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宋中丞自薦表[1]
3个月前 作者: 李白
臣某聞,天地閉而賢人隱,雲雷屯而君子用[2]。
臣伏見前翰林供奉李白</a>,年五十有七。天寶初,五府交辟,不求聞達[3]。亦由子真谷口,名動京師[4]。上皇聞而悦之,召入禁掖[5]。既潤色於鴻業[6],或間草於王言[7]。雍容揄揚,特見褒賞[8]。為賤臣詐詭,遂放歸山[9]。閑居製作,言盈數萬。屬逆胡暴亂,避地廬山,遇永王東巡脅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澤[10]。具已陳首[11]。前後經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尋經奏聞[12]。
【注釋】
[1]宋中丞:御史中丞宋若思。據《元和姓纂</a>》卷八宋氏記載,宋若思為宋之悌子。李白早年有《江夏别宋之悌》詩,至德間又蒙宋若思營救出潯陽獄,見前《江夏别宋之悌》及《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脱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詩注。此表題《為宋中丞自薦表》,可知是由李白替宋若思撰寫。
[2]“臣某聞”三句:《易·坤·文言》:“天地閉,賢人隱。”孔穎達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賢人潛隱。”《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王弼</a>注:“君子經綸之時。”三句謂世道昏暗,則賢士多隱居山林;政治清明,則賢人出仕而樂於為用。
[3]“五府”二句:謂雖為官府交相聘請,但自己不追求顯達和名望。五府,《後漢書·張楷傳》:“五府連辟,舉賢良方正,不就。”李賢注:“五府,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也。”
[4]“亦由”二句:《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鄭子真,褒中人也,玄静守道,履至德之行,乃其人也。……成帝元舅大將軍王鳳備禮聘之,不應。家谷口,號谷口子真。”《漢書·鄭子真傳論》:“谷口鄭子真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此謂由於自己像當年鄭子真一樣學道有術,故名動京師。
[5]“上皇”二句:上皇,指玄宗。天寶十五載(七五六),肅宗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禁掖,宫中旁殿。此泛指帝王所居,猶言禁中、禁垣。掖門,宫中旁門。《漢書·高后紀》:“入未央宫掖門。”顔師古注:“非正門而在兩旁,若人之臂掖也。”
[6]“既潤”句:潤色,此指修飾文字,使有文采。鴻業,大業,王業。《文選》卷一班固</a>《兩都賦序》:“以興廢繼絶,潤色鴻業。”李善</a>注:“言能發起遺文,以光贊大業也。”
[7]“或間”句:謂有時根據皇帝之言起草詔書。間草,一作“閲草”,又一作“間進”。
[8]“雍容”二句:雍容,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揄揚,諷諭宣揚。班固《兩都賦序》:“雍容揄揚,著於後嗣。”吕向注:“雍,和;容,緩;揄,引;揚,舉。……言諷諭之事,著於後代。”特,獨。見,被。
[9]“為賤臣”二句:魏顥《李翰</a>林集序》:“與丹丘因持盈法師達,白亦因之入翰林。……上皇豫游召白,白時為貴門邀飲,比之半醉,令製《出師詔》,不草而成,許中書舍人。以張垍讒逐,游海、岱間,年五十餘尚無禄位。”此“賤臣”當指張垍而言。詐詭,欺騙,讒毁。
[10]“遇永王”三句:叙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中道奔走,指永王兵敗後逃跑。彭澤,縣名。唐屬江南西道江州,今屬江西省。
[11]陳首:陳述所歷事由。
[12]“前後”二句:崔涣,宋本缺“涣”字,據他本補。據《新唐書·宰相表》:至德元載八月庚子,“蜀郡太守崔涣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一月戊午,“涣為江南宣慰使”。推覆清雪,審訊覆案,洗清冤情。
以上為第一段,叙李白之年齡、經歷及參加永王李璘幕、案情已清雪之事。
臣聞古之諸侯進賢受上賞,蔽賢受明戮[13]。若三適稱美,必九錫先榮,垂之典謨[14],永以為訓。臣所薦李白[15],實審無辜。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16]。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17],一命不霑,四海稱屈[18]。
【注釋】
