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记

3个月前 作者: 李娟
    我上小学的时候,看过一本关于熊猫的科普读物,好像是一部熊猫在野生环境中的生存纪录。忘了书名,也忘了内容,但有一个情节永远也忘不了。观测对象里有一只小熊猫,它渐渐长大了,有一天无意间离开和妈妈一同生活的洞穴,朝着一个方向走了很远很远。它独自经历了很多事,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它在很远的另一条山谷建造了自己的家,日日寻找食物,躲避危险。渐渐忘记了童年和亲人。可有一天,它无意中又靠近童年的山谷,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加快脚步,熟门熟路回到了旧时家中。老熊猫不在。它在洞穴中转了一圈,感到异常的欢喜和激动。


    但它不明白这激动是为着什么。过了很久很久,老熊猫也没有回来。不知是仍在回家的途中还是早已死去。小熊猫带着失落离去。它也不明白这失落是为着什么。这一次,它真的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这一段我永难忘记。


    明明是一本儿童读物,可却是我读过的最悲伤最灰暗的一本书。最空虚,最凄凉。可能那些最初无法理解的,终生都将无法理解。无论过去多少年,都难以走出那本书的氛围。浓密湿冷的原始森林,永难慰藉的饥饿感,永无同伴的孤独。结束那场阅读后,很长很长时间里心灰意冷,不能释怀。——不,直到现在仍心灰意冷,无法释怀。


    好像全世界都毁灭了,只剩最后一台显示器,循环重播那一幕场景:长大后的小熊猫又回到童年时代的洞穴,它在洞穴里迷茫而欢喜地走动。可直到最后它仍没能想起最重要的记忆。只好离开那儿,孤独地远去……全世界都毁灭了。有外星人来到地球,他独自面对显屏,看了一遍又一遍。我想象他心中的疑惑,以及无法想象的以光年计算以黑洞填充以生死相隔的巨大无边的陌生感。


    还有一本书,则是童年时代读过的最恐怖的书。


    连环画《三打白骨精》。


    那时我四岁或五岁。世界是巨大的未知,这本小画书则是打开所有未知的第一个死结。


    首先,我不知“白骨精”是什么。


    大人解释,就是人的骨头架子成精了。


    于是我的一个疑问变成了两个:“人骨头架子”是什么?“成精”又是什么?


    “成精”这个问题大人无力解释。但是“人骨头架子”解释得很好——就是人身体里的硬东西,喏,隔着软肉可以捏到。我们身体里有,鸡鸭猪狗都有。人死了,软肉全烂光了,就只剩下骨头。


    我发现了第三个问题:“死”是什么?


    ——死就是没了。


    “没了”是什么?


    ——“没了”就是没了!!!……


    唉,现在想想,大人就那点儿智商,教育小孩子哪里够用呢?


    总之,四岁或五岁的我,翻着连环画,陷入对“没了就是没了”的惊惧与迷茫之中。


    连环画是黑白的,黑多于白。线条零乱,细节不稳。人物眼神疯狂,手指尖锐。多年后我才知道,那种感觉就是“阴森森”。


    我越看越恐惧,却停不下来。我本能地觉得,只有理解这一切,弄明白了这一切,才能从恐惧之海中划桨逃离……可很快又陷没疑惑的大海。这疑惑的广度远甚于恐惧,不得解脱。大人的解释越来越混乱,岔路越拐越多,态度越来越烦躁……还不如什么也不解释,直接把我打一顿得了。


    四岁或五岁的我,开始在某些夜里难以安眠。小小的身子躺在黑暗之中,反复想象死亡的事,想象一个鲜活的人如何化为白骨——“软肉全烂光了,就只剩下骨头”……又想象这白骨的复活,想象它的邪恶。想象这从死亡中诞生的事物,又如何诱骗别人去向死亡……书中说,白骨精吃了农户一家三口人。我理解“吃”是什么意思。我天天都会吃饭。可是,吃人是怎么做到的?吃人这件事,如何与“死亡”联系到一起?“死”到底是什么?“没了”是什么?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我害怕那本书,然而好奇心却略胜畏惧心。我没完没了地翻看,苦苦理解这一切,拼命想象,缠着大人反复解释。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不曾解决。我已经知道了白骨精是嘛玩意,也知道了死亡意味着什么。但那时的困惑和恐惧一生如影相随。毕竟,这是自己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2017年
关闭
最近阅读