a>《茶经</a>》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茶论》云:“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石之间偶然生出;所生处不过一二株耳。”
⑦ 查注:《茶经》:“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孟蜀人毛文锡</a>《茶谱</a>》:“腾波鼓浪,水气全消,谓之老汤。”《太平清话》:“蔡君谟汤取嫩不取老,盖为团饼茶发耳。”
王文诰按:纪昀曰:“忽入比体作收,常意化为新意。”今据赵次公谓,以颜色譬其诗,则巧笑起于頩颊;以音乐譬其诗,则哀音出于《掺挝》。乃知比体作收之说非也。
《诗评》中:曾坑一段乃是比体。以知味况知音,世无其人,勿轻示也。
四州环一岛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①
四州环一岛②,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③。
登高望中原④,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回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a>翁⑤。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⑥。
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⑦。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⑧。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⑨。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a>,不闻蓬莱宫⑩。
① 《总案》三十八:哲宗绍圣元年甲戌(1094),公年五十九。十月二日,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贬所。四十一:绍圣四年丁丑(1097),公年六十二。四月章惇复祖述群小讪谤之说,重议公罪。十七日儋耳太守方子容来吊,出告身,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十九日公置家惠州,遂挈过行。抵广州,与迈处置后事。迈、过,箪、符、籥皆江边痛哭诀别。六月达琼州岸,遂赁舆行,过琼城之东郭,至澄迈。发昌化,肩舆坐睡,忽得句云:“千山……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作“四州环一岛”诗。七月二日到昌化军贬所,僦官屋数椽以居。昌化军使张中至,见官屋敝败,饬役修补,俾公安居。
② 王注:次公曰:“四州,言琼、崖、儋、万也。”
查注:《元和郡县志》:“汉武帝始置珠崖儋耳二郡。”《九域志》:“广南西路琼山郡,军事治琼山县,同下州昌化军、万安军、朱崖军为四州。”《琼州志》:“黎母山在琼州南界。黎人居山四旁,内为生黎,外为熟黎。大抵四州各占岛之一陲。而山极高,洞极深,生黎之巢,人迹罕至。”
③ 合注:唐太宗</a>诗:“弦虚半月弓。”
王文诰:“四州环一岛”者,谓五指山,生黎据其中,而四州在四隅也。自琼州由东路至北为万,再北至崖。此非公所经也。自琼州西路至北为儋,又极北为崖。公但由澄迈至儋而止。故月“如度月半弓”,象其形也。
④ 王注:阮籍《咏怀诗》:“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杜诗:万籁真笙竽。
施注:《晋书·桓温传》:“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云云。”
⑤ 《识余》曰:东坡在儋耳,因试笔</a>尝自书云:“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无际,悽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熟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外纪》)
邵注:《史记·孟子传</a>》:“驺衍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⑥ 王注:《庄子·秋水篇》:“北海若曰:‘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⑦ 施注:《列子·周穆王篇》:“王及化人之宫,实以为清都紫微;钩天广乐,帝之所居。”
《史记·赵世家》: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扁鹊</a>视之,出,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缪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秦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文选》:张衡</a>《西京赋》:“昔者大帝悦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⑧ 王注:次公曰:“青童,神仙青童君也。”
施注:《墉城集仙录</a>》及《魏夫人传》:“夫人斋于别寝,青童来降。命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钟。”
⑨ 李白:《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闔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⑩ 《汉书·郊祀志》: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雍录</a>》:大明宫本太极宫之后苑,高宗改名蓬莱宫,取后蓬莱池为名。
纪昀曰:以杳冥诡异之词,抒雄阔奇伟之气,而不露圭角,不使粗豪。故为上乘。源出太白而运以己意,不袭其貌。故能各有千古。
又:(登高……途穷)有此四句一顿挫,下半首乃折宕有力。凡古诗长篇,第一要知顿挫法。
又:(举酒属青童)下,此一层烘托得好。长篇须如此展拓,方不单薄。
又:结处兀傲得好。一路来势既大,非如此收裹不住。
王文诰按:《桄榔庵铭》:“蝮蛇魑魅,出怒入娱。”与“梦云笑电”同一炉锤。盖非极困迫无聊中亦不轻出也。“妙声”句虽为找足“群仙”诸语,实乃自为评赏,赞叹欲绝也。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②,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③,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④。
① 《总案》四十二:绍圣五年戊寅(1098),公年六十三。四月,章惇、蔡京遣董必至雷,按段讽所发雷守张逢等款接两公及(子由)强夺民居事。复议遣官过海治张中修伦江驿事。彭子民涕泣而谏,必悟。
至是小使赴儋,逐公出之。公无地可居,偃息城南南污池之侧,桄榔林下,就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客有王介石者,躬其劳辱。物器或不给,邻里咸致所有。张中来观,亦助畚鍤。事皆集。五月屋成,名曰桄榔庵。摘叶书铭,以记其处。
② 施注:《固话录》:“活火,谓炭之焰也。”
查注:《䂬溪诗话》:“唐赵璘</a>《因话录</a>》载其家兵部君性嗜茶,能自煎。尝谓人曰:‘茶须缓火灸,活火煎。’坡有‘活水还须缓火煎’,恐亦如此。”施氏原注亦引此条,末云:“活火,谓炭之焰也。”