[13]“臣聞”二句:用《漢書·武帝紀》元朔元年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成句。明戮,即“顯戮”,避唐中宗諱改。明,郭本作“顯”。
[14]“若三適”三句:三適,三次舉賢得人。適,一作“道”。《漢書·武帝紀》:“有司奏議曰:古者諸侯貢士,壹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顔師古注引服虔曰:“適,得其人。”九錫,顔師古注引應劭曰:“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户,五曰納陛,六曰虎賁百人,七曰鈇鉞,八曰弓矢,九曰秬鬯。此皆天子制度,尊之,故事事錫與,但數少耳。”又引張晏曰:“九錫,經本無文,《周禮》以為九命,《春秋</a>説》有之。”又引臣瓚曰:“九錫備物,伯者之盛禮。齊桓、晉文猶不能備,今三進賢便受之,似不然也。當受進賢之一錫。《尚書大傳》云:‘三適謂之有功,賜以車服弓矢。’是也。”顔師古認為九錫内容,應劭之説是。即古代帝王賜給有大功或有權勢者九種物品。但進賢只得一錫,臣瓚之説是。先榮,一作“光榮”。垂,流傳。典謨,原指《尚書》中的《堯典》、《大禹謨》,後泛指典籍,典範,常法。謨,宋本作“謀”,據他本改。
[15]薦:一作“管”。
[16]“懷經濟”二句:經濟之才,經世濟民之才。巢由之節,巢父與許由的節操。巢父、許由,均為堯時高士。
[17]“文可”二句:謂李白詩文可以像《詩經》那樣移風俗,其學問可以如《史記》那樣究天人之際。《詩·大序》:“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司馬遷《報任安書》:“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究,窮究,極盡。天人,“天人之際”的略詞。
[18]“一命”二句:一命,受初次品官。《周禮·春官·大宗伯》:“壹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官,七官賜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後世以受初品官為一命,本此。霑,霑潤。二句謂朝廷一次拜命都未使之得到,天下人都為其叫屈。
以上為第二段,説明為國薦賢是古訓,而李白的才能節操和學問,理應得到推薦。
伏惟陛下大明廣運,至道無偏,收其希世之英,以為清朝之寶。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來[19]。君臣離合,亦各有數,豈使此人名揚宇宙而枯槁當年[20]!傳曰:舉逸人而天下歸心[21]。伏惟陛下,迴太陽之高暉,流覆盆之下照[22]。特請拜一京官,獻可替否,以光朝列[23],則四海豪俊,引領知歸[24]。不勝慺慺之至[25],敢陳薦以聞。
【注釋】
[19]“昔四皓”二句:四皓,商山四皓。秦末隱士,漢高祖屢請不出。後吕后用張良計,使皇太子卑辭束帛致禮迎至。高祖初欲易太子,見四皓輔佐而罷。見《史記·留侯世家》。二句引此事以漢高祖喻玄宗,惠帝喻肅宗,以四皓自比。
[20]枯槁:瘦瘠。《楚辭·漁父》:“顔色憔粹,形容枯槁。”
[21]“舉逸”句:逸人,即逸民,唐人避太宗諱而改。《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絶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此句用其意。
[22]“迴太陽”二句:謂如今帝王能使太陽的光輝照到覆盆之下,使蒙冤者見到光明。覆盆,覆置之盆不見光亮,以此喻沉冤莫白。
[23]“特請”三句:謂特意請求授予李白一個朝廷官職,使其能為朝廷做些勸善規過、議興議革之事,從而使朝廷列官增添光彩。獻可替否,進獻可行者,廢除不可行者。《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文選》卷四七袁宏</a>《三國名臣序贊》:“入能獻替。”吕向注:“獻,進也;替,廢也;謂事有可者進之,否者替之。”
[24]引領: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25]慺慺:勤懇;黽勉。《後漢書·楊賜傳》:“豈敢愛惜垂没之年,而不盡其慺慺之心哉!”李賢注:“慺慺,猶勤勤也。”
以上為第三段,説明給李白做官可以使天下人歸心,所以請求朝廷授官。
按:表云:“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李白生於武后長安元年(七〇一),則此表當作於肅宗至德二載(七五七)。表謂“前後經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可知時已出潯陽獄,正在御史中丞宋若思幕中,故代其撰寫此表。全文不卑不亢,非常得體,可惜因此表涉及永王之黨而使李白招來長流夜郎之災難,極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