③ 王注:次公曰:“烹茶论脚者尚矣。”《茶谱》:“袁州之界桥,其茶名甚著,不若湖州之研膏紫笋,烹之有绿脚垂下也。”
施注:《茶录》:“凡茶汤多茶少则脚散,汤少茶多则脚聚。”
④ 王注:次公曰:“言其挝数之寡者为短,多者为长也。”
查注:杨诚斋极赏此诗,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诚斋诗话</a>》:东坡《煎茶诗》云:“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其状水之清美极矣。“分江”二字,此尤难下。“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此倒语也,尤为诗家妙法。即少陵“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又翻却卢仝公案。仝吃到七碗,坡不禁三碗。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
纪昀曰:细腻而出以脱洒。细腻易于粘滞,如此脱洒为难。
澄迈驿通潮阁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① 《总案》四十三:元符三年庚辰(1100),公年六十五。正月九日,哲宗崩,端王佶立。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大赦天下。四月,叙复元祐臣僚。皇长子生,大赦天下。五月,从韩忠彦言,元祐臣僚生者蒙恩宜甄,死者诏复。七月,皇太后归政,赦天下。五月,告下,仍以琼州别驾廉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六月,遂与过行。宿澄迈驿,题通潮阁诗。
查注:《太平寰宇记</a>》:“澄迈县在旧崖州西九十里。隋置县,以迈山为名。”按《志》:“县西又有澄江,故名。”《旧志》:“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举要》八:苏轼尝憩其上,有诗,其后胡铨</a>和之,李光</a>书扁。
② 施注:《楚辞》宋玉《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与之。’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命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
③ 又韩退之寄元十八诗:“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举要》八:《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曰:“《澄迈驿通潮阁诗》云:‘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伏波将军庙碑》有云:‘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沓一发耳。’皆两用之。其语倔奇,盖得意也。”
纪昀曰:(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神来之句。
本题共二首,其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赠诗僧道通
雄豪而妙苦而腴②,只有琴聪与蜜殊③。【钱塘僧思聪总角善琴,后舍琴而学诗,复弃诗而学道,其诗似皎然</a>而加雄放。安州僧仲殊,诗敏捷立成,而工妙绝人远甚。殊辟谷,常啖蜜。】
语带烟霞从古少,【李太白云:“他人之文,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木。”】
气含蔬笋到公无④。【谓无酸馅气也。】
香林乍喜闻薝卜⑤,古井惟惭断辘轳⑥。
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⑦。
① 《总案》四十三:元符三年庚辰七月四日,至廉州贬所。八月十日,告下,迁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居住。二十九日,公与过行。九月至广州。十月,迈、迢、簟、符、籥及家累皆至。十一月,得旨,复朝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在外州军任便居住。四十五: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公年六十六。正月十三日,皇太后向氏崩。以曾布</a>为山陵使,赵挺之为御史中丞,建议绍述,复攻元祐旧臣。五月一日至金陵。黄寔寄到子由书,望公归许甚切。至仪真。闻朝局事,绍述复炽。公决议归毗陵。六月,抵毗陵。遂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月二十八日,公薨。
查注:《诗人玉屑》及《竹林诗话》皆作惠通。
王文诰按:周益公题跋作道通,并云是北归所作。
《竹坡诗话</a>》:聪闻复,钱塘人。松园老人谓余言,东坡倅钱塘时,聪方为童行试经。坡谓坐客言,“此子虽少,善作诗。近参寥子作昏字韵诗,可令和之。”聪和篇立成,云:“千点乱山横紫翠,一钩新月挂黄昏。”坡大称赏,言不减唐人。因笑曰:“不须念经,也做得一个和尚。”是年聪始为僧。
《总案》三十三:元祐六年辛未,公年五十六。三月十八日,泊吴江。十九日晚,仲殊来见,为书琴梦事,文见本集。
《西清诗话</a>》:东坡言僧诗要无蔬笋气,固诗人龟鉴。今时误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齐已云:“春深游寺客,花落闭门僧。”惠崇云:“晓风飘磬远,暮雪入廊深”之句,华实相副,顾非佳句耶!天圣间,闽僧可士,有送僧诗云:“一钵即生涯,随缘度岁华。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笠重吴天雪,鞋香楚地花。他年访禅室,宁惮路歧赊!”亦非肉食者能到也。(《玉屑》二十)
② 王注:刘禹锡《答柳子厚书》云:“新文吟而绎之。顾其辞甚约而味奫然以长,端而曼,苦而腴。”
③ 《全集》十:有《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序》及《思聪名说》(《小童彭》九)。《坡仙集》二十四:有《答闻复上人》。又三十四:有一则过聪见赏及还俗事,同卷有仲殊一则,谓“善词书,小调尤胜”。
④ 查注:《石林诗话》:“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趣,往往掇拾摹仿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体,格律尤俗,谓之酸馅气。子瞻有《赠惠通诗》云:‘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尝语人云:‘颇解“蔬笋”语否?为无酸馅气也。’闻者无不失笑。”
⑤ 《本草纲目</a>·木部》:“卮子花名薝卜。”苏颂</a>曰:“卮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说</a>即西域薝卜也。”
《维摩经》:如入薝卜林中,唯嗅薝卜,不嗅余香。
《玄应音义》:“瞻博花或作瞻波花,亦作瞻卜,此云金色花。”《大论》云:“黄花树也。树形高大,花亦甚香,其气逐风弥远也。”
⑥ 孟郊诗:妾心古井水,波澜誓不起。
⑦ 王注:次公曰:“岛,贾岛也,初为浮屠,名无本。可则可朋也。韩退之赠无本诗而称之,故言‘莫轻许’。‘诗奴’则杜牧作李贺诗集序所谓‘奴仆命骚’之意。”无可,岛从弟。诗与岛齐名。(编者按:《唐诗纪事》卷七十四《僧可朋》:“可朋,丹稜人。欧阳炯以之比孟郊、